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式火炮行进安全防护系统研究

牵引式火炮行进安全防护系统研究

一、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帅军[1](2019)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智能坡度尺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定位器坡度作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重要参数,其大小不仅影响弓网间的受流质量,还关系到列车行驶是否安全。如何能在日常维护和检修条件下,快速、精确地获取接触网定位器参数信息,已成为接触网运营维护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在对定位器坡度静态测量方面,如何获取铁路直线区段和曲线区段的定位器坡度是目前研究接触网参数的一个主要方向。本设计针对定位器坡度静态测量实际需要,提出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技术,设计出一款用于测量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坡度智能仪器(智能坡度尺)。该坡度尺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以实现人工现场自由、灵活、高效地对接触网定位器坡度的测量。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定位器智能坡度尺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定位器坡度测量计算方法,分析了现有激光测量仪器、量角尺等测量工具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的弊端,详细介绍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设计。该仪器在数据采集方面采用MMA7260加速度传感器,利用对重力加速度在各轴上的分量,转化成电压信号供处理器进行处理;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低功耗工业级MSP430系列单片机芯片,通过内部携带的A/D转换,将模拟的电压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利用推导出的定位器坡度测量计算公式,及反三角函数、算术平均等算法,通过代码编程进行了综合运算;根据不同定位器安装方式下测量模式的不同及对数据采集数量的管理,设计了模式选择功能和数据存储功能,最后,使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供现场使用人员快速读取。本设计还进行了现场和室内试验,与以往工具测量值进行了对比,最大偏差不超过0.1°,表明了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验证了该仪器既能测量高速铁路直线区段接触网定位器坡度大小又能测量曲线区段接触网定位器坡度大小的需求,弥补了一直以来在静态测量情况下既能测量高速铁路直线区段接触网定位器坡度又能测量曲线区段接触网定位器坡度的空白。

朱文[2](2017)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代治疆的经验教训,洞察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实际,充分估计新疆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而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六十多年来,兵团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历史使命,忠实履行职责,铸剑为犁,垦荒屯田,创造了人进沙退、戈壁变绿洲、荒野变花园的人间奇迹,开创了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同时,兵团在解放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进程中,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祖国边防和扞卫祖国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业已成为稳疆建疆兴疆、安边固疆的战略核心力量。兵团在开创屯垦戍边事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灿烂的兵团文化。兵团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特殊的使命下、特殊的组织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化,是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兵团的具体体现,更是兵团人的精神家园和思想灵魂。而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兵团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体现的是兵团文化的先进性,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兵团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担当,对人民的热爱与奉献。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挖掘兵团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载体资源、方法资源和环境资源;有利于开发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时代价值,发挥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对于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塑造人们优秀品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兵团屯垦戍边综合能力,加快兵团、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首先从理论入手分析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其次,以历史为起点,研究兵团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阐述两者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关系。