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机械进出口分析与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1](2019)在《行业法治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提出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思想。到2035年,我国还要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如何判断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迫切的实践问题。社会是由行业组成的,法治社会的建成可以走一条行业法治之路。法治社会是社会领域实现法治化的治理状态,而行业法治可以理解为是指行业领域的法治化的治理过程。先有法而后才有法治,先有行业法而后才有行业法治。因此,要研究行业法治,需要先研究行业法;而要研究行业法,则需要先研究“行业”。改革开放后,我国立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行业”入法现象,汇聚成“法律中的行业”这个独特命题。对“行业”入法现象的实证分析表明,“行业”已经从一个古老的经济概念变成一个新生的法律概念。“行业”入法现象在所有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总体上占到了三成,席卷了除诉讼法及非诉讼程序法之外的所有部门法,甚至现行宪法也对“行业”做出了明确规定,宣示了“行业”的宪法地位。“行业”在法律条文中的形式样态,包括行业规划、行业标准、行业自律、行业诚信、行业垄断、行业主体、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等。“行业”入法现象有力的支撑了行业法的存在,宣告了行业法治的潜在可能。“行业”入法现象是对行业在社会结构中的变迁的法律响应,行业法是法律社会化发展的最新表现。系统梳理行业法的历史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学界还存在分歧,但也形成了一些理论共识,即行业法是兼顾“硬法”和“软法”在内的体系。新兴的行业法有助于一并解决传统部门法体系的学科壁垒问题、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以及部门法的局限性问题。行业法应该继部门法之后,成为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中的新成员。行业法与部门法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是交叉与重叠关系,二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提出行业法治的逻辑,建基于法治概念的宽泛性和灵活性。行业法治是一种“混合”法治,其内涵表现为“硬法”之治和“软法”之治的结合、依法监管与依法自治的结合、横向体系(各行各业的法治)和纵向体系(包括行业立法、行业监管、行业纠纷化解和行业自治在内)的结合。行业法治是一种“复杂”法治,其特性包括法治主体的多元性、法律规范的复合性、行业治理的差异性、运行机制的共治性和调整范围的全面性。行业法治是一种真法治,而不是假法治,其理念包括权利保护理念、公平正义理念、科学发展理念和自治理念。行业法治是一种有意义的法治。从法治发展维度看,行业法治既有助于拓展法治的理论空间,也有助于填补传统法治的短板,还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从行业发展维度看,行业法治既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促进行业发展,也有助于确立行业治理的标准、规范行业发展,还有助于为新兴行业保驾护航。行业法治体现了行业与法治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法治发展和行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行业法治的产生基础包括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法律基础四个方面。其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政治基础是指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体制逐步建立;社会基础是指行业组织的大量出现;法律基础是指行业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法治社会一样,行业法治也包括主体要素、制度要素与实践要素。这三种要素共同促进行业法治的发展。与“行业”在法律条文中的主要形式样态基本一致,行业标准、行业协会和行业自治构成了行业法治的基本要素。行业法治中的行业标准是广义的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一种“软法”,可以进一步促进行业法治的社会化、柔性化和可操作性。行业协会是行业法治的重要主体,行业协会通过参与行业立法、行业纠纷化解、行业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来促进行业法治的发展。行业法治中的行业自治既是权利,也是权力。行业自治首先通过行业自治规范促进行业法治的发展,但是,在行业法治的运行中,行业监管与行业自治始终需要处于动态平衡的态势中,只有这样,行业自治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行业法治的发展。理想的行业法治是完美的,但是行业法治的现实运行,包括行业立法、行业监管、行业纠纷化解和行业自治等,还存在若干缺陷,因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其中,行业立法存在着行业分类难以精确、狭隘的部门本位主义、行业法律滞后、行业协会立法不完备、缺失跨行业的标准化协调机制等缺陷。对此,一是可建立专业工作委员会提出立法草案的体制,取代现有的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立法的立法体制,并建立第三方如行业协会等接受立法机关委托起草行业立法的立法体制;二是应将行业标准的制定权赋予行业协会,取代现有的行政机关制定行业标准的体制,并建立跨行业的标准协调制度,加大推广综合标准制度;三是应及时修订行业立法。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包括重审批轻监管、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健全,信用监管存在体制机制缺陷,综合监管仍有待完善等。对此,一是需要将监管理念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二是政府应建立包括企业、非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在内的全国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监管中的作用;三是应当从监管主体、监管模式、监管手段和监管过程等四个方面完善综合监管体制;四是对新兴行业应遵循政府适度监管的原则。行业纠纷化解存在行业调解制度公信力有待加强、认同度和成功率都不高、行业调解程序和行业仲裁等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等问题。对此,一是应进一步增强行业协会的代表性,提升行业调解的公信力;二是应积极推动行业协会设立专业性调解组织,提高行业调解人员的准入资格条件,以提升行业调解制度的利用率和成功率;三是应当建立专门的行业调解程序;四是健全行业仲裁制度,可考虑由行业协会组建行业仲裁委员会,并修订《仲裁法》,赋予行业仲裁应有的法律地位;五是鼓励行业组织制定标准化法律文本,尽可能减少行业纠纷的产生。行业自治方面,存在着立法上重“行业自律”轻“行业自治”、行业协会自治权力不够、不利于行业自治的固有缺陷难以消除等不足。对此,一是应该突出“行业自治”的理念,将法律条文中的“行业自律”修改为“行业自治”;二是政府彻底退出行业协会的运作,不再干预行业协会的内部事务;三是赋予行业协会完整的自治权力,只要不违反法律,行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皆由行业协会自行解决。同时,国家需保留对行业协会的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综上,通过对“行业”入法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对行业法和行业法治的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分析,对行业法治的内涵、特性、理念、实践意义等问题进行概念分析、对行业法治的产生基础和基本要素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行业法治的理论框架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只要有效解决行业法治在现实运行中的不足,作为法治社会的建设途径,行业法治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期待有朝一日,行业法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行业法治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杨尚[2](2019)在《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商贸物流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亦成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随着其产业成熟度不断提升,商贸物流园区应运而生,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蓬勃发展。