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在 GIS 中始终是新事物

Web 在 GIS 中始终是新事物

一、网络处处在 GIS时时新(论文文献综述)

蒋远[1](2017)在《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能一种用于存储,分析,显示地理数据的软件。近些年随Internet的发展,由网页与GIS结合产生的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也因此逐渐发展起来。因为Internet的普及和浏览器对界面展示技术的提升,WebGIS无论在功能还是在显示效果上都得到很大的进步,现在WebGIS正处于发展的主要时期,WebGIS应用也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之中。现目前已有很多GIS软件公司提供了JavaScript版本的API,但由于各平台提供的接口有所差异以及用户对API的不熟悉,导致WebGIS应用开发效率的降低,因此建立一个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能有效用户的开发效率,同时提高开发出的应用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基于JavaScript+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技术和各大平台对Javascript提供的API接口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该框架提供一系列的统一的接口函数方便用户快捷地对各个平台发布的地图服务进行WebGIS应用地开发,而不用去针对某一地图发布平台去学习对应的功能和其调用方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如下:首先分析了GIS与WebGIS的关系以及WebGIS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各种不同WebGIS的开发方式的研究,分析出目前发展潜力更好,使用更广泛和主流的WebGIS开发方式以及基于该开发方式所使用的技术。根据这种开发方式研究设计出一种针对JavaScript的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的结构。然后对框架结构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其功能上的设计,包括跨平台实现方式设计,GIS平台相关层设计,数据交互实现和空间数据传输格式的规范,GIS平台无关层功能和控件的设计,以及对部分类型GIS无关层控件的性能上的优化方案以提升控件的渲染和加载效率,提高用户体验。最后针对框架中每个功能模块的接口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调用接口,参数等信息。以及每个功能函数在代码上的具体实现。最后根据设计的框架实现铁路局工务生产管理的GIS模块,以对该框架进行功能和性能上的检验。

杨崇俊[2](2003)在《网络处处在 GIS时时新》文中研究指明

陈贇[3](2001)在《回归真实的存在 ——王船山哲学的阐释》文中指出导论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王船山哲学。研究的问题是回归真实的存在,或者说,真实的存在如何可能?论文认为,真实的存在如何可能的问题,在王船山那里,导向了如下的处理,这就是通幽明(或者“隐显”、“阴阳”、“昼夜”)之道,或者说,就是沟通可见(在场)与不可见(不在场)。 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1)从有无到隐显——哲学视域的转换:引出问题以及王船山的哲学视域。(2)什么是真实的存在:从天道、人道以及二者的关系三个方面回答什么是真实的存在。(3)回归真实的存在:从主体知行活动以及类主体的历史过程两个层面探讨真实存在如何可能。 