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韩晓宇[1](2021)在《云南省永胜县汉族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汉族居民的高脂血症及临床分型的流行现状,探讨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永胜县汉族居民血脂健康状况及相关地区高脂血症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抽取30岁至79岁的汉族居民,共10538人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检测。不同人口学特征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高脂血症患病率为32.76%(31.85%~33.67%),其临床分型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5.58%(5.13%~6.0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 18.69%(17.93%~19.45%)、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为 5.25%(4.82%~5.69%)、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9.43%(8.86%~9.99%)。高脂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3.861,P=0.049)、年龄(χ2=161.206,P<0.001)、婚姻状态(χ2=11.314,P=0.010)、文化程度(χ2=38.479,P<0.001)、职业(χ2=76.816,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19.863,P<0.001)、年龄(χ2=160.888,P<0.001)、婚姻状态(χ2=25.532,P<0.001)、文化程度(χ2=56.510,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林牧渔劳动者与非农林牧渔劳动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19)。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9.315,P=0.002)、年龄(χ44.818,P<0.001)、文化程度(χ2=12.886,P=0.012)、职业(χ2=43.091,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在婚姻状态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93,P=0.086)。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5.256,P=0.022)、年龄(χ2=112.971,P<0.001)、婚姻状态(;χ2=13.912,P=0.003)、文化程度(χ2=35.440,P<0.001)、职业(χ2=13.695,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104.479,P<0.001)、文化程度(χ2=23.062,P<0.001)、职业(χ2=58.979,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婚姻状态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在永北镇和顺州乡两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在永北镇和顺州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出年龄、职业、家庭年收入、睡眠障碍、午睡习惯、打鼾频率、高血压、糖尿病、BMI、中心性肥胖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饮酒频率、饮茶频率在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中无统计学意义,纳入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是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体力活动、健康自评在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是影响因素,纳入到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中无统计学意义。4.通过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与30~岁年龄组相比,40~岁(OR=1.293,95%CI:1.028~1.626)、50~岁(OR=1.733,95%CI:1.375~2.184)、60~岁(OR=1.619,95%CI:1.250~2.097)、70~79 岁(OR=1.557,95%CI:1.112~2.182)的高脂血症患病风险高。与未正规上过学相比,文化程度为小学者是高脂血症患病的保护因素(OR=0.872,95%CI:0.762~0.998)。与农林牧渔劳动者相比,工人(OR=1.802,95%CI:1.359~2.390)、家务(OR=1.235,95%CI:1.047~1.456)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与家庭年收入<12000元的研究对象相比,家庭年收入为12000~19999元(OR=0.815,95%CI:0.678~0.980)、20000~59999 元(OR=0.780,95%CI:0.640~0.951)是高脂血症患病的保护因素。与从不或几乎不喝酒相比,每天喝是保护因素(OR=0.793,95%CI:0.647~0.972)。与不喝茶相比,每天饮茶是保护因素(OR=0.876,95%CI:0.779~0.986)。睡眠障碍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OR=1.170,95%CI:1.046~1.308)。有午睡习惯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OR=1.231,95%CI:1.097~1.382)。与无打鼾习惯者相比,经常打鼾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OR=1.244,95%CI:1.084~1.426)。高血压(OR=1.300,95%CI:1.153~1.465)、糖尿病(OR=1.931,95%CI:1.628~2.290)、中心性肥胖(OR=1.998,95%CI:1.735~2.300)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与BMI正常者相比,超重(OR=1.473,95%CI:1.279~1.696)、肥胖(OR=1.659,95%CI:1.286~2.140)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偏瘦(OR=0.529,95%CI:0.412~0.678)是保护因素。[结论]1.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汉族居民高脂血症标化患病率低于2012年全国血脂异常水平,但患病情况仍不容乐观。2.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汉族居民中高脂血症的流行以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两类临床分型为主。3.在村委会/街道水平上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存在聚集性,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比传统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更具科学性,能够充分考虑数据的层次结构。4.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饮酒频率、饮茶频率、睡眠障碍、午睡习惯、打鼾频率、高血压、糖尿病、BMI、中心性肥胖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5.建议通过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识别,尽早发现高脂血症患者,鼓励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加强当地居民血脂健康教育,提高对高脂血症危害的认识,支持居民定期进行血脂检测,鼓励高脂血症患者及时就医就诊。
朱方瑜[2](2021)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膳食行为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描述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类型的聚集情况,以及膳食行为的分布;探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蛋类摄入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CP)的关系;评估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新鲜蔬菜与CP关系间的潜在中介效应,为改善膳食行为、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对2015-2016年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数据和资料,描述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类型的聚集情况,以及膳食行为的分布。对于连续性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比较;定性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2.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蛋类摄入情况,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获取研究对象的CIMT和CP检出情况。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蛋类摄入频率与CIMT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蛋类摄入频率与单发CP之间的关系。3.将研究对象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情况按摄入频率分为几乎不摄入、偶尔摄入及每日摄入,采用协方差分析检验蔬菜和水果摄入频率与CIMT值之间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蛋类摄入水平与CP检出,以及检出数量之间关系,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探讨LDL-C在新鲜蔬菜和CP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1.江苏省2015年至2016年心血管病高危对象检出率为25.9%。在本研究纳入的13008名高危对象中,高危类型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血压高型(73.3%)、血脂异常型(23.0%)、WHO患病风险≥20%型(21.3%)和CVD史型(12.4%)。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1种、2种、3种、4种的构成比分别为73.4%、23.4%、3.0%和0.2%。高危类型的聚集情况在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教育程度和家庭年均收入间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3%的高危对象每天摄入大米,33.3%每天摄入面食,68.4%每天摄入新鲜蔬菜。2.蛋类摄入<1次/周组(2293人)、1-3次/周组(4890人)、4-6次/周组(2239人)、7次/周(1970人)的CP发生率分别为40.8%,33.3%,37.7%,39.6%。调整年龄、家庭年均收入、教育程度,吸烟、饮酒、BMI、高血压、糖尿病、HDL-C、LDL-C、TG、TC,禽肉、畜肉、水果、蔬菜摄入情况后,与每周摄入低于1次相比,每周1-3次摄入蛋类时发生CP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为0.66(0.58-0.75)。