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分形天线的分析与研究

几种分形天线的分析与研究

一、若干分形天线分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楠[1](2021)在《基于分形理论的24GHz车载雷达天线的研究》文中指出基于汽车智能化以及安全问题等众多因素的考虑,天线作为车载雷达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其尺寸结构、辐射性能等对车载雷达的系统性能有重要作用。24GHz天线作为短距离探测雷达可以应用于倒车辅助、盲点检测、自动泊车等。本文基于分形理论,主要分析设计了应用于24GHz的小型化宽带车载雷达天线。通过利用Minkowski分形理论,设计了双层的小型化宽带天线。利用上层辐射贴片的分形结构来精确控制天线的谐振频率,达到了小型化的目的,最终控制天线的阻抗带宽为23.59GHz-24.46GHz,增益为7.32d B。为了实现双频,把上下层辐射贴片同时进行分形,利用大小和尺寸的变化控制频率的高低。分析设计了双层的Sierpinski分形天线结构,结果表明当上层介质基板高于下层基板时,更有利于激发电场辐射。利用缺陷的结构设计的四寄生贴片天线中,主辐射片的尺寸为1.821mm×3.25mm,工作带宽横跨23.45GHz-24.55GHz。将Minkowski和Sierpinski分形理论结合,进行迭代方法的改进,设计了分形的双层结构天线,使得天线在达到小型化的同时,能够保持增益的相对稳定,且带宽大于1GHz。利用等幅同相的T型功分器进行了阵列的设计,在1×4阵列中,天线的最大增益为12.37d B,且有较低的副瓣电平。

张力弓[2](2020)在《基于CPW馈电的分形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被商用以来,其近距离传输的优势逐渐被发掘,超宽带通信一跃成为研究的热门方向。早期对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改变馈电方式,如同轴馈电超宽带天线、共面波导(Co-Planar Waveguide,CPW)馈电超宽带天线、微带超宽带天线等。分形理论的不断丰富,为超宽带天线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通过采用不同的分形结构作为天线的辐射体,可获得各种所需类型的超宽带天线,故对分形超宽带天线的研究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形及超宽带等关键技术,并对现阶段分形超宽带天线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在学习了分形超宽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两款CPW馈电的分形超宽带天线。第一款天线是基于现有的3/2Curve分形结构,采用多阶分形等技术,拓展天线带宽并实现超宽带,并采用开槽技术对天线进行优化,改善天线性能。第二款天线是基于一种新型正六边形嵌套分形结构设计的,通过正六边形嵌套叠加,增加天线结构的复杂性,改变天线上电流流动路径,进而实现天线小型化,并分析了天线维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确定目标天线的结构。本文在设计天线的过程中,首先分析了所采用的分形结构并明确天线设计思路;然后在HFSS 13.0中对天线进行建模,并对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分析,选择各参数合适的取值;最后按照参数取值对天线的带宽、方向性、增益等参数进行仿真。所设计的第一款天线尺寸为48×30×1.6mm3,带宽为2.9~13.5GHz,相对带宽达到了129.3%,天线在规定的超宽带带宽范围内增益均大于0d Bi,且天线具有良好的方向性。第二款天线尺寸为20×23×1.6mm3,带宽为2.7~10.6GHz,相对带宽为118.8%,带宽范围内增益为1.8~7.8d Bi,且天线具有近乎全向的辐射模式。本文还对所设计的两款天线进行实物制作,采用AV3672D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微波暗室对天线带宽、增益、方向图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仿真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所设计天线的正确性和应用价值。

李顺[3](2020)在《基于分形结构的超宽带天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设备加入了现代通信设备体系,因此对系统的通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多元的要求。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天线往往能够决定整个系统能否进行有效地工作。其在通信系统中就相当于人的口和耳,起着接收和发射电磁波信号的作用。天线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各式用途的天线被开发了出来。而近些年兴起的分形技术也被应用于天线的设计,其本身具有的空间填充性能够有效减小天线的体积,达到天线小型化的目标,而另一种自相似特性则为多频谐振呈超宽带特性提供了思路。因而,基于分形结构设计超宽带天线成为了一种新方法,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设计了一种层叠分形环天线,分形结构为三个不同大小的主圆环及层叠连接主圆环的若干小圆环。该天线的工作带宽达到11.6GHz,相对带宽为147%,包含了超宽带频谱,能够稳定均匀辐射,性能良好,适用于超宽带波段的无线通信系统。实物的测试结果与仿真接近,验证了天线设计的可行性。(2)优化了分形环天线的结构,主圆环相同,每个主圆环内分别都有四个小圆环交叉环绕。该天线阻抗带宽为9.2GHz,相对带宽为133%,辐射特性良好,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制作了天线实物,与仿真结果非常相近。(3)为天线小型化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设计了一种小型化月牙形分形超宽带天线。在圆形辐射结构上刻蚀了三阶月牙形分形结构。最大尺寸仅为19.5×13×1.6mm3,工作频率范围为3-17.5GHz,相对带宽为143%,能够全向辐射,易于与其他电路集成。加工的天线与仿真结果的差别较小,表明了天线的设计较为合理。(4)为使天线具备陷波功能,提高抗干扰能力,同时降低频谱的浪费,设计了一种高选择性三陷波超宽带分形天线,分形结构为在八边形辐射结构上刻蚀了四阶月牙形缝隙,同时在三个不同的部位加载了陷波结构。该天线在1.2-10.8GHz内工作,能抑制工作频带内的三个窄带信号,解决了陷波频段过宽的问题,具有高选择滤波特性。

