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的老一辈革命家

进入新世纪的老一辈革命家

一、跨入新世纪的老一辈革命家(论文文献综述)

任新楠[1](2021)在《习近平革命文化观及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依然是全球关注的热点、焦点。我国同样在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坚定文化自信。近年来,习近平立足工作实际,从任职地方到中央一直重视革命文化,创造性地对革命文化进行新发展、新阐释、新补充,回答了不同阶段革命文化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经过长期努力建构起系统而完整的习近平革命文化观。本文以习近平革命文化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回答“什么是习近平革命文化观,习近平革命文化观有什么作用、习近平革命文化观如何发展”的问题。首先,通过论述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当代际遇和理论渊源,说明习近平革命文化观在如今仍要深入研究的必要性,结合国际国内背景阐述其前提性基础。其次,根据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演进进行阶段划分:陕冀时期革命文化观念初步发展、闽浙沪时期革命文化思想逐渐成熟、任职中央以后革命文化观理论化、体系化。再次,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把握习近平革命文化观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习近平革命文化观呈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革命性与政治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统一的内在特征,并且按照立场逻辑、结构逻辑、发展逻辑和共生逻辑加以展开。最后,结合新时代分析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研究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演进有助于把握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来龙去脉,推动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整体性研究,增进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汪书路[2](2019)在《吕振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中研究指明吕振羽是我国着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研究吕振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研究吕振羽,不仅可以丰富吕振羽的学术思想研究,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而且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参考。吕振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吕振羽经过对各种思潮的反复对比、实践,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革命信仰。自此,他通过成立协会、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利用课堂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改造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近代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史学研究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其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研究革命年代中国学术界的热点历史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吕振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开创性地提出“殷商奴隶论”“西周封建论”,进而为得出“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还对中国民族历史基本问题进行考察,认为中国人种主要来源于“蒙古人种”以及“马来人种”这两大类;同时考察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容。其四,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吕振羽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分期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得出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结论,从而对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有着清晰认识,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是彻底反对帝国主义,根本消灭封建势力。他考察了国外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两个时期的同时过渡”理论。在中国文化问题方面,吕振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儒家、道家、佛家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发展要辩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要善于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防止文化闭关主义和文化贩运主义。吕振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发展进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结合历史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二是积极参与思想论战扞卫马克思主义,三是运用丰富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成为忠贞的信仰者,必须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着力解决时代问题。

方曦[3](2019)在《重庆旅游形象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消费升级和旅游的大众化,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中央已将其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获得更加繁荣的发展。同时,旅游市场的迅速壮大,使得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旅游形象作为让城市脱颖而出的砝码,获得了各方的重视。良好的旅游形象不仅折射出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和魅力,更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直辖以来,重庆旅游业发展之势迅猛,主要得益于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旅游营销,尤其得益于其旅游形象的日趋清晰和强大。重庆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文化灿烂悠久,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也一直在寻求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革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前,旅游形象的问题表现为设计缺乏独特性,宣传不到位,旅游开发和监管不当以及传播的互动性不强等。本文从传播学、管理学、旅游学、形象理论等相关理论着手,分析了重庆城市形象几次转变与旅游形象凸显的过程,并通过调查旅游者对重庆旅游形象的感知与联想,分析出重庆旅游形象面临的问题,通过对重庆旅游竞合者的分析从而进行了适应重庆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形象优化设计。最后梳理了重庆旅游形象的历史传播方式,就传播的问题提出了策略和建议。本研究旨在优化重庆整体旅游形象,提升重庆旅游形象传播效果,提高重庆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

禹辉映[4](2019)在《中国共产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考察》文中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探索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理性自觉。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的奋斗史,内在地包含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探索史。同历史对话,认识历史,把握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及未来走向。新时代做好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工作,就有必要对党管党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党内政治生态,就是指以党员及党组织为“生命载体”,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关系、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运行机制,所形成的一种总体性或普遍性的发展状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是指政党为完成自己历史使命而借助一定力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党员及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为旨归,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政治关系、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的实践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思想和学说。