以斑块单发作为结局变量,每周1-3次摄入蛋类的OR为0.74(0.64-0.85)。未发现蛋类摄入频率与CIMT值间有线性关系(P>0.05)。3.调整年龄,性别、家庭年均收入、教育程度、吸烟、饮酒、BMI、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后,与很少食用蔬菜者相比,偶尔摄入和每日摄入蔬菜的研究对象检出CP的OR分别为0.67(0.58-0.78)和0.70(0.62-0.79)。以斑块单发作为结局变量,偶尔摄入和每日摄入蔬菜者的OR分别为0.77(95%CI:0.64-0.92)和0.80(95%CI:0.68-0.94)。LDL-C在新鲜蔬菜摄入与CP检出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未发现水果摄入与CP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频率与CIMT值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2015年至2016年间,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对象检出率为25.9%。男性、年龄较大者、农村地区居民、教育程度较低者、家庭年均收入较低者更易于发生高危类型聚集。该人群膳食行为以面粉谷类和蔬菜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膳食习惯属于东方膳食行为。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低频率蛋类摄入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降低存在关联,而较高频率的蛋类摄入与发生斑块的风险无关联。3.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摄入新鲜蔬菜和偶尔摄入新鲜水果均可降低检出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每日摄入水果对单发颈动脉斑块的保护作用并不显着。摄入新鲜蔬菜可通过影响LDL-C水平对CP的发生产生影响。
李文丽[3](2021)在《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新源县全民健康体检资料的分析了解该县哈萨克族居民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哈萨克族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为今后哈萨克族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哈萨克族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人口学情况和生活习惯,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体格检查以及血糖和血脂等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采用阶段分层按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PPS抽样方法),在新源县对≥18岁的哈萨克族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素养内容及其六类素养。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2 116名哈萨克族居民,其中男性35 385人(49.07%),女性36 731人(50.93%),平均年龄(42.83±13.46)岁,高血压患者17 259例,患病率为23.93%;2型糖尿病患者1 779例,患病率为2.4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有高血压家族史、饮酒频率、嗜盐、BMI、腰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有糖尿病家族史、嗜盐、嗜糖、BMI、腰围、收缩压、血脂四项是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3)哈萨克族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13%,结合全民健康体检调查部分发现,高血压流行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与居民不具备充足的健康素养、对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未重视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健康居民对自身不健康的习惯并未重视,对疾病带来危害的认知不够,而深受危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主动改善生活行为方式,使慢性病防治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结论:(1)与我国总体水平相比,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2型糖尿病患病率较低。男性、40岁以上、婚姻状况(已婚、丧偶、离异)、嗜盐、BMI大于24.00kg/m2、WC偏高、TC偏高、TG偏高可能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共有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偶尔饮酒、FBG偏高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较高文化程度、专业技术人员可能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嗜糖、SBP偏高、LDL-C偏高、HDL-C偏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农林业劳动者及牧民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保护因素;(2)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其中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高,这都与居民对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未重视有关,哈萨克族居民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防控概念仍然停留在浅层,结合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尚有欠缺,新源县慢性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曾慧娟[4](2021)在《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 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是 2 1 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因为起病隐匿并发症严重,医疗资源消耗巨大,患者生存质量低,对家庭、社会、国家影响严重,CKD同样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CKD患病率高,在中国CKD患病率达10.8%,特别在CKD早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识别及管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强调基层预防疾病为重点,目前暂缺云南省CKD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相关调查,结合目前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有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基础,本研究将CKD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中融合起研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公共卫生角度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进行CKD的四部分系列调查研究,发现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KD的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供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策略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1.探索CKD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管理的可及性,基于健康生态模型理论,采用多维多层次健康相关调查方法,探讨云南省昆明市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CKD影响因素等。2.基于目前已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基础,对CKD高危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KD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高危人群中CKD防控提供理论支持。3.考虑个体基因层面,对筛查出CKD患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调查,发现云南省昆明市社区居民CKD易感基因,提供精准的实验室诊断依据。4.探索构建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方便实用的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CKD早期防治提供实用工具。5.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相关政策建议及管理策略。[方法]首先,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全部居民,采用宏观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调查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关于CKD的基本情况,掌握居民关于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其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管理的慢性病人群(高血压和及糖尿病患者)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体格检查、血清实验学检测、尿常规分析、尿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得出这两类CKD高危人群中CKD流行情况。再次,针对个体先天特质,对CKD易感基因PVT1基因进行检测5个SNP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为CKD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基于前三部分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立四种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并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对社区居民实现早期诊断CKD,为CK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最后,总结四部分研究结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出建议及策略。[结果]第一部分,发现社区居民中对CKD管理需求度高,社区居民中CKD危险因素存在并在慢病人群突显,居民CKD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对CKD的供需矛盾不平衡,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意识强,但实际居民健康效能评价低,特别需要关注慢性病CKD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慢性病人群对社区CKD管理的需求更高。