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模型和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来邦[1](2018)在《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及系统化服务》文中提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更新一直是林业工作的核心。研究聚焦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政府对生态指标、森林资源指标年度考核评价等工作,建立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本底数据,经营利用各林业业务系统为突变数据源,生长模型更新为渐变数据源的动态更新方法和系统,实现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模型化、系统化服务。主要研究内容:(1)针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分析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森林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渐变规律和突变成因,确定了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渐变模型、突变模型和整体模型。(2)研究了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的流程、涉及内容、内在关系,进行了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式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包括系统架构、数据来源与获取、数据交换方式以及更新方法等设计。(3)基于GIS技术、网络技术、接口技术等,开发了相应的森林资源动态更新系统,实现了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的系统化服务,并进行了应用验证。研究建立的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将森林资源主要突变要素、类型和渐变模型有机结合,能实时跟踪地块内的森林资源变化,自动计算地块森林资源状态指标值,初步实现了基于“小班”的区域森林资源及时更新和地块评测;建立的平台将已有的业务系统数据自动抽取,基于模型化的分析,实现森林资源变化过程的全方位、可视化呈现。
李春干,罗鹏[2](2015)在《中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文中简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内容、手段和技术,变化信息采集方法与技术,以及保留小班林分林木因子更新方法的演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肖玲,卢鹏,甘桂春,王应泉[3](2015)在《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以贵州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贵州省森林资源档案更新中数据的时态性及数据联动问题,提出了建立联动更新实现森林资源档案相关数据的横向同步管理,同时应用时态GIS模型,对森林资源数据实现纵向分析和预测的解决方案。
林永启[4](2014)在《开展资源档案更新 实现数据动态监测》文中认为主要介绍了辽宁省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实行森林资源档案年度更新工作。
年顺龙,贠新华,邓喜庆[5](2014)在《基于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的森林资源更新思路与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现有森林资源更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提出基于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的森林资源更新技术路线和方法。该技术方法以前期二类调查数据、年度森林经营档案数据及两期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应用3S、数学模型、数据库等技术方法结合现地调查核实,实现落实到小班的森林资源更新及年度出数。实践表明,该技术方法高效、可行,更新成果数据详实、可靠。
夏凯[6](2014)在《森林小班数据的时空建模、更新及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班(Subcompartment)是森林资源监测和统计的基本单位,是森林资源信息的负载体。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小班数据的采集、管理和更新受到很大重视,但由于这些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对小班时空过程的认识、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的完善,信息技术的使用等,目前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林业部门以统计工作为重,小班图形数据得不到有效维护,与现实差距大,各期数据之间缺乏关联,数据价值没有被充分体现。时空数据库已在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其研究范畴包括时空数据建模、时空数据更新、时空索引等。本论文引入时空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来管理森林小班数据,目的是将小班数据的采集、管理、更新、可视化等工作加以整合,实现对森林资源时空过程的有效表达。本论文在深入研究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小班地理实体的时空演变,认为小班时空过程是渐变和突变相交替的时空过程。论文设计了序列状态时空数据表达方法,该方法通过序列快照方法和事件方法的组合来表达渐变和突变相交替的时空过程,并基于这个方法设计了森林资源时空数据模型。该模型以小班、小班状态、细班状态三种对象的序列组合来表达小班地理实体的时空过程。在森林资源时空数据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多源时空数据动态更新框架的思想。框架包括森林小班的时空过程、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数据库、数据采集和更新机构等五个部分,更新机构依据时空一致性规则进行数据库更新,而时空一致性规则又以时空数据模型的完整性约束为基础。论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数据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更新机构的组成、时空一致性规则和更新流程。森林资源时空数据库的数据序列本身就是对小班时空演变最好的表达,但用户通常只需要查询小范围的时空序列。