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秦玉梅,张扬[1](2021)在《阴式与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效果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卵巢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于东海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观察组(22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4 h炎性因子水平,术前、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指标及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着升高,观察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着升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显着降低(均P<0.05);而两组间血清FSH、LH、E2水平,以及性欲望、性唤起及性高潮、阴道润滑及性交痛、性生活满意度及总体性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虽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稍长,但其可更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抑制炎症反应。
袁艳艳,王庆一,邝爱华[2](2021)在《腹腔镜下部分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部分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患者行腹腔镜下部分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值更高(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H值、生活质量及性功能评分更高,E2、AFC值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LH值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性功能评分、E2、AFC值更高(P<0.05)。结论:和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相比,部分子宫切除术预后更好,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王倩[3](2021)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时宫颈保留与否对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时行全子宫切除术(total hysterectomy,TH)与次全子宫切除术(subtotal hysterectomy,SH)对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英文文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文文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维普(VIP)、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将检索时限设置为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检索语言设置为中文及英文。筛选出关于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响的临床试验性研究及观察性研究等相关文献,其中主要包括随机对照实验、前瞻性及回顾性队列研究。再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最后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中文17篇、英文1篇,其中9篇随机对照实验,9篇为队列研究,总样本量为1948例。其中SH组有872例,TH组有10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H与TH对比,两组术后1月FSH水平[SMD=-1.62,95%CI(-3.21,0.03),P=0.05]、术后3月FSH水平[SMD=-0.98,95%CI(-2.10,0.14),P=0.09]、术后6月FSH水平[SMD=-0.47,95%CI(-1.01,0.06),P=0.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月LH水平[SMD=-2.53,95%CI(-4.16,0.89),P=0.003]、术后3月LH水平[SMD=-0.23,95%CI(-0.44,0.03),P=0.02]、术后6月LH水平[SMD=-0.48,95%CI(0.80,0.16),P=0.003]比较,SH组较TH组升高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月E2水平[SMD=1.06,95%CI(0.12,2.00),P=0.03]、术后3月E2水平[SMD=0.61,95%CI(0.11,1.12),P=0.02]比较,SH组较TH组下降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月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4,95%CI(-0.34,1.03),P=0.32]。两组术后AFC比较,SH组AFC数量较TH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2,95%CI(0.33,1.52),P=0.002]。两组术后AMH水平比较,SH组AMH水平较T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97,95%CI(1.63,2.30),P<0.00001]。两组术后FSFI评分比较,SH组评分较T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5,95%CI(0.26,1.44),P=0.005]。两组手术效果的比较:SH组比TH组手术时间短[SMD=-1.45,95%CI(-2.03,-0.87),P<0.00001];SH组比TH组术中出血量少[SMD=-1.50,95%CI(-2.26,-0.74),P=0.0001];SH组比T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SMD=-3.86,95%CI(-5.57,-2.15),P<0.00001];SH组比TH组术后住院时间短[SMD=-1.58,95%CI(-2.34,-0.82),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次全子宫切除术近期内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远期两种手术手术方式可能无明显区别;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及手术效果更好。
郝益辰[4](2021)在《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早期卵巢功能评价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全子宫切除术及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术前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型变化情况,评价全子宫切除术及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行子宫切除术时是否切除卵巢提供理论依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证候及中医证型变化特点,为中医辨证论治改善子宫切除术后机体状态、发挥中医药优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病房因良性肿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患者。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7天、术后2个月监测血清FSH、LH、E2、AMH水平,并进行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中医辨证分型。结果1.