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功能治疗神经症与神经疾病吗?(论文文献综述)
田东祺[1](2020)在《从痰瘀郁遏阳气探讨阈下抑郁论治及加减启膈汤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旨在从“痰瘀郁遏阳气”角度探讨阈下抑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并以化痰散瘀、助阳开郁为基本治疗原则,观察、评价加减启膈汤治疗本病该证型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冀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阈下抑郁的优势,为防治中、重度抑郁症的发生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阈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给予加减启膈汤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自拟中医证候自评量表积分的前后变化情况,评价两组各自疗效。结果:在整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可减少HAMD-17项评分、CES-D评分,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有有所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结论:痰瘀互结郁遏阳气是阈下抑郁发病的重要病因;加减启膈汤对于治疗临床辨证为痰瘀互结、阳气郁遏型阈下抑郁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伴随的不良躯体症状,且本方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从而验证了加减启膈汤治疗本病该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
马胜男[2](2020)在《调气养神汤治疗郁病肝郁血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调气养神汤治疗郁病(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肝郁血虚证的临床疗效,明确其干预机理,从而为调气养神汤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为传统中医药防治郁病拓宽诊疗思路。方法:选取60例来源于浙江康复医疗中心脑病科门诊及住院的郁病(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肝郁血虚患者,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情绪障碍。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辨证给予调气养神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温服;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成人: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60岁老年人每天1片:早晨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前和治疗2、4周记录中医证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前、治疗结束记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变化情况,以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并对该研究进行安全性指标的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果,并结合导师学术思想和本方的组方规律分析其机理,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结果:1.中医症候及临床有效率分析:经过4周的服药治疗,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53.6%,两组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36<0.05,两组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AMD量表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提示调气养神汤及黛力新都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85.2%和71.4%,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42>0.05)。3.HAMA量表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量表积分水平均有降低,其中治疗组后下降程度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而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为64.3%,两组组间差值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306>0.05)。4.PSQI量表分析:两组PSQI量表积分治疗前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SQI量表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SQI量表临床总有效率为88.8%,与对照组有效率的60.4%比较,有显着差异(P=0.04<0.05),提示调气养神汤相对黛力新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异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调气养神汤和黛力新片治疗郁病肝郁血虚证患者,通过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表、HAMD、HAMA量表及PSQI量表积分评价,在改善肝郁血虚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的总有效率方面,调气养神汤优于黛力新,可因此证实调气养神汤是治疗郁病肝郁血虚证的有效组方。
张冠一[3](2020)在《右美托咪定对“营卫失谐”重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右美托咪定对重症患者HRV(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西药镇静对HRV和中医营卫功能的影响是否相同,为进一步探讨自主神经功能与营卫功能相关性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实验研究设计,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患者,根据镇静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空白对照组(未使用镇静药)三组,每组各30例,共90例患者。观察实验前后各1h患者各指标变化。临床观察指标:各组治疗前后HRV(ASDNN、SDNN、SDANN、RMSSD)、中医营卫功能评分、基础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组内、组间镇静前后指标变化情况。结果:HRV分析:①治疗前:三组患者治疗前HRV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治疗后:治疗后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患者HRV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1),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HRV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间HR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较空白对照组在ASDNN、SDANN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SDNN、RMSSD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前后右美托咪定组HRV变化波动性较咪达唑仑组、空白对照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较空白对照组HRV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分析:①治疗前:三组患者在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治疗后:治疗后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在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方面较治疗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在血压、呼吸频率方面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心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右美组、咪达组在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方面较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组在心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在血压、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营卫功能评分:①治疗前:三组患者营卫功能评分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治疗后:治疗后三组患者营卫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营卫功能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美组、咪达组较空白对照组存在统计差异均(P<0.05)。三组患者营卫功能评分波动性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两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较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90例患者治疗前后总体HRV-营卫功能评分存在弱相关性(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对营卫失谐重症患者HRV、营卫功能均具有改善作用,且右美托咪定效果优于咪达唑仑。HRV与营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
