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电子产品的组装和布线

航空电子产品的组装和布线

一、航天电子产品整机的装联布线(论文文献综述)

王蓉,史忠军,陈俊伟,孙成,王力[1](2021)在《面向CS116试验故障的电缆网仿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电磁兼容试验CS116鉴定项目的故障现象出发,对产品功能原理和试验方法进行模型简化研究,采用PSPICE软件建立CS116试验仿真模型,也出现了故障。通过分析提出的电缆网输入和输出端口地线短路2种改进方案,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电缆网输入端进行地线短路具有更好的效果。电缆网接地的设计改进方法,避免了状态确定的电路产品进行电路原理和PCB的设计更改。

徐汇宇[2](2020)在《基于UG二次开发线缆网络布线快速检查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进步,机电产品正朝着集成化、复杂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而线缆网络布局作为机电产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繁乱琐碎的特点。传统的线缆网络检测过程多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的检测方式,此类方式对日渐复杂的线缆网络进行检测耗时费力,效率低下,分析和处理问题难。并且无论是传统手工布线还是日渐成熟的计算机辅助布线,都存在着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为了减少机电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开发出合适的检查软件,可以在线缆网络布线设计阶段尽可能的解决布线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科研项目布线软件研发需要,对虚拟环境下布线设计中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和装配余量检查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UG的二次开发工具,结合VS编译器,开发出了线缆网络布线快速检查软件,实现了对布线网络中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和装配余量的检查。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成果如下:1、创建了基于A*算法的布线检查模型。分析比较了三种布线算法(RRT算法、PRM算法和A*算法)的优缺点,RRT算法节点利用率低、路径曲折,PRM算法采样点多、计算量大、路径未必是最优,A*算法搜索能力强、且为最优路径,最终确定使用A*算法作为本文检查模型的布线算法。并对布线路径使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拟合,使用样条曲线对拐角处尖角进行平滑处理,最后完成了线缆网络布线检查模型的创建。2、确立了最小弯曲半径和装配余量的检查规则。研究分析了线缆网络布线情况,对布线网络中线缆几何属性和装配属性的设计规则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最小弯曲半径和装配余量的检查规则,并且完成了线缆规格库和线缆规则库的创建。3、开发了基于UG二次开发的线缆网络布线快速检查软件。了解掌握了UG的二次开发工具(UG/Open Menu Script、UG/Open API、UG/Open GRIP、UG/Open UIStyler)和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使用UG二次开发工具设计了检查软件的菜单和用户对话框界面。分析了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和装配余量检查流程,结合VS编译完成了对应的线缆网络布线快速检查软件开发设计。4、进行了快速检查软件的应用验证。分析了软件的工作流程,通过对模型中六类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和装配余量验证,得到的数据准确,符合设计初始要求,软件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汪文斌,刘海明,景莉莉,王京京,董少华[3](2020)在《通信卫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的可视化验证》文中提出分析了通信卫星传统的高频电缆数字化研制模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PRO/E的全新高频电缆数字化研制和总装的可视化验证模式。在此模式下,设计、工艺、总装的各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设计效率和准确率极大提高,工艺过程记录便捷、可追溯性强,总装可视化验证简洁直观,大大提高了国内通信卫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可视化验证水平。

