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市青少年儿童龋病抽样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余少珍,周焕宁,兰智,梁少明,姚伯宁[1](2020)在《2016年广州市越秀区3~15岁儿童青少年龋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3~15岁9个年龄段儿童青少年龋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学校口腔健康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4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区在校2 318名3~15岁儿童青少年调查其口腔健康行为与健康状况,采用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患龋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广州市越秀区3~1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5.70%,龋均为2.66;恒牙患龋率为15.19%,龋均为0.50;患龋率和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男生、女生患龋率分别为35.06%、36.70%(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3~5岁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有年龄5岁(OR=2.85)、经常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OR=1.83)、家长对孩子的牙齿口腔状况评价为一般或差(OR=3.69、8.95)(P<0.01);12~15岁青少年每月1~3次或每天1次以上进食甜点心(OR=1.99、2.52)、牙齿和口腔状况自评为一般(OR=2.04)是患龋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广州市越秀区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不同学龄段儿童龋病状况与影响因素都不同。
白燕娜,郑净[2](2020)在《重庆市涪陵区8~10岁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8~10岁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其患龋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市涪陵区8~10岁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各240例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及问卷,比较两组儿童患龋情况,分析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患龋病影响因素。结果留守儿童组牙石检出率、龋均和患龋率均高于非留守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龋病的发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甜食和零食习惯、儿童刷牙次数、方法、时间和漱口习惯等方面,留守儿童中患龋病与未患龋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龄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应引起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这类儿童群体饮食习惯不正确,口腔保健意识差,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开展口腔卫生防控工作。
吴林梅[3](2020)在《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龋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项目的初步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广东省12-15岁学生恒牙龋病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描述广东省12-15岁学生恒牙患龋状况以及口腔健康相关信息,分析龋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8个区县,24所学校的12-15岁学生,每个年龄组1920人,男女各半,城乡各半,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患龋状况,使用龋失补牙数(DMFT)进行记录;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家庭背景、摄糖行为以及口腔健康知、信、行等信息。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不同人群患龋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恒牙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12-15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47.73%;其中知道窝沟封闭可以保护牙齿的学生仅20.27%,88.28%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含氟牙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学生(OR=1.54,95%CI:1.37-1.73,p<0.01),性别为女性(OR=1.50,95%CI:1.35-1.67,p<0.01),年龄较大的学生(OR>1且p<0.05),非独生子女(OR=1.23,95%CI:1.06-1.42,p<0.01),经常进食甜点心及甜饮料(OR>1且p<0.05)是学生龋病的危险因素;母亲的学历高(OR<1且p<0.05)是学生龋病的保护因素。结论1.广东省12-15岁学生恒牙患龋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47.73%vs 41.9%),含氟牙膏以及窝沟封闭防龋的口腔宣教工作需要加强;2.年龄大、女性、居住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摄糖频率高为学生恒牙龋病的危险因素,母亲高学历为学生恒牙龋病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 窝沟封闭干预项目的初步评估目的描述广东省窝沟封闭项目覆盖地区干预3年后学生的患龋状况,初步评估项目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窝沟封闭项目部分覆盖地区干预3年后学生的患龋状况进行调查,以自然状态下未进行任何干预措施的非项目覆盖学校学生作为对照,共完成1074名学生的口腔检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检查牙齿冠部,使用DMFT记录龋齿,初步评估窝沟封闭项目的干预效果。