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F卡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及编程(论文文献综述)
薛亚洲,张琨,刘文菲[1](2017)在《一种GPS数据记录仪的设计实现》文中提出GPS定位广泛应用在个各行各业的定位系统中,针对一款高精度的GPS接收机,进行了一种实时GPS数据记录仪的系统设计;系统设计以C8051F020为主控处理器,通过控制程序将高精度差分GPS OEM模块接收的定位数据实时存储在CF卡中,主要包括GPS数据接收机配置和CF卡存储设计;同时,系统设计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专用上位机软件来进行扇区的读数和数据导出,其功能包括扇区区间的选择,扇区数据的导出,磁盘格式化等;通过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在可供用户二次开发的GPS OEM板上设计实现了一种高精度的可配置的实时GPS数据记录仪;设计的GPS数据记录仪具有小巧,轻便,可稳定工作于恶劣环境等特点,并且可以满足单点和差分GPS数据的记录;通过功能试验和验证,该系统工作稳定且可靠性高。
王嘉鑫[2](2015)在《深海潜标监测数据及时回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临海大国,海洋开发技术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海环境要素信息获取和预测是军事海洋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海军发展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潜标与海面浮标是配合使用在深海海域长期获取海洋环境数据的主要设备,然而这两种海洋环境数据获取设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海面浮标容易遭受强台风的袭击或人为破坏,且其工作方式不具备隐蔽性,因此不适合在特殊海域布放。单独布放的潜标根据需要长期布放在海水中一定深度,潜标设备一旦无法正常回收将丢失长期获取的宝贵海洋环境数据。本课题针对目前在深海海域不易布放浮标,只能布放潜标,而潜标携带监测设备较多,数据量大,不易及时回收监测数据的问题,通过综合现有技术,在现有深海潜标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小体积数据存储设备、多传感器数据集中存储设备以及统一发送数据的受控释放水下浮标,当需要回收监测数据时,利用辅助船航行至潜标布放点,通过水声通讯方式遥控浮标上浮,通过回收浮标或无线电通讯完成数据回收。论文首先讨论了深海潜标监测数据及时回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其次,针对系统长期无人值守、可远距离控制与通信等具体技术指标进行了硬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包括传感器选型、水声通讯机选型、控制器选型、北斗/GPS模块选型、无线通信模块选型、模块间接口设计、数据存储电路设计、实时时钟设计、电源转换电路以及释放机构电路设计。根据硬件系统设计电路原理图,制作加工电路板并针对各个模块进行控制器嵌入式软件设计。最后结合水池与海上实验对系统的性能、可靠性进行了现场测试,试验中浮标存储的数据与潜标状态、遥控指令相互对应,有效验证了深海潜标监测数据及时回收系统的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功能,证明数据回收系统满足设计需求。
贺磊[3](2014)在《基于ARM9自动化气象站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自动气象站是地面气象探测中的重要测量仪器,它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自动气象站被气象局广泛的分布全国的各个地区,可以获得全国各个地区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等气象要数。通过对各个气象环境实时的掌握,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气象灾害起到预警从而将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通过对全国气象数据的存储、统计,对我国区域气候的研究、环境的治理、资源的开发、航海事业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题为了满足自动气象站的高精度、低功耗、稳定性好的特点,采用模块化思想,把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成两个部分,设计出了新一代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系统。系统硬件平台选用ARM9+MSP430处理器,扩展了 32M SDRAM和32M NANDFLASH,同时扩展了外围通信接口,主要包括RS232,RS485,CAN总线接口、以太网接口和人机交互接口等。同时,根据实际测量环境的需要,选择满足国家气象局要求的气象传感器。根据自动气象站的业务要求,软件部分设计主要包括U-Boot引导程序修改,配置和裁剪Linux的内核,并改写、添加驱动程序到内核中进行编译,例如以太网口驱动、按键、CAN总线驱动等。把编译好的内核镜像文件下载到自动站数据采集器上,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应用程序的编写,实现GPS授时、GPRS数据通信,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存储等任务。最后,对自动气象站进行性能测试,分别在常温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满足地面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器的规范要求。