赵寻珂[4](2015)在《弹上电缆网自动布线仿真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各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和国际的严峻形势对我国国防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战争将呈现空间对抗、体系对抗、非接触对抗等特点,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武器装备成为未来战场的必备要素,这使得导弹武器趋于功能性强、集成化水平高、整体轻型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导致弹体结构和弹上电缆网结构均呈现集成复杂化发展趋势,这对弹上电缆网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难度。同时,随着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新型号导弹的研制阶段状态转换频率加快,周期逐渐缩短,使得弹上电缆网的设计、制造和装配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弹上电缆网系统是导弹的“神经和血管”,保障着电能、电信号的传输,在整个导弹功能实现上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今弹上电缆网的设计、制造和装配仍采用较为落后的基于模装试验的串行设计,在设计初期以满足功能为主,对电缆网的整体结构考虑不够全面,其外形结构参数的修改主要依赖后期对试验样件的现场模装过程,这不仅不符合制造行业现如今面向制造和装配的整体设计趋势,导致弹上电缆网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和实用性,同时,串行设计模式无形中增加了导弹的研制周期和成本,不满足如今导弹制造需求。针对研制型号弹上电缆网设计、制造、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整机的弹上电缆网自动布线技术,讨论了电缆网模型创建方法,采用三次B样条曲线进行电缆网柔性结构建模;运用网格迷宫算法进行电缆的自动布线设计,将布线流程加以优化;采用逆运动学法进行电缆网运动学建模,将布线结果进行仿真验证,并将研究理论分别运用到实际生产进行实例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电缆网整机布线技术,讨论了电缆三维建模方法和信息模型的内容,分析了整机布线时的电缆敷设原则和特点,对某型号导弹电子舱舱段整机布线的应用进行了研究。2、研究了电缆网的整机自动布线技术,讨论了敷设空间模型的预处理方法,将可敷设空间进行三级网格划分,通过建立全局坐标系实现敷设路径的选取,讨论了电缆布线规则的约束模型,并运用迷宫算法进行弹上电缆网的自动布线设计。3、研究了刚柔混合装配仿真技术,讨论了现存装配流程的不足之处,针对刚性零件和柔性零件仿真分离的现状,研究了刚柔混合装配仿真流程和方法,制定出刚柔混合装配仿真方法的规划,并将某型号导弹电子舱的布线结果进行仿真验证。

张丹[5](2010)在《航天产品虚拟装配工艺设计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天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传统装配工艺设计需要建立大量物理模型以进行模装试验才能确定设计,并且纸质装配工艺文件难以清晰描述复杂装配工艺,使得产品装配周期长、成本高,无法满足企业敏捷制造的要求。虚拟装配技术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课题以企业应用为背景,展开面向航天产品敏捷总体装配的虚拟装配工艺设计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该项研究对于实现航天产品装配工艺的快速和低成本设计、提高企业的紧急动员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设计了桌面式虚拟装配工艺设计系统的总体框架。首先分析了虚拟装配工艺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桌面式虚拟装配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将系统结构分为交互层、功能层、支持层和数据层,建立了完整的系统层次体系结构,给出了系统的工作流程:数据预处理阶段、装配工艺设计阶段和工艺文件输出应用阶段。2.研究了面向航天产品的虚拟装配建模技术。分析了航天产品虚拟装配模型的需求,对装配场景模型进行了分类,将装配场景模型分为刚性零件模型、电缆零件模型和其他模型,并分别给出了实体表达及信息描述方法,提出了包括刚性零件和电缆零件的刚柔混合装配层次关联模型,并对模型的信息描述和数据结构表达进行了详述。分析了装配模型在虚拟环境中的建立内容和流程,提出了零件模型信息的转换与存储方法,最后给出了刚柔混合装配层次关联模型的建立流程。3.研究了虚拟装配的交互辅助技术。提出了虚拟环境下具有交互辅助功能的装配流程,提出了基于约束元素包围盒的装配意图捕捉算法及效率评估方法,根据约束元素的特征参数和配合类型,提出了基于位姿变换元素分解的约束精确定位求解算法,将位姿变换分解为点到线上、点到面上和直线平行3种位姿变换情况。并通过对零件自由度的求解和目标约束方向上的运动分量映射,提出了基于约束元素投影的装配运动导航方法,上述方法可有效减少约束的误识别和漏识别现象,并保证虚拟环境下零件的装配运动精度。研究了装配约束关系的动态解除方法和紧固件装配工具的操作及可达空间验证方法。研究了基于质点弹簧系统的电缆零件装配方法及仿真流程,分析了电缆束质点弹簧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使用Verlet积分法对质点弹簧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并提出了弹簧动态变形约束算法和电缆束的网格变形更新算法来增强仿真的真实性。4.研究了面向虚拟装配工艺的顺序规划和路径规划方法。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结合虚拟装配系统良好的交互性,提出一种人机协同的航天产品装配顺序优化方法。使用优先约束关联矩阵来描述零件间的优先约束关系和关联关系,并研究了粒子群遗传算法的基因组、染色体以及粒子的编码表达方法。综合考虑装配连续性、装配资源的变动和仪器设备的影响,提出了有工程意义的适应度函数的表达式,根据优先约束关联模型生成随机的可行初始装配序列,并利用粒子群算法重构遗传算法的交叉算子对装配顺序进行优化。用一个实例表明该方法较常规遗传算法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研究了面向虚拟装配工艺的装配路径生成方法。提出了装配物料清单和装配动画的生成以及工艺文件数据的提取策略。5.开发并实现了桌面式虚拟装配工艺设计原型系统。原型系统由装配建模、虚拟装配仿真、装配顺序规划、装配工艺文档设计与示教四个模块组成,详述了各模块划分及模块间的数据流向,并介绍了原型系统的开发架构和开发环境。以航天产品某部件的装配模型为例,对其在原型系统中的虚拟装配工艺规划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介绍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界面,验证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得到了初步应用。