郭蒙帅[4](2019)在《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穴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相关腧穴对轻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评价标准、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变化及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的影响,探讨手阳明少阴经相关腧穴选穴针刺对轻中度肘管综合征导致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部分机理,为临床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手阳明少阴经相关腧穴选穴针刺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客观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按照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分级标准[1],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患有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片治疗的基础上选取患侧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相关腧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周期为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门诊随访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评定、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完成情况:课题中所纳入病例均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最终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进入试验研究,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6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得到门诊随访。2一般资料: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轻重程度、以及患手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等相关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前后临床疗疗效比较:按照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量表评分标准:治疗组优1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对照组优7例,良10例,可8,差5例,优良率为5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8 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按照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6 P=0.00),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变化:治疗组4.90±1.09mm,对照组6.97±1.92mm,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3 P=0.00),且治疗组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12例,未愈5例,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5例,未愈10例,有效率66.7%,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 P=0.02),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联合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组(治疗组)和单纯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组(对照组),在缓解轻中度肘管综合征导致的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相关腧穴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具有取穴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图0幅;表13个;参135篇。
郭凯云[5](2018)在《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针刺八脉交会穴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为应用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为临床中运用针灸疗法治疗脑外伤后抑郁提供新方法。方法在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中,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脑外伤后抑郁患者按照纳入标准的要求进行观察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八脉交会穴组(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治疗组选用八脉交会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两方面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其中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脑外伤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改善程度。临床总疗效标准参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有关脑外伤后抑郁的疗效评定标准。所有研究数据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针刺八脉交会穴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的病例两组间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HAMD、BI评分量表评分)经统计学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前针刺八脉交会穴组与常规针刺组的病例两组间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2.2个疗程治疗后,针刺八脉交会穴组与常规针刺对照组的HAMD、BI评分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结果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量表积分比较,针刺八脉交会穴组明显低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量表积分比较,针刺八脉交会穴明显高于常规针刺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个疗程治疗后,针刺八脉交会穴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其中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4例;常规针刺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其中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针刺八脉交会穴组与常规针刺组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和常规针刺治疗脑外伤后抑郁均有一定临床疗效,但针刺八脉交会穴的临床总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在改善抑郁状态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优于常规针刺。因此针刺八脉交会穴是临床治疗脑外伤后抑郁有效的疗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王亚茹[6](2018)在《安眠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研究及药效学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以常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诉的一类病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睡眠时间及深度的不足,轻症者入睡困难,或者睡而不酣,时醒时寐,醒后难以再寐;重症者彻夜不能寐。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失眠与多种神经递质及激素相关,而在治疗方面最常用的则是催眠与安定制剂,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易产生依赖性,也会使药物的耐受性增加。从传统医学的发展,到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失眠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显示出优势,因此加强中医药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治疗失眠的发展趋势。