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别的患龋差异,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别龋均的差异。结果本调查中,项目覆盖学校学生患龋率为10.20%,龋均为0.18±0.605。全口恒牙患龋率干预组学生低于非干预组10.42%vs20.41%);龋均干预组学生低于非干预组学生(0.18±0.611 vs 0.33±0.801)。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封闭组学生低于未封闭组(9.07%vs 20.41%);第一恒磨牙平均患龋牙数封闭组学生低于非封闭组学生(0.12±0.409 vs 0.33±0.801)。结论窝沟封闭干预项目能一定程度地降低学生人群的患龋水平,其远期防龋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刘怡然,沈红,仇颖莹,沈家平[4](2020)在《江苏省3~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江苏省3~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为江苏省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3~5岁儿童1 337人,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龋病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苏省3~5岁儿童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有29.92%,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占33.13%,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为17.27%。每天至少进食一种含糖食品的儿童占58.26%,经常在睡前进食含糖食品的儿童为9.95%,仅28.05%的儿童从不睡前进食含糖食品。81.90%的家长对口腔保健持积极态度,而仅有24.08%的家长具有较高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仅有17.13%的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龋风险与儿童年龄呈正相关,且农村高于城市。结论江苏省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行为欠佳,家长口腔卫生知识不足;应对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尤其是农村地区儿童家长强化口腔健康宣教。
吴日玥[5](2020)在《上海市低龄儿童龋危险因素研究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幼儿园儿童的前瞻性队列,纵向研究低龄儿童龋的流行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分析低龄儿童新发龋病的原因,制定龋病的预测和防治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城郊各抽取一家幼儿园,所有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且配合检查的小班儿童加入本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并对这一群体进行随访。本文是对该队列儿童基线及随访后一年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报。采用卡方检验用来分析性别、居住地、家庭状况、饮食、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对乳牙患龋率的影响,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则用来分析研究dmft和△dmft,在此基础上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出影响低龄儿童龋病的高风险因素。本文中所有的相关数据统计均应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结果2017年建立了共240名幼儿园小班儿童队列,平均年龄4.2岁。基线240名儿童(男生119名,女生121名)患龋率和龋均为58.3%,3.1±4.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近半年内进行过口腔检查,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吃糖果的频率较高的儿童患龋率较高。一般线性回归方程的结果显示,居住在郊区和母亲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的儿童有较高的龋均。随访一年的212名队列研究的儿童中(男生104名,女生108名),患龋率和龋均分别69.8%,4.5±4.9,该队列研究前两年随访率为88.3%,所有儿童中有56.1%的儿童产生了新的龋齿,龋均增长1.3±1.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住在郊区和吃糖果的频率较高的儿童新发龋率较高。一般线性回归方程的结果显示,郊区儿童,未使用含氟牙膏以及吃糖果频率较多的儿童有较高的新发龋均。结论1.由基线数据分析结果为居住在郊区,近半年内有口腔就医行为,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以及进食糖果的频率较高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重要危险因素;2.由两年的队列监测分析结果为居住在郊区,未使用含氟牙膏以及进食糖果的频率较高是学龄前儿童新发龋的重要预测因素。
李剑波[6](2019)在《广东省居民牙体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广州市青少年牙齿酸蚀症患病状况及危险指标调查研究目的描述广州市青少年牙齿酸蚀症患病状况,分析影响酸蚀症患病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20名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增城市的12、15岁青少年的牙齿酸蚀症患病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12、15岁各半,男女各半,城乡各半。问卷收集人口经济学信息、饮食行为和口腔保健行为等信息。临床检查牙齿酸蚀状况,使用基本酸蚀检查指数进行记录。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广州市12、15岁青少年牙齿酸蚀症患病率为56.1%(中度54.8%,重度1.3%),酸蚀牙数为1.8±2.5;牙本质暴露率为26.2%,暴露牙数为0.6±1.5(均为加权结果)。不管是患病率还是累及牙数,年龄差异均显着,12岁低于15岁;男生酸蚀牙数高于女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青少年酸蚀牙数及牙本质暴露牙数高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青少年。10.1%的青少年处于中高患病风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睡前酸性饮食与牙齿酸蚀症相关。研究结论1:广州青少年恒牙常见中等程度的牙齿酸蚀症,但是累及牙齿不多;2:饮食因素、时间因素和人口学因素是主要的危险指标。