承接上述内容,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含义、种类、特征、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从现实出发,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以兵团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研究,形成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整的研究体系,建构系统化的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内容,引导人们全面、深入的认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加快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德铸造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为兵团的跨越式发展、新疆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社会保障和道德保障。通过以上内容的呈现,系统地分析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本文研究存在以下创新点:第一,研究内容的创新。首先,合理界定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其次,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以兵团文化为着眼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视角考察、研究兵团文化,突破了以往仅局限于从历史、文化、兵团自身建设等视域对兵团文化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梳理和分析,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兵团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疆、兵团的具体体现,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深入挖掘。二是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它是兵团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是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指导。

向维成[3](2016)在《某牵引炮半自动装填机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对某牵引炮半自动装填机构进行设计研究,半自动装填机构由输弹机构和避让机构组成,这两机构共同完成了对弹丸的输弹动作。运用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半自动装填机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设计出的半自动装填机构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为我国牵引炮半自动装填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半自动装填机构总体方案及输弹机的工作原理,以某155mm牵引炮弹丸尺寸为基础,设计半自动装填机构各零部件。运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结构建模,建立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组装。(2)建立半自动装填机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对输弹机构工作过程的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弹丸沿炮膛轴线的输弹位移、卡膛速度、姿态以及与输弹槽、炮膛的接触力等结果,对这些结果的分析表明,本文设计的输弹机满足基本的运动特性,达到了弹丸卡膛一致性的要求。对避让机构进行的仿真分析表明,避让机构能够实现预期的避让动作,满足了避让机构最基本的设计要求。(3)本文设计的输弹机构为液体气压式输弹机,其内部有气体和液体的存在,故对输弹机构0。射角进行多相流数值模拟。对输弹机构进行多相流计算分析,能进一步考虑到输弹机构内部的运动情况,检验气体压力是否能够推动活塞杆运动,能更加精确的验证仿真的合理性以及各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对后期样机的制作具有指导作用。

高奇琦[4](2008)在《美韩核关系(1956年-2006年):对同盟矛盾性的个案考察》文中认为论文的主要脉络是从案例到理论。从案例研究总结国际关系实践中的一些规律,再提升为理论。案例是美韩核关系,理论是同盟矛盾性。美韩核关系是美韩同盟关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表现较为剧烈、特征较为明显的一部分,所以本文希望从美韩核关系的特征中抽取出同盟矛盾性的一些特质。对美韩核关系实践的研究,包括美韩核关系的内容和影响。美韩核关系的内容表明,美国对韩国既保护又约束。美韩核关系的内容表现出同盟功能的对立统一性。一方面,同盟的功能是对立和冲突的。另一方面,同盟的功能也是统一的,美国希望通过这样的同盟结构实现朝鲜半岛的地区安全。美韩核关系的影响则表明,美国对韩国的核保护是导致朝鲜核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在平衡撤军的影响、应对感知到的朝鲜进攻态势,以及消减韩国的核动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驻韩美军强化了核威胁的态势,而这一态势对朝鲜核项目的启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冷战后至今,美国向韩国提供的延伸核威慑也是推动朝鲜继续核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确保韩国不发展核武器,美国会确认向韩国提供的核保护,这是阻止韩国未来核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阻止朝鲜未来弃核的重要因素。美韩核关系的影响同样表现出同盟影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盟友获得更多安全的努力,会导致对手更多的不安全,互动之后又导致了结盟方新的不安全。美韩核关系的实践研究为同盟矛盾性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美韩核关系的内容可以总结为同盟功能的矛盾性。本文认为,在1945年之前,同盟功能的矛盾性是不明显的,同盟基本上都是针对外部威胁的军事集团。而在1945年之后,同盟功能的矛盾性开始明显表现出来,同盟的对内约束功能开始上升为同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本文认为,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同盟控制成本的变化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强是同盟矛盾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盟功能矛盾性的理论可以对冷战后北约的存续和发展、美日同盟功能的强化以及同盟的防扩散约束等现象做出解释。