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一、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宫玉敏[1](2020)在《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调查垂体瘤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现状,探讨该人群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因医院感染所致的经济负担。为医务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感染防控政策、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垂体瘤手术病人(共计565例)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调查表》和《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经济负担调查表》用于病人资料收集。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现状、危险因素和导致的经济负担。研究采用 SPSS24.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version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率和构成比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2)经济负担评价:用倾向评分加权法计算医院感染导致的经济负担,不同部位医院感染产生的经济负担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1:1匹配,再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垂体瘤手术病人565例,其中男性266例(47.08%),女性299 例(52.92%),平均年龄 50.17±12.57 岁。2.研究人群中共发生医院感染56例,感染62例次,医院感染率9.91%,医院感染例次率10.97%。感染部位:手术部位感染23例(构成比41.07%),肺部感染14例(构成比25.00%)、泌尿道感染5例(构成比8.93%)、上呼吸道感染9例(构成比16.07%)、多部位感染5例(构成比8.93%)。3.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21株。革兰阳性菌共9株(占42.86%),革兰阴性菌]0株(占47.62%),真菌2株(占9.52%)。4.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垂体瘤手术病人的6个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脑脊液鼻漏、肿瘤直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腰椎穿刺次数和术后第一日体温。5.医院感染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是61658.84元,非感染病人为40956.77元,医院感染直接经济负担为20702.07元,其中西药费负担最高(9087.43元);医院感染的间接经济负担为3024.30元;因医院感染延长住院天数7.5天。结论垂体瘤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脑脊液鼻漏、肿瘤直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腰椎穿刺次数和术后第一日体温是该人群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该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较高,不同部位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有所差别。

王慧敏[2](2019)在《针刺治疗脑卒中并发症循证与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脑卒中的主要并发症(尿路感染、骨骼肌肉疼痛、抑郁、尿潴留、跌倒)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评价及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评估针刺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并发症提供针刺治疗的循证依据及治疗方案。方法: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2012-2017),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5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评估针灸治疗成人脑卒中目标并发症(尿路感染、尿潴留、抑郁、疼痛、跌倒)疗效。使用AMSTAR评估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定性综合评分8-11分的高质量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并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AMSTAR评分低于8分的系统评价将重新制作。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1月,纳入目标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OB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合并效应量后对结果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对于无法制作系统评价的目标并发症将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出院诊断为中风且包含目标并发症的病例,根据是否接受针刺治疗作为暴露因素,以尿白细胞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观察基线水平后使用倾向评分匹配病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AMSTAR结果表明10个系统评价为高质量,包含并发症的类型为抑郁、疼痛及跌倒。其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刺对比药物能降低抑郁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0.77(12RCT,95%CI[-1.47,-0.07]),GRADE中等质量;针刺配合基础治疗能降低疼痛患者VAS评分2.88(6RCT,,95%CI[-82.46,-33.94]),同时改善跌倒患者运动功能降低MAS评分0.48,(12RCT,95%CI[-0.62,-0.35]),GRADE均为低质量;针刺配合基础治疗改善跌倒患者自理能力,提高BI评分9.19(9RCT,95%CI[4.34,14.05]),GRADE极低质量。更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共计纳入9项RCT(6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刺配合基础治疗对比基础治疗能降低58.20ml残余尿量(95%CI[-82.46,-33.94]),治愈率更高为1.61倍(95%CI[1.20,2.18]),针刺治疗治愈率为药物的1.71倍(95%CI[1.19,2.46]),GRADE均为中等质量。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且均为一般不良反应。临床回顾研究表明对于脑卒中后尿路感染患者,针刺与非针刺组治疗后尿白细胞计数(个/ul)分别为P5044(11-172),P5047(10-2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有效(GRADE中等质量,强推荐)。针刺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方面优于药物治疗(GRADE中等质量,强推荐)。针刺配合其他治疗(基础、康复)对脑卒中后骨骼肌肉疼痛及跌倒患者有效(GRADE低质量,弱推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路感染未显示明显优势(无推荐意见)。