第二部分 广东省居民龋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目的描述广东省居民龋病患病状况,探讨影响龋病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3-5岁儿童,12-15岁青少年,35-44、55-64、65-74岁成人的口腔龋病患病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样本人群共11136名,男女各半,城乡各半。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检查方法和标准检查牙齿冠根龋状况(根龋仅针对成人),使用龋失补指数记录龋齿,计算龋病患病率、龋均、充填率,并对参与口腔检查的所有被调查者(3-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不同组别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龋病患病率和龋均分别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地区、社会经济状况、饮食因素、口腔健康行为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广东省3、4、5岁儿童各864名,12、13、14、15岁青少年各1920名,35-44、55-64、65-74岁成人各288名。3、4、5岁儿童乳牙冠龋患病率分别为58.2%、68.4%、78.4%,龋均为3.0、4.3、5.7,充填率为0.9%、1.4%、1.3%,患病率和龋均城市低于农村,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12、13、14、15岁青少年恒牙冠龋患病率分别为42.7%、44.7%、49.0%、52.2%,龋均为1.0、1.1、1.4、1.6,充填率为20.0%、21.7%、22.8%、21.2%,患病率和龋均城市低于农村,男生低于女生,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35-44、55-64、65-74岁成人恒牙龋患病率分别为70.8%、77.1%、81.6%,其中冠龋为70.5%、76.4%、81.0%,根龋为28.5%、59.4%、63.2%,冠龋均为2.7、2.9、3.4,根龋均为0.7、1.8、2.3,冠龋充填率为36.8%、21.3%、16.1%,根龋充填率为4.8%、8.8%、6.3%,冠龋患病率和龋均男性低于女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根龋患病率和龋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除55-64岁老年人根龋龋均、65-74岁老年人根龋患病率和龋均城市低于农村外,其他组根龋患病率或龋均无城乡差异,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3-5岁儿童乳牙龋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居住地、睡前甜食甜饮习惯、开始刷牙年龄及加糖奶/奶粉进食频率,其中高龄、农村地区、有睡前甜食甜饮习惯的儿童乳牙患龋风险及龋严重程度均较高,晚于3岁开始刷牙儿童乳牙患龋风险较高,经常进食加糖奶/奶粉的儿童乳牙龋较严重;年龄、性别、居住地、甜食甜饮频率、刷牙频率、父母学历是12-15岁青少年恒牙龋的影响因素,高龄、女性、农村地区、甜食甜饮频率高的青少年患龋风险及龋严重程度均较高,每天刷牙2次或以上者龋严重程度较低,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少年患龋风险及龋严重程度较低;成人冠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学历和甜食甜饮频率,女性冠龋风险及严重程度较男性高,年龄较大和甜食甜饮频率高的成人患龋风险较高,中等受教育程度的人群冠龋严重程度较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低;成人根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居住地和学历,年龄较大根龋风险及严重程度较高,农村成人根龋较城市人群严重,学历较高则根龋风险及严重程度较低。研究结论1.广东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极其严重,治疗需要突出;青少年恒牙患龋水平不高但治疗需要高;成人患龋严重,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冠根龋治疗需要均突出;2.饮食因素、时间因素、口腔卫生行为和人口社会经济学因素是龋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膳食(儿童使用不加糖奶/奶粉、避免睡前进食甜食甜饮、青少年和成人降低甜食甜饮频率),改善口腔卫生行为(儿童3岁前开始刷牙、青少年和成人每天刷牙2次或以上),可有效预防龋病;3.农村居民、女性居民、低学历居民、学龄前儿童是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曾艺旋[7](2019)在《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和牙周健康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和牙周健康流行现状进行研究,了解本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行为,掌握不同特征人群龋病和牙周疾病发病规律,发现影响该年龄段人群口腔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江西省卫生部门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制定适宜口腔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江西省5市10个县(区)8160例12-15岁人群。口腔临床检查由三名具有10年以上口腔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进行临床检查诊断,诊断标准、问卷调查与填写规范均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使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χ2检验、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影响龋病和牙周健康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江西省12-15岁人群知信行现状:(1)知识知晓率:该人群8个口腔健康知识点平均知晓率为57.18%,其中,氟化物可保护牙齿43.81%、吃糖可致龋齿65.85%、细菌可引起龋齿50.22%、刷牙可防牙龈炎72.18%。(2)正确态度率:定期口腔检查68.82%、牙齿好坏是天生92.16%、预防牙病靠自己92.84%、口腔健康很重要94.2%。(3)口腔相关行为:每天刷牙次数2次及以上刷牙率26.23%、含氟牙膏使用率51.17%、牙线每天使用率0.44%、甜点心及糖果食用频率(很少/从不13.80%、每周1次14.67%、每天≧2次11.65%)甜饮料食用频率(很少/从不33.90%、每周1次16.78%、每天≧2次3.26%)。(2)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龋流行特征。恒牙患龋率为25.81%(95%CI:24.86%-26.76%),龋均为0.48,龋补充填比为14.10%。