人的寐寤,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正常协调是心神调节寐寤的基础和保证。饮食过度,情志所伤,劳倦思虑以及病后体虚等因素均与不寐有关。其病因较多,但其病理因素可归纳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得入阴。而消渴的病机恰是以阴虚为本,故而消渴病多与不寐并见。于世家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35年,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基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阴阳平衡理论,将消渴病与不寐病有机结合,综合两种疾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滋阴潜阳,镇静安神”原则,拟制了安眠方治疗消渴病合并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不寐临床上收到良好疗效。安眠方的组成为天麻、钩藤、黄精、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六味中药,其中天麻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钩藤熄风止痉,清热平肝;黄精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养肝敛汗;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天麻、钩藤为君,平肝潜阳,清热熄风;黄精、五味子为臣,益气养阴,宁心安神;酸枣仁、夜交藤共为佐使之药,集平肝潜阳镇静之功,合滋阴清热安神之力。为进一步探讨安眠方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进一步进行该方的实验研究,以更深入探讨该方的药理药效学机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更确切依据及理论基础。安眠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安眠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与右佐匹克隆片通过中医证候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疗效比较。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观察安眠方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安眠方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调整睡眠时间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疗效相当。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SQI总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值比较差异显着(P<0.05);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在实验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无脱落及退出病例。安眠方的药效学研究实验一安眠方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观察安眠方灌胃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小鼠10只。每组安眠方剂量按比例设定分别为154.11g、192.64g、240.80g、301.00g生药/(kg.d)。每日灌胃给药2次,试验周期为14d。观察安眠方的急性毒性反应及计算半数致死量。试验结果:小鼠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98.3g(生药)/kg,95%的平均可信限为181.4216.6(生药)/kg。半数致死量(LD50)对应安眠方颗粒即供试品为46.1g粉末/kg,95%的平均可信限为42.250.4g粉末/kg。实验二安眠方对小鼠自主活动及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安眠方对小鼠自主活动及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研究方法:(1)将69只小鼠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地西泮组,中药对照组,安眠方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西药对照组给予地西泮,中药对照组给予甜梦胶囊,安眠方低、中、高剂量组按比例给药,分别给予12、38.7、120.4g生药/(kg.d),观察10min内各组小鼠活动次数及站立次数;(2)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及西药、中药对照组同小鼠自主活动实验,安眠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0.1、60.2、120.4g生药/(kg.d),观察小鼠戊巴比妥钠作用下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研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安眠方高剂量组小鼠活动次数与站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协同戊巴比妥钠实验中安眠方中、高剂量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及睡眠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安眠方对PCPA诱导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GABA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对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GABA含量测定探讨安眠方镇静催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成药即甜梦胶囊对照组、西药即地西泮对照组以及安眠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大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含量;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GABA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模型组的5-HT检测值显着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别,说明PCPA可致大鼠脑内5-HT含量显着降低,模型成立。甜梦胶囊、地西泮以及安眠方三个剂量组的5-HT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通过不同检测方法测定大鼠脑内GABA的含量,结果均提示安眠方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较模型组有显着差异(P<0.05);地西泮组GABA含量较模型组有显着差异(P<0.05),安眠方高剂量组与地西泮组GABA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安眠方及地西泮对PCPA所致的失眠大鼠脑组织内GABA含量有一定影响。研究结论1于世家教授拟制安眠方包括天麻、钩藤、黄精、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六味中药,临床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2安眠方颗粒的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小鼠活动明显减少,尾根部温度降低,半数致死量(LD50)为198.3g(生药)/kg(46.1g粉末/kg),95%的平均可信限为181.4216.6(生药)/kg(42.250.4g粉末/kg)。将此数值按照正常人进行换算则相当于15.7g生药/kg。3安眠方高剂量组小鼠活动次数与站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安眠方中、高剂量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睡眠时间延长(P<0.05);安眠方低剂量组睡眠潜伏期无明显改变(P>0.05),睡眠时间有所延长(P<0.05)。安眠方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死亡率较低,组间差异显着(P<0.05)。安眠方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较模型组有显着差异(P<0.05);地西泮组GABA含量较模型组有显着差异(P<0.05),安眠方高剂量组与地西泮组GABA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来看,安眠方提高脑内GABA含量,可能是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机制。
