展示民间艺术,弘扬黑土文化

展示民间艺术,弘扬黑土文化

一、展示民间艺术 弘扬黑土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段慧欣[1](2021)在《纪录片《黑土之上》创作阐述》文中指出

闫妍[2](2021)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社会的进步,如今人们不在满足于温饱小康的局面,公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成为现在时学发展的潮流。农产品作为生态绿色的产物,深受消费者喜爱和追捧,同时学表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体现。特色农产品的产量以及高品质都是来源于当地的地域因素,由于当地的地域元素才能造就特色农产品。但是同样因为地域的原因,人们对于农产品的品牌意识较为淡薄,在农产品包装设设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较少,导致农产品的销路较为狭窄,无法扩东农产品的销售。所以,本课题立足于在农产品包装设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对农产品包装设设的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中析,从农产品包装设设的结构、材质、色彩、文字中形等方面入手,对艺术设设中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农产品包装体现地域特色,从而达到在农产品包装中体现生态绿色的目的,和增强品牌意识、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目的,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阐述。对于设设者和企业来说,在包装设设上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要坚持从消费者出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设原则,从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的需求出发,让包装设设变得有温度;第二,要满足市场需求和地域文化特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将农产品包装设设和地域文化元素完美的融合。同时,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农产品包装存在包装形式与农产品不符、过度包装等问题,明确东东农产品在包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设设策略,运用专业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东东农产品包装设设研究给予明确的方向,并带来新的思路,才是本文的根本目的。

崔宇婷[3](2021)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重视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与服务利用,形成地方特色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特色数据库有利于树立公共图书馆品牌,提高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和竞争力,促进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本文以我国32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调查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展情况,总结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发展特点,分析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建议措施。

冯佳修[4](2021)在《黑龙江油画中的松花江题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黑龙江以及支流松花江形成的广阔平原与肥沃黑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北方黑土文化。当油画艺术随着中东铁路建成后俄侨迁徙进入黑龙江省,无论是将油画艺术引进黑龙江的俄侨艺术家,或是接受油画艺术形式的本土创作者,在创作题材上受到黑龙江地域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松花江及其沿岸所特有的秀丽景色及人文景观也成为油画艺术的题材来源之一。黑龙江地域油画中松花江题材的出现,得益于黑龙江本身存在的北方黑土文化、以及俄罗斯侨民乃至日本等外来艺术文化输入的多方面影响,并在之后的时间里被身处黑龙江的油画创作者们所完善和丰富。以松花江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体现了黑龙江油画立足地域文化的特点,沿岸诸如江上俱乐部和太阳岛、松花江桥梁、江畔公园等人文建筑,和开阔的江水形成的冲积平原及湿地等自然景观这两者构成了黑龙江地域油画本身的独特地域性,画面上突显北方尤其是东北黑龙江粗犷豪迈的风格特点,有着鲜明的画风。黑龙江油画中松花江题材的影响力与代表性,相比冰雪及油田主题尚有差距,因此松花江题材亟待向其他宣扬地域特色的油画艺术发达省份地区汲取学习相关发展及宣传经验。身处黑龙江的油画家无论在艺术风格,以及创作题材来源的选择,需要从现实生活入手,发扬黑龙江本土文化特色优势,进而追求新的油画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合理融入创作者自身所秉承的艺术思想和理念,创作具有鲜明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黑龙江油画艺术风格。本文以充实的材料作为依据,对当代黑龙江地域油画中存在的松花江题材表现特质与存在做了系统而详实的研究分析。通过最初俄侨艺术家创作松花江为代表河流题材的油画作品,对黑龙江油画家对松花江题材创作借鉴上的影响,进而明确松花江这一地域题材在黑龙江油画发展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黑龙江省油画所具有的北方地域性。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整理与分析相关素材,从而构建黑龙江地域油画中松花江题材研究的基本框架。文章将围绕松花江题材在当代黑龙江地域油画中的形成和特质研究。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对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方法及创新之处四方面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主要探究在研究探讨当代黑龙江油画中松花江题材的来源,对其来源表现和形成原因等问题进行论证,并就松花江题材出现在黑龙江油画中的原因做出阶段性总结;第三部分为第三章。进一步分析黑龙江当代油画中松花江题材在画面构成与创作情感上的表现特点,结合作品将内容题材进行分类、表现形式加以细化,从中分别从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油画两方面剖析列举松花江题材在黑龙江地域油画中的表现特质;第四部分为第四章。对黑龙江省内与松花江相关的油画艺术活动、主题创作与相关展览进行阐述,并由此分析松花江题材在黑龙江油画中对黑龙江文化的凝聚与继承。以及对黑龙江油画中“水”意象的延伸思考。第五部分为第五章。侧重于研究松花江题材在现当代黑龙江地域油画创作中的传承与展望,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注重对外交流和汲取养分,第六部分为结论。明确了以松花江题材为代表的黑龙江本土文化元素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别对当代黑龙江地域油画的题材和创作有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意义。以包含松花江在内的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作为黑龙江油画的创作主题,彰显黑龙江油画所特有的北方地域特色。

