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昂贵的洋药 乙肝治疗的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朱鑫焱[1](2016)在《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安全性评价观察吕老的经验方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片(贺普丁)对于湿热中阻证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对西药组和联合组在治疗前后的生化肝功能,HBV-DNA定量检测,PT时间,中医症候积分等指标,探讨该经验方的中西药联用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中阻型)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深入研究总结吕美农主任中医师治疗肝病的经验。方法: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关内容,将68例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联合组两组,每组各34例,联合组予以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片处理,煎药取浓汁200ml,早晚分服,另加服口服拉米夫定片,100mg/次,每日1次。西药组仅予以拉米夫定片100mg顿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24周,分别在治疗第4周、8周、12周、24周时观察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PT时间、乙肝-DNA(HBV—DNA)定量等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评估:吕老经验方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片对于湿热中阻证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总有效率94%;优于西药组,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差异(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P<0.01)。(2)疗效性指标评估:1)肝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在第12周之前经统计学检验,指标差异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但随着疗程的延长,24周时观察的指标改善无显着统计学差异。2)凝血时间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PT时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周经t检验,两组统计学指标差异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别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但随着疗程的延长,24周时观察的PT时间指标两组之间改善无显着性差异(p>0.05)。3)HBV-DNA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HBV-DNA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周之前检测HBV-DNA基线值下降水平及HBV-DNA检测不到人数,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但随着疗程的延长,24周时观察的指标改善差异不大。4)安全性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吕老经验方乙肝解毒方的形成,是吕美农老师长期临床应用、摸索积累的结果。这是一张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经验方。吕老认为,慢乙肝病人虽然有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湿热毒邪蕴结肝胆,未能被及时清除,余邪未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大多是病程较长,长时间的肝损,导致肝郁脾虚、气虚血瘀、正虚恋邪、虚实夹杂,所以在组方时坚持清热解毒这一治疗原则不放松,除邪务尽。该方主要功用是清热解毒利湿、调肝健脾、益气活血,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该方对于慢乙肝的湿热中阻证型患者有较好的效果。结论:1、吕老经验方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乙肝(湿热中阻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能起到更强的病毒抑制作用,且对患者的肝功能、PT时间、症状改善方面有着更好的疗效。2、在12周之前中西药联用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但远期疗效接近,考虑治疗经济费用方面,建议在12周之前采取联合治疗方案。
施劲华[2](2012)在《我国“分层次医疗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基于“税收杠杆”与“三医联动”双重作用的模式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凸显以及医改新政实施的如火如荼,使得我国的医药卫生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国外医疗模式多样,而中国的实际国情却呼唤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模式。笔者创造性提出“分层次医疗体系”新模式,提出了将医疗服务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奢侈型三个层次,政府应当为广大农村和低收入城市群体提供免费的温饱型的医疗保障,保障其基本生存问题。在温饱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小康型医疗服务,即在保证生存权的基础上,讲求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生活质量。而奢侈型医疗保障服务主要是针对社会高收入群体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和药物治疗,政府收取奢侈消费税收,用奢侈消费税收来弥补温饱型消费市场的政府投入,从而让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温饱型的医疗服务。笔者认为,要在我国推行分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模式,需要实行“穷人医疗、富人买单”式的调剂。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小康型、奢侈型医疗服务收取的消费税和奢侈税,为温饱型医疗服务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实现“抽肥补瘦”式的“穷人医疗、富人买单”。具体的手段则是通过税收的杠杆作用来实现这种调节。为保证“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顺利执行,笔者还提出应设立“全民医疗保障税收调剂基金”的构想。保障基金主要是针对广大低收入和贫穷人群建立,主要保障这类人群基本的生存权,做到“老有所医、病有所医”,所有的温饱型医疗消费都应该是免费的。而小康型是建立在温饱型消费基础之上,包含部分温饱型医疗保障的项目,依照就医者的实力,需要提供更好治疗的医疗服务,可以采取部分高水平和质量的医药、治疗项目,进行适当地征收消费税;而奢侈型医疗只包含基本的医疗基金补贴,大部分医疗费用应该由患者自付,并征收较高的奢侈税,在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内实现医疗保险“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重要功能,这是实现基本免费医疗的重要基石,也是本文试图论证的最重要的观点。
邱启明[3](2008)在《“好药”的错误认识》文中指出生病求医服药,期望"药到病除",这是人之常情。然而,究竟什么是好药,人们理解有别,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新药都是好药。现代药品生产更新换代频繁,新品种、新剂型
