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诗歌欣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白雪[1](2020)在《“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校外语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高校生源英语水平、英语能力评价标准以及外语人才培养渠道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外语教育任务主要是由大学英语课程来承担的,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从需求端对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任务进行调查分析,也很有必要从供给端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课程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明确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课程未来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明确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起点和条件。本研究提出了两个问题:(1)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主要面临着哪些方面需求?(2)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如何?针对问题(1),笔者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概念进行定义并确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的两个维度,即课程需求调查和课程设置调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结构)。然后,笔者对需求分析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设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研究的维度。同时,笔者对近三年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了二次分析,从中总结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需求的基本状况,并以此作为本研究大学英语课程需求调查的基础。依据上述需求分析研究的维度,笔者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全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有关外语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调查,采用本文设计的问卷对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需求进行调查,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应届本科生校招岗位要求中的外语内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在课程目标方面,高校本科生培养是以普通人才为主、高端人才为辅,这与社会用人单位对应届本科生的需求状况吻合;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学生对CET考试成绩非常注重,然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本科生没有做出相关要求;部分专业对本科生英语水平要求偏高。(2)在课程内容方面,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大学英语做出了知识、能力的区分,但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注重的是英语能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最注重的是阅读和口语,学生注重的是口语和阅读,而社会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口语和写作;通用英语内容是基础,但是各方更重视的是学术英语,尤其是文献阅读;部分专业对跨文化交际英语内容有强烈兴趣,而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此需求较少。(3)在课程结构方面,各方对通用英语课程的需求最大,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各方对学术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最为重视;大学英语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松散,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密切。针对问题(2),笔者依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的维度,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双一流”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学英语教师访谈,设计出教师调查问卷,对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调查。依据这两个调查的结果和上述需求调查的结论,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在课程需求方面,存在着各方对课程目标需求的分化、对英语能力需求的变化以及对英语内容需求的差异化等问题。(2)在课程结构方面,存在部分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过高以及英语课程之间关系不清等问题。(3)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不同类课程的内容同质化、具体课程繁多以及“金课”数量偏少等问题。(4)在课程结构方面,存在大学英语课程结构隐性化、固定化以及课程功能和管理错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高校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面临的问题,笔者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建议。本研究的成果有助于高校课程管理者、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理解“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需求变化以及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对高校立足于我国外语教育现状并着眼于其未来的发展,建设兼顾满足现实需求和引领发展、兼顾培养一流人才和各层次人才协同发展、兼顾高校各具特色和高校服务于国家战略等多层次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此外,本研究也为研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参考。因为数据来源局限性等问题,本研究提出的观点和论据只是一家之言,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的讨论只涉及了其中部分内容,希望后续研究者能从教材、师资、课堂教学等角度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庞若雯[2](2019)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延伸,是高校公共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高校生源数量日益扩大,学生水平差异化愈加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缺点,如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巨大的个体差异为教学带来更大的压力等。为了缓解教学压力,提升教学质量,分级教学的理念被广泛引入高校教学体系。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推行,符合因材施教理念,使英语教学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但分级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完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管理问题,并结合调查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提高分级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有关分级教学管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等的研究结果,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三个方面入手: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评价管理,并以此三个角度对学生展开调查,同时以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看法和意见。