回顾中国共产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探索实践并非一帆风顺,既有辉煌的成就,也遭遇过一些严重挫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探索发端于党创立时期,这一时期面貌一新的党内政治生态初具雏形;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成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新背景,右倾错误对党内政治生态造成了严重危害,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新要求,党在总结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理性自觉,党内政治生态逐步向好;全面抗战时期,面对新的政治形势,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优良党内政治生态基本形成;解放战争时期,党面临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新气象,伴随着一系列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做法的实施,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清朗。建国初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面临新场域。面对建国后党内政治生态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党采取了一系列建设党内政治生态的新举措,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态呈现良性发展的新状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受到损害,党内政治生态风险开始显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危机凸显。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采取了一系列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果断措施,党内政治生态重塑成效显着。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随着一系列党的建设措施的实施,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得到修复,政治生态建设成就显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过去长期积累的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清除,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严峻挑战,针对党内政治生态问题,党采取了一系列从严管党治党新举措,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正在形成。考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七条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二是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三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四是落实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责任,五是坚持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六是坚决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和反对腐败,七是健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体系。新时代继续做好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工作,就有必要汲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成功经验,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蔡中华[5](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四重维度》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已深深熔铸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镌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上,成为当代中国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眷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经济发展、依托纪念活动、强化制度建设等维度,明确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向指引,夯实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基础,创新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理路,构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长效机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入考量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维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6](2018)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12月18日)同志们,朋友们: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穆斐[7](2019)在《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当今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提升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通过对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重要问题的阐述,拟构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协调、与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相适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相呼应的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理论体系。为达到上述目标,本文的研究思路、步骤和内容主要是:首先,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概况、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基本过程、当前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等进行深入调研及分析,明确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但就目前而言,针对这一领域或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甚少,在学术上甚至是空白,这也就成为笔者研究该选题的出发点。其次,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理论论述进行梳理和阐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南、奠定理论基础。再次,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任务、方法和途径等进行研究,力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最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如何完善或健全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政策和制度进行论述,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规律进行探索,以便为这方面的建设提供科学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对这方面建设的规律作出初步的概括。依据上述思路,本文的研究分为四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为第一章导论的内容。主要是概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关于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现状、关于监狱戒毒人民警察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现状、关于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的研究现状、关于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研究现状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的思路、创新点和难点,以及本文研究运用的方法及坚持的原则等。第二板块,为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概况的概述,以及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基本过程的总结,在充分肯定当前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的主流与优势的同时,科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探讨其成因,确定其研究问题的导向。第三板块,为第三章的内容。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前提下,主要是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理论指导进行阐述,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毛泽东思想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通过这一部分的阐述,明确研究的理论指导,打下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板块,为第四章、第五章、结束语的内容。主要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形势发展,结合当前实际,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任务、方法、途径等进行论述,同时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及规律进行探讨,以增强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结束语部分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研究作了总结及展望。