陈依婷[5](2020)在《非遗视野下惠山泥人色彩的成因探析及传承创新研究》文中指出惠山泥人,根植于民间、取材于民间,是民间文化和民间工艺的优秀代表。其创作题材丰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惠山泥人因其独具民俗意味的造型与极富江南韵味的色彩而闻名,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艺术特征,并成为南方最典型的民间泥塑代表。惠山泥人由“捏塑”与“彩绘”两部分的工艺组合而成,“以塑为基础,以彩为效果”,“彩”是惠山泥人作品的第一要素,是泥人作品效果的关键。惠山艺人们素有“三分坯子,七分色”、“低坯高画”的说法,可见,色彩在惠山泥人作品中的重要地位。色彩作为惠山泥人重要的构成元素,是惠山艺人对自身观念意识的主观反映,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写照。本文以惠山泥人色彩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对惠山泥人丰富多元且呈阶段性发展的色彩面貌成因进行探析,旨在从非遗视野下探析惠山泥人色彩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并探讨其传承价值与创新应用方法。首先简述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和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沿革与艺术形式,并采用实地调研法,先后多次前往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惠山泥人厂、无锡博物院等地进行泥人作品的统计整理。采用纵向研究的方式,结合图文对惠山泥人色彩在早期、清末、民国、建国后、二十一世纪后五个阶段的服饰用色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深度访谈法,多次前往“王南仙·龚琦惠山泥塑工作室”进行实地调研与采访,以惠山彩绘大师王南仙为典型案例,分析其色彩特征与成因,以佐证后文惠山泥人色彩的阶段性成因探析。其次,通过因果分析法探析惠山泥人色彩的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研究其内在包含的文化内涵。可见在其色彩阶段性演变的进程中,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政府扶持与艺术教育体制等因素都对其色彩特征与色彩面貌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成就了面貌多元、适时顺变的惠山泥人。综合前文对惠山泥人色彩艺术特征与形成因素的总结分析,结合惠山泥人传承现状,分析惠山泥人的传承价值及其对其他非遗文化的借鉴价值。最后,对惠山泥人色彩的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归纳分析其色彩的应用原则,从“非遗+创新”的角度将惠山泥人传承落实到现代产品设计中,古为今用,进行以色彩为基础的创新应用。以旅游纪念品为载体,提取惠山泥人典型色彩设计元素,并运用多种设计方法从应用风格与应用方式两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为现代旅游纪念品注入文化内涵,也为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实践提供革新思路。

王天祎[6](2020)在《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奠基中,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弘扬和传承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源泉,习总书记多次提出要不断赋予民族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强调传统文化作为“国之根基”的重要意义。民族文化作为展示多民族国家独特魅力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环境作为多民族幼儿园的“隐性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多民族文化作为展现一个民族独特魅力的重要载体,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发挥着独特的风采。民族手工艺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很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遭受破坏。所以本文提出复兴多元民族文化的倡导,希望将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载体更多的应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去,在潜移默化中通过环境来熏陶幼儿的民族情感。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基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启蒙关键期等方面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其次,阐述了文章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对一些核心概念予以界定,包括多民族幼儿园、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及民族手工艺,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内三所多民族幼儿园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待为多民族幼儿园多元文化传承教育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第一章介绍了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现状,包括幼儿园教师和管理层对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态度,环境创设中教师的组织和幼儿的参与程度,以及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种类和应用程度。第二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当前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素养不足,幼儿的参与程度比较低,以及幼儿园内部与外部的条件支持情况不够乐观。第三章则针对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不断提高教师对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民族手工艺素养,在环境创设中增加幼儿参与的次数和程度,以及不断加强多民族幼儿园内部与外部的条件支持。

孙于贝妮[7](2020)在《试论《鲜儿》的艺术特色在龙江剧发展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龙江剧是黑龙江特有的地方剧种,虽然只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但以其独特的东北风格和艺术特色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也斩获了戏曲界的众多大型奖项。《鲜儿》是龙江剧历史上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是影响了整个剧目发展方向的重要剧目,也是龙江剧继承与发展的成果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也就成为了当代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但同时,龙江剧的发展方式、青年人对龙江剧兴趣薄弱以及剧种的宣传等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龙江剧要以怎样的方式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也值得学者们仔细研究、探讨。本论文是以龙江剧“新戏”中的代表作《鲜儿》为研究对象,从剧本特色、唱腔音乐、主要基调、男女分腔以及伴奏音乐的特点等方面逐一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分析《鲜儿》在各个方面对于龙江剧的传承特点和创新之处,以小见大,进而探究龙江剧现阶段的传承与发展情况。龙江剧《鲜儿》是在龙江剧经典三部曲之后名声最大、获奖最多也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作品本身就是龙江剧剧种在一个阶段内的发展成果展示。