12-15岁各年龄组分别为24.36%、26.52%、26.52%、25.83%。5个地区患龋率依次为南昌29.41%、九江29.17%、赣州18.69%、宜春19.49%、上饶32.29%。农村患龋率29.34%和龋均0.56均高于城市22.28%与0.41(均P<0.05),女性患龋率28.90%高于男性22.7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农村vs城市OR=1.489(95%CI:1.3451.649);女性vs男性OR=1.385(95%CI:1.2521.533);九江vs南昌OR=0.980、赣州vs南昌OR=0.550、宜春vs南昌OR=0.586、上饶vs南昌OR=1.156。加糖牛奶摄入频率越频繁,患龋风险越大。(3)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牙龈出血流行特征。恒牙牙龈出血率为66.52%(95%CI:65.50%-67.54%),平均出血牙数为4.65。12-15岁各年龄组分别为65.10%、65.83%、65.39%、69.75%。5个地区患牙龈出血率依次为南昌81.62%、九江62.01%、赣州58.09%、宜春62.68%、上饶68.20%。城市患病率68.04%和平均出血牙数4.94均高于农村65.00%与4.36(均P<0.05),男性患牙龈出血率67.62%高于女性65.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患牙龈出血的风险越高;农村vs城市OR=0.840;九江vs南昌OR=0.361、赣州vs南昌OR=0.297、宜春vs南昌OR=0.363、上饶vs南昌OR=0.455;每天刷牙次数<1次vs次数≧2次OR=1.590;知识评分≧65分vs<60分OR=0.891。(4)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牙结石流行特征。恒牙牙结石率为70.54%(95%CI:69.55%-71.53%),平均牙结石牙数为4.35。12-15岁各年龄组分别为63.38%、69.17%、72.21%、77.40%。5个地区患牙结石率依次为南昌58.95%、九江65.32%、赣州72.98%、宜春77.21%、上饶78.25%。城市患病率73.31%和平均结石牙数4.64均高于农村67.77%与4.05(均P<0.05),男性患牙结石率72.35%高于女性68.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患牙结石的风险越高;农村vs城市OR=0.689;女性vs男性OR=0.868;九江vs南昌OR=1.285、赣州vs南昌OR=1.780、宜春vs南昌OR=2.366、上饶vs南昌OR=2.366;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vs小学及以下OR=0.259;每天刷牙次数<1次vs次数≧2次OR=1.330。结论: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龋流行率及龋患严重程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龋补充填较差,且呈现出女高于男、农村高于城市、赣北高于赣南、赣东高于赣西的特点。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流行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出男高于女、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卫生部门制定口腔健康规划应对弱势地区有所倾斜,公平配置口腔卫生资源,应重点关注12-15岁人群的饮食习惯、刷牙习惯等口腔健康卫生行为的培养,以社区,学校,家庭为依托开展口腔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减轻口腔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王静雪[8](2019)在《局部用氟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项目2年成本效益评估》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比较两种含氟制剂局部应用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效果,以及在应用中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评估局部用氟防龋措施的成本效益,为选择适宜的学龄前儿童龋病预防的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在重庆市主城3个区随机抽取1384名3-4岁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基线口腔检查,分为氟化泡沫干预组、氟保护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每半年开展一次局部用氟干预活动,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2年后进行终末口腔健康检查。定期收集干预工作所产生的成本信息。全部数据采用Epidata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局部用氟干预前后龋病发生情况,进行不同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研究结果:干预组连续2年参加局部用氟的儿童共518人,其中氟化泡沫组276人,氟保护漆组242人,失访率分别为为37.1%和41.7%;氟化泡沫组龋病发病率为19.2%,dmft增长693,dmfs增长2032,新增龋均值为2.5颗,新增龋面均值为7.2颗;氟保护漆组龋病发病率为16.5%,dmft增长518,dmfs增长1499,新增龋均值为2.1,新增龋面均值为6.2;对照组龋病发病率为27.5%,dmft增长1276,dmfs增长3244,新增龋均值为3.4,新增龋面均值为8.7;干预组(氟保护漆组及氟化泡沫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氟保护漆及氟化泡沫均对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其龋齿发病率、新增龋均、新增龋面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用氟防龋项目实施两年,氟保护漆组、氟化泡沫组产生的成本分别为38202.9元和23130.4元,其中氟保护漆组的人力成本为15038元,材料成本为11446元,工作运转成本为11718.9元;氟化泡沫组的人力成本为5263.3元,材料成本为8236元,工作运转成本为9631.1元,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人力成本中的时间成本因素。与对照组相比较,应用氟保护漆和氟化泡沫减少的新增dmft均值分别为1.3颗及0.9颗;成本效果比(每人每年预防1个龋坏牙所需的费用)分别为121.4元/人/颗/年和93.2元/人/颗/年;最低成本效益比率分别为2.1和3.1。结论:氟保护漆和氟化泡沫对龋病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二者预防龋病的总体效果相当(p>0.05)。与氟保护漆相比,氟化泡沫的成本效果比更低,成本效益比率更高,技术敏感性更低,对操作环境的要求更低,更适于大面积推广。
