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地图 未来市场新宠(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欣[1](2020)在《国企混改的协同效应分析 ——以四维图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国有企业加大力度深化改革的途径和方式,并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主要指国企的混改。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是否最大化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因此在实践探索中找出两者有效协同的方式方法,将对国企混改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最终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在中国A股上市的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引入非公所有制资本进行混改,形成股权多元化格局,可为其所在行业混改起表率作用。但国企混改能否与战略投资者产生协同效应呢?如果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是通过哪些具体途径呢?又会怎样影响企业的绩效呢?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以上问题具体分析。本文选取四维图新作为案例公司进行剖析,先从国企混改、企业协同效应、企业绩效三者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文献归纳。其次,介绍案例,对四维图新引入产业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资源整合过程做详细阐述。再次,对四维图新混改后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对产业协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对四维图新混改前后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混改成功推动了公司战略的实施;二是混改增强了公司创新研发能力;三是混改优化了公司收入结构;四是混改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绩效。本文总结四维图新混改成功的原因:一是国有企业放弃实际控制权;二是战略投资者的资源整合利用;三是良性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建议,要结合实际匹配投资者,充分整合资源,发扬各自优势,防范短期投机风险。案例形成的经验,可帮助更多企业找准混改的作用机制,通过优化双方资源,各取所长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共赢。
侯园园[2](2020)在《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产业更是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成为各相关行业竞相追逐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互联网产业有着外部环境变化多样,内部业务要求更高的特点,所以竞争异常激烈,淘汰率也非常高。基于这样的背景,互联网企业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挑战,另一方面是企业效能提高的挑战。而绩效管理正是为改善公司整体效益的针对性工作,但是让很多管理者感到困扰的是目前企业的绩效管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无法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高效能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改善公司绩效管理的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资源使用率、发展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夺得一席之地。四维图新科技公司作为汽车联网行业中的一员,关注的是面向未来的高精度地图、智能导航、自动驾驶、高端芯片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特点决定了公司亟需引进大量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以及拥有前沿攻关能力的专业研发人员及技术人才,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工作能否为公司持续优化在组织能力和人才选育用留方面的机制建设,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为高端优秀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成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本文立足国内外绩效管理理论,对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并就主要问题对公司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系统的分析梳理,找到了公司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如绩效计划制定没有全员参与,绩效指标设计不合理,绩效实施监控环节缺失,绩效反馈单向被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激励员工、留住员工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本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深入学习了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以关键绩效指标法、目标管理法以及360度考核法为主,为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进行优化,形成了一套以公司战略目标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并用文化制度等作为依托,确保优化方案的实施。
王彤[3](2020)在《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文中认为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组成的重要基石,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病也逐渐显露。结合内外部环境来看,国有资本布局的不合理,生产经营效率不抵民营企业等问题均是造成国企短板的公认原因,基于此背景,我国面向国有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政策方针,旨在针对不同时期所产生的问题,激发国企活力,提升其持久竞争力,以达到增长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目的。改革开放这一举措正式打开了国企改革的大门,在四十余年的改革历程中,我国无论是从简单的放权让利到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和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是从产权制度、治理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到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均取得了卓越成效。其中,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出,符合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必将融合发展的规律,也成为了发挥经济质量优势的关键支柱,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发展逐步壮大,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均在稳步提升。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规范了四种混改实现路径,分别是改制上市,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近年来,引入具备一定资质的战略投资者在四种混改路径中被认为是对于国企来说更具有战略价值优势的实现方式。战略投资者区别于财务投资者,具备更久更强的意愿和能力,能够在战略价值方面为国企的经营管理提供支撑,从而对国企的发展带来更持久,更深层次的影响。