陈轶[7](2017)在《黑果枸杞和白刺的抗焦虑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目的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又称之为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 neurosis),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疾病,以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惊恐不安等焦虑情绪为表现,并且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以及运动不安等症状。焦虑症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等。焦虑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现代疾病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抗焦虑药物及作用机理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黑果枸杞来源于茄科枸杞属植物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ay)的成熟果实,在藏医药经典着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中均有记载,性平、味甘,功效清心热,主治心脏病、妇科病、月经不调等。白刺来源于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的成熟果实,其地域分布、外形、口感、功效与黑果枸杞相似,而藏药中两者也可混用替代,均称之为"旁玛"。黑果枸杞和白刺均富含花色苷类天然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花色苷作为一种类黄酮物质,具有显着的生理活性如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改善认知提高记忆力等。富含花色苷类成分的黑果枸杞和白刺是否具有抗焦虑的潜力,抗焦虑药效如何?主要的抗焦虑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方法1.制备黑果枸杞提取物(LRE)和白刺提取物(NTE),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和除杂,采用pH示差法对LRE和NTE中的总花色苷含量作定量分析。2.通过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小鼠明暗箱实验(LDB)、空瓶应激(EBS)致焦虑大鼠行为学实验以及束缚应激(RS)焦虑大鼠行为学实验,探究和比较黑果枸杞提取物(LRE)和白刺提取物(NTE)抗焦虑药效。3.基于空瓶应激致焦虑大鼠模型探讨比较LRE和NTE对大鼠血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4.基于束缚应激致焦虑大鼠模型探讨比较LRE和NTE对大鼠皮层和海马脑内源性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和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的影响,对海马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对海马神经元再生增殖的影响。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LRE和NTE的制备1.1 LRE和NTE的提取参考文献方法,实验确定LRE和NTE的提取条件为:25倍含2%甲酸的80%乙醇溶液50℃避光浸提两次,每次3 h。1.2 LRE和NTE的纯化 AB-8大孔树脂吸附法除杂和富集,回收溶剂冷冻干燥,得率分别为8.04%和5.02%。1.3 LRE和NTE的含量测定采用pH示差法对LRE和NTE中的总花色苷含量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计,LRE和NTE中的总花色苷含量分别为 439.07±4.61 mg/100g 和 222.13±1.70 mg/100 g(以生药量计,干重)。2.药效学研究2.1 LRE和NTE对小鼠抗焦虑作用研究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RE的剂量为320 mg/kg/d、NTE的剂量为400 mg/kg/d时,可显着增加进入开臂时间和次数百分比。明暗箱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RE的剂量为320mg/kg/d、NTE的剂量为400mg/kg/d时,可显着增加小鼠在明箱中的时间与进入明箱中的次数。2.2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致焦虑大鼠抗焦虑作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可显着降低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时间百分比和开臂次数百分比以及大鼠进入旷场中央区的次数和在中央区停留的时间,说明造模成功。空瓶应激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同模型组相比,LRE低、高剂量组和NTE低、高剂量组进入开臂次数均显着升高;LRE低、高剂量组和NTE高剂量组进入开臂时间均显着升高。空瓶应激后旷场实验结果表明,同模型组相比,LRE低、高剂量组和NTE低、高剂量组进入中央区次数均显着升高;LRE高剂量组、NTE高剂量组进入中央区时间均显着升高。2.3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致焦虑大鼠抗焦虑作用研究采用束缚应激对大鼠进行焦虑造模,应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进一步评价和比较LRE和NTE的抗焦虑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降低大鼠开臂次数和时间百分比,说明造模成功,大鼠出现焦虑情绪。与模型组相比,LRE低、高剂量组显着增加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NTE低剂量组可显着增加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NTE高剂量组可显着增加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和进入开臂时间百分比。3.机制探讨3.1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大鼠血清HPA轴相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显示,大鼠空瓶应激模型能引起HPA轴亢进,表现为CRF、ACTH、CORT含量相较于空白组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LR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及NTE高剂量组能显着降低空瓶应激大鼠血清HPA轴各激素含量。据此推测LRE和NTE抗焦虑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应激所造成的HPA轴各激素含量升高,缓解HPA轴的过度亢奋,从而达到抗焦虑作用效果。3.2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脑内ERK/MAPK通路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LRE和NTE对束缚应激致焦虑模型大鼠脑内ERK/MAPK通路的影响,即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层和海马中的P-ERK与p-CREB水平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LR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显着减少大鼠皮层和海马中p-ERK与p-CREB的表达水平,NTE高剂量组可显着减少大鼠皮层和海马中p-ERK与p-CREB的表达水平。这一结果提示LRE和NTE可能通过调节ERK/MAPK通路发挥其抗焦虑作用。3.3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脑内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迹测定法检测了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致焦虑模型大鼠海马和皮层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BDNF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LR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及NTE高剂量组能使大鼠的BDNF表达水平显着上升,这表明,BDNF参与了束缚应激致焦虑信号,而LRE和NTE可通过调节BDNF产生抗焦虑作用。此外,文献报道,ERK/MAPK通路与BDNF蛋白的表达关系密切,ERK/MAPK通路的变化可以影响BDNF蛋白含量的表达,而实验结果表明LRE和NTE对ERK/MAPK通路和BDNF蛋白的表达都有显着的影响,因此提示LRE和NTE也可能通过调节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其抗焦虑药效。3.4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了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致焦虑模型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因子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凋亡抑制因子Bcl-2显着降低,而促凋亡因子Bax表达显着增加,提示束缚应激造模可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与模型组相比,LRE高剂量组和NTE高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大鼠海马中促凋亡因子Bax的蛋白表达水平,LR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及NT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能显着增加大鼠海马中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有研究认为,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与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实验结果,提示束缚应激造模可能会影响动物海马BDNF蛋白和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而花色苷类成分LRE和NTE可能通过影响动物神经元的凋亡和BDNF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抗焦虑的神经生物学效应。3.5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增殖的影响。在束缚应激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腹腔注射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海马S期先祖细胞,以反映齿状回(DG区)细胞的增殖情况,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对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计数显着降低,提示束缚应激造模减少了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与模型组相比,LR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及NTE高剂量组能显着增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计数,提示预给药LRE和NTE可减缓大鼠因束缚应激造成的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减缓,从而达到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再生增殖的效果。