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型号头皮针的点滴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石天奇,王淑琴[1](2013)在《临床应用分隔输液器引发若干护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隔输液器在临床应用中所引发的护理问题的解决办法。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25月出现的324例应用分隔输液器出现回血的患者进行拔针分组实验,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与对照组A各162例。实验组A采用挤压拔针封管法,对照组A采用普通拔针法。将实验组A与对照组A中出现的206例应用分隔输液器过程中产生气泡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B与对照组B各103例。实验组B采用末端排气法,而对照组B采用常规的上行排气法。比较2组拔针及排气的效果。计算在使用输液冲管法时,为滴入剩余药品所用的最少冲管时间。结果应用挤压拔针法的实验组A拔针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末端排气法的实验组B排气效果明显好于采用上行排气法的对照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点滴系数的方法来计算最短冲管时间可以更好的保证药品进入患者体内。结论挤压拔针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在使用分隔输液器拔针时产生的回血问题;末端排气法可以解决分隔输液器中无法使用上行排气的问题;冲管法与正压卷管法应用在分隔输液器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药液浪费。
龙宇翔[2](2012)在《基于CAN总线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目前的临床医疗中,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在实际的工作中,医护人员会依靠所积累的经验判断并观察,通过转动输液器上的滑轮对滴速进行手动调节,这种方法常会引起一些异常情况的发生:一、由于医护人员不具有太多的临床经验,故不能准确的控制滴速,容易造成输液速度过快而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状况,或速度过慢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二、若输液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疏忽,增加医疗事故隐患。三、需要随时监控输液情况,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为此,研究和实现了医院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由上位PC机与下位输液监控仪组成,其中上位PC机位于护士总值班室,下位输液监控仪位于输液室。监控仪用来检测输液滴速,并能将各床位输液速度信号传送至上位PC机,上位PC机对多个病房各个床位的输液情况进行巡回检测、控制和显示。根据系统所设定的输液速度,当实际输液速度大于或小于设定值和输液完成时,监控仪和PC上位机均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便及时提醒医疗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本文设计了一种以PC机为上位机,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众下位机的CAN总线输液监控系统。上位机应用Visual C++语言进行编程,创建可视化、易操作的人机界面,通过该界面可以监视目标滴速、实际滴速、剩余液量、报警等信息。下位机的组成部分包括:CAN总线转换接口、LCD数据显示、滴速设置键盘、减速电机控制、液滴红外检测、报警等功能的输液终端监控系统。该输液系统可以应用于多床位输液情况,并可以针对病人所需要的滴速进行调节,在输液速度异常时会产生声光报警信号,在一瓶输液完成后可自动切换至下一瓶。该输液系统使医院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的概率减小,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从而使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管细红,蒋玲霞,黄文娟[3](2012)在《7号头皮针连接24G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7号头皮针连接24G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5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需输注甘露醇的脱水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7号头皮针连接24G静脉留置针,观察在不同高度输注甘露醇的滴速及滴完时间。结果 7号头皮针连接24G静脉留置针在2个常用的输液高度输注20%甘露醇125ml的输液速度较快,最快输液滴速为(150±13.26)滴/min,最短输液时间为(17.08±1.45)min。结论 7号头皮针连接24G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老年患者甘露醇脱水剂治疗中,既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甘露醇输注的疗效。
钟朵莉[4](2012)在《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向静脉输入药液以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主要的给药治疗技术。在对病人进行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输液的药物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输液速度。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输液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依靠人工完成,需护士频繁来回查看输液进度,或者患者需要大量陪护人员陪同,这样容易导致交叉感染,患者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影响治疗质量和患者康复。本论文提出了研制一种基于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旨在实现以下功能:能及时提示更换液体;能在护士工作站就能实时监测各病房的输液过程,当有病床输液发生异常时,能被护士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输液治疗资料容易被保存,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可作为准确、有利的证据。根据医院的特点,本论文医院输液监控系统采用了两级分布结构,即为主站和从站两部分。主站安装在护理室,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各从站的工作状态和相应的一些简单的控制功能,当从站有特殊情况报警时,主站也同时报警,提醒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从站安装在每个输液器上,以完成输液点数的设置、红外检测、控制和报警等功能。整个系统由上位机、下位机和通讯系统组成。上位机由一台计算机实现键盘输入和显示等功能,下位机则由STC12C5206AD单片机实现输液速度的检测和监控等功能,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以nRF24L01的无线收发进行数据通信。整个输液监控系统由护士或医生在上位机(主站)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上位机按照下位机的不同地址,不断将巡查命令经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下位机,下位机获得命令后将检测端检测到的各个患者输液的信息返回发送至上位机,从而可以使护士或医生在上位机就可以对整个医院所有进行输液的病房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减轻医院的工作轻度,缓解护士或医生的工作压力。