本文基于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主题,首先根据相关文献综述厘清目前的研究动态,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产生及其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其次,结合本文论述的主题词,分别梳理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四种实现路径,战略投资者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并明确了本文所采用的财务绩效分析体系;最后,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针对目前国家提出重点改革的行业,选取了北京四维图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着重探究在2014年引入战略投资者腾讯后,其财务绩效表现的变化情况,并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本文研究结论,总结归纳由本文得到的启示。本文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战略投资者应当满足具备雄厚资金,持股相对集中且有中长期持股意图和能力,能够在战略价值方面为国企提供支持等条件;其次,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通过双方的资源整合,对拟混改的国企来说能够达到发挥市场机制,激发企业活力的效果,同时,在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提升作用。本文得到的启示主要有:第一,目前混改试点仍然集中于七大重点领域,而鼓励其他行业领域进行混改,对于完善我国的企业改革来说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第二,应当鼓励选用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混改路径,同时可以在企业内部结合员工持股计划,双管齐下开启混改;第三,在确定运用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路径后,要确保战略投资者的质量;第四,在混改进程中要确保双方沟通的频率与方式,强调混改后双方的资源整合。
丁野[4](2019)在《安防设备集成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安防设备集成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安防设备的集成,实现设备集中化管理的功能。随着安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安防设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视频监控设备。门禁监控、可视对讲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在安防领域得到应用。平台通过集成设备的能力集,在传统视频领域的实时预览、录像回放、远程配置、远程管理、录像下载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跨系统的联动。平台设计了精简的组件化结构,使各个硬件系统、功能模块通过组件化的方式接入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安装和使用方式。平台对于小型系统采用集中化管理方式,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丰富的系统联动操作和功能。本文研究了安全设备集成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了现有安防系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平台对设备的接入能力、远程控制、系统管理和功能联动。通过平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小型化安防应用的体系结构。通过对实际应用环境的调研,设计了一种符合小型化、统一化安防管理体系的应用平台。在研究了安防设备的自身能力特性之后,通过平台进行系统化的接入,调动设备自身的功能;同时,在平台上采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用户权限管理策略,简单易用的操作模式,通过图形化的界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系统,提高用户的体验。重点研究了安全设备访问能力、用户权限、管理模式、界面设计等。提出了一种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安防系统小型化的体系结构。该结构使用基于图片的可视化控制面板,以用户体验为重点,创新性地采用即需即用的模式,提供一个多功能统一接口,以实现最简化用户操作步骤的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含设计了安防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小型化场景应用的原则,通过对视频设备,门禁设备和可视对讲设备等安防行业硬件设备的集成,设计了一套集成了视频监控、门禁控制和可视对讲控制的集成化安防监控管理平台,定义了平台与设备之间的联动方式,通过该方式实现了设备的接入、访问、管理;设计了多种类型安防设备的策略实现,并描述了设备、事件与整体系统的联动关系。
刘经南,高辛凡[5](2018)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国形象铸造与新型传播生态》文中提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是新时期响当当的"中国重器",是中国大国形象铸造的显着"标配"。近年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已进入广泛应用的新阶段,除国防军事应用外,北斗系统呈现民用化和商用化的趋势。北斗系统在传播通信领域融入效果显着,从技术体系到运营规模都形成优势,北斗芯片目前已基本覆盖国产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移动通信媒介,与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在"互联网+运营"方面的合作明显加强。同时,北斗导航系统在航空运输、海洋渔业、自然测绘等行业领域的通信传播应用愈发普遍,使这些行业受益匪浅。与美国的GPS系统相比,北斗系统的发展选取了差异化竞争的路线,尽可能地规避了自身短板。此外,文章还就北斗系统未来战略布局的几大方向作了解析。同时,文章还指出,在当前世界的这场"智能化"浪潮中,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变革,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必须同时做好"打基础"与"抓机遇"两项重要工作。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6](2017)在《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从汽车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控制、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汽车电子化、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汽车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汽车NVH控制方面综述了从静音到声品质、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等;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方面综述了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等;汽车电子化方面综述了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转向电控技术、汽车制动电控技术、汽车悬架电控技术等;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综述了中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复杂交通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并给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和人机共驾等典型应用实例解析;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综述了整车碰撞、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等。