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是成立于2013年的省级园区,湘潭市岳塘区根据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聚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提出“建设湘中南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目标,着力通过商贸物流的集约化、区域化、网络化、信息化,把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高地、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近年来,虽然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得到较大发展,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湖南省优秀物流园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因此本文着力借鉴国内外商贸物流园发展相关理论和经验,构建了园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基础建设、运营情况和入驻企业三个维度。研究于2019年1月至7月开展园区调查研究,与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园区入驻企业管理人员等开展访谈,并获取园区相关数据和6家代表性企业经营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园区的建设现状、经营状况、经营种类和业务范围、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总结提炼出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可能的成因;最后根据该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提出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本地需求不足、规模企业少且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业务类型不丰富且产业链条单一、信息化滞后、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结合研究者的实际工作和实地调研数据,对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的发展进行全面探讨,分析了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的发展现状,并总结提炼国内外商贸物流园的发展理论和相关经验,根据现实情况对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抓好园区顶层设计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推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提升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产业链延伸、抓好智慧商贸物流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以期能为推进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更好的发展提供具体可行的理论帮助。
邱逸华[3](2019)在《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的驱动下,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并指导实行了“走出去”战略,来帮助我国企业进行全球化发展。在2018年,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交易722宗,交易金额为1080亿美元。这些企业在完成海外并购之后,对这些企业的整合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挑战,并直接影响到海外并购的成败。本文以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希法的商业模式,对海外公司的运营观察,去分析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在2015-2018年之间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将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和希法公司进行深度整合。通过整合后的实际经营效果分析,来帮助企业更好地商业模式创新并实现全球化发展。首先,文章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出发,以内部创业、海外并购和商业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提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对该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依次分析。用商业模式画布作为指导工具,对该项目下的中联重科和希法的商业模式,分别从产品或服务界面、资产管理界面、客户界面和财务界面的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商业模式现状分析对比中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去分析可能形成的原因;再次,在以上的原因分析基础上,根据商业模式的创新原则和目标,对中联重科海外公司的商业模式从四个界面创新,并整合得出创新后的商业模式画布;最后,商业模式实施步骤分别从模式宣贯、公司治理改革和授权管理与风控出发,并给出了组织架构、组织制度和企业文化三方面的保障措施,最后对新商业模式下可能实现的预期效果进行了探索。通过中联重科海外公司的商业模式研究,来分析企业在海外并购后的不同阶段,通过优势互补来进行深度整合,去设计适合自己战略的商业模式,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后能实现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意义。同时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方面提供政策引导,来帮助企业“走出去”,同时更好的“走进去”提供借鉴意义。
王怡冰[4](2019)在《H公司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上个世纪2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意识到需要专业的高空作业设备来保障高空作业的安全,由此高空作业平台车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而国内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从最近十年才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每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率,在工程机械行业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国外的一些品牌制造商已经早早的看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纷纷在国内设立工厂。于是很多工程机械企业也开始在这个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打造自己的高空平台作业车产品,抢占这块利润明显高于其他传统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正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争相进入这个领域,市场的潜力正在被一步步挖掘。激烈的市场竞争直接导致行业的利润率与之前相比大幅下降,产品技术越来越进步,产品上的差异化越来越小,于是各品牌之间的竞争也从最初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变成了服务的竞争。H公司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与一线品牌差距还很大,如何在日益艰难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如何获得市场的占有率,成为了目前公司最急需解决的课题。H公司的营销状况存在例如品牌劣势,产品质量不稳定,服务意识缺乏等问题,导致客户满意度不高,甚至失去了一些重要客户。本文以H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高空作业平台车行业现状和H公司目前的营销现状,通过获取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建立满意度指数模型(CSI),并辅以大客户深度访谈来分析客户满意度,找到现阶段在营销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服务营销的7Ps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客户服务,有形展示和过程管理等7个方面,为H公司改进服务营销策略,并希望通过策略的实施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成经营的战略目标。