共收集74例患者,其中全子宫切除组46人,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28人。两组患者在年龄、BMI、职业、婚况、文化程度、月经情况、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入院诊断、合并内外科疾病、手术指征、手术时间、手术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诊断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前血清FSH、LH、E2、AM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7天及术后2月,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的血清FSH(34.51±13.49,65.81±16.87m IU/ml)、LH(24.13±9.40m IU/ml,35.27±9.17m IU/ml)水平、Kupperman评分(10.39±2.99分,18.93±1.63分)均显着高于全子宫切除组(21.27±10.92m IU/ml,17.82±6.56m IU/ml;14.25±8.52m IU/ml,12.67±5.19m IU/ml;5.83±2.64分,4.96±1.93分)(P均<0.05),血清E2(10.48±7.34pg/ml,6.57±2.68pg/ml)、AMH(0.147±0.123ng/ml,0ng/ml)水平显着低于全子宫切除组(76.80±57.80pg/ml,84.97±69.85pg/ml;0.320±0.274ng/ml,0.418±0.326ng/ml)(P<0.05)。3.全子宫切除组内,术后7天及术后2个月血清FSH(21.27±10.92m IU/ml,17.82±6.56m IU/ml)、LH水平(14.25±8.52m IU/ml,12.67±5.19m IU/ml)及Kupperman评分(5.83±2.64分,4.96±1.93分)显着高于术前1天(12.68±8.78m IU/ml,9.35±5.23m IU/ml,2.33±1.80分)(P均<0.05),血清E2(76.80±57.80pg/ml,84.97±69.85pg/ml)、AMH水平(0.320±0.274ng/ml,0.418±0.326ng/ml)显着低术前1天(134.89±97.61pg/ml,0.674±0.628ng/ml)(P均<0.05);术后2个月血清FSH(17.82±6.56m IU/ml)、LH水平(12.67±5.19m IU/ml)、Kupperman评分(4.96±1.93分)较术后7天(21.27±10.92m IU/ml,14.25±8.52m IU/ml,5.83±2.64分)稍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84.97±69.85pg/ml)、AMH水平(0.418±0.326ng/ml)较术后7天(76.80±57.80pg/ml,0.320±0.274ng/ml)稍有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内,术后7天及术后2个月血清FSH(34.51±13.49m IU/ml,65.81±16.87m IU/ml)、LH水平(24.13±9.40m IU/ml,35.27±9,17m IU/ml)及Kupperman评分(10.39±2.99分,18.93±1.63分)显着高于术前1天(14.05±11.38m IU/ml,10.98±8.98m IU/ml,2.43±2.03分)(P均<0.05),血清E2(10.48±7.34pg/ml,6.57±2.68pg/ml)、AMH水平(0.147±0.123ng/ml,0ng/ml)显着低术前1天(121.12±98.51pg/ml,0.544±0.484ng/ml,2.43±2.03分)(P均<0.05);术后2个月血清FSH(65.81±16.87m IU/ml)、LH水平(35.27±9,17m IU/ml)、Kupperman评分(18.93±1.63分)显着高于术后7天(34.51±13.49m IU/ml,24.13±9.40m IU/ml,10.39±2.99分)(P<0.05),血清E2(6.57±2.68pg/ml)、AMH(0ng/ml)水平显着低于术后7天(10.48±7.34pg/ml,0.147±0.123ng/ml)(P<0.05);5.本研究纳入的74例患者经术前辨证分析,共得出5种中医证型:肝肾阴虚证6例、脾肾两虚证23例、气滞血瘀证36例、心肾不交证5例、肾阴阳两虚证4例。其中全子宫切除组中肝肾阴虚证3例、脾肾两虚证18例、气滞血瘀证20例、心肾不交证3例、肾阴阳两虚证2例。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中肝肾阴虚证3例、脾肾两虚证5例、气滞血瘀证16例、心肾不交证2例、肾阴阳两虚证2例。两组患者术前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全子宫切除组脾肾两虚证的患者人数显着高于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P<0.05),其余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月全子宫+双侧附件组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及肾阴阳两虚证的患者人数显着高于全子宫切除组(P<0.05),脾肾两虚证患者人数显着低于全子宫切除组(P<0.05),两组气滞血瘀证的患者人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全子宫切除组中,肝肾阴虚证的患者人数在术前1天、术后7天、术后2月三次访视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两虚证术后2月患者人数高于术前1天及术后7天(P<0.05),术前1天及术后7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滞血瘀证术前1天患者人数显着高于术后7天及术后2月(P<0.01),术后7天与术后2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肾不交证术后7天患者人数高于术前1天及术后2月(P<0.05),术前1天与术后2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阴阳两虚证术后7天患者人数高于术前1天(P<0.05),术后2月与术后7天、术前1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中,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的患者人数在术前1天、术后7天、术后2月三次访视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滞血瘀证术前1天患者人数显着高于术后7天与术后2月(P<0.01),术后7天与术后2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肾不交证术后7天患者人数高于术前1天(P<0.05),术后2月与术前1天、术后7天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阴阳两虚证术后7天及术后2月患者人数均高于术前1天(P<0.05),术后2月与术后7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全子宫切除组与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术前1天中医证候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7.37±1.47 vs 7.89±1.73)(P>0.05)。全子宫切除组与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术后7天及术后2月中医证候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子宫切除组的中医证候总分(13.39±4.25;8.91±3.66)均显着低于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18.64±6.67;23.43±7.91)(P均<0.05);8.全子宫切除组中,术后7天(13.39±4.25)中医证候总分显着高于术前1天(7.37±1.47)及术后2月(8.91±3.66)(P<0.01),术后2月(8.91±3.66)时中医证候总分高于术前1天(7.37±1.47)(P<0.05)。