第一章 从有无到隐显:哲学视域的转换 从对象上说,本章考察的是王船山的有无、道器(形而上、形而下)之辨,但是,论文没有把它们安排在天道观的范围内进行讨论,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它们在王船山哲学中并不仅仅是一种天道观的讨论,而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理解王船山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思考方式至关重要。从内容上说。本章考察的是王船山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处理这些问题的哲学视域。 一、有无之辨 (1)通过对于哲学史上的有无之辨的考察,王船山发现,有无话语必然导致一个实体化的存在概念,有无话语的主题化与存在的实体化相伴随,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所谓存在的实体化,就是指这种存在概念的建立是以割裂当前在场的事物与不在场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或交互作用为代价的。 (2)有无话语产生的根源是那种以视觉为中心的图像化视野。这种视野可以经验当前在场的事物,但却把不在场、然而又真实存在的事物表象为“无”,也即非存在。这样,它就割裂了在场与不在场的统一性。 (3)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经验总是以在场与不在场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特征,这种在场与不在场的交互作用既是真实存在的本性,也是时间的本性。但是,有无话语所蕴涵着的图像化视野却抹杀了时间,颠覆了真实的存在。回归真实的存在就表现为这样一种要求,沟通在场与不在场。 (4)沟通在场与不在场有两种途径,这就是形而上与形而下。 二、形上与形下之辨内穴挺拴2 门)对于《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理解必须从理解“谓之”与“之谓”的分别出发。“之谓”是理论理性的言述,是对于事实本身的描述。“谓之”是实践理性的话语,是主体出于实践目的所作的一种规定。 (2)根据对于“谓之”的理解,可以断定:形而上与形而下不是世界的固有区域分化,而是主体的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3)从对象说,形而上与形而下是隐显,也即不在场与在场之别。从主体说,形而卜与形而下是两种沟通在场与不在场的方式。形而上是以思的方式从在场通向不在场,形而下是以感性实践(践下)的方式出不在场而通向在场,形而下本身又包含着两个层次:尽器与践形,尽器是把不在场的对象带出来的活动,与这个过程同时的是践形,也即使主体自身的某些不在场的方面成为可见的。 三、作为一种哲学视域的隐显 在王船山那里,隐显也即在场与不在场成为一种哲学的视域,它首先意昧着一种时间的视域,其次,它是一种与主体知行过程相关的视域。通过后者,王船山获得了一种批判哲学的识度。第二章 天道与真实的存在 从天道上考察真实的存在,围绕着理气之辨、体用关系以及理一分殊三个理论层面展开。 一、理气之辨 门)气的概念在王船山那里具有中心的意义,气具有“一物两体”的特征,也即它的显现总是有阴(不在场、不可见)的一面,这就是它的自在性的根源;同时它的显现总有阳(在场、可见)的一面,气的这种特征就是存在展开为在场与不在场之间交互作用的根源。气的概念意味着主体知能的界限,通过它才可以真正获得天道概念得以立身的基础;气超出了主体知能界限以及其在场的一面,因此,它证成了真实存在的非人为构造性质。 (2)王船山把理确定为气化运行过程中显现的条理、秩序,确定为气运行有效性的标识。这样,与运行或实践相关的理,就不能在狭义的认识中给出。理负责的是运行的有效性,而不是知识上的可理解性。对于理的这种理解,避兔了人为构造的“先设之定理”。 (3)理气的非人为构造性是从消极方面讲真实存在的自在自为性;从积极方面说真实存在的自在自为性,就是它的能动性、活力性。王船山把气、理的功能分别理解为生物(始物)、成物(终物),气负责创造,理负责成就,以气为理的基础,就保证 问归真实的佯介——卜船山哲学的fly释。 了真实存在的能动性。 二、由用以得体 门)王船山改变了宋明人以体用为中心组织存在论范畴的做法,而代之以隐显。 这就保证了其哲学的批判识度。这种批判识度要求通过由用以得体的方式把握存在。 (2)存在与主体是相与为体的,一方面,存在作用于主体的过程是存在与主体为体; 另一方面,主体作用于存在的过程是主体与存在为?

