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怎样使母猪发情排卵(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真[1](2021)在《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虽是一个养猪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为17头。而丹麦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头以上,排在前面的农场已经达到了36头。因此,中国母猪繁殖潜力亟待挖掘和提高,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在现代畜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提高母猪繁殖率对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山东某5个猪场种猪2020年的生产记录,通过对每头母猪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活仔数、胎平均产健仔猪、平均出生窝重统计分析评价母猪群的繁殖性能;通过分析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和检测经产母猪CSFV、PRRSV、PRV抗体水平,以研究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母猪繁殖性能:2020年五个猪场总产仔数和健仔率分别为17032头和89.23%、49080头和88.95%、35484头和89.76%、37243头和87.95%、36182头和81.65%。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规模化猪场。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4-6胎最高,与1-3胎,7-16胎差异极显着(P<0.01);13-15胎最低,极显着低于1-12胎(P<0.01);1-3胎与7-9胎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10-16胎(P<0.01)。3.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春季最高,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与夏季、冬季差异显着(P<0.05)。4.品种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在种公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健仔数、胎平均产活仔数均是杜洛克配种的母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与大白猪差异显着(P<0.05)。在种母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长白猪最高,与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健仔数大白猪最高,与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死仔数大白猪最低,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显着(P<0.05)胎平均断奶头数大白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5.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水平检测情况:五个猪场PRV 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4.29%、32.14%、25%、39.28%,证明五个猪场均有外界野毒的感染。猪场A 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30%,证明该猪场潜在PRRSV感染风险。综合五个猪场数据分析,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复合性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胎次上3-6胎繁殖效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繁殖效能较低,6胎以后繁殖效能逐渐减低,即使胎平均产仔总数偶有增加,但是胎平均产活仔数仍在逐渐减低;分娩季节在春季、秋季繁殖效能最佳,分娩季节在夏季、冬季繁殖效能较差;杜洛克配种的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大白猪作为种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上各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猪场净化、紧急预防接种。
褚洪旭[2](2021)在《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腐酸是从风化煤和褐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呈黑色,无特殊气味,具有促进动植物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畜牧业等多种领域。为了研究饲喂不同剂量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粪便微生物等的影响,并为黄腐酸的添加对提升母猪繁殖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提供一定的客观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繁殖正常的现处于空怀期的三元经产母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重复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15%黄腐酸的试验饲粮直至下一发情周期。研究结果如下:1.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总蛋白(TP)指标上试验一组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着(P>0.05),但试验一组比试验三组提高了10.35%,差异显着(P﹤0.05);白蛋白(ALB)含量各个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其中试验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5.09%,差异显着(P﹤0.05);葡萄糖(GUL)含量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有所提升,其中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比对照组含量分别提高了77.91%和55.43%,差异显着(P﹤0.05);甘油三酯(TG)含量试验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54.29%,差异显着(P﹤0.05);血磷(IP)含量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5.78%、22.98%、17.08%,差异显着(P﹤0.05)。2.