经过问卷与访谈调查,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计划缺乏合理性,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特点契合性较低及学分设置缺乏一定公平性;(2)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体现在部分教师授课态度有待提升及教学管理技能不足两方面;(3)学生管理效能偏低,体现在学生考勤管理松散、学生流动性管理制度待完善及欠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三个方面;(4)学生成绩评价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有待提升,体现在终结性评价的功能性略显不足与综合评定方式不合理两方面。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通过以下几条优化路径改善现有问题:(1)革新教学管理理念,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明确分级教学培养目标以及重视分级教学过程管理效能;(2)加强课程建设的统筹管理,包括对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学分分配以及教材选用的统筹管理;(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建设与专业素养两方面,建议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进修与校际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对分级教学教师的培训;(4)规范学生管理制度,包括适当增强分级教学班级间流动性、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的力度以及增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5)完善评价体系,包括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与增强成绩评价的合理性两点。
颜婷[3](2016)在《英语精读教学与美育》文中研究表明英语精读课堂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上精读课应该是一次美的历程,教师应该利用英语教学媒体手段、文章本身及篇章教学的方式,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从字词段等知识的学习跨越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熏陶,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产生认同感,从而提升为一种学习动力,推动英语精读的教与学。
谢芳[4](2014)在《大学英语情境教学反思 ——基于对言象意关系的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情境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创设情境,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现阶段,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读言(文本处理)不当、立象(情境设置)不合理以及由于情境教学目标不明确而忽视据“言”立“象”知“意”的转换过程等,致使情境教学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本研究认为大学英语情境教学中无处不体现言象意关系: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品读语言。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获得了大量英语语言信息的刺激,激活大脑中储存的相关生活体验而沉淀的“图式”,从而初步再现或再造英语言语作品中作者通过具体的叙述、描写所营造的“物境”,至此学生可以获得具体的、充实的感性印象;接下来,学生再根据前一步骤中所获得的具体的、充实的感性印象进一步调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分析、探究、体验“物象”的寓意;最后方能与作者所做的意味层面进行对话,进入到“情境”中涵泳体悟。因此,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要求大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咀嚼,形成完好的初象,为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言象意转换提供重要的前提。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言”转换成“象”,进而获得其中的“意”。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因而往往很难做到顺利地进入审美的情感状态来把握形象。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创设审美的情境,营造心境,实现“立象以尽意”。大学英语情境教学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师应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其形成一种潜在的能力,在现实的英语言语活动中能够得意忘象,举一反三。
张雪红[5](2014)在《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各行各业人才的培养机构,我国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教学应如何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实用型语言人才的任务,成为我国语言教学界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也将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一步步推向深入。在探索语言教学如何与大学生主修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视线投向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一种典型的内容与语言整合型的语言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国内所有对专门用途英语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所能发挥作用的研究中,仍是将之放在通用英语教学的大前提下的探讨。本研究则跳出了通用英语的框框,将整个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完全放在专门用途英语方法下来建构。因此本研究的假设得以形成,即:针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大学公共英语是一个将英语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科学地结合起来的大学ESP课程系统。本假设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大学公共英语和ESP教学方法结合更具科学性。因此本研究从对专门用途英语性质的研究入手,对ESP这种语言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放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了解读。研究认为ESP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方法体系,可以为英语语言课程建构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中课程的设计面对的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以就业或进行学术深造为目的成人或即将成人的学习者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学习需求,通过促进学习者用语言完成目标领域中实际任务的语言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原有语言能力基础上,高效率地获取语言与学科领域知识。这样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论正是我国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改革过程中,所需要的革新性的课程开发指导理论。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ESP与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确实有许多契合之处。