美韩核关系的影响则可以总结为同盟影响的矛盾性。本文在总结美韩核关系和美韩同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同盟复杂影响的两种运行路径:一是“同盟安全—对手不安全—同盟不安全”路径,二是“对手安全—同盟不安全—对手不安全”路径。冷战后北约东扩和美日同盟强化所导致的安全困境问题,可以使用第一种路径来解释。上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后又转向对抗的案例,则可以使用第二种路径做出解释。同样,在对美韩—朝鲜安全互动中的矛盾循环分析之后,本文抽象出同盟影响的矛盾循环模型。冷战时期美欧同盟与苏联的安全互动和冷战后北约东扩与俄罗斯互动的事实,则可以使用同盟影响的矛盾循环模型来做出解释。本文还提出同盟稳定状态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来评估同盟矛盾的程度。同盟稳定状态可以划分为同盟契合、同盟摇摆和同盟危机三个层级。同盟的共同利益和相互依赖是同盟稳定状态的根本决定因素。同盟间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同盟状态之间的转换。盟国近期的行为因素则是直接反映同盟稳定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使用同盟稳定状态的衡量指标对美韩、美英、美法、美德、美日同盟的矛盾程度进行了评估。同盟矛盾性理论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启示。美国需要认识到,它使韩国感到安全的行为,却让朝鲜感到强烈的不安全。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美国才会真心诚意地推动朝核问题的解决。朝鲜需要认识到,美国的行为有时并不一定是针对自己,而是为了安抚韩国。对这一点的深刻理解会增加朝鲜的安全信心。韩国则需要认识到,当美国试图通过美朝缓和来解决安全问题时,韩国需要克服被美国抛弃的担心。同盟矛盾性理论对我国未来同盟战略的运用也有一定启示。中国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将可能会逐渐使用同盟战略来处理中国的周边事务。采取公开的结盟战略会引致所针对国家的不满。采取模糊的、非正式同盟的战略,同时强调同盟的对内管理功能,会减弱一些潜在对手国家的猜忌和怀疑。当然,过多强调同盟的对内功能则容易导致同盟的凝聚力下降和盟友的离心。因此,使用同盟战略需要很高的外交技巧,来平衡同盟的对外和对内功能。这样才可能使同盟战略为我国今后的和平发展贡献积极的作用。

赵军健[5](2007)在《某紧凑快速自动化传送装置的动力学与控制》文中认为现代火炮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其中要采用大量的机械、电子及液压技术,对于供弹系统也是如此。供弹系统中的自动化弹仓就是针对大口径火炮弹丸的自动传送问题,研究自动化弹仓内弹丸的运动,并将其传送到目标位置,一个优秀的供弹系统可以简化自动装弹机的设计,从而提高火炮系统的可靠性。应用I-DEAS软件设计出一种自动化弹仓,说明了自动化弹仓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比较了几种传动方式,选择出较为理想的传动方式。基于机械系统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运用ADAMS软件对自动供弹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仿真,分析自动化弹仓的动力学特性,并介绍了自动化弹仓的控制原理。本文设计的是针对大口径炮的自动供弹系统,因此对涉及此类供弹系统的设计有一定意义。

吴迎春[6](2006)在《液体气压式高平机的研究与仿真分析》文中提出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轻型牵引榴弹炮凭借其重量轻、战略机动性好、火力强、后勤依赖性较弱等优点再次站到了战争的前台,极大地提高了快速反应部队的战斗力。在122mm轻型牵引榴弹炮设计中运用融合平衡功能和升降功能于一体的液体气压式高平机,具有简化火炮结构、减轻全炮重量、提高其机动性和战斗力的重大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液体气压式高平机的工作原理和其平衡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其结构受力特点,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其初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降低了起落部分的不平衡力矩,并对其平衡性能进行仿真验证。根据优化后的参数确定了高平机的结构,选择了合适的手动液压泵,并对高平机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设计了蓄能器的补偿弹簧。使用Pro/MECHANICA对高平机的主要零件进行了有限元的静态、动态、屈曲等分析;最后在ADAMS中建立高平机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其液压高低机部分在火炮发射时的动力学响应,获得了不同射角下由高平机引起的炮口高低扰动等数值,进一步验证了高平机的工作性能。

刘敏[7](2006)在《悬挂式结构座椅乘坐舒适性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悬挂式结构座椅,利用PRO/E软件,对座椅的结构、人体模型及减振器进行了简化建模。在座椅的静态舒适性中,对与座椅的尺寸、表面质量、调节特性有关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模拟了人体的操作区域,实现了作业空间的人机工程设计与分析。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对座椅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 论文利用ADAMS软件对座椅的垂向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在不同路面上,通过对减振器和座椅的弹性系数与阻尼系数大小的改变,得到人体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加速度,通过对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分析,判断人体的舒适性。论文还提出了该座椅进行结构参数化设计的具体方法。通过与普通座椅的比较,可以得出悬挂式结构座椅具有频率稳定、舒适性好和适于步兵战车安装的特点。

唐宗军,陈晓楠,谷艳玲,邹世革[8](2002)在《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根据炮兵部队和军事院校机动训练的需要 ,针对拉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因火炮机械原因产生的故障 ,为及时有效地排除火炮行军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设计“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 .结合火炮的机械特点 ,设计环形垫片式测力传感器 ,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对任意路面进行测量

