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二届编辑委员会(论文文献综述)
梁永霞,李翠霞,田宏,刘晶晶[1](2020)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办刊思想探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和总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展历史和办刊宗旨,为今后办刊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利用文献计量、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内容分析、个人实践等方法梳理期刊的编辑出版状况、办刊宗旨与办刊特色。【结果】30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坚守办刊宗旨,吸引最前沿的成果、最新颖的内容,栏目设计匠心独运,数字化建设与时俱进,编辑队伍不断壮大、成熟。【结论】创刊30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不忘初心,牢记办刊宗旨,见证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绩,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及科技期刊研究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未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将继续开拓进取,更上层楼。
田宏,刘晶晶[2](2020)在《刊会一体 融合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发展历程与规律探索》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发展历程与规律的探索,分析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与内在规律,思考未来发展。【方法】运用文献调研法和历史研究法,梳理期刊研究会创立、建设、规范、转型、创新发展的过程。【结果】期刊研究会在开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业务培训和规范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论】期刊研究会未来发展应更加关注体制机制与发展需求问题、自身能力与服务需求问题、综合实力与竞争需求问题、危机应对与改革需求问题,在探索满足社会效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期刊研究会工作自身特点的工作机制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崔瑾[3](2020)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39年春,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组织下,十几位科学家与教授、知名社会文化人士在重庆中央大学大学发起成立“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1945年,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华农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等学术组织和111位科技人员代表正式发起成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8年,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协会章程完善,各项事业和组织日趋发展。1950年,协会在历史使命结束后宣告解散。在民国时期着名科学社团中,中国工作者协会虽成立时间最晚,但却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事业影响最直接且颇具贡献的综合性科学社团。通过对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展的缘起、组织与活动、国际交流与影响及社团实质的考察,本文力图用宏观研究结合微观具体事件探究,纵向梳理结合横向分析,一方面对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发展历程作全景式勾画,另一方面对协会相关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寻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与当时国际国内科学共同体发展变化及中共科技知识分子政策变迁运作之间的深刻联系,揭示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科学家工会”的组织构成与实质,突出了它作为中共外围组织,提倡和平、民主的本质。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走向世界,在美组织“留美科协”,为留美学生归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同时积极参与世界科协的创立,加入二战后科学团体左转的进程。在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立足于自身角色,进行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民主等等发挥科技团体社会功能的探索,主动进行左翼化的科学传播,这个模式也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科协的组织化雏形。
曹莹[4](2018)在《民国时期气象专业期刊及气象科技发展》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期刊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学术反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标尺。气象科学期刊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气象建设、科学发展、技术创新的情况,有较强的文献性。民国时期,期刊是传播科技信息的主要媒介,近代科学研究成果多是通过期刊才得以保存和普及,民国时期气象学期刊是研究近代气象学发展的重要材料。本文以1915-1949年35年间的《观象丛报》、《中国气象学会会刊》、《气象杂志》和《气象学报》为着重点,利用文献分析和计量统计的方法,以期刊的外在形态和内部刊载的气象科技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期刊在封面、栏目、主办机构、作者群体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发现,气象期刊逐步趋于成熟,而且逐渐向气象学术期刊发展,尤其气象研究所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作者群体,气象期刊的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根据四本气象专业期刊中的气象科技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气象学者在天气学和气候学领域的研究尤为突出,促进国内外学者对我国气候区域的认识和了解。