王婵[4](2020)在《用于放电检测的超高频天线设计及检测系统研制》文中提出局部放电的发生是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会造成绝缘损坏,也会使绝缘进一步劣化。弓网电弧离线现象的产生将对铁路信号系统中电磁敏感设备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因此,对其进行放电监测来判断电力设备绝缘状态和弓网接触状态并对早期缺陷提出预警是一种预防事故发生并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而为实现高性能的监测系统需要设计一种小型化、宽频带和高增益的天线。本文首先研究了Hilbert分形天线的设计原理,仿真分析了导线宽度、外围尺寸、介质层厚度和馈电点位置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然后设计了一种层叠式五阶变形Hilbert分形天线。通过提高分形天线阶数减小谐振频率,从而实现天线小型化;通过引入层叠耦合结构扩大天线带宽,同时增大天线增益;通过进行连接方式的变形设计进一步提高天线在各频点处的增益。最终得到的天线驻波比整体小于3.5(其中在16~53MHz和407~500MHz频段内VSWR<2),法向增益普遍较高,方向性较好,在0.1GHz处增益为-38.1d B。该天线的研究为用于弓网电弧电磁辐射信号检测的天线传感器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了蝶形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基于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激发的电磁波特性设计了一种带有金属背腔的双层蝶形天线。通过调整微带线的结构达到阻抗变换过渡的作用,从而降低天线驻波比;通过弯折天线辐射贴片边界产生缺口以减小尺寸,且有效扩展低频带宽;通过在天线背面和左右两侧加金属板提高天线定向性,增大天线增益。经过优化后的天线在整个检测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小于3,其中在0.3~0.82GHz和1.37~3GHz频段内VSWR<2,且天线具有很好的定向性,可以很好地接收来自正前方的信号,研究频段内最低增益为-27d B,其中在0.5~1.1GHz频段内增益随频率的升高逐渐增大,之后在1.1~3GHz之间基本保持稳定,增益值在3d B左右。该天线具有良好的性能,可用于电力设备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实现了放电检测系统其他信号处理装置的研究与选型,包括限幅器、带通滤波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与天线配合,初步实现了一个放电检测系统。设计了Labview程序实现参数设置与报警、波形显示与分析、数据保存及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最后依次连接各装置进行初步放电检测实验,实验中Labview得到的放电波形幅值基本在1V左右,检波前后波形幅值和脉冲持续时间一致,同时Labview显示的波形与用高速数字示波器得到的波形基本一致,从而初步验证了整个检测系统的可行性。

胡婷婷[5](2019)在《射频模块的神经网络逆向建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线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设计射频微波电路的速度必然要加快,而使用传统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辅助软件设计电路耗费的周期较长,同时伴随射频微波模块新需求的不断涌现,新型模块的设计都需要重新进行仿真和优化,过程繁琐。因此找到更加快速高效的模块建模设计方法迫在眉睫,将神经网络用于建模与优化设计射频微波模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于射频模块的神经网络逆向建模方法的主要研究概括为以下三点:首先,提出一种L1/2范数的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逆向建模方法,L1/2正则子可以使网络稀疏化、规模缩小且训练速度加快,贝叶斯正则化方法可以平滑输出曲线、提高网络稳定性和泛化性。应用此方法逆向建模Doherty功率放大器,与直接逆向模型相比,此逆向模型求得的输出功率、与S11相对的f、与S21相对的/的均方误差分别减少8.83%、9.30%和9.00%,运行时间分别减少99.34%、99.40%和99.23%,可解决设计中的多解问题。然后,提出一种联合改进蚁群算法(Improve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IACO)与贝叶斯正则化算法(Bayesian Regularization,BR)的(Back-propagation)BP 神经网络逆向建模方法。此方法利用IACO算法,有利于蚁群快速有效的搜索到BRBP正向模型的最优权值并保持不变,而后使用L1/2范数的BR算法逆向迭代正向模型的输入,使网络更加稳定。应用于可重构功率放大器中,相比于直接逆向模型和自适应η逆向模型,该模型的平均建模精度分别提高99.77%、90.70%,平均运行时间分别减少35.76%、2.05%,验证了其高效性。最后,使用IACO-BRBP神经网络逆向模型与HFSS-MATLAB-API脚本文件联合设计了一款改进Koch雪花型分形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天线。根据天线的回波损耗确定0阶边长尺寸,避免了天线的重复设计仿真。同时采用4阶改进八边雪花型分形结构及缺陷地结构使天线带宽得到有效拓展,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该天线在3.2~12GHz频段内全向性好且峰值增益超过2dBi。该论文有图38幅,表5个,参考文献78篇。

刘银玲[6](2019)在《小型化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线通信设备小型化和便携化的发展需求,促使天线朝着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超宽带技术因具有高速率、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为实现超宽带天线与系统的集成,超宽带天线应具备体积小、剖面低的特点。此外,超宽带频段内存在众多窄带通信频段,为避免它们对超宽带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超宽带天线还应具备陷波功能。基于以上需求,本文主要研究和创新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了一款双陷波蜂窝结构分形超宽带天线。采用2阶蜂窝结构作为辐射贴片和缺陷地结构接地板实现良好的超宽带特性;在辐射贴片上挖去正六边形和矩形宽缝隙并引入对称鱼钩形枝节,在馈线处刻蚀倒U形窄缝隙产生了3.274.27GHz和7.28GHz两个频段的陷波特性,可滤除WiMAX、C波段卫星和X波段卫星窄带系统的干扰。然后,提出了一款三陷波嵌套迭代分形超宽带天线。采用圆形与正六边形嵌套迭代的3阶类Sierpinski分形结构作为辐射贴片并改进接地板形状获得良好的超宽带特性;在馈线两侧引入对称L形开路枝节、馈线和接地板上分别开不同尺寸的U形窄缝,产生了3.13.8GHz、55.9GHz、7.28GHz三个陷波频段,可滤除WiMAX,WLAN和X波段卫星窄带系统的干扰。最后,提出了一款多陷波圆形单极子超宽带天线。采用圆形贴片作为辐射体并优化接地板结构获得良好的超宽带特性;在辐射贴片上开两个圆弧状U形槽并在接地板上开一个U形窄缝隙,产生了3.23.8GHz,4.55.5GHz,7.28.6GHz三个陷波频段,可滤除WiMAX,大容量微波通信,部分WLAN,X波段和ITU8GHz窄带系统的干扰。加工天线实物并测试。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在陷波频段内三款天线均实现了S11>-5dB或VSWR>7,产生良好的陷波特性;在通带频段内三款天线的峰值增益均在3dBi以上,传输系数小于-30dB,群时延也稳定在2ns以内,且保持全向辐射。三款天线具有良好的频域和时域特性,均适用于实际的超宽带通信系统之中。该论文有图64幅,表9个,参考文献80篇。