曾间宽,李桂宝,许素芃,文勇[5](2011)在《门诊成人患者应用5.5号头皮针输液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门诊成人患者应用5.5号头皮针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成人静脉连续输液2 d以上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单日应用7号头皮针静脉穿刺,双日应用5.5号头皮针静脉穿刺,观察两种头皮针的输液速度及静脉穿刺疼痛情况。结果:5.5号头皮针比7号头皮针输液速度慢,静脉穿刺疼痛弱(P<0.01)。结论:5.5号头皮针能满足门诊成人需要的输液速度,静脉穿刺疼痛弱,是成人首选的静脉穿刺针。
万诗燕,王传英,朱琴梓,黄金萍,夏桂兰[6](2011)在《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静脉输液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途径,是临床护理最基本的操作技能[1-2]。静脉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3]。输液速度是根据住院患者的年龄、病情、疾
江勇[7](2007)在《基于AT89C51的输液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医学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在输液过程中,若药液接近滴完或因某种事故使输液速度过高或过低时,都要医务人员及时处理。目前由于没有有效、经济的自动检测装置,在输液时病人需要专人监护,加重了病人的思想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劳动负担,也不利于病区的综合管理,为此我们研制医用输液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液滴计数,并能将各床位液滴数信号传送至护办室,在护办室对多个病房各个床位的输液情况进行巡回检测和显示。当剩余量低于设定下限值、输液速度过高或过低时,在护办室和相应床位处都能发出声光报警,提醒护理人员及时处理。为实现输液的自动、准确和非接触测量,设计一种红外线输液光电计数传感器。通过对不同浓度和性质的药液每毫升所含的液滴数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药液每毫升所含的液滴数大致是相同的。利用液滴的数目来反映已输液量的多少是可行的。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这一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大致讨论了本文所用的方法;第二章则对课题的可行性做出了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框图;第三章对本设计的硬件做出了详细的说明;第四章讲述了系统下位机软件的设计以及各个子模块的流程图。第五章则对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和实用做出了说明和演示;第六章是对本设计的总结和展望。
蒙莉萍,王青,蔡玲[8](2004)在《不同型号头皮针的点滴系数》文中提出临床上计算静脉输液速度时,都按1 mL 15滴的点滴系数来计算,或按包装袋上注明(1±0.1)mL 20滴的点滴系数来计算,却出现了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常常出现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准确输入相应的药液的情况,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医疗质量,也给护理工作造成许多被动。为安全、准确地给病人用药,提高护理质量,
二、不同型号头皮针的点滴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型号头皮针的点滴系数(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CAN总线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1.1 系统组成 |
2.1.2 系统拓扑结构 |
2.2 输液监控系统的方案论证 |
2.2.1 液滴计数法的可行性 |
2.2.2 本设计的液滴采集单元 |
2.3 系统硬件组成 |
2.4 系统软件组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硬件研制 |
3.1 输液系统中监控硬件设备的开发原则 |
3.2 微处理器的分析 |
3.2.1 MSP430 微处理器介绍 |
3.2.2 MSP430 单片机的特点 |
3.2.3 片内资源丰富 |
3.2.4 方便高效的开发环境 |
3.2.5 MSP430F149 单片机 |
3.3 硬件电路研制 |
3.3.1 电源电路 |
3.3.2 键盘电路 |
3.3.3 LCD 显示接口电路 |
3.3.4 滴液检测电路 |
3.3.5 液滴信号采集 |
3.3.6 JTAG 接口电路 |
3.3.7 电机驱动电路 |
3.3.8 报警电路 |
3.3.9 基于 SJA1000 的 CAN 总线控制电路 |
3.3.9.1 CAN 总线的特点 |
3.3.9.2 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图 |
3.3.9.3 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图 |
3.3.10 基于 USB 的 CAN 总线适配器电路 |
3.4 印制电路板设计 |
3.4.1 元件排列原则 |
3.4.2 根据信号走向布局原则 |
3.5 小结 |
第四章 医院输液监控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模块化 |
4.2 系统软件的组成 |
4.2.1 主程序 |
4.2.2 滴速测量模块 |
4.2.3 剩余液量模块 |
4.2.4 键盘处理模块 |
4.2.5 LCD 液晶显示模块 |
4.2.6 电机驱动控制模块 |
4.2.7 通信模块软件程序设计 |
4.3 小结 |
第五章 医院输液监控系统中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
5.1 系统概况 |
5.1.1 软件的组成 |
5.1.2 任务概述 |
5.1.3 软件开发体现原则 |
5.2 上位机接口通信模块的设计 |
5.2.1 PC 机与适配器之间通信 |
5.2.2 适配器和 CAN 总线的通信 |
5.3 数据库设计 |
5.3.1 用户数据表 |
5.3.2 护士信息统计表 |
5.3.3 患者信息统计表 |
5.3.4 药物信息统计表 |
5.3.5 输液统计表 |
5.4 程序界面设计 |
5.4.1 监视模块 |
5.4.2 设定模块 |
5.4.3 记录查询模块 |
5.5 小结 |
第六章 应用系统的测试 |
6.1 硬件的系统测试 |
6.2 软件的系统测试 |