论文通过事件表、实体关联表、时间索引表实现不同方式的数据关联和索引,可以方便地实现特定历史时刻再现和对象历史回溯等时空数据的检索功能。时空表达必须通过可视化传递给用户,本论文设计了三种可视化方法来表达小班地理实体的演变。第一种是历史树方法,以不同深度的树节点记录小班的历史对象及其所有的专题属性;第二种是面向矢量地物演变的时空立方体可视化方法,以x,y,t三维来表达地物的时空演变,并应用于小班状态演变、多维属性演变的可视化;论文也设计了小班演变的动态可视化表达。论文最后通过森林资源管理原型系统及其时空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检验了时空数据模型、数据更新框架、数据检索和可视化表达等各项方法和技术。信息技术和测绘技术在不断发展,相应地,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演进也不会停止。本论文对小班数据的建模、更新和表达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阐述,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演进作了有价值的工作。
杨思吉[7](2014)在《森林资源时空数据异步更新和回溯算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资源的小班数据是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基础,及时准确地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更新能够保证森林资源数据的正确性,对森林资源的历史数据进行回溯能够了解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可为森林资源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对国内外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和回溯方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和回溯中涉及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小班变化的各种原因,归纳了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变化的各种形式,梳理了森林资源数据异步更新和回溯的流程;研究提出了森林资源时空数据的异步更新方法与回溯算法。该更新方法与回溯算法通过森林资源数据库中新设计的小班数据表、小班经营活动表和小班经营活动历史表,完成数据异步更新和回溯。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异步更新和回溯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库中的表结构等进行了详细设计。利用ArcGIS Engine组件,基于ArcSDE空间数据引擎,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更新与回溯算法,开发了森林资源数据异步更新和回溯功能模块,实现了小班的点选异步更新、ID号异步更新、整体异步更新功能,时空数据的点选回溯、ID号回溯、正向追踪、反向追踪和整体回溯功能,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森林资源的异步更新和回溯子系统,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服务。
朱颖芳[8](2012)在《广州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研究》文中认为林业信息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应用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系统集成缺乏统一的集成框架体系且集成度低、集成平台没有统一的接口标准等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林业多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构建统一的数字林业信息化平台,以促进林业决策科学化、办公规范化和服务便捷化,成为目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广州数字林业及大树名木保护系统建设项目”(编号:GZIT2010-ZB0533),论文综述了国内外数字林业和多系统集成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系统科学、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和软件工程学理论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了广州市森林资源和数字林业建设现状、地方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概况。运用3S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对广州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开展了如下研究:(1)结合数字林业的特点对多系统集成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SOA理论Web Service实现的“微内核+插件”的技术架构,将核心功能封装为系统的内核以服务的方式对外发布,其他功能则依据服务的接口和规范进行扩展,通过插件的方式提供。(2)结合国内外同类研究,在充分分析了数字林业各应用系统的用户角色、功能结构、数据库以及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研究的必要性,明确了进行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的目标,并设计了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的整体逻辑结构框架。(3)构建了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平台,并对集成平台的分层结构、总体业务逻辑和功能结构进行了设计,对平台软硬件环境进行了规划,设计了平台的网络逻辑结构和拓扑结构。根据数据库理论分析并设计了集成平台的所有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林业专题数据库等,并完成了从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到空间数据的分层设计、参考设计以及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存储等建设。(4)制定了平台的标准服务接口、空间功能服务接口和业务数据服务接口,对服务的注册与发布、服务的查找与调用、服务的定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发了资源目录管理系统用于发布平台提供的数据集和各种服务的有关描述信息,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得到平台提供的所有空间数据分类信息和对外服务接口。