结论本课题分别采用两个经典小鼠行为学实验(EPM、LDB)探讨比较LRE和NTE的抗焦虑药效,并通过空瓶应激致焦虑模型和束缚应激致焦虑模型的大鼠行为学实验对LRE和NTE的抗焦虑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LRE和NTE在以上各个不同模型上均表现出稳定的抗焦虑作用;同剂量条件下,LRE较NTE表现出更稳定的抗焦虑药效。在机制探讨方面,通过探讨比较LRE和NTE对空瓶应激后大鼠HPA轴的影响,推测它们可能通过抑制模型动物HPA系统功能亢进来减轻动物焦虑状态;通过探讨比较LRE和NTE对束缚应激后大鼠脑内BDNF/ERK/MAPK通路的影响,对海马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对海马神经元再生增殖的影响,推测LRE和NTE可能通过抑制ERK和CREB的过度磷酸化,促进BDNF蛋白的表达,调节海马凋亡相关因子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增殖,进而提高海马神经元可塑性来达到抗焦虑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明确LRE和NTE抗焦虑作用和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为它们有效应用于抗焦虑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程蕾[8](2016)在《焦虑症肾阳不足病机及证治探讨》文中认为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其焦虑或恐惧往往无实质内容或与现实处境不符,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躯体性焦虑不安。西医治疗焦虑症有药物和心理治疗的两个主要手段,由于大多数患者服用抗焦虑药的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人体的“正气”,而相对于西药,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性好,无副作用和无药物依赖性等特点。现代中医治疗焦虑症多着眼于气滞痰瘀郁火,对“烦躁、焦虑”即是“火邪扰神”有根深蒂固的认识,故临床上对清热泻火方法的应用呈现太过之势。而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和临床报道来看,焦虑症还存在着阳虚的病因病机。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和古今文献的整理研究分析,以焦虑症临床上心神不宁、善恐易惊、躁动不安等神志异常表现为主要特点为基础,通过对神与阳气相关性理论的探讨,提出“心阳不足,心神浮越”是阳虚型焦虑症发病的核心病机,其以肾阳虚为本质,肝郁为关键病因病机。在治疗上,则以此病因病机为依据,以温虚阳,潜浮神为基本治则,并将疏肝调肝贯穿始终。本课题的研究对焦虑症的病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弥补了中医学当前对焦虑症病机认识上的不足,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林玉慧[9](2016)在《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针对当前麻木中医药治疗研究系统性不够、深度不高的现状,通过系统总结古今医家论治麻木的理论文献和诊治经验,提出以气血不足、痰瘀痹阻为基本病机,根据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研制蠲痹通络方,以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蠲痹通络方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为麻木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治法方药。方法临床收集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患者120例,包括末梢神经炎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腕管综合征麻木。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通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0.5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每次各1片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观察2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控制麻木发作、减轻麻木程度、改善麻木相关症状等方面的差异,评价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并观察评价其对不同病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结果(1)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个月疗程时,痊愈率12.7%,显效率21.8%,总有效率70.9%。2个疗程时,痊愈率46%,显效率34%,总有效率92%。其中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1,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对照组1个疗程时痊愈率5.6%,显效率14.8%,总有效率42.6%;2个疗程时痊愈率20.4%,显效率22.4%,总有效率69.3%。.其中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5,也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提示,治疗麻木,不管采用中、西药物,治疗疗程均以2个月为佳。两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P<0.01。治疗后2个月,痊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甲钴胺、维B1对照组。(2)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程度:Levi法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两组麻木程度比较,P<0.01,表明治疗组麻木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VAS法结果显示,治疗后不同疗程两组VAS评分比较,P均<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改善麻木程度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3)蠲痹通络方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两组不同疗程均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且以2个疗程更为明显,蠲痹通络方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4)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相关症状:蠲痹通络方对于改善酸、胀、痛、肿、清冷感、重滞感、针刺感以2个疗程疗效更为明显;对于灼热感、蚁行感则只需要1个疗程就能明显改善。西药对照组对于改善酸、胀、痛、肿、针刺感亦以2个疗程为佳;对于重滞感则只需1个疗程就有显着疗效;对于清冷感、灼热感、蚁行感则无明显疗效。(5)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候表现:蠲痹通络方治疗2个月后,伴随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得以改善。其中,治疗组对于改善乏力、形寒怕冷、腰酸、腿软、颈项僵硬、头昏的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6)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明显疗效:统计治疗2个月后,两组对不同疾病麻木疗效,结果显示:末梢神经炎麻木:治疗组痊愈率50%、显效率29.2%、总有效率91.7%,对照组分别为24%、12%、60%。两组比较,P<0.05。神经根压迫麻木:治疗组痊愈率41.2%、显效率52.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10%、30%、75%。两组比较,P<0.05。腕管综合征麻木:治疗组痊愈率44.4%、显效率11.1%、总有效率77.7%,对照组分别为50%、25%、100%。两组比较,P>0.05。表明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治疗有明显疗效,尤其是末梢神经炎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结论:气血不足、风痰瘀阻是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病机;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治法;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维B1对照组,能有效减轻麻木程度,减少发作频率,疗程以2个月为佳;蠲痹通络方改善麻木的同时,亦能有效改善酸、胀、痛、肿、清冷感、灼热感、重滞感、针刺感、蚁行感等麻木相关症状及乏力、形寒怕冷、怕风、腰酸、腿软、颈项僵硬、头昏、烘热汗出等麻木伴随症状;蠲痹通络方对于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周伯灏(Pakho Chau)[10](2015)在《调神针法结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人际关系、经济压力加剧,焦虑是最常见的情感反应,也是各类神经症的中心症状。据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将在全球疾病谱中仅次于位列第一的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焦虑症逐渐受医学界重视,并对其广泛及深入研究,但目前为止仍未完全了解其发病机制。即使在治疗方面,不少抗焦虑西药推陈出新,如SSRI类药物,虽然疗效肯定,但副作用亦随着广泛应用而逐渐发现,例如对焦虑、认知功能、躯体化症状的改善不明显,对中枢神经、植物神经、消化系统有副作用。