刘雪群,童德军[3](2002)在《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颅内出血后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情况 ,为颅内出血后医院感染的预防寻找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新生儿、成人两组 ,对新生儿科、神经内科 772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颅内出血患者总例数 772例 ,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 17.78% (16 / 90 ) ,例次感染率为 2 2 .2 2 %(2 0 / 90 ) ;成人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为 14 .0 8% (96 / 6 82 ) ,例次感染率为 16 .4 2 % (112 / 6 82 )。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口腔 (鹅口疮 )、呼吸道、胃肠道 ;成人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结论 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医院感染患者其住院日期明显延长 ;新生儿易感部位主要是口腔 ;成人主要是呼吸道 ;相应部位感染的预防是减少颅内出血后医院感染的关键

杨美[4](2021)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为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工作者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方法1.以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等为关键词,运用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筛选有价值的中外文献,提取潜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拟定访谈提纲,通过半结构访谈进一步获取补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临床评价指标。3.召开专家小组会议进一步讨论确定各指标的名称、类别、计算公式、收集方法。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初步拟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根据初拟的早产儿呼吸窘迫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编制函询问卷,采用Likerts5级评分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运用德尔菲法向新生儿危重症护理、护理管理、新生儿临床医学等领域的24名专家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5.运用SPSS24.0对专家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yerarchy Process,AHP)建立指标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4篇文献,两名分析员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专病特点,初步提取41项三级指标,将同一类别相近指标整理归纳11项二级指标。2.分析访谈资料根据访谈结果补充9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3.经专家讨论认为初步提取的指标符合其分类类别,根据专家意见新增10项指标。初步拟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池,共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9项。4.三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00%、92.86%、92.31%,专家权威系数为0.88,说明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而三轮函询的Kendall W协调系数分别是0.303、0.212、0.236,非参数检验P<0.05,反映了专家意见具有一致性。最终构建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3项。5.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和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系数CR<0.1,权重分配合理。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结构指标(0.1958)、过程指标(0.4934)、结果指标(0.3108)。二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为:NICU专科护理(0.1383)、产房复苏(0.1383)、院内感染(0.1026)、安全不良事件(0.1026)。三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为:黄金时间段复苏规范执行率(0.09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0.0684)、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0.0684)。结论参加3轮函询的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较高,地域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信度高。构建形成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可为临床深入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5](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张晓琴[6](2020)在《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早产儿由于临床救治需要和PICC导管在NICU的普遍使用,加之早产儿的病情较重、合并症多、抵抗力低于足月儿、且各种侵入性操作频繁,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生率大大增加。致使患儿的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严重可致患儿死亡。1.了解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住院期间的相关费用。2.了解早产儿CRBSI的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3.基于行动研究理论,探索其在降低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的可行性,建立适宜的预防方案。方法:1.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山西省三家医院NICU 2017年1月—2019年1月早产儿住院期间发生CRBSI共69例患儿的相关资料。纳入标准:在NICU首次住院、观察和护理并进行PICC置管,无置管禁忌症,且置管时长大于48h后或拔管48h内出现的CRBSI的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排除标准:患儿转入NICU前就存在PICC置管;PICC置管前存在置管部位皮肤的感染;导管放置时间低于48h;患儿家长放弃治疗,主动要求出院者;患儿相关资料不完整者;且不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发生CRBSI共69例次,以1:3的比例选取同时段入院未发生CRBSI的早产儿207例,共276例。收集样本量的临床资料主要有:早产儿性别、胎龄、日龄、主要的疾病诊断、住院号、出生体质量、护士穿刺时长、PICC导管留置时长、留置血管、置管次数、5分钟Apgar评分、是否阴道分娩、妊娠期并发症等。分析CRBSI早产儿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与未发生CRBSI患儿的所有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按照住院号排列,依据相对应的治疗时间和相同的分娩方式选取未发生CRBSI的72例早产儿的各项住院费用与发生CRBSI的患儿的各项住院费用进行比较。2.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血培养采用双侧方法,HP/PYP血培养瓶对血标本培养,菌种的鉴定使用法国的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由NICU的医生和感染科医生一起排除污染标本,判定血液标本是否是导致CRBSI的病原微生物。3.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基于行动研究理论进行2个螺旋循环方案实施,行动研究理论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第一轮的反思结束后,依据反思的结果修改计划——再次行动——观察——反思。如此螺旋式的完善流程,直至达到研究效果。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结合NICU早产儿的护理特点,同时参照国内外早产儿PICC护理的最新的、有效的方法后,组建护理团队并初步制定“早产儿CRBSI的预防方案”,由护理团队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实践、观察、改进。