谢雪[5](2019)在《三一北美叉车外观造型设计》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质的飞越。伴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与之相关的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程车辆的使用量逐渐提升。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叉车作为在码头、集装箱、以及各大运输中心的主要用车,其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意味着叉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今,各大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尤其在树立企业的品牌文化、延续品牌DNA、建立家族产品传承等方面,创新与传承并进,推动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走向世界顶尖舞台。三一集团是国内重工企业中数一数二的领导者,自成立起就一直坚守着“品质改变世界”的精神,创造出一大批高质量的产品,并在不断的发展历史中总结出了属于三一企业独有的企业形象与和产品表征。此次笔者团队所承担的项目任务就是根据三一提供的任务书,在原有的叉车产品上开发设计出一款符合北美市场的产品,在延续其家族产品特征的前提下,丰富产品造型语言,拓宽三一叉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弘扬中国制造的优秀理念。本论文立足于三一企业和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合作的13T北美叉车外观造型设计项目。本文主要从4个阶段描述了此次项目的进行:依据项目任务书制定设计目标,对整个设计团队进行分工。再根据标杆产品的调研分析得到叉车外观造型的发展趋势,总结变化规律并运用到此次的设计项目中,达到完成三一13T叉车产品迭代设计的目标。然后对所有的项目方案进行评估与分析,(从概念发散到最终方案的产生)。最后对整个项目流程进行一个总结,帮助团队理解工业设计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记录笔者得到的心得体会。
高鹏[6](2019)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科技浪潮的兴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已见端倪,全球先进制造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此形势下,各个制造业大国为了保持自己世界经济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相继制定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美国率先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家战略后,德国继而提出了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工业4.0”规划,而英国和日本也不甘落后,纷纷提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规划。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也提出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然而,这些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其本质就是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核心技术的竞争而设计的。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在全球经济日益融合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占,其有效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间的海外并购这一方式来获取。尽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产能,但制造业的总体产业技术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先进制造业如何利用海外并购这一有效途径快速地提高产业核心技术水平,从而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是当下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是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海外并购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该理论中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理论框架准确地描述了全球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态势,而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则进一步说明了这种地位和态势的动态变化。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处于中下游地位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的产业核心技术本身也是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判定海外并购战略目标实施的效果,可以为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途径快速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围绕着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途径获取核心技术能力这一议题,在对全球价值链、先进制造业和海外并购进行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为切入点,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角度,采用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不同动因驱动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带来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尤其是技术获取动因驱动的海外技术并购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进行的深入分析,得出关于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相关结论,认为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无论是从获取技术的角度,还是寻求品牌的角度,抑或是扩张市场的角度等,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提高中国先进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目标。然而,从获取产业核心技术也就是全球价值链最顶端的产业关键技术的角度来说,尽管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技术并购的技术溢出效应总体上获得了产业技术的快速提升,实现了技术的追赶效应,但对于产业核心技术的获取和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却并不明显。也就是说,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的途径来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对于当下处于中低端的中国先进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于中国先进制造业获取产业核心技术从而占领全球价值链顶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来说,作用却不显着。因此,中国先进制造业想要获得产业核心技术从而突破全球价值链锁定、实现价值链重构,只能自力更生,通过对研发的大力投入进行内生性创新来实现。
王坤[7](2019)在《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是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的复合空间载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类博览建筑,它是功能复合型科技类展示服务建筑。在理论研究匮乏和实际项目可借鉴案例较少的情况下,展示服务中心大规模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自发性。笔者曾有幸受湖南省科技厅自创区协调推进处邀请,参与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项目前期筹建工作,并起草完成了长株潭自创区展示服务中心项目建议书工作,且目前长株潭自创区展示服务中心正在待建阶段,同时学术界对此类建筑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设计一般性、普遍性的设计要点,结合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征分析得出其展示服务中心设计具体性、特殊性的策略、方法及概念设计的结论。