长时间服用会有耐受性,疗效减弱的情况发生。可是焦虑症属于多因性疾病,复发率高,缠绵难愈,需稳定而长期的治疗。故西药治疗虽然服药方便,有一定疗效,但因其副作用较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利于临床疗效。中医治疗焦虑症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做了大量针灸治疗焦虑症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目的:本课题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临床试验,观察以调神针法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病因调理、起效快、操作简便为特点的疗法与临床常用的西药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为寻求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有效的抗焦虑疗法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为该病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工作效率、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方法:本课题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于香港农本方中医诊所共收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病例作为受试对象,按1:1随机分配至针刺结合西药组及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通过采用以调神针法针刺及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由2001年4月我国自行编制出版,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主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是参照1995年由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郁证》中有关广泛性焦虑症的相关内容。中医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郁证》中有关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辨证分型。西药组使用药物帕罗西汀,每日一次,口服20mg,连服四周为一疗程,每个疗程后总结疗效。而针刺结合西药组使用调神针法,调神理气、疏肝解郁。主穴有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右合谷、左太冲。假如睡眠欠佳者,加申脉、照海。每隔天治疗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四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总结疗效。同时使用药物帕罗西汀,每日20mg,分次口服。每天一次。以上治疗共两个疗程。疗效观察选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疗效。评价内容包括年龄、病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比较及总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有专门的医务人员评价填写。分别在首次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2个治疗疗程后进行评价。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4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所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郁症疗效评定标准”、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综合评定。结果:针刺结合西药组及西药组患者的年龄构成及病情轻重指标经过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总评分分别经过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生活质量量表经过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其中西药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针刺结合西药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均有确切的疗效。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结合西药组及西药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于第一个疗程后及第二个疗程后的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的评分均数,表示针刺结合西药组疗效有更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针刺结合西药组及西药组生活质量量表治疗前后各维度和总评分的均数在t检验比较后,得到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组间的评分均数,经过t检验后,针刺结合西药组的结果有不同的反映:一般健康情况的水平维度和总评分上差别不明显,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的水平维度和总评分上,差别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机能、精力及精神健康的水平维度和总评分上,差别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采用调神针法结合西药均能缓解焦虑症状,并较西药组有更好的疗效。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调神针法结合西药及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均有一定疗效,然而采用调神针法结合西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更能有效的缓解焦虑症状,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
二、气功能治疗神经症与神经疾病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功能治疗神经症与神经疾病吗?(论文提纲范文)
(1)从痰瘀郁遏阳气探讨阈下抑郁论治及加减启膈汤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资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终止试验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临床分组 |
(二)治疗方案 |
(三)观察内容 |
(四)疗效评价标准 |
(五)统计学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治疗前两组各观察量表比较 |
(三)治疗后两组疗效评价指标比较 |
(四)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一、中医学对于阈下抑郁的研究 |
(一)关于病名 |
(二)关于病因病机 |
(三)关于中医的治疗方法 |
二、现代医学对阈下抑郁的认识 |
(一)概述 |
(二)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
三、痰瘀互结、阳气郁遏是阈下抑郁的重要病机 |
(一)导致痰瘀互结、阳气郁遏型阈下抑郁的病因 |
(二)痰瘀互结、阳气郁遏是阈下抑郁的重要病机 |
四、化痰散瘀,助阳开郁是阈下抑郁的重要治法 |
五、加减启膈汤是治疗阈下抑郁的有效方剂 |
(一)方义分析 |
(二)主要组成药物分析 |
六、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治疗阈下抑郁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调气养神汤治疗郁病肝郁血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临床资料 |
2.诊断标准 |
3.研究方法 |
4.观察项目及指标 |
5.数据整理及统计 |
6.研究结果 |
7.治疗后结果分析 |
8.安全性检测 |
讨论 |
1.中医学对郁病的认识 |
2.当代医家从心肝二脏论治郁病的认识 |
3.现代医学对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
4.调气养神汤组方依据及分析 |
5.疗效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附录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附录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西医治疗郁症(焦虑抑郁状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右美托咪定对“营卫失谐”重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自主神经的研究 |
1.1 自主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
1.2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 |
1.3 重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研究现状 |
1.4 镇静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
2. 中医对于自主神经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营卫学说与自主神经功能相关性研究 |
2.2 营卫失谐的病因病机 |
2.3《内经》对自主神经病变症状的相关记载 |
2.4 重症患者营卫失谐研究 |
2.5 营卫权衡论 |
3. 自主神经功能的监测及评判指标 |
3.1 心率变异性(HRV)相关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定对“营卫失谐”重症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观察 |