第二部分,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总患病率为42.6%。高尿酸、男性、肥胖是CKD危险因素。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白蛋白尿异常阳性率高达37.0%。分别采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2009 CKD-EPI公式、2012 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计算eGFR下降率不同,其中2012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高(13.4%),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低(4.8%)。通过采用患者积极度量表(PAM13)分析不同分组的慢性病人群,发现不同分组对疾病积极度有统计学差异,需要社区医护及患者提高对慢性病的积极度。第三部分,在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PCR-RFLP 进行 PVT1 基因 5 个 SNP 位点(rs1499368、rs1121947/rs2608030、rs11993333、rs2720659、rs2720660)多态性研究,基因 PVT1rs11993333 及rs2720659多态性在CKD组及非CK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rs11993333基因型TC及TT基因和rs2720659基因型AG及GG在CKD组人群中高表达,其可能为CKD诊断预测的因素之一,并且建议采用PCR-RFLP对社区CKD高危人群进行PVT1基因进行SNP多态性检测,在早期筛查、疾病随访观察及并发症监测中作为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前三部分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纳入并建立SVM、RF、Naive Bayes和ANN建立CKD预测模型,比较四种模型各项性能,提出最佳社区CKD诊断ANN模型。最后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实用方便的CKD诊断预测模型,最后提出社区筛查、管理CKD的策略及建议,为社区CKD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 论]基于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的条件及资源,对社区中不同风险居民进行CKD防控非常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CKD管理,做好CKD基层预防。需要在社区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开展早期CKD筛查,并对该类人群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提高医护对CKD早期筛查的意识,给予社区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更多CKD早期防治干预。建立并实现为社区医护方便实用的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提高社区居民对CKD认识、早期发现CKD患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的CKD管理提供三级预防管理理论依据和策略。本研究创新性:本研究为云南省昆明市首个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调查,研究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从个体先天特质、个体行为、家庭、社区及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卫生政策,包括健康因素的整个多维多层次内容,融合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从公共卫生角度调查出发,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CKD与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结合,从全社区普通居民到CKD高危人群,再到筛查出CKD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调查方法全面包括:宏观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及尿液检测、肾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基因多态性分子检测,弥补了既往单个层面的研究,最后构建出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早期诊断评估CKD提供实用工具。
陈娇[5](2020)在《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HARLS2015数据》文中研究说明高血压作为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患病率,并且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同时,高血压也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不断上升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也呈上升态势,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值得特别关注。随着学者们对高血压影响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深入挖掘更为多元的老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本文从四个维度的数据切入,包括人口统计学相关因素、慢性病患病因素、地区发展水平以及环境因素,深入探讨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并据此为老年人高血压防控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从根源上进行把控,从而切实降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问卷,获取我国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资料;通过社会经济数据与应用中心获取2015年各地级市PM2.5日均浓度;通过国家统计局及其各地市统计局的2016年统计年鉴获取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各省市城镇化率数据,将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数据与PM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城镇化率相关联,构成本文的变量体系。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初步探索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分布情况。其次,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地,针对多元Logistic回归所得的危险因素建立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危险评估模型并对老年人进行危险程度分层。此外,使用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决策树、Bagging、随机森林、Boosting、支持向量机等模型,对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做出判别和预测。最后选取数据挖掘模型中预测效果最好的随机森林模型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的结论有:(1)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层次中高龄、男性、受教育水平低、婚姻状况为无配偶、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BMI指数为超重或肥胖、WHt R为“苹果型身材”、睡眠时间较少、慢性病患病状况(患有慢性病)、地区发展水平层次(地区分布为东西部地区、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以及环境因素层次(PM2.5污染水平较高的地区)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2)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危险评估模型结果对我国老年人高血压不同危险评分对研究对象的患病风险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等级:低危(危险评分在20分及以下)、中危(危险评分在30分及以下)和高危(危险评分在30分以上)。(3)利用决策树、Bagging、随机森林、Boosting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进行建模预测,通过比较发现,随机森林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4)通过预测效果最好的随机森林模型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发现,随机森林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正确率、查全率以及F1分数方面较Logistic回归分别高出0.09%、4.34%、0.7402;从影响因素上看,随机森林模型的变量重要性结果包含大部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根据以上结论,建议从个体层面以及政府层面双管齐下控制老年人高血压的攀升。从个体层面加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并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规范。从政府层面加快老年人健康建档的步伐,重点关注高血压高危评分的老年人,做好老年人高血压的预测,提前给予高危人群安全预警并因地制宜的部署老年人高血压防控队伍。