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证实采用行动研究法的螺旋循环的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1.2017年1月-2019年1月三家医院NICU共有早产儿1950例,男性患儿1054人次,女性患儿896人次。发生CRBSI的早产儿共69例,男性患儿41人次,女性患儿28人次;日龄≤1天有37人次,>1天有32人次;体质量<1500g有23人次,≥1500g有46人次;胎龄<27周有36人次、27-32周有24人次、32-37周有9人次。CRBSI的例次感染率为3.53%(69/1950),CRBSI的发病率为6.86/‰(69/1005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ICU早产儿发生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有:胎龄(P<0.001)、分娩方式(P<0.001)、体质量(P<0.001)、抗生素的规律使用(P<0.001)、5分钟Apgar评分(P<0.001)、导管留置时长(P<0.001)、PICC穿刺次数(P<0.001)、穿刺时长(P<0.001)、导管堵管(P=0.002)、导管移位(P<0.001)。而患儿的性别(P=0.470)、日龄(P=0.780)、民族(P=1.000)、居住地(P=0.263)、新生儿主要的疾病诊断(P=0.449)、母亲妊娠期疾病(P=0.521)、医保类型(P=0.797)、穿刺血管(P=0.122)、敷料更换时间(P=0.161)、季节(P=0.132)与患儿是否发生CRBSI之间并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把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以?入=0.10,?出=0.15为标准。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低是早产儿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27周比27-32周的患儿感染的风险增加1.636倍(P=0.012,OR=2.636,95%CI=1.2405.605);与体质量低于1500g患儿相比,不低于1500g的患儿的感染风险降低3.062倍(P=0.054,OR=4.062,95%CI=0.97416.936);与自然分娩方式相比,剖宫产的感染风险增加8.043倍(P<0.001,OR=9.043,95%CI=2.69730.328);PICC留置7-14天比留置<7天患儿的CRBSI感染风险增加3.186倍(P<0.001,OR=4.186,95%CI=2.3047.606);穿刺次数越多,患儿CRBSI的风险增加,穿刺次数每增加一次,患者感染风险增加2.033倍(P=0.002,OR=3.033,95%CI=1.5076.102);与未发生导管堵塞相比,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感染风险增加4.958倍(P=0.099,OR=5.958,95%CI=0.71449.704);与未发生导管移位相比,患儿发生导管移位的感染风险增加4.401倍(P=0.006,OR=5.401,95%CI=1.63317.866);护理人员穿刺时间越长,患儿发生CRBSI的风险越大,穿刺时长在3060min比置管30min之内,患儿发生CRBSI的风险增加6.257倍(P<0.001,OR=7.257,95%CI=3.34915.728)。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CRBSI的早产儿与非CRBSI的早产儿的平均胎龄为28-31周,CRBSI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长为56-71天,平均为62天。非CRBSI的患儿平均住院时长为33-54天,平均为44天。CRBSI患儿的住院总费用为173627.00元,非CRBSI的患儿的住院总费用为112892.32元;CRBSI患儿各胎龄段的住院费用均高于非CRBSI患儿;CRBSI患儿体质量<1000g比>1000g住院费用高出56627元,非CRBSI患儿体质量<1000g比>1000g住院费用高出7675.5元。2.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共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8株(55.05%),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21.73%),是早产儿最主要的最常见的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25株(36.25%),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6株(8.70%);真菌6株(8.70%),均为近平滑念珠菌。3.基于行动研究理论的两轮螺旋循环后,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019年3-5月CRBSI感染率为1.87‰,第一螺旋循环之后CRBSI感染率为2.82‰,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8);第二轮循环实施之后感染率为0.34‰,明显低于第一轮,两轮之后的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5.729);经过两轮的观察和监督,护理团队人员的PICC相关技术操作第二轮得分明显高于第一轮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CRBSI早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胎龄、低体质量、分娩方式(剖宫产)、导管留置时间长、穿刺次数多、导管移位、穿刺时长、导管堵塞。2.CRBSI早产儿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高于非CRBSI的早产儿,体质量越低所需的住院费用越高。3.CRBSI的早产儿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行动研究法的应用降低了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改善了护理人员PICC技术操作,值得在NICU领域进行尝试。

胡佳[7](2020)在《脑出血超早期针刺干预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运用超早期针刺干预治疗脑出血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对照,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超早期针刺干预该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初步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部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脑出血患者共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编号,遵从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超早期针刺治疗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均治疗1个月,将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FIM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各单项症候疗效、颅内出血量等指标变化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无脱落和剔除病例,均完成临床观察及数据分析。治疗前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综合疗效方面超早期针刺干预治疗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常规治疗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说明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IM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FI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另外在面瘫、眼征等中医单项症候疗效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不良反应,治疗组4人、对照组有7人在在24小时内颅内出血量增多,但仍在保守治疗允许范围内,考虑受试者迟发性脑出血可能性大。结论:常规治疗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时有疗效,但超早期针刺干预配合常规治疗时疗效更佳;超早期针刺干预对加速颅内出血的吸收有一定作用;超早期针刺干预对眼征、面瘫等中医单项症状有显着改善,其NIHSS评分、FIM评分治疗前后变化较常规治疗差异明显。超早期针刺干预配合常规治疗组FIM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治疗期间超早期针刺干预组无不良事件发生,说明超早期针刺干预脑出血安全、有效,具有临床研究推广价值。