张岗[4](2013)在《SD卡与CF卡性能测试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SD(Secure Digital MemoryCard)、CF(Compact Flash)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SD、CF卡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活和生产上正在进行的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SD卡的性能验证和测试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测试和验证SD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用普通的低速读卡器识别,再用相应的读写软件对卡进行读写测试。虽然可以测试出一些基本的功能,但要进行高速性能测试,却需要有专门的读卡器进行。对于高速测试和长时间测试一般读卡器很难满足,更不能满足生产上的测试需求。针对以上对两种卡的高速测试需要,本文研究了SD、CF卡高速性能测试平台。本文主要介绍了以PCI Express为接口的高速测试和验证的硬件结构,让SD、CF两种卡集成到同一个PCI Express板卡上,让一个板卡同时进行两种卡的测试,对硬件电路的不同电压模式、高频特性和抗干扰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SD、CF两种卡的读写控制进行了研究;还对PCI Express的构架和驱动的开发上进行了介绍;在测试部分,用所设计的平台进行了测试,通过对不同测试数据的分析,说明设计出的PCI Express板卡的实用性。本测试平台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同时实现对SD、CF卡的高速测试,能让繁杂的测试工作在普通的台式PC机上进行。而设计出的PCIExpress板卡,可以应用在生产中对SD、CF卡进行抽样测试和用相应的软件进行长时间高速测试。
熊海军[5](2013)在《FPGA与CF卡的接口原理及其在多路串口通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来源于LED楼宇亮化工程。在LED亮化工程设计中,基于传统主从总线技术的应用方案最为成熟,使用也最为广泛。但是,采用CAN或工业以太网的主从总线在应用中存在不能兼顾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的矛盾,从而在限制了在一些特定场合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实际应用,要求实现一个主机控制多个从机的输出,进而控制每一路的LED显示,完成复杂亮化方案设计。其中,控制数据的文件存放在存储卡中,要求实现每一个文件控制一路LED灯,且每一路从机都能及时响应主机控制。为了在类似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和较好的通用性,要求实现主机可根据文件数自定义决定从机的应用数目。本文针对该需求,提出了利用CF卡存储控制数据、利用FPGA扩展串口的思路,在传统主从总线应用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解决了传统主从总线在应用中不能兼顾实时性和可靠性的矛盾。扩展的多个串口具有高速同步输出数据的特点。文中在分析了两种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上位机软件设计的思路,简化了整体设计。本文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运行稳定可靠,对类似需求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巩秀钢[6](2013)在《智能化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器研制》文中认为大地电磁测深(MT)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等项目,需借助长周期MT仪器。我国没有自己生产的该类仪器,美国等国家对我国禁运,只能依靠从乌克兰进口的LEMI-417。为解决项目进行中所用长周期MT仪器只能依赖进口、数量不足及进口设备存在测量精度低、人机交互功能差等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着手设计了本智能化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多种MT仪器,确定了本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器的设计方案。在分析了单机系统、PCI等现代仪器的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及常见MT仪器的结构后,根据总结的长周期MT仪器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机两级控制(单片机+PC机)的、结构精简的结构方案,使设计的仪器系统既携带方便,又操作简便。其次研发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仪器电路。研究了常见MT仪器的功能结构,分析了各功能结构的优缺点,根据低功耗、高精度等MT仪器设计原则,确定了其功能结构。采用CirrusLogic公司推出的适合野外操作的套片方案,完成了数据采集模块;选择功耗低、拔插性能好的CF卡作存储介质,设计了基于TrueIDE模式的数据存储电路,编写了基于FAT16的文件操作程序;实现了基于GPS+RTC的对钟电路模块,成功解决了无GPS信号时仪器记录出错等问题;此外,完成了通信、DC/DC等电路模块。然后设计了智能化计算机机软件。选择Microsoft VC++为开发工具,完成了 GUI模块、数据采集(PC)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辅助模块等。GUI模块以示波器显示方式形象的显示所采数据,便于帮助用户分析数据质量、发现采集问题;数据采集(PC)模块在PC与仪器联机时,存储数据,可现场对其进行分析,避免了反复插拔卡;数据处理子模块有数据校正、转换、多数据对比显示及远参考、预白等功能;辅助模块提供了屏幕截图等功能。智能化计算机机软件极大丰富了仪器的功能。最后,对本仪器样机LP-1进行了大量测试工作,其中包含多次室内测试、2次室外测试、5次野外试验。本文详细介绍了测试方法、任务、过程与结论;在多个测点进行的本仪器与LEMI-417的野外对比试验,表明两仪器采集信号的时间序列、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均较一致,说明该仪器可胜任大地电磁测深工作。