谢娜[4](2008)在《乙肝治疗省钱有N招》文中提出1争取获得免费治疗和化验的机会每个正规大医院,一年四季都会有一些正规科研用药观察,主要是各种中西新药进行的二、三期临床试验。一般来说,医院对于积极参加受试的患者,都会提供相当优惠的便利,例如整个观
邱启明[5](2008)在《“好药”的错误认识》文中研究指明生病求医服药,期望"药到病除",这是人之常情。然而,究竟什么是好药,人们理解有别,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新药都是好药现代药品更新换代频繁,新品
刘利,王燕玲,叶峥嵘[6](2006)在《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临证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临床治疗乙肝的相关肝病,提出中医药运用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取辨证立法,标本兼顾,确定病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刘士敬[7](2004)在《治疗乙肝的矛盾及其点评》文中提出乙 肝病 毒携 带者 要不 要 治疗 ?有人说要治,有人说不能治,到底该信谁的?如果说抗病毒治疗是根本,那么大多数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如保肝护肝、中药汤剂等,岂不是在安慰、欺骗患者……治疗乙肝八大矛盾,请看专家一一评说。
刘士敬[8](2004)在《治疗乙肝省钱N招》文中认为乙肝患者平常看病,花费较大,因病致贫的事例不胜枚举。所以,在乙肝治疗中,患者要多方留意,尽可能做到少花一些钱。
刘士敬[9](2002)在《乙肝治疗现状和反思》文中研究指明
刘士敬[10](2001)在《走出乙肝病的误区(中)》文中提出 目前尚无能根治乙肝的物 效药,但有不少有效的中 西药物可供选择 治疗乙肝的新药层出不穷,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价格有昂贵的,也有相对便宜的;有的效果好点,有的效果差点。总的情况是有效药不少,特效药没有,治标容易,治本难。治疗乙肝主要根据病情特点分为:1.保肝降酶或降黄疸或纠正蛋白比值治疗,这种治疗属治标性质,容易奏效。许多中西药都可选用,如降酶药有甘利欣、益肝灵、肝得宁等;降黄疸药有优思弗、茵
二、昂贵的洋药 乙肝治疗的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昂贵的洋药 乙肝治疗的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1.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二部分 吕老学术渊源及经验总结 |
1、肝病脾胃方面 |
2、常见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问题与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观察量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我国“分层次医疗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基于“税收杠杆”与“三医联动”双重作用的模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看病贵”与“看病难”双重格局的显现 |
1.1.2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必要性)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分层次医疗体系和全民免费医疗的文献综述 |
1.2.2 关于医疗保障基金的文献综述 |
1.2.3 关于现有医疗体制的问题和原因的文献综述 |
1.3 文章框架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全民医保制度构建与发展的基础理论概述 |
2.1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1.1 平等、效率与福利效用 |
2.1.2 平等与效率协调发展 |
2.2 健康经济学理论 |
2.2.1 健康经济学的内涵 |
2.2.2 国外健康经济学历史嬗变 |
2.2.3 健康经济学研究视角 |
2.3 公共物品理论 |
2.3.1 公共物品理论的内涵 |
2.3.2 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性 |
2.3.3 政府干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经济学依据 |
2.3.4 政府有效供给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 |
第3章 建国后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变迁与评估 |
3.1 建国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 |
3.1.1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 |
3.1.2 新型医疗保障制度 |
3.2 医疗保障制度嬗变下的医疗服务与医药政策 |
3.2.1 医疗保障制度嬗变下的医疗服务供给 |
3.2.2 医疗保障制度嬗变下的医药政策发展 |
第4章 “看病难、看病贵”背景下的医改新政实施与发展 |
4.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凸显 |
4.1.1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看病难”现象普遍 |
4.1.2 医疗保障青黄不接:“看病贵”问题严重 |
4.2 “新医改”的出台与政策内容 |
4.2.1 “新医改”四大亮点 |
4.2.2 “新医改”五项改革 |
4.2.3 “新医改”七大创新 |
4.3 新医改方案的局限性及原因分析 |
4.3.1 公立医院改革核心尚未触及 |
4.3.2 8500 亿资金配置途径模糊 |
4.3.3 对医药板块影响甚微 |
第5章 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与医药卫生体制的评估与反思 |
5.1 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5.1.1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分割严重 |
5.1.2 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仍然较低、社会化程度低 |
5.1.3 医疗报销筹资困难且统筹层次较低 |
5.1.4 医疗保险经办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 |
5.1.5 重复参保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投入的浪费 |
5.2 现行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 |
5.2.1 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
5.2.2 城乡、区域医疗卫生发展不协调 |
5.2.3 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需求不协调 |
5.2.4 中西医发展不协调 |
5.3 现行药品生产与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
5.3.1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不合理 |
5.3.2 国家基本药物还不能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5.3.3 新药审批与药品定价机制不完善 |
5.3.4 基本药物临床可及性缺乏保障 |
5.3.5 医生回避基本药物 |
5.4 现行公共卫生与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5.4.1 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存在较大差异 |
5.4.2 缺乏适合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 |
5.4.3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 |
第6章 全民医保制度构建与发展的创新模式——“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 |