(5)对平台提供的应用系统统一框架进行了设计,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统一的界面框架、任务框架、权限体系等基础支撑框架,设计了应用系统基于框架进行二次开发的“服务+适配器+Open API"的模式,并对应用系统与审批系统的关系以及应用系统的“市局—区局—镇街”三级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6)基于SOA理论构建了数字林业业务定制平台,对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功能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制定了基于业务定制平台定制业务的具体步骤。大部分业务可以通过业务定制平台完成并形成插件,由平台应用系统框架整合插件,降低了组件间的耦合度,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软件复用,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可靠性和网络支持,实现软件的无缝集成。(7)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过程中林业空间数据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属性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敏感信息,为了保证其安全性,研究发现用Logistic混沌映射迭代所产生的结果序列进行数据加密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并制定了用该算法对林业空间数据进行加密的算法流程。该算法输出序列随机性更好,不仅没有空白窗口和稳定窗口,而且分布更均匀,同时密钥空间也大幅提高。实验表明,加密后图像隐藏了点的坐标以及地理实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完全是混沌状态,达到很好的保密效果。(8)林业专题图制作过程复杂、成本高,对其进行版权保护意义重大。研究分析了JPEG图像压缩的不变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JPEG格式的林业专题图像中高频系数中嵌入水印信息的DCT域数字水印算法,由于是在中高频系数上嵌入水印信息,增加了水印的嵌入容量,也使嵌入的水印信息有较好的不可感知性。当用高于预设质量因子对载密林业专题图进行有损压缩后,该算法仍能准确提取所嵌入的水印信息,同时对噪声干扰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包含人的集成、组织的集成、技术的集成、数据的集成、应用的集成以及服务的集成,同时又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信息量大且动态性强。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数字林业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研究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
阿力木江·牙生,高显连,侯瑞萍,师戈里[9](2012)在《新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文中指出介绍了国内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研究现状,阐述了新疆自治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新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于明凯[10](2012)在《浅谈胡杨林资源档案管理》文中研究指明森林资源档案是记录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历史资料,对于胡杨林资源,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建立其档案动态监测系统,以便快捷、准确、详实掌握胡杨林的各种信息,以利于实现对胡杨林资源动态监测。
二、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模型和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模型和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及系统化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概述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现状 |
1.5.1 国外森林资源动态更新与监测发展情况 |
1.5.2 国内森林资源动态更新与监测发展情况 |
1.6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8 章节安排 |
2 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 |
2.1 森林资源渐变模型 |
2.1.1 生长模型及适应性 |
2.1.1.1 常见生长率模型 |
2.1.1.2 模型检验 |
2.1.1.3 混合模型及检验 |
2.1.1.4 模型实例验证 |
2.1.2 年生长率月际分配 |
2.1.2.1 年生长率月际分配表达 |
2.1.2.2 年生长率月际分配分析 |
2.1.2.3 小班蓄积获取方法 |
2.2 森林突变模型及系统更新流程 |
2.2.1 突变因素分析 |
2.2.2 突变模型建立 |
2.2.3 突变数据处理流程 |
2.3 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整体模型及更新流程 |
2.3.1 更新模型 |
2.3.2 系统化更新流程 |
2.3.3 更新的主要内容 |
2.3.4 系统化更新的优点 |
3 森林资源动态更新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规范标准 |
3.2 技术路线 |
3.3 整体结构设计 |
3.3.1 系统总体设计 |
3.3.2 模型结构设计 |
3.3.3 数据架构设计 |
3.3.4 系统组成结构设计 |
3.3.5 数据交换方式设计 |
3.4 森林档案分析与设计 |
3.4.1 森林档案管理分析 |
3.4.2 森林档案管理设计 |
3.5 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入与管理 |
3.5.1 业务系统数据分析 |
3.5.2 业务系统数据管理设计 |
3.6 移动数据采集与安全性设计 |
3.6.1 移动数据采集分析 |
3.6.2 移动数据采集设计 |
3.7 森林资源动态更新分析与设计 |
3.7.1 森林资源动态更新分析 |
3.7.2 森林资源动态更新管理设计 |
4 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系统化实现 |
4.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
4.1.1 系统开发环境 |
4.1.2 服务器运行环境 |
4.1.3 客户端运行环境 |
4.2 数据库建设 |
4.2.1 数据建库内容 |
4.2.2 数据建库流程 |
