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04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肖志刚,肖宗浩,刘海欧,陈爱萍,罗舜燕,庄宇嫦[1](2022)在《荧光定量PCR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早期诊断MP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187例确诊为肺炎疾病的患儿,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M(MP-IgM)。观察两种检查方法不同时间检测阳性率,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检测阳性率。结果:MP-DNA和联合检测入组时,MP感染阳性率高于MP-IgM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周、2周时,MP-DNA和联合检测MP感染阳性率高于MP-IgM检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DNA、MP-IgM及联合检测的年龄<4岁、4~7岁、7~10岁和≥10岁患儿最终MP感染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联合检测高于MP-DNA检测的年龄主要在<4岁和4~7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早期诊断MP感染的价值不低于MP-DNA和MP-IgM联合检测。
赵德育,邓欢[2](2021)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意义及进展》文中提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重症难治性MPP患儿明显增多。MPP临床症状无特征性,部分伴肺外并发症,同时MPP的影像学表现亦缺乏特异性,因此,MPP的诊断常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现从临床角度出发,阐述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如何判断MP是现症感染、既往感染还是在健康儿童呼吸道内携带,如何判定耐药MP,以提高临床医师对MP感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冯钧静,黄莺琴,钟信球,薛国平,梁嘉琪,温展鹏[3](2021)在《SAA、CRP及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65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SAA、CRP、呼吸道病原体谱IgM的水平。结果 65例标本中,IgM阳性30例,占46.15%。病原体检出率由高至低分别为甲型流感病毒15例、肺炎支原体14例、乙型流感病毒11例、嗜肺军团菌7例、腺病毒1例、副流感病毒1例、肺炎衣原体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0例。65例标本中,混合感染10例,两种病原体感染最为常见,占60.00%(6/10),多为肺炎支原体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占30.00%。三种病原体感染在混合感染中占40%(4/10),其中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占20%(2/10)。去除混合性感染中细菌和病毒感染10例,对其余55例按照细菌组、病毒组、阴性组进行分类,比较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与SAA、CRP之间的关系。细菌组CRP阳性率高于病毒组,病毒组CRP高于阴性组。细菌组和病毒组SAA阳性率均为100%,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检测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CRP反映早期细菌感染,敏感性不高。SAA反映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敏感度高。三者结合有助于快速识别病原体,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侯月[4](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惠秦[5](2021)在《磷脂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及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常见的社区性获得性肺炎,近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磷脂在肺表面活性物质脂质成分中占90%,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是许多炎症物质的前体物质,也是支原体能量和碳源的主要来源。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国外已有学者发现肺炎的发生发展与磷脂有关,但国内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磷脂的相关临床研究鲜有报道。目的:1.分析磷脂在MPP中的变化特征及其对SMPP的预测价值;2.比较MPP与正常儿童间的代谢组学差异,分析代谢改变在MPP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影响,筛选磷脂代谢谱中对SMPP有预测价值的成分。方法:1.回顾性研究319例MP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比较MPP与SMPP患儿的磷脂水平差异,分析其对SMPP及混合感染的预测价值;2.另以50例单纯MPP住院患儿为病例组,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其临床信息,并留取入院后24小时内血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代谢产物,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及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找到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BRole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将有显着性差异的磷脂类物质进行预测SMPP的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1.319例MPP患儿中重症组91例,男45例,女46例,平均年龄3.71±3.73岁;普通组228例,男131例,女97例,平均年龄3.98±3.87岁,两组间患儿性别年龄无显着性差异。SMPP组磷脂显着降低(P<0.05)。磷脂降低是SMPP的危险因素(OR=0.359,P<0.05),在预测SMPP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敏感性为0.747,特异性为0.491,临界值为1.79mmol/L(P<0.05)。在SMPP中磷脂降低组心脏损害发生率及发热时间为分别为34.9%,5.28±2.35天,显着大于磷脂正常组(P<0.05)。磷脂与MPP发生混合病毒感染的OR值为0.34(P<0.05),预测MPP发生混合病毒感染的AUC为0.604,敏感性0.904,特异性为0.36,临界值为1.685mmol/L,P<0.05);2.MPP组患儿共50例,其中男27名、女23名,年龄6±3.65岁,健康对照组儿童50例,男28名、女22名,年龄为6.62±2.64岁,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无显着性差异;共检测出392种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在MPP中降低的有306种,升高的有 86 种。其中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5 且P<0.05的差异代谢物有41种,在MPP中降低的有38种,主要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鞘磷脂等磷脂类物质。升高的有3种,分别为牛磺熊去氧胆酸、二十五碳五烯酸、5,6-环氧基-8,11,14顺-二十碳三烯酸;3.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PP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不饱和脂肪酸、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途径及ABC转运蛋白的代谢;4.将代谢组学检测中50例MPP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SMPP患儿25例,平均年龄6.35±3.8岁,其中男15人,女10人;普通MPP患儿25例,平均年龄5.66±3.54岁,男12人,女13人。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选择VIP>1,P<0.05且差异倍数FC>2或FC<0.5的磷脂类物质有14种,其中磷脂酰胆碱PC(18:4(6Z,9Z,12Z,15Z)/20:5(5Z,8Z,11Z,14Z,17Z))的曲线下面积为 0.6864,敏感性为0.96,特异性为0.44,磷脂酰胆碱PC(16:1(9Z)/16:1(9Z))的曲线下面积为0.664,敏感性为0.64,特异性为0.72。结论:1.与普通MPP相比,SMPP患儿血清磷脂水平显着降低。当磷脂低于1.79mmol/L时需警惕SMPP的发生,在磷脂降低时SMPP患儿心脏损害发生率更高,发热时间更长;当血清磷脂低于1.685mmol/L时需警惕MPP混合病毒感染的可能;2.MPP患儿与正常儿童的代谢轮廓存在显着差异,不饱和脂肪酸、氨酰tRNA、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途径及ABC转运蛋白的代谢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3.