术后7天胸胁胀痛、腹胀、少腹隐痛等症状减轻,潮热、五心烦热、头晕、腰膝酸软、耳鸣、盗汗、心悸易惊等症状加重;术后2月头晕、潮热、盗汗、皮肤干痒、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心悸易惊症状减轻,便溏、纳呆、腰膝酸软等症状加重;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中,术后7天(18.64±6.67)及术后2月(23.43±7.91)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高于术前1天(7.89±1.73)(P<0.01),术后2月(23.43±7.91)的中医证候评分稍高于术后7天(18.64±6.67),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胸胁胀痛、少腹隐痛等症状减轻,耳鸣、头晕、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皮肤干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等症状加重;术后2月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时冷时热等症状加重。结论1.子宫切除同时切除卵巢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子宫切除者,且切除卵巢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出现时间更早,症状更严重。而单纯子宫切除术虽然在术后早期时对卵巢功能有负性影响,但术后2月时卵巢功能开始有恢复的趋势,因此,对于绝经前因妇科良性肿瘤行子宫切除的患者应尽可能保留卵巢结构的完整性,以维持患者的内分泌功能,避免过早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2.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型有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心肾不交证、肾阴阳两虚证五种,术前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子宫切除术后生殖轴失衡,内伤其血,脾气受损,肾气亏虚、冲任失调,表现为脾肾两虚证,腰膝酸软、纳呆、神疲乏力等症加重。若同时切除卵巢,冲任进一步受损,天癸竭,阴精耗伤,阴阳失衡,肾气虚衰累及心、肝、脾等多脏腑功能失和,使临床症状呈现复杂多样性,形成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中医证型以肾阴阳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潮热、五心烦热、头晕、腰膝酸软、耳鸣、盗汗、心悸易惊等症状加重。
张瑜,李萍,刘灵霞,王亚宁,陈琼,李雪峰[5](2019)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因子宫肌瘤在该院手术治疗的绝经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组:子宫肌瘤切除术组(A组)、次全子宫切除术组(B组)、全子宫切除术组(C组),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女性激素3项[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进行检测,并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量表对性生活进行评估。结果 A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激素3项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激素3项检测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FSFI量表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FI量表评分: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中子宫肌瘤切除在保护卵巢功能及提高性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
王春娟,乔艳妮[6](2019)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性激素水平、生活质量与性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FSH和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水平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躯体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性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相似,但对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好,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钱秋萍[7](2019)在《良性疾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比较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育龄期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卵巢性激素水平、围绝经期症状及性功能状况,拟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育龄期女性性激素、围绝经期症状及性功能的影响,并初步分析术后性功能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相关指导及治疗依据。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因“子宫良性病变”住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育龄期女性(30-50岁)。术前查女性性激素(月经周期第2-3天),发放及收集改良Kupperman评分表、FSFI问卷表,手术后追踪随访患者并分别于术后3月、术后6月及术后1年完成女性性激素检测、Kupperman评分表及FSFI问卷表,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围绝经期症状及性功能情况。研究结果:1.本研究严格按照既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初步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患者共有162例,术前完善性激素检查、Kupperman评分表及FSFI问卷表,术前共收集合格问卷157份,剔除术前基础性激素FSH>25.00 mIU/mL考虑存在卵巢功能不良者22例、术前性功能指数FSFI总分<26.55分考虑存在女性性功能障碍者37例以及在术后随访的过程中失访脱落者1例,因此最终进入本研究随访分析的患者共有97例,纳入的所有患者平均年龄46.52±3.44岁,子宫大小平均如孕10.29±3.26周。2.性激素水平:术后各个时间节点的FSH值、LH值均较术前有升高,其中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者FSH及LH均有较大幅度升高,但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至术后1年时患者FSH、LH的水平较术后3月时有所下降。手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及术后1年的FSH值、E2值分别进行时间点上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与术后6月的L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LH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Kupperman评分:术前纳入的患者Kupperman评分均<6分,所有患者不存在明显的围绝经期症状。手术后随访时各时间点最突出的围绝经期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失眠及性交痛。术后3月随访时,Kupperman评分较术前有很大升高,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重度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18分)。术后6月及术后1年时,各项围绝经期症状较术后3月时稍有好转,但仍较术前明显。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四个时间节点的Kupperman评分的成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女性性功能:术前各患者的FSFI总得分均>26.55分,无明显性功能障碍表现。至术后3月,97例纳入者中有53例尚未有性生活(54.64%),术后6月时仍有4例未进行性生活(4.12%),未进行术后性生活者均因对手术切及阴道残端愈合的担忧。