张银霞[8](2017)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社会,百分之九十的国家实行政党政治;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现代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或参政党都一般地存在严格性程度不同的纪律规矩的约束,政党的重要成员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和政党政治发展历史上,与其他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体制外生型的革命政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纪律尤其是极为严格的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政治特色和独特组织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就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经验教训?当前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现状如何?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研究以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纪律建设问题为研究对象,抓住党章依据和纪律建设的主线,综合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关于纪律建设的思想理论观点,考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程,具体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执纪机构的沿革和职能变迁及执纪实践,总结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查找当前纪律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纪律建设提出可行性对策。就本研究的内容结构而言,除绪论外,主要包括四部分、六章内容:绪论:简要说明论文研究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界定规矩、纪律、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和纪律体系等相关概念,梳理评述国内外相关文献,说明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路径、资料来源及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一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想文化资源和理论依据,即第一章。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的纲纪法规文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科学论述及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关于纪律建设的思考。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中国传统的纲纪法规文化,为纪律建设提供文化资源借鉴;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纪律建设的理论,为纪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梳理和归纳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关于纪律建设的思想观点,为纪律建设提供思想指导。第二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考察,包括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进程,并总结每一时期纪律建设成效、阶段性经验和特点,汲取其中的挫折教训。第三部分即第五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全过程的基本经验与主要特点。基于6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考察,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有:纪律建设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纪律建设思想为指导;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始终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把构建科学的纪律体系作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前提;注重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专门机关和队伍;把党纪教育与严惩违纪行为作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纵向历史研究,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主要特点,即纪律建设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紧密联系;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注重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处理“高标准”和“守底线”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纪律建设的首位。第四部分即第六章,基于以上理论、历史和经验的分析进行现实思考,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在立纪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纪体系;在知纪方面,加强党纪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在守纪方面,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守纪,发挥表率作用;在执纪方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切实增强纪律的执行力。

毛雪卿[9](2016)在《博物馆建设与历史观教育(1949-2016)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为例》文中认为历史观是人们对世界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民族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历史观的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社会成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也会在形成社会共识、凝聚民族力量的过程中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历史观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之一。历史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通过社会教育、实施主流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运用文献法与比较法,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起点、收集梳理国家博物馆两类主要展览即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相关资料,了解这些陈列展览的建设情况及其体现的历史观,进而分析其实施历史观教育的特点与意义。通过展览展品情况的历史变化,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心变化,分析不同历史时段国家博物馆展览所传输的、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主流历史观的内容。具体而言,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与专题展览中都贯穿着唯物史观与革命史观的教育内容,其陈列展览的完善发展中,也体现着对于唯物史观认识的深化。在历史观教育中,“国博”相关展览一直贯彻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着认识人类历史的基本方法,也传达了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的主要论断,帮助观众在认识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继承民族文化与革命传统方面达成共识。同时,“国博”的历史观教育重视历史认识的现实意义,强调将历史认识与现实选择相统一,从而使历史观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价值观培育。本文认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实施历史观教育可为当今提供的历史借鉴与现实启示,其历史经验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结合中国国情,普及唯物史观教育;二是立足时代精神,实施历史观教育;三是发挥制度优势,注重观展效果。其现实启示一是应利用多种文化平台,拓宽主流历史观教育渠道;二是需立足现实认识历史,体现历史观教育的时代性。

陈亮,孔德生[10](2014)在《论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定位》文中研究说明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指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形成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其历程漫长,核心突出,功勋卓着,价值丰厚,承前启后,大力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了21世纪,从而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二、跨入新世纪的老一辈革命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入新世纪的老一辈革命家(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革命文化观及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五 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当代际遇与理论渊源
    第一节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当代际遇
        一 国际背景下习近平革命文化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 国内背景下习近平革命文化观面临的新目标新矛盾新需要
    第二节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革命文化思想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思想资源
        三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革命文化思想
第二章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演进过程
    第一节 陕冀时期:革命文化观念初步发展
        一 陕西梁家河时期:树立共产主义革命信仰
        二 河北正定时期:崇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节 闽浙沪时期:革命文化思想逐渐成熟