许采莲[6](2020)在《苏州市两地区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来年,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的患病率逐年递增。2019年,我国DM患者已达到1.16亿,成为全世界DM第一大国,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DM仍呈快速增长态势,其并发症也将随之快速增长,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DM眼部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致成人双眼盲的首要眼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DR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但是DR可以早期预防,其关键在于早期筛查。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使98%的DM患者避免DR导致的视力损伤。如何“因地制宜”地有效开展DR筛查成为了DR防治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而DR流行病学特点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都可能不同。从宏观的角度,及时了解不同地域人群中DR的流行病学特征,确定其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可以为DR大规模筛查以及防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苏州随着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城镇化建设等,DR的患病流行现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苏州作为经济发达的人口大都市,目前尚缺乏能够反映本地区DR患病的有效数据,急需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因此需要在苏州市开展DR筛查,分析其患病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DR患者病情知晓情况,可以为未来开展可持续的大规模DR筛查奠定基础,以及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防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具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苏州市渭塘镇老年自然人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目的:调查苏州市渭塘镇老年居民的DM患病现状,以及DR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对于全部60岁及以上的苏州市渭塘镇户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1)人口学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2)问卷调查(社会经济学基本信息如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方式、人均月收入等,生活方式如饮茶、吸烟、饮酒情况,既往疾病史如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等);(3)化验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4)眼科检查(裸眼视力、日常生活视力、电脑验光检查、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5)其他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DM定义为既往诊断为糖尿病或者空腹血糖≥7.0 mmol/L。DR依据眼底照片诊断。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DR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5613名居民符合纳入标准,5281人参与了本调查,应答率为94.09%。苏州市渭塘镇老年居民DM的患病率为11.63%,新近诊断的DM占28.18%,DM病情知晓率为71.82%。总体DM患者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为67.36%、50.98%。糖尿病人群中DR患病率为10.38%,普通人群中DR患病率为1.04%。多因素分析发现,长期饮茶(大于等于20年)的DM居民发生DR的风险是不喝茶者的0.29倍(95%CI=0.09-0.97,p=0.044)。长期饮茶是DR的独立保护因素。而饮茶频率、饮茶种类,以及其他变量如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等与DR之间无显着相关性。结论:苏州市渭塘镇老年居民DM治疗率、控制达标率高于我国大部分其他地区,血糖控制情况相对较好,但是仍有接近30%的患者DM既往未确诊。DR的患病率低于我国绝大部分其他地区。与不饮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长期饮茶超过20年者发生DR的风险降低了70%以上。本研究首次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角度提示了长期饮茶可能是DR的独立保护因素,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队列研究证实。第二部分苏州市姑苏区老年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目的:对苏州市姑苏区糖尿病居民进行DR筛查,确定该地区DR患病率和病情知晓情况,以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社区糖尿病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对苏州市姑苏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已经确诊的6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患者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调查项目包括:(1)人口学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2)问卷调查(社会经济学基本信息如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方式等,生活方式如饮茶、吸烟、饮酒情况,眼科检查诊疗史,既往疾病史如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等);(3)化验检查(Hb A1c);(4)眼科检查(裸眼视力、日常生活视力、电脑验光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以及小孔视力、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眼前节、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眼科B超检查、OCT检查、IOL-Master检查);(5)其他体格(身高、体重、血压)。DM定义为既往诊断为糖尿病或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6.5 mmol/L。DR依据眼底照片诊断。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DR患病以及病情知晓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老年糖尿病居民744人,因屈光间质混浊眼底照片无法分期等原因结果:参与调查的老年糖尿病居民744人,因屈光间质混浊眼底照片无法分期等原因排除66人(8.87%),而最后纳入研究的678人,占91.13%。苏州市姑苏区老年糖尿病人群中DR、有临床意义地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威胁视力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vision-threatening diabetic retinopathy,VTDR)的患病率分别为17.55%、3.98%、4.72%。DR的患病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Hb A1c每增加1%,DR的发生风险增加35%[比值比(odds ratio,OR)=1.35,p<0.001],VTDR的发生风险增加32%(OR=1.32,p=0.021)。119例DR患者中只有9人曾经诊断为DR,DR患者病情知晓率为7.56%。相对于未接受正式教育的人群,接受正式教育的人群知晓DR病情的几率提高至24.5倍(OR=24.5,p<0.001);和较差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5的人群相比,较差眼的BCVA<0.5的人群知晓DR病情的几率提高至25.22倍(OR=25.22,p=0.001)。接受了正式教育或较差眼的BCVA<0.5的人群更容易关注自己的DR病情。结论:苏州市姑苏区老年糖尿病人群中DR患病率为17.55%,低于大部分我国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等。Hb A1c是DR以及VTDR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控制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减少DR发生、延缓进展为VTDR。DR的病情知晓率极低,超过90%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DR,因此该地区迫切需要开展DR筛查,找出DR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管理。
徐文华,刘晋,王增武,高润霖,陆艳,桂鸣,孔祥清[7](2020)在《江苏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研江苏省年龄≥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江苏省的10个城市、农村地区≥18岁的常住居民中抽取18 084人,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开展心血管病患病现况调查,分析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江苏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95%置信区间为31.6%(0.301~0.323),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4.3%(0.333~0.353)、29.2%(0.283~0.301),男性高于女性(χ2=54.746,P<0.001)。城市和农村地区患病率分别为32.6%(0.317~0.336)、30.7%(0.297~0.317),城市高于农村(χ2=7.115,P=0.008)。高血压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χ2趋势检验,P<0.001)。江苏省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不全相等(P<0.001),沭阳地区患病率最高为44.4%,兴化地区患病率最低为19.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以及腹型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生存在关联(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增龄、城市、文化程度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每日吸烟、饮酒、高体重指数及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江苏省居民尤其是男性、中老年、城市、文化程度低、吸烟、饮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体重指数及腹型肥胖的居民的血压监测及自我管理,积极开展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