张彦风[7](2019)在《光伏直流电弧故障多特征信息融合识别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各国积极研究新能源技术,在此背景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该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运行安全问题。直流电弧故障是光伏系统最常见的故障之一,由于直流电弧不存在自然过零点,一旦产生很难自行熄灭,极易引起电气火灾事故。因此,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特别是串联故障电弧)检测与保护得到国内外学术界与工业界广泛关注。然而,光伏系统运行工况复杂多变,系统受共模干扰影响,容易造成电弧故障保护误动作。论文针对光伏系统串联直流故障电弧检测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分析光伏直流故障电弧产生机理与分类,参照UL1699B要求,搭建光伏直流故障电弧试验平台。研究阻性负载与光伏逆变器负载条件下故障电弧电流时域及频域特征,其时域特征量包括电弧电流均值、标准差以及极差,频域特征量为故障电弧电流50k Hz~100k Hz频段高频分量。研究光照强度变化、光伏逆变器启动过程以及光伏系统共模干扰对故障电弧电流的影响。针对电弧燃弧起始阶段,分析光伏直流电弧电磁辐射特性。电弧电磁辐射为间断脉冲序列,其脉冲起始点与电流突变时刻相对应,且每个电磁辐射脉冲为一个衰减振荡信号。电弧电磁辐射强度与其电流变化率近似成正比,电弧电磁辐射频谱最大值对应频率与电弧振荡脉冲宽度近似成反比。研究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磁辐射测量方法,提出一种用于故障电弧电磁辐射测量的三阶Hilbert分形天线设计方法。该天线在较小外形尺寸(仅有60mm×60mm)下能够实现较大频率测量范围,其带宽可达210MHz~800MHz。对所设计的三阶Hilbert分形天线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分析电弧电流变化率以及测量距离对电弧电磁辐射信号强度的影响。研究随机信号处理方法在故障电弧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随机特性模型的光伏直流故障电弧检测方法。基于AR模型建立光伏直流电弧电流随机特性模型,采用AIC准则选取所建模型最佳阶数。采用电弧故障情况下模型参数均值作为故障电弧特征量,并以光伏系统正常工作时模型参数均值为基础设定比较阈值。同时,研究光照强度变化及光伏逆变器启动过程对故障比较阈值的影响,并对所提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多特征信息融合方法在故障电弧识别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的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弧电流标准差、电弧电流随机特性模型参数以及电磁辐射信号强度作为输入量,利用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训练和识别,并用D-S证据理论对识别结果进行决策级信息融合,从而实现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识别。

段雅琼[8](2018)在《柔性可穿戴分形天线的研究》文中认为可穿戴天线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包括军事、远程医疗、体育和追踪等等。可穿戴天线要求天线在靠近人体和天线弯曲的情况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同时随着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对可穿戴天线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证可穿戴天线的舒适度、小型化、多频甚至超宽带(UWB)都是可穿戴天线的发展方向。分形几何具有无限复杂度、分数维、自相似性和空间填充等特征,这些分形的特征应用于天线的设计,可以使天线具有小型化、多频带和抗毁损等特性。本文研究了柔性可穿戴分形天线,结合了分形天线的优势,设计出多种具有小型化、多频带甚至超宽带的可穿戴柔性分形天线,并对这些天线结构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HFSS上进行了仿真和优化,选择了部分进行实物制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分形可穿戴天线的多频技术。分析了分形天线多频技术的原理和意义,重点介绍了两种天线的多频技术,包括基于希尔伯特分形的倒F多频天线和带有电磁带隙(EBG)的五边分形多频天线,这两款天线都是基于分形理论对天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软件仿真对天线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形,天线实现了多频的功能。2、研究了分形天线的小型化技术。对基于科赫分形的小型化超宽带六边形天线、基于聚酰亚胺的科赫分形小型化六边形天线、基于聚酰亚胺的可穿戴小型化超宽带天线结构做了分析,在HFSS软件上进行仿真优化,研究表明,加入了科赫分形结构后,天线的尺寸大大减小。在制作了实物的基础上,对仿真进行了验证,并且对小型化天线制作的工艺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究。3、研究了天线的可穿戴特性。分为三大部分:人体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人体活动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和改善天线稳定性的方法。其中在研究人体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时,又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是:人体的高介电常数、天线在人体表面的HFSS仿真、天线在人体表面的工作性能;此外,通过天线弯曲的HFSS仿真、天线弯曲对天线性能影响两部分,讨论了人体活动对天线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加入EBG结构对天线稳定性改善的作用。

姜昊[9](2017)在《基于周期电磁结构的天线RCS缩减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隐身技术在现代电子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隐身技术的发展对天线工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天线的隐身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雷达的隐身特性,因此对天线雷达散射截面(RCS)缩减的研究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天线的辐射特性与隐身特性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存在着矛盾和相互制约。于是,如何在保证天线辐射性能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其RCS,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方向。周期性电磁结构(PES)能够控制电磁波的传播,在RCS缩减方向上已经得到了应用,但依旧存不易与天线结合等缺点。因此,本文首先对雷达吸波材料(RAM)和电磁带隙结构(EBG)这两种PES在RCS缩减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而利用PES的特性,设计了宽频和多频工作的RAM。并以PES的研究为基础,将PES运用于天线单元和天线阵列的设计中,用以提升天线的增益,降低天线的RCS,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天线隐身性能的要求。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利用PES对RCS进行缩减的工作机理,并着重研究了EBG单元的排布方式和单元数目对棋盘式表面(CS)RCS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交错排布式的棋盘表面比采用中心环绕式的棋盘表面有更好的RCS缩减性能,并且随着一个周期内单元数目的增加,棋盘表面的RCS缩减性能有所提升。