该综述可为汽车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郭大为[7](2016)在《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网络经济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经济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深化拓展已有的商业模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价值。“众包”商业模式引入“用户参与创造内容”的理论,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而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服务,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理论,主要包括众包模式,LBS,商业模式,并基于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试图以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并优化其商业模式,为A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进而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利参考,同时也为中小实体商铺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
兰海军[8](2016)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旅游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旅游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深入研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理论成熟成型,丰富公共服务管理学科体系;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供给并持续改进,夯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基础。本文选择厦门为例,源于其系全国最重要旅游城市之一,解剖既有重要理论价值,也有典型示范意义。本文以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服务质量理论为内核,综合运用文献、比较、案例、访谈、问卷、统计等方法,研究如何通过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持续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实践层面梳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展。分别考察境内外典型旅游城市实践,梳理出境内旅游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并观察厦门市实践。第二,从理论层面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框架。厘清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等核心概念,梳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责任主体;借鉴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实践,结合旅游公共服务具体环境,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理论框架。第三,从操作层面阐述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首先是确立质量目标。在现有软硬件基础上,采用ISA法调查游客真实感知,测量期望与感知差距,全面摸清旅游服务质量“短板”。通过I-S等级计算,找出优先改进项、次优改进项,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其次是监测质量运行。通过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宣传贯彻,统一内部思想、营造社会氛围。借助“信息化监测、联动化治理、标准化确认、奖惩化控制”机制,全面监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再次是评价服务质量。采用SERVQUAL框架,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具体化,对应开发一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厦门评价并计算出阶段性质量改进的工作重点。最后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必须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基于旅游服务应用优化智慧厦门顶层设计,修筑质量改进“营养池”;丰富完善厦门质量奖体系,培壮质量改进“胡萝卜”;强化部门协同治理,锻造质量改进“大棒”,构建“三位一体、恩威并举”的服务质量改进运行框架。第四,从推广层面探索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一般性操作指南。将各环节研究成果和具体操作步骤与厦门经验相结合,抽象化为通用性的操作指南。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尝试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运行框架;二是尝试开发了一套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了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三是尝试梳理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化操作指南。受能力、精力等条件限制,最初调查问卷数据多来源于思明区,未来将进一步拓宽研究区域范围,尽量缩小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跟进研究以厦门本岛为核心建构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其适用性。
李焦[9](2016)在《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环境的变革,数据已然成为当今社会运营和个人日常生活经营的一种核心资源。作为担负着传播信息、监测环境、对周遭世界的变化作出解释的新闻媒体,也纷纷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发数据新闻业务。截止2015年,记者使用数据报道新闻不仅成为了日常新闻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新闻报道的一大驱动力。当我们在惊叹国外媒体在数据新闻实践道路上遥遥领先的同时,殊不知国内的媒体机构也在数据新闻实践道路上不断挺进,其中财新可视化数据实验室可谓可圈可点,凭借几个作品斩获多项数据新闻大奖,成绩斐然。到底国内在可视化数据新闻领域具体实践是怎样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可视化数据新闻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状况,本论文以财新网可视化作品为例,在综合考虑作品获奖情况及具有代表性的可视化图表类型之后,从中选出六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别从数据来源、开发过程、作品呈现、互动设计、传播途径、传播效果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可视化数据新闻类型具有规律性的文本特点和一些可视化网页设计中图表的使用技巧。通过上述分析后总结出几点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可供借鉴的经验:包括资源开放共享、数据呈现以故事为王、作品制作中寻找数据贴切性、团队组建吸纳复合型人才、勇于创新等。最后,本文在通过对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分析之后认为,数据新闻实践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普遍注意,包括作品制作需要以受众为中心、可视化呈现环节拒绝粗糙的图表、数据新闻工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数据。