周宝[8](2020)在《苏北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高发的慢性疾病,常可诱发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高血压的防控着实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管理。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地域、风俗、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且干预措施参差不齐。根据地区的不同状况,系统性分析本地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干预策略及方案,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高血压慢病防控水平,增强居民高血压防控意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苏北地区农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为苏北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对江苏省北部地区的沭阳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共3个行政村。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的标准,采用成组匹配法设置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本地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对高血压发病进行科学预测。第二部分为社区干预试验。运用格林模式(PRECEDE-PROCEED MODEL)健康促进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对研究对象进行社区干预试验,促进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的认知、信念的提升,加强其对高血压的自我管理和控制;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为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的超重或肥胖(OR=2.501,P<0.001)、高盐饮食(OR=3.103,P<0.001)、高油饮食(OR=1.806,P=0.008)、家族史(OR=3.005,P<0.001)、体育锻炼(OR=0.182,P<0.001)、吸烟(OR=4.536,P<0.001)等因素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OR=2.666,P<0.001)、家族史(OR=3.269,P<0.001)、高盐饮食(OR=2.646,P<0.001)、吸烟(OR=4.983,P<0.001)是研究地区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OR=0.165,P<0.001)是其保护因素。社区干预试验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的正常血压值、血压测量频率、并发脑卒中、并发心脏病、正常盐摄入量等指标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需要终生服药、血压正常后可停药、无不舒服可不服药等有坚定信念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采取措施控制血压、通过服药控制血压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组自我行为情况,如食用油的摄入量、高油饮食、食用盐摄入量、体育锻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理精神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因高血压疾病影响不能劳动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该地区的居民虽然对高血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高血压知、信、行情况相对较差,对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系统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提升该居民的高血压知、信、行情况,促进高血压的控制,降低高血压疾病负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基于格林模式的高血压干预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方案对于农村居民高血压的防控有积极的意义。
冯祥[9](2020)在《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为依托,调查分析扬中市中老年居民常见慢性病和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状,同时探索主要确诊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引导扬中市中老年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侧转变服务模式以及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改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扬中市八桥镇、油坊镇和三茅街道6个自然村(社区)中具有扬中市户籍的≥40岁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内镜及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检测,了解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常见慢性病及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状和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实际发放问卷2 644份,获得有效问卷2 591份,有效率为98.0%。调查数据经现场平板调查上传至优数数据库后导出EXCEL表格,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索主要确诊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慢性病患者2 501人,慢性病患病率达96.53%,其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为97.31%,男性为95.52%。慢性病按病种分,前12位分别为:慢性胃炎(72.52%)、高血压(62.52%)、血脂异常(34.89%)、子宫肌瘤(女)(12.50%)、糖尿病(10.61%)、上消化道癌前病变(7.53%)、胆囊炎/胆管炎(6.02%)、胆结石(5.44%)、十二指肠溃疡(4.09%)、胃息肉(3.98%)、类风湿性关节炎(3.01%)和萎缩性胃炎(3.01%)。在本次确诊的8种慢性病(慢性胃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和萎缩性胃炎)中,慢性病共病率为66.69%,其中男性慢病共病率高于女性(67.43%vs 66.11%)。(2)主要确诊慢性病患病情况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为72.52%,不同文化程度、每日蔬菜摄入量、每日蛋类摄入量的中老年居民慢性胃炎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2.52%,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BMI、吸烟、被动吸烟、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量、每日蛋类摄入量、心率、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4.89%,不同BMI、饮酒、饮茶、体育锻炼、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量、每日水产类摄入量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1%,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低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吸烟、饮茶、体育锻炼、职业性体力劳动、心率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患病率为7.53%。男性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吸烟、饮酒和每日蔬菜摄入量的中老年居民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相关因素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超重率为40.64%,肥胖率为11.89%;吸烟率为22.27%,戒烟率为4.01%,不吸烟率为73.72%;经常饮酒率为18.87%,偶尔饮酒率为1.97%,不饮酒率为79.16%;被动吸烟率为44.42%;经常饮茶率为18.91%,偶尔饮茶率为0.35%,不饮茶率为80.74%;经常锻炼率17.75%;每日蔬菜摄入不足率(<300g)为29.80%;每日水果摄入不足率(<200g)为97.34%;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率(>75g)为24.93%;每日水产类摄入过量率(>75g)为20.54%;每日蛋类摄入不足率(<40g)为52.45%;每日豆制品摄入不足率(<25g)为61.75%;每日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率(<300g)为99.77%;中度工作强度率为49.21%,重度工作强度率为1.97%;心率过快者占4.55%;有慢性病家族史者占55.15%。(4)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年龄(50~:OR=1.980,95%CI:1.232~3.183;60~:OR=4.305,95%CI:2.333~7.942)、BMI(超重:OR=1.807,95%CI:1.133~2.880;肥胖:OR=3.735,95%CI:1.459~9.559)、吸烟(吸烟:OR=0.588,95%CI:0.363~0.952;戒烟:OR=0.221,95%CI:0.099~0.495)、被动吸烟(OR=0.585,95%CI:0.379~0.90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755,95%CI:1.138~2.707)是慢性病的独立影响因素。(5)主要确诊慢性病影响因素每日蛋类摄入不足(OR=1.205,95%CI:1.014~1.433)与慢性胃炎的发生独立相关。年龄(50~:OR=1.976,95%CI:1.602~2.436;60~:OR=3.207,95%CI:2.478~4.150)、文化程度(初中~:OR=0.716,95%CI:0.575~0.891;高中:OR=0.669,95%CI:0.496~0.903)、BMI(超重:OR=1.804,95%CI:1.506~2.160;肥胖:OR=3.249,95%CI:2.403~4.394)、吸烟(吸烟:OR=0.569,95%CI:0.436~0.743)、被动吸烟(OR=0.766,95%CI:0.646~0.908)、每日蛋类摄入不足(OR=1.223,95%CI:1.031~1.451)、心率过快(OR=2.317,95%CI:1.469~3.65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634,95%CI:1.378~1.938)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BMI(超重:OR=2.129,95%CI:1.778~2.550;肥胖:OR=3.137,95%CI:2.411~4.081)、饮酒(经常:OR=0.610,95%CI:0.481~0.775)、饮茶(经常:OR=1.492,95%CI:1.191~1.869)、体育锻炼(经常:OR=1.271,95%CI:1.024~1.579)和慢性病家族史(OR=1.258,95%CI:1.062~1.490)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OR=0.586,95%CI:0.414~0.829)、年龄(50~:OR=1.759,95%CI:1.208~2.560;60~:OR=1.726,95%CI:1.130~2.636)、文化程度(初中:OR=0.599,95%CI:0.429~0.835)、BMI(超重:OR=2.036,95%CI:1.526~2.717;肥胖:OR=2.286,95%CI:1.544~3.382)、体育锻炼(经常:OR=1.902,95%CI:1.390~2.601)、职业性体力劳动(中度:OR=0.740,95%CI:0.559~0.981)、心率过快(OR=2.292,95%CI:1.370~3.83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392,95%CI:1.067~1.816)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OR=0.599,95%CI:0.443~0.809)、年龄(50~:OR=3.498,95%CI:1.775~6.895;60~:OR=8.927,95%CI:4.582~17.394)和家庭年收入(3万~:OR=0.566,95%CI:0.348~0.919;7万~:OR=0.522,95%CI:0.311~0.875;11万~:OR=0.567,95%CI:0.348~0.923)是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水平较高,其中以慢性胃炎为代表的慢性上消化道疾病和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代表的常见慢性病为主要患病类型。同时糖尿病和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尚可。在确诊慢性病中,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现象较为普遍。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超重率、肥胖率、经常饮酒率、被动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经常体育锻炼率、吸烟率、经常饮茶率处于较低水平。膳食摄入方面,每日蔬菜摄入、每日蛋类摄入,每日水果和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现象较为严重,而每日水产类摄入和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率尚可。在中老年群体中,年龄、BMI、吸烟、被动吸烟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每日蛋类摄入不足是患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BMI、吸烟、被动吸烟、每日蛋类摄入不足、心率过快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BMI、饮酒、饮茶、体育锻炼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体育锻炼、职业性体力劳动、心率过快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家庭年收入是患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