(2)对多频段和宽频段工作的RAM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二次迭代生成的圆环分形结构,设计了一款对入射波极化方式不敏感的三频段RAM。另外,利用贴片电阻和氮化钽材料的特性,实现了两款具有良好角度稳定性的宽频段RAM。(3)将部分反射平面(PRS)与电阻加载型RAM相结合,利用PRS和天线地板的多重反射效应,以及RAM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在保证天线18.4d Bi的高增益特性的同时,实现了天线带内外RCS的缩减。相比较于参考天线,所设计的天线平均带外RCS缩减约为13d B,带内RCS最大缩减了17d B。(4)将PIN二极管应用于RAM加载的PRS天线地板的设计,通过控制PIN二极管的通断来改变地板单元的反射相位,实现了PRS天线在主极化方向上8.1d B和交叉极化方向上17.2d B的带内RCS缩减。(5)利用双层互补型的反射结构,结合RAM的特性,并使用带阻性频率选择表面替换掉天线原有的纯金属地板,在提升了PRS天线工作带宽的同时,实现了8-18GHz频段内天线单站和双站RCS的缩减。(6)结合EBG结构的相位带隙对RCS的缩减所用和频率带隙对表面波的抑制特性,将CS加载到了微带缝隙阵列天线的口径之上,在降低天线阵列RCS的同时有效提升天线的口径效率。并且以2×2单元的缝隙天线阵为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在加载了CS之后,对比于参考天线,天线增益提升了2.1d B,平均带外RCS的缩减值大于10d B,带内RCS最高缩减了11d B。通过对PES特性的研究,结合天线工作原理,本文提出了降低天线单元和天线阵列RCS,并且同时提升其增益的方法。利用RAM、PRS、EBG、FSS等PES的特性,对解决天线RCS缩减特性和辐射特性之间的矛盾做出了贡献。

于臻[10](2017)在《多频段宽带小型化天线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不断升级,通信频带向多频段、宽频带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重要终端设备,其性能的好坏对整个系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天线理论数值算法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大量加载模型的前提下,将耦合谐振枝节加载、槽隙加载、电容加载和分形几何结构等技术分阶段分维度综合运用,应用于天线外观结构设计;同时天线的设计灵感均来自于自然和人文,提出了将中国古典传统图案和仿生学特点融入天线结构设计的思想,将艺术形式融入技术研发。通过将天线几何结构与中国古典元素结构(本文在天线结构设计上用到了中国古钱币、窗花、回形纹等图案)及自然动植物外观(本文在天线结构设计上用到了花朵、树枝等图案)图形特点融合创新,利用多种加载技术之间的电磁耦合关系,通过控制加载深度和加载维度,实现移动终端内置天线的多频宽带化、小型化、高性能覆盖等性能。设计过程中,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天线模型的搭建和优化仿真,对天线不同演化状态和不同迭代次数下的天线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根据中心谐振频点的匹配状况和频带覆盖范围进行了模型阶次的定型。对定型天线的阻抗谐振特性、天线表面电流的幅值和矢量、远场3D增益、E/H面内的方向图和交叉极化、增益和效率等电参数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便于比对不同天线的性能,本文统一采用介电常数为4.4,厚度为1.6mm的聚四氟乙烯玻璃布板(FR4)作为介质板材料,研制了三类共9款结构新颖的多频宽带,具备高辐射特性的小型化终端内置天线实物,并测试了包括回波损耗、方向图、增益和效率等相关性能参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将传统的分形结构(自然界中具有不同外观结构的雪花、Sierpinski三角垫)应用于单极子微带结构天线的改进,提出了 4种结构新颖的天线:1)采用2阶Koch雪花与4阶Sierpinski三角垫组合的分形天线,尺寸为80×54mm2,工作在0.85-0.96GHz,1.22-1.54GHz,1.86-2.12GHz,2.4-3.22GHz,3.69-3.97GHz 和 4.84-5.98GHz 等六个频段,增益为1.39-4.94dBi; 2)采用环形结构的多频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尺寸为 72×42mm2,工作在 1.4-3.13GHz,3.37-3.8GHZ 和4.12-5.95GHz等三个宽频段,增益为0.86-2.7dBi; 3)采用梯形共面波导结构的超宽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实现了 1.5-4.9GHz超宽带的覆盖,增益为-1.7-2.35dBi,效率为31-64%; 4)利用3次迭代Koch雪花分形对正六边形辐射体进行开缝,形成了 Koch雪花分形缝隙天线,尺寸大小为 88.5×58mm2,工作在 1.6-2.05GHz,2.4-2.95GHz,3.5-4.05GHz和5.15-6GHz等四个宽频段,增益为0.21-7.79dBi,效率为 51-98%。2.结合仿生学特点,将自然界中进化了亿万年的具有不同外观形式的花朵、树枝及叶片图形应用于天线结构设计,提出了2种结构新颖的天线:1)采用2次迭代的具有六边形结构的W形仿花瓣分形多频天线,尺寸为 98×56mm2,工作在 0.6-1.05GHz,1.45-2.65GHz和4.25-4.55GHz等三个频段,增益为1.9-2.4dBi,效率为44.9-77.8%;2) 3次迭代的二叉形仿树枝分形天线,尺寸为50×40mm2,工作在1.85-2.9GHZ 和 4.9-5.5GHZ 两频段。3.将历经了千百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具有中国元素特征的古典图案和民间、民俗等图案结构(古币、窗花、回形纹等)与天线辐射体结构融合创新,提出了 3种结构新颖的天线:1)根据中国古代铜钱外观特点,提出了五次迭代的方圆嵌套分形结构的古币结构分形天线,尺寸为 88.5×60mm2,工作在 1.43-2.97GHz,3.32-3.91 GHz,3.32-3.91GHz 和 4.85-5.41GHz 等四个宽频段,增益为 1.16-3.75dBi,效率为40-72%; 2)借鉴中国古典窗花特点,提出了多单元缝隙阵列的倒三角形结构多频天线,尺寸为60×55mm2,工作在2.23-2.65,3-3.52GHz和4-5.89GHz等三个宽频段内;3 )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回形纹,”结构,提出了四矩形缝隙结构的多频段天线,尺寸为50×40mm2,工作在 2.88-3.44GHz 和 3.65-4.29GHZ 两频段,增益为 1.33-4.83dBi,效率为61-95%。以上9种天线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均具有较好的全向辐射特性,较高的增益和天线效率,可覆盖 GSM900, DCS1800, TD-SCDMA,WCDMA,CDMA2000, LTE,5G,蓝牙,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等卫星导航,WLAN和WiMAX等全部或部分通信频段应用。

二、若干分形天线分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若干分形天线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分形理论的24GHz车载雷达天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安排
第二章 微带天线与分形结构理论
    2.1 微带天线简介