陈晓楠[9](2002)在《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用于保护炮兵部队在机动过程中人员、武器和器材的安全。行军时当火炮处于刹车异常状态或脱钩状态时,该系统自动实时报警,提醒指挥员停车检查、排除故障。 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形垫片式测力传感器的设计,智能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智能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测量信号的选择以及测量信号的引入是本课题的关键技术,环形垫片式测力传感器的设计巧妙的利用了牵引车挂钩的机械结构特点,同时兼顾了适当的测量方法,集中反映了火炮所受牵引力的大小,为智能检测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系统硬件设计的突出特点是方便实用。设计三差动放大电路对传感器采集的微弱小信号进行放大;设计扩展I/O接口对A/D转换器进行转换控制,同时实现监控按钮以及故障报警功能,设计中保证了智能检测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学习样本路面有限,在检测过程中需根据已知样本路面的标准受力曲线计算出未知路面的标准受力曲线,在系统的软件设计中应用分段曲线拟合法求取未知路面的标准受力曲线。 经实地验证,牵引式火炮行军保护系统完全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完全可以实现各项故障诊断功能,从而证明各部分设计准确无误。

二、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智能坡度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2.1 定位器概述
        2.1.1 定位器装置
        2.1.2 定位器定位方式
        2.1.3 定位器坡度
        2.1.4 定位器坡度计算方法
        2.1.5 定位器坡度调整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3.1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2.3.2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2.4 系统原理分析
        2.4.1 系统设计原理
        2.4.2 系统测量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系统的参数选择
        3.1.1 微控制器
        3.1.2 加速度传感器
        3.1.3 显示模块
        3.1.4 输入模块
        3.1.5 电源模块
        3.1.6 整体包装
    3.2 硬件电路设计
        3.2.1 MSP430F149 电路设计
        3.2.2 MMA7260 电路设计
        3.2.3 电源板电路设计
        3.2.4 键盘输入电路设计
        3.2.5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程序设计流程图
    4.2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4.3 按键输入程序设计
    4.4 坡度计算程序设计
    4.5 采样信号处理方法
        4.5.1 数字滤波
    4.6 软件算法
        4.6.1 反三角函数算法
        4.6.2 四则运算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5.1 干扰来源及其传输途径
    5.2 抗干扰设计
        5.2.1 电源抗干扰设计
        5.2.2 PCB板抗干扰设计
        5.2.3 软件抗干扰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调试和测试结果分析
    6.1 调试工具
    6.2 调试方法
    6.3 零点偏移
    6.4 测试结果分析
        6.4.1 直线区段测试结果及分析
        6.4.2 曲线区段测试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兵团
        2.1.2 兵团文化
        2.1.3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1.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理论
        2.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2.2.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论述
        2.2.3 党的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论述
    2.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依据
        2.3.1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
        2.3.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2.3.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
        2.3.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第3章 兵团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
    3.1 兵团文化形成的基础
        3.1.1 兵团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
        3.1.2 兵团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基础
        3.1.3 兵团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
    3.2 兵团文化的形态
        3.2.1 兵团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3.2.2 兵团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3.2.3 兵团文化中的制度文化
    3.3 兵团文化的特点
        3.3.1 浓厚的军人情结
        3.3.2 多种文化的兼容并蓄
        3.3.3 对党忠诚与对组织依赖
        3.3.4 强烈的团结协作意识
第4章 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
    4.1 从目标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一致性