因此,龙江剧《鲜儿》也不应随时间消逝,而是应该以一种新的形式去保护、去传承,吸取旧的经验,融合新的思想,为龙江剧注入新的灵魂,才能使这黑龙江独有的地方戏曲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徐亚男[8](2020)在《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的藏族题材绘画创作是重建和挖掘中国美术现代性话语和精神品格最好的美学创造和体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由工业、科技、信息等混合而成的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发展局面,而藏族题材绘画创作正是伴随着社会文化的现代性转型,所体现出的藏族文化、中原文化和受西方文化冲撞融合的当代文化彼此之间的相互交融对话,正历经着不同于任何时期的文化格局、主题内涵、形式语言、审美价值等传统资源的现代形态转换。艺术家不约而同地从“英雄史观”的“集体叙事”方式转向“平民史观”的“个体叙事”,形式语言风格也实现了从“一元”到“多元”的繁荣局面的转变,共同加速着中国美术创作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翻天覆地的位置变化。具体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其一,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治格局、东西方多元文化、藏族地域文化与相关美术基础设施共同推进的结果;其二,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主题内容是建立在多种文化资源的整合与现代审美方式的转换,进而建构出的具有本土文化内涵和主体性的现代艺术形态;其三,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内在形式语言演变不仅充当了中国美术现实主义美学的思想先锋,也印证着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内在审美需求重新择取养分而进行的现代性探索的结果;其四,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世界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政治性、民族性、艺术性和当代性共存的代表“民族气派”和“国家形象”的美术现象。因此,对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生发、演进、演变过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章将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分为1978年——1989年的精神重建与技法探索时期、1990年——1999年的文化交流与观念表达时期、2000年——2018年的当代品格与本体建设时期这三个阶段。以中国/西方、传统/现代、内部/外部、民族/世界等多组视角展开论点,对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作品产生的政治体制、文化定位、美术思潮、画家群体、形式语言、展览市场等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出这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明显不同于任何时期的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整体格局、风格面貌、发展形态与价值取向。进一步探索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审美意蕴、艺术语言、绘画观念的现代性话语形态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在转型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国美术创作在新时代的再出发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思路借鉴。第二章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主题文化内涵进行建构。藏族题材绘画创作是以独特的青藏高原地域文化、藏民族人物精神气质、藏民族传统民族和民间文化区别于其他题材的绘画创作。这种厚重的藏文化内涵再次激活了藏族题材绘画创作在现代性话语探索中的表达属性和涵纳力,并显示出任何时代不曾有的广泛性和内涵深度。一方面,艺术家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想象所衍生出的对“中华民族大团结”、“‘路’的隐喻——藏区新建设新成就”这两方面主题内容的阐述,进而分析藏民族与国家民族身份、民族政策、藏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艺术家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时代”这三组视角关系的全新思考,进而探索藏族题材绘画创作所蕴含的多元和谐文化观的表达。具体可细化为: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解读、高原人形象——民族气质的体现、传统民族节日——民俗文化的深入、信仰与朝圣——宗教文化的解读这四个方面的主题内容,显示出藏族题材绘画不曾有的文化内涵演变。第三章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形式语言内在构成的分析,是从改革开放之前艺术本体语言“一元”的“传统形态”向“多元”的“现代形态”局面的转变。通过对藏族题材各画种的现实主义的中国化探索的归类,以及对油画、中国画这两个创作面貌齐全、创作数量庞大的画种形式语言的细化演绎,阐述这四十年的藏族题材绘画在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和创作观念下所进行的中国美术形态内部语言规律演变,探究这四十年的中国文化需求和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观察方式、审美取向、艺术本体语言形态生发的内在逻辑。第四章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这四十年的藏族题材绘画创作是通过民族想象与主题拓展、风格重构与多元图景呈现对中国当代美术史起到了革新价值的建构。在人文性的审美演绎上以对“天人合一”的观念思考和对人类精神世界的重建凸显出藏族题材绘画丰厚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内涵。更以其作品强烈的民族思想、民族情感和民族审美意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重构了具有民族魂魄和时代精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形象。因此,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不仅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不可缺少的里程碑,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现代化线性历史景观中重要的视觉文本。

王雅华[9](2020)在《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多元文化现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时代对人们理解多元文化、尊重文化差异的意识与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学校必须实施高质量的多元文化美术教育课程,才能培养出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未来人。而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对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美术教科书中的多元文化现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选择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为分析对象。首先,从国家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性别文化、阶层文化、年龄文化、宗教文化与特殊文化八个文化主题视角分析教科书中多元文化的内容选择与呈现特点:通过统计多元文化的类型与数量分析教科书多元文化的内容选择,并且从文化内涵层次、价值观念与偏见三方面分析教科书中多元文化的呈现特征。