希望能为以后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者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蔡小青[10](2015)在《面向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成品粮属于国家粮食的重要储备,也是整个物流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国计民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从成品粮管理网络采集到的往往是比较单一的数据,这些枯燥的数据不利于对决策产生启发性的支撑作用。因此,急需构建一个功能完备、全程可视的成品粮追踪及动态调度决策系统,实现全程可控、追踪溯源,动态优化,确保应急成品粮保障的及时性,并为决策指挥中心提供实时信息。本课题结合我国区域成品粮仓储实际,融合现有的成品粮仓储、物流、运输、配送等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构建了一个基于GIS的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首先,研究了系统可视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主要有web开发技术,可视化交互框架技术,GIS,WLAN-RFID,GSM-GPS等;其次,以斯图尔特·卡德的可视化参考模型为基础,从成品粮物流的信息过程、信息可视化处理、可视化输出三方面对相关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了适用于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结构模型;然后,在综合分析了用户种类及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规划出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交互流程,并使用Axure制作原型验证其可行性;最后,从技术架构、GIS电子地图、数据库系统等方面对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进行设计和实现,并进行了系统效果图的展示。本课题分析研究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交互框架和可视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成品粮物流系统的可视化模型,并将GIS应用到本系统中,不仅为成品粮物流所涉及的各用户提供了可视化的操作流程,而且使动态的成品粮配送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实时显示成为了可能,有利于促进我国成品粮物流运输的发展。
二、电子地图 未来市场新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地图 未来市场新宠(论文提纲范文)
(1)国企混改的协同效应分析 ——以四维图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 创新之处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分析 |
2.2 混合所有制的相关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案例介绍 |
3.1 案例选择及资料来源 |
3.2 四维图新情况介绍 |
3.3 战略投资者腾讯公司情况介绍 |
3.4 四维图新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背景及方案 |
第四章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4.1 引入战略投资者前后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
4.2 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业务协同的具体表现 |
4.3 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形成“五位一体”战略布局 |
第五章 协同效应综合分析 |
5.1 对短期股价的影响 |
5.2 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
5.3 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优化国企混改的建议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绩效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
2.1.1 绩效管理的概念 |
2.1.2 绩效管理的内容 |
2.2 绩效管理的主要工具 |
2.2.1 目标管理法(MBO) |
2.2.2 360 度评估法 |
2.2.3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
2.2.4 平衡计分卡(BSC) |
第三章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简介 |
3.1.2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组织结构 |
3.1.3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3.2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现状 |
3.3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3.3.1 调查目的及方法 |
3.3.2 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 |
3.3.3 调查结果分析 |
3.4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现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绩效计划由管理人员单方面制定 |
3.4.2 绩效实施监控环节缺失 |
3.4.3 绩效考核不全面公正 |
3.4.4 绩效反馈不及时不全面 |
3.4.5 忽视考核结果的综合应用 |
第四章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优化设计 |
4.1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优化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
4.1.1 目的 |
4.1.2 原则 |
4.2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当前的战略 |
4.3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优化设计 |
4.3.1 做好绩效计划,达成一致目标 |
4.3.2 严格执行计划,监控实施情况 |
4.3.3 全面收集信息,实施公平考核 |
4.3.4 拓展沟通平台,增强绩效反馈 |
4.3.5 优化薪酬晋升应用,挂钩培训发展 |
第五章 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优化实施的保障 |
5.1 提高员工素质和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
5.2 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
5.3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
5.4 有充足的预算保证绩效结果的实施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有企业混改的理论研究 |
二、战略投资者的理论研究 |
三、国有企业混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四、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五、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国有企业混改的基本概述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产生 |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二节 国有企业混改实现路径 |
一、并购重组 |
二、改制上市 |
三、引入战略投资者 |
四、员工持股计划 |
第三节 战略投资者的基本概述 |
一、战略投资者的定义 |
二、战略投资者的特征 |
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 |
四、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的区别 |
第四节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产权理论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四、战略管理理论 |
第五节 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 |
一、财务指标分析方法 |