        4.1.1 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4.1.2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1.3 激励人们为实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4.2 从功能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相似性
        4.2.1 导向功能
        4.2.2 保证功能
        4.2.3 育人功能
        4.2.4 开发功能
    4.3 从内容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互补性
        4.3.1 兵团文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有益补充
        4.3.2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兵团文化的凝练与升华
第5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
    5.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
        5.1.1 政治情感资源
        5.1.2 人生价值资源
        5.1.3 道德精神资源
    5.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资源
        5.2.1 榜样示范的方法
        5.2.2 现身说教的方法
        5.2.3 实践教育的方法
        5.2.4 依靠群众的方法
        5.2.5 隐性教育的方法
    5.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
        5.3.1 兵团文化遗址
        5.3.2 兵团文化产品
        5.3.3 兵团文化活动
        5.3.4 兵团英雄模范人物
    5.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
        5.4.1 自然环境资源
        5.4.2 社会环境资源
第6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6.1 政治性
        6.1.1 诞生于履行屯垦戍边的政治使命中
        6.1.2 见证了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
        6.1.3 服务于国家政治目标的实现
    6.2. 民族性
        6.2.1 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
        6.2.2 以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己任
        6.2.3 由多民族职工群众共同创造
    6.3 地域性
        6.3.1 表现在形成的环境上
        6.3.2 表现在兵团的文艺作品上
        6.3.3 表现在兵团的英雄模范人物上
    6.4 继承性
        6.4.1 对中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精神的继承
        6.4.2 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继承
第7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分析
    7.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政治价值
        7.1.1 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
        7.1.2 事关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成败
    7.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经济价值
        7.2.1 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7.2.2 关系到兵团经济的二次腾飞
    7.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
        7.3.1 引领兵团文化发展
        7.3.2 丰富和发展新疆文化、中华文化
    7.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
        7.4.1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7.4.2 有利于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
    7.5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态价值
        7.5.1 帮助人们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7.5.2 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
        7.5.3 引导人们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第8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8.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8.1.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兵团高校开发利用的现状
        8.1.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兵团团场开发利用的现状
    8.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8.2.1 兵团相对落后的经济实力制约了开发利用的水平
        8.2.2 兵团文化在形成和分布上的特点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
        8.2.3 开发利用主体科学观的缺失造成开发利用缺乏深度
        8.2.4 政府“孤岛”现象影响了开发利用的广度
        8.2.5 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开发利用的致命短板
    8.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8.3.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8.3.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的原则