随访过程中发现术后3月、术后6月及术后1年时患者的FSFI得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表现出较多的性功能障碍,其中在术后3月时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几乎达到100%,至术后1年时,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约49.48%。女性性功能障碍中表现较为突出的维度有阴道润滑、性交痛、性生活满意度。除术后6月的性欲水平较术后3月及术后1年性欲水平有变化外(P<0.05),其余时间点的性欲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年在性唤起维度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549)。术后3月与术后6月的阴道润滑、性高潮、性交痛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1、P=0.991、P=0.109),其余时间点各个维度分别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研究结论:1.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能会对育龄期女性近期的卵巢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术后轻度围绝经期症状,并对术后性功能及性生活质量产生影响。2.育龄期女性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性欲维度无明显改变。由于术后性激素水平波动、围绝经期症状的出现及心理因素等影响,术后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等各维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阴道润滑障碍及性交痛障碍的发生率尤其增高,导致术后显着增加的女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3.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育龄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各维度的影响可能是有一定自限性的,至术后1年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应积极关注相应维度的性功能障碍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激素补充治疗、围手术期心理教育及性健康指导,改善患者术后性功能。
李月[8](2019)在《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多维度评估》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的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6例,且通过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良性病变。分别采用盆底功能症状问卷简表20(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度、盆底肌肉力量测定、以及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盆底情况及盆底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6例患者中30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完成随访及其相关检查,失访患者为6例,故对30例患者术前术后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研究结果显示,PFDI-20整体分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58,P=0.000);PFDI-20的三个量表中,POPDI-6、CARDI-8、UDI-6分数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3.296,P1=0.001;Z2=-2.817;P2=0.005;Z3=-2.066;P3=0.039);PFIQ-7整体分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41,P=0.066),PFIQ-7的三个量表中,UIQ-7、CARIQ-7及POPIQ-7的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Z1=-1.000,P1=0.317;Z2=0.000,P2=1.000;Z3=-1.633,P3=0.102)。术前与术后阴道前壁膨出不变的有26例,膨出加重的有1例,膨出较前好转的有3例,术前与术后阴道后壁膨出不变的有25例,膨出加重的有1例,膨出较前好转的有4例,膨出情况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Z1=-0.561,P1=0.575;Z2=-0.732,P2=0.464)。盆底肌肉Ⅰ类肌肌力不变的有15例,肌力上升的有7例,肌力下降的有8例,Ⅱ类肌肌力不变的有11例,肌力上升的有9例,肌力下降的有10例,综合肌力上升和下降的程度,总体来看术后盆底Ⅰ类肌力有所下降,Ⅱ类肌力有所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402,P1=0.688,Z2=-1.321,P2=0.186);肌力疲劳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08,P1=0.313;Z2=-1.886,P2=0.059);阴道动态压力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212);盆底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与手术前比较,术后静息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的距离有所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8,P=0.003)。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的距离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69,P=0.442)。术后膀胱颈移动度有所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4,P=0.325);肛提肌裂口面积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3,P=0.383)。静息状态下30例患者术前术后膀胱尿道后角均完整,尿道后角均为关闭状态。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开放较术前有所增加;术后尿道内口关闭的较术前增多,但该两项指标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43,P1=0.118;χ2=0.162,P2=0.668)。静息状态下,30例患者术前术后直肠均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上,Valsalva状态下,手术后直肠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上的较术前增加,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下的较术前减少,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3,P=0.095)。经盆底彩超评估,术后膀胱轻度膨出的较术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74,P1=0.584);术后无直肠膨出的较术前增加1例,术前直肠明显膨出1例术后无直肠膨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019,P2=0.6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全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对盆底功能无不良影响,并且可以改善因子宫疾患出现的排尿异常、排便异常、盆腔及下生殖道不适的症状。但是全子宫切除患者远期是否会发生盆底功能的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詹凤丽[9](2019)在《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性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盆底康复治疗对性功能的影响,同时探索不同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最有效的电刺激参数范围。