其次,考察教科书中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体现,包括课标中多元文化教育目标与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形态在教科书中的体现:研究发现教科书较好地落实了课标中促进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热爱祖国文化与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与思想内涵的目标要求;在课程形态方面采取贡献与附加模式、运用对比与融合的方式阐释多元文化,并且通过栏目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以教师访谈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依据,对教科书中的多元文化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研究发现教科书中多元文化呈现的优点是较好地落实了课标中的多元文化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接触多种文化的机会、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自觉、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存在的问题为文化类型比例失衡、部分族群的文化缺乏全面性和深度、存在一定的偏见与刻板印象、给予学生文化选择权较少。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对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建议:教科书应该均衡部分文化之间的比例、增加部分族群的文化类型、增加文化背景和内涵的文字说明、重视少数族群的文化并呈现其与主流文化的差异、在学生作品和艺术实践中鼓励多元文化的表达。

王海霞[10](2019)在《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文中提出满族民歌是东北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乡韵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歌唱形式。内容涵盖满族人民生产、生活及风土人情,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唱词质朴,具有满族独特音律、情感真挚,深深扎根于满族人民的生活,伴随满族人民生活的音乐文化,以歌唱的方式记忆了满族民众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心声。本论文通过对满族民歌历时与共时发展空间的回顾,以文献记载、文化遗存的谱系资料为研究基础,以民间留存的传统民歌田野调查、搜集整理的满族民歌和文化融合发展为新的演唱形式的满族民歌为研究视角,通过个案分析和实践案例比较论证,对满族民歌人文自然生态形成依据、唱词音韵规律、演唱风格及表现形式、传承意义进行研究。论文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思路、研究现状与问题、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研究意义与创新、研究目的与方法之处作了阐述。第一章,通过对满族民歌的历史梳理,从“满族民歌历史文化”视角,阐述了历史遗存的满族民歌与自然和人文生态中满族民歌间的依存关系。并历时性地梳理了不同族源地域满族民歌文化发展历程,论述了满族民歌与民族精神信仰和活态演唱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章,以当下留存的不同类型的满族民歌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民歌案例论证,阐述了满族民歌在演唱内容、音调结构及不同演唱风格方面的特征,诠释了满族民歌题材之一萨满神歌的演唱特点和存在价值。第三章,从语言学语境探讨了满语民歌语言演唱艺术和方言音韵特点。通过实践案例比较分析,阐述了区域其他民族民歌与满族民歌唱词韵律演唱个性特征,并对满语、满汉双语、汉语三种语言演唱形式的满族民歌演唱风格个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四章,从文化超越视角,阐述了原生形态满族民歌创新、融合发展后的呈现形式,论证了创新后的满族民歌演唱风格特点。从“和而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了同一语族同一类型民歌演唱风格特点、同一地域同一类型不同族源的民歌演唱个性。论述了如何借鉴、融合现代多元音声技法超越原生民歌演唱方式的当代呈现,并以实践表演例证形式阐述了服饰、舞蹈、乐器等综合艺术对满族民歌艺术呈现的辅助作用。第五章,阐述了多元文化形态下,满汉文化融合对满族民歌传承与实施路径的影响,分析多样化语境下满族民歌传承形式、演唱形式、传承视域是如何适应当代社会时代发展方向,适应当下人们审美认知观念。

二、展示民间艺术 弘扬黑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展示民间艺术 弘扬黑土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2)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课题创新之处
第2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
    2.1 相关概念
        2.1.1 可持续发展理念概述
        2.1.2 包装设计概述
    2.2 包装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系
        2.2.1 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包装设计
        2.2.2 包装设计带动可持续发展理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发展趋势
    3.1 东北农产品包装的发展历程
        3.1.1 原始包装
        3.1.2 功能决定形式
        3.1.3 品牌介入
    3.2 东北农产品包装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 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
        3.2.2 包装设计较为传统
        3.2.3 过度包装造成价值失衡
        3.2.4 包装延续性实用功能被忽略
        3.2.5 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
    3.3 可持续理念包装设计对东北农产品的现实方法
        3.3.1 提高品牌策划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3.3.2 倡导新型设计理念
        3.3.3 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
        3.3.4 政府应加强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
        3.3.5 对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推广
    3.4 东北农产品包装的艺术形式表现
        3.4.1 东北地域文化元素研究
        3.4.2 造型结构研究
        3.4.3 人文特征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探究
    4.1 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关键因素
        4.1.1 包装品牌意识
        4.1.2 包装策划定位
        4.1.3 包装生态意识
    4.2 东北农产品包装的视觉元素
        4.2.1 包装的结构方面
        4.2.2 包装的材料方面
        4.2.3 包装的色彩方面
        4.2.4 包装的字体方面
        4.2.5 包装的图形方面
    4.3 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原则
        4.3.1 传递生活美学原则
        4.3.2 追求产品创新原则
        4.3.3 弘扬地方文化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价值与展望
    5.1 介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东北农产品设计的价值
        5.1.1 学术研究价值
        5.1.2 人文精神体现
        5.1.3 生态意识增强
    5.2 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的前景展望