        一 福建时期:情系革命老区发扬老区精神
        二 浙江时期:弘扬红船精神推进走在前列
        三 上海时期: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加强党建
    第三节 任职中央以后:革命文化观理论化、体系化
        一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二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三 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四 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
        五 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第三章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内在特征和逻辑
    第一节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内在特征
        一 彰显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二 突出了革命性与政治性的高度统一
        三 实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四 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融合
    第二节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演进逻辑
        一 立场逻辑:朴素革命人民情怀到人民主体性
        二 结构逻辑:文化形态自然发展到多元化谱系
        三 发展逻辑:革命文化重视传承到坚定文化自信
        四 共生逻辑:区域本土特色到世界影响力渐增
第四章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理论贡献
        一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思想
        二 创新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
        三 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
    第二节 习近平革命文化观的实践价值
        一 为化解现实生活的价值困境凝聚了广泛一致的价值共识
        二 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 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不忘初心的思想保障
        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吕振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吕振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1 吕振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准备
        2.1.1 吕振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2.1.2 吕振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2.2 吕振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
        2.2.1 创办协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2.2.2 利用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2.2.3 通过课堂讲授马克思主义
    2.3 吕振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效应
        2.3.1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2.3.2 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
    本章小结
第3章 吕振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构建
    3.1 吕振羽对中国传统史学方法论的扬弃
        3.1.1 对中国传统史学方法论弊端的揭示
        3.1.2 对中国传统史学方法论优点的继承
    3.2 吕振羽对中国近代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扬弃
        3.2.1 对中国近代非马克思主义史学错误方法论的批判
        3.2.2 对中国近代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优点的吸收
    3.3 吕振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阐发
        3.3.1 史学研究应坚持历史唯物论
        3.3.2 史学研究应坚持历史辩证法
    本章小结
第4章 吕振羽对中国历史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探索
    4.1 吕振羽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分析
        4.1.1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阶段论
        4.1.2 对中国原始社会历史的开拓性探究
        4.1.3 研究中国奴隶社会提出“殷商奴隶论”
        4.1.4 考察中国封建社会提出“西周封建论”
    4.2 吕振羽对中国民族历史基本问题的考察
        4.2.1 对中国人种主要来源的探索
        4.2.2 对中国各民族发展史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吕振羽对中国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答
    5.1 吕振羽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研究
        5.1.1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历程的分析
        5.1.2 对中国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的考察
        5.1.3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判定
    5.2 吕振羽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索
        5.2.1 考察国外经济危机否定中国资本主义道路
        5.2.2 阐发苏联经济法则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5.2.3 结合实际提出“两个时期的同时过渡”论
    5.3 吕振羽对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5.3.1 对传统儒家文化现代地位的解读
        5.3.2 对传统释道文化现代地位的分析
        5.3.3 对中国革命文化发展问题的探索
    本章小结
第6章 吕振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特点及启示
    6.1 吕振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6.1.1 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1.2 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6.1.3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社会热点问题
        6.1.4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6.2 吕振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6.2.1 结合历史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
        6.2.2 参与思想论战扞卫马克思主义
        6.2.3 运用丰富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
    6.3 吕振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6.3.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成为忠贞的信仰者
        6.3.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汲取优秀传统文化
        6.3.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持续推进理论创新
        6.3.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着力解决时代问题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重庆旅游形象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对本研究的启示
    1.3 研究理论基础
        1.3.1 形象学理论
        1.3.2 感知理论
        1.3.3 定位理论
        1.3.4 整合传播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问卷调查法
        1.5.2 自由联想法
        1.5.3 定性分析法
    1.6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重庆城市形象的嬗变
    2.1 城市形象的源起
        2.1.1 形象的相关概述
        2.1.2 城市形象的总与分
    2.2 渐次转换的四大形象
        2.2.1 旧时代的政治形象
        2.2.2 前30 年的工业形象
        2.2.3 后30 年的改革形象
        2.2.4 新世纪的旅游形象
    2.3 旅游形象的日趋凸显
        2.3.1 形象称谓的层出
        2.3.2 旅游形象的生成
第3章 重庆旅游形象感知调查
    3.1 调查内容与过程
        3.1.1 调查对象的确定
        3.1.2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3.2 重庆旅游形象感知调查结果
        3.2.1 调查对象出游情况
        3.2.2 要素形象感知分析
        3.2.3 总体形象感知分析
        3.2.4 感知结果总体分析
    3.3 词汇联想:形象感知的补充调查
        3.3.1 研究设计与过程
        3.3.2 结果分析
    3.4 重庆旅游形象面临的问题
第4章 重庆旅游形象优化设计
    4.1 重庆旅游的竞合者
        4.1.1 竞合者的选择原则
        4.1.2 竞合者的旅游形象
    4.2 重庆旅游资源优劣势
    4.3 重庆旅游形象创设
        4.3.1 总体形象