本研究回归建筑设计本体,结合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科技类博览建筑和功能复合化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典型案例剖析,用图解分析、比较分析和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对调研结果总结归纳,对展示服务中心的项目定位、功能设置、总体布局、建筑形态和面积规模等方面展开论述,得到国内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设计要点的普适性结论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设计要点的特殊性结论,最终通过概念方案完善论文整体框架并对论文结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本研究一方面是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这类建筑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对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8](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杨晓莉[9](2017)在《A外贸公司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外贸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施工设备设施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创始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业务关系,公司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近年来,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外贸行业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加激烈,A外贸公司传统的经营模式也遭遇营收和利润下滑危机,亟须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A其企业未来转型给予指导。A外贸公司未来如何发展,是否需要战略转型,转型方向是什么,转型的策略和实施路径是什么,A外贸公司需要采取哪些保障措施确保A外贸公司的转型策略能够顺利落地,成为A外贸公司目前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从战略管理视角出发,运用战略转型、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相关理论基础和管理分析工具,按照战略分析——战略转型定位——战略业务选择——战略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的逻辑框架,采用系统设计思维、文献检索法、现场访谈法、案例研究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A外贸公司的经营现状和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等要素,对A外贸公司的战略转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先对战略转型的相关理论和传统外贸行业转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以A外贸公司为研究对象,先对A外贸公司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总结A外贸公司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A外贸公司想要扭转现有的不利发展局面,必须实施战略转型,并对其战略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然后对A外贸公司未来战略定位、战略业务的选择和战略实施路径以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本文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认为,结合A外贸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A外贸公司未来应该进行战略转型。从现有的以传统的出口模式为主要经营方式、以赚取差价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中间商角色向提供从产品设计制造到交付的全产业链服务的建筑设备设施进出口贸易的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商转型。通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电商平台为载体,全面参与从产品设计到订单交付的全产业链环节,提供差异化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整体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公司的盈利空间。搭建贸易电商平台、整合供应链、打造物流网络和营销体系,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保障公司转型的有效落地。同时通过管理架构调整、人力资源需求规划、激励机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等内部机制的完善保障A外贸公司实现顺利转型。
范鸾[10](2017)在《某型火炮调平系统液压部件检测试验台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火炮调平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火炮的射击精度和打击能力。本单位作为我军装备修理的基地级保障企业,肩负着火炮的大修任务。随着修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某型火炮调平系统的修理手段已不能满足修理精度的需要,为了提升修理能力,本单位提出设计研制某型火炮调平系统液压部件检测试验台的课题。本文在调平系统液压部件结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液压部件的检测特性参数和检测要求,展开检测方法设计,并完成调平系统液压部件检测试验台的详细设计。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研究分析某型火炮调平系统组成及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明确了调平系统液压部件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泵、阀、缸类液压元件一般特性的分析,展开调平系统液压部件检测方法的研究,提出各液压部件检测的关键特性参数和检测要求。2、针对各液压部件的检测要求,提出调平系统部件检测试验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将十一种泵、阀、缸类部件的检测分为泵类检测和阀/缸类检测两个功能区。从硬、软件两个方面展开试验台设计,完成了试验台的液压管路设计,确定了电气控制和试验台架的设计方案,实现了测试软件控制功能的设计。3、按照设计方案,完成了泵类检测功能区的详细设计。根据电动泵和手动泵的检测方法,验证了泵类检测功能区液压管路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泵类检测流程设计、控制逻辑设计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过程,证明了测试软件功能设计方法的有效性。4、完成了阀/缸类检测功能区的设计。根据阀/缸类部件检测时接入端口方式的不同分类,进行了典型应用的设计分析,验证了阀/缸类检测功能区液压管路设计的合理性;以控制阀检测过程设计为例,分析阀/缸类检测过程设计的要点,证明试验台检测功能的完整性。论文验证了试验台液压管路设计的合理性,完成了测试软件的功能设计,为进一步开展试验台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二、工程机械进出口分析与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机械进出口分析与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业法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法律中的“行业”与行业法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比较 |
一、行业与事业 |
二、行业与产业 |
第二节 “行业”入法的实证分析 |
一、法律文本的选择 |
二、“行业”的检索结果 |
三、“行业”入法的主要领域 |
四、部门法中的“行业” |
(一)宪法中的“行业” |
(二)经济法中的“行业” |
(三)行政法中的“行业” |
(四)社会法中的“行业” |
(五)民商法中的“行业” |
(六)刑法中的“行业” |
五、“行业”在法律条文中的形式样态 |
(一)行业规划 |
(二)行业标准 |
(三)行业主体 |
(四)行业协会 |
(五)行业垄断 |
(六)行业自律 |
(七)行业诚信 |
(八)从业人员 |
第三节 行业法的提出 |
一、行业法研究的历史沿革 |
(一)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理解行业法 |
(二)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理解行业法 |
(三)对行业法的深入研究 |
(四)行业法与领域法的比较研究 |
二、行业法研究的理论共识 |
三、行业法与部门法的关系 |
(一)交叉与重叠关系 |
(二)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
第二章 行业法治的概念分析 |
第一节 行业法治的提出 |
一、提出行业法治的逻辑 |
二、行业法治研究的历史沿革 |
三、行业法治的理论主张 |
第二节 行业法治的内涵 |
一、“硬法”之治与“软法”之治的结合 |
二、依法监管与依法自治的结合 |
三、横向体系和纵向体系的结合 |
第三节 行业法治的特性 |
一、法治主体的多元性 |
二、法律规范的复合性 |
三、行业治理的差异性 |
四、运行机制的共治性 |
五、调整范围的全面性 |
第四节 行业法治的理念 |
一、权利保护理念 |
(一)通过公众参与实行权利保护 |
(二)通过救济实现权利保护 |
(三)通过行业监管实行权利保护 |
二、公平正义理念 |
(一)行业准入公平 |
(二)行业运行公平 |
(三)行业结果公平 |
三、科学发展理念 |
(一)创新理念 |
(二)协调理念 |
(三)绿色理念 |
(四)开放理念 |
(五)共享理念 |
四、自治理念 |
第五节 行业法治的实践意义 |
一、法治发展维度 |
(一)有助于拓展法治的理论空间 |
(二)有助于填补传统法治的短板 |
(三)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
二、行业发展维度 |
(一)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促进行业发展 |