刘振宇[6](2008)在《电子整机三维自动布线空间干涉抑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线、缆三维布线是电子整机布局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线、缆布线一般采用串行设计模式,并且依赖手工凭经验布线,布线效率和准确度低下。计算机辅助虚拟布线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布线的一系列弊端,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但也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空间干涉问题便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阐述了解决电子整机虚拟布线中空间干涉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并深入研究了相关的关键技术。首先,根据电子整机虚拟布线空间的特征,改进了基于包容盒的干涉检测算法,提高了其检测精度,并使之与基于八叉树求取最小间距原理相结合,共同完成电子整机虚拟布线中空间干涉的检测,兼顾了效率和精度。其次,充分利用无网格算法耗费资源少、效率高的特点和A*算法在求取最优路径方面的优势,将二维空间基于形状的空间划分方法扩展应用于三维空间,并改进了A*算法的估计函数,简化了搜索空间,改使用改进后的算法在划分后的空间实现最优路径的搜索,该方法极大的节省了搜索资源和时间。最终,在Unigraphics(UG)平台上,通过联合二次开发的方法构建了电子整机柔性线、缆布线模块,将理论研究付诸于实践应用。最后用一个典型的电子整机虚拟布线实例验证了其功能的合理性。

董景宇[7](2007)在《电子设备电缆网的布线设计》文中认为通过实际的工程应用介绍了电子设备电缆网布线设计技术及其基本原则,论述了方案设计时主要考虑的电磁兼容、振动、工艺性等设计要点,提出了电子设备电缆布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通过电缆布线设计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

蓝凤相[8](2007)在《航天电子产品的工艺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论述了航天电子产品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工艺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产品设计中融入工艺设计概念后具体设计及相关内容。围绕设计、工艺、装联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徐伟玲[9](2003)在《航天电子产品整机的装联布线》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航天电子产品整机装联布线的原则、注意要点、方法、顺序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二、航天电子产品整机的装联布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天电子产品整机的装联布线(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CS116试验故障的电缆网仿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故障现象
2 瞬变干扰信号分析
3 试验状态建模与仿真
4 电缆网改进与仿真
    4.1 电缆网输出端口接地短路仿真
    4.2 电缆网输入端口接地短路仿真
5 产品改进与试验验证
6 结束语