但是我国当前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是否有必要ESP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对当前情境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合理目标进行了探讨并在对全国7所重点高校现有英语课程的设置通过网络进行调查后,提出中国语言教学目标应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结合起来,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目标情境中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对各校开设的ESP课程进行考察并将之与国外高校的ESP课程进行比较与反思后,明确目前中国高校ESP课程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ESP课程,没能与通用英语相辅相成,大学英语课程仍是以通用英语为重心,体现不出与中学英语教育的本质区别,对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起不到根本的作用。所以研究对目标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语言能力进行了分解,并将之与ESP方法下的课程所要培养的能力一一对应起来,最后从课程目标性质的角度,明确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应该定位为“大学ESP”课程。至此本研究假设的成立已找到了依据。可是“大学ESP课程”还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具体模式如何?研究通过探讨国内高校中的双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在内容与语言关系的处理上,明确双语课程不属于语言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属于ESP性质的课程,是大学ESP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部分。研究提出了中国情境下的大学ESP课程应是真正彻底的ESP课程,它是面向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二阶段式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型的课程,属于英语语言课程体系;第一阶段的课程是以共核语言和宽基础专业知识为主,按大类专业设置分两个学期修习完成的大学ESP基础课程;第二阶段的课程则是“专门性”更高的高阶大学ESP课程,学生在完成大学ESP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再修习两个学期的高阶ESP课程。在建立起具体的课程模式后,本研究选择多所一本类高校大三、大四的学生、从高校新近毕业,工作中需要使用英语的职业场人士以及各一本类高校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共400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该课程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必要的调查论证。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80%以上在校学生认为大学ESP课程模式比现有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模式更为科学,更符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他们更愿意选择大学ESP课程。而高达95.2%的职场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大学英语教师中也有81.8%被调查者认为这一模式更符合大学生的语言需求,大多数认为自已通过一定的培训,可以胜任ESP教师工作。但有部分教师对其可行性还是持保留态度,主要顾虑是师资和课程设置方面可能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也承认在课程模式的实现过程,必然会遇到问题,但是如果一种课程模式大部分人都认为科学,我们就应该努力推广,排除困难。模式确立之后,本研究进而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该模式下的大学ESP课程的具体构建。研究提出并论证了语言教学结构观、功能观、迁移理论及活动论为中国情境下的大学ESP课程的建构在理论上提供最为直接的宏观指导;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如何为大学ESP课程的建构提供学习理论的支撑。再从课程开发的具体操作上,提出大学ESP课程‖模式下的ESP课程的开发方法、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分类标准、课程评估以及测试,为大学ESP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思路。从理论上来看,本研究突破国内其它研究者对我国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构想,大胆地提出了“大学ESP课程”这一概念,认为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就是一个大学ESP课程体系,在对国内大学普遍存在的ESP类课程进行分析与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情境下,具体的ESP课程模式,并对该课程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必要的调查论证,为我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从实践上,本研究对于大学ESP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分类标准、课程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为大学ESP课程的实施在实践上提供了具体的做法。
李晓丽[6](2013)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前导入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结合《现代大学英语》(1-2)册的教学经验,探讨针对具体课文的具体教学课前导入方法,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多样的媒体、方法和练习,在不同层次上聚焦课堂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齐昂昆[7](2013)在《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图式重合、冲突和缺省》文中认为图式作为人们从自身的经历中获得的一种背景知识,在交际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文化图式理论的指导,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教材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发生中英文化图式的重合、冲突和缺省时如何帮助他们形成"同化"、"置换"、"建构"的方法完成跨文化交际。
张雪芹[8](2011)在《试析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文中研究指明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成为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信息传播的媒介。而我国与各国之间交流也更加广泛,国家与社会各界迫切需要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教学的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重新定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重新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启动新一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一些措施。
陈彦茹[9](2011)在《嵌入文学素材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本次研究试图将文学素材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通过分析和研究文学元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认为将文学素材渗透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嵌入文学素材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路和实践方法。
宋云高,梁洁[10](2009)在《将英美诗歌欣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文中提出将英美诗歌欣赏引入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它能极大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增强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挖掘科研潜力,从而推动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效进行。
