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蛇岛蝮蛇毒中精氨酸酯酶治疗脑血栓5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郑程程[1](2020)在《奥扎格雷钠联用降栓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用降栓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90例临床资料,常规治疗组40例和综合治疗组50例。观察两组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30.2±3.6)分、(25.7±3.9)分均低于该组治疗前(34.7±2.8)分、(33.6±3.5)分(t=6.490、10.090,P<0.05),生活能力评分(78.4±9.9)分、(88.8±10.2)分均高于该组治疗前(67.9±10.2)分、(64.8±9.6)分(t=4.930、11.460),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t=5.630),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t=4.890),综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高于常规治疗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0,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用降栓酶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能力和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丹[2](2014)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研究 ——以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在管理中产生了一系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以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博弈分析和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蛇岛老铁山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为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型及缓解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借鉴了人类生态系统的概念框架、人与自然耦合系统的复杂性在不同组织单元和时空范畴的表现以及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理论,将人类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自然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分析的理论框架,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一框架,本文通过对蛇岛老铁山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组分的冲突分析,来了解在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分析了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得出了系统运行的失衡现状和均衡的运行模型。依据人与自然耦合系统的复杂性理论,进一步探讨了系统运行从失衡到均衡状态转变的实现途径,包括利益相关者之间对立向合作关系的转变、弱反馈到强有力支持的转变以及长期理论研究的支持。除此之外,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以及主要利益相关者——管理部门以及本地居民和企业对系统运行的动力因素分析,得出利益相关者对系统运行产生影响的动力因素可以归结为管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多方合作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包含着影响系统运行的多个具体因素,调节这些因素均可以提高利益相关者对系统运行的动力支持。本文最终根据系统运行的均衡模型以及影响系统运行的动力因素,建构了有机协调、平等互惠、均衡运行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型。在这一模型中,管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多方合作共同支撑并相互反馈地维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管理委员会来实现,它为整个系统的目标及各自利益的实现均提供着动力支持。研究还讨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型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挑战,对我国实施该模型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他具有相似背景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苏煌财[3](2013)在《尖吻蝮蛇毒单组分凝血酶样酶的分离纯化》文中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药物治疗是血栓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抗栓药物有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溶栓药和蛇毒制剂等。在蛇毒制剂中凝血酶样酶选择性降解纤维蛋白原,使之变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后者继而被降解,最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清除,经尿液排泄,从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继而降低血液粘滞度而发挥抗栓作用。蕲蛇酶是从尖吻蝮蛇毒(Agkistrodon acutus venom,AAV)分离纯化的凝血酶样酶,是我国第一个按新药审批规定全面完成研究资料后由国家正式批准生产的蛇毒制剂。由于受当时分离纯化技术限制,蕲蛇酶并非单一蛋白组分药品,而是2-3个同工酶组成。此外经十多年的临床使用表明蕲蛇酶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它对血小板有一过性抑制作用,使少数病人血小板减少。本课题拟采用新的工艺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单一组分蕲蛇酶并观察其对血小板的影响。1.