(2)基于UG二次开发线缆网络布线快速检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布线算法选择及开发方法分析
    §2.1 布线算法选择
        §2.1.1 快速探索随机树(RRT)法
        §2.1.2 概率路线图(PRM)法
        §2.1.3 A~*算法
    §2.2 开发方法分析
        §2.2.1 开发平台概述
        §2.2.2 UG二次开发功能模块描述
        §2.2.3 开发方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查模型分析
    §3.1 线缆检查流程
    §3.2 模型简化分析
    §3.3 路径优化及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线缆数据库研究
    §4.1 数据库系统设计
    §4.2 线缆规格库
    §4.3 线缆规则库
        §4.3.1 最小弯曲半径的分析
        §4.3.2 装配余量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线缆检查软件开发及关键技术的实现
    §5.1 开发环境配置
        §5.1.1 系统环境变量配置
        §5.1.2 VS与UG二次开发的环境配置
    §5.2 菜单及UI界面设计
        §5.2.1 菜单设计
        §5.2.2 UI界面设计
    §5.3 程序主体设计
        §5.3.1 程序的基本结构
        §5.3.2 程序框架建立
        §5.3.3 头文件
        §5.3.4 检查技术的实现
    §5.4 软件应用验证
        §5.4.1 工作流程与性能
        §5.4.2 运行步骤及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3)通信卫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的可视化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传统设计方式和总装面临的问题
    2.1 传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2 传统高频电缆数字化工艺存在的问题
    2.3 传统高频电缆数字化总装验证存在的问题
3 高频电缆数字化研制和总装可视化验证的实现
    3.1 高频电缆数字化原理图与节点关系的交互解决
    3.2 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要求与三维设计的关联
    3.3 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的快速实现
    3.4 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工艺的交互
    3.5 设计的总装验证
4 结束语