黄雪飞[8](2019)在《集束化护理预防经股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预防经股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效果。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人工肝治疗后股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经股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6月入组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入组为干预组。两组患者在内科综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经股静脉置管的人工肝治疗,治疗模式选择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照组共收集128例,干预组共收集17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评估患者股静脉置管侧肢体疼痛情况;测量两组患者双侧肢体髌骨上10cm、髌骨下10cm肢体腿围,以两次测量值差距大于2cm为肢体肿胀;血管超声明确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情况;测量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前后能预测血栓形成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前后D-二聚体值及D-二聚体偏高的患者人数;比较发生血栓与未发生血栓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值的差异;评估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输血史、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置管部位、总置管天数、置管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置管后跌倒/坠床评分、置管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前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发生置管侧肢体疼痛10例、肿胀22例、导管相关性血栓12例;干预组发生肢体疼痛3例、肿胀16例、导管相关性血栓3例。两组患者肢体疼痛发生率、肿胀发生率及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后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再次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发生血栓患者与未发生血栓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值进行比较,发生血栓组患者在股静脉置管后D-二聚体高于未发生血栓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预防DVT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中位数为20分、干预组得分中位数为3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经股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2.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可预测患者血栓形成的指标在肝衰竭患者中,其值得大小不能很好的与临床血栓事件相关联,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多普勒彩超结果判断。3.肝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前后均可能出现D-二聚体升高,但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不一定发生深静脉血栓,仅仅提示肝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前后均可能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发生高风险。4.集束化护理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提高患者对预防血栓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

刘世庆[9](2018)在《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院感染现状,分析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高危因素,为制定N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有入住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新生儿进行监测,设计专用监测表格,主动收集病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资料分析采用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在3年内,共监测4503例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99例216例次,感染率4.42%,感染例次率4.80%;新生儿总住院日数43006天,日感染率4.63‰,日感染例次率5.02‰,出生体重≤1000g组新生儿感染率最高(29.45%)。NICU新生儿血管导管使用率32.87%,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92‰,出生体重≤1000g组血管导管使用率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60.30%和3.81‰)。NICU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率12.40%,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3.19‰,出生体重≤1000g呼吸机使用率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39.03%和6.54‰)。医院感染部位以败/菌血症为主(66.67%),其次为下呼吸道(20.83%)。医院感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4.3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82%)。调查结果显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Apgar 1 min评分、产妇重度先兆子痫、新生儿窒息、静脉营养、机械通气、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抗菌药物使用>7d、住院时间>14d有明显相关性,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胎盘畸形、羊水污染、产妇产前发热无明显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Apgar 1 min评分(≤7分)、重度先兆子痫、静脉营养、机械通气、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是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出生体重低、胎龄小、Apgar 1 min评分低、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应重点关注,同时慎用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重视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规范落实,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周红菊[10](2018)在《重症监护室肠杆菌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肠杆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运用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肠杆菌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病人防御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管理、重点部位预防控制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科室应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关注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加大督查力度,提高制度和措施的执行力。