田海山[7](2011)在《微型化雷达信号产生、处理与存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某微型雷达系统的研制为背景,深入研究了微型雷达宽带信号产生、处理及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在体积、重量、功耗的严格约束下,雷达宽带信号的产生与实时处理、高数据率大容量数据存储具有较大的实现难度。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DDS工作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D 9910的雷达宽带信号源。在采用AD 9910产生线性调频信号的研究中,针对信号非线性相位误差对信号处理的不利影响,采用芯片数字斜坡调制模式和RAM调制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调频连续波(FMCW)信号的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通过比较补偿前后的信号性能可知,补偿后的FMCW信号性能有了明显改善。为了产生带宽更大的雷达信号,论文采用DDS和DDR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利用FPGA设计了信号源的各个模块。针对FMCW信号特点和芯片性能,重点考虑了相位累加器的设计。对产生的FMCW信号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产生的信号性能良好。论文运用FPGA的IP核技术,采用定点计算的方式,研究了实时脉冲压缩的实现方法。针对两个FFT IP核级联的实现方式,从节省FPGA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单个FFT IP核完成FFT和IFFT变换的实现新方法。从资源占用量、运行速度、计算精度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了脉压系统的各个模块,并在某信号处理机上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大减少FPGA的资源占用量。论文最后研究并设计了微型化高数据率大容量数据存储方案。针对微型雷达存储系统的要求,选择了CF卡作为存储介质。以FPGA作为CF卡外部主机设计了数据读写流程和文件管理系统,并从节省外部主机资源的角度出发优化了读写流程。最后对这种设计方案进行了性能评估,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
孙道让[8](2011)在《基于GPRS的FPGA远程动态重构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广泛应用,其灵活的配置性能和优异的数字处理性能越来越多地被展现出来。FPGA的动态重构也已成为计算机系统研究的新热点,它可以实现对FPGA的逻辑资源分时复用,缩减大型数字系统的IC规模,有效地降低功耗。但是对于工作在恶劣环境中的数字系统所遭遇的环境变化,预先设计的功能可能无法满足环境的需要,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远程动态重构的方法,对系统设计进行远程升级。本文在分析动态重构的原理和FPGA配置结构的基础上,结合Xilinx公司提供的EAPR (Early Access Partial Reconfiguration)局部动态重构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IP核的动态重构改进设计,简化了设计流程。进一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无线数据传输的远程动态重构的方法。使用Lab VIEW编程语言在控制中心上位机设计一个TCP服务程序,采用TCP传输方式,将FPGA重构模块的配置数据传输至现场设备的GPRS模块。单片机读取GPRS模块缓存内数据转存至配置数据存储器。FPGA通过SystemACE控制器读取数据进行动态配置。因为GPRS具有永远在线特点,可以实时进行远程动态配置。配置数据采用CF卡进行存储,因为CF卡要接受单片机的写操作和SystemACE的读操作,本文采用多路复用器进行电路设计,对CF卡进行分时复用。随着FPGA集成规模不断扩大,配置文件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系统重新配置的效率和节省数据无线传输的时间,采用改进的游程编码将配置数据进行有效的压缩,同时也可以节约CF卡存储空间。使用Xilinx公司的XUPV2P开发板、STC89C54、MC52i和CF卡构建了一个实验系统,创建了一个动态重构工程对本文的理论进行了验证。从数据无线传输到FPGA的重构,都进行了严格监控,系统运行稳定。
闫明亮[9](2011)在《基于FPGA技术的信号发生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号发生器,指电子测量中作为激励源使用的信号来源。作为电子工程师、生产线、教学科研、电子测试、电子设计、以及模拟仿真等领域与行业的重要测试仪器,信号发生器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因而受到众多科研人员的重视。科研人员对其理论与设计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极大地进步,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法是目前设计信号发生器的最先进的理论方法。本系统就是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基本原理,设计四通道信号发生器,它不仅能发射常用的基本信号波形,还能根据用户要求自定义任意波形。