4.2.3 数据建结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实现 |
4.3.1 基础档案数据管理 |
4.3.2 业务系统数据管理 |
4.3.3 移动数据采集管理 |
4.3.4 资源动态更新管理 |
4.4 动态更新方法应用与效果分析 |
4.4.1 实际应用 |
4.4.2 效果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发展历程 |
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内容 |
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手段和技术 |
4 变化信息采集方法 |
4.1 森林资源变化原因及变化信息类型 |
4.2 变化信息采集方法 |
5 保留林分、林木因子的更新方法 |
5.1 基于固定标准地观测结果的更新 |
5.2 基于林分、林木生长模型的更新 |
5.3 更新结果修正 |
6 中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
6.1 空间变化信息采集自动或半自动化 |
6.2 信息系统网络化 |
6.3 虚拟现实 |
6.4 决策支持 |
(3)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森林资源档案数据的特点 |
1.1 数据基数大年变化量小变化类型集中[4] |
1.2 数据的变化过程可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变化[4] |
1.3 变化数据来源复杂多样 |
1.4 变化数据一致性 |
2 关键技术 |
2.1 联动更新 |
1)联动更新定义 |
2)联动规则 |
2.2 时空数据模型 |
3 数据更新方案 |
3.1 与森林资源档案相关的专题数据 |
3.2 小班变更行为类型 |
3.3 小班变更联动规则 |
3.4 小班联动变更流程 |
3.5 数据存储设计 |
1)期初现状数据库 |
2)年度变化库 |
3)年度过程库 |
4)表结构定义 |
①小班结构表 |
②时空关系关联表和时间索引表 |
4 结语 |
(4)开展资源档案更新 实现数据动态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的主要依据 |
2 时间范围 |
3 工作组织 |
3.1 变档准备阶段 |
(1)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
(2)编制技术方案 |
(3)专业技术培训 |
3.2 变档实施阶段 |
(1)外业调查 |
(2)内业处理 |
4 技术资料准备 |
5 工作流程 |
6 更新要求 |
7 小班变化分类 |
7.1 经营活动 |
7.2 人为活动 |
7.3 自然灾害 |
7.4 其他因素 |
8 更新方法 |
8.1 小班因经营活动、自然灾害等原因发生变化的更新方法 |
8.1.1 小班图形库更新 |
8.1.1.1更新原则 |
8.1.1.2更新顺序 |
8.1.1.3更新方法 |
8.1.2小班属性更新 |
8.1.2.1皆伐、低产林改造 |
8.1.2.2择伐、更新采伐和抚育采伐 |
8.1.2.3人工植苗造林、人工播种造林、飞播造林和退耕还林 |
8.1.2.4征用林地和占用林地 |
8.1.2.5森林火灾 |
8.1.2.6其他因素 |
8.2 森林资源小班自然变化更新方法 |
8.2.1各树种不同龄组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率的确定 |
8.2.2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中“森林生长率”表的建立和修改 |
9 数据与图件 |
9.1 数据统计 |
9.2 图件管理 |
10 成果输出 |
10.1 数据统计成果 |
10.2 图件输出成果 |
11 质量管理 |
11.1变档质量控制过程 |
11.2变档质量控制组织措施 |
(5)基于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的森林资源更新思路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更新技术流程与方法 |
2.1 林业经营管理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
2.2 遥感影像预处理 |
2.3 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
2.4 影像目视解译 |
2.5 补充调查 |
2.6 空间数据模型更新 |
2.7 属性数据模型更新 |
2.8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2.9 产出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结果分析 |
3.2 效益分析 |
3.3 推广应用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6)森林小班数据的时空建模、更新及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小班数据及管理现状 |
1.1.1 森林经营管理 |
1.1.2 小班及小班数据 |
1.1.3 小班数据管理办法-森林资源档案管理 |
1.1.4 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 |
1.1.5 本论文采用的方法和理论 |
1.2 时空数据库研究综述 |
1.2.1 时空本体及时空数据模型 |
1.2.2 时空数据更新 |
1.2.3 时空索引 |
1.2.4 面向森林资源管理的时空研究现状 |
1.3 时空数据可视化 |
1.3.1 时空数据的静态可视化 |
1.3.2 时空数据的动态可视化 |
1.4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3 论文组织思路及章节安排 |
2 序列状态的森林资源时空数据模型 |
2.1 森林区划 |
2.1.1 林班(Compartment) |
2.1.2 小班(Sub-compartment) |
2.1.3 细班(Subplot) |
2.1.4 林分(Forest Stand) |
2.1.5 小班编码 |
2.1.6 小班数据的组成 |
2.2 小班数据的时空演变 |
2.2.1 影响小班变化的因素 |
2.2.2 当前小班实体的变化规则 |
2.2.3 小班实体的变化类型 |
2.2.4 小班时空过程 |
2.3 序列状态的森林资源时空数据模型 |
2.3.1 序列快照方法和事件方法 |
2.3.2 序列快照和事件组合对渐变突变交替过程的表达 |
2.3.3 序列状态方法 |
2.3.4 序列状态的森林资源时空数据模型 |
2.3.5 小班的序列状态表达 |
2.3.6 与其它时空数据模型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3 多源小班数据动态更新框架 |
3.1 从时空过程到时空过程表达的数据更新框架 |
3.2 多源数据采集 |
3.2.1 森林资源调查 |
3.2.2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
3.2.3 数据采集方法 |
3.2.4 不确定数据 |
3.2.5 多源数据采集的融合 |
3.3 面向多源数据的森林资源时空数据库更新机构 |
3.3.1 森林资源时空数据库的更新机构 |
3.3.2 时空一致性规则 |
3.3.3 时空数据库动态操作算子 |
3.3.4 更新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4 森林小班时空数据的表达 |