陈赟[4](2001)在《回归真实的存在 ——王船山哲学的阐释》文中提出导论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王船山哲学。研究的问题是回归真实的存在,或者说,真实的存在如何可能?论文认为,真实的存在如何可能的问题,在王船山那里,导向了如下的处理,这就是通幽明(或者“隐显”、“阴阳”、“昼夜”)之道,或者说,就是沟通可见(在场)与不可见(不在场)。 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1)从有无到隐显——哲学视域的转换:引出问题以及王船山的哲学视域。(2)什么是真实的存在:从天道、人道以及二者的关系三个方面回答什么是真实的存在。(3)回归真实的存在:从主体知行活动以及类主体的历史过程两个层面探讨真实存在如何可能。 第一章 从有无到隐显:哲学视域的转换 从对象上说,本章考察的是王船山的有无、道器(形而上、形而下)之辨,但是,论文没有把它们安排在天道观的范围内进行讨论,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它们在王船山哲学中并不仅仅是一种天道观的讨论,而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理解王船山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思考方式至关重要。从内容上说,本章考察的是王船山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处理这些问题的哲学视域。 一、有无之辨 (1)通过对于哲学史上的有无之辨的考察,王船山发现,有无话语必然导致一个实体化的存在概念,有无话语的主题化与存在的实体化相伴随,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所谓存在的实体化,就是指这种存在概念的建立是以割裂当前在场的事物与不在场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或交互作用为代价的。 (2)有无话语产生的根源是那种以视觉为中心的图像化视野。这种视野可以经验当前在场的事物,但却把不在场、然而又真实存在的事物表象为“无”,也即非存在。这样,它就割裂了在场与不在场的统一性。 (3)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经验总是以在场与不在场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特征,这种在场与不在场的交互作用既是真实存在的本性,也是时间的本性。但是,有无话语所蕴涵着的图像化视野却抹杀了时间,颠覆了真实的存在。回归真实的存在就表现为这样一种要求,沟通在场与不在场。 (4)沟通在场与不在场有两种途径,这就是形而上与形而下。 二、形上与形下之辨内容提要 (1)对于《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理解必须从理解“谓之”与“之谓”的分别出发。“之谓”是理论理性的一言述,是对于事实本身的描述。“谓之”是实践理性的话语,是主体出于实践目的所作的一种规定。 (2)根据对于“谓之”的理解,可以断定:形而上与形而下不是世界的固有区域分化,而是主体的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3)从对象说,形而上与形而下是隐显,也即不在场与在场之别。从主体说,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两种沟通在场与不在场的方式。形而上是以思的方式从在场通向不在场,形而下是以感性实践(践下)的方式由不在场而通向在场,形而下本身又包含着两个层次:尽器与践形,尽器是把不在场的对象带出来的活动,与这个过程同时的是践形,也即使主体自身的某些不在场的方面成为可见的。 三、作为一种哲学视域的隐显 在王船山那里,隐显也即在场与不在场成为一种哲学的视域,它首先意味着一种时间的视域,其次,它是一种与主体知行过程相关的视域。通过后者,王船山获得了一种批判哲学的识度。第二章天道专真实的存在 从天道上考察真实的存在,围绕着理气之辨、体用关系以及理一分殊三个理论层面展开。- 一、理气之辨 (l)气的概念在王船山那里具有中心的意义,气具有“一物两体”的特征,也即它的显现总是有阴(不在场、不可见)的一面,这就是它的自在性的根源;同时它的显现总有阳(在场、可见)的一面,气的这种特征就是存在展开为在场与不在场之间交互作用的根源。气的概念意味着主体知能的界限,通过它才可以真正获得天道概念得以立身的基础:气超出了主体知能界限以及其在场的一面,因此,它证成了真实存在的非人为构造性质。 (2)王船山把理确定为气化运行过程中显现的条理、秩序,确定为气运行有效性的标识。这样,与运行或实践相关的理,就不能在狭义的认识中给出。理负责的是运行的有效性,而不是知识上的可理解性。对于理的这种理解,避免了人为构造的“先设之定理”。 (3)理气的非人为构造性是从消极方面讲真实存在的自在自为性;从积极方面说真实存在的自在自为性,就是它的能动性、活力性。王船山把气、理的功能分别理解为生物(始物)、成物(终物),气负责创造,理负责成就,以气为理的基础,就保证沪}归真实的存在—卜船山哲学的闻释了真实存在的能动性。 二、由用以得体 (1)王船山改变了宋明人以体用为中心组织存在论范畴的做法,而代之以隐显。这就保证了其哲学的批判识度。这种批判识度要求通过由用以得体的方式把握存在。 (2)存在与主体是相与为体的,一方面,存在作用于主体的过程是存在与主体为体;另一方面,主体作用于存在的过程是主体与存在为体。由用以得体意味着主体在与存在为体的过程中把握存在。(3)存在的显现展开为时间性的过程,通过由用以得体的方