        5.2.1 生态可循环
        5.2.2 情怀文脉性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概述
        一、省级公共图书馆
        二、特色数据库
        三、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图书馆学五定律
        二、人本主义理论
第二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实背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施行
        二、《“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
        三、公共图书馆等级评估的开展
        四、《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
    第二节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有助于推动地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三、有助于加强特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四、有助于满足多层次的社会用户需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内容
        一、特色数据库的基本情况
        二、特色数据库的主题内容
        三、特色数据库的资源类型
        四、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方式
        五、特色数据库的开放使用
        六、特色数据库的运行与更新维护
        七、特色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
    第三节 调查总结
        一、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展处于“进行时”
        二、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展“喜忧参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特点与成绩
    第一节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特点
        一、地方文化特色性
        二、区域内容相似性
        三、服务功能延伸性
        四、数字技术人文性
    第二节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特色数据库总量持续增长
        二、特色数据库主题内容日趋多样
        三、特色数据库建设基本实现规范化
        四、特色数据库质量不断提高
        五、特色数据库服务愈加人性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展不平衡
        二、特色数据库内容有待充实与完善
        三、特色数据库开放性与利用率不高
        四、特色数据库存在知识产权的法律困扰
        五、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的评价标准缺失
    第二节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意识上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缺乏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长期规划与组织管理
        三、资金不足影响特色数据库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四、技术能力不强制约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展水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的发展对策
    第一节 明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原则
        一、需求性原则
        二、共享性原则
        三、特色性原则
        四、效益性原则
        五、动态性原则
    第二节 强化特色数据库的发展意识
        一、确定以人为本的发展意识
        二、提高特色库发展的品牌意识
        三、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第三节 加强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投入
        一、及时补充更新特色数据库资源
        二、拓宽特色数据库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三、加强特色数据库发展规划的制定
        四、重视特色数据库发展人才培养
    第四节 提高特色数据库服务的开放性
        一、加强特色数据库资源揭示与开发
        二、注重特色数据库的宣传与推广
        三、升级特色数据库发展的技术手段
    第五节 妥善解决特色数据库知识产权问题
        一、完善特色数据库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政策
        二、提升特色数据库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第六节 建立特色数据库发展与服务评价体系
        一、构建特色数据库评价管理机制
        二、细化特色数据库评价管理指标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黑龙江油画中的松花江题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研究对象与方法视角
        (一)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二)以文献研究法构建视角
    四、创新之处与可预期成果
第二章 黑龙江油画中松花江题材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黑龙江省本身具有的独特地域性
    二、以俄侨为代表的外来文化所带来的鲜明时代性
    三、应运而生的油画艺术形式和美学倾向
    小结
    注释
第三章 黑龙江油画中松花江题材的发展和流变
    一、起始时期(20 世纪初—1949 年)
    二、发展与演化时期(1949 年—1979 年)
    三、变化与丰富时期(1979 年—至今)
    小结
    注释
    附表
第四章 黑龙江油画中松花江主题作品的形式与风格
    一、整体画面的构成
        (一)以水平线构图为主的构图方式
        (二)丰富而凝重粗犷的色彩
    二、创作者基于本土的情感寄托
        (一)主题选取松花江自然景色及其沿岸人文景观
        (二)对松花江沿岸风土人情和生活的真切反映
    三、黑龙江油画中以松花江为代表的“水”意象表达
    小结
    注释
第五章 黑龙江油画中松花江题材的应用与探索
    一、黑龙江省内相关艺术活动、主题创作与相关展览
        (一)省内民间团体自发组织的艺术活动
        (二)中俄油画界的相关合作及艺术展览
    二、黑龙江松花江题材油画对黑龙江流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一)弘扬黑龙江地域油画中的北方文化精神气质
        (二)促进具有黑龙江本土特色油画艺术品牌的形成
    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非遗视野下惠山泥人色彩的成因探析及传承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课题研究方法
        1.5.2 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惠山泥人各时期阶段性色彩分析
    2.1 惠山泥人概述
        2.1.1 惠山泥人的历史沿革
        2.1.2 惠山泥人的艺术形式