    2.2 微带天线性能参数
        2.2.1 S参数
        2.2.2 增益和带宽
        2.2.3 极化方式
        2.2.4 方向图
    2.3 分形结构
        2.3.1 Koch分形结构
        2.3.2 Sierpinski分形结构
        2.3.3 Minkowski分形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nkowski分形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3.1 矩形微带天线
    3.2 双层Minkowski分形天线的分析设计
        3.2.1 分形阶数对频率的影响
        3.2.2 宽带Minkowski分形天线的分析设计
    3.3 双频带Minkowski分形天线的分析
        3.3.1 上层贴片边长对频率的影响
        3.3.2 下层贴片边长对频率的影响
        3.3.3 不同介质基板差对回波损耗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ierpinski分形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4.1 分形天线的分析
        4.1.1 贴片缩放尺寸的分析
        4.1.2 接地面缩放尺寸的分析
    4.2 双层Sierpinski分形天线的分析
        4.2.1 分形因子的影响
        4.2.2 分形阶数的影响
        4.2.3 介质基板的影响
    4.3 具有缺陷地的Sierpinski分形天线的设计
        4.3.1 单寄生贴片的设计
        4.3.2 多寄生贴片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阵列分形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5.1 单元结构的分析设计
    5.2 各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5.3 天线阵列的设计
        5.3.1 1×2 阵列的设计
        5.3.2 1×4 阵列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CPW馈电的分形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CPW馈电的分形超宽带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分形理论
        2.2.1 分形理论定义
        2.2.2 分形维数
        2.2.3 分形实现
    2.3 超宽带天线技术原理
        2.3.1 超宽带天线理论
        2.3.2 超宽带实现
        2.3.3 超宽带优势
    2.4 分形超宽带天线
        2.4.1 分形结构在天线设计中的应用
        2.4.2 分形超宽带天线实现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CPW馈电的3/2Curve分形超宽带天线的设计
    3.1 引言
    3.2 天线模型建立
    3.3 CPW馈电的3/2Curve分形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3.3.1 天线设计目标
        3.3.2 天线结构分析
        3.3.3 天线参数分析
    3.4 CPW馈电的3/2Curve分形超宽带天线的改进
        3.4.1 天线结构分析
        3.4.2 天线参数分析
    3.5 天线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CPW馈电的正六边形嵌套分形超宽带天线的设计
    4.1 引言
    4.2 天线模型建立
    4.3 CPW馈电的正六边形嵌套分形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4.3.1 天线设计目标
        4.3.2 天线结构分析
        4.3.3 天线参数分析
    4.4 天线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线实物测试
    5.1 引言
    5.2 天线测试环境
    5.3 天线实物测试
        5.3.1 CPW馈电的3/2Curve分形超宽带天线测试
        5.3.2 CPW馈电的正六边形嵌套分形超宽带天线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3)基于分形结构的超宽带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第2章 基本理论
    2.1 天线辐射原理
        2.1.1 重要方程组
        2.1.2 近场区
        2.1.3 远场区
    2.2 主要参数
        2.2.1 输入阻抗
        2.2.2 反射系数
        2.2.3 阻抗匹配
        2.2.4 辐射效率
        2.2.5 辐射方向图
        2.2.6 方向系数
        2.2.7 增益
    2.3 UWB通信的技术要求
    2.4 分形理论
        2.4.1 分形的概念
        2.4.2 分形维数
        2.4.3 分形的IFS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分形环结构的UWB天线
    3.1 引言
    3.2 分形层叠环UWB天线
        3.2.1 天线结构
        3.2.2 迭代过程及参数分析
        3.2.3 参数的优化
        3.2.4 结果与分析
        3.2.5 实物制作与测试
        3.2.6 与其他文献对比
    3.3 交叉层叠分形环UWB天线
        3.3.1 天线结构
        3.3.2 迭代过程分析
        3.3.3 参数优化
        3.3.4 综合参数分析
        3.3.5 实物制作与测试
        3.3.6 与其他文献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型化月牙分形UWB天线
    4.1 常见的小型化技术
        4.1.1 加载
        4.1.2 分形技术
        4.1.3 附加有源网络
    4.2 小型化UWB分形天线设计
        4.2.1 天线结构
        4.2.2 综合参数及分析
        4.2.3 实物制作与测试
    4.3 与其他文献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选择性三陷波UWB分形天线
    5.1 引言
    5.2 天线结构
    5.3 结果及分析
    5.4 与其他文献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用于放电检测的超高频天线设计及检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设备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弓网接触状态电磁检测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知识
    2.1 天线接收原理与参数
    2.2 提高天线性能的途径
        2.2.1 天线小型化实现方法
        2.2.2 天线宽频带实现方法
        2.2.3 天线高增益实现方法
    2.3 微带天线基础知识