二、非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三章 四维图新引入腾讯进行混改案例概况 |
第一节 参与混改的双方概况 |
一、四维图新简介 |
二、战略投资者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
第二节 四维图新混改动因分析 |
一、应对同业竞争 |
二、业务转型需求 |
三、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
第三节 四维图新混改实施过程 |
一、选择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混改路径 |
二、确定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 |
三、股份转让登记完成 |
四、引入腾讯后的资源整合 |
第四章 四维图新引入腾讯进行混改财务绩效分析 |
第一节 引入腾讯前后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一、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
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
三、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
四、成长能力比较分析 |
第二节 混改前后经济增加值(EVA)的变动分析 |
一、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计算 |
二、总资本投入(TC)的计算 |
三、加权资本成本(WACC)的确定 |
四、经济增加值(EVA) |
第三节 对非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
一、市场份额 |
二、创新能力 |
三、战略目标 |
四、潜在发展能力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结合企业战略,匹配混改路径 |
二、缓解财务困境,提升财务绩效 |
三、推动业务转型,增强竞争实力 |
四、助推资本合作,实现战略协同 |
五、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水平 |
第二节 启示 |
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各类领域混改 |
二、结合国企实情,筹划混改路径 |
三、确保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质量 |
四、强调引入战略投资者后的整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安防设备集成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
1.2.1 安防系统发展概述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安防设备集成系统需求分析 |
2.1 总体建设目标 |
2.2 业务需求 |
2.3 系统需求 |
第三章 安防设备集成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设计原则 |
3.2 系统架构 |
3.2.1 前端系统 |
3.2.2 传输网络 |
3.2.3 中心系统 |
3.3 系统功能 |
第四章 安防设备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 |
4.1 视频监控设计 |
4.1.1 系统概述 |
4.1.2 视频系统 |
4.1.3 视频存储和网络带宽设计 |
4.1.4 视频模块接口设计 |
4.2 门禁监控设计 |
4.2.1 系统概述 |
4.2.2 门禁系统 |
4.2.3 门禁模块接口设计 |
4.3 可视对讲设计 |
4.3.1 系统概述 |
4.3.2 可视对讲模块接口设计 |
4.4 主动注册协议 |
4.5 系统平台设计 |
第五章 安防设备集成系统平台的实现 |
5.1 基础应用管理 |
5.1.1 组织管理 |
5.1.2 资源管理 |
5.1.3 用户管理 |
5.2 视频系统管理 |
5.2.1 视频设备添加 |
5.2.2 视频实时预览 |
5.2.3 云台控制 |
5.2.4 录像回放 |
5.3 门禁系统管理 |
5.3.1 门禁设备添加 |
5.3.2 人员管理 |
5.3.3 权限配置 |
5.3.4 考勤系统 |
5.4 可视对讲系统管理 |
5.4.1 可视对讲设备添加 |
5.4.2 联动功能 |
5.4.3 信息发布 |
5.5 系统运维 |
5.5.1 统一界面 |
5.5.2 视频监控 |
5.5.3 报警中心 |
5.5.4 统计报表 |
第六章 安防设备集成系统平台的系统测试 |
6.1 验证目标 |
6.2 系统验证环境 |
6.3 验证工具 |
6.4 验证策略 |
6.5 系统测试验证执行 |
6.6 验证结论 |
第七章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国形象铸造与新型传播生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 |
二、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大国标配 |
(一) 各大国致力于摆脱对GPS系统的依赖 |
(二) 北斗系统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
(三) “智能时代”争取全球领先, 改变行业格局 |
三、北斗系统的市场潜力无限 |
四、北斗系统的新型传播生态 |
(一) 北斗芯片应用于智能传播设备 |
(二) 航空运输的通信传播 |
(三) 海洋渔业的导航与通信 |
(四) 测绘及GIS信息采集与传输 |
五、北斗与GPS在通信传播上的差异化竞争 |
六、北斗系统传播应用的战略导向 |
(一) 智慧城市建设 |
(二) 电子地图 |
(三) 智慧牧业 |
(6)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
1汽车NVH控制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庞剑总工程师统稿) |
1.1从静音到声品质 (重庆大学贺岩松教授提供初稿) |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1声品质主观评价 |
1.1.1.2声品质客观评价 |
1.1.1.3声品质主客观统一模型 |
1.1.2存在的问题 |
1.1.3研究发展趋势 |
1.2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 |
1.2.1驱动电机动力总成的NVH技术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林福博士生提供初稿) |
1.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2热点研究方向 |
1.2.1.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2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压机的NVH技术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韦开君博士生提供初稿) |
1.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2存在的问题 |
1.2.2.3总结与展望 |
1.3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 |
1.3.1车身与内饰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庞剑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1.3.1.1车身结构 |
1.3.1.2声学包装 |
1.3.2制动系 (同济大学张立军教授、徐杰博士生、孟德建讲师提供初稿) |
1.3.2.1制动抖动 |
1.3.2.2制动颤振 |
1.3.2.3制动尖叫 |
1.3.2.4瓶颈问题与未来趋势 |
1.3.3轮胎 (清华大学危银涛教授、杨永宝博士生、赵崇雷硕士生提供初稿) |
1.3.3.1轮胎噪声机理研究 |
1.3.3.2轮胎噪声计算模型 |
1.3.3.3轮胎噪声的测量手段 |
1.3.3.4降噪方法 |
1.3.3.5问题与展望 |
1.3.4悬架系 (吉林大学庄晔副教授提供初稿) |
1.3.4.1悬架系NVH问题概述 |
1.3.4.2悬架系的动力学建模与NVH预开发 |
1.3.4.3悬架系的关键部件NVH设计 |
1.3.4.4悬架NVH设计整改 |
1.4主动振动控制技术 (重庆大学郑玲教授提供初稿) |
1.4.1主动和半主动悬架技术 |
1.4.1.1主动悬架技术 |
1.4.1.2半主动悬架技术 |
1.4.2主动和半主动悬置技术 |
1.4.2.1主动悬置技术 |
1.4.2.2半主动悬置技术 |
1.4.3问题及发展趋势 |
2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 (江苏大学何仁教授统稿) |
2.1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同济大学郝真真博士生、倪计民教授提供初稿) |