(二)有助于确立行业治理的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
(三)有助于为新兴行业保驾护航 |
第三章 行业法治的产生基础 |
第一节 经济基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二节 政治基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体制逐渐确立 |
一、政企分开或政事分开的检索结果 |
二、各行业推进政企分开或政事分开的情况举例 |
三、对政企分开或政事分开检索结果的分析 |
第三节 社会基础:行业组织的大量涌现 |
一、政策和法律对行业组织的扶持 |
二、行业组织数量显着增长 |
第四节 法律基础:行业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 |
一、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后到九十年代中期 |
二、第二阶段:九十年代后期至今 |
第四章 行业法治的基本要素 |
第一节 行业法治中的行业标准 |
一、行业标准的广义界定 |
二、标准化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
三、行业标准的法律性质 |
四、行业标准对行业法治的促进 |
(一)行业标准进一步促进行业法治的社会化 |
(二)行业标准使行业法治进一步柔性化 |
(三)行业标准使行业法治进一步具有可操作性 |
第二节 行业法治中的行业协会 |
一、行业协会的法律定位 |
二、行业协会对行业法治的促进 |
(一)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立法 |
(二)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纠纷化解 |
(三)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监管 |
(四)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管理 |
第三节 行业法治中的行业自治 |
一、行业自治的法律性质 |
二、行业自治对行业法治的促进 |
第五章 行业法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一节 完善行业立法机制 |
一、行业立法存在的问题 |
(一)行业分类难以精确 |
(二)狭隘的部门本位主义 |
(三)行业法律的滞后性 |
(四)行业协会立法不完备 |
(五)缺失跨行业的标准化协调机制 |
二、行业立法问题的完善 |
(一)完善行业立法体制 |
(二)完善行业标准立法 |
(三)及时修订行业立法 |
第二节 完善行业监管机制 |
一、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仍然存在,事中事后监管不健全 |
(二)传统监管不适应新的形势,信用监管存在体制机制缺陷 |
(三)传统监管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综合监管仍有待完善 |
二、行业监管问题的完善 |
(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用监管和综合监管 |
(二)贯彻政府适度监管原则 |
第三节 完善行业纠纷化解机制 |
一、行业纠纷化解存在的问题 |
(一)行业调解组织主要靠公权力推动,公信力有待加强 |
(二)行业调解制度的认同度不高,导致利用率过低 |
(三)行业调解的成功率不高,没有实质性发挥作用 |
(四)行业调解程序和行业仲裁等相关法律制度缺失 |
二、行业纠纷化解问题的完善 |
(一)完善行业调解制度 |
(二)健全行业仲裁制度 |
(三)鼓励行业组织制定标准化法律文本,预防行业纠纷的产生 |
第四节 完善行业自治机制 |
一、行业自治存在的问题 |
(一)立法和政策上重行业自律,轻行业自治 |
(二)行业协会自治权力不够 |
(三)不利于行业自治的固有缺陷难以根除 |
二、行业自治问题的完善 |
(一)将立法上的“行业自律”修改为“行业自治” |
(二)政府彻底退出行业协会的运作 |
(三)赋予行业协会完整的自治权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主要行业法律的梳理 |
附录 B 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政策性文件清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后记 |
(2)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物流园 |
2.1.2 商贸物流园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2.2.2 价值链理论 |
3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背景及现状 |
3.1 调研概况 |
3.2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背景 |
3.2.1 湖南省“一带一部”与开放型经济建设 |
3.2.2 湘潭市高效配送先行试点 |
3.2.3 长株潭城市融合 |
3.2.4 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
3.3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基本情况 |
3.3.1 总体规划布局 |
3.3.2 区位条件 |
3.3.3 交通条件 |
3.3.4 成本优势 |
3.4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现状 |
3.4.1 园区建设情况 |
3.4.2 园区运营情况 |
3.4.3 园区企业情况 |
3.4.4 园区企业经营种类和业务范围 |
3.4.5 园区信息系统使用情况 |
4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评价及问题分析 |
4.1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
4.1.1 评价指标的确立 |
4.1.2 园区发展水平指标权重计算 |
4.2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评价 |
4.3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面临的问题 |
4.3.1 本地需求不足 |
4.3.2 规模企业少,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足 |
4.3.3 业务类型不丰富,产业链条单一 |
4.3.4 信息化滞后 |
4.3.5 园区配套建设不完善 |
4.4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面临问题的成因 |
4.4.1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周边区域激烈竞争导致需求不足 |
4.4.2 园区自身缺陷导致的规模企业数量不足 |
4.4.3 入驻企业类型同质化造成产业链单一 |
4.4.4 信息服务平台缺乏导致信息化滞后 |
4.4.5 发展阶段导致的园区建设不完善 |
5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对策建议 |
5.1 抓好园区顶层设计,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
5.2 推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提升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
5.3 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产业链延伸 |
5.4 抓好智慧商贸物流建设 |
5.5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现状分析 |
2.1 公司概况 |
2.1.1 中联重科海外公司概况 |
2.1.2 希法公司简介 |
2.2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环境分析 |
2.2.1 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2.2.2 中联重科海外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
2.2.3 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2.3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的商业模式现状分析 |
2.3.1 产品或服务界面 |
2.3.2 资产管理界面 |
2.3.3 客户界面 |
2.3.4 财务界面 |
2.4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4.1 商业模式与公司战略偏离 |
2.4.2 相互竞争与协同效应相悖 |
2.4.3 资源整合不足导致经营预期偏差 |
第3章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案设计 |
3.1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目标与原则 |
3.1.1 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目标 |
3.1.2 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原则 |
3.2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总体思路 |
3.2.1 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出发点 |
3.2.2 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思路 |
3.3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四个界面的创新设计 |
3.3.1 产品或服务界面的创新 |
3.3.2 资产管理界面的创新 |
3.3.3 客户管理界面的创新 |
3.3.4 财务管理界面的创新 |