6.1 构建“分层次医疗体系”的理念、原则与目标 |
6.1.1 “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基本理念 |
6.1.2 构建“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基本原则 |
6.1.3 “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发展目标 |
6.2 “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制度内涵与理论分析 |
6.2.1 “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制度内涵 |
6.2.2 实现“分层次医疗体系”与“穷人医疗、富人买单”式的横向调剂 |
6.3 “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评价维度与突破重点 |
6.3.1 “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评价原则 |
6.3.2 “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突破重点 |
第7章 基于“税收杠杆”与“三医联动”双重作用的实现途径 |
7.1 多层次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与“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实现 |
7.1.1 多层次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构建 |
7.1.2 “保障型医疗服务”在“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
7.1.3 “消费型医疗服务”在“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
7.2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与“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实现 |
7.2.1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构建 |
7.2.2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
7.2.3 “非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
7.3 疾病预防、药品研发、政府订单生产免费药与“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实现 |
7.3.1 树立“疾病预防”理念,节省疾病治疗费用负担 |
7.3.2 加大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研发,减少医疗卫生资源消耗 |
7.3.3 完善药品生产和流通体系 |
7.4 “医疗保障税收调剂基金”与“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实现 |
7.4.1 “医疗保障税收调剂基金”的基本内涵 |
7.4.2 设立“医疗保障税收调剂基金”的必要性分析 |
7.4.3 设立“医疗保障税收调剂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
7.4.4 多元筹资主体参与“全民医疗保障基金”,形成以“医疗保障税收调剂基金”为主体的多元保障基金体系。 |
第8章 “分层次医疗体系”实现的配套政策建议 |
8.1 医疗保险制度优化与“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实现 |
8.1.1 确定科学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 |
8.1.2 变革医疗服务供方的费用偿付方式 |
8.1.3 建立顺畅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 |
8.1.4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和信息联网建设,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实时结算 |
8.2 医疗服务体系优化与“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实现 |
8.2.1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
8.2.2 加强全科医师的培养,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质量 |
8.2.3 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
8.2.4 降低医疗服务供给主体的准入门槛,加快形成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 |
8.2.5 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城乡、区域的均等化 |
8.3 药品生产流通体系优化与“分层次医疗体系模式”的实现 |
8.3.1 改革药品生产环节弊端,完善药品市场准入机制 |
8.3.2 改革药品流通环节弊端,简化药品批发环节 |
8.4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优化与“分层次医疗体系”的实现 |
8.4.1 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性 |
8.4.2 提高公共卫生预防重大传染病等事故的能力 |
8.4.3 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
第9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6)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临证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病位的确定 |
2 辨证用药取疗效 |
3 活血化瘀顾兼症 |
4 标本同治消臌胀 |
(8)治疗乙肝省钱N招(论文提纲范文)
争取获得免费治疗和化验的机会 |
搞清病情轻重程度, 不该用药者不用药 |
用药要少而精, 杜绝重复用药 |
同一种药物, 货比三家, 选择货真且价格便宜者 |
选择权威医院和医德高尚的医生, 制定治疗方案, 按时随访 |
走出几个误区 |
(9)乙肝治疗现状和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解析治疗乙肝的主体 (医生) |
2 解析治疗乙肝的客体 (患者) |
3 解析治疗乙肝的药物 |
4 解析治疗乙肝的环境 |
5 解析治疗乙肝的费用 |
6 解析治疗乙肝的方法 |
7 解析治疗乙肝的疗效 |
8 解析治疗乙肝的目标 |
9 乙肝的防治措施 |
9.1 加强乙肝科普宣传, 告诉乙肝患者真相。 |
9.2 加强正确舆论导向, 纠正认识误区。 |
9.3 多方协作立法, 彻底净化市场。 |
9.4 严格审批新药, 做到宁缺毋滥。 |
9.5 科学评价老药, 做到优胜劣汰。 |
9.6颁布规范的治疗方案, 全国医界严格依从。 |
9.7建立全国统一的乙肝患者档案, 规律随访。 |
四、昂贵的洋药 乙肝治疗的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D]. 朱鑫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2]我国“分层次医疗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基于“税收杠杆”与“三医联动”双重作用的模式设计[D]. 施劲华. 苏州大学, 2012(10)
- [3]“好药”的错误认识[J]. 邱启明. 科学养生, 2008(10)
- [4]乙肝治疗省钱有N招[J]. 谢娜. 肝博士, 2008(04)
- [5]“好药”的错误认识[J]. 邱启明. 医药与保健, 2008(03)
- [6]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临证体会[J]. 刘利,王燕玲,叶峥嵘. 现代中医药, 2006(04)
- [7]治疗乙肝的矛盾及其点评[J]. 刘士敬. 家庭医学, 2004(11)
- [8]治疗乙肝省钱N招[J]. 刘士敬. 家庭医药, 2004(06)
- [9]乙肝治疗现状和反思[J]. 刘士敬. 医学与哲学, 2002(02)
- [10]走出乙肝病的误区(中)[J]. 刘士敬. 健康, 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