肖梦[10](2020)在《重庆地区高血压患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夜间睡眠习惯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睡眠时间异常、打鼾均被证明是许多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很少有相似的研究在重庆开展。本文针对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进行调查,探讨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夜间睡眠习惯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当地高血压的流行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选取了13个区县,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2018年重庆市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对各个区县需纳入的各年龄、性别层的人数进行分配。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共有23342名年龄在3079岁之间的个体被纳入,其中23044人完成了体检。清理数据后,最终分析的样本量为22423。面对面的电子问卷、体格检测、血尿标本采集均由培训过的调查人员完成,血样和尿样标本由第三方实验室统一检测并反馈。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分析。分类变量用频数和百分数描述,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自我报告的夜间睡眠时间、打鼾频率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2423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5.25%。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体育锻炼、夜间睡眠时间、打鼾、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腹部肥胖以及血脂异常均与高血压患病有关(P<0.05)。年龄分层的结果显示,夜间睡眠时长<7小时的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为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研究对象的1.37倍(OR=1.37,95%CI 1.271.48)。>59岁的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7小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风险为参照组的1.24倍(OR=1.24,95%CI1.081.43)。性别分层的结果显示,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夜间睡眠时长<7小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参照组1.33(OR=11.33,95%CI 1.191.48)、1.39倍(OR=1.39,95%CI 1.241.56)。年龄分层的结果显示,<45岁及4559岁组中,有时打鼾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不打鼾组(<45:OR=1.33,95%CI 1.111.59;4559:OR=1.14,95%CI 1.021.27);所有年龄组中经常打鼾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不打鼾组(<45:OR=1.65,95%CI1.342.02;4559:OR=1.53,95%CI 1.371.72;>59:OR=1.25,95%CI 1.091.42)。性别分层的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组还是女性组,经常打鼾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不打鼾组(OR=1.47,95%CI1.331.63;OR=1.97,95%CI 1.752.23)。结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对高血压的流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应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及引起高血压的相关风险的认识,并指导、鼓励人们做出必要的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对于>59岁人群来说,睡眠时间<7小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均高于睡眠时间78小时的人群;不管是男性、女性睡眠时长<7小时对于男性或者女性来说都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证适当的夜间睡眠时间。在所有年龄组和性别组中,经常打鼾均与高血压有关,提示经常打鼾的人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水平,以实现高血压的早期预防。特别是45岁以下的打鼾者和有打鼾习惯的妇女,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血压变化情况。通过治疗打鼾、保证适当的睡眠时间,可能利于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二、江苏省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省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永胜县汉族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概述 |
2 高脂血症的国内外流行状况 |
3 高脂血症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大型流调资料应用多水平模型的必要性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调查对象 |
2 样本含量计算及抽样方法确定 |
3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
4 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 |
4.1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的影响因素 |
4.2 体格检查需收集的影响因素 |
4.3 实验室检测需收集的影响因素 |
5 现场调查实施 |
5.1 问卷调查 |
5.2 体格检查收集指标 |
5.3 血液采集及指标检测 |
6 数据整理 |
7 统计分析 |
7.1 人群分布及空间分布描述采用的统计方法 |
7.2 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 |
8 质量控制 |
8.1 调查员培训 |
8.2 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 |
8.3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 |
9 伦理学问题 |
10 主要技术路线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1.1 人口学特征 |
1.2 经济状况 |
1.3 患病情况 |
2 高脂血症及其临床分型的患病率 |
3 高脂血症及其临床分型的流行特征 |
3.1 人群分布 |
3.1.1 高脂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
3.1.2 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
3.1.3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
3.1.4 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
3.1.5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
3.2 空间分布 |
3.2.1 高脂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
3.2.2 高胆固醇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
3.2.3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
3.2.4 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
3.2.5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
4 高脂血症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4.1 人口经济学特征 |
4.2 生活方式 |
4.2.1 吸烟 |
4.2.2 饮酒 |
4.2.3 饮茶 |
4.2.4 体力活动 |
4.2.5 膳食情况 |
4.2.6 睡眠 |
4.3 健康状况 |
4.4 心理状态 |
4.5 社会支持 |
5 高脂血症患病单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
5.1 人口经济学特征 |
5.2 生活方式 |
5.3 健康状况 |
6 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
6.1 两水平空模型 |
6.2 两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
6.2.1 人口经济学特征 |
6.2.2 生活方式 |
6.2.3 健康情况 |
讨论 |
1 高脂血症及其临床分型的流行特征 |
2 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 |
2.1 单水平与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比较 |
2.2 两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2.2.1 生活方式 |
2.2.2 健康状况 |
3 多水平模型在高脂血症患病研究中的可行性 |
4 高脂血症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
4.1 高危人群识别 |
4.2 患者的自我健康监测 |
4.3 多方协作共同防治高脂血症 |