3.3.5 中联重科海外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案 |
第4章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
4.1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实施步骤 |
4.1.1 模式变革宣讲达成共识 |
4.1.2 公司治理改革实现深度经营 |
4.1.3 授权管理和风险控制并举 |
4.2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实施保障 |
4.2.1 优化组织架构 |
4.2.2 完善组织制度 |
4.2.3 传播企业文化 |
4.3 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的预期效果 |
4.3.1 实现中联重科和希法的深度整合 |
4.3.2 商业模式识别并产生协同效应 |
4.3.3 实现经营预期和财务指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H公司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服务营销 |
2.1.1 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 |
2.1.2 研究方法 |
2.1.3 应用研究 |
2.2 客户满意度 |
2.2.1 客户满意度的概念 |
2.2.2 研究方法 |
2.2.3 应用研究 |
第三章 高空作业平台车营销环境分析 |
3.1 高空作业平台车行业现状 |
3.1.1 国外高空作业平台车行业现状 |
3.1.2 国内高空作业平台车行业现状 |
3.2 高空作业平台车行业营销环境分析和发展趋势 |
第四章 H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H公司营销现状 |
4.1.1 H公司背景介绍 |
4.1.2 H公司营销现状 |
4.2 H公司客户满意度调研 |
4.2.1 调研方法 |
4.2.2 问卷调查实施和统计结果 |
4.3 深度访谈 |
4.4 调研小结 |
第五章 H公司服务营销策略 |
5.1 STP营销战略 |
5.2 产品策略设计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产品的延伸策略 |
5.3 价格策略设计 |
5.3.1 影响价格的因素 |
5.3.2 定价策略 |
5.4 渠道策略设计 |
5.5 促销策略设计 |
5.6 客户服务策略设计 |
5.7 有形展示策略设计 |
5.8 过程管理策略设计 |
第六章 H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6.1 企业文化 |
6.2 组织机构调整 |
6.3 建设服务营销团队 |
6.4 优化营销服务人员的激励制度 |
6.4.1 确定激励内容 |
6.4.2 建立激励机制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三一北美叉车外观造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项目背景 |
1.1 工程机械设计发展 |
1.2 项目来源和现状 |
1.3 论文框架和工作流程 |
1.4 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
1.5 论文的基本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设计要求与分析 |
2.1 项目任务要求 |
2.2 项目任务分析 |
2.3 项目流程和主要任务分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项目调研与前期分析 |
3.1 工程机械产品调研分析 |
3.1.1 基本现状 |
3.1.2 工程机械产品的发展趋势 |
3.1.3 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发展趋势 |
3.2 国内外叉车设计现状分析 |
3.2.1 国内外叉车品牌的风格调研与分析 |
3.2.2 我国叉车发展的历史 |
3.2.3 叉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3.3 三一品牌分析 |
3.3.1 三一企业文化 |
3.3.2 三一叉车产品分析 |
3.3.3 三一叉车与标杆品牌的分析汇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方案设计与评估 |
4.1 第一阶段方案设计与评估 |
4.1.1 概念提取与发散 |
4.1.2 草图设计方案内部沟通评审 |
4.1.3 第一轮方案展示及说明 |
4.1.4 企业反馈及方案初选 |
4.2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评估 |
4.2.1 二轮设计要求 |
4.2.2 初选方案造型特征分析与改进 |
4.2.3 第二轮企业反馈与方案终选 |
4.3 最终方案迭代设计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字模型和样机制作 |
5.1 概述 |
5.2 数字模型构建 |
5.3 数字模型展示 |
5.4 样机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项目总结 |
6.1 项目设计流程总结 |
6.2 项目成功因素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布展照片 |
附录B 实习证明 |
(6)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局限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全球价值链相关文献综述 |
2.1.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2.1.2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 |
2.1.3 全球价值链“经济租”的产生和分布 |
2.1.4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
2.1.5 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及路径 |
2.1.6 全球价值链评述 |
2.2 先进制造业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先进制造业内涵 |
2.2.2 先进制造业的特征和分类 |
2.2.3 中国先进制造业基本分类 |
2.3 海外并购相关文献综述 |
2.3.1 海外并购的内涵 |
2.3.2 海外并购理论 |
2.3.3 海外并购的历史 |
第3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的态势 |
3.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进程 |
3.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
3.2.1 数量和金额齐飞 |
3.2.2 第二产业为主,细分行业增多 |
3.2.3 区位不断拓宽 |
3.2.4 民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
3.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 |
第4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分析 |
4.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般动因 |
4.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 |
4.2.1 技术获取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
4.2.2 市场扩张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
4.2.3 多元化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
4.2.4 品牌获取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
4.2.5 全球价值链重构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
4.3 中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
4.3.1 并购背景 |
4.3.2 案例介绍 |
4.3.3 案例分析 |
4.3.4 并购的评价 |
4.4 中国先进企业海外并购动因的趋势 |
第5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技术效应分析 |
5.1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的效应 |
5.1.1 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5.1.2 海外并购技术整合协同效应 |
5.1.3 海外并购技术创新效应 |
5.2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
5.2.1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技术并购基本情况 |
5.2.2 海外并购整合模式 |
5.2.3 上汽集团收购罗孚案例分析 |
5.3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创新效应分析 |
5.3.1 中国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基本情况 |
5.3.2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 |
5.3.3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7)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展示服务中心的建设热潮 |
1.1.2 展示服务中心建设面临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3.1 长株潭自创区 |