二、论诗歌欣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诗歌欣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流程与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大学英语课程 |
2.1.1 课程的定义 |
2.1.2 大学英语课程研究 |
2.1.3 “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 |
2.1.3.1 对“大学英语课程”三个层面的理解 |
2.1.3.2 “大学英语课程”的涵义 |
2.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
2.2.1 课程设计理论 |
2.2.2 英语课程设计理论 |
2.2.3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
2.2.3.1 课程教学指导文件要求 |
2.2.3.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探索 |
2.2.3.3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
2.2.3.4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课程群 |
2.2.4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定义 |
2.2.4.1 课程设计、外语课程设计与课程设置 |
2.2.4.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内涵 |
2.2.5 课程设置的研究维度 |
第三章 需求分析理论研究 |
3.1 需求分析理论 |
3.2 大学英语课程需求分析模式研究 |
3.3 大学英语课程需求调查研究 |
3.3.1 社会需求 |
3.3.2 高中毕业生的英语能力 |
3.3.3 在校师生需求 |
3.3.4 毕业生 |
3.4 需求分析的调查维度 |
第四章 大学英语课程需求调查分析 |
4.1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
4.1.1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
4.1.2 数据统计 |
4.2 学生需求 |
4.2.1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
4.2.2 数据统计 |
4.3 社会用人单位需求 |
4.3.1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
4.3.2 数据统计 |
4.4 分析与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 |
5.1 “双一流”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 |
5.1.1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
5.1.2 数据统计(中国高校) |
5.1.3 数据统计(英美高校) |
5.2 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 |
5.2.1 研究设计 |
5.2.2 教师访谈 |
5.2.3 问卷编制与试测 |
5.2.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5.2.5 数据统计 |
5.3 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问题与建议 |
6.1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6.1.1 课程需求:分化、变化与差异化 |
6.1.2 课程目标:需求过高、关系不清 |
6.1.3 课程内容:同质化、种类繁杂、“金课”少 |
6.1.4 课程结构:隐性化、固定化与错位 |
6.2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
6.2.1 课程需求选择的科学合理性 |
6.2.2 课程目标的动态多元性 |
6.2.3 课程内容的层次复杂性 |
6.2.4 课程结构的灵活多样性 |
6.3 小结 |
第七章 研究总结 |
7.1 研究过程 |
7.2 研究发现 |
7.3 研究创新 |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
(2)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一)分级教学 |
(二)英语分级教学 |
(三)分级教学管理 |
六、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已有研究总结 |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调查 |
三、研究历程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背景及管理现况 |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背景简介 |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现况 |
(一)教学计划管理现况 |
(二)教学运行管理现况 |
(三)教学评价管理现况 |
第四章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计划缺乏合理性 |
(一)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特点契合性较低 |
(二)学分设置缺乏公平性 |
二、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
(一)部分教师授课态度有待提升 |
(二)部分教师教学管理技能不足 |
三、学生管理效能偏低 |
(一)学生考勤管理松散 |
(二)学生流动性管理制度待完善 |
(三)欠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 |
四、学生成绩评价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有待提升 |
(一)终结性评价的功能性略显不足 |
(二)综合评定方式不合理 |
五、小结 |
第五章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优化路径 |
一、革新教学管理理念 |
二、加强课程建设的统筹管理 |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
四、规范学生管理制度 |
五、完善评价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英语精读教学与美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4)大学英语情境教学反思 ——基于对言象意关系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现实的困惑 |
1.1.2 理论的审视 |
1.1.3 研究的反思 |
1.2 研究意义 |
1.2.1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反思研究能够开拓教学研究的新视野 |
1.2.2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反思研究能够深入探讨教学的内在原理 |
1.2.3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反思研究能够重构教学的实践模式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言象意关系研究综述 |
1.3.2.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研究综述 |
1.3.3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反思研究综述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2 言象意关系与大学英语情境教学 |
2.1 言象意关系 |
2.1.1 言与意的关系 |
2.1.2 象与意的关系 |
2.1.3 言与象的关系 |
2.2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理论阐述 |
2.2.1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
2.2.2 大学英语情境创设的方法 |
2.2.3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特点 |
2.3 言象意关系在大学英语情境教学中的体现 |
2.3.1 观物取象与大学英语情境教学 |
2.3.2 立象尽意与大学英语情境教学 |
2.3.3 得意忘言、得意忘象与大学英语情境教学 |
3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1 读言(文本处理)不当 |
3.1.1 取言舍意——词汇教学误区 |
3.1.2 重意轻言——忽视诵读和咀嚼文本 |
3.1.3 象的缺失——教师忽视课文背景情境的创设 |
3.2 立象(情境设置)不合理 |
3.2.1 设置无效情境 |
3.2.2 情境设置仅注重知识和技能 |
3.2.3 教师主观的情境设置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
3.2.4 “情”与“境”不协调 |
3.3 忽视据“言”立“象”知“意”的转换过程 |
3.3.1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评价过于传统、保守 |