综合气象期刊的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到气象期刊经历了从“科普气象知识”、“气象科技服务”到“自主气象科研”的过程,而我国气象科技则在“气象科学”、“气象技术”和“气象数据”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气象期刊为我国气象科技传播、推广以及指导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气象科技也为气象期刊带来积极的影响,两者的互动作用呈现的是积极良性的作用,为我国早期气象事业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本文全面完整地介绍我国在民国时期创办气象期刊的情况,探析中国近代气象科技发展,以及民国时期气象科技及气象期刊的互动作用,并对民国时期气象期刊做出一定的评价。一方面,加强人们对近代气象专业期刊和气象科技发展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探析气象期刊在气象科技的传播、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使大家认识到气象期刊在我国早期气象科技发展时期的地位及其影响。通过对早期气象期刊、气象科技发展的回溯,给现代气象科学的前景予启发,为当代的气象科学事业提供历史参考。
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Editorial Department;[5](2015)在《地学故迹 彪炳春秋——《山东国土资源》(原山东地质)创刊30周年工作回顾》文中研究指明《山东国土资源》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主管、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是《山东地质》,于2003年更现名。本刊以报道国内外最新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成果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与管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成果为主要任务。《山东国土资源》原《山东地质》,创刊于1985年,迄今已有30年。回顾创刊背景和刊物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山东省地质工作以及国土资源厅成立后的地质、土地及测绘工作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该文认真梳理了《山东国土资源》原《山东地质》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沿革。通过回顾30年的发展,《山东国土资源》目前已成长为有特色的学术性科技期刊。今后应继续重视学术性期刊的本质,秉承学术与创新至上的论文评价理念,尽快组建新一届知名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大幅增加重要学术成果和重要进展方面学术论文刊载数量,加大组稿力度,加强编辑力量,从而大幅提高被引用率,提高刊物的影响因子,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科技人才,促进山东省地学、土地及测绘事业的大发展。
蔡斐,葛建平[6](2015)在《《航空学报》50年》文中研究指明首先,概述《航空学报》的基本情况,回顾其50年的发展历程。其次,介绍《航空学报》的数据库收录情况、获奖情况、新媒体发展情况。接着,统计了历年出版数据、引证指标变化。最后,提出《航空学报》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精品化、数字化,构建充分展示国内外航空航天领域最新、最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
屈湘玲[7](2012)在《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就一直处于进行时,从1978年算起,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期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思考期(1978-1992),第二阶段的探索期(1993-2002),第三阶段的实践期(2002—至今),到了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更是被推入了如火如荼时期。期刊,文化阵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体制改革的不可逆挡之势推向市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务院分别下文就期刊体制改革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与政策。2009年4月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期刊的改制特别指出:制定经营性报刊转制方案,推动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逐步实行转制。这表明,期刊的转制也将拉开序幕。位于中国版图中部的湖南文化大省,其科技期刊数量为122种,占全国科技期刊的2.56%(到2007年底,我国大陆的科技期刊已经达到约5100种),涉及行业众多、主办单位复杂,用专家的话概括就是小、散、弱。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牵一发势必动全身,故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改制得到业内业外人士的一致关注。本文从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并借鉴国外科技社团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改制中的路径观察与思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杂志社,《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8](2011)在《不断进取 向精品期刊迈进——庆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30年编辑部工作汇报》文中研究表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1年9月创刊,已届而立之年。温故知新,30年历程,每一步都印有中国海洋地质发展的足迹,点滴进步,都凝结着各级领导、顾问和编委会专家