        8.3.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8.3.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8.3.5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某牵引炮半自动装填机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弹药自动装填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弹药自动装填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虚拟样机的应用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半自动装填机构总体方案
    2.1 半自动装填机构的技术要求
    2.2 半自动装填机构的设计要求
    2.3 半自动装填机构的总体方案
    2.4 输弹机构的结构方案
        2.4.1 输弹机类型介绍
        2.4.2 输弹机输弹速度与时间分析
        2.4.3 液体气压式输弹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2.5 本章小结
3 半自动装填机构设计
    3.1 输弹机构的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
        3.1.1 输弹机设计的依据
        3.1.2 输弹行程的计算验证
        3.1.3 输弹机结构尺寸和气体参量的确定
        3.1.4 输弹机的总体设计
        3.1.5 液量检查表
    3.2 避让机构的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
        3.2.1 连杆设计的基本问题
        3.2.2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流程
    3.3 本章小结
4 半自动装填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4.1 动力学建模基本理论
        4.1.1 计算多体动力学建模与求解过程
        4.1.2 多体动力学理论
    4.2 动力学模型建立
        4.2.1 坐标系建立
        4.2.2 输弹机构建模
        4.2.3 避让机构建模
    4.3 工作过程仿真分析
        4.3.1 输弹过程仿真
        4.3.2 避让过程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输弹机构多相流模型的数值模拟
    5.1 概述
    5.2 Fluent中的多相流模型
    5.3 多相流模型的建立
        5.3.1 模型前处理
        5.3.2 模型求解计算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美韩核关系(1956年-2006年):对同盟矛盾性的个案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图表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研究的框架结构
第一章 美韩核关系与同盟矛盾性:研究议程的设定
    第一节 美韩核关系的概念界定和前人研究
    第二节 同盟理论与同盟矛盾性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国对韩核保护的历史分析
    第一节 美国在韩核部署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美国在韩核部署的具体特征
    第三节 韩国在美国核部署中的参与
    第四节 后冷战时期美国在韩国的延伸核威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对韩核约束的历史分析
    第一节 早期美国对韩国的核援助与核约束
    第二节 朴正熙时期的核武器计划与美国干涉
    第三节 后朴时期韩国的核活动与美国的限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韩核关系对朝鲜核选择的影响
    第一节 朝鲜核项目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朝鲜核项目的重要时段和分析变量
    第三节 影响朝鲜核项目启动的重要因素
    第四节 影响朝鲜核项目推进和重启的原因
    第五节 美韩核关系对朝鲜核选择影响的综合评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韩核关系与朝鲜半岛的核未来
    第一节 美韩核关系与韩国的核未来
    第二节 美韩核关系与朝鲜的弃核前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同盟矛盾性:美韩核关系实践的抽象
    第一节 保护与约束:同盟功能的矛盾性
    第二节 避免刺激与难免刺激:同盟影响的矛盾性
    第三节 同盟稳定状态:对同盟矛盾程度的评估
    本章小结
结语 同盟矛盾性理论的实践意义
    一、同盟矛盾性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启示
    二、同盟矛盾性对深刻理解同盟实践的意义
    三、同盟矛盾性对我国未来同盟战略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5)某紧凑快速自动化传送装置的动力学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自动供输弹系统在火炮中的作用
    1.2 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主要任务
2 自动化弹仓结构方案设计
    2.1 概述
    2.2 系统结构方案
        2.2.1 大口径炮供弹系统的工作特点
        2.2.2 供弹系统的技术要求
        2.2.3 供弹系统基本构成及功能
        2.2.4 自动化弹仓模型及结构
        2.2.5 自动化弹仓工作原理
        2.2.6 自动化弹仓工作流程
    2.3 传动方案
        2.3.1 机械传动
        2.3.2 液压传动
        2.3.3 传动方案比较
        2.3.4 伺服电机的选择与控制
    2.4 小结
3 自动化弹仓的动力学分析
    3.1 概述
    3.2 ADAMS动力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3.2.1 ADAMS运动学方程及求解算法
        3.2.2 ADAMS动力学方程及求解算法
        3.2.3 ADAMS静力学及线性化分析
        3.2.4 受控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算法
        3.2.5 动力学求解算法特性比较
        3.2.6 刚性问题求解算法选择
    3.3 自动化弹仓的动力学分析
        3.3.1 概述
        3.3.2 自动化弹仓力学模型建立
