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

胃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

一、胃型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刁文秀,沈磊[1](2020)在《蓝光成像放大内镜下误诊为早期胃癌的胃血吸虫病一例》文中认为胃血吸虫病是血吸虫虫卵侵犯消化道黏膜并在胃壁沉积引起的急慢性特异性炎性病变。该病少见,且临床及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有时较难诊断。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与诊断技术的提高,该病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但胃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报道1例蓝光成像放大内镜下误诊为早期胃癌的胃血吸虫病,结合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江波[2](2014)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验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验证“呕血、便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形成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方法:在全国49家医院开展“呕血、便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验证研究,收集“呕血、便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571例,采用3:1(治疗组3例,对照组1例,按患者入院顺序纳入)的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治疗3天、7天后中医症状评分,西医病情评分,各单一中医症状改善,出血停止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指标,观察治疗过程中可能的不良反应,验证中医诊疗方案的有效性、经济性及安全性。利用SPSS14.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最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571例(治疗组430例,对照组141例)。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中医诊疗方案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优于西医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病情评分,治疗3天后(PP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诊疗方案组优于西医治疗组。中医诊疗方案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优于西医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诊疗方案组患者头晕、心悸、倦怠乏力、烦躁、口干、畏寒、胸闷等中医单项症状改善优于西医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诊疗方案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优于西医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等情况相当(P>0.05),但中医诊疗方案组输血量(FAS)少于西医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路径完成时间相当,但中医诊疗方案组治疗总费用少于西医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腹泻及踝部水肿,经减低药物剂量等处理后均消失,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验证,本“呕血、便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能提高总体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医疗费用,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体现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特色和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潇潇[3](2012)在《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诊断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174例临床诊断为疑似血吸虫病的患者,分别对其胃镜和结肠镜下行常规内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内镜下的胃肠道黏膜黄斑的检出率.结果:胃镜下检出黏膜黄斑率与结肠镜下检出黏膜黄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8,P>0.05),无统计学意义;胃型血吸虫患者内镜下黏膜黄斑检出率与大肠型血吸虫患者内镜下黏膜黄斑检出率对比存在显着差异(X2=81.4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镜下辅助检查发现胃肠道内有黏膜黄斑,应取组织活检,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或者进一步送病理检查确诊.

熊萍香,王荣,胡美英,宁安,熊江琴[4](2010)在《我国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是异位血吸虫病中的一种类型。本文综述了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临床分型以及诊断标准,并对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与胃癌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胡应光[5](2007)在《脑型血吸虫病肉芽肿的临床和病理诊断》文中指出目的对脑型血吸虫病肉芽肿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将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脑部病变组织,采用快速或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结果组织切片中见血吸虫病肉芽肿,急性期,中央为新鲜虫卵肉芽肿,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慢性期为退变虫卵,其外为增生的胶质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假结核样结节,以及纤维组织增生、胶元化。结论血吸虫病肉芽肿是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以血吸虫卵为中心形成的肉芽肿病变,是脑型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学形态特点。

黄一心[6](2006)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吡喹酮化疗》文中研究表明

周慊[7](2006)在《应用胃镜技术诊断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35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胃镜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病理确诊的35例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患者的胃镜表现,随访并做预后分析。结果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胃镜表现缺乏特异性,13例表现为肿瘤样病变,溃疡12例,慢性胃炎8例,胃癌2例。病理检查中均在黏膜层、黏膜下层或坏死组织中发现有血吸虫卵沉积。结论胃镜下进行组织活检仍是目前诊断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可靠方法;此型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应及早诊断并治疗。

赵亮,沈志祥,沈磊,罗和生[8](2005)在《具有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和总结特殊病因引起的胃巨大溃疡的临床特点,为正确诊治这类疾病积累经验。方法对本院197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发现的4986例患者的胃巨大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59例具有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病例,分析和总结其内镜形态、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特点。结果59例中包括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胃类癌8例,胃血吸虫病8例,胃克罗恩病5例,胃淋巴瘤4例,胃型Behcet病2例。其中1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3例胃类癌,3例胃血吸虫病,5例胃克罗恩病,3例胃淋巴瘤,1例胃Behcet病首次胃镜活检误诊为BorrmannⅡ型胃癌。结论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3类:①胃非上皮来源肿瘤;②胃肉芽肿性病变;③胃血管病变。溃疡形态、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常规胃镜黏膜组织活检可能造成部分病例误诊。应根据病因采用适当辅助检查评估病情并制订综合治疗方案。