本文首先对信号发生器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目前信号发生器等测试仪器的发展状况与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次叙述了设计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结合系统主要参数指标和性能要求,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论文详细讨论了信号发生器系统各种关键芯片的选型以及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硬件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信号发生器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DDS主通道模块,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数据控制模块电路等部分。DDS主通道模块主要是基于FPGA和SRAM设计实现的;信号调理电路主要由D/A转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增益控制与缓冲电路组成;数据采集电路主要由FPGA与A/D转换电路构成;数据控制模块的实现有两部分组成:MSP430F1611单片机控制对CF卡的读操作和MSP430F1611单片机控制触摸屏传输参数数据。论文还对信号发生器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设计,结合系统硬件设计,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软件设计主要包括FPGA软件程序设计与MSP430单片机控制的软件程序设计,其中详细的阐述了DDS主通道用FPGA软件实现与单片机对CF卡的读程序作软件实现。最后对系统的硬件调试与软件调试以及系统测试作了详细讨论,最终实现了系统整体功能。
李兴武[10](2011)在《矢量水听器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水声数据采集是水声技术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水声各领域研究的日益深入,应用于水声数据采集的采集系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且功能性越来越强。矢量水听器是一种有效的水声信号接收设备,近年来矢量水听器数据采集一直是一个热门课题。基于此,本文对应用于潜标系统的矢量水听器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研究。一组有效的矢量水听器数据应该包括矢量水听器的数据、时间信息、矢量水听器方位和姿态信息等,本系统矢量水听器数据由矢量水听器信号经过A/D转换获得,时间信息由实时时钟芯片获得,方位信息由串口接收GPS数据获得,姿态信息由串口接收罗经数据获得。数据经过整理存储在大容量CF卡中,系统以FAT32文件系统形式对数据进行管理。本文分为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和系统测试。硬件部分包括信号调理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信号调理电路对矢量水听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预处理,数字电路部分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等管理。软件设计部分包括MSP430单片机程序开发、CPLD程序开发、USB程序开发和上位机界面开发。系统测试部分对系统主要性能进行测试,利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系统性能测试和数据采集实验,本文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基本满足设计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CF卡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及编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F卡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及编程(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GPS数据记录仪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总体设计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GPS OEM板设计选型 |
2.2 CF卡与处理器接口设计 |
3 统软件设计 |
3.1 GPS OEM板接收配置 |
3.2 CF卡存储设计 |
3.2.1 CF卡初始化 |
3.2.2 CF卡扇区读写 |
3.2.3 GPS数据存储实现 |
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 结论 |
(2)深海潜标监测数据及时回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需求分析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必要性 |
1.2 深海监测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2.2 系统工作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设计 |
3.1 控制系统设计 |
3.1.1 ADCP选型及接口设计 |
3.1.2 温盐链选型及接口设计 |
3.1.3 水声通讯机选型及接口设计 |
3.1.4 控制器选型及接口设计 |
3.1.5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
3.1.6 北斗/GPS模块选型及接口设计 |
3.1.7 无线数传模块选型及接口设计 |
3.1.8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 |
3.1.9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
3.2 释放机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1 MSP430单片机开发环境概述 |