1.1 研究对象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剔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2.1 研究方案设计 |
1.2.2 观察指标 |
1.2.3 研究工具 |
1.2.4 统计方法 |
1.2.5 技术路线图 |
1.2.6 安全性评估 |
2. 临床研究结果 |
2.1 —般资料分析 |
2.1.1 性别 |
2.1.2 年龄 |
2.1.3 病情评估 |
2.2 观察结果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观察结果分析 |
4. 存在问题及探讨 |
第三部分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穴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剔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研究使用药物针具及设备 |
1.2.2 治疗方法 |
1.2.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1.2.4 脱落标准 |
1.2.5 统计学处理 |
1.3 结果 |
1.3.1 试验完成情况 |
1.3.2 一般资料 |
1.3.3 两组患者肘管综合征功能评价比较 |
1.3.4 两组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比较 |
1.3.5 治疗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
1.3.6 治疗前后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改善情况比较 |
1.3.7 中医疗效评定比较 |
1.3.8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观察 |
1.4 讨论 |
1.4.1 肘管综合征 |
1.4.2 现代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
1.4.3 中医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
1.4.4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1.4.5 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2.1 中医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
2.1.1 对肘管综合征病名的认识 |
2.1.2 对肘管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3 肘管综合征的辨证分型 |
2.1.4 针刺治疗肘管综合征 |
2.1.5 针灸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基础研究 |
2.1.6 针灸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2.2 现代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
2.2.1 肘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2.2.2 尺神经和肘管的解剖 |
2.2.3 肘部尺神经血液供应情况 |
2.2.4 肘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对尺神经的影响 |
2.2.5 肘管综合征常见的发病因素 |
2.2.6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生理病理学改变 |
2.2.7 肘管综合征分级标准 |
2.2.8 现代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A 床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脱落和中止标准 |
(六) 安全性评价 |
二、研究方法 |
(一) 样本量估计 |
(二) 随机分组及方法 |
(三) 盲法设计及实施 |
(四) 治疗方法 |
(五) 观察指标 |
1. 对病患的年龄和性别进行评价 |
2. 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 |
3. 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六)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一) 两组年龄、性别统计分析 |
(二) 两组HAMD评分比较 |
(三)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颅脑损伤后抑郁症在中医领域的认识及治疗 |
(二)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后抑郁症的认识及治疗 |
(三) 针刺八脉交会穴的取穴依据 |
(四) 对颅脑损伤后抑郁症采用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的效果分析 |
(五)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6)安眠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研究及药效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安眠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安眠方的药理药效学初探 |
实验一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安眠方对小鼠自主活动及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安眠方对PCPA诱导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GABA的影响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质检测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黑果枸杞和白刺的抗焦虑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黑果枸杞和白刺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花色苷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三 焦虑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黑果枸杞提取物(LRE)和白刺提取物(NTE)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 |
第一节 LRE和NTE的提取 |
第二节 LRE和NTE的纯化 |
第三节 LRE和NTE含量测定 |
第二章 黑果枸杞提取物(LRE)和白刺提取物(NTE)的抗焦虑药效学研究 |
第一节 LRE和NTE对小鼠的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 |
实验一 LRE和NTE的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
实验二 LRE和NTE的小鼠明暗箱实验 |
第二节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致焦虑大鼠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 |
实验一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致焦虑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
实验二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致焦虑大鼠旷场实验 |
第三节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致焦虑大鼠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 |
实验一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致焦虑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
第三章 黑果枸杞提取物(LRE)和白刺提取物(NTE)的抗焦虑作用机制探讨 |
第一节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
实验一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含量的影响 |
实验二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 |
实验三 LRE和NTE对空瓶应激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的影响 |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大鼠脑内BDNF/ERK/MAPK神经通路的影响 |
实验一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后大鼠皮层和海马ERK/MAPK通路的影响 |
实验二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后大鼠皮层和海马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三节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再生的影响 |
实验一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后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因子Bax和Bcl-2的影响 |
实验二 LRE和NTE对束缚应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再生增殖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焦虑症肾阳不足病机及证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焦虑症的研究现状 |
1 焦虑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高发病率 |
1.2 焦虑症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
1.2.1 广泛性焦虑障碍 |
1.2.2 惊恐障碍 |
1.2.3 社交焦虑障碍 |
1.2.4 广场恐怖症 |