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因非脱垂的妇科良性疾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术后3个月出现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300例,由专业的康复医师使用USB4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指导进行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每周2次,15次1个疗程,同时嘱患者于家中辅助阴道哑铃综合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观察治疗后盆底肌力、疲劳度,性生活质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盆底Ⅰ类肌肌力、盆底Ⅱ类肌肌力、综合肌电位及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的疲劳度、盆底Ⅱ类肌的疲劳度、连续A3反射异常、每周平均漏尿次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欲障碍、性高潮障碍及性唤起障碍者盆底Ⅰ类肌给予30HZ,盆底Ⅱ类肌予50HZ电刺激频率,均存在最有效的脉宽;性交痛障碍经皮内啡肽+Tens止痛电流方案,有效的电刺激分别为10HZ/200us,100HZ/100us。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性功能障碍,提高性生活及综合生活质量,有利婚姻的和谐,具有安全有效的,无创无痛及经济可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同一类型的性功能障碍电刺激治疗存在最有效值,为性功能障碍提供了有效治疗的参考参数。
黄婉婧[10](2019)在《全子宫切除术后同年龄层人群远期盆底功能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对同年龄人群盆底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良性妇科疾病的60例患者。其中术前未绝经患者28例,平均术后随访时间为4.27±0.95年,术前绝经患者32例,平均术后随访时间为4.71±1.22年。因妇科良性疾病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术前患者61例,其中未绝经31例,绝经30例。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53例门诊健康检查,其中未绝经26例,绝经27例。分别对其进行中文验证版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版20及对目前性生活满意度调查,测量患者目前盆底肌功能、阴道动态压力及阴道前后壁膨出率,从主观及客观角度评价患者目前盆底功能。结果一般资料:三组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的年龄,产次和术前子宫大小无显着差异。1、主观指标比较:(1)未绝经患者群:术后组UDI-6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和术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OPDI-6、CRADI-8得分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术前组对目前性生活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相比于术后组,差异明显(P<0.05)。(2)绝经后患者群:术后组CRADI-8、CUDI-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术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OPDI-6得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目前的性生活满意率无显着差异(P>0.05)。2、客观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术前组和术后组在绝经后和未绝经期患者中,I、II类肌力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和术前组I,II类肌力均优于术后组;对照组与术前组I,II组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I类肌肌肉疲劳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术前组II类肌肌肉疲劳度高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阴道前后壁膨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未绝经患者对照组及术前组阴道动态压力均高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患者中术前组与术后组阴道动态压力差异不明显,但对照组阴道动态压力高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绝经患者群:全子宫切除术对此年龄层人群远期排尿功能及性生活满意度有负面影响,对盆腔脏器脱垂及肠道功能影响不大;手术可能会导致盆底I、II类肌肌肉肌力、II类肌肌肉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下降,对I类肌肌肉疲劳度影响不明显。绝经后患者群:全子宫切除术对此年龄层人群远期排尿功能、肠道功能有负面影响,对盆腔脏器脱垂及性生活满意度影响不大;与术前患者相比盆底I类肌、II类肌肌肉肌力有所下降,I类、II类肌肌肉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变化不明显,但健康人群阴道动态压力高于术后组。因此,术前患者在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的切除子宫。
二、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阴式与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围术期指标 |
2.2 炎性因子水平 |
2.3 卵巢功能指标 |
2.4 性功能评分 |
3 讨论 |
(2)腹腔镜下部分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情况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
2.2 术后卵巢功能改变情况比较 |
2.3 生活质量、性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时宫颈保留与否对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检索策略 |
2.5 文献筛选 |
2.6 资料提取 |
2.7 质量评价 |
2.8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3.4 Meta分析结果 |
3.4.1 SH与 TH对卵巢功能影响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
3.4.2 SH与 TH对性功能影响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
3.4.3 SH与 TH的手术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Meta分析结果讨论 |
4.1.1 SH与TH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
4.1.2 SH与TH对性功能的影响 |
4.1.3 SH与TH手术效果的比较 |
4.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早期卵巢功能评价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2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全子宫切除组及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组间比较血清FSH、LH、E2、AM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 |