        4.3.2 个性形象
第5章 重庆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5.1 重庆旅游形象传播的历史梳理
    5.2 强化传播的整合原则
        5.2.1 传播主体的统摄整合
        5.2.2 形散神聚的信息整合
    5.3 形象传播的危机应对
        5.3.1 法律保护与竞争防御
        5.3.2 形象危机预警与处理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中国共产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理论阐释
    第一节 党内政治生态及其结构特征
        一、政治生态的概念界说
        二、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
        三、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结构
        四、党内政治生态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及逻辑架构
        一、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客体
        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动力
        五、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标
    第三节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思想
        二、列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思想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及其净化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及其净化探索
        一、党创立时期的特点及其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主要内容
        三、面貌一新的党内政治生态初具雏形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及其净化实践
        一、国共合作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面临的新背景
        二、右倾错误对党内政治生态的严重危害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具体行动
    第三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及其净化自觉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新要求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理性自觉
        三、党内政治生态逐步向好
    第四节 全面抗战时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深入展开
        一、全面抗战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新形势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深入展开的主要手段
        三、优良党内政治生态基本形成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持续推进
        一、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与党内政治生态的新气象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持续推进的新做法
        三、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清朗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及其净化
    第一节 建国初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积极实践
        一、执政党新的历史方位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新场域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主要做法
        三、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态呈现良性发展新局面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遭遇挫折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新征程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遭遇挫折的缘由
        三、党内政治生态风险开始显现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态遭受严重破坏
        一、极“左”路线与党内特殊的政治环境
        二、党内政治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
        三、党内政治生态危机凸显
第四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及其净化
    第一节 改革开放起步和全面展开时期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塑
        一、改革开放与党内政治生态重塑面临的新任务
        二、党内政治生态重塑的主要举措
        三、党内政治生态重塑成效显着
    第二节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修复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与党内政治生态修复的新挑战
        二、党内政治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
        三、党内政治生态修复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新阶段
        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新进展
    第一节 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严重侵蚀
        二、“七个有之”问题对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的严重破坏
        三、庸俗腐朽政治文化的污染
        四、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恶劣影响
        五、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考验
    第二节 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战略举措
        一、以“严紧硬”替代“宽松软”
        二、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三、打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组合拳”
    第三节 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理论创新
        一、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
        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三、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修养”
        四、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五、“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六、“抓住建章立制”及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规定”
第六章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第一节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二、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四、坚持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
        五、落实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责任
        六、坚决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和反对腐败
        七、健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当代启示
        一、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
后记

(5)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四重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 加强党的领导, 明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向指引
    1.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丰富爱国主义理论内涵
    2.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廓清爱国主义误区
    3.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明晰爱国主义主体指向
二、 促进经济发展, 夯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基础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明确爱国主义服务目标
    2. 利用经济发展成就,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3. 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强化爱国主义理性支撑
三、 依托纪念活动, 创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理路
    1. 做好重要人物纪念活动, 坚定爱国主义信仰
    2. 利用重大事件纪念活动, 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3. 通过重要节日纪念活动,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四、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长效机制
    1. 加强法治建设, 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制度保障
    2. 完善方针政策, 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纲领指导