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等磷脂类物质在肺炎支原体感 染 后 显 着 降 低,其 中 磷 脂 酰 胆 碱PC(18:4(6Z,9Z,12Z,15Z)/20:5(5Z,8Z,11Z,14Z,17Z)和 PC(16:1(9Z)/16:1(9Z))对于SMPP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袁炜华,邓婷,冯月平[6](2021)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者的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3162例呼吸道症状患儿,按年龄分为0~1岁组(486例)、1~4岁组(1206例)、4~7岁组(895例)、7~10岁组(375例)以及10~14岁组(200例);按季节分为春季组(664例)、夏季组(838例)、秋季组(626例)和冬季组(1034例)。采集患儿静脉血进行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观察3162例患儿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 ,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性别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结果 316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1719例为MP-IgM抗体阳性,其阳性率为54.4%(1719/3162)。0~1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6.1%, 7~10岁组阳性率最高为68.5%。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6.9%、59.4%、58.7%,冬季阳性率较低为43.2%。0~1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1~4岁组、4~7岁组、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9.0、215.4、91.4, P<0.05)。1~4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4~7岁组、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44.5、4.1, P<0.05)。4~7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65.8, P<0.05)。7~10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10~14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 P<0.05)。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6.9%、59.4%、58.7%,冬季阳性率较低为43.2%。春季组阳性率与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2.6、29.6, P<0.05)。夏季组阳性率与秋季组、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45.0, P<0.05)。秋季组阳性率与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5, P<0.05)。男童阳性率50.4%低于女童的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者进行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冬季感染阳性率最低,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也明显不同。
温潇慧,徐慧,唐晓蕾,刘辉,杨海明,申月琳,刘金荣,李惠民,赵顺英[7](2020)在《儿童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病房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诊断的71例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1例患儿起病中位年龄6.6岁,均有咳嗽表现;97.2%(69/71)有发热,中位热峰39.4℃;36.6%(26/71)有喘息;39.4%(28/71)有低氧血症;81.7%(58/71)有过敏背景。(2)中位白细胞7.6×109/L,78.9%(56/71)C反应蛋白升高(15 mg/L)。仅40.8%(29/71)胸片提示网状结节影,71例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均可见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35.2%(25/71)为弥漫性细支气管炎,38.0%(27/71)合并少量肺实变或者肺不张。8.5%(6/7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广泛黏稠分泌物。(3)均予阿奇霉素治疗;98.6%(70/71)应用甲泼尼龙,单日最大量为1~6 mg/(kg·d),首次应用时间中位病程为第10天,中位疗程为14 d。随访2.5~6.0个月,8.5%(6/71)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病情均为轻度;余91.5%(65/71)痊愈。(4)遗留BO患儿喘息、低氧血症、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遗留BO者,P值分别为0.041、0.006和0.033。结论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患儿多数有过敏背景。肺部HR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有喘息和低氧血症者,发生BO的可能性大。
吴婷娜[8](2020)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63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及咽拭子/痰液,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痰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病程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程<7d的患儿,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均可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但对于病程<7d的患儿,实时荧光定量PCR能缩短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时间,有助于实验室及时为临床提供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依据。
陈芳,孙素真,杜雅坤,刘学芳,李静洁[9](2020)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及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表达水平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及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52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组)及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68例(肺炎支原体脑炎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对自身免疫性脑炎及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儿血清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脑炎组患儿血清IgA、IgM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免疫性脑炎组[(1.64 ± 0.56) g/L比(1.23 ± 0.48)和(0.82 ± 0.25) g/L、(1.81 ± 0.45) g/L比(1.56 ± 0.48)和(1.12 ± 0.34) g/L](P<0.05),但是三组患者血清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脑炎组外周血CD4+、CD8+高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组和对照组 [(31.21 ± 3.86)%比(28.76 ± 3.57)%和(26.58 ± 3.49)%、(26.86 ± 1.89)%比(25.90 ± 2.16)%和(24.71 ± 2.46)%](P<0.05);但是三组患者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IgM、CD3+、CD8+、CD4+及五项联合诊断自身免疫性脑炎及肺炎支原体脑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1、0.835、0.833、0.631、0.706及1.00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255 g/L、1.465 g/L、57.435%、26.456%、29.750%及1.858;灵敏度分别为100.0%、64.7%、95.6%、92.6%、69.1%及100.0%,特异度分别为95.6%、57.0%、57.1%、23.4%、36.4%及100.0%。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血清IgA、IgM及外周血清CD3+、CD4+、CD8+表达水平显着低于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且IgA、IgM、CD3+、CD8+、CD4+对自身免疫性脑炎和肺炎支原体脑炎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杨郝亮,张萍,周航宇,郝金莉,丁然,王昊,杨曦明[10](2020)在《2018~2019年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8 91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了解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8 91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为多见。北京地区秋季为肺炎支原体发病高峰季节,女性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结论应当在北京地区发病高峰季节预防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和传播,同时重视女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持续监测本地区肺炎支原体的IgM抗体水平,有利于更好地防控。