4.1.2 ADCP软件设计 |
4.1.3 实时时钟软件设计 |
4.1.4 CF卡软件设计 |
4.1.5 遥控指令设计 |
4.1.6 数据存储设计 |
4.2 显控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验验证 |
5.1 系统搭建及调试 |
5.2 系统水池实验情况 |
5.3 系统海上实验情况 |
5.4 试验数据分析 |
5.4.1 遥控指令验证 |
5.4.2 潜标数据存储验证 |
5.4.3 浮标通讯功能验证 |
5.4.4 数据回收可靠性考核 |
5.4.5 显控功能验证 |
5.5 系统实验总结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基于ARM9自动化气象站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设计方案 |
2.1 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
2.1.1 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设计要求 |
2.1.2 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设计原则 |
2.2 系统设计方案 |
2.2.1 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 |
2.2.2 控制器选择 |
第三章 自动气象站硬件体系结构 |
3.1 传感器的选型 |
3.1.1 温湿度传感器 |
3.1.2 气压传感器 |
3.1.3 风速、风向传感器 |
3.1.4 雨量传感器 |
3.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3.2.1 温湿度采集电路设计 |
3.2.2 气压采集电路设计 |
3.2.3 风速、风向、雨量电路设计 |
3.3 主控制电路 |
3.4 通信接口单路 |
3.4.1 串口电路 |
3.4.2 CAN总线电路 |
3.4.3 以太网口接口电路 |
3.5 存储电路设计 |
3.5.1 SRAM电路设计 |
3.5.2 FLASH硬件电路 |
3.5.3 CF接口硬件电路 |
3.5.4 SD卡接口电路设计 |
3.6 GPRS远程通信 |
3.6.1 GPRS技术 |
3.6.2 GPRS方案确定 |
3.6.3 人机交互通信协议 |
第四章 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4.1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1.1 MSP430软件开发环境 |
4.1.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2 ARM嵌入式软件设计 |
4.2.1 软件设计步骤简介 |
4.2.2 交叉编译环境 |
4.2.3 U-Boot移植 |
4.2.4 Linux系统内核裁剪和移植 |
4.2.5 文件系统移植 |
4.3 自动站应用程序设计 |
4.3.1 应用程序设计环境 |
4.3.2 数据质量控制 |
4.3.3 应用程序设计 |
第五章 自动站性能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方案 |
5.3 系统测试结果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4)SD卡与CF卡性能测试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1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SD、CF 卡测试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SD、CF 卡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2 SD、CF 卡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高速测试电路设计概述 |
1.3.1 高速 PCB 层叠设计 |
1.3.2 高速 DDR 走线设计 |
1.3.3 电磁干扰 EMI 和电磁兼容性 EMC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SD、CF 卡读写控制 |
2.1 SD 卡的读写 |
2.1.1 SD 卡的引脚功能 |
2.1.2 两种工作模式 |
2.1.3 SD 卡的读写控制 |
2.2 CF 卡的读写 |
2.2.1 CF 卡的结构和访问模式 |
2.2.2 CF 卡读写控制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
3.2 电源模块设计 |
3.2.1 固定电压模式的设计 |
3.2.2 可调电压模式的设计 |
3.2.3 电源供电抗干扰的设计 |
3.3 高速部分设计 |
3.3.1 PCI Express 与 PCI 的区别 |
3.3.2 PCI Express 与 USB 的区别 |
3.3.3 PCI Express 接口电路 |
3.4 与两种卡的接口设计 |
3.4.1 SD 卡接口电路 |
3.4.2 CF 卡接口电路 |
第4章 PCI EXPRESS 构架与驱动概述 |
4.1 PCI EXPRESS 拓扑结构 |
4.1.1 基本结构元素 |
4.1.2 系统示例 |
4.2 PCI EXPRESS 事务协议 |
4.3 PCI EXPRESS 设备的层次 |
4.4 PCI EXPRESS 驱动概述 |
第5章 测试部分53 |
5.1 测试平台的准备 |
5.2 两种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
5.3 测试过程 |
5.3.1 设置电压模式 |
5.3.2 卡工作模式的设置 |
5.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FPGA与CF卡的接口原理及其在多路串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存储卡应用 |
1.2.2 多路串口扩展 |
1.3 主要工作及目标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CF 卡接口简介 |
2.1 CF 卡物理结构 |