    3. 注重制定规章, 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实践遵循

(7)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概念说明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评述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本文研究的思路、创新点、难点
        (二) 本文研究运用的方法、坚持的原则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状况
    一、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概况
        (一) 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的组成情况
        (二) 监狱、戒毒人民警察队伍基本情况
        (三) 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基本情况
    二、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基本过程和成绩经验
        (一)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基本过程
        (三)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取得的成绩
        (四)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取得的经验
    三、当前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一) 主流与优势
        (二) 问题与不足
        (三) 成因与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
        (一)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理论依据
        (二)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三)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二、毛泽东思想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
        (一)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二)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三)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
        (一)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二)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三)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任务、方法和途径
    一、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
        (一) 相关理论概述
        (二) 明确主要原则
    二、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任务
        (一) 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必须进一步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
        (二) 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必须进一步牢筑为民的宗旨理念
        (三) 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必须进一步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
        (四) 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必须进一步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
    三、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方法
        (一) 加强素质建设方法
        (二) 借鉴先进合理方法
        (三) 方法运用具体要求
    四、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途径
        (一) 抓好理论武装
        (二) 开展社会实践
        (三) 发挥组织作用
        (四) 运用科技手段
        (五) 加大基础投入
        (六) 加强自我塑造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及规律探索
    一、不断完善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政策
        (一) 正确认识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政策的重要性
        (二) 继承和完善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政策
        (三) 加大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政策的宣传
    二、建立健全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制度
        (一) 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二) 建立健全选拔制度
        (三)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四)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五) 建立健全奖励制度
    三、深入探索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规律
        (一) 加强全局规划
        (二) 紧贴工作实际
        (三) 坚持与时俱进
    四、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处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 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缘起
        (二) 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意义
    二、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国(境)外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研究
    三、党的纪律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 规矩和纪律的概念
        (二) 中国共产党纪律体系的概念
        (三)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概念
    四、研究思路、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路径
        (三) 资料来源
        (四)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想文化资源和理论依据
    第一节 对中国传统的纲纪法规文化的批判继承
        一、中国传统的纲纪法规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优秀传统纲纪法规文化向党规党纪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纪律建设的科学论述
        二、列宁对纪律建设的科学论述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
        一、毛泽东纪律建设思想
        二、邓小平纪律建设理论
        三、江泽民的纪律建设思想
        四、胡锦涛的纪律建设思想
        五、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发展和挫折
    第一节 新中国头七年执政党纪律建设的继承发展
        一、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团结制定新的纪律规范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建立
        三、执政党执纪实践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以八大党章为依据制定各项纪律
        二、党的监察机构的重建和监察工作的加强
        三、开展以整风肃纪为重点的执纪实践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和党的纪律建设的严重挫折
        一、党的纪律遭受严重破坏
        二、党的各级监察机构被撤销
        三、党的执纪实践偏离正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恢复与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纪律体系的重建和执行
        一、以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十二大党章为标志建立党纪体系
        二、恢复重建纪检监察机构,发挥纪检监察整体效能
        三、按照整党整风的工作要求,狠抓党风党纪建设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党的纪律建设的加强和发展
        一、首次颁行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从政准则
        二、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和党政监督体制改革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开展党的执纪实践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党的纪律建设的科学发展
        一、修订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从政准则
        二、调整纪检监察体制,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建设
        三、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执纪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全面强化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
        一、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纪律建设”的新概念