繁殖性能的比较: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断奶窝重、带猪头数、21天泌乳力等指标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总产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1.29%,差异显着(P﹤0.05),试验二组与试验三组相比提高了12.08%,差异显着(P﹤0.05);活产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12%,差异显着(P﹤0.05),试验二组比试验三组相比提高了8.46%,差异显着(P﹤0.05);健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三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64%、9.67%、10.70%,差异显着(P﹤0.05)、断奶重试验三组与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54%、9.20%、9.06%,差异显着(P﹤0.05)。3.初乳指标的比较:乳脂率、乳蛋白、乳蛋白、非脂乳固体等指标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初乳IgG试验二组与对照组和试验一组分别提高了51.74%和27.00%,差异显着(P﹤0.05)。4.抗氧化性能的比较: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验组各组均比对照组有提升,但试验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70%,差异显着(P﹤0.05)。5.血清抗体的比较:免疫球蛋白G(IgG)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42%、60.13%和35.64%,差异显着(P﹤0.05);免疫球蛋白M(Ig M)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88%、47.76%、22.50%,差异显着(P﹤0.05);免疫球蛋白A(Ig A)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7.65%和24.69%,差异显着(P﹤0.05)。6.生殖激素的比较: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孕酮(P)含量上试验一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10.26%,差异性显着(P﹤0.05),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上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9.05%、38.17%和50.21%,差异性显着(P﹤0.05)。7.粪便微生物的比较:沙门氏菌数量上看各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二组比对照组略有降低0.34%;大肠杆菌各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数量减少,分别降低了32.21%、27.28%、27.38%,其中试验一组减少最多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腐酸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且适宜添加剂量为0.10%。
雷方[3](2021)在《小型猪超数排卵及利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FOXN1基因敲除猪模型》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猪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和生物医药动物,对其进行高效、准确的基因编辑,建立猪的基因修饰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就农业育种而言,通过对猪模型的基因改造,可有效地提高动物个体的生长速度,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促进新品种的选育。就生物医学领域而言,猪是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与啮齿动物相比,猪在解剖、生理、生化特性、营养代谢和免疫系统等方面都更接近人类,相较于灵长类动物,它繁殖周期更短,产仔量更多,伦理道德约束也更少。近年来兴起的包括ZFN、TALEN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在内的核酸酶基因编辑技术,因其高效的特点,为动物基因编辑,尤其是猪、兔、猴等大动物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然而由于超数排卵、体外胚胎构建、体外胚胎操作等底层技术体系的不完善,大动物基因编辑仍没有被广泛使用。为了解决猪在农业及再生医学中的底层应用技术难题,本研究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模型,以免疫缺陷的典型基因FOXN1为目标基因,结合小型猪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与CRISPR/Cas技术,构建了敲除FOXN1基因猪模型。结果显示,以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为同期发情处理方法,母猪发情率最高;按照实验个体的体重依次顺梯度注射0 IU/kg、10 IU/kg、16 IU/kg、22 IU/kg、28 IU/kg、34 IU/kg浓度PMSG,发现22 IU/kg浓度处理后超排效果优于其它浓度处理组;经基因测序、T细胞数量与胸腺体积评估,证实单等位FOXN1基因敲除猪模型构建成功。本研究建立的基因敲除猪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胚胎生产效率,对于建立快速稳定的基因敲除猪模型动物实验平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秦清明,李治利,易先国,郑全芳,李建柱,邓凯伟[4](2020)在《母猪季节性不孕的内分泌机制及缓解措施》文中指出母猪季节性不孕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初情期延迟、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延长、返情率升高、分娩率降低和产仔数减少等。目前人们认为导致母猪季节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炎热季节的热应激和光照时间过长造成母猪采食量减少,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调,内分泌活动的改变会损害卵泡和黄体的发育,降低卵母细胞质量,增加胚胎死亡率。虽然季节性不孕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但已经研发出一些改善季节性不孕的干预策略。文章综述了母猪季节性不孕的相关内分泌机制,并介绍了几种缓解季节性不孕的措施。
曹林林[5](2020)在《母猪发情异常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文中提出在养猪生产中,母猪养殖水平直接关乎猪场的效益水平,如何让母猪在生育周期内多产是许多猪场关注和追求的结果。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母猪生理遗传、疾病、营养水平、管理不当等原因都可导致其发情异常,如不发情、发情迟缓、发情不明显、安静发情等,使母猪不能及时配种,不仅降低了母猪繁殖率,同时增加了饲养成本,影响养殖效益。本文针对母猪发情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更好地养好母猪提供一些帮助。