        2.3.1 结构与辐射机理
        2.3.2 馈电方式
    2.4 虚拟仪器简介
        2.4.1 虚拟仪器的概念及优点
        2.4.2 应用LABVIEW开发虚拟仪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ilbert分形天线的设计
    3.1 Hilbert分形曲线设计原理
        3.1.1 Hilbert分形及分维数
        3.1.2 Hilbert分形天线谐振频率计算公式
    3.2 Hilbert分形天线影响因素分析
        3.2.1 导线宽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3.2.2 外围尺寸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3.2.3 介质层厚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3.2.4 馈电点位置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3.3 Hilbert分形天线的设计
        3.3.1 五阶Hilbert分形天线的设计
        3.3.2 层叠式五阶Hilbert天线的设计
        3.3.3 层叠式五阶变形Hilbert天线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蝶形天线的设计
    4.1 蝶形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1.1 双锥天线
        4.1.2 蝶形天线
    4.2 双层蝶形天线的设计
        4.2.1 传统蝶形天线的仿真
        4.2.2 蝶形天线的改进
    4.3 天线背腔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检测系统设计及放电检测初步实验
    5.1 实验装置与系统
    5.2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及软件设计
        5.2.1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5.2.2 放电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5.3 放电检测初步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5)射频模块的神经网络逆向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2 神经网络概述
    2.1 BP神经网络
    2.2 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2.3 神经网络优化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Doherty功放的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逆向建模研究
    3.1 Doherty功率放大器基础
    3.2 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的BP神经网络逆向迭代算法
    3.3 逆向建模步骤
    3.4 实验验证及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联合IAOO-BR算法的BP神经网络功放逆向建模方法
    4.1 可重构功率放大器的理论基础
    4.2 改进的蚁群算法
    4.3 IAOO-BRBP神经网络逆向模型迭代算法
    4.4 逆向建模方法
    4.5 实验验证及仿真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应用IAOO-BPBP逆向模型设计改进的雪花型超宽带天线
    5.1 超宽带分形天线理论基础
    5.2 改进的Koch雪花型超宽带天线结构
    5.3 应用IAOO-BRBP逆向模型确定天线参数
    5.4 天线参数分析
    5.5 仿真分析与实物制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小型化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发展历程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超宽带天线关键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2 超宽带天线与分形理论概述
    2.1 超宽带天线基本原理
    2.2 超宽带天线传输特性
    2.3 超宽带天线设计要求
    2.4 分形理论概述
    2.5 常用的分形结构
    2.6 本章小结
3 双陷波蜂窝结构分形超宽带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蜂窝结构分形超宽带天线设计
    3.3 双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
    3.4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三陷波嵌套迭代分形超宽带天线设计
    4.1 引言
    4.2 嵌套迭代分形超宽带天线设计
    4.3 三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
    4.4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多陷波圆形单极子超宽带天线设计
    5.1 引言
    5.2 圆形单极子超宽带天线设计
    5.3 多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光伏直流电弧故障多特征信息融合识别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光伏直流电弧故障检测研究现状
        1.2.1 电弧故障检测相关标准发展现状
        1.2.2 光伏直流电弧故障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及其特征分析
    2.1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产生机理及分类
    2.2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试验平台与数据采集
        2.2.1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试验平台
        2.2.2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试验数据采集
    2.3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流特征分析
        2.3.1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流时域特征分析
        2.3.2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流频域特征分析
        2.3.3 光伏系统共模干扰对故障电弧电流的影响
    2.4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磁辐射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磁辐射测量方法研究
    3.1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磁辐射接收天线分析与选型