1.3.2 科技类博览建筑 |
1.3.3 功能复合化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研究综述 |
1.4.2 “科技类博览建筑”的研究综述 |
1.4.3 “功能复合化”的研究综述 |
1.4.4 研究现状小结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
2.1 长株潭自创区发展研究 |
2.1.1 产业基础与形势 |
2.1.2 产业发展趋势 |
2.2 科技类博览建筑解析 |
2.2.1 发展历程 |
2.2.2 设计要点 |
2.3 功能复合化相关理论 |
2.3.1 主导功能+辅助功能 |
2.3.2 无主导功能结合型 |
2.3.3 单一空间多功能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展示服务中心及科技类博览建筑调研 |
3.1 调研对象界定与选取 |
3.1.1 调研对象界定 |
3.1.2 调研对象选取 |
3.2 调研时间与方法 |
3.2.1 调研时间 |
3.2.2 调研方法 |
3.3 调研对象 |
3.3.1 国内科技类博览建筑 |
3.3.2 国内自创区展示服务中心 |
3.3.3 长株潭地区科技型企业展馆 |
3.4 调研结论 |
3.4.1 建筑概况 |
3.4.2 区位及选址 |
3.4.3 建筑总体布局 |
3.4.4 建筑外部形态 |
3.4.5 内部空间组织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设计要点 |
4.1 项目定位 |
4.2 功能设置 |
4.2.1 展示功能 |
4.2.2 服务功能 |
4.2.3 交易功能 |
4.2.4 转化功能 |
4.3 项目选址 |
4.4 建筑总体布局 |
4.4.1 布局形式 |
4.4.2 布局形式比较 |
4.4.3 布局比较结论 |
4.5 建筑形态 |
4.5.1 建筑材质 |
4.5.2 文化符号 |
4.5.3 色彩构成 |
4.5.4 结构形式 |
4.5.5 建筑肌理 |
4.6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 |
4.6.1 国内案例可持续建筑技术分析 |
4.6.2 国外案例可持续建筑技术分析 |
4.7 技术经济指标 |
4.7.1 建筑面积 |
4.7.2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停车位 |
4.7.3 建设资金规模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设计策略及方法 |
5.1 项目定位 |
5.2 功能设置 |
5.2.1 展示功能空间 |
5.2.2 服务功能空间 |
5.2.3 交易功能空间 |
5.2.4 转化功能空间 |
5.2.5 设备及其他功能空间 |
5.3 项目选址 |
5.4 建筑总体布局 |
5.4.1 外部空间布局 |
5.4.2 内部空间形式 |
5.5 建筑形态 |
5.5.1 建筑材质 |
5.5.2 文化符号 |
5.5.3 色彩构成 |
5.5.4 结构形式 |
5.6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 |
5.6.1 建造方式 |
5.6.2 建筑技术 |
5.7 技术经济指标 |
5.7.1 建筑面积 |
5.7.2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停车位 |
5.7.3 建设资金估算 |
5.8 概念方案 |
5.8.1 前期分析 |
5.8.2 设计阐述 |
5.8.3 效果展示 |
5.8.4 概念方案小结 |
5.9 本章小结 |
结语 |
1、研究成果综述 |
2、创新性 |
3、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概况 |
附录 B 网络调查问卷 |
附录 C 网络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表 |
附录 D 调研建筑汇总表 |
致谢 |
(8)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1 土石方机械 |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
1.2.1. 2 新能源技术 |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
1.2.2. 5 问题与展望 |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
1.3.2. 2 技术优点 |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
1.3.2. 5 发展趋势 |
1.3.2. 6 展望 |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
1.4.2. 7 其他技术 |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4 存在问题 |
1.4.5 展望 |
2压实机械 |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热点研究方向 |
2.2.3 存在的问题 |
2.2.4 研究发展趋势 |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2 热点问题 |
2.3.3 存在问题 |
2.3.4 发展趋势 |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存在的问题 |
2.4.3 热点研究方向 |
2.4.4 研究发展趋势 |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
2.5.2 热点研究方向 |
2.5.2. 1 控制技术 |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
2.5.3 存在问题 |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
2.5.4 研究发展方向 |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2 研究热点 |
2.6.3 主要问题 |
2.6.4 发展趋势 |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7.2 热点研究方向 |
2.7.3 存在的问题 |
2.7.4 研究发展趋势 |
3路面机械 |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
3.1.1. 1 烘干筒 |
3.1.1. 2 搅拌缸 |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
3.1.2. 2 沥青烟 |
3.1.2. 3 排放因子 |
3.1.3 存在的问题 |
3.1.4 未来研究趋势 |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
3.2.3 存在的问题 |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 1 搅拌机 |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3.1. 3 搅拌工艺 |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
3.3.2 存在问题 |
3.3.3 总结与展望 |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4.1. 1 作业机理 |
3.4.1. 2 设计计算 |
3.4.1. 3 控制系统 |
3.4.1. 4 施工技术 |
3.4.2 热点研究方向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5.2 存在问题 |
3.5.3 总结与展望 |
4桥梁机械 |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
4.1.4 发展趋势 |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
5隧道机械 |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
5.1.1. 2 锚杆钻机 |
5.1.2 存在的问题 |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
5.2.1 盾构机类型 |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2 盾构刀盘 |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2. 3 存在的问题 |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3 盾构刀具 |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3. 3 存在的问题 |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4 盾构出渣系统 |
5.2.4. 1 螺旋输送机 |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6 壁后注浆系统 |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
5.2.6. 3 存在的问题 |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7 盾构检测系统 |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7. 3 存在的问题 |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8 盾构推进系统 |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8. 3 存在的问题 |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9 盾构驱动系统 |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9. 3 存在的问题 |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