    2.2 早期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2.1 早期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2.2 早期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2.3 清末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3.1 清末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3.2 清末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2.4 民国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4.1 民国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4.2 民国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2.5 建国后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5.1 建国后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5.2 建国后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2.6 二十一世纪后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6.1 二十一世纪后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6.2 二十一世纪后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第三章 惠山泥人彩绘代表性传承人王南仙作品色彩艺术解析
    3.1 王南仙从艺经历
        3.1.1 学艺之初—朝乾夕惕
        3.1.2 从艺之路—精益求精
        3.1.3 传艺之任—诲人不倦
    3.2 王南仙作品色彩特征分析
        3.2.1 王南仙作品色彩概况
        3.2.2 王南仙作品色彩构成
        3.2.3 王南仙作品色彩艺术特征
    3.3 王南仙作品色彩演变成因探析
        3.3.1 传统用色风格及理论的沿袭
        3.3.2 现代教育及个人风格的总结
第四章 惠山泥人色彩的阶段性成因探析
    4.1 经济发展的推动
        4.1.1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4.1.2 交通繁荣的商业环境
    4.2 传统文化的蕴育
        4.2.1 吴风锡韵,兼容并蓄—吴地文化
        4.2.2 庙宇祠堂,敬祖尊贤—祠堂文化
        4.2.3 梨园情韵,文雅富丽—戏曲文化
        4.2.4 江南民俗,祈福狂欢—民俗文化
    4.3 外来文化的影响
        4.3.1 外来风格的吸收
        4.3.2 工艺技术的创新
        4.3.3 艺术理论的影响
    4.4 政府政策的扶持与现代艺术教育的改革
        4.4.1 政府政策的扶持
        4.4.2 现代艺术教育的改革
第五章 惠山泥人的传承借鉴价值与色彩的创新应用
    5.1 惠山泥人的传承现状
        5.1.1 产品类型丰富多样
        5.1.2 市场产业环境繁荣
        5.1.3 传承人才学习创新
        5.1.4 民众消费需求改变
        5.1.5 国家政府政策扶持
    5.2 惠山泥人色彩传承对非遗的借鉴价值分析
    5.3 惠山泥人色彩传承与创新应用
        5.3.1 惠山泥人色彩应用领域与原则分析
        5.3.2 惠山泥人色彩设计应用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附录2 :色彩标准化潘通色号对照表
附录3 :王南仙惠山泥人作品服饰色彩统计
附录4 :王南仙及师承采访记录整理
附录5 :惠山泥人作品的配色色卡设计

(6)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学前阶段是对幼儿进行文化启蒙的关键期
        (三)环境创设需要应用多民族艺术作品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多民族幼儿园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
        (三)民族手工艺
    四、研究综述
        (一)多民族幼儿园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相关研究
        (三)幼儿园应用民族手工艺的相关研究
        (四)已有研究述评
    五、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六、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七、本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现状
    一、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倾向
        (一)教师对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态度
        (二)管理层对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态度
    二、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过程
        (一)环境创设中教师的组织情况
        (二)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情况
    三、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内容
        (一)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种类
        (二)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程度
第二章 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
        (一)教师对环境创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意识不够
        (三)教师运用民族手工艺作品进行环境创设的能力不足
        (四)教师运用民族手工艺作品进行环境创设的方法匮乏
    二、幼儿层面
        (一)幼儿的参与次数较少
        (二)幼儿的参与程度较浅
        (三)幼儿的参与兴趣不高
    三、幼儿园层面
        (一)多民族幼儿园的内部支持情况不佳
        (二)多民族幼儿园的外部支持不够
第三章 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对策性建议
    一、教师层面
        (一)增强教师对环境创设价值的认识
        (二)教师明确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环境创设的原则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民族手工艺素养
        (四)不断丰富教师对环境创设方法的掌握
    二、幼儿层面
        (一)增加幼儿的参与次数
        (二)加深幼儿的参与程度
        (三)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三、幼儿园层面
        (一)增强多民族幼儿园内部的支持
        (二)提供坚实有力的外部系统的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试论《鲜儿》的艺术特色在龙江剧发展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田野调查法
        (三) 谱例分析法
        (四) 归纳总结法
    五、相关文献综述
        (一) 龙江剧音乐
        (二) 龙江剧的传承发展
        (三) 白淑贤与龙江剧
第二章 龙江剧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一、剧种形成与初步发展
    二、剧种基本完善
    三、剧种不断成熟
第三章 《鲜儿》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鲜儿》的剧本特色
        一、剧本特色
        二、剧本的发展
    第二节 《鲜儿》的唱腔音乐特征
        一、《鲜儿》的主要基调特征
        二、《鲜儿》的唱腔特征
        (一) 《塞北寒冬沐春阳》