邓力[9](2019)在《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重庆地区口腔预防保健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与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重庆市城乡地区12-15岁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其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将中学生每日刷牙两次及其以上定义良好刷牙行为,对重庆市中学生的刷牙行为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参考Anderson模型分析中学生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良好刷牙比例为39.7%,使用牙线及含氟牙膏的比例分别为8.8%、7.5%,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8.9%,88.6%对口腔健康保持积极态度,有看牙经历的中学生为54.5%,在学校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的比例为17.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是否知晓口腔检查的必要性与刷牙行为有显着关联,通过Anderson模型分析得到父亲学历高、母亲学历高、有牙痛经历的中学生其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较高。结论:与全国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比,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较好,且中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普遍较差,今后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需尽可能地将有效刷牙、健康饮食、口腔定期检查的健康观念传递给重庆市中学生。此外,现阶段重庆地区的中学生仍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口腔就医模式,有必要提高中学生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尽可能地将中学生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并积极推动以学校为渠道,进行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针对重庆市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存在的地区差异,今后口腔预防工作的重心需逐步从主城转移到远郊和农村。
冯华诺[10](2019)在《海南某卫校新生口腔保健知信行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调查海南某卫校新生为研究对象的口腔保健KAP情况。评价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结合手机微信打卡监督刷牙行为)对学生口腔KAP的效果,探索针对本地区中职学生人群行之有效的口腔保健教育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海南省4所卫校中随机抽取1所卫校,对该校2018年9月入学的全部新生进行调查,共纳入33个班级1788名学生,在护理班及其他专业班中各选取4个班共425名学生,分为干预1、3组(健康教育)、干预2、4组(健康教育结合手机微信打卡)和对照组。3个月后进行口腔KAP问卷复调查,并进行干预前后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的口腔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7.5(4-10)分、7(5-10)分、6(5-8)分,对照组的口腔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8(6-12)分、8(6-10)分、7(5-9)分,干预组及对照组的知信行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间口腔知信行答题情况比较基本没有变化,干预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结合方式的干预组口腔知信行得分均高于健康教育干预组,结合方式干预组知识得分由干预前的8(3.25-12)分提升至干预后的18(15-20)分,行为得分由干预前的8(7-10)分提升至干预后的9(8-11)分,均高于健康教育干预组的知识得分17(14-19)分与行为得分8(7-10)分,两干预组行为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某卫校新生口腔保健知识贫乏,口腔卫生行为状况差。相对于单纯的口腔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结合手机微信打卡监督刷牙行为的干预措施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腔知识认知与改善行为状况,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二、重庆市青少年儿童龋病抽样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市青少年儿童龋病抽样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016年广州市越秀区3~15岁儿童青少年龋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口腔健康检查 |
1.2.2 调查问卷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患龋及龋均 |
2.2 3~5岁儿童家长问卷调查 |
2.2.1 患龋单因素分析 |
2.2.2 Logistic回归分析 |
2.3 12~15岁青少年问卷调查情况 |
2.3.1 患龋单因素分析 |
2.3.2 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2)重庆市涪陵区8~10岁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儿童口腔检查结果比较 |
2.2 留守儿童患龋病组与无龋病组习惯比较 |
3 讨论 |
(3)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龋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项目的初步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广东省12-15岁学生恒牙龋病影响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窝沟封闭干预项目的初步评估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病例1 |
病例2 |
病例3 |
病例4 |
病例5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4)江苏省3~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抽样方法 |
1.3 调查内容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江苏省3~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