尖吻蝮蛇毒凝血酶样酶的分离纯化应用Superdex75凝胶过滤色谱,从尖吻蝮蛇粗毒中分离得到5个蛋白峰;其中蛋白峰Ⅱ体外凝血酶活性最强,暂定名为AAV-Ⅱ;该组分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得到6个蛋白峰,其中蛋白峰3体外凝血酶活性最强,暂定名为AAV-Ⅱ3;该组分最后经Superdex30凝胶色谱纯化得一个电泳纯蛋白组分,暂定名为AAV-Ⅱ3-1。2.纯度分析尖吻蝮蛇粗毒经上述三步层析,分离纯化后各峰蛋白经电泳分析。经SDS-PAGE蛋白电泳鉴定发现,AAV-Ⅱ3-1呈单一条蛋白区带,从AAV-Ⅱ3-1和Marker在SDS-PAGE蛋白电泳凝胶上的相对位置,得出AAV-Ⅱ3-1的分子量接近25kD。3.AAV-Ⅱ3-1对SD大鼠外周血象的影响经大鼠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发现AAV-Ⅱ3-1对大鼠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数量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试验剂量的AAV-Ⅱ3-1没有影响外周血象。结论:应用Superdex75、Superdex30凝胶过滤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方法可以从尖吻蝮蛇粗毒中分离得到一个相对分子量为25kD的凝血酶样酶AAV-II3-1。AAV-II3-1对大鼠外周血中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虞桦,姜勇,孙晋民[4](2011)在《蛇毒制剂的发展概况》文中研究表明蛇毒中含有蛇毒类凝血酶、蛇毒神经毒素、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蛇毒细胞毒素等有效成分,由此制成的蛇毒制剂在治疗肿瘤、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止血、镇痛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蛇毒制剂在治疗肿瘤、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止血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了蛇毒制剂的发展概况,蛇毒制剂的有效成分和其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王晴川,刘广芬[5](2009)在《蛇毒的非抗毒血清解毒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于蛇毒的解毒和蛇伤的治疗,除了特效的抗毒血清外,一些化学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体中成分,化学药品等,通过不同作用方式,对蛇毒也有不同程度的解毒作用,有的也已试用于临床,以弥补抗毒血清的不足。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进展。
梅春,魏希进[6](2007)在《高黏血症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高黏血症的研究概况:诊断包括血液流变学、心阻抗微分图、高频宽带心电图和脑血供远红外线热像图四种检查,当以血液流变学为主,其他为辅;治疗包括化学药制剂、蛇毒制剂、中药、物理和综合五种疗法,前三者各有优、缺点,物理疗法应用前景广阔,后者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参考文献39篇。
武国栋[7](2006)在《白眉蝮蛇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表征》文中指出蛇毒类凝血酶属于蛇毒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它可以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由它所产生的纤维蛋白侧链不发生交联,容易被纤溶系统所降解,所以它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的功能。也因此类凝血酶在血栓的防治,心肌梗死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本实验运用阳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和阴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两种具有纤维蛋白原降解活性的酶:酶Ⅰ和酶Ⅱ。两种酶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凝结活性。这两种酶的精氨酸酯酶活性可被苯甲基磺酰氟(PMSF),苯甲脒(Benzamidine)和L-苯甲磺酰苯丙氨酰氯甲酮(TPCK)所抑制,而不被乙二胺四乙酸(EDTA)抑制。酶Ⅰ可释放少量的血纤肽A,不释放血纤肽B。而酶Ⅱ除释放血纤肽A外,还释放少量血纤肽B。在与纤维蛋白原降解实验中发现,酶Ⅰ和酶Ⅱ都能首先降解纤维蛋白原α链,后降解纤维蛋白原β链,酶Ⅰ降解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比酶Ⅱ快。酶Ⅱ在与纤维蛋白原共浴24小时后发现其能降解γ链。SDS-PAGE电泳显示两种酶都为单肽链,酶Ⅰ和酶Ⅱ的分子量分别为34kDa和38kDa。用BAEE做底物来测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显示,酶Ⅰ和酶Ⅱ的最适pH值为8.0,酶Ⅰ的最适温度为60℃,酶Ⅱ的最适温度为50℃。N端序列显示酶Ⅱ和以往得到的类凝血酶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李玉娜[8](2006)在《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蛇毒中含有较多的影响血液系统功能的活性组分,如:凝血酶样酶、解离素、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凝血Ⅹ因子激活剂等,特别是在蝮科和蝰科蛇毒中尤为突出。1993年,张云首次从竹叶青蛇毒中分离纯化出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TSV-PA),为从蛇毒中开发新型抗栓药物提供新的课题,本课题旨在从江浙产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of Gloydius brevicaudus venom, GBV-PA),并对其理化性质及部分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为寻找较好的抗血栓药物提供实验依据。1. GBV-PA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测定1.1 GBV-PA的分离纯化应用苯甲脒-琼脂糖凝胶(Benzamidine Sepharose 6B)亲和层析,得到两个蛋白峰,经纤维蛋白平板法鉴定第Ⅱ峰有激活纤溶酶原间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该组分再过Lichrospher C18 4.6/250反相色谱柱,得到纯品GBV-PA。1.2 GBV-PA的理化性质GBV-PA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在β-巯基乙醇还原和非还原条件下,均显示单一条带,即其为单一肽链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0kDa左右。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测定其等电点(pI)为5.2。2. GBV-PA的生物学活性测定2.1 GBV-PA的比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S- 2390),证明GBV-PA能特异的激活人纤溶酶原为纤溶酶而降解纤维蛋白,且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经测定其比活性为2.87 t-PA IU/mg。2.2 GBV-PA酶学特性测定GBV-PA活性可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和苯甲脒(Benzamidine)所抑制,而不受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Na2影响。说明GBV-PA