1.2.5 其他 |
1.3 焦虑症相关发病机制 |
1.4 焦虑症相关治疗措施 |
1.4.1 药物治疗 |
1.4.2 心理治疗 |
2 历代中医对焦虑症的认识 |
2.1 惊悸、怔忡与焦虑症 |
2.2 百合病与焦虑症 |
2.3 脏躁与焦虑症 |
2.4 卑惵与焦虑症 |
2.5 奔豚病与焦虑症 |
2.6 不寐与焦虑症 |
2.7 灯笼病与焦虑症 |
3 现代中医对焦虑症的研究进展 |
3.1 广泛性焦虑症证治研究进展 |
3.1.1 病因病机 |
3.1.2 治则治法 |
3.2 惊恐障碍证治研究进展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焦虑症肾阳不足病因病机探讨 |
1 焦虑症阳气不足病因溯源 |
2 心阳不足,心神浮越,是阳虚型焦虑症发病的核心病机 |
3 肾阳不足,心失所养,是阳虚型焦虑症发病的根本原因 |
4 肝阳不升,心肾不交,是阳虚型焦虑症发病的关键环节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温阳潜神法是阳虚型焦虑症的基本治疗大法 |
1 立法依据 |
2 辨证分型,依法治之 |
2.1 温补心阳,潜神归位 |
2.2 温补肾阳,安神宁志 |
2.3 温阳调肝,交通安神 |
2.4 调肝、疏肝之品需贯穿焦虑症治疗始终 |
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焦虑症非中药现代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章 麻木的文献回顾、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 |
1 现代医学对麻木发病机理的认识与治疗研究概况 |
1.1 麻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有密切关系 |
1.2 慢性压迫、缺血、营养缺乏、炎症、中毒等都可导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 |
1.3 西药治疗麻木因其缺乏针对性而存在争议 |
2 中医对麻木的认识及其流派 |
2.1 先秦至三国时期为麻木病证认识的初步形成期 |
2.2 晋唐以荣卫不和,风寒入于肌肉立论 |
2.3 宋辽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初步区分麻与木 |
2.4 明代充实麻木理论,治疗方法更加丰富 |
2.5 清代医家继承前人经验,在理论与治疗上均有突破 |
2.6 现代中医继承先辈智慧经验,发病学说渐成体系,辨证方法日臻完善 |
第二章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理论研究 |
1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立论依据 |
1.1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古代文献依据 |
1.2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依据 |
1.3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麻木的重要治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评价 |
1 诊断标准与病例纳入标准 |
1.1 麻木中医诊断依据 |
1.2 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诊断依据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1.6 病例终止标准、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观察指标 |
2.1 麻木病程 |
2.2 麻木部位 |
2.3 麻木发作频率 |
3 统计学方法 |
4 临床资料 |
4.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4.2 两组病例脱落情况 |
4.3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4.4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4.5 两组患者既往病史 |
4.6 两组患者个人史 |
4.7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4.8 两组患者麻木诱发或加重因素 |
4.9 两组患者麻木部位 |
4.10 两组患者麻木程度 |
4.11 两组患者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
4.12 两组麻木不同疾病分布情况 |
5 治疗方法 |
5.1 治疗组 |
5.2 对照组 |
5.3 合并治疗处理 |
6 疗效评定 |
7 治疗结果 |
7.1 两组总疗效比较 |
7.2 两组治疗后麻木改善程度比较 |
7.3 两组治疗后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
7.4 两组不同病种麻木疗效比较 |
7.5 两组患者麻木相关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
7.6 两组患者伴随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麻木病因病机探讨 |
1.1 麻木虽有外感、内伤之分,而以内伤为常见 |
1.2 气血不足、风痰瘀阻是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病机 |
2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治法 |
3 临床常用加减药物功效分析 |
3.1 桂枝 |
3.2 肉桂 |
3.3 细辛 |
3.4 桑枝 |
3.5 羌活 |
3.6 秦艽 |
3.7 葛根 |
3.8 片姜黄 |
3.9 白附子 |
3.10 川牛膝 |
3.11 防己、天仙藤 |
3.12 桑寄生、杜仲 |
3.13 地鳖虫 |
3.14 生地黄 |
3.15 赤芍 |
4 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发病特点分析 |
4.1 中老年女性多发 |
4.2 高血压病患易患麻木 |
4.3 肢体静止、寒冷刺激是麻木主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
5 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分析 |
5.1 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
5.2 蠲痹通络方能明显改善麻木程度 |
5.3 蠲痹通络方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 |
5.4 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相关症状 |
5.5 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候表现 |
5.6 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明显疗效 |
6 结论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调神针法结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述 |
(一) 焦虑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
(二) 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三) 中医治疗研究 |
二、焦虑症的西医学研究 |
(一) 焦虑症的西医病因病理研究 |
(二) 焦虑症的心理学研究 |
(三) 西医治疗研究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西医诊断标准 |
(三) 中医诊断标准 |
(四) 纳入标准 |
(五) 排除标准 |
(六) 终止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病例随机分组 |
(二) 治疗方法 |
(三) 疗效标准 |
(四) 数据分析方法 |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
(一) 病例收集情况 |
(二) 治疗前一般资料描述性分析 |
(三) 结果分析 |
(四) 临床疗效观察 |
讨论 |
一、研究设计思路 |
二、本研究的针刺组方依据 |
三、本研究西药组西药的使用依据 |
四、疗效分析 |
五、创新性 |
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结语 |
一、文献研究 |
二、临床研究 |
三、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气功能治疗神经症与神经疾病吗?(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痰瘀郁遏阳气探讨阈下抑郁论治及加减启膈汤临床疗效观察[D]. 田东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2]调气养神汤治疗郁病肝郁血虚证的临床研究[D]. 马胜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右美托咪定对“营卫失谐”重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 张冠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穴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郭蒙帅.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 郭凯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4)
- [6]安眠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研究及药效学初探[D]. 王亚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7]黑果枸杞和白刺的抗焦虑作用及机制探讨[D]. 陈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焦虑症肾阳不足病机及证治探讨[D]. 程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9]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D]. 林玉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调神针法结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D]. 周伯灏(Pakho Cha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