        (二) 《天涯多个沦落人》
        (三) 《闹了一个白折腾》
        (四) 《一场寻情梦》
        三、《鲜儿》的板式特征
        (一) 板式变化
        (二) 节奏形态
        (三) 板式特征
        四、《鲜儿》的男女分腔特征
        (一) 同腔异调
        (二) 异腔同调
    第三节 《鲜儿》的伴奏音乐特征
        一、打击乐部分
        (一) 主要乐器
        (二) 主要形式
        (三) 特点
        二、管弦乐部分
        (一) 主要乐器
        (二) 过门
        (三) 情绪音乐
        (四) 特点
第四章 龙江剧的传承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鲜儿》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传承龙江剧的意义
    第三节 龙江剧的发展方向
        一、进行多种类型的剧目实验
        二、注重地域特色和寻根情节
        三、保持创新精神和艺术开放
    第四节 龙江剧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学习龙江剧的年轻人较少
        二、青年一代对于龙江剧兴趣不大
        三、剧院宣传力度不够
结语 对龙江剧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认识剧团工作的公益性
    二、各个级别人民政府相关的部门应该更加向前一步,增强针对剧团的基本费用补贴投资和政策支持强度。
    三、积极扶持民营戏曲剧团
    四、坚持展演和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理论意义
    三、选题实际意义
    四、相关研究综述
    五、研究对象及其相关概念界定
    六、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分期评述
    第一节 精神重建与技法探索(1978-1989年)
        一、“精神家园”的重建
        二、形式语言探索的“试验田”
    第二节 文化研究与观念表达(1990-1999年)
        一、文化研究的深入
        二、机制转变和观念演化
    第三节 当代品格与本体建设(2000-2018年)
        一、当代品格的文化定位
        二、本体建设与视觉革命
第二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主题内涵
    第一节 民族大团结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与藏区新成就的歌颂
        一、中华民族大团结——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
        二、“路”的隐喻——藏区新建设新成就
    第二节 民族风情叙事与多元和谐的文化观表达
        一、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
        二、高原人形象——民族气质的凸显
        三、传统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研究
        四、信仰与朝圣——宗教文化的解读
第三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形式语言
    第一节 藏族题材绘画的现实主义内涵的中国化探索
        一、藏族题材绘画的现实主义内涵的演变
        二、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语言特征
    第二节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油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一、对西方油画传统的研究与中国化转换
        二、“油画民族化”命题的延续
    第三节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形式语言
        一、藏族题材水墨画的扩展与演化
        二、藏族题材工笔画的复兴与重彩演化
第四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价值意义
    第一节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对中国美术史的建构
        一、民族想象与主题拓展
        二、风格重构与图景呈现
    第二节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人文诉求
        一、对“天人合一”观念的思考
        二、人类精神世界的重建
    第三节 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一、对民族气派的生动阐述
        二、大国形象的对外塑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艺术家详情表
附录二 《美术》杂志中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收录情况(节选)
附录三 相关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的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多元文化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美术教育需要应对多元文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教科书在多元文化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三、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相关研究
        二、多元文化教育下的教科书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评价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文化
        二、多元文化
        三、多元文化教育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概况
        二、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特色
    第二节 研究分析视角与方法说明
        一、教科书中多元文化主题的内容
        二、教科书中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体现
        三、对教科书中多元文化呈现状况的评价与原因分析
第二章 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多元文化主题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国家文化
        一、数量上体现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
        二、重视弘扬中国文化的价值倾向
    第二节 地域文化
        一、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
        二、城市和农村文化
    第三节 民族文化
        一、存在汉族文化中心倾向,忽视少数民族文化
        二、少数民族文化存在多种形式的偏见
    第四节 性别文化
        一、数量上角色形象分布均衡,女性略高于男性
        二、女性角色形象的呈现仍然存在偏见
    第五节 阶层文化
        一、数量分布较均衡,相对重视民间艺术
        二、充分肯定民间文化艺术的价值
        三、平衡图例选取的平民性与精英性
    第六节 年龄文化
        一、数量上总体以儿童文化为主
        二、内容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三、版面组织传递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
    第七节 宗教文化
        一、宗教文化总体数量极少
        二、关注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
        三、对宗教文化存在回避和偏见