吴红光,王林霞,左秀林,吴丽红,周文娟[9](2011)在《关于我国期刊分级的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归纳总结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及缺失,既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研究角度不同给政策制定部门带来的困扰和误导,为今后的政策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同时,还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出思路,有助于科研学术机构和基层单位人事部门解决当前面对的、棘手的关于成果认定的难题,对学术评价和科研管理起到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胡弘博,左翠萍[10](2009)在《准确定位 严抓质量 创立名牌——《中国兽医科学》的发展历程》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中国兽医科学》的发展历史及办刊经验,说明,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只有通过狠抓质量,才能创出品牌,缔造名牌期刊。
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二届编辑委员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二届编辑委员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办刊思想探源(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的创办及编辑出版 |
1.1 创刊 |
1.2 历史沿革 |
1.2.1 编辑出版 |
1.2.2 版式变化 |
1.2.3 栏目变迁 |
1.3 编委会和编辑队伍建设 |
2 办刊宗旨 |
2.1《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政治导向 |
2.2《研究》始终坚持开门办刊、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 |
2.3《研究》始终依靠广大的科技工作者 |
2.4《研究》始终在为促进科技繁荣而努力 |
2.5《研究》始终坚持做“双效期刊” |
3 办刊特色 |
3.1 刊会一体,融合发展 |
3.2 匠心独具,培育人才 |
3.3 与时俱进,引领前沿 |
3.4 专辑专题,亮点频出 |
3.5 勇立潮头,改革先锋 |
4 结语 |
(2)刊会一体 融合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发展历程与规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四大历史发展阶段及重要进展 |
2.1 创立和起步期:1986年6月至1998年6月 |
2.2 探索和推进期:1998年6月至2008年11月 |
2.2.1 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 |
2.2.2 策划组织专题研究 |
2.2.3 协同努力办好会刊 |
2.2.4 探索开展国际交流 |
2.2.5 完成出版委交办任务 |
2.3 规范与稳定期:2008年11月至2016年4月 |
2.3.1 明确定位 |
2.3.2 充实力量 |
2.3.3 规范发展 |
2.3.4 突出重点 |
2.3.5 确立机制 |
2.3.6 提升影响力 |
2.4 创新和突破期:2016年5月至今 |
3 主要经验和举措 |
3.1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
3.1.1 一年一度的学术研讨会,在业界享有较高学术声誉 |
3.1.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成为期刊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
3.1.3 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
3.2 开展期刊课题研究,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
3.3 开展期刊业务培训,助力人才队伍建设 |
3.3.1 开创了院属科技期刊主编和编辑部主任整体轮训工作 |
3.3.2 策划和举办“数字出版与传播专题培训班” |
3.3.3 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 |
3.4 推进期刊规范发展,发挥管理支撑作用 |
3.4.1 开展标准和规范研究与制定 |
3.4.2 建立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质量审读体系 |
3.4.3 承担中国科学院京区报刊年检组织工作 |
4 历史反思与问题分析 |
4.1 体制机制与发展需求问题 |
4.2 自身能力与服务需求问题 |
4.3 综合实力与竞争需求问题 |
4.4 危机应对与改革需求问题 |
5 未来发展的思考 |
5.1 获取法人资格,奠定发展根基 |
5.2 坚持依章办会,加强组织建设 |
5.3 坚持研究为本,引领期刊发展 |
5.4 传播学术成果,培育一流会刊 |
5.5 勇于开拓创新,提高服务能力 |
5.6 开拓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
(3)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前身:“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 |
一、“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创立探源 |
二、中共中央南方局与“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 |
三、“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的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历史演化 |
一、从“座谈会”到“协会” |
二、协会发展与活动 |
三、使命完成 |
第三章 组织结构变迁 |
一、协会内部结构变迁 |
二、领导层与会员分析 |
第四章 走向世界 |
一、参与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活动 |
二、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研究 |
结语组织化实质与功能 |
一、左翼性质及政治化成因 |
二、社会功能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表格 |
二、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大事记 |
致谢 |
(4)民国时期气象专业期刊及气象科技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一、国内研究概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民国时期科技期刊发展简况 |