    3.2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磁辐射分形天线设计
    3.3 光伏直流故障电弧电磁辐射测量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电弧电流随机特性模型的光伏直流故障电弧检测方法研究
    4.1 随机信号处理方法分析
        4.1.1 随机信号处理方法
        4.1.2 基于随机特性模型的随机信号处理方法
    4.2 故障电弧电流随机特性模型分析与特征参数提取
        4.2.1 故障电弧电流随机特性模型分析
        4.2.2 故障电弧电流随机特性模型特征参数提取
    4.3 基于电弧电流随机特性模型的光伏直流故障电弧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特征信息融合的光伏直流电弧故障识别方法研究
    5.1 多特征信息融合方法
        5.1.1 多特征信息融合层次
        5.1.2 多特征信息融合方法
    5.2 基于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的融合识别方法
        5.2.1 BP神经网络
        5.2.2 D-S证据理论
    5.3 基于多特征信息融合的光伏直流电弧故障识别方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柔性可穿戴分形天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可穿戴柔性天线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1.3 分形天线及分形可穿戴天线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可穿戴分形天线理论基础
    2.1 分形的数学基础
        2.1.1 分形的定义
        2.1.2 分形的维数
        2.1.3 分形的类型
    2.2 经典分形图案分析
        2.2.1 Cantor集
        2.2.2 Koch曲线
        2.2.3 Sierpinski集
    2.3 天线理论基础
        2.3.1 基本振子辐射
        2.3.2 天线的性能指标
    2.4 可穿戴天线理论基础
        2.4.1 可穿戴分形天线工作性能指标
        2.4.2 可穿戴分形天线的分类
        2.4.3 用于可穿戴分形天线制作的材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频可穿戴分形天线的研究
    3.1 基于希尔伯特分形的倒F多频天线
        3.1.1 天线的结构设计
        3.1.2 天线模型分析
        3.1.3 天线的仿真和调试
    3.2 带有电磁带隙的五边分形多频可穿戴天线
        3.2.1 天线的结构设计
        3.2.2 天线模型分析
        3.2.3 天线仿真优化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型化可穿戴分形天线的研究
    4.1 基于科赫分形的小型化超宽带六边形天线
        4.1.1 天线的结构设计
        4.1.2 天线的仿真和调试
        4.1.3 天线的性能分析
    4.2 基于聚酰亚胺的可穿戴小型化超宽带天线
        4.2.1 天线的结构设计
        4.2.2 天线的仿真和调试
        4.2.3 天线性能分析
    4.3 小型化天线实物制作与实测
        4.3.1 基于聚酰亚胺的可穿戴小型化超宽带天线的实物制作
        4.3.2 基于聚酰亚胺的科赫分形小型化六边形天线
        4.3.3 基于聚酰亚胺的可穿戴小型化超宽带天线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线可穿戴性的研究
    5.1 人体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5.1.1 人体的高介电常数的研究
        5.1.2 天线在人体表面的HFSS仿真
        5.1.3 天线在人体表面的工作性能
    5.2 人体活动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5.2.1 天线弯曲的HFSS仿真
        5.2.2 天线弯曲对天线性能影响
    5.3 减小人体对天线性能影响的探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周期电磁结构的天线RCS缩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天线RCS缩减研究背景
    1.2 天线RCS缩减的实现方法
        1.2.1 外形隐身技术
        1.2.2 雷达吸波材料
        1.2.3 频率选择表面
        1.2.4 电磁场对消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周期性电磁结构的RCS缩减研究
    2.1 RAM的工作机理
    2.2 EBG结构的电磁特性
        2.2.1 高阻抗特性
        2.2.2 相位带隙特性
        2.2.3 频率带隙特性(抑制表面波)
    2.3 EBG结构对RCS缩减研究
        2.3.1 棋盘式表面对RCS的缩减机理
        2.3.2 棋盘式表面的单元结构设计
        2.3.3 单元数目与排布方式对RCS缩减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多频及宽频带吸波材料设计
    3.1 三频段吸波材料的设计
        3.1.1 分形几何理论
        3.1.2 圆环分形结构
        3.1.3 吸波材料的设计及分析
        3.1.4 吸波材料参数分析及测试结果
    3.2 宽频段吸波材料的设计
        3.2.1 集总电阻加载RAM的设计
        3.2.2 电阻屏式RAM的设计
    3.3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天线单元的RCS缩减
    4.1 PRS天线工作原理
    4.2 开口谐振环加载的高增益低RCS微带天线
        4.2.1 高增益低RCS微带天线设计
        4.2.2 仿真与测试结果
        4.2.3 总结
    4.3 可重构高增益低RCS微带天线
        4.3.1 PIN二极管加载的地板设计
        4.3.2 天线的设计及仿真结果
        4.3.3 总结
    4.4 宽带高增益低RCS微带天线
        4.4.1 PRS单元设计
        4.4.2 宽带高增益低RCS天线设计
        4.4.3 仿真与测试结果
        4.4.4 总结
    4.5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阵列天线的RCS缩减
    5.1 棋盘式表面加载的微带缝隙天线阵设计
    5.2 天线单元仿真结果
    5.3 天线阵列仿真及实测结果
    5.4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未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10)多频段宽带小型化天线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课题来源和创新点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多频段小型化天线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