4.1 时空数据查询和统计 |
4.1.1 基于事件和实体关联的快速索引机制 |
4.1.2 统计查询 |
4.1.3 特定历史时刻再现 |
4.1.4 实体历史回溯 |
4.2 森林小班时空数据的可视化 |
4.2.1 可视化的理论基础 |
4.2.2 面向矢量地物演变的时空立方体可视化方法 |
4.2.3 基于历史树的小班生命历程展示 |
4.2.4 小班时空演变的动态可视化 |
4.3 本章总结 |
5 森林资源管理原型系统 |
5.1 原型系统环境 |
5.1.1 软件环境 |
5.1.2 ArcGIS 软件 |
5.2 原型系统架构 |
5.2.1 时空数据库 |
5.2.2 访问接口层 |
5.2.3 数据操作层 |
5.2.4 客户端 |
5.3 数据更新实现过程 |
5.3.1 实验区及数据 |
5.3.2 更新过程 |
5.4 数据表达 |
5.4.1 统计 |
5.4.2 以历史树和二维地图表达小班对象的历史回溯 |
5.4.3 以二维地图表达的特定历史时刻再现 |
5.4.4 小班空间形状演变可视化 |
5.4.5 事件散点图 |
5.4.6 事件变化可视化 |
5.4.7 多维信息表达可视化 |
5.4.8 历史树与时空立方体方法对于地物历史演变的组合表达 |
5.4.9 动态视图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研究成果 |
6.1.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7)森林资源时空数据异步更新和回溯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林业信息化 |
1.2.2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1.2.3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和回溯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研究地点、数据与经费支持 |
1.5.1 研究的地点 |
1.5.2 研究数据与项目来源 |
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数据更新方法与技术概述 |
2.1 森林经营管理 |
2.1.1 森林与森林资源 |
2.1.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2.1.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
2.2 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
2.2.1 数据库技术 |
2.2.2 GIS技术 |
2.2.3 ArcSDE技术 |
2.3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 |
2.3.1 森林资源属性数据更新 |
2.3.2 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 |
2.3.3 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空间和属性数据更新 |
2.4 本章小结 |
3 异步更新和回溯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开发环境 |
3.1.1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
3.1.2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
3.2 数据流程与功能结构 |
3.2.1 异步更新与回溯子系统数据流程 |
3.2.2 异步更新与回溯子系统功能结构 |
3.3 数据库结构设计 |
3.3.1 小班数据表 |
3.3.2 小班经营活动历史表 |
3.3.3 小班经营活动表 |
3.4 本章小结 |
4 异步更新和回溯技术 |
4.1 空间数据变化形式 |
4.2 异步更新过程 |
4.2.1 空间数据变化操作 |
4.2.2 数据异步更新 |
4.3 回溯算法与技术 |
4.3.1 有向图和十字链表 |
4.3.2 回溯算法 |
4.3.3 数据回溯图解 |
4.4 系统实现 |
4.4.1 连接ArcSDE数据库 |
4.4.2 异步更新的实现 |
4.4.3 数据回溯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运行实例 |
5.1 空间数据变化 |
5.1.1 小班扩张或者收缩 |
5.1.2 小班分割 |
5.1.3 小班全部合并 |
5.2 数据异步更新 |
5.2.1 点选更新 |
5.2.2 ID号更新 |
5.2.3 批量更新 |
5.3 数据回溯 |
5.3.1 单个小班点选回溯 |
5.3.2 正向追踪 |
5.3.3 ID号回溯 |
5.3.4 单个小班反向追踪 |
5.3.5 整体回溯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1.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1.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8)广州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数字地球 |
1.2.2 数字林业 |
1.2.3 系统集成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系统科学 |
1.4.2 信息学 |
1.4.3 管理学 |
1.4.4 经济学 |
1.4.5 软件工程学 |
1.5 研究的技术、方法 |
1.5.1 3S及其集成技术 |
1.5.2 数据库技术 |
1.5.3 数据挖掘技术 |
1.5.4 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
1.5.5 系统工程方法 |
1.6 存在问题和研究前景 |
1.6.1 存在问题 |
1.6.2 研究前景 |
1.7 研究内容 |
1.8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准备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条件 |
2.1.2 社会经济条件 |
2.1.3 森林资源概况 |
2.1.4 数字林业建设现状 |
2.1.5 数字林业存在的问题 |
2.2 研究准备 |
2.2.1 硬件部署 |
2.2.2 软件选型 |
3 多系统集成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
3.1 SOA理论 |
3.1.1 SOA的定义 |
3.1.2 SOA的概念模型 |
3.1.3 SOA的特性 |
3.2 Web Service技术 |
3.2.1 Web Service概述 |
3.2.2 Web Service的体系结构模型 |
3.2.3 SOA与Web Service |
3.3 ArcGIS Server |
3.3.1 ArcGIS Server概述 |
3.3.2 ArcGIS Server的特点 |
3.3.3 ArcGIS与Web Service |
3.4 微内核技术 |
3.5 插件技术 |
3.6 基于SOA的技术架构设计 |
4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的分析与设计 |
4.1 数字林业多系统的分析 |