一、科技期刊概况 |
二、传播气象内容的科技期刊 |
第五节 资料来源、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
一、资料来源 |
二、概念界定 |
三、相关说明 |
第一章 民国时期气象期刊总体情况 |
第一节 气象期刊创刊 |
一、中央观象台气象科成立 |
二、民国第一本气象期刊——《气象月刊》出版 |
第二节 气象期刊的发展特征 |
一、期刊的区域分布 |
二、期刊的时间分布 |
三、期刊的持续时间 |
第三节 主办机构 |
一、气象观测机构 |
二、气象行政管理机构 |
三、气象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 |
四、高等教育机构 |
第四节 期刊形式与内容分析 |
一、期刊形式 |
二、期刊内容 |
第二章 民国时期气象专业期刊分析 |
第一节 四本期刊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变更 |
一、主办机构 |
二、编委员 |
三、作者群体 |
第三节 刊物形式的变化 |
一、栏目设置 |
二、外观设计 |
三、出版经营 |
第三章 气象专业期刊的气象科技内容分析 |
第一节 《观象丛报》的科技内容 |
一、《观象丛报》的学术研究 |
二、《观象丛报》的气象资讯 |
三、《观象丛报》的气象数据 |
第二节 《中国气象学会会刊》的科技内容 |
一、《中国气象学会会刊》的学术研究 |
二、《中国气象学会会刊》的科技推介 |
三、《中国气象学会会刊》的气象资讯 |
第三节 《气象杂志》的气象科技内容 |
一、《气象杂志》的学术研究 |
二、《气象杂志》科技推介 |
三、《气象杂志》气象资讯 |
四、《气象杂志》的气象数据 |
第四节 《气象学报》的气象科技内容 |
一、《气象学报》的学术研究 |
二、《气象学报》科技推介 |
三、《气象学报》气象资讯 |
四、《气象学报》的气象数据 |
第四章 气象期刊与气象科技发展的互动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气象专业期刊的发展阶段 |
一、气象期刊的萌芽时期 |
二、气象期刊的积累时期 |
三、气象期刊的发展时期 |
第二节 气象期刊所反映的气象科技发展 |
一、气象科学的发展 |
二、气象技术的发展 |
三、气象数据的发展 |
第三节 气象期刊对气象科技的推动作用 |
一、气象知识的启蒙作用 |
二、气象研究的传播作用 |
三、气象技术的指导作用 |
第四节 气象科技对气象期刊的影响 |
一、气象科研发展的需求 |
二、中外气象科技交流的带动 |
三、气象科学建制化的需要 |
总结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地学故迹 彪炳春秋——《山东国土资源》(原山东地质)创刊30周年工作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背景 |
1. 1 山东省地质研究所编印《科技情报》 |
1. 2 山东省地质局科技情报室编印《地质科技参考资料》 |
1. 3 山东省地质局主编《地质情报》《山东地质情报》《山东地质信息》 |
2 创刊 |
2. 1 创刊时间 |
2. 2 创刊后编辑相关内部刊物 |
2. 3 《山东地质》更名为《山东国土资源》 |
3 发展历程 |
3. 1 起步阶段( 1985—1989) |
3. 1. 1 创刊号与第一届编委 |
3. 1. 2 山东第四系专着和与金矿有关花岗岩专辑刊载 |
3. 2 成长阶段( 1990—2000) |
3. 2. 1 山东物探、地层清理、非金属矿专辑刊载 |
3. 2. 2 成立第二届编辑委员会 |
3. 2. 3 半年刊改为季刊 |
3. 2. 4 成立第三届编辑委员会 |
3. 3 转型阶段( 2001—2008) |
3. 3. 1 改为双月刊 |
3. 3. 2 划归国土资源厅管理 |
3. 3. 3 主办、承办调整和成立第四届编辑委员会 |
3. 3. 4 调整主管、主办,将《山东地质》改名为《山东国土资源》,成立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
3. 3. 5 部长省长厅长为改刊名题词 |
3. 3. 6 改为月刊 |
3. 3. 7 刊载论文重心转向于学术成果类 |
3. 4 发展阶段( 2009 年至今) |
3. 4. 1 非时政类报刊改革 |
3. 4. 2 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 |
3. 4. 3 学术类期刊认定 |
4 现状 |
4. 1 被各类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 |
4. 2 取得的各项荣誉 |
4. 3 数字和网络出版 |
4. 4 收稿和发稿率 |
4. 5 组织优秀论文评选 |
4. 6 举办青少年有奖征文 |
5 当前期刊质量分析 |
5. 1 期刊影响因子 |
( 1) 期刊影响因子逐年上升 |
( 2) 影响因子仍处于较低水平 |
5. 2 影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主要因素 |
5. 2. 1 学科因素 |
5. 2. 2 论文质量 |
5. 2. 3 出版周期及出版时滞 |
5. 2. 4 被引用方式 |
5. 3 基金论文比 |
5. 4 作者群 |
5. 4. 1 作者群的地区局限性 |
5. 4. 2 作者群单位的局限性 |
5. 4. 3 作者身份与自身水平 |
5. 5 发行数量和范围 |
6 发展战略 |
6. 1 提高影响因子等指标 |
6. 1. 1 扩大稿源 |
( 1) 优先发稿 |
( 2) 定期举行专家座谈会 |
( 3) 积极参会 |
( 4) 期刊的论文结构 |
6. 1. 2 提高论文质量 |
( 1) 与科研人员保持深入有效的联系 |
( 2) 增加基金论文和硕博论文 |
( 3) 组织论文写作培训班 |
( 4) 立足省内文章,增加外省文章比例 |
( 5) 加强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指导作者修改稿件 |
6. 2 专家审稿制度 |
( 1) 成立《山东国土资源》期刊专家库 |
( 2) 实现网上审稿 |
6. 3 提高印刷质量 |
6. 4 扩大广告业务 |
6. 5 提高刊物的发行量 |
7 结语 |
(6)《航空学报》50年(论文提纲范文)
1基本情况 |
1.1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学术影响力最大、综合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 |
1.2追踪国家热点,引导学科发展,服务科研人员 |
1.3拥有高水平的办刊团队,严守学术出版道德规范 |
2发展大事记 |
3数据库收录情况 |
4获奖情况 |
5新媒体发展情况 |
5.1制作HTML格式的网络版全文数据,并在本刊网站上线 |
5.2制作并主动推送电子期刊,提高出版质量并推动期刊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
5.3搭建微信公众平台,促进与作者、专家的交流与沟通 |
5.4持续升级期刊门户网站,集成并优化网站功能 |
5.5通过多种方式为编辑、专家、作者、读者搭建沟通平台 |
5.6积极探索新媒体发展的模式,推动期刊的全面数字化建设 |
6出版数据 |
7引证指标 |
7.1影响因子 |
7.2总被引频次 |
8未来发展方向 |