二、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医院感染
        2.1.1 医院感染现状
        2.1.2 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现状
    2.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现状
        2.2.1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
        2.2.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病原菌
        2.2.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2.3 疾病经济负担
        2.3.1 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
        2.3.2 经济负担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2 医学伦理学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工具
        3.2.2 调查方法
        3.2.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3 质量控制
        3.3.1 调查表设计
        3.3.2 感染病例诊断及专家质控
        3.3.3 数据收集、整理
    3.4 研究内容
        3.4.1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
        3.4.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3.4.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3.5 统计分析
    3.6 计算公式
    3.7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基本资料
        4.1.1 病区分布
        4.1.2 性别构成
        4.1.3 年龄构成
        4.1.4 婚姻状态
        4.1.5 入院途径
        4.1.6 付费方式
        4.1.7 入院主诉
        4.1.8 是否为复发垂体瘤
        4.1.9 疾病转归
        4.1.10 既往史
        4.1.11 颅神经功能
        4.1.12 肿瘤大小
        4.1.13 病理诊断
        4.1.14 病理免疫组化
        4.1.15 术前及术后住院日
    4.2 手术相关情况
        4.2.1 手术方式
        4.2.2 手术入路
        4.2.3 手术时长
        4.2.4 麻醉时长
    4.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4.3.1 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发生率
        4.3.2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
        4.3.3 不同季度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4.3.4 病原菌检出情况
    4.4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4.1 宿主相关因素
        4.4.2 疾病相关因素
        4.4.3 手术相关因素
        4.4.4 用药相关因素
        4.4.5 术后并发症因素
        4.4.6 护理相关因素
        4.4.7 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
        4.4.8 手术医生相关因素
    4.5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6 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4.6.1 医院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4.6.2 医院感染延长住院天数
        4.6.3 医院感染间接经济负担
        4.6.4 医院感染总经济负担
    4.7 手术部位感染经济负担
        4.7.1 手术部位感染病人的匹配情况
        4.7.2 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4.7.3 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住院天数
        4.7.4 手术部位感染间接经济负担
        4.7.5 手术部位感染总经济负担
    4.8 肺部感染经济负担
        4.8.1 肺部感染病人的匹配情况
        4.8.2 肺部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4.8.3 肺部感染延长住院天数
        4.8.4 肺部感染间接经济负担
        4.8.5 肺部感染总经济负担
    4.9 多部位感染经济负担
        4.9.1 多部位感染病人的匹配情况
        4.9.2 多部位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4.9.3 多部位感染延长住院天数
        4.9.4 多部位感染间接经济负担
        4.9.5 多部位感染总经济负担
第五章 讨论
    5.1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
        5.1.1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
        5.1.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部位
        5.1.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病原菌
    5.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5.2.1 脑脊液鼻漏
        5.2.2 肿瘤直径
        5.2.3 住院天数
        5.2.4 抗生素使用时间
        5.2.5 腰椎穿刺次数
        5.2.6 术后第一日体温
    5.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5.3.1 直接经济负担分析
        5.3.2 延长住院天数和间接经济负担分析
        5.3.3 总体经济负担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创新性与局限性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针刺治疗脑卒中并发症循证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针刺治疗脑卒中并发症文献综述
    1.1 脑卒中并发症
        1.1.1 脑卒中并发症基本情况
        1.1.2 脑卒中并发症引起的患者死亡率高
        1.1.3 脑卒中并发症引起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1.1.4 脑卒中并发症加重患者疾病负担
        1.1.5 脑卒中并发症的选择
    1.2 脑卒中并发症发生机制
        1.2.1 脑卒中后尿路感染
        1.2.2 脑卒中后骨骼肌肉疼痛
        1.2.3 脑卒中后抑郁
        1.2.4 脑卒中后尿潴留
        1.2.5 脑卒中后跌倒
    1.3 针刺对脑卒中并发症的治疗
        1.3.1 针刺治疗脑卒中并发症机制
        1.3.2 针刺在脑卒中并发症中的临床运用
    1.4 针刺在脑卒中并发症文献情况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2.1 循证研究方案设计
        2.1.1 再评价研究方案设计
        2.1.2 系统评价研究方案设计
    2.2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案设计
        2.2.1 病例选择
        2.2.2 研究模式
        2.2.3 观察指标
        2.2.4 各项指标诊断及划分标准
        2.2.5 疗效参数
        2.2.6 资料录入及分析
第三章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症系统评价再评价