申雄[6](2020)在《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文中研究指明母猪的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实际工作中以猪场每头经产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平均头数来计算。主要从母猪种猪、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染色体畸变、排卵数和生殖疾病、近亲繁殖、年产仔窝数和窝产健壮仔猪数、泌乳能力以及留种与淘汰等关键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钱泽斌,李瑾,李梦媛,王国强[7](2020)在《促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排卵的技术措施》文中指出后备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的关键是保证其正常发情排卵。对后备母猪通过选种选育、合理营养、补充光照、公猪诱情、加强管理、建立档案等技术措施,达到促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排卵之目的。后备母猪是指从仔猪育成结束至第一次配种前的母猪。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产母猪由于种种原因(年龄、疾病、饲养管理、遗传缺陷等),每年大约有35%的母猪被淘汰,为了保障猪场生产的均衡性、稳
凌婵[8](2019)在《后备母猪精准定时输精程序优化的初步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德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的规模化猪场已建立了以精准定时输精技术为核心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方式,使生猪生产在保持高繁殖水平的同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进全出的生产状态。精准定时输精程序的应用可大幅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并减少个体间疫病的交叉感染,已成为生猪生产体系的发展方向。然而该技术在我国养猪业体系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并出现了激素处理后附植期胚胎死亡增加、子宫容受性降低以及母猪受胎率偏低等实际问题。因此,对现有的定时输精程序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定时输精程序应用过程中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比对了自然发情状态、简式定时输精程序(仅饲喂烯丙孕素调控发情周期)和精准定时输精程序(配合使用发情、卵泡发育、排卵的调控激素)对后备母猪繁殖效率的影响,明确3种模式下后备母猪繁殖效率的差异;然后根据激素处理前后备母猪卵巢初始状态的不同,研究精准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卵泡发育和排卵的影响,验证卵巢初始状态对精准定时输精程序效率的影响。以期确定影响精准定时输精效率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可靠的优化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效率的影响将286头220~240日龄健康后备母猪随机分为自然发情组、简式定时输精组和精准定时输精组,样本数分别为92头/组、95头/组和99头/组。自然发情组后备母猪待其自然发情时进行连续3次连续人工授精;简式定时输精组和精准定时输精组根据已有程序进行连续3次人工授精。记录各组后备母猪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自然发情组、简式定时输精组和精准定时输精组3组间后备母猪的分娩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未见显着差异(P>0.05);而精准定时输精程序处理的后备母猪,其发情整齐度显着高于简式定时输精组和对照组(P<0.05)。2激素处理前后备母猪卵巢状态对其卵泡发育和排卵的影响按照后备母猪开始烯丙孕素投饲时的卵巢状态,将200~240日龄健康后备母猪分为黄体组、红体组和卵泡组,每组随机选择1 1头后备母猪进行精准定时输精程序激素处理的试验研究。各组中随机选取5头后备母猪在注射PMSG 80 h后进行剖杀,6头在完成整个精准定时输精激素处理程序、实施第2次人工输精后12 h进行剖杀。观察注射PMSG 80 h后各组卵泡发育和排卵数的结果显示:3组间卵巢大小、直径>6 mm的卵泡数无显着差异(P>0.05),而直径在4~6 mm之间的卵泡数黄体组显着高于红体组和卵泡组(P<0.05)。人工输精后12 h进行观察测定的结果显示:该时间点的母猪卵巢直径与卵巢初始状态无关(P>0.05),而直径>8 mm的卵泡数卵泡组显着高于黄体组和红体组(P<0.05),直径>4 mm的卵泡数卵泡组和红体组显着高于黄体组(P<0.05),卵泡组和红体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对各组的排卵数和受精卵回收数进行统计发现,精准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备母猪的排卵数卵泡组显着高于黄体组(P<0.05),也明显高于红体组,冲洗输卵管和子宫回收到的受精卵数,卵泡组也同样显着高于黄体组和红体组(P<0.05)。该试验结果表明:定时输精激素处理程序开始时,后备母猪处于卵泡期对提高排卵数和早期胚胎数较为有利。
王刚[9](2019)在《提高母猪配种效率的因素及注意事项》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母猪生产能力持续提高,但仍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在实际生产中母猪的配种效率一直是影响猪场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主要对如何提高母猪配种效率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梁永厚,王贵,刘艳萍,张志宏,吉日嘎拉[10](2018)在《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利用率的综合技术探讨》文中认为母猪的任务主要是繁衍仔猪,各猪场生产中针对母猪采取的技术不同导致母猪的繁殖性能不同,决定了猪场母猪的利用率和母猪存栏数量。笔者围绕母猪的繁殖性能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旨在使猪场在生产中足够重视母猪的利用率。建议猪场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相应技术水平,在生产中充分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冬季怎样使母猪发情排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季怎样使母猪发情排卵(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
1.1.1 母猪产仔数 |
1.1.2 仔猪初生重 |
1.1.3 仔猪均匀度 |
1.1.4 母猪泌乳力 |
1.1.5 断奶仔猪数 |
1.1.6 仔猪断乳重 |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1 种猪自身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2 饲养管理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3 哺乳仔猪的培养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4 深部输精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5 关于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猪场基本情况 |
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
2.5 品种 |
2.6 测定性状 |
2.7 繁殖性疾病抗体的检测 |