(7)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
第二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概况 |
第二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现状 |
一、技术类期刊 |
二、医学类期刊 |
三、学术类期刊 |
四、科普类期刊 |
五、综合类期刊 |
第三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方阵的比较优势与不足 |
第一节 在中国科技期刊中所占位置分析 |
第二节 与国际同行业期刊对比分析 |
第三节 相关科技期刊样本对比分析 |
一、技术类期刊《电池》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
二、医学类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
三、学术类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
第四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优势、不足及原因 |
第四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改革前景与路径 |
第一节 体制变革是首要 |
一、亚洲部分国家传媒体制变革实践 |
二、国外科技社团的运行与发展 |
三、国内传媒体制变革创新实践 |
四、湖南科技期刊的变革与方向 |
第二节 人才引进是关键 |
一、人才资源现状 |
二、人才资源需求 |
第三节 质量管理是保障 |
一、拥有质量自源头开始 |
二、提升质量从审稿入手 |
三、保证质量于编辑落实 |
第四节 市场运作是后盾 |
一、引入期刊“绿色营销理念” |
二、推出以读者为中心的“蓝海战略” |
第五节 OA出版是趋势 |
一、OA科技期刊介绍 |
二、OA科技期刊的特征、优势 |
三、OA科技期刊现状 |
四、营造特色OA模式科技期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不断进取 向精品期刊迈进——庆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30年编辑部工作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回顾 |
1.1 刊物的发展 |
1.2 历届编辑委员会 |
1.3 机构人员及财务状况 |
(1) 机构设置 |
(2) 人员 |
(3) 财务状况 |
2 编辑部建设 |
2.1 工作流程 |
2.2 栏目设置 |
2.3 立足中国海区注重海陆对比 |
2.4 跟踪前沿领域广纳原创论文 |
2.5 树立品牌意识走集团化发展 |
2.6 提高编辑学理论与实践水平 |
3 荣誉与业绩 |
3.1 荣誉 |
3.2 业绩 |
(1) 主要文摘、数据库检索与收录 |
(2) 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 |
4 问题与展望 |
4.1 比较与差距 |
4.2 以发展为己任向精品期刊迈进 |
(9)关于我国期刊分级的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的定义 |
2 关于期刊分级 |
2.1 期刊分级是现实的需要 |
2.2 主管部门对期刊分级的实际作为 |
2.2.1 国家新闻出版等管理部门对期刊分级的阐述和组织的活动 |
2.2.2 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期刊分级的实践 |
2.3 其他行政部门及学术界对期刊分级的阐述、组织的相关活动和研究 |
2.3.1 其他行政部门对期刊的评比和分级规定 |
2.3.2 学术界对期刊分级的研究与阐述 |
2.3.3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认定 |
2.4 期刊分级的方法和依据以及对期刊分级的若干意见 |
2.4.1 期刊分级的方法和依据 |
2.4.2 对期刊分级的若干意见 |
2.5 归纳总结——为何期刊分级在普遍的质疑和反对中得到推广 |
2.5.1 应用的客观需要 |
2.5.2 期刊水平差异的客观存在 |
2.5.3 学术期刊分级有一定的可信度 |
3 对期刊分类分级问题的审视 |
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二届编辑委员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办刊思想探源[J]. 梁永霞,李翠霞,田宏,刘晶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10)
- [2]刊会一体 融合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发展历程与规律探索[J]. 田宏,刘晶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10)
- [3]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研究[D]. 崔瑾.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4]民国时期气象专业期刊及气象科技发展[D]. 曹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01)
- [5]地学故迹 彪炳春秋——《山东国土资源》(原山东地质)创刊30周年工作回顾[J]. 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Editorial Department;. 山东国土资源, 2015(12)
- [6]《航空学报》50年[J]. 蔡斐,葛建平. 航空学报, 2015(08)
- [7]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D]. 屈湘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2(12)
- [8]不断进取 向精品期刊迈进——庆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30年编辑部工作汇报[J].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杂志社,《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04)
- [9]关于我国期刊分级的文献综述[J]. 吴红光,王林霞,左秀林,吴丽红,周文娟.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2011(08)
- [10]准确定位 严抓质量 创立名牌——《中国兽医科学》的发展历程[A]. 胡弘博,左翠萍. 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 2009
标签: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论文; 航空学报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 中国兽医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