6养护机械 |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
6.1.1 国外研究现状 |
6.1.2 热点研究方向 |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
6.1.3 存在的问题 |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
6.1.3. 2 作业效率低 |
6.1.3. 3 除尘效率低 |
6.1.3. 4 静音水平低 |
6.1.4 研究发展趋势 |
6.1.4. 1 节能环保 |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
6.4.2 热点研究方向 |
6.4.3 存在的问题 |
6.4.4 研究发展趋势 |
6.4.4. 1 整机技术 |
6.4.4. 2 动力技术 |
6.4.4. 3 传动技术 |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
6.4.4. 5 智能化技术 |
6.4.4. 6 环保技术 |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1. 3 存在的问题 |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2. 3 存在的问题 |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3 冷再生设备 |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
6.6.1 前言 |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
6.6.2. 4 研究方向 |
6.6.2. 5 存在的问题 |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3. 5 存在的问题 |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4. 5 存在的问题 |
6.6.5 研究发展趋势 |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
6.7.1 技术简介 |
6.7.1. 1 施工技术 |
6.7.1. 2 施工机械 |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6.7.3. 1 研究热点 |
6.7.3. 2 发展趋势 |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9)A外贸公司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关于战略转型的理论研究 |
2.1.1 战略转型概念界定 |
2.1.2 战略转型的动因 |
2.1.3 战略转型研究框架 |
2.1.4 企业战略转型路径 |
2.2 国内外关于传统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
2.2.1 传统外贸企业战略转型原因分析 |
2.2.2 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路径分析 |
2.2.3 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问题及主要对策 |
2.3 研究述评 |
第3章 A外贸公司经营战略现状分析 |
3.1 A外贸公司背景介绍 |
3.1.1 公司概况 |
3.1.2 公司业务产品线 |
3.1.3 公司主要供应商和海外客户 |
3.2 A外贸公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外部竞争压力不断加剧 |
3.2.2 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不足 |
3.2.3 综合管理成本不断升高 |
3.3 A外贸公司的既有战略分析 |
3.3.1 战略定位和战略业务方向 |
3.3.2 经营模式 |
3.3.3 盈利模式 |
3.4 A外贸公司战略转型必要性分析 |
3.4.1 SWOT分析 |
3.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4.3 转型论证小结 |
第4章 A外贸公司的战略转型方案设计 |
4.1 A外贸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要素 |
4.2 A外贸公司未来总体战略设计 |
4.3 A外贸公司的战略转型定位 |
4.3.1 战略转型定位 |
4.3.2 战略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
4.4 A外贸公司的战略业务选择 |
4.4.1 提供外贸相关的专项服务 |
4.4.2 提供外贸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
4.5 A外贸公司的战略转型实施 |
4.5.1 搭建贸易电商平台 |
4.5.2 实现供应链整合 |
4.5.3 优化产品组合 |
4.5.4 建立分销网络和物流体系 |
4.5.5 建立客户关系管理 |
第5章 A外贸公司的战略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
5.1 战略转型的实施路径 |
5.1.1 战略宣贯 |
5.1.2 战略制定 |
5.1.3 战略分解 |
5.1.4 战略执行和效果反馈 |
5.2 A外贸公司转型升级保障措施 |
5.2.1 组织结构完善 |
5.2.2 引进和培养各类型人才 |
5.2.3 激励机制完善 |
5.2.4 标准化业务流程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某型火炮调平系统液压部件检测试验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液压部件测试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调平系统液压部件检测方法 |
2.1 某型火炮调平系统简介 |
2.1.1 电动调平原理 |
2.1.2 手动调平原理 |
2.1.3 液压调平系统结构 |
2.2 泵类部件部件检测方法 |
2.2.1 液压泵主要特性参数 |
2.2.2 电动泵检测方法 |
2.2.3 手动泵检测方法 |
2.3 阀类部件检测方法 |
2.3.1 液压阀主要特性参数 |
2.3.2 方向控制阀检测方法 |
2.3.3 压力控制阀检测方法 |
2.3.4 流量控制阀检测方法 |
2.4 缸类部件检测方法 |
2.4.1 液压缸主要特性参数 |
2.4.2 调平/翻转油缸结构原理 |
2.4.3 调平/翻转油缸特性参数分析 |
2.4.4 调平/翻转油缸检测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平系统液压部件检测试验台设计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3.1.1 设计要求 |
3.1.2 总体方案 |
3.2 试验台硬件设计 |
3.2.1 液压分系统管路设计 |
3.2.2 电气分系统设计 |
3.2.3 试验台架设计 |
3.3 测试软件功能设计 |
3.3.1 软件设计方案 |
3.3.2 检测流程设计 |
3.3.3 控制逻辑设计 |
3.3.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泵类检测功能区分析与设计 |
4.1 泵类检测功能区管路设计 |
4.1.1 电动泵检测管路分析 |
4.1.2 手动泵检测管路分析 |
4.2 泵类检测流程设计 |
4.2.1 电动泵检测流程设计 |
4.2.2 手动泵检测流程设计 |
4.3 泵类检测控制逻辑设计 |
4.3.1 电动泵检测控制逻辑设计 |
4.3.2 手动泵检测控制逻辑设计 |
4.4 泵类检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4.1 电动泵检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4.2 手动泵检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阀/缸类检测功能区分析与设计 |
5.1 阀/缸类检测功能区管路设计 |
5.2 阀/缸类检测流程设计 |
5.3 阀/缸类检测控制逻辑设计 |
5.4 阀/缸类检测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5 安全阀的组合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工程机械进出口分析与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行业法治研究[D]. 刘刚. 吉林大学, 2019(02)
- [2]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发展研究[D]. 杨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3]并购希法后的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邱逸华. 湖南大学, 2019(05)
- [4]H公司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王怡冰.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5]三一北美叉车外观造型设计[D]. 谢雪. 湖南大学, 2019(07)
- [6]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研究[D]. 高鹏. 辽宁大学, 2019(05)
- [7]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服务中心设计研究[D]. 王坤. 湖南大学, 2019(07)
- [8]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9]A外贸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 杨晓莉.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10]某型火炮调平系统液压部件检测试验台设计[D]. 范鸾.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