    3.1 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3.2 纳入系统评价特点
    3.3 纳入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
    3.4 针刺治疗中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3.4.1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
        3.4.2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及疼痛
        3.4.3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路疾病
        3.4.4 针刺治疗跌倒(评估运动功能、自理能力)
    3.5 GRADE证据质量
    3.6 讨论
第四章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症系统评价
    4.1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疗效的系统评价
        4.1.1 研究设计
        4.1.2 研究结果
        4.1.3 讨论
    4.2 针刺治疗脑卒中尿路感染
        4.2.1 研究设计
        4.2.2 研究结果
        4.2.3 讨论
第五章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症病例分析
    5.1 纳入病例情况
    5.2 基础数据可比性分析
        5.2.1 人口学资料分析
        5.2.2 既往病情资料分析
        5.2.3 住院期间干预方法运用情况分析
    5.3 倾向评分匹配
    5.4 有效性分析
    5.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统计
    2.2 患者预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2.3 住院日数与医院感染
    2.4 医院感染主要部位
    2.5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3 讨论

(4)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理论模型与相关概念
        4.1 Donabedian模型
        4.2 护理质量
        4.3 护理质量指标
        4.4 早产儿
        4.5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 技术路线图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对象
        1.2 专家会议法研究对象
        1.3 德尔菲法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
        2.2 半结构访谈
        2.3 专家会议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
        2.5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4.1 指标体系初步拟定阶段
        4.2 德尔菲专家函询阶段
        4.3 统计分析阶段
结果
    1 文献研究结果
    2 半结构访谈内容提炼结果
    3 专家会议结果
    4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5 指标权重结果
讨论
    1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专病护理特色
        3.1 结构指标着眼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所需的基本要素
        3.2 过程指标聚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的重点环节
        3.3 结果指标体现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
    4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4.1 结构指标权重分析
        4.2 过程指标权重分析
        4.3 结果指标权重分析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外研究现状
    3 国内研究现状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意义
    5 创新点
    6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经济学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样本量
        1.5 相关概念
        1.6 CRBSI的诊断方法
        1.7 研究方法
        1.8 质量控制
        1.9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早产儿CBRS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早产儿CBRSI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早产儿CRBSI的经济学分析
        2.4.1 一般资料
        2.4.2 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的费用比较
        2.4.3 CRBSI组早产儿一般情况的费用分析
        2.4.4 两组患儿的各项住院费用的比较
        2.5 发生CRBSI早产儿检出病原菌的分布
    3 讨论
        3.1 早产儿PICC CRBSI的分析
        3.2 早产儿胎龄、体质量、主要疾病与CRBSI的关系
        3.3 母体因素与CRBSI的关系
        3.4 早产儿5 分钟Apgar评分与CRBSI的关系
        3.5 导管堵塞、导管移位与CRBSI的重要危险因素
        3.6 敷料更换时间与CRBSI的关系
        3.7 严格控制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
        3.8 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与CRBSI的关系
        3.9 CRBSI与各项住院费用的关系
        3.10 早产儿CRBSI的病原菌特点分析
第三部分 基于行动研究理论的早产儿CRBSI预防措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行动研究法的概念
        1.4.2 行动研究的特征和步骤
        1.4.3 行动研究在本研究的适用性
        1.5 资料收集方法
        1.5.1 量表收集资料
        1.5.2 结构式观察法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分析
        1.8 评价指标
    2 研究过程
        2.1 提出并分析研究问题
        2.2 组建护理团队
        2.3 明确问题
        2.4 制定初步的行动研究方案
        2.5 方案执行过程
        2.5.1 第一个螺旋循环
        2.5.2 第二个螺旋循环
    3 结果
        3.1 行动研究理论开展前后早产儿CRBSI的发生情况
        3.2 行动研究理论开展后导管相关技术操作的情况
        3.3 行动研究理论在循环过程的反思结果
    4 讨论
        4.1 行动研究理论在预防早产儿CRBSI的意义
        4.2 评价行动研究理论在预防早产儿CRBSI的效果
第四部分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局限性
    3 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脑出血超早期针刺干预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与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筛查标准
    2 研究方案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及内容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受试者基本资料情况
        1.1 年龄情况比较
    2 临床数据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不同时间节点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1月时NIHSS评分比较
        2.3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1月时FIM评分