2.2 CF 卡电气接口 |
2.3 CF 卡工作模式 |
2.4 CF 卡寻址方式 |
2.5 CF 卡接口时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件系统 |
3.1 FAT16 文件系统结构 |
3.2 文件操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方案设计 |
4.1 使用外部存储器方案 |
4.2 使用内部存储器方案 |
4.3 系统方案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FPGA 系统设计 |
5.1 FPGA 设计流程以及开发环境 |
5.1.1 FPGA 概述 |
5.1.2 FPGA 开发流程 |
5.1.3 FPGA 开发环境 |
5.2 硬件接口设计 |
5.3 软件设计 |
5.3.1 CF 卡读取数据模块 |
5.3.2 CF 卡控制模块 |
5.3.3 FIFO 模块 |
5.3.4 串口控制模块 |
5.3.5 串口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6)智能化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大地电磁测深概要 |
1.3 国内、外大地电磁测深仪 |
1.3.1 音频和宽频大地电磁测深仪研究概况 |
1.3.2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研究概况 |
1.4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与成果 |
1.5 论文的结构 |
2 大地电磁测深的理论基础 |
2.1 电磁波场基本方程式 |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2.1.2 谐变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
2.1.3 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
2.2 大地电磁测深的标量阻抗理论 |
2.2.1 均匀介质中平面波的传播 |
2.2.2 波阻抗与介质的电阻率关系 |
2.3 大地电磁测深的张量阻抗理论 |
3 智能化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器的方案设计 |
3.1 本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的结构方案设计 |
3.1.1 现代仪器基本结构类型 |
3.1.2 现代MT仪器结构类型 |
3.1.3 本仪器的总体结构方案 |
3.2 本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的功能方案设计 |
3.2.1 现代MT仪器主要功能结构 |
3.2.2 本仪器的功能结构方案 |
3.3 本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的技术指标 |
3.4 软件开发环境与拟开发功能 |
3.4.1 软件开发环境 |
3.4.2 软件拟开发功能 |
4 智能化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器的电路研发 |
4.1 数据采集电路模块 |
4.1.1 套片方案芯片介绍 |
4.1.2 电场信号采集子模块 |
4.1.3 磁场信号采集子模块 |
4.1.4 温度信号采集子模块 |
4.1.5 基于套片方案的采集电路 |
4.1.6 基于套片方案的采集程序 |
4.2 数据存储电路模块 |
4.2.1 CF卡存储电路 |
4.2.2 CF卡基本功能的软件实现 |
4.2.3 CF卡文件系统功能的软件实现 |
4.3 对钟电路模块 |
4.3.1 GPS时钟子模块 |
4.3.2 RTC时钟子模块 |
4.4 通信电路模块 |
4.4.1 串行通信电路子模块 |
4.4.2 无线通信电路子模块 |
4.5 辅助电路模块 |
4.5.1 按键的实现 |
4.5.2 24C02存储子模块 |
4.5.3 DC/DC电源电路 |
4.6 处理器(单片机)模块 |
4.6.1 单片机选型 |
4.6.2 内存规划 |
4.6.3 主要子程序 |
4.6.4 综合程序的实现 |
4.7 综合电路与系统组装 |
5 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智能化PC机软件实现 |
5.1 GUI软件模块 |
5.1.1 仿示波器显示界面的实现 |
5.1.2 操作界面的实现 |
5.2 数据采集(PC)软件模块 |
5.2.1 数据通信软件子模块 |
5.2.2 数据显示软件子模块 |
5.2.3 数据保存软件子模块 |
5.3 数据处理软件模块 |
5.3.1 数据插值软件子模块 |
5.3.2 数据校正软件子模块 |
5.3.3 数据回放软件子模块 |
5.3.4 数据转换软件子模块 |
5.3.5 多数据比较软件子模块 |
5.3.6 数据处理软件接口的实现 |
5.4 辅助功能软件模块 |
5.4.1 屏幕截图子模块 |
5.4.2 日志功能 |
5.4.3 标定功能 |
5.5 PC机软件子系统集成包 |
6 智能化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器试验 |
6.1 实验室测试 |
6.1.1 系统分部测试 |
6.1.2 系统整机测试 |
6.1.3 系统指标测试 |
6.2 室外测试 |
6.2.1 第一次室外测试 |
6.2.2 第二次室外测试 |
6.3 野外试验 |
6.3.1 第一次野外试验 |
6.3.2 第二次野外试验 |
6.3.3 第三次野外试验 |
6.3.4 第四次野外试验 |
6.3.5 第五次野外试验 |
7 结论 |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7.1.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7.1.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7.2 论文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
7.2.1 不足之处 |
7.2.2 改进措施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承担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 |