刁晓君[9](2006)在《长白白眉蝮蛇毒纤溶酶分离纯化的研究》文中指出凝血系统疾病死亡率高,危害大,愈来愈受到关注。目前我国每年至少约有500万此类患者需要治疗。蛇毒作为临床制剂与同类制剂相比,具有疗效良好,无严重副作用,使用安全等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关于蛇毒酶的利用多侧重于单一酶的研究,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蛇毒,造成了原料的浪费。因而,充分利用蛇毒,提高蛇毒制剂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是蛇毒开发利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以长白白眉蝮蛇毒为研究对象,粗毒通过第一步层析后,纤溶酶活性组分与类凝血酶活性组分形成了初步分离,两活性组分分别处于两层析峰中;纤溶酶活性组分通过第二步层析和第三步层析分离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最后通过第四步层析,对层析后的酶活组分进行纯度检测,纤溶酶SDS-PAGE图谱上显示单一条带,达到了电泳纯,分子量为31.4kD;等电聚焦电泳测得等电点为6.4;Folin-酚法测得纤溶酶的蛋白收率达2.5%。精氨酸酯酶活力测定其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其具有纤溶酶活性。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仔细研究对比蛇毒纤溶酶和类凝血酶的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简化实验步骤,利用类凝血酶分离后的废液,分离纯化了电泳纯级的纤溶酶。在蛇毒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可以同时纯化两种酶,比较充分地利用了蛇毒,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蛇毒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胡启平,舒雨雁[10](2005)在《蛇毒精氨酸酯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蛇岛蝮蛇毒中精氨酸酯酶治疗脑血栓5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蛇岛蝮蛇毒中精氨酸酯酶治疗脑血栓5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奥扎格雷钠联用降栓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
1.3.2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
2.2 疗效情况 |
3 讨论 |
(2)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研究 ——以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人类生态系统及人与自然耦合系统复杂性的研究 |
1.3.2 自然保护区管理框架的研究 |
1.3.3 自然保护区的共同管理及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研究 |
1.3.4 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的研究 |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内容 |
2 自然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分析的理论框架 |
2.1 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
2.1.1 人类生态系统的定义 |
2.1.2 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分 |
2.1.3 人类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意义 |
2.2 人与自然耦合系统的复杂性理论 |
2.2.1 人与自然耦合系统的复杂性在不同范围的表现 |
2.2.2 人与自然耦合系统的复杂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意义 |
2.3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理论 |
2.3.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
2.3.2 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 |
2.3.3 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意义 |
2.4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 |
2.4.1 自然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组分的冲突分析 |
2.4.2 自然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
2.4.3 自然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运行的动力因素分析 |
2.4.4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的建构 |
3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的运行分析 |
3.1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
3.2 人类生态系统组分的冲突分析 |
3.2.1 自然资源利用的冲突分析 |
3.2.2 社会经济资源中的冲突分析 |
3.2.3 社会系统中的冲突分析 |
3.3 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
3.3.1 利益相关者的选定 |
3.3.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3.3.3 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网络分析 |