(4)弹上电缆网自动布线仿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产品装联布线设计
        1.2.2 自动布线技术
        1.2.3 线缆虚拟仿真技术
    1.3 主要章节概述
第二章 电缆网建模与整机布线技术
    2.1 线束设计基本思路
        2.1.1 以线缆长度为目标的建模方法
        2.1.2 最小弯曲度为目标的建模方法
    2.2 电缆虚拟建模
        2.2.1 电缆三维建模技术
        2.2.2 电缆信息模型的建立
    2.3 弹上电缆网的整机布线技术的实现
        2.3.1 弹上电缆网的敷设原则和特点
        2.3.2 电缆线束设计软件
        2.3.3 弹上电缆网整机布线的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格迷宫算法的电缆网自动布线
    3.1 敷设空间的预处理
        3.1.1 敷设空间的栅格化处理
        3.1.2 三级可行权值预处理
    3.2 敷设空间的坐标化
        3.2.1 零件包围盒的建立
        3.2.2 电气设备安装坐标转换
        3.2.3 电气设备的空间布局
    3.3 迷宫路径搜索算法
    3.4 网格迷宫算法在弹上电缆网自动布线设计中的应用
        3.4.1 电缆布线约束模型分析
        3.4.2 迷宫算法的路径搜索
        3.4.3 自动布线效果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上电缆网刚柔混合装配仿真
    4.1 电缆装配仿真思路
    4.2 电缆运动学建模
    4.3 刚柔混合装配仿真技术
        4.3.1 刚柔混合装配仿真中的基本原则
        4.3.2 刚、柔零件装配仿真的异同
        4.3.3 刚柔混合装配序列规划
        4.3.4 刚柔混合装配仿真软件
    4.4 弹上电缆网刚柔混合装配仿真的实现
        4.4.1 设定装配序列
        4.4.2 装配路径规划
        4.4.3 弹上电缆网的结构优化
        4.4.4 生成轻量化工艺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航天产品虚拟装配工艺设计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先进制造理念和模式
        1.2.2 虚拟装配技术的提出
        1.2.3 航天产品总体装配工艺设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2 虚拟装配系统研究现状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项目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项目来源
        1.4.2 研究意义
        1.4.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桌面式虚拟装配工艺设计系统总体框架
    2.1 引言
    2.2 桌面式虚拟装配工艺设计系统的功能分析
        2.2.1 虚拟装配系统的分类
        2.2.2 桌面式虚拟装配工艺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2.2.3 DVAPPS 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2.3 虚拟装配工艺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2.4 虚拟装配工艺设计系统工作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装配信息建模技术
    3.1 引言
    3.2 航天产品装配场景模型的实体表达
        3.2.1 刚性零件模型的实体表达
        3.2.2 电缆模型的实体表达
        3.2.3 其他模型的实体表达
    3.3 刚柔混合装配层次关联模型表达
        3.3.1 DLM-MARFP 的信息描述
        3.3.2 DLM-MARFP 数据结构表达
    3.4 虚拟环境下装配模型的建立
        3.4.1 装配模型建立内容及流程
        3.4.2 模型信息的转换与存储
        3.4.3 装配场景的搭建
        3.4.4 刚柔混合装配层次关联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虚拟装配的交互辅助技术
    4.1 引言
    4.2 交互辅助的虚拟装配操作流程
    4.3 装配意图捕捉技术
        4.3.1 约束元素包围盒的构建
        4.3.2 自由度的表达与归约
        4.3.3 约束元素多层识别
        4.3.4 约束关系智能确认
        4.3.5 装配意图捕捉的效率计算
    4.4 精确定位求解与装配运动导航
        4.4.1 基于位姿变换元素分解的精确定位求解
        4.4.2 基于约束元素投影的装配运动导航
    4.5 约束关系的动态解除
        4.5.1 约束关系动态解除准则
        4.5.2 零件可拆卸性推理
    4.6 虚拟装配中紧固件工具的操作
        4.6.1 工具装配的操作过程
        4.6.2 紧固件工具与零件的匹配和约束分析
        4.6.3 虚拟装配中工具的操作空间
    4.7 基于质点弹簧系统的电缆零件虚拟装配
        4.7.1 虚拟环境下的电缆装配操作方式
        4.7.2 电缆束质点弹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4.7.3 Verlet 积分法求解质点弹簧动力学微分方程
        4.7.4 弹簧动态变形约束算法
        4.7.5 电缆束网格变形更新
        4.7.6 电缆零件装配流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虚拟装配工艺的顺序规划及路径规划
    5.1 引言
    5.2 面向虚拟装配工艺的装配顺序规划
    5.3 优先约束关联关系的表达和生成
        5.3.1 优先约束关联矩阵
        5.3.2 优先约束关联矩阵的生成
    5.4 可行装配序列的生成
    5.5 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的最优顺序生成
        5.5.1 基于PSO-GA 的编码表达
        5.5.2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5.5.3 基于PSO 的交叉算子
        5.5.4 基于PSO-GA 的装配顺序优化
    5.6 装配顺序规划应用实例与分析
        5.6.1 应用实例
        5.6.2 结果分析
    5.7 面向虚拟装配工艺的装配路径规划
        5.7.1 传统装配路径规划方法
        5.7.2 面向虚拟装配工艺的人机协同交互装配路径规划
    5.8 装配BOM 的生成及工艺文件数据的提取
        5.8.1 装配BOM 的生成
        5.8.2 装配工艺文件数据的提取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原型系统开发与实现
    6.1 引言
    6.2 DVAPPS 原型系统开发与实现
        6.2.1 DVAPPS 功能模型设计
        6.2.2 DVAPPS 开发架构
        6.2.3 系统开发环境
    6.3 DVAPPS 原型系统应用实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项目验收意见