    第八节 特殊文化
第三章 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体现
    第一节 多元文化教育目标要求的体现
        一、促进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
        二、促进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促进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四、促进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第二节 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形态的体现
        一、采用贡献与附加为主的课程设计模式
        二、运用对比与融合的方式阐释多元文化
        三、通过栏目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章 教科书中多元文化现状的评价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人美版教科书中多元文化呈现的优点
        一、较好地落实了课标中的多元文化教育目标
        二、为学生提供接触多种文化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自觉
        四、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第二节 人美版教科书多元文化呈现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文化类型比例失衡的现象
        二、有些族群的文化缺乏全面性和深度
        三、部分文化类型存在偏见与刻板印象
        四、给予学生的文化选择权较小
第五章 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建议
    一、均衡部分文化之间的比例
    二、增加部分族群文化的类型
    三、增加文化背景和内涵的文字说明
    四、重视少数族群的文化,呈现其与主流文化的差异
    五、在学生作品和艺术实践中鼓励多元文化的表达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现状与问题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五、研究目的与方法
    六、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东北满族民歌回望
    第一节 满族民歌历史追溯
        一、文献记载中的满族民歌
        二、文化遗存中的满族民歌
        三、满族民歌当代演唱现状
    第二节 满族民歌的人文生态渊源
        一、自然生态中的满族民歌
        二、文化生态中的满族民歌
        三、族源地域中的满族民歌
    第三节 民族精神信仰与族群文化认同
        一、满族民歌与民族精神信仰传递
        二、族群文化认同与民歌活态发展
第二章 东北满族民歌演唱形态特征研究
    第一节 满族民歌演唱类型
        一、体裁类型
        二、题材类型
    第二节 满族民歌演唱特征
        一、传统民歌的本真演唱
        二、质朴各异的音调结构
        三、音韵交融的文字唱词
        四、和合共生的润腔技巧
        五、情感色彩浓郁的衬词
    第三节 满族民歌演唱的反本修古
        一、满族仪式“古歌”演唱之说
        二、满族仪式“古歌”音韵交融
第三章 东北满族民歌满语演唱研究
    第一节 满语民歌语音演唱特点
        一、满语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二、满语元音歌唱音位特点
        三、满语辅音歌唱音位特点
        四、满语言语音重音节特点
        五、满蒙歌唱语音音位比较
    第二节 满族民歌与东北方言的音韵关系
        一、东北方言的声韵调特点
        二、东北方言在演唱中运用
    第三节 满语语言在演唱中的运用
        一、唱词韵式特点
        二、唱词韵律个性
        三、语言演唱特色
第四章 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的当代呈现
    第一节 追求变化与机缘
        一、机缘与灵感的碰撞
        二、远古与现代的链接
    第二节 和而不同的演唱技法
        一、多样性演唱技法借鉴
        二、中西演唱技法的借鉴
    第三节 满族民歌演唱的表现形式
        一、多元文化形式的演唱表现
        二、融合与发展中的演唱表现
        三、借鉴与超越中的演唱表现
    第四节 美美与共的艺术展示
        一、满族服饰在演唱中的艺术展示
        二、满族舞蹈在演唱艺术中的展示
        三、伴奏乐器在演唱艺术中的展示
第五章 东北满族民歌演唱的当代传承
    第一节 传统文化形式下满族民歌传承路径
        一、社会传承的多样性
        二、家族亲缘传承的稳定性
        三、师徒传承的普遍性
        四、族群文化记忆传承
    第二节 多样化形式下东北满族演唱传承
        一、独唱传承形式的永恒
        二、一领众和的自由传唱
        三、对唱传承的情感交流
        四、重唱传承的艺术魅力
        五、合唱传承的艺术超越
        六、民歌传唱的活化石
    第三节 东北满族民歌演唱传承的新视域
        一、学校教育传承
        二、激活民俗传承
        三、传统歌唱延续
        四、媒体化新视界
        五、旅游文化新景观
结论
    一、研究之结论
    二、传承之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东北三省满族分布图
    附录二 田野调查与归类
    附录三 图目录
    附录四 图表目录
    附录五 谱例目录
    附录六 新媒体网络传播的满族民歌
    附录七 满族民歌《摇篮曲》演唱音乐结构分析
    附录八 全国各中小学满语教学情况调查汇总表
    附录九 2018 年全国各地举办满族颁金节的地域汇总
    附录十 满文字头歌
在学习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含项目)情况
后记
附图

四、展示民间艺术 弘扬黑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纪录片《黑土之上》创作阐述[D]. 段慧欣.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东北农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研究[D]. 闫妍.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3]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研究[D]. 崔宇婷.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黑龙江油画中的松花江题材研究[D]. 冯佳修.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非遗视野下惠山泥人色彩的成因探析及传承创新研究[D]. 陈依婷. 江南大学, 2020(01)
  • [6]多民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民族手工艺作品的研究[D]. 王天祎.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试论《鲜儿》的艺术特色在龙江剧发展中的作用[D]. 孙于贝妮.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2)
  • [8]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研究[D]. 徐亚男.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现行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多元文化现状研究[D]. 王雅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D]. 王海霞.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展示民间艺术,弘扬黑土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