        3.3.3 自动化弹仓运动方程
        3.3.4 自动化弹仓动力学分析及相关参数
    3.4 小结
4 自动化弹仓的控制研究
    4.1 概述
    4.2 自动化弹仓的控制
        4.2.1 自动化弹仓的控制方法
        4.2.2 自动化弹仓控制器设计
    4.3 小结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6)液体气压式高平机的研究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轻型火炮的发展
    1.3 高平机的作用与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液体气压式高平机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液体气压式高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气温变化对高平机平衡性能影响的分析
    2.3 降低温度影响的结构改进措施
    2.4 气体多变指数对高平机平衡性能影响分析及改进措施
        2.4.1 气体多变指数对不平衡力矩影响
        2.4.2 确定多变指数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2.4.3 降低多变指数影响的措施
    2.5 液压管路压力损失对平衡性能影响及结构改进措施
        2.5.1 管路液压阻力分析
        2.5.2 减小管路沿程液压损失的措施
    2.6 摩擦阻力对平衡性能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2.6.1 摩擦力的来源及对平衡机性能影响
        2.6.2 减小摩擦力的措施
    2.7 液体气压式高平机漏气漏液问题及改进措施
        2.7.1 液体气压式高平机漏气漏液的分析
        2.7.2 气体、液体泄露的控制与改进
    2.8 本章小结
3 液体气压式高平机的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
    3.1 液体气压式高平机的计算分析
    3.2 液体气压式高平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3.2.1 高平机的设计参数
        3.2.2 高平机蓄能器初压、初容的确定
    3.3 高平机参数优化设计
        3.3.1 MATLAB优化工具箱概述
        3.3.2 最大最小化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3.3.3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3.3.4 优化参数的选取及说明
        3.3.5 优化程序及优化结果
    3.4 高平机平衡性能数学仿真
        3.4.1 高平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3.4.2 数学模型仿真结果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平机主要零部件结构和参数的确定
    4.1 高平机结构的确定
    4.2 手动液压泵的选择
        4.2.1 手动液压泵概述
        4.2.2 手动泵的工作原理
        4.2.3 手动液压泵的参数选择
    4.3 高平机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
        4.3.1 高平机内外筒壁厚的校核
        4.3.2 活塞杆的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4.4 蓄能器结构和补偿弹簧的设计
    4.5 高平机的密封
        4.5.1 密封件的作用
        4.5.2 密封件的密封原理
        4.5.3 高平机密封件的选择
    4.6 本章小结
5 高平机零件有限元分析和结构优化
    5.1 PRO/MECHANICA简介
        5.1.1 Pro/MECHANICA STRUCTURE的主要功能
        5.1.2 Pro/MECHANICA技术基础
    5.2 高平机的实体建模
    5.3 高平机上球轴静态分析及优化
        5.3.1 高平机上球轴的受力分析
        5.3.2 上球轴静态有限元分析
        5.3.3 上球轴有限元优化分析
    5.4 高平机活塞杆的结构分析
        5.4.1 活塞杆的模态分析
        5.4.2 活塞杆的动态时域分析
        5.4.3 活塞杆的屈曲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平机的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6.1 虚拟样机及ADAMS简介
    6.2 ADAMS软件基本理论—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6.3 高平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
        6.3.1 基本假设
        6.3.2 锁定液压油柱刚度的确定
        6.3.3 发射时起落部分的受力分析
        6.3.4 仿真模型的建立
    6.4 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悬挂式结构座椅乘坐舒适性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人机与环境工程学
        1.2.1 人—机—环境系统
        1.2.2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1.3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座椅舒适性研究中的应用
        1.3.1 仿真技术发展概况
        1.3.2 车辆动力学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路面不平度的分析与模拟
    2.1 步兵战车在行驶过程中振动的原因
    2.2 路面不平度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2.2.1 路面不平度的定义
        2.2.2 路面不平度的研究现状
    2.3 路面不平度模拟方法研究
    2.4 路面不平度的模拟
3 作业空间设计
    3.1 作业空间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3.2 作业域的计算
        3.2.1 水平作业域计算
        3.2.2 立体作业域计算
    3.3 工作座椅设计
        3.3.1 坐姿生理学
        3.3.2 坐姿生物力学
        3.3.3 座椅设计的基本要求
        3.3.4 座椅尺寸设计
4 座椅结构分析与建模
    4.1 PRO/ENGINEER软件简介
    4.2 ADAMS软件简介及其理论基础
        4.2.1 ADAMS软件简介