2.7.1 样本的采集 |
2.7.2 主要使用试剂 |
2.7.3 主要使用仪器 |
2.7.4 测定结果 |
2.8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母猪繁殖指标 |
3.2 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 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 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5 母猪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6 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3.7 小结 |
4 讨论 |
4.1 关于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2 关于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3 关于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4 关于母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5 关于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讨论 |
4.6 关于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黄腐酸的研究进展综述 |
1.1.1 黄腐酸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 |
1.1.2 黄腐酸的研究进展 |
1.2 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
1.2.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2 改良母猪繁殖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1.3 试验日粮 |
2.2 主要试验仪器和溶液试剂 |
2.2.1 主要试验仪器 |
2.2.2 主要溶液与试剂 |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3.1 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2.3.2 母猪繁殖性能的测定 |
2.3.3 母猪再繁殖性能的测定 |
2.3.4 母猪初乳成分及初乳抗体G蛋白的测定 |
2.3.5 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的测定 |
2.3.6 母猪粪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2.3.7 母猪血清抗体的测定 |
2.3.8 母猪血清生殖激素的测定 |
2.4 统计分析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
3.2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结果分析 |
3.3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再繁殖性能的结果分析 |
3.4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初乳成分及抗体G蛋白的结果分析 |
3.5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的结果分析 |
3.6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粪微生物数量的结果分析 |
3.7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体的结果分析 |
3.8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殖激素的结果分析 |
4 讨论 |
4.1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2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影响 |
4.3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抗体的影响 |
4.4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初乳成分的影响 |
4.5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4.6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生殖激素的影响 |
4.7 关于黄腐酸适宜饲喂添加量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小型猪超数排卵及利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FOXN1基因敲除猪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超数排卵 |
1.1.1 超数排卵目的和意义 |
1.1.2 影响小型猪超数排卵的因素 |
1.1.3 超数排卵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 CRISPR/Cas系统 |
1.2.1 CRISPR/Cas系统机制 |
1.2.2 CRISPR/Cas技术在转基因猪中的应用 |
1.2.3 CRISPR/Cas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FOXN1 基因 |
1.3.1 FOXN1 基因在胸腺发育中的作用 |
1.3.2 FOXN1 基因缺陷猪的应用价值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中用到的试剂及药品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小型猪的选择 |
2.2.2 小型猪同期发情处理注意事项 |
2.2.3 超数排卵处理 |
2.2.4 sgRNA的设计 |
2.2.5 体外合成Cas9 mRNA和 sgRNA |
2.2.6 受精卵注射 |
2.2.7 胚胎移植 |
2.2.8 判断移植受体怀孕 |
2.2.9 获取卵母细胞和体外成熟 |
2.2.10 获取孤雌胚胎和IVF体外受精 |
2.2.11 FOXN1 基因敲除猪的鉴定 |
2.2.12 FOXN1 基因敲除猪的解剖步骤 |
3 实验结果 |
3.1 不同激素处理下对同期发情结果的影响 |
3.2 不同配种时间以及配种频率对母猪仔生产的影响 |
3.3 激素剂量对超数排卵的影响 |
3.3.1 超数排卵激素剂量对排卵点数量的影响 |
3.3.2 超数排卵激素剂量对囊肿数量的影响 |
3.4 不同季节对超数排卵卵数的影响 |
3.5 体外获得的孤雌、IVF和超数排卵得到的胚胎发育的差异 |
3.6 受精卵注射获得的FOXN1 缺陷猪模型的鉴定 |
3.6.1 FOXN1 的受精卵注射及胚胎移植 |
3.6.2 FOXN1 出生情况统计 |
3.6.3 测序结果 |
3.6.4 出生模型猪的解剖取样检测 |
3.6.5 外周血白细胞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相关激素对同期发情的影响 |
4.2 超数排卵 |
4.2.1 相关激素对超数排卵结果的影响 |
4.2.2 使用激素剂量对超数排卵结果的影响 |
4.2.3 季节对超数排卵实验结果的影响 |
4.3 FOXN1 基因敲除对小型猪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母猪季节性不孕的内分泌机制及缓解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季节性不孕的内分泌机制 |
2 季节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
2.1 对初情期启动的影响 |