5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高脂血症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膳食行为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膳食行为的现状研究 |
1.1 前言 |
1.2 对象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统计学方法 |
1.3 结果 |
1.3.1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1.3.2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健康指标情况 |
1.3.3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慢性病现患和管理状况 |
1.3.4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危检出类型和聚集情况 |
1.3.5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膳食行为分布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蛋类摄入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血管危险因素情况 |
2.3.2 不同特征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
2.3.3 不同蛋类摄入频率人群CIMT值与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 |
2.3.4 不同蛋类摄入水平与有无颈动脉斑块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
2.3.5 不同蛋类摄入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单发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蔬菜水果摄入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对象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基本情况 |
3.3.2 不同特征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
3.3.3 不同新鲜蔬菜及水果摄入频率人群平均CIMT值情况 |
3.3.4 不同新鲜蔬菜及水果摄入水平与有无颈动脉斑块的多因素分析 |
3.3.5 不同新鲜蔬菜及水果摄入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单发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
3.3.6 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蔬菜摄入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中介效应 |
3.4 讨论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心血管病与膳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
1.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 |
2.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 |
3.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 |
4.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
5.总结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样本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背景 |
1.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2.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现状 |
3.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 |
4. 健康生态学模型及我国慢病防控 |
5. 研究基础及重要性 |
研究目的及框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框架 |
第一部分 社区居民中CKD宏观基本情况调查——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研究地点选取 |
4. 抽样框架 |
5. 诊断标准 |
6. 调查研究方法 |
7.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
2. 居民个人健康体检情况 |
3. 居民CKD危险因素分析 |
4. 居民对CKD知晓情况分析 |
5. 居民健康素养评价 |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CAT评价 |
7. 社区居民关于慢性肾脏病在社区管理意愿调查 |
讨论 |
1. 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
2. 昆明市主城区居民CKD危险因素 |
3. 昆明市社区居民CKD知晓率 |
4. 昆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 |
5. 社区CKD管理可行性分析 |
结论 |
第二部分 高危人群CKD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诊断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
2. 社区不同慢性病人群实验室检测结果 |
3. 社区慢性病人群CKD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4. 慢性病人群慢性病控制情况问卷调查 |
5. 社区慢性病人群其他慢性病调查情况 |
6. 社区居民家庭支持调查及疾病指导需求调查 |
7. 慢性病患者积极度量表调查 |
讨论 |
1.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病控制调查分析 |
结论 |
第三部分 CKD患者基因多态性研究——PVT1基因5个位点实验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实验研究方法 |
4. 数据分析 |
结果 |
1. PVT1 5中SNPs实验图谱 |
2. 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 |
3. 基因型Hard-Weinbery平衡检验 |
4.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所有组间分布比较 |
5.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CKD和非CKD组间分布比较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建立CKD早期诊断预测模型——基于前期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模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和相关资料 |
2. 统计学方法 |
3. 社区慢性肾脏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
结果 |
1. Logistic回归建立CKD风险评估系统 |
2. SVM模型预测结果 |
3. RF模型预测结果 |
4. Naive Bayes模型预测结果 |
5. ANN模型预测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1. 本研究的意义 |
2. 本研究创新性 |
3. 本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4. 政策建议 |
4.1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防为主、做好基层CKD防控 |
4.2 结合社区慢病管理基础,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控CKD |
4.3 基于社区,建立CKD三级防控 |
4.4 基于本研究结果,具体建议和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KD调查普通居民用表 |
附录2 CKD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表 |
综述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HARLS2015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描述性统计法 |
1.3.3 对比分析法 |
1.3.4 实证研究法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2.1.1 国外高血压诊断标准 |
2.1.2 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 |
2.2 高血压的危害 |
2.3 老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2.3.1 人口统计学相关影响因素 |
2.3.2 慢性病患病状况相关影响因素 |
2.3.3 地区发展水平相关影响因素 |
2.3.4 环境相关影响因素 |
2.3.5 家族遗传相关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1 数据来源 |
3.1.1 微观个体数据来源 |
3.1.2 其他数据来源 |
3.2 分析指标定义 |
3.2.1 被解释变量 |
3.2.2 解释变量 |
3.3 研究方法 |
3.3.1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
3.3.2 危险评估模型 |
3.3.3 数据挖掘相关模型 |
3.4 分析软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
4.1 人口统计学相关变量 |
4.1.1 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2 不同性别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3 不同受教育水平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4 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5 不同户口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6 不同养老依靠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7 不同BMI指数分布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8 不同WHtR层次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9 不同吸烟状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1.10 不同喝酒状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2 慢性病患病情况相关变量 |
4.3 地区发展水平相关变量 |
4.3.1 不同城乡分布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3.2 不同城镇化率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 |
4.3.3 不同省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空间分布 |
4.3.4 不同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的空间分布 |
4.4 环境因素相关变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1.1 变量准备 |
5.1.2 多元Logitic回归分析 |
5.1.3 模型的结论 |
5.2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危险评估模型 |
5.2.1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危险评分体系 |