3.3.2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未形成英语学习能力的迁移 |
4 优化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策略 |
4.1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三部曲——言象意转换 |
4.1.1 言象意转换的前提条件 |
4.1.2 学生是言象意转换的主体 |
4.1.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充分讨论中展现言象意 |
4.2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多元化途径 |
4.2.1 “寻言观象”——感知作品 |
4.2.2 “寻象观意”——借用联想和想象 |
4.2.3 “立象尽意”——创设有效情境 |
4.2.4 “得意忘象”——促进有效迁移 |
4.3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优化案例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5)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概念解释 |
1.5 论文结构 |
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ESP 起源与发展 |
2.2 国外 ESP 研究 |
2.3 国内 ESP 研究 |
第3章 ESP 本体研究 |
3.1 ESP 界定 |
3.2 ESP 特征 |
3.3 ESP 分类 |
3.4 ESP 发展的重要阶段 |
3.5 对 ESP 中“专门性”的剖析 |
3.6 基于中国情境的 ESP 概念评述 |
小结 |
第4章 我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定位 |
4.1 我国当前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性质 |
4.2 国内大学 ESP 课程概况研究 |
4.3 欧洲大学的 ESP 课程情况调查 |
4.4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目标定位 |
小结 |
第5章 中国情境下的大学 ESP 课程模式 |
5.1 内容与语言的关系 |
5.2 差异之对比分析 |
5.3 中国情境下大学 ESP 课程具体模式 |
第6章 大学 ESP 课程建构 |
6.1 大学 ESP 课程建构理论 |
6.2 大学 ESP 课程建构方法技术 |
6.3 大学 ESP 课程评估体系研究 |
6.4 大学 ESP 教师队伍建设 |
第7章 研究结论 |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我国大学 ESP 课程建设中要思考的问题 |
7.3 大学 ESP 课程分类标准建议 |
7.4 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书目 |
附录一 南昌大学专业英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大学 ESP 课程模式科学性与可行性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三 大学 ESP 课程模式科学性与可行性职场人士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大学 ESP 课程模式科学性与可行性大学英语教师调查问卷 |
(6)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前导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精读课前导入方法 |
(一) 值日报告 |
(二) 主题会话 |
(三) 辩论导入 |
(四) 预热问题 |
(五) 利用实物, 图画和图表 |
(六) 音乐和诗歌欣赏 |
(七) 情景表演 |
(八) 做游戏 |
1. 将学生两人一组, 随机分成很多组; |
2. 全班同学分为两队, 分别为A和B; |
3. 主持人事先准备好若干最近学习过的单词, 随即抽取一个单词请A学生念出, B说出其反义词; |
(九) 多媒体辅助手段 |
(十) 做演讲 |
三、结语 |
(7)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图式重合、冲突和缺省(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式重合及“同化” |
二、图式冲突及“置换” |
三、图式缺省及“建构” |
(8)试析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
1.新的教学要求 |
2.四级题型的改革 |
3.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
4.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二、有关改革的几点设想 |
1.修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比例 |
2.分级教学 |
3.模块教学 |
4.加大自主学习的比重, 重视网络学习 |
5.四年不断线的课程设置 |
(9)嵌入文学素材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学素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1.1 充实语言学习 |
1.2 增进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 |
1.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
1.4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
2 嵌入文学素材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路 |
2.1 教学目标 |
2.2 教材选编 |
2.3 讲授及学习方式 |
3 嵌入文学素材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实践 |
3.1 电影与文学的结合 |
3.2 角色表演与文学的结合 |
3.3 多媒体教学与文学的结合 |
4 结语 |
(10)将英美诗歌欣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英美诗歌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
1.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诗歌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
1.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诗歌教学是复兴诗歌的要求 |
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英美诗歌课程的可能性 |
2.1 学生语言水平逐年提高 |
2.2 大学英语师资力量日益增强 |
2.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诗歌教学的选材和诗歌欣赏更加便捷有效 |
3. 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英美诗歌赏析应区别英语专业中英美诗歌教学 |
4. 结语 |
四、论诗歌欣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D]. 白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
- [2]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究 ——以上海S大学为例[D]. 庞若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3]英语精读教学与美育[J]. 颜婷. 考试周刊, 2016(A1)
- [4]大学英语情境教学反思 ——基于对言象意关系的认识[D]. 谢芳. 中南大学, 2014(03)
- [5]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 张雪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09)
- [6]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前导入方法研究[J]. 李晓丽. 中国科技投资, 2013(20)
- [7]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图式重合、冲突和缺省[J]. 齐昂昆.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 [8]试析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J]. 张雪芹.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6)
- [9]嵌入文学素材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J]. 陈彦茹.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1(01)
- [10]将英美诗歌欣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J]. 宋云高,梁洁. 科技信息,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