6.3 关于系统的测试最终结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主程序及编译结果 |
附录二 输液监控仪实物图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7号头皮针连接24G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材料 |
1.2.2 穿刺要点 |
1.2.3 输液方法 |
1.2.4 静脉留置针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的方法 |
1.2.5 留置时间 |
1.2.6 评价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静脉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
3.2 头皮针型号的选择 |
3.3 静脉滴注速度问题 |
4 小结 |
(4)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 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
2.3 系统各模块方案选择 |
2.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确定 |
2.3.2 主从站通信协议部分 |
2.3.3 点滴速度检测方案的比较 |
2.3.4 剩余药液检测方案的比较 |
2.3.5 声光报警模块 |
2.3.6 主站显示模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系统硬件组成 |
3.2.1 输液检测模块电源 |
3.2.2 输液信号检测及无线发射 |
3.2.3 无线信号接收及计算机显示 |
3.3 从站主要电路 |
3.3.1 设计框图 |
3.3.2 主要电路 |
3.4 主站主要电路 |
3.4.1 设计框图 |
3.4.2 主要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主站流程设计 |
4.1.1 Windows 窗口程序 |
4.1.2 USB 接收部分单片机程序设计 |
4.2 从站流程设计 |
4.2.1 从站程序流程图 |
4.2.2 滴速检测程序设计 |
4.2.3 通信流程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硬件制作 |
5.1.1 输液检测端硬件 |
5.1.2 USB 接收端硬件 |
5.2 系统安装 |
5.3 系统的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门诊成人患者应用5.5号头皮针输液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材料 |
1.2.2 方法 |
1.3 疼痛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输液滴速的有关标准 |
2 影响输液滴速的因素 |
2.1 患者方面的因素 |
2.1.1 年龄因素 |
2.1.3 患者体位因素 |
2.2 药物因素 |
2.2.1 药物性质因素 |
2.2.2 输液量因素 |
2.3 人为因素 |
2.4.1 滴系数与管口内径有关系 |
2.4.2 滴系数与药物性质的关系 |
2.4.3 滴系数与室温的关系 |
2.4.4 滴系数与莫菲氏壶液面高低的关系 |
2.4.5 滴系数与滴速的关系 |
2.5 其他因素 |
3 输液滴数的计算 |
4 展望 |
(7)基于AT89C51的输液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输液报警监控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
1.4 本课题采用的输液报警监控方法内容简介 |
1.5 输液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输液远程监控系统总体方案 |
2.1 输液监控系统的现状 |
2.2 输液远程监控的设计依据及目的 |
2.3 输液监控系统的方法论证 |
2.3.1 输液信号采集 |
2.3.2 信号整形和A/D转换电路 |
2.3.3 中央处理单元及外围电路 |
2.3.4 数据通信 |
2.3.5 主站 |
2.4 输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总体方案 |
2.5 小结 |
第三章 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系统总的硬件电路框图 |
3.2 从站的硬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
3.2.1 供电单元 |
3.2.2 输液信号采集单元 |
3.2.3 输液信号的整形和A/D转换 |
3.2.4 中央处理单元 |
3.2.5 液滴显示单元 |
3.2.6 声光报警单元 |
3.2.7 单片机RS-485接口电路 |
3.3 通信电路的硬件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
3.3.1 目前常见的接口标准 |
3.3.2 RS-485驱动芯片 |
3.3.3 通信电路的硬件电路图 |
3.4 小结 |
第四章 输液远程监控系统的下位机软件设计 |
4.1 下位机的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
4.2 下位机系统各软件模块的设计 |
4.2.1 主模块 |
4.2.2 液滴计数模块 |
4.2.3 查询液滴有无及液滴过慢时的报警模块程序设计 |
4.2.4 通信程序模块程序设计 |
4.3 小结 |
第五章 输液远程监控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
5.1 上位机软件主界面图 |
5.2 输液报警器显示界面设计 |
5.3 PC机通信接口模块设计 |
5.3.1 MSComm控件属性及处理 |
5.3.2 通信协议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
四、不同型号头皮针的点滴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应用分隔输液器引发若干护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J]. 李军,石天奇,王淑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36)
- [2]基于CAN总线的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D]. 龙宇翔. 吉林大学, 2012(03)
- [3]7号头皮针连接24G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效果观察[J]. 管细红,蒋玲霞,黄文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09)
- [4]医院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钟朵莉.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5]门诊成人患者应用5.5号头皮针输液效果观察[J]. 曾间宽,李桂宝,许素芃,文勇. 齐鲁护理杂志, 2011(22)
- [6]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万诗燕,王传英,朱琴梓,黄金萍,夏桂兰. 护理学报, 2011(02)
- [7]基于AT89C51的输液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D]. 江勇.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 [8]不同型号头皮针的点滴系数[J]. 蒙莉萍,王青,蔡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