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1替代燃料发动机 |
2.1.1.2高效内燃机 |
2.1.1.3新型传动方式 |
2.1.2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3重点研究方向 |
2.1.4发展对策及趋势 |
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 (重庆大学胡建军教授、秦大同教授, 彭航、周星宇博士生提供初稿) |
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存在的问题 |
2.2.3重点研究方向 |
2.3新能源汽车技术 |
2.3.1纯电动汽车技术 (长安大学马建、余强、汪贵平教授, 赵轩、李耀华副教授, 许世维、唐自强、张一西研究生提供初稿) |
2.3.1.1动力电池 |
2.3.1.2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 |
2.3.1.3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
2.3.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重庆大学胡建军、秦大同教授, 彭航、周星宇博士生提供初稿) |
2.3.2.1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2.2存在的问题 |
2.3.2.3热点研究方向 |
2.3.2.4研究发展趋势 |
2.3.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王震坡教授、邓钧君助理教授, 北京重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雷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3.1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
2.3.3.2关键技术及热点研究方向 |
2.3.3.3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
2.3.3.4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趋势 |
3汽车电子化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统稿) |
3.1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春教授、陈飞博士提供初稿) |
3.1.1国内外研究现状 |
3.1.2重点研究方向 |
3.1.2.1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技术 |
3.1.2.2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控制技术 |
3.1.2.3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气门控制技术 |
3.1.2.4汽车发动机点火控制技术 |
3.1.2.5汽车发动机空燃比控制技术 |
3.1.2.6汽车发动机怠速控制技术 |
3.1.2.7汽车发动机爆震检测与控制技术 |
3.1.2.8汽车发动机先进燃烧模式控制技术 |
3.1.2.9汽车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
3.1.3研究发展趋势 |
3.2汽车转向电控技术 |
3.2.1电动助力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陈国迎博士提供初稿) |
3.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1.2重点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
3.2.1.3研究发展趋势 |
3.2.2主动转向及四轮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陈国迎博士提供初稿) |
3.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2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 |
3.2.2.3研究发展趋势 |
3.2.3线控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郑宏宇副教授提供初稿) |
3.2.3.1转向角传动比 |
3.2.3.2转向路感模拟 |
3.2.3.3诊断容错技术 |
3.2.4商用车电控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赵伟强副教授, 韩小健、高恪研究生提供初稿) |
3.2.4.1电控液压转向系统 |
3.2.4.2电液耦合转向系统 |
3.2.4.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3.2.4.4后轴主动转向系统 |
3.2.4.5新能源商用车转向系统 |
3.2.4.6商用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
3.3汽车制动控制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陈无畏教授、汪洪波副教授提供初稿) |
3.3.1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1制动系统元部件研发 |
3.3.1.2制动系统性能分析 |
3.3.1.3制动系统控制研究 |
3.3.1.4电动汽车研究 |
3.3.1.5混合动力汽车研究 |
3.3.1.6参数测量 |
3.3.1.7与其他系统耦合分析及控制 |
3.3.1.8其他方面 |
3.3.2存在的问题 |
3.4汽车悬架电控技术 (吉林大学庄晔副教授提供初稿) |
3.4.1电控悬架功能与评价指标 |
3.4.2电控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
3.4.3电控悬架其他控制算法 |
3.4.4电控悬架产品开发 |
4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 (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共同统稿) |
4.1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 |
4.1.1美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进展 (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厅Jianming Ma博士提供初稿) |
4.1.1.1美国智能网联车研究意义 |
4.1.1.2网联车安全研究 |
4.1.1.3美国自动驾驶车辆研究 |
4.1.1.4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 |
4.1.2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进展 (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徐志刚副教授、闵海根、孙朋朋、王振博士生提供初稿) |
4.1.2.1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规划 |
4.1.2.2中国高校及研究机构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情况 |
4.1.2.3中国企业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情况 |
4.1.2.4存在的问题 |
4.1.2.5展望 |
4.2复杂交通环境感知 |
4.2.1基于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 (长安大学付锐教授、张名芳博士生提供初稿) |
4.2.1.1点云聚类 |
4.2.1.2可通行区域分析 |
4.2.1.3障碍物识别 |
4.2.1.4障碍物跟踪 |
4.2.1.5小结 |
4.2.2车载摄像机等单传感器处理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胡钊政教授、陈志军博士, 长安大学刘占文博士提供初稿) |
4.2.2.1交通标志识别 |
4.2.2.2车道线检测 |
4.2.2.3交通信号灯检测 |
4.2.2.4行人检测 |
4.2.2.5车辆检测 |
4.2.2.6总结与展望 |
4.3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 (武汉大学李必军教授、长安大学徐志刚副教授提供初稿) |
4.3.1国内外研究现状 |
4.3.2当前研究热点 |
4.3.2.1高精度地图的采集 |
4.3.2.2高精度地图的地图模型 |
4.3.2.3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 |
4.3.2.4基于GIS的路径规划 |
4.3.3存在的问题 |
4.3.4重点研究方向与展望 |