        二、坚持尊崇党章,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三、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
        四、强调严明政治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
        五、着力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纪律建设
        六、着力把纪律建设成果固化为制度
    第二节 “两准则、一条例”实现党纪体系的新发展
        一、十八大党章关于纪律建设的新规定
        二、首次颁布廉洁自律准则和修订纪律处分条例
        三、制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细化“六大纪律”
        四、制定相关党内法规,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
    第三节 全面深化纪律检查体制的改革
        一、强化党内纪律监督,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倒逼执纪机构责任担当
        三、注重转变执纪方式,聚焦监督执纪问责
    第四节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实践
        一、始终把纪律要求挺在前,持续开展专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制定党内监督条例,突出纪律监督实践
        三、制定党内问责条例,倒逼监督执纪落实
        四、打虎拍蝇猎狐,统筹国内外反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与主要特点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纪律建设思想为指导
        二、党的纪律建设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
        三、必须始终把纪律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四、必须把构建科学的纪律体系作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前提
        五、必须注重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专门机关和队伍
        六、必须把党纪教育与严惩违纪行为作为党的纪律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党的纪律建设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紧密联系
        二、党的纪律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三、党的纪律建设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
        四、始终注重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有机结合
        五、始终注重处理“高标准”和“守底线”之间的辩证关系
        六、始终把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纪律建设的首位
第六章 新形势下强化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思考
    第一节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立纪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知纪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守纪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执纪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新形势下强化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对策
        一、立纪环节: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纪体系
        二、知纪环节:加强党纪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
        三、守纪环节: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守纪,发挥表率作用
        四、执纪环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切实增强纪律的执行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博物馆建设与历史观教育(1949-2016)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现实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学术价值
        1.1.3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的回顾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所涉基本概念说明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博”建设的历史回顾
    2.1 1949年之前的国家博物馆
        2.1.1 国立历史博物馆(1912-1949)
        2.1.2 国立历史博物馆建立的意义
    2.2 新中国赋予国家博物馆以新意义
        2.2.1 国家博物馆的建立与发展
        2.2.2 国家博物馆建立的意义
第3章 “国博”基本陈列与唯物史观教育
    3.1 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陈列原则:1966 年之前“中国通史陈列”
        3.1.1 着手筹备陈列,形成陈列方针
        3.1.2 完成通史陈列,提出陈列原则
    3.2 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史观”:文革时期的基本陈列
    3.3 对于唯物史观的再认识:改革开放之后的基本陈列
        3.3.1 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古代中国”陈列
        3.3.2 革命史观的修正与完善:“近代中国”陈列
        3.3.3 从学习历史到认同现实:“复兴之路”陈列
第4章 “国博”专题展览与革命史观教育
    4.1 服务现实政治:50 年代的专题展览
    4.2 体现时代变化:改革开放之后的专题展览
        4.2.1 传达新时期革命史观的基本认识:革命历史类展览
        4.2.2 从纪念人物到发扬传统:杰出人物类展览
        4.2.3 弘扬革命精神:革命精神类展览
第5章 “国博”陈列展览所见历史观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博”陈列展览历史观教育的经验分析
        5.1.1 结合中国国情,普及唯物史观教育
        5.1.2 立足时代精神,实施历史观教育
        5.1.3 发挥制度优势,注重观展效果
    5.2 “国博”陈列展览所见历史观教育的现实启示
        5.2.1 利用多种文化平台,拓宽主流历史观教育渠道
        5.2.2 立足现实认识历史,体现历史观教育的时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国家博物馆大事年表(1912—今)
    附录B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人数统计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10)论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生命定位: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历史轨迹漫长
2领袖定位: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核心是江泽民
3成因定位: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非常时期中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
4价值定位: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政绩卓着
    4. 1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一个创新理论
    4. 2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拓宽了一条特色道路
    4. 3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进了一次历史性巨变
    4. 4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培育了一代新中央
5发展定位: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传承价值丰厚显重

四、跨入新世纪的老一辈革命家(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革命文化观及当代价值[D]. 任新楠.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2]吕振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 汪书路.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3]重庆旅游形象传播研究[D]. 方曦. 重庆工商大学, 2019(01)
  • [4]中国共产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考察[D]. 禹辉映.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四重维度[J]. 蔡中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2)
  • [6]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习近平.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8(12)
  • [7]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研究[D]. 穆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D]. 张银霞. 武汉大学, 2017(06)
  • [9]博物馆建设与历史观教育(1949-2016)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为例[D]. 毛雪卿.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10]论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定位[J]. 陈亮,孔德生. 长春大学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进入新世纪的老一辈革命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