2.1.1 一般情况 |
2.1.2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 |
2.1.3 儿童进食甜食习惯 |
2.1.4 家长知识、态度、行为因素 |
2.2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和进食甜食习惯的相关因素分析 |
2.3 儿童龋病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 论 |
(5)上海市低龄儿童龋危险因素研究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2.资料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
2.3 问卷调查 |
2.4 临床检查 |
2.4.1 诊断标准 |
2.4.2 评价指标 |
2.4.3 检查者及质量控制 |
2.5 调查流程 |
2.6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幼儿园队列研究基线乳牙龋的流行特征 |
3.1.1 基线乳牙龋的检出率 |
3.1.2 基线乳牙龋的基本情况 |
3.2 幼儿园队列研究基线乳牙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基线乳牙龋与家庭社会因素的关系 |
3.2.2 基线乳牙龋与喂养因素的关系 |
3.2.3 基线乳牙龋与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 |
3.2.4 基线乳牙龋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
3.2.5 基线乳牙龋回归模型 |
3.3 幼儿园队列研究随访一年后乳牙新发龋的流行特征 |
3.3.1 乳牙新发龋的检出率和基本情况 |
3.3.2 乳牙新增龋病的基本情况 |
3.4 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一年后乳牙新发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3.4.1 乳牙新发龋与家庭社会因素的关系 |
3.4.2 乳牙新发龋与喂养因素的关系 |
3.4.3 乳牙新发龋与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 |
3.4.4 乳牙新发龋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
3.4.5 乳牙新发龋回归模型 |
4.讨论 |
4.1 上海市浦东新区低龄儿童龋病流行特征讨论 |
4.2 上海市浦东新区低龄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讨论 |
4.2.1 社会人口经济学因素 |
4.2.2 饮食习惯因素 |
4.2.3 口腔卫生行为因素 |
4.2.4 家长对儿童的口腔健康影响因素 |
4.3 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口腔专业人员针对龋病的风险性评估 |
参考文献 |
附件 儿童全身健康及口腔健康调查问卷 |
(6)广东省居民牙体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广州市青少年牙酸蚀症患病状况及危险指标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第二部分 广东省居民龋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全文总结 |
缩略词表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和牙周健康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3 抽样方法 |
2.3.1 样本量的估计 |
2.3.2 抽样方法 |
2.4 现场调查方法 |
2.4.1 临床口腔检查 |
2.4.2 问卷调查 |
2.5 诊断标准及指标定义 |
2.5.1 诊断标准 |
2.5.2 指标定义 |
2.6 统计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7.1 人员培训 |
2.7.2 组织协调 |
2.7.3 感染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3.2 江西省12-15岁人群刷牙习惯现状 |
3.3 江西省12-15岁人群甜食摄入现状 |
3.4 江西省12-15岁人群吸烟行为现状 |
3.5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现状 |
3.6 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流行现状 |
3.6.1 龋病的地理分布 |
3.6.2 不同人群龋病的分布 |
3.6.3 江西省12-15岁人群刷牙习惯与龋病 |
3.6.4 江西省12-15岁人群甜食摄入与龋病 |
3.6.5 江西省12-15岁人群吸烟与龋病 |
3.6.6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与龋病 |
3.7 影响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龋的多因素分析 |
3.8 江西省12-15岁人群牙龈出血流行现状 |
3.8.1 牙龈出血的地理分布 |
3.8.2 不同人群的牙龈出血分布 |
3.8.3 江西省12-15岁人群刷牙习惯与牙龈出血 |
3.8.4 江西省12-15岁人群甜食摄入与牙龈出血 |
3.8.5 江西省12-15岁人群吸烟与牙龈出血 |
3.8.6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与牙龈出血 |
3.9 影响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牙龈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
3.10 江西省12-15岁人群牙结石流行现状 |
3.10.1 牙结石的地理分布 |
3.10.2 不同人群的牙结石分布 |
3.10.3 江西省12-15岁人群刷牙习惯与牙结石 |
3.10.4 江西省12-15岁人群甜食摄入与牙结石 |
3.10.5 江西省12-15岁人群吸烟与牙结石 |
3.10.6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与牙结石 |
3.11 影响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牙结石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江西省12-15岁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知信行现状分析 |
4.2 江西省12-15岁人群患龋现状分析 |
4.2.1 龋病流行现状分析 |
4.2.2 龋病影响因素分析 |
4.3 江西省12-15岁人群牙龈出血现状分析 |
4.3.1 牙龈出血流行现状分析 |
4.3.2 牙龈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
4.4 江西省12-15岁人群牙结石现状分析 |
4.4.1 牙结石流行现状分析 |
4.4.2 牙结石影响因素分析 |
4.5 建议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次研究的特色 |
5.3 本次研究的不足 |