        4.2.2 多体系统动力学
    4.3 PRO/E和ADAMS接口问题的处理
    4.4 步兵战车模型的简化及其建模
        4.4.1 座椅建模
        4.4.2 人体建模
        4.4.3 减振器建模
    4.5 步兵战车模型后处理和仿真的前期准备
5 步兵战车舒适性仿真研究
    5.1 步兵战车舒适性评价方法
    5.2 步兵战车舒适性仿真
    5.3 路面对舒适性的影响
    5.4 减振器对舒适性的影响
        5.4.1 弹性系数对舒适性的影响
        5.4.2 阻尼系数对舒适性的影响
    5.5 座椅对舒适性的影响
        5.5.1 弹性系数对舒适性的影响
        5.5.2 阻尼系数对舒适性的影响
    5.6 仿真结果分析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9)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课题的提出
    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智能检测系统的发展、作用及特点
    1.5 智能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
        1.5.1 智能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与设计原则
    1.6 智能检测系统的分类
2 课题方案的分析与论证
    2.1 火炮运动体的机械结构分析
        2.1.1 车轮
        2.1.2 车轮制动器
        2.1.3 前车
        2.1.4 车轮制动器的调整
    2.2 测量信号的选择
        2.2.1 测量方法的选择
        2.2.2 测力点的选择
    2.3 本课题的内容及任务
        2.3.1 本课题的任务
        2.3.2 本课题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
    2.4 本课题的创新点
3 环形垫片式测力传感器的设计
    3.1 应变片的结构和原理
    3.2 应力与应变分析
    3.3 传感器的外壳设计
    3.4 应变测量的测点布置
        3.4.1 测点位置
        3.4.2 测量方向
    3.5 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横向效应误差分析
    3.6 环形垫片式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分析
4 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
    4.1 单片机8031的结构及其周边电路
        4.1.1 8031的主要引脚功能
        4.1.2 8031的时钟电路
        4.1.3 8031存贮器空间分配及存贮器特点
        4.1.4 复位状态及复位电路
    4.2 8155可编程并行I/O扩展接口及其周边电路
        4.2.1 8155的结构及引脚
        4.2.2 8155的RAM和I/O口地址编码
        4.2.3 8155的工作方式与基本操作
        4.2.4 8031与8155的连接方法
    4.3 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4.4 A/D转换器及其接口设计
        4.4.1 ADC0809的时序图
        4.4.2 ADC0809转换器与8155接口电路设计
        4.4.3 A/D转换的程序设计
    4.5 鸣音报警
    4.6 串行显示电路
        4.6.1 LED静态显示方式
        4.6.2 74LS164功能
        4.6.3 串行显示电路
    4.7 车载电源设计
    4.8 印刷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4.8.1 地线设计
        4.8.2 电源线布置
        4.8.3 去耦电容配置
        4.8.4 印刷电路板的尺寸与器件布置
5 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5.1 学习功能的实现
        5.1.1 采样问题
        5.1.2 数字平滑处理
        5.1.2.1 平滑与滤波的区别
        5.1.2.2 数字滤波器的定义
        5.1.2.3 数字滤波器与模拟RC滤波器的比较
        5.1.2.4 数字滤波处理的一般方法
        5.1.2.5 五点平滑处理方法
        5.1.3 阈值的确定
        5.1.4 学习功能的流程图
    5.2 检测功能的实现
        5.2.1 插值方法的选择
        5.2.2 分段曲线拟合法
        5.2.3 报警功能的实现
        5.2.4 检测功能的流程图
6 实例验证
    6.1 10°小斜坡平整路面的实验
        6.1.1 学习功能的实现
        6.1.2 检测功能的实现
    6.2 10°小斜坡颠簸路面的实验
        6.2.1 学习功能的实现
        6.2.2 检测功能的实现
7 结论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四、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智能坡度尺设计[D]. 马帅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2]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 朱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3]某牵引炮半自动装填机构设计研究[D]. 向维成.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4]美韩核关系(1956年-2006年):对同盟矛盾性的个案考察[D]. 高奇琦. 复旦大学, 2008(04)
  • [5]某紧凑快速自动化传送装置的动力学与控制[D]. 赵军健.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6]液体气压式高平机的研究与仿真分析[D]. 吴迎春.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7]悬挂式结构座椅乘坐舒适性仿真研究[D]. 刘敏.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8]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J]. 唐宗军,陈晓楠,谷艳玲,邹世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2(06)
  • [9]牵引式火炮行军安全保护系统研究[D]. 陈晓楠. 沈阳工业大学, 2002(01)

标签:;  ;  

牵引式火炮行进安全防护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