    2.1 电磁数值算法介绍
        2.1.1 有限元方法
        2.1.2 时域有限积分法
        2.1.3 矩量法
        2.1.4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2.2 印刷单极子天线的多频段小型化理论与方法
        2.2.1 印刷单极子天线的分类
        2.2.2 多频段加载技术的方法
        2.2.3 小型化加载技术的方法
    2.3 分形几何理论及分形天线
        2.3.1 分形几何的分类
        2.3.2 分形几何的基本性质
        2.3.3 分形的维数计算
        2.3.4 分形天线
    2.4 中国元素特征图案
    2.5 平面微带天线相关参数的计算与设计
        2.5.1 天线相关带宽
        2.5.2 天线尺寸的设计
        2.5.3 馈电结构
第三章 多频段小型化Koch类分形结构天线的设计
    3.1 引言
    3.2 Koch雪花+Sierpinski三角垫组合型分形天线
        3.2.1 天线分形结构理论基础
        3.2.2 Koch雪花+Sierpinski三角垫组合型分形天线的结构
        3.2.3 Koch雪花+Sierpinski三角垫组合型分形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3.2.4 Koch雪花+Sierpinski三角垫组合型分形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3.2.5 结论
    3.3 改进型多频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
        3.3.1 多频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的结构
        3.3.2 多频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3.3.3 多频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3.3.4 结论
    3.4 超宽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
        3.4.1 超宽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的结构
        3.4.2 超宽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3.4.3 超宽带Koch雪花分形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3.4.4 结论
    3.5 多频段Koch雪花分形缝隙天线
        3.5.1 多频段Koch雪花分形缝隙天线的原理结构
        3.5.2 多频段Koch雪花分形缝隙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3.5.3 多频段Koch雪花分形缝隙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3.5.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频段小型化仿生类分形结构天线的设计
    4.1 W形仿花瓣分形天线
        4.1.1 W形仿花瓣分形天线的原理结构
        4.1.2 W形仿花瓣分形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4.1.3 W形仿花瓣分形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4.1.4 总结
    4.2 二叉形仿树枝分形天线
        4.2.1 二叉形仿树枝分形天线的结构
        4.2.2 二叉形仿树枝分形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4.2.3 二叉形仿树枝分形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4.2.4 结论
第五章 具有中国元素特征结构的多频段小型化天线的设计
    5.1 古币结构分形天线
        5.1.1 古币结构分形天线的结构
        5.1.2 古币结构分形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5.1.3 古币结构分形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5.1.4 结论
    5.2 仿窗花结构三角形缝隙阵列天线
        5.2.1 仿窗花结构三角形缝隙阵列天线的结构
        5.2.2 仿窗花结构三角形缝隙阵列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5.2.3 仿窗花结构三角形缝隙阵列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5.2.4 结论
    5.3 仿回形纹结构缝隙环天线
        5.3.1 仿回形纹结构缝隙环天线的结构
        5.3.2 仿回形纹结构缝隙环天线仿真结果与参数分析
        5.3.3 仿回形纹结构缝隙环天线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5.3.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缩略语说明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若干分形天线分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分形理论的24GHz车载雷达天线的研究[D]. 李楠. 长安大学, 2021
  • [2]基于CPW馈电的分形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 张力弓.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3]基于分形结构的超宽带天线研究[D]. 李顺.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4]用于放电检测的超高频天线设计及检测系统研制[D]. 王婵.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射频模块的神经网络逆向建模方法研究[D]. 胡婷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6]小型化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与研究[D]. 刘银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7]光伏直流电弧故障多特征信息融合识别方法的研究[D]. 张彦风.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8]柔性可穿戴分形天线的研究[D]. 段雅琼. 天津大学, 2018(06)
  • [9]基于周期电磁结构的天线RCS缩减技术研究[D]. 姜昊.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10]多频段宽带小型化天线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于臻.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几种分形天线的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