2.2 对断奶—发情和发情—排卵的时间间隔的影响 |
2.3 对返情率和分娩率的影响 |
2.4 对窝产仔数的影响 |
3 缓解母猪季节性不孕的措施 |
3.1 人工授精模式的改变 |
3.2 降温措施 |
3.3 营养调控 |
3.4 外源性激素的利用 |
3.4.1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3.4.2 烯丙孕素 |
3.4.3 褪黑素 |
4 结论 |
(5)母猪发情异常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母猪发情异常的原因 |
1.1 生殖系统异常及疾病 |
1.2 母猪体况不佳 |
1.3 饲喂管理不当 |
1.4 公猪或精液原因 |
1.5 环境温度不适 |
2 解决措施 |
2.1 做好疾病预防 |
2.2 保持良好的体况 |
2.3 科学饲喂管理 |
2.4 加强性刺激 |
2.5 改变周围环境 |
(6)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种猪的因素 |
1.1 猪品种 |
1.2 猪品系 |
1.3 猪个体差异 |
1.4 猪的年龄及胎次 |
2 营养水平因素 |
3 饲养管理因素 |
3.1 猪舍环境 |
3.2 饲料品质 |
3.3 后备母猪的分群和调教 |
3.4 人工授精和重复配种 |
3.5 接产和产后护理 |
3.6 日常管理 |
4 染色体畸变因素 |
5 排卵数和生殖疾病因素 |
5.1 排卵数 |
5.2 生殖疾病因素 |
5.2.1 生殖器官幼稚和畸形 |
5.2.2 持久黄体 |
5.2.3 内分泌机能紊乱 |
5.2.4 卵巢囊肿或卵巢机能障碍 |
5.2.5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疾病因素 |
6 近亲繁殖 |
7 年产仔窝数和窝产健壮仔猪数 |
7.1 年产仔窝数 |
7.2 窝产健壮仔猪数 |
8 泌乳能力 |
9 留种与淘汰 |
(7)促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排卵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严格选种选育 |
2 合理平衡的营养水平 |
2.1 满足营养 |
2.2 分阶段选择饲料 |
2.3 控制后备母猪后期的生长速度 |
2.4 保证饲料品质 |
3 补充光照 |
4 公猪诱情 |
5 加强管理 |
5.1 降温防暑 |
5.2 适当运动 |
5.3 合理密度 |
6 建立发情记录档案 |
7 不发情处理 |
7.1 发情母猪刺激 |
7.2 环境刺激 |
7.3 强烈运动 |
7.4 饥饿催情 |
7.5 激素催情 |
(8)后备母猪精准定时输精程序优化的初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定时输精概念、原理及技术研发进展 |
1.1.1 定时输精的概念及原理 |
1.1.2 定时输精程序中各类激素的作用 |
1.1.3 定时输精技术研发进展 |
1.2 定时输精技术应用对养猪业发展的作用意义 |
1.2.1 常规人工输精技术的应用概况 |
1.2.2 定时输精技术应用概况 |
1.2.3 定时输精技术应用对养猪业的作用 |
1.3 中国养猪业面临的问题及定时输精技术的应用前景 |
1.3.1 中国养猪业存在的繁育生产问题 |
1.3.2 定时输精技术在中国养猪业的应用前景 |
1.3.3 推广应用定时输精技术需解决的问题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激素处理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效率的影响 |
前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输精操作 |
2.1.4 妊娠诊断 |
2.1.5 数据记录 |
2.1.6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激素处理程序对后备母猪分娩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的影响 |
2.2.2 不同激素处理程序对后备母猪发情整齐度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激素处理程序对发情效果的影响 |
2.3.2 不同激素处理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3.3 不同激素处理程序的对比 |
第三章 激素处理前卵巢状态对后备母猪卵泡发育的影响 |
前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记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激素处理前卵巢状态对后备母猪卵巢发育的影响 |
3.2.2 激素处理前卵巢状态对后备母猪排卵数和受精卵回收数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精准定时输精程序对不同初始卵巢状态后备母猪卵巢的影响 |
3.3.2 FTAI程序对不同初始卵巢状态后备母猪的排卵数和受精卵回收率的影响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提高母猪配种效率的因素及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有效的后备母猪 |
2 提高经产母猪的发情率 |
3 做好母猪的查情、配种 |
4 提高母猪的妊娠率, 注意合理的饲喂量 |
5 季节性不育对发情、排卵、配种的影响 |
(10)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利用率的综合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圈舍建设和设备选择 |
2 核心技术 |
2.1 小环境控制技术 |
2.2 发情鉴定技术、配种制度和配种技术 |
2.3 哺乳仔猪断奶技术 |
2.4 预产期推测技术 |
3 其他技术 |
3.1 寄养和并窝技术 |
3.2 饲粮调制技术和饲喂技术 |
4 结语 |
四、冬季怎样使母猪发情排卵(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D]. 刘天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褚洪旭.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小型猪超数排卵及利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FOXN1基因敲除猪模型[D]. 雷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4]母猪季节性不孕的内分泌机制及缓解措施[J]. 秦清明,李治利,易先国,郑全芳,李建柱,邓凯伟.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21)
- [5]母猪发情异常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曹林林.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5)
- [6]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J]. 申雄. 湖北畜牧兽医, 2020(02)
- [7]促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排卵的技术措施[J]. 钱泽斌,李瑾,李梦媛,王国强. 今日养猪业, 2020(01)
- [8]后备母猪精准定时输精程序优化的初步探索[D]. 凌婵.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提高母猪配种效率的因素及注意事项[J]. 王刚. 湖北畜牧兽医, 2019(03)
- [10]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利用率的综合技术探讨[J]. 梁永厚,王贵,刘艳萍,张志宏,吉日嘎拉.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