(6)电子整机三维自动布线空间干涉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思路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三维布线、空间干涉问题分析和抑制思路
    2.1 线、缆设计概述
        2.1.1 电子整机线、缆设计过程
        2.1.2 线、缆设计执行过程
        2.1.3 计算辅助虚拟线、缆布线
    2.2 空间干涉问题
        2.2.1 电子整机布线存在的问题
        2.2.2 空间干涉
    2.3 空间干涉抑制总体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干涉检测技术原理与算法改进
    3.1 干涉检测理论及方法
        3.1.1 平面干涉检查
        3.1.2 空间物体干涉检查
        3.1.3 三维物体的表示模型
    3.2 整机空间干涉问题的特征
    3.3 电子整机空间干涉检测技术原理
        3.3.1 定义与主体思路
        3.3.2 基于包容盒的空间干涉检测方法
        3.3.3 基于八叉树的求取最小间距原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径搜索算法原理与设计
    4.1 搜索算法
    4.2 A*算法及其缺陷
        4.2.1 A*算法
        4.2.2 A*算法存在的问题
    4.3 布线障碍空间预处理
        4.3.1 布线障碍空间处理概述
        4.3.2 障碍空间基于形状的无网格划分
    4.4 A*算法的改进
        4.4.1 估计代价函数的改进
        4.4.2 限定节点实时扩展的搜索方法
        4.4.3 算法的实现过程
    4.5 动态规划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设计、实现与应用
    5.1 UG及其二次开发
        5.1.1 UG二次开发
        5.1.2 UIStyler的不足和MFC的优点
        5.1.3 联合开发
    5.2 软件的总体设计
    5.3 软件的实现
        5.3.1 工程创建及环境设置
        5.3.2 创建用户菜单和工具图标并注册工程路径
        5.3.3 编写消息映射代码
        5.3.4 MFC资源和功能实现
    5.4 应用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航天电子产品的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设计中的工艺设计
2 电子产品的工艺设计技术
    2.1 插装元器件的合理使用与正确设计
        2.1.1 安装布局设计合理、安装间距设计规范、控制电气间距
        2.1.2 设计参数的确定应确保安全可靠
        2.1.3 布线设计
        2.1.4 安全及加固设计
    2.2 应用表贴元器件时的工艺设计
        2.2.1 表贴器件须按SMT的设计准则、标准和工艺要求进行设计
        2.2.2 正确的元器件选择设计
        2.2.3 合理的电路组装方式设计
        2.2.4 规范的SMT电路设计
    2.3 设计时应该注意的装联、布线问题
        2.3.1 电子产品的总体设计合理
        2.3.2 整机、机箱、器件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间距要合理
        2.3.3 印制电路板设计时应考虑装联的可行性
3 工艺设计基础常识
    3.1 电装常识
        3.1.1 电装前完成的工作
        3.1.2 电装有关操作的原则 (顺序)
        3.1.3 合理的使用电装操作工具
        3.1.4 器件引脚的搪锡和器件管脚的处理
        3.1.5 再流焊设备
        3.1.6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表贴器件装联
    3.2 环保意识、技安意识、防静电常识
    3.3 规范产品的单板调试及各类测试
    3.4 外购外协部件的技术保障
4 设计文件的完整性
5 结束语

四、航天电子产品整机的装联布线(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CS116试验故障的电缆网仿真设计[J]. 王蓉,史忠军,陈俊伟,孙成,王力. 计算机与网络, 2021(07)
  • [2]基于UG二次开发线缆网络布线快速检查技术的研究[D]. 徐汇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3]通信卫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的可视化验证[J]. 汪文斌,刘海明,景莉莉,王京京,董少华. 航天制造技术, 2020(01)
  • [4]弹上电缆网自动布线仿真与优化[D]. 赵寻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5]航天产品虚拟装配工艺设计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张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1)
  • [6]电子整机三维自动布线空间干涉抑制技术研究[D]. 刘振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08(01)
  • [7]电子设备电缆网的布线设计[A]. 董景宇.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 [8]航天电子产品的工艺设计[J]. 蓝凤相.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7(01)
  • [9]航天电子产品整机的装联布线[J]. 徐伟玲.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3(04)

标签:;  ;  ;  ;  ;  

航空电子产品的组装和布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