熊江琴,周宪民[9](2003)在《胃型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胃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对8例经胃镜证实的胃型血吸虫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8例胃血吸虫病患者中2例发生非典型性增生,1例演变成胃癌。结论胃镜下进行组织活检仍是目前诊断胃型血吸虫病的可靠方法;胃型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已诊断有血吸虫病的患者尤其是出现明显上消化道临床症状时,应注意胃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将胃镜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彭本礼,朱炎昌[10](1995)在《慢性脑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附35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对35例慢性脑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病灶、脑组织活检和CT资料进行分析。在诊断上,提出临床与CT检查对本病误诊的原因,强调来自血吸虫疫区或有血吸虫病史,以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和癫痫发作为突出表现者,应行血清与脑脊液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在治疗上,因病灶脑组织活检多具有活动性虫卵结节,故对每一病例均应尽早使用杀虫药吡喹酮治疗,若药物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症状仍不能缓解者,则行手术治疗。

二、胃型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型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案
        2.1 总体设计
        2.2 病例选择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病例分布
        3.3 人口学信息及基线
        3.4 疗效评价
        3.5 治疗费用比较
        3.6 满意度比较
        3.7 安全性评估
        3.8 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中医辨证论治
        4.2 中成药治疗
        4.3 针灸等穴位疗法
        4.4 护理调摄
    结论
    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1 中医古代文献综述
        1.1 上消化道出血在中医古代文献中的病名对照
        1.2 中医历代医家对呕血和便血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历代医家对呕血和便血的辨证论治
    2 现代中医药诊疗进展
        2.1 现代中医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上消化道出血病机的认识
        2.3 现代中医药治疗
        2.4 现代中医药理研究
    3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西医诊疗进展
        3.1 定义
        3.2 ANVUGIB的诊断
        3.3 ANVUGIB的病因诊断
        3.4 ANVUGIB的定性诊断
        3.5 出血严重度与预后的判断
        3.6 ANVUGIB的治疗
        3.7 原发病的治疗
    图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西医诊治流程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仪器
        1.2.2 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我国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定义
2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3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
4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胃镜下表现
5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分型[2, 13, 14]
6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诊断
7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关系
8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治疗
9 结语

(6)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吡喹酮化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发病率
3 主要临床表现
4 实验室检查
5 吡喹酮化疗及疗效
6 误诊

(8)具有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 胃嗜酸性肉芽肿:
    2. 胃血吸虫病:
    3. 胃类癌:
    4. 胃克罗恩病:
    5. 胃淋巴瘤:
    6. 胃Behcet病:
讨论

四、胃型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蓝光成像放大内镜下误诊为早期胃癌的胃血吸虫病一例[J]. 刁文秀,沈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0(01)
  • [2]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验证研究[D]. 江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3]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分析[J]. 李潇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1)
  • [4]我国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研究概况[J]. 熊萍香,王荣,胡美英,宁安,熊江琴. 热带医学杂志, 2010(02)
  • [5]脑型血吸虫病肉芽肿的临床和病理诊断[J]. 胡应光. 中国基层医药, 2007(12)
  • [6]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吡喹酮化疗[J]. 黄一心.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6(03)
  • [7]应用胃镜技术诊断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35例报告[J]. 周慊. 中国医师杂志, 2006(04)
  • [8]具有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临床分析[J]. 赵亮,沈志祥,沈磊,罗和生. 中华消化杂志, 2005(06)
  • [9]胃型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J]. 熊江琴,周宪民. 热带医学杂志, 2003(04)
  • [10]慢性脑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附35例临床分析)[J]. 彭本礼,朱炎昌.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5(06)

标签:;  ;  ;  ;  ;  

胃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