5.4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局部用氟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项目2年成本效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名词缩略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局部用氟对学龄前儿童龋齿干预效果的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分组 |
2.2 口腔检查 |
2.3 局部用氟干预 |
2.4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项目实施2年后各组的追踪情况 |
3.2 基线患龋情况与该组追踪儿童的基线患龋状况差异 |
3.2.1 各组基线与该组追踪儿童基线患龋总体状况差异 |
3.2.2 各组基线与该组追踪儿童基线不同牙面患龋状况差异… |
3.2.3 各组基线与该组追踪儿童基线不同牙位龋均差异 |
3.3 项目实施两年后各组患龋状况变化 |
3.3.1 氟保护漆组干预前后患龋状况变化 |
3.3.2 氟化泡沫组干预前后患龋状况变化 |
3.3.3 两种干预方式干预前后患龋状况变化差异 |
3.3.4 干预前后不同牙面新发龋百分比及差异 |
3.3.5 干预前后不同牙位新发龋均情况及差异 |
3.4 对照组两年患龋状况变化 |
3.5 两种局部用氟方式产生的龋病预防效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局部用氟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项目的成本分析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成本收集表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局部用氟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项目2年成本效益评估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成本效果比 |
2.2 家长陪同患儿就诊产生的最低成本 |
2.3 成本效益比率 |
3 结论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9)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重庆市 12-15 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重庆市12-15 岁中学生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重庆市中学生刷牙行为影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附录 |
(10)海南某卫校新生口腔保健知信行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海南某卫校新生口腔保健KAP现况调查 |
1.1 对象和方法 |
1.2 结果 |
1.2.1 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
1.2.2 学生口腔保健知信行得分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
1.2.3 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相关性分析 |
1.2.4 学生口腔保健多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3.1 青少年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及行为均有待提高 |
1.3.2 不同影响因素对口腔保健健康有影响 |
1.3.3 学校应加强对新生口腔保健的教育干预 |
2 海南某卫校新生口腔保健干预效果评价 |
2.1 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两组干预组及两组对照组干预前的知信行答题情况比较 |
2.2.2 健康教育干预组与对照组2 干预后的知信行答题情况比较 |
2.2.3 结合方式干预组与对照组1 干预后的知信行答题情况比较 |
2.2.4 两组干预组干预前后的知信行答题情况比较 |
2.2.5 两组对照组干预前后口腔知信行情况比较 |
2.2.6 健康教育干预组干预前后口腔知信行情况得分比较 |
2.2.7 结合方式干预组干预前后口腔知信行得分情况比较 |
2.2.8 两组干预组干预后口腔知信行得分情况比较 |
2.3 讨论 |
2.3.1 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
2.3.2 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存在问题 |
2.3.3 针对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的建议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重庆市青少年儿童龋病抽样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年广州市越秀区3~15岁儿童青少年龋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余少珍,周焕宁,兰智,梁少明,姚伯宁. 预防医学论坛, 2020(10)
- [2]重庆市涪陵区8~10岁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 白燕娜,郑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05)
- [3]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龋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项目的初步评估[D]. 吴林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4]江苏省3~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刘怡然,沈红,仇颖莹,沈家平. 口腔医学, 2020(04)
- [5]上海市低龄儿童龋危险因素研究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D]. 吴日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广东省居民牙体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D]. 李剑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7]江西省12-15岁人群龋病和牙周健康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 曾艺旋. 南昌大学, 2019(01)
- [8]局部用氟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项目2年成本效益评估[D]. 王静雪.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9]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D]. 邓力. 重庆医科大学, 2019(12)
- [10]海南某卫校新生口腔保健知信行干预效果评价[D]. 冯华诺. 海南医学院,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