3.3.4 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分析 |
3.4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均衡运行模型的建立 |
3.5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均衡运行的实现途径 |
3.5.1 对立向合作关系的转变 |
3.5.2 弱反馈到有力支持的转变 |
3.5.3 长期研究的支持 |
4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人类生态系统的动力因素分析 |
4.1 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
4.1.1 保护区管理局与本地居民或企业的博弈 |
4.1.2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与本地政府的博弈 |
4.2 管理部门对系统运行的动力因素分析 |
4.2.1 政策法规因素分析 |
4.2.2 管理模式因素分析 |
4.2.3 资金投入因素分析 |
4.2.4 多组织参与合作的因素分析 |
4.2.5 管理部门对系统运行的动力因素 |
4.3 本地居民和企业对系统运行的动力因素分析 |
4.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3.2 样本特征分布 |
4.3.3 本地居民和企业的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
4.3.4 本地居民的需求 |
4.3.5 本地居民和企业参与合作管理的水平 |
4.3.6 影响因素分析 |
4.3.7 误差分析 |
4.3.8 本地居民和企业对系统运行的动力因素 |
4.4 系统运行的动力因素 |
5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的建构及其实施途径 |
5.1 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的普适性分析 |
5.2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的建立 |
5.2.1 模型的建立 |
5.2.2 模型建立的原则 |
5.3 具体的实施措施 |
5.3.1 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管理委员会 |
5.3.2 合作管理委员会的运行能力及结构 |
5.4 我国实施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的讨论 |
5.4.1 必要性 |
5.4.2 可行性 |
5.4.3 挑战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6.3.1 研究不足 |
6.3.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本地居民参与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本地企业参与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尖吻蝮蛇毒单组分凝血酶样酶的分离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尖吻蝮蛇粗毒凝血酶样酶的分离 |
2.2 体外凝血酶活性监测 |
2.3 目的组分的纯化 |
2.4 纯度分析 |
2.5 目的组分对外周血象的影响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蛇毒制剂的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蛇毒制剂发展简况 |
2 蛇毒的成分 |
2.1 蛇毒类凝血酶 |
2.2 蛇毒神经毒素 |
2.3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
2.4 蛇毒细胞毒素 |
3 蛇毒制剂的临床应用 |
3.1 治疗肿瘤 |
3.2 治疗脑血管疾病 |
3.3 神经性疾病 |
3.4 出血性疾病 |
3.5 其他 |
4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5 结语 |
(5)蛇毒的非抗毒血清解毒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 (包括其它植物药) |
1.1 磷脂酶A2抑制剂 |
1.2 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 抑制剂 |
1.3 蛋白沉淀剂 |
1.4 其它 |
2 动物体中的天然抗蛇毒蛋白 |
2.1 抗出血蛋白 (Anti-haemorrhagic proteins, AHP) |
2.1.1 蛇类血清: |
2.1.2 温血动物血清:已分离到抗出血组分的动物有负鼠 (Opossum) , 犭蒙 (Mongoose) 和刺猬 (hedgehog) 。 |
2.2 抗神经毒蛋白 (anti-neurotoxic protein, ANP) |
2.3 抗肌毒性因子 (Antimyotoxic factor) |
3 药理解毒剂 |
3.1 螯合剂 |
3.2 巯基化合物和其它含硫还原剂 |
3.3 蛋白酶类 |
3.4 PLA2抑制剂 |
3.5 糖皮质类固醇 ( Glucocorticosteroids) |
(6)高黏血症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研究 |
1.1 血液流变学检查 |
1.2 心阻抗微分图检查 |
1.3 高频宽带心电图检查 |
1.4 脑血供远红外线热像图检查 |
2 治疗研究 |
2.1 化学药制剂 |
2.2 蛇毒制剂 |
2.2.1 精制蝮蛇抗栓酶 |
2.2.2 浓缩型精制蝮蛇抗栓酶 |
2.2.3 降纤酶 |
2.2.4 蕲蛇酶 |
2.2.5 东菱克栓酶 |
2.3 中药 临床多用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法为主治疗, 能收到较好疗效。 |
2.3.1 古方 |
2.3.2 自拟方 |
2.3.3 中成药 |
2.3.4 单味中药 |
2.3.5 中药单体 |
2.4 物理疗法 |
2.4.1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 |
2.4.2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
2.4.3 血液磁极化疗法 |
2.4.4 红细胞单采和血浆置换疗法 |
2.5 综合疗法 |
2.5.1 中西药复方 |
2.5.2 化学药制剂联合物理疗法 |
2.5.3 中药联合物理疗法 |
3 结语 |
(7)白眉蝮蛇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蛇毒简介 |
1.2 蛇毒类凝血酶 |
1.2.1 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进程 |
1.2.2 蛇毒类凝血酶的分布 |
1.2.3 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类 |
1.3 蛇毒类凝血酶的性质 |
1.3.1 理化性质 |
1.3.2 药理作用 |
1.4 临床应用 |
1.5 蛇毒类凝血酶的制备 |
1.6 长白山白眉蝮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概况 |