4.1.1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4.1.2 林政管理信息系统 |
4.1.3 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 |
4.1.4 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 |
4.1.5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统 |
4.1.6 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 |
4.1.7 森林防火信息系统 |
4.2 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
4.2.1 与林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
4.2.2 与营造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
4.2.3 与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
4.2.4 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
4.2.5 与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
4.2.6 与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关系 |
4.3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的分析 |
4.4 整体逻辑结构框架设计 |
5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平台构建 |
5.1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平台设计 |
5.1.1 构建原则 |
5.1.2 集成平台分层结构 |
5.1.3 集成平台总体业务逻辑 |
5.1.4 集成平台功能结构 |
5.2 平台软硬件和网络建设 |
5.3 平台数据库建设 |
5.3.1 数据库建设主要内容 |
5.3.2 数据建设流程 |
5.3.3 数据系统设计 |
5.4 平台服务设计 |
5.4.1 服务接口 |
5.4.2 平台服务管理 |
5.5 平台应用软件开发 |
5.5.1 空间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
5.5.2 资源目录管理子系统 |
5.5.3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5.6 应用系统框架设计 |
5.6.1 应用系统统一框架 |
5.6.2 应用系统开发模式 |
5.6.3 应用系统与审批系统的关系 |
5.6.4 应用系统功能多级划分 |
5.7 数据交换平台 |
6 数字林业业务定制技术研究 |
6.1 业务定制平台整体架构 |
6.2 业务定制平台功能结构 |
6.2.1 用户角色管理 |
6.2.2 表单管理 |
6.2.3 业务管理 |
6.2.4 规则管理 |
6.2.5 布局管理 |
6.3 业务定制的步骤 |
7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空间数据安全性研究 |
7.1 问题的提出 |
7.2 林业空间数据加密安全技术研究 |
7.2.1 空间数据概述 |
7.2.2 混沌及Logistic映射概述 |
7.2.3 基于Logistic映射的林业空间数据加密 |
7.2.4 试验结果分析 |
7.3 林业专题图数字水印版权保护研究 |
7.3.1 数字水印概述 |
7.3.2 JPEG图像压缩中的不变属性 |
7.3.3 中高频系数水印嵌入与提取算法 |
7.3.4 试验结果分析 |
8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的实现 |
8.1 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平台实现 |
8.1.1 集成平台的主界面 |
8.1.2 地图浏览功能 |
8.1.3 查询定位功能 |
8.1.4 林业专题信息分类搜索 |
8.1.5 缓冲区分析功能 |
8.1.6 地图标注功能 |
8.1.7 基础矢量数据与影像叠加显示 |
8.1.8 打印输出功能 |
8.2 基于平台的部分业务实现 |
8.2.1 森林资源查询 |
8.2.2 森林资源统计与制图 |
8.2.3 森林资源共享 |
8.2.4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
8.2.5 林政管理界面 |
8.2.6 野生动植物管理界面 |
8.3 多系统集成研究应用效果分析 |
9 结论与讨论 |
9.1 结论 |
9.2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10)浅谈胡杨林资源档案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胡杨林森林资源档案 |
二、胡杨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三、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 |
四、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模型和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及系统化服务[D]. 杨来邦.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1)
- [2]中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 李春干,罗鹏.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4)
- [3]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 肖玲,卢鹏,甘桂春,王应泉. 林业资源管理, 2015(01)
- [4]开展资源档案更新 实现数据动态监测[J]. 林永启. 林业建设, 2014(06)
- [5]基于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的森林资源更新思路与方法[J]. 年顺龙,贠新华,邓喜庆. 林业资源管理, 2014(02)
- [6]森林小班数据的时空建模、更新及表达研究[D]. 夏凯. 浙江大学, 2014(02)
- [7]森林资源时空数据异步更新和回溯算法的研究[D]. 杨思吉.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8]广州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研究[D]. 朱颖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04)
- [9]新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 阿力木江·牙生,高显连,侯瑞萍,师戈里. 林业资源管理, 2012(05)
- [10]浅谈胡杨林资源档案管理[J]. 于明凯. 才智, 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