2.1 术前1天血清FSH、LH、E2、AM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的比较 |
2.2 术后7天血清FSH、LH、E2、AM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的比较 |
2.3 术后2月血清FSH、LH、E2、AM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的比较 |
3 全子宫切除组及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组内比较血清FSH、LH、E2、AM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 |
3.1 全子宫切除组 |
3.2 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 |
4 Kupperman评分与血清FSH、LH、E2、AMH相关性分析 |
5 全子宫切除组与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中医证型分布 |
5.1 组间比较中医证型分布 |
5.2 全子宫切除组三次访视中医证型分布 |
5.3 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组三次访视中医证型分布 |
6 中医证候评分 |
6.1 组间比较 |
6.2 组内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二 |
附录三 |
综述 中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病因病机的古今认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3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FSH、LH、E2检测结果比较 |
2.2 3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FSFI量表评分比较 |
3 讨论 |
(6)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2.4 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7)良性疾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 |
2.1 女性性反应周期 |
2.2 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性功能各个维度的影响 |
2.2.1 全子宫切除术对性欲的影响 |
2.2.2 全子宫切除术对性唤起、性高潮的影响 |
2.2.3 全子宫切除术对阴道润滑的影响 |
2.2.4 全子宫切除术对性交痛的影响 |
2.2.5 全子宫切除术对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
2.3 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途径对性功能的影响 |
2.4 总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收集资料 |
3.1.3 技术路线 |
3.1.4 手术步骤 |
3.2 研究内容 |
3.2.1 卵巢性激素 |
3.2.2 改良Kupperman评分表 |
3.2.3 FSFI问卷 |
3.3 伦理学问题 |
3.4 统计学处理 |
3.5 研究的质量控制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患者一般资料 |
4.2 患者各项研究指标的情况 |
4.2.1 术前各项研究指标的情况 |
4.2.2 术后各项研究指标的情况 |
4.2.3 性激素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一部分 一般情况调查 |
第二部分 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 |
第三部分 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多维度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3.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二)一般资料 |
(三)研究方法 |
1.盆底功能障碍问卷 |
2.盆腔器官脱垂评估诊断标准 |
3.盆底肌力的测定 |
4.盆底肌疲劳度测定 |
5.阴道动态压力测定 |
6.盆底超声的检查 |
6.1 检查方法及操作步骤 |
6.2 观察指标 |
6.3 指标解读 |
7.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盆底功能问卷PFDI-20与PFIQ-7 分数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
2.盆底POP-Q评估阴道前后壁膨出情况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
3.盆底肌力、肌力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比较 |
3.1 盆底肌力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
3.2 肌力疲劳度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
3.3 阴道动态压力术前与术后的比较 |
4.盆底三维超声结果分析 |
讨论 |
1.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肌力的影响 |
2.全子宫切除术对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 |
3.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影响 |
4.全子宫切除术后行盆底超声的价值 |
5.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性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全子宫切除术后同年龄层人群远期盆底功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观察指标相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阴式与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效果对比[J]. 秦玉梅,张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20)
- [2]腹腔镜下部分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J]. 袁艳艳,王庆一,邝爱华.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1(02)
- [3]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时宫颈保留与否对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D]. 王倩. 南昌大学, 2021(01)
- [4]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早期卵巢功能评价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D]. 郝益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研究[J]. 张瑜,李萍,刘灵霞,王亚宁,陈琼,李雪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20)
- [6]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王春娟,乔艳妮. 中国性科学, 2019(05)
- [7]良性疾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 钱秋萍. 东南大学, 2019(05)
- [8]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多维度评估[D]. 李月.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9]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性功能影响的研究[D]. 詹凤丽.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10]全子宫切除术后同年龄层人群远期盆底功能的变化[D]. 黄婉婧.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