1.6.1 白眉蝮蛇简介 |
1.6.2 白眉蝮蛇蛇毒的一般理化性质 |
1.6.3 白眉蝮蛇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进程 |
1.6.4 临床应用及问题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天然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 |
2.2.2 纤维蛋白原凝结活性测定 |
2.2.3 精氨酸酷酶活力测定 |
2.2.4 酶抑制活性测定 |
2.2.5 SDS-PAGE电泳分析 |
2.2.6 纤维蛋白原降解活性测定 |
2.2.7 蛋白浓度测定 |
2.2.8 血纤肤释放测定 |
2.2.9 N端序列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实验结果 |
3.1.1 天然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 |
3.1.2 分子量鉴定 |
3.1.3 酶抑制剂作用 |
3.1.4 纤维蛋白原降解活性鉴定 |
3.1.5 血纤肤释放鉴定 |
3.1.6 最适温度和最适 PH值 |
3.1.7 N端测序结果 |
3.2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8)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Ⅰ.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部分理化性质及活性测定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 |
2.2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理化性质测定 |
2.3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生物学活性 |
3. 结果 |
4. 讨论 |
Ⅱ.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抗栓作用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作用研究 |
2.2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3. 结果 |
4. 讨论 |
Ⅲ.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9)长白白眉蝮蛇毒纤溶酶分离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蛇毒简介 |
1.2 蛇毒的主要组成及生理活性 |
1.2.1 神经毒性多肽 |
1.2.2 膜活性多肽 |
1.2.3 酶类 |
1.2.4 乙酰胆碱 |
1.2.5 神经生长因子 |
1.2.6 对凝血系统作用的有关成分 |
1) 出血毒素 |
2) 舒缓激肽释放酶和舒缓激肽增强肽 |
3) 类凝血酶作用 |
4) 对纤维蛋白的作用 |
5) 第X因子激活作用 |
6) 凝血酶原激活作用 |
7) 对凝血酶的作用 |
8) 对血小板的作用 |
1.3 蛇毒的医学用途 |
1.3.1 镇痛作用 |
1.3.2 抗癌 |
1.3.3 抗血栓作用 |
1.3.4 止血作用 |
1.3.5 抗蛇毒血清制备 |
1.3.6 其它临床应用 |
1.4 蛇毒的研究进展 |
1.4.1 蛇毒的一般进展 |
1.4.2 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进展 |
1) 蛇毒类凝血酶的生化性质 |
2) 蛇毒类凝血酶的医学应用 |
1.4.3 蛇毒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
1) 蛇毒纤溶酶的分布和种类 |
2) 蛇毒纤溶酶的分子结构 |
3) 蛇毒纤溶酶的酶学特性 |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纤溶酶的分离纯化 |
1.实验材料 |
1.1 层析介质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和活性鉴定 |
2.1.1 第一步层析 |
2.1.2 第二步层析 |
2.1.3 第三步层析 |
2.1.4 第四步层析 |
2.1.5 纤溶酶的活性鉴定 |
2.2 亲和层析简介 |
2.3 纯度分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2.4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2.5 等电聚焦电泳 |
3.实验结果 |
3.1 纤溶酶的分离纯化 |
3.1.1 第一步层析 |
3.1.2 第二步层析 |
3.1.3 第三步层析 |
3.1.4 第四步层析 |
3.2 纤溶酶的纯度检测及分子量标定 |
3.3 白眉蝮蛇毒纤溶酶收率分析 |
3.4 纤溶酶的等电点测定 |
4.白眉蝮蛇毒纤溶酶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
4.1 与血浆的作用及现象 |
4.2 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及现象 |
4.3 纤维蛋白平板实验 |
5.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蛇岛蝮蛇毒中精氨酸酯酶治疗脑血栓5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奥扎格雷钠联用降栓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效果分析[J]. 郑程程. 系统医学, 2020(01)
- [2]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研究 ——以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D]. 周丹.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3]尖吻蝮蛇毒单组分凝血酶样酶的分离纯化[D]. 苏煌财.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4]蛇毒制剂的发展概况[J]. 虞桦,姜勇,孙晋民. 海南医学, 2011(19)
- [5]蛇毒的非抗毒血清解毒剂研究进展[J]. 王晴川,刘广芬. 海峡药学, 2009(07)
- [6]高黏血症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 梅春,魏希进. 山东中医杂志, 2007(07)
- [7]白眉蝮蛇蛇毒类凝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表征[D]. 武国栋.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8)
- [8]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D]. 李玉娜. 福建医科大学, 2006(12)
- [9]长白白眉蝮蛇毒纤溶酶分离纯化的研究[D]. 刁晓君.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5)
- [10]蛇毒精氨酸酯酶的研究与应用[J]. 胡启平,舒雨雁. 医学文选,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