4.4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 (清华大学王建强研究员、李升波副教授、忻隆博士提供初稿) |
4.4.1驾驶人决策行为特性 |
4.4.2周车运动轨迹预测 |
4.4.3智能汽车决策方法 |
4.4.4自主决策面临的挑战 |
4.4.5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算法 |
4.4.5.1路线图法 |
4.4.5.2网格分解法 |
4.4.5.3 Dijistra算法 |
4.4.5.4 A*算法 |
4.4.6路径面临的挑战 |
4.5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 |
4.5.1车辆横向控制结构 (华南理工大学游峰副教授, 初鑫男、谷广研究生, 中山大学张荣辉研究员提供初稿) |
4.5.1.1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PID) |
4.5.1.2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
4.5.1.3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
4.5.1.4考虑驾驶人特性的车辆横向控制 |
4.5.1.5面临的挑战 |
4.5.2动力学控制 (清华大学李升波副研究员、李克强教授、徐少兵博士提供初稿) |
4.5.2.1纵向动力学模型 |
4.5.2.2纵向稳定性控制 |
4.5.2.3纵向速度控制 |
4.5.2.4自适应巡航控制 |
4.5.2.5节油驾驶控制 |
4.6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黄武陵副研究员、王飞跃研究员, 清华大学李力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刘跃虎教授、郑南宁院士提供初稿) |
4.6.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究现状 |
4.6.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热点研究方向 |
4.6.2.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内容研究 |
4.6.2.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方法 |
4.6.2.3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场地建设 |
4.6.3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存在的问题 |
4.6.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究发展趋势 |
4.6.4.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建设要求 |
4.6.4.2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方法的发展 |
4.6.4.3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进程管理 |
4.7典型应用实例解析 |
4.7.1典型汽车ADAS系统解析 |
4.7.1.1辅助车道保持系统、变道辅助系统与自动泊车系统 (同济大学陈慧教授, 何晓临、刘颂研究生提供初稿) |
4.7.1.2 ACC/AEB系统 (清华大学王建强研究员, 华南理工大学游峰副教授、初鑫男、谷广研究生, 中山大学张荣辉研究员提供初稿) |
4.7.2 V2X协同及队列自动驾驶 |
4.7.2.1一维队列控制 (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李升波副教授提供初稿) |
4.7.2.2二维多车协同控制 (清华大学李力副教授提供初稿) |
4.7.3智能汽车的人机共驾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褚端峰副研究员、吴超仲教授、黄珍教授提供初稿) |
4.7.3.1国内外研究现状 |
4.7.3.2存在的问题 |
4.7.3.3热点研究方向 |
4.7.3.4研究发展趋势 |
5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
5.1整车碰撞 (长沙理工大学雷正保教授提供初稿) |
5.1.1汽车碰撞相容性 |
5.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2存在的问题 |
5.1.1.3重点研究方向 |
5.1.1.4展望 |
5.1.2汽车偏置碰撞安全性 |
5.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2.2存在的问题 |
5.1.2.3重点研究方向 |
5.1.2.4展望 |
5.1.3汽车碰撞试验测试技术 |
5.1.3.1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3.2存在的问题 |
5.1.3.3重点研究方向 |
5.1.3.4展望 |
5.2乘员保护 (重庆理工大学胡远志教授提供初稿) |
5.2.1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重点研究方向 |
5.2.3展望 |
5.3行人保护 (同济大学王宏雁教授、余泳利研究生提供初稿) |
5.3.1概述 |
5.3.2国内外研究现状 |
5.3.2.1被动安全技术 |
5.3.2.2主动安全技术研究 |
5.3.3研究热点 |
5.3.3.1事故研究趋势 |
5.3.3.2技术发展趋势 |
5.3.4存在的问题 |
5.3.5小结 |
5.4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 (湖南大学曹立波教授, 同济大学王宏雁教授、李舒畅研究生提供初稿;曹立波教授统稿) |
5.4.1国内外研究现状 |
5.4.1.1儿童碰撞安全现状 |
5.4.1.2儿童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
5.4.1.3车内儿童安全法规和试验方法 |
5.4.1.4车外儿童安全法规和试验方法 |
5.4.1.5儿童安全防护措施 |
5.4.1.6儿童约束系统使用管理与评价 |
5.4.2存在的问题 |
5.4.3重点研究方向 |
5.4.4发展对策和展望 |
5.5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 (大连理工大学侯文彬教授、侯少强硕士生提供初稿) |
5.5.1国内外研究现状 |
5.5.1.1新能源汽车碰撞试验 |
5.5.1.2高压电安全控制研究 |
5.5.1.3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布局研究 |
5.5.1.4电池包碰撞安全防护 |
5.5.1.5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5.5.2热点研究方向 |
5.5.3存在的问题 |
5.5.4发展对策与展望 |
6结语 |
(7)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说明汇集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2.1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2.2 本文研究的框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实验方案 |
1.3.4 可行性分析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众包 |
2.1.1 众包的定义 |
2.1.2 众包的行为主体 |
2.2 商业模式 |
2.2.1 商业模式定义 |
2.2.2 众包商业模式 |
2.2.3 众包商业模式的特点 |
2.3 LBS(基于位置服务) |
2.3.1 LBS的理论 |
2.3.2 国内外LBS发展情况概述 |
2.3.3 基于位置服务的互联网地图的发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分析 |
3.1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的现状 |
3.1.1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的现状 |
3.1.2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的特点 |
3.1.3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
3.2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的问题与不足 |
3.2.1 行为主体发展缓慢 |
3.2.2 社会环境限制 |
3.2.3 竞争者转型速度快 |
3.3 A公司众包模式的要素分析 |
3.3.1 价值主张 |
3.3.2 组织安排 |
3.3.3 关联关系 |
3.3.4 财务安排 |
3.3.5 分析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优化研究 |
4.1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优化思路 |