    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
        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4 临床综合疗效
    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脑出血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发病原因
        1.2 发病机理
    2 脑出血发病机制的中医研究进展
    3 针刺治疗脑出血的理论研究及治疗
        3.1 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中医理论
        3.2 针刺治疗脑出血的西医理论
        3.3 针刺的取穴、手法、频率
    4 超急性期脑出血针刺治疗
    5 本临床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A 中医症状积分评定量表
附表B 徒手肌力评定(MMT)
附表C NIHSS评分表
附表D FIM评分表
附:综述 脑出血中西结合治疗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8)集束化护理预防经股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内容
2 结果
3 讨论
4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集束化护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交流情况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收集
        2.3.2 研究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2.4 质量控制
        2.4.1 数据标准
        2.4.2 新生儿出生体重分组标准
        2.4.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医院感染发生率
    3.3 器械使用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
    3.4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
    3.5 医院感染病原菌
    3.6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6.1 出生体重与医院感染关系
        3.6.2 胎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3.6.3 Apgar 1 min评分与医院感染关系
        3.6.4 产妇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3.6.5 分娩方式与医院感染关系
        3.6.6 胎盘畸形与医院感染关系
        3.6.7 羊水污染与医院感染关系
        3.6.8 产妇产前发热与医院感染关系
        3.6.9 产妇重度先兆子痫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0 新生儿窒息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1 静脉营养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2 机械通气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3 脐静脉插管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4 PICC插管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5 抗菌药物使用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6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关系
    3.7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
    4.2 器械使用及相关感染发生分析
    4.3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析
    4.4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
    4.5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4.5.1 非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4.5.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4.6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4.7 研究不足与改进
5 对策与建议
    5.1 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5.2 组织制度建设
    5.3 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5.5 加强人员管理
    5.6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
    5.7 重视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
    5.8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5.8.1 加强环境物表消毒与管理
        5.8.2 加强仪器设备消毒与管理
    5.9 加强配奶管理
    5.10 严格新生儿日常护理
    5.11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5.12 职业与员工健康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重症监护室肠杆菌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感染因素分析
    2.1 肠杆菌特点
    2.2 病人存在的易感因素
    2.3 医源性因素
3 对策
    3.1 加强病房管理,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3.2 重视手卫生管理, 提高洗手依从性
    3.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重视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3.4 关注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 加强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3.5 管理部门加强督查, 提高制度和措施的执行力

四、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D]. 宫玉敏. 山东大学, 2020(11)
  • [2]针刺治疗脑卒中并发症循证与临床研究[D]. 王慧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颅内出血病人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 刘雪群,童德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2(01)
  • [4]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杨美. 青岛大学, 2021(02)
  • [5]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05)
  • [6]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D]. 张晓琴.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7]脑出血超早期针刺干预的临床观察[D]. 胡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集束化护理预防经股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效果研究[D]. 黄雪飞.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9]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D]. 刘世庆. 苏州大学, 2018(06)
  • [10]重症监护室肠杆菌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 周红菊. 全科护理, 2018(27)

标签:;  ;  ;  ;  ;  

颅内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