二、网络处处在 GIS时时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处处在 GIS时时新(论文提纲范文)

(1)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或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HTML5
    2.2 SVG
    2.3 矢量图层与栅格图层
    2.4 Web前端Javascript开发框架
        2.4.1 Dojo
        2.4.2 ExtJS
        2.4.3 Jquery
    2.5 PostgreSQL数据库
    2.6 各类WebGIS软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分析研究
    3.1 WebGIS系统的结构
        3.1.1 基于服务器的结构
        3.1.2 基于客户端的结构
        3.1.3 各种开发方式性能比较
    3.2 主流的WebGIS开发框架结构
        3.2.1 框架结构图及描述
        3.2.2 基于JavaScript作WebGIS前端开发的优势
        3.2.3 AJAX作为前后端交互的优越性
    3.3 跨平台开发框架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思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的设计
    4.1 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总体架构
    4.2 GIS平台相关层设计
        4.2.1 跨平台实现方式
        4.2.2 GIS平台相关层功能设计
    4.3 空间数据交互模块设计
        4.3.1 REST风格的数据交互
        4.3.1.1 具体数据访问方式
        4.3.1.2 不同域下数据交互的解决方式
        4.3.2 空间数据格式
    4.4 GIS无关常用控件模块设计
    4.5 部分控件性能的优化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GIS平台相关层模块详细设计实现
        5.1.1 跨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5.1.2 GIS平台相关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2.1 地图初始化中相关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5.1.2.2 地图相关操作的设计与实现
        5.1.2.3 图层相关操作的设计与实现
    5.2 空间数据交互模块实现
    5.3 地图无关层常用控件模块实现
        5.3.1 地图无关层控件
        5.3.2 地图无关层功能函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工具及环境
        6.1.1 测试环境
        6.1.2 测试工具
    6.2 功能测试
        6.2.1 GIS平台相关层功能测试
        6.2.1.1 地图初始化测试
        6.2.1.2 地图相关操作的测试
        6.2.1.3 图层相关操作的测试
        6.2.2 数据交互模块测试
        6.2.3 地图无关层模块测试
    6.3 性能测试
        6.3.1 单个函数响应时间
        6.3.1.1 地图初始化性能测试
        6.3.1.2 地图标记性能测试
        6.3.1.3 冒泡框性能测试
        6.3.2 多用户并发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回归真实的存在 ——王船山哲学的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章 从有无到隐显:哲学视域的转换
    第一节 有无之辨与隐显视域的开启
        一、 有无的主题化与存在的实体化
        二、 有无话语与图像化的视觉视野
        三、 “有无”的解构与隐显视域的开启
    第二节 形而上与形而下:以隐显为中心的理解
        一、 谓之与之谓
        二、 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是隐显之别
        三、 形而上:以思的方式会通隐显
        四、 形而下:以感性实践的方式会通隐显
第二章 天道与真实的存在
    第一节 理气之辨
        一、 气的概念与真实存在的自在性
        二、 作为气化运行有效性的理
        三、 气生理成与真实存在的能动性
    第二节 由用以得体
        一、 拒斥思辨构造的存在
        二、 相与为体
        三、 存在显现的时间性
    第三节 理一分殊
        一、 理一分殊观念的发展
        二、 理一分殊与万法归一
第三章 天道与人道
    第一节 化天之天为人之天
        一、 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
        二、 从自在到自为
    第二节 在天之天道与在人之天道的沟通
        一、 有为和无为
        二、 俟命和至于命
第四章 人道与真实的存在
    第一节 性日生日成
        一、 天地之始终今日是:世界的始终与主体的时间性
        二、 时间的经验和时间的本质
        三、 时间视域中的生死现象
        四、 性日生日成:人的存在的时间性
    第二节 理欲之辨
        一、 薄乎欲者亦薄乎理
        二、 理以导欲:理欲关系的原初形态
        三、 天理必从人欲上见
        四、 理欲合一
第五章 走向真实的存在
    第一节 知行活动及其过程
        一、 知行之辨
        二、 能所之辨
        三、 主体的自至和主体间的沟通
    第二节 在历史中回归真实的存在
        一、 历史文化主题的发现以及自然与历史的存在论区分
        二、 理势合一与理性的机巧
        三、 通向历史性生存之路
引用文献
后记

(4)回归真实的存在 ——王船山哲学的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章 从有无到隐显:哲学视域的转换
    第一节 有无之辨与隐显视域的开启
        一、 有无的主题化与存在的实体化
        二、 有无话语与图像化的视觉视野
        三、 “有无”的解构与隐显视域的开启
    第二节 形而上与形而下:以隐显为中心的理解
        一、 谓之与之谓
        二、 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是隐显之别
        三、 形而上:以思的方式会通隐显
        四、 形而下:以感性实践的方式会通隐显
第二章 天道与真实的存在
    第一节 理气之辨
        一、 气的概念与真实存在的自在性
        二、 作为气化运行有效性的理
        三、 气生理成与真实存在的能动性
    第二节 由用以得体
        一、 拒斥思辨构造的存在
        二、 相与为体
        三、 存在显现的时间性
    第三节 理一分殊
        一、 理一分殊观念的发展
        二、 理一分殊与万法归一
第三章 天道与人道
    第一节 化天之天为人之天
        一、 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
        二、 从自在到自为
    第二节 在天之天道与在人之天道的沟通
        一、 有为和无为
        二、 俟命和至于命
第四章 人道与真实的存在
    第一节 性日生日成
        一、 天地之始终今日是:世界的始终与主体的时间性
        二、 时间的经验和时间的本质
        三、 时间视域中的生死现象
        四、 性日生日成:人的存在的时间性
    第二节 理欲之辨
        一、 薄乎欲者亦薄乎理
        二、 理以导欲:理欲关系的原初形态
        三、 天理必从人欲上见
        四、 理欲合一
第五章 走向真实的存在
    第一节 知行活动及其过程
        一、 知行之辨
        二、 能所之辨
        三、 主体的自至和主体间的沟通
    第二节 在历史中回归真实的存在
        一、 历史文化主题的发现以及自然与历史的存在论区分
        二、 理势合一与理性的机巧
        三、 通向历史性生存之路
引用文献
后记

四、网络处处在 GIS时时新(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平台WebGIS开发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 蒋远.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3)
  • [2]网络处处在 GIS时时新[J]. 杨崇俊. 地理信息世界, 2003(06)
  • [3]回归真实的存在 ——王船山哲学的阐释[D]. 陈贇. 华东师范大学, 2001(01)
  • [4]回归真实的存在 ——王船山哲学的阐释[D]. 陈赟. 华东师范大学, 2001(02)

标签:;  ;  ;  ;  ;  

Web 在 GIS 中始终是新事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