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体机械》2001年1~12期目次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师丽娟[1](2016)在《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农业工程是将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以及农村生活与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工程技术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中外农业工程学科以其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具有一定的共性,又因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较晚而致中外学科所关注具体问题及发展阶段产生一定的差异。分析比较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农业工程学科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可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此,论文以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历史演进为主线,从纵横两个维度对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程进行全方位研究,基于国内外学科发展规律,建构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框架,为学科科研队伍建设与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以此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运用积累变革规范理论,系统分析了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创建、发展及变革历程,归纳总结了学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中外学科遵循相同的发展规律,学科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波浪式前进的态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运用内生型与外生型发展理论,分别对中外学科启动时间、形成条件、推动力量、发展路径等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欧美农业工程学科属于先发内生型发展模式,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属于后发创新型发展模式。(3)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与可视化知识图谱技术,从科学研究视角可视化揭示并比较分析了中外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中外农业结构不同造就学科研究各有侧重;动力与机械等学科传统研究领域中外出现关注度相对下降现象;中国追赶国际学科前沿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智能农业等新兴研究主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学科创新动力虽明显加强,仍需在原始创新方面进行重点突破。(4)运用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外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模式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应立足地域需求,创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外通识教育强调知识的广度,课程内容更趋多元化,国内则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中国应通过强化基础理论教学,文理并重,积极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5)探讨了中外高等工程教育最新变革趋势以及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面临的环境。研究表明,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欧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指导思想高度一致,二者为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农业工程学科的创新应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深化企业与高校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张兰兰[2](2010)在《论《遐迩贯珍》的科学传播》文中指出《遐迩贯珍》,作为第一份在中国本土创办的杂志,是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字播道的新起点。当年《遐迩贯珍》发行之际,在业界可谓遐迩闻名、如雷贯耳,且似贯珠珍贵。该报刊的内容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学技术、时政等各学科。在《遐迩贯珍》中间,介绍了地理、天文、物理学、地质学、医学等科学知识。本文正是从科学传播的角度,对这具有多个“第一”称号的报刊分析研究,探寻其在科学传播方面的成果。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遐迩贯珍》的介绍,即出版、发行情况,及编辑和合作者的介绍。第二章是对《遐迩贯珍》所处的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分析其所处的传教士办报的历史阶段,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侵略问题的思考。第三章,重点对《遐迩贯珍》中所涉及的自然学科内容,进行归类总结,对杂志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当时该学科的发展状况相比较,探讨其在整个学科发展进程的匹配程度。第四章,是对《遐迩贯珍》的科学传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成果。
二、《流体机械》2001年1~12期目次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体机械》2001年1~12期目次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d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 |
2.1 积累与变革规范 |
2.2 内生型与外生型发展理论 |
2.3 科学计量学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学科发展模式与规律 |
3.1 农业工程学科的缘起 |
3.2 学科发展阶段性特征 |
3.3 学科发展模式及演进规律 |
3.4 学科发展模式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科学研究视角的学科知识结构演化 |
4.1 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 |
4.2 国外可视化结果与分析 |
4.3 国内可视化结果与分析 |
4.4 中外知识结构演化之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演变 |
5.1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
5.2 中国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
5.3 中外农业工程课程体系之变迁 |
5.4 中外农业工程课程体系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
6.1 学科专业、学位制度及专业认证 |
6.2 欧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 |
6.3 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
6.4 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设想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2)论《遐迩贯珍》的科学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前言 |
第1章 《遐迩贯珍》的介绍 |
1.1 《遐迩贯珍》的创办时间 |
1.1.1 《遐迩贯珍》的收藏情况 |
1.2 《遐迩贯珍》的出版与发行情况 |
1.2.1 《遐迩贯珍》的出版及印刷 |
1.2.2 《遐迩贯珍》的流传范围、发行册数、价格及读者层 |
1.3 《遐迩贯珍》的主编及合作者 |
1.3.1 主编 |
1.3.2 合作者 |
1.4 《遐迩贯珍》的内容与栏目设置 |
第2章 《遐迩贯珍》的历史地位 |
2.1 中国近代报业的萌芽与开端 |
2.1.1 "文字播道",以文传道 |
2.2 传教士在华办报阶段 |
2.3 《遐迩贯珍》的历史地位 |
2.4 交流与侵略的思考 |
第3章 《遐迩贯珍》中的科学传播内容 |
3.1 地学 |
3.1.1 《遐迩贯珍》中的地学内容 |
3.1.2 世界范围内该学科的发展 |
3.2 生物学 |
3.2.1 《遐迩贯珍》中的生物学内容 |
3.2.2 世界范围内该学科的发展 |
3.3 生理学 |
3.3.1 《遐迩贯珍》中的生理学内容 |
3.3.2 世界范围内该学科的发展 |
3.4 机械工程学 |
3.4.1 《遐迩贯珍》中的机械工程学内容 |
3.4.2 世界范围内该学科的发展 |
3.5 数、理、化 |
3.5.1 《遐迩贯珍》中的数、理、化内容 |
3.5.2 世界范围内该学科的发展 |
3.6 人类学 |
3.6.1 《遐迩贯珍》中的人类学内容 |
3.6.2 世界范围内该学科的发展 |
3.7 天文学 |
3.7.1 《遐迩贯珍》中的天文学内容 |
3.7.2 世界范围内该学科的发展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流体机械》2001年1~12期目次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D]. 师丽娟.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2]论《遐迩贯珍》的科学传播[D]. 张兰兰. 河北大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