二、804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04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荧光定量PCR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检测方法MP感染检测情况比较 |
2.2 不同检测方法在患儿不同年龄阶段最终MP感染阳性率的比较 |
3 讨论 |
(3)SAA、CRP及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检测的结果 |
2.2 混合感染的检测结果 |
2.3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与SAA、CRP之间的关系 |
3 讨论 |
(4)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
参考文献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筛选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疗效评价 |
6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临床疗效比较 |
3 炎症指标比较 |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
5 免疫指标比较 |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
讨论分析 |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
2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磷脂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及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肺炎支原体肺炎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
1.2 磷脂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 |
1.3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 |
1.4 代谢组学概述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意义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内容 |
2.4 关键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磷脂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对象基本情况 |
2.2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指标筛选 |
2.3 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预测指标筛选 |
2.4 磷脂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 |
3. 讨论 |
4. 结论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UPLC-MS/MS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 |
2. 数据分析 |
2.1 数据预处理 |
2.2 多元统计分析 |
2.3 代谢物的筛选和定性 |
2.4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2.5 肺炎支原体肺炎亚组分析 |
2.6 临床信息统计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
3.2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
3.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差异代谢物分布特征 |
3.4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4. 磷脂类物质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
4.1 磷脂类物质的筛选 |
4.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基线资料 |
4.3 磷脂类物质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
5. 讨论 |
6. 结论 |
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代谢组学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检测结果 |
2.2 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比较 |
2.3 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比较 |
2.4 不同性别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比较 |
3 讨论 |
(7)儿童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的诊断 |
1.3 BO的诊断 |
1.4 BO的病情严重度分度 |
1.5 过敏背景判断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表现 |
2.2.1 症状 |
2.2.2 体征 |
2.2.3 过敏背景 |
2.3 辅助检查 |
2.3.1 实验室检查 |
2.3.2 肺部影像学表现 |
2.3.3 肺功能检查 |
2.3.4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
2.4 治疗 |
2.4.1 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
2.4.2抗炎治疗 |
2.5 预后 |
2.6 6例遗留BO患儿急性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期的临床特点 |
2.7 遗留BO与未遗留BO患儿的统计分析结果 |
3 讨论 |
(8)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3.1 标本采集 |
1.3.2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 M抗体检测 |
1.3.3 肺炎支原体DNA检测 |
1.3.4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种检测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的比较 |
2.2 不同病程肺炎支原体检出情况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10)2018~2019年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 检测对象 |
2 检测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不同年龄组MP- IgM抗体检测结果 |
2 不同季节MP- IgM抗体检测结果 |
3 不同月份MP- IgM抗体检测结果 |
4 不同性别MP- IgM抗体检测结果 |
讨 论 |
四、804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荧光定量PCR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索[J]. 肖志刚,肖宗浩,刘海欧,陈爱萍,罗舜燕,庄宇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02)
- [2]肺炎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意义及进展[J]. 赵德育,邓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16)
- [3]SAA、CRP及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 冯钧静,黄莺琴,钟信球,薛国平,梁嘉琪,温展鹏. 中国处方药, 2021(06)
- [4]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磷脂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及代谢组学研究[D]. 惠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6]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J]. 袁炜华,邓婷,冯月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04)
- [7]儿童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J]. 温潇慧,徐慧,唐晓蕾,刘辉,杨海明,申月琳,刘金荣,李惠民,赵顺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0(12)
- [8]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J]. 吴婷娜. 保健文汇, 2020(12)
- [9]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及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表达水平及意义[J]. 陈芳,孙素真,杜雅坤,刘学芳,李静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10)
- [10]2018~2019年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杨郝亮,张萍,周航宇,郝金莉,丁然,王昊,杨曦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