1 本仪器研发的技术路线 |
2 电路研发中基于AVR单片机的部分程序源代码 |
3 智能化计算机软件的部分程序源代码 |
(7)微型化雷达信号产生、处理与存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发展概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雷达宽带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
2.1 DDS的工作原理 |
2.1.1 DDS的基本原理 |
2.1.2 DDS的基本结构 |
2.2 基于AD 9910 的雷达宽带信号源设计与实现 |
2.2.1 AD 9910 芯片性能和参数设置 |
2.2.2 雷达宽带信号源的结构 |
2.2.3 雷达宽带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
2.2.4 雷达宽带信号源的非线性相位误差补偿 |
2.2.5 基于AD 9910 的雷达宽带信号源性能分析 |
2.3 基于FPGA的FMCW雷达信号源设计与实现 |
2.3.1 FMCW雷达信号源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
2.3.2 基于FPGA的FMCW雷达信号源设计 |
2.3.3 基于FPGA的FMCW雷达信号源性能分析 |
2.4 倍频方法及影响 |
2.4.1 倍频原理及误差分析 |
2.4.2 倍频处理影响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雷达脉冲压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脉冲压缩的基本原理 |
3.1.1 线性调频信号 |
3.1.2 线性调频信号的匹配滤波 |
3.2 实时脉冲压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2.1 脉冲压缩系统的实现流程 |
3.2.2 脉冲压缩系统的模块设计 |
3.2.3 脉冲压缩系统的处理流程 |
3.3 实时脉冲压缩系统的验证与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型化高数据率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的方案设计 |
4.1 存储器件的选择 |
4.2 CF卡简述 |
4.2.1 CF卡内部结构 |
4.2.2 CF卡硬件接口模式 |
4.2.3 CF卡控制寄存器 |
4.2.4 CF卡文件系统 |
4.3 数据存储方案的设计及可行性论证 |
4.3.1 数据读写流程的设计 |
4.3.2 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 |
4.3.3 数据存储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内容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8)基于GPRS的FPGA远程动态重构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 可重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2 FPGA动态重构技术 |
2.1 可重构系统 |
2.2 可重构计算的硬件基础 |
2.3 布局布线算法 |
2.3.1 FPGA逻辑结构 |
2.3.2 布局布线算法 |
2.4 FPGA部分动态重构方法概述 |
2.4.1 基于Java接口的JBits实现方法 |
2.4.2 基于模块的部分动态重构实现方法 |
2.4.3 基于差异的部分动态重构实现方法 |
2.4.4 Early Access部分动态重构实现方法 |
3 远程动态重构系统的硬件结构 |
3.1 系统整体架构 |
3.2 动态重构的硬件设计 |
3.2.1 嵌入式微处理器PowerPC405 |
3.2.2 高级配置环境SystemACE |
3.2.3 内部配置访问通道ICAP |
3.2.4 配置数据无线传输与存储硬件电路 |
4 GPRS无线传输技术和数据压缩算法 |
4.1 GPRS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和MC52i通讯模块 |
4.1.1 GPRS网络结构 |
4.1.2 MC52i硬件及控制 |
4.2 配置数据的压缩算法 |
5 远程动态重构的实现 |
5.1 动态重构的本地实现 |
5.2 动态重构的远程实现 |
5.2.1 构建上位机TCP Server |
5.2.2 配置数据的存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基于FPGA技术的信号发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信号发生器的发展概况 |
1.2.1 信号发生器的发展历史 |
1.2.2 我国信号发生器的发展现状 |
1.2.3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
1.3 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2.1 系统总体设计 |
2.1.1 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 |
2.1.2 系统设计方案 |
2.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原理 |
2.2.1 DDS概述 |
2.2.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基本原理 |
2.3 系统主要芯片选型 |
2.3.1 FPGA芯片选型 |
2.3.2 SRAM芯片选型 |
2.3.3 微处理器芯片选型 |
2.3.4 其他芯片选型 |
2.3.4.1 运算放大器 |
2.3.4.2 模拟开关 |
2.3.4.3 幅度控制单元 |
2.4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2.4.1 DDS主通道模块设计 |
2.4.2 信号调理模块电路设计 |
2.4.2.1 D/A转换电路的设计 |
2.4.2.2 低通滤波器电路的设计 |