5.2.2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
5.2.3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危险评分一概率表及曲线 |
5.2.4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危险分层 |
5.3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数据挖掘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5.3.1 数据挖掘模型的预测结果 |
5.3.2 数据挖掘模型效果评价 |
5.4 Logistic回归与随机森林算法的对比 |
5.4.1 预测效果对比 |
5.4.2 影响因素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对策建议与展望 |
6.1 对策建议 |
6.1.1 从个体层面控制老年人高血压的攀升 |
6.1.2 从政府层面控制老年人高血压的攀升 |
6.2 研究展望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6)苏州市两地区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概况 |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 |
1.2.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 |
1.2.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
1.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
1.3.1 筛查方法 |
1.3.2 筛查模式 |
1.4 茶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
1.4.1 茶和糖尿病 |
1.4.2 茶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
1.4.3 茶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苏州市渭塘镇老年自然人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一般情况 |
2.2.2 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控制情况 |
2.2.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 |
2.2.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3 讨论 |
2.3.1 苏州市渭塘镇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 |
2.3.2 苏州市渭塘镇老年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现状 |
2.3.3 DR与饮茶的相关性 |
2.3.4 DR与其他相关因素 |
2.3.5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3章 苏州市姑苏区老年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一般情况及DR、VTDR的患病率 |
3.2.2 DR及 VTDR相关因素分析 |
3.2.3 DR病情知晓率及相关因素 |
3.3 讨论 |
3.3.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
3.3.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情知晓情况 |
3.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苏北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高血压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高血压群组干预及效果评估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三、干预研究过程 |
四、研究结果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二、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致谢 |
(9)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资料来源与抽样方法 |
2.调查方法 |
3.调查内容 |
4.诊断标准 |
4.1 慢性病诊断标准 |
4.1.1 高血压 |
4.1.2 糖尿病 |
4.1.3 血脂异常 |
4.1.4 上消化道疾病 |
4.1.5 其他慢性病 |
4.2 健康相关因素诊断标准 |
4.2.1 吸烟行为 |
4.2.2 被动吸烟 |
4.2.3 饮酒行为 |
4.2.4 饮茶行为 |
4.2.5 体育锻炼 |
4.2.6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
4.2.7 膳食因素 |
4.2.8 职业性体力劳动 |
4.2.9 心率 |
5.质量控制 |
6.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体格检查结果 |
3.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现状 |
3.1 常见慢性病患病率 |
3.2 主要确诊慢性病共病率 |
4.健康相关因素 |
4.1 体质指数 |
4.2 吸烟 |
4.3 被动吸烟 |
4.4 饮酒 |
4.5 饮茶 |
4.6 体育锻炼 |
4.7 膳食因素 |
4.8 职业性工作强度 |
4.9 心率 |
4.10 慢性病家族史 |
5.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
6.主要确诊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
6.1 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 |
6.2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
6.3 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
6.4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
6.5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讨论 |
1.常见慢性病患病率现状分析 |
2.主要确诊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 |
3.健康相关因素现状分析 |
3.1 体质指数 |
3.2 吸烟 |
3.3 饮酒 |
3.4 被动吸烟 |
3.5 饮茶 |
3.6 体育锻炼 |
3.7 膳食因素 |
3.8 职业性工作强度 |
3.9 心率和慢性病家族史 |
4.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
4.1 常见慢性病 |
4.2 慢性胃炎 |
4.3 高血压 |
4.4 血脂异常 |
4.5 糖尿病 |
4.6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研究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农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10)重庆地区高血压患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夜间睡眠习惯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重庆市高血压患病率及患病相关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内容及数据收集 |
1.3 数据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单因素分析 |
2.2 研究对象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第二部分:重庆地区高血压患病与夜间睡眠时长的相关性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夜间睡眠时长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的情况 |
2.2 各年龄组不同夜间睡眠时长的调查对象的高血压患病率 |
2.3 不同性别不同夜间睡眠时长的调查对象的高血压患病率 |
2.4 总人群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各年龄组夜间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不同性别夜间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第三部分:重庆地区高血压患病与打鼾习惯的相关性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打鼾频率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的情况 |
2.2 各年龄组不同打鼾频率的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 |
2.3 不同性别不同打鼾频率的调查对象的高血压患病率 |
2.4 总人群打鼾频率与高血压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各年龄组打鼾频率与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不同性别打鼾频率与高血压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本文研究特色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江苏省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永胜县汉族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韩晓宇.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膳食行为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研究[D]. 朱方瑜. 扬州大学, 2021(08)
- [3]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文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4]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D]. 曾慧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5]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HARLS2015数据[D]. 陈娇.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6]苏州市两地区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许采莲. 吉林大学, 2020(03)
- [7]江苏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徐文华,刘晋,王增武,高润霖,陆艳,桂鸣,孔祥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0(09)
- [8]苏北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管理研究[D]. 周宝.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9]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冯祥.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10]重庆地区高血压患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夜间睡眠习惯的相关性分析[D]. 肖梦.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