2.4.2.3 幅度控制与缓冲电路的设计 |
2.4.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2.4.4 数据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2.4.4.1 触摸屏设计 |
2.4.4.2 数据存储及与计算机连接 |
2.4.5 系统电源管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软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FPGA软件程序设计 |
3.2.1 频率控制字模块设计 |
3.2.2 相位累加器模块设计 |
3.2.3 波形数据存储模块 |
3.3 单片机软件程序设计 |
3.3.1 触摸屏传输数据控制程序 |
3.3.2 CF卡存储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调试与测试 |
4.1 系统硬件调试 |
4.2 系统软件调试 |
4.3 系统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10)矢量水听器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历史与现状 |
1.3 矢量水听器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技术指标 |
1.3.3 系统简介 |
1.3.4 MSP430单片机概述 |
1.3.5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声信号调理板设计与调试 |
2.1 放大电路设计和集成运放选择 |
2.1.1 仪表放大电路设计 |
2.1.2 反相放大电路设计 |
2.1.3 可控增益放大电路设计 |
2.2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
2.2.1 滤波器的分类 |
2.2.2 开关电容滤波器原理 |
2.2.3 滤波器电路设计 |
2.3 射随电路设计 |
2.4 模拟电源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声数据采集电路设计与调试 |
3.1 MSP430单片机电路设计 |
3.1.1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 |
3.1.2 串口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3.1.3 复位电路设计 |
3.2 CPLD模块电路设计 |
3.2.1 A/D转换电路设计 |
3.2.2 数据缓存电路设计 |
3.2.3 CF卡电路设计 |
3.3 USB接口电路设计 |
3.3.1 USB通讯的实现方法 |
3.3.2 Slave FIFO模式接口电路 |
3.3.3 GPIF模式接口电路 |
3.3.4 电路设计 |
3.4 电源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MSP430单片机软件设计 |
4.1.1 实时时钟程序设计 |
4.1.2 FAT32文件系统建立 |
4.1.3 罗经程序设计 |
4.2 USB程序设计 |
4.3 CPLD程序设计 |
4.3.1 CPLD端口控制程序设计 |
4.3.2 数据采集及存储程序设计 |
4.4 系统调试界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采集系统调试 |
5.1 数据采集系统测试 |
5.1.1 通道一致性测试 |
5.1.2 系统功耗和稳定性测试 |
5.2 数据采集实验 |
5.2.1 正弦信号采集实验 |
5.2.2 线性调频信号采集实验 |
5.2.3 罗经数据采集 |
5.3 数据采集系统装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四、CF卡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及编程(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GPS数据记录仪的设计实现[J]. 薛亚洲,张琨,刘文菲.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7(12)
- [2]深海潜标监测数据及时回收技术研究[D]. 王嘉鑫.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3]基于ARM9自动化气象站设计与实现[D]. 贺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04)
- [4]SD卡与CF卡性能测试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张岗. 武汉工程大学, 2013(03)
- [5]FPGA与CF卡的接口原理及其在多路串口通信中的应用[D]. 熊海军. 武汉科技大学, 2013(04)
- [6]智能化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器研制[D]. 巩秀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1)
- [7]微型化雷达信号产生、处理与存储技术研究[D]. 田海山.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8]基于GPRS的FPGA远程动态重构系统的研究[D]. 孙道让.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5)
- [9]基于FPGA技术的信号发生器设计[D]. 闫明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5)
- [10]矢量水听器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兴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5)
标签:cf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软件接口论文; 模块测试论文; 电磁兼容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