4.2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的问卷调查设计 |
4.2.1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
4.2.2 调查问卷结构设计 |
4.3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调查问卷分析 |
4.3.1 基本信息 |
4.3.2 用户的关注点 |
4.3.3 用户角度 |
4.3.4 商家角度 |
4.4 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优化方案 |
4.4.1 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优化策略 |
4.4.2 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优化设计 |
4.4.3 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平台功能设计 |
4.5 A公司众包模式优化方案分析 |
4.5.1 价值主张 |
4.5.2 组织安排 |
4.5.3 关联关系 |
4.5.4 财务安排 |
4.5.5 分析结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和清单 |
致谢 |
(8)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立题旨意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实践进展 |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兴起的动因 |
一、注重质量是各国发展的普遍路径 |
二、驱动质量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追求 |
三、提升质量是游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期盼 |
第二节 境内外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实践 |
一、境外典型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
二、境内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
三、境内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共性问题 |
第三节 厦门旅游服务业与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
一、厦门旅游服务业发展概况 |
二、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
第三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管理框架 |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辨析 |
一、公共服务 |
二、旅游公共服务 |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主体认定 |
一、旅游公共服务的体系 |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划分及责任认定 |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框架 |
一、质量管理通用框架 |
二、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一般框架 |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管理框架 |
第四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确立 |
第一节 总体服务质量目标设定 |
一、研究方法与框架 |
二、调查对象特征 |
第二节 旅游服务质量的目标体系 |
一、总体目标 |
二、分项目标 |
三、旅游服务质量目标变迁 |
第三节 质量目标确立过程及顺序 |
一、质量确立目标过程 |
二、质量目标确立顺序 |
第五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监测 |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前期准备 |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宣传贯彻 |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任务分解 |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全面运行 |
一、信息化推动旅游大数据监测 |
二、联动化夯实跨部门服务质量治理 |
三、标准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 |
四、奖惩并举控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后期控制 |
一、监测后期控制阶段的现状 |
二、监测后期保障中的问题 |
第六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 |
第一节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概述 |
一、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与框架 |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样本特征 |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
一、总体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
二、具体旅游项目服务质量评价 |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及改进 |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 |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建议 |
第七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
第一节 环境层面——优化智慧旅游平台 |
一、优化顶层设计 |
二、优化技术支撑 |
三、优化应用体系 |
四、提升全域智慧服务 |
第二节 激励层面——内化质量创新动力 |
一、强化质量导向 |
二、强化质量提升 |
三、强化质量奖励 |
第三节 机制层面—强化部门协同治理 |
一、构建“大旅游”协同发展机制 |
二、夯实“大数据”共享供给平台 |
三、构建“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 |
四、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
结论 |
一、基本结论 |
二、存在不足 |
附录一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数据新闻概念 |
1.2 关于可视化数据新闻 |
1.3 数据新闻简要发展历程 |
1.4 国内外数据新闻实践 |
1.5 研究内容 |
1.6 文献综述 |
1.7 国内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1.7.1 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
1.7.2 未来研究的展望 |
1.8 研究方法 |
1.8.1 文本分析 |
1.8.2 个案研究 |
1.9 研究框架 |
第一章 财新数据新闻团队概述 |
1.1 团队基本情况 |
1.1.1 胡舒立和财新 |
1.1.2 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的成立 |
1.1.3 团队组成人员 |
1.2 数据来源 |
1.3 数据新闻生产流程 |
1.4 主要作品及所获成绩 |
第二章 数据新闻作品解析 |
2.1《周永康的人与财》 |
2.1.1 数据来源 |
2.1.2 开发过程 |
2.1.3 作品呈现 |
2.1.4 互动功能 |
2.1.5 传播途径 |
2.1.6 传播效果 |
2.1.7 作品特色 |
2.2《星空彩绘诺贝尔 》 |
2.2.1 数据来源 |
2.2.2 作品设计 |
2.2.3 互动功能 |
2.2.4 设计工具 |
2.2.5 传播途径 |
2.2.6 作品特点 |
2.3《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地图可视化 |
2.3.1 数据来源 |
2.3.2 作品设计 |
2.3.3 互动功能 |
2.3.4 传播效果 |
2.3.5 作品特点 |
2.4《“红色通缉令”众生相》 |
2.4.1 新闻背景 |
2.4.2 数据来源 |
2.4.3 作品设计 |
2.4.4 作品特点 |
2.5《三公消费龙虎榜》 |
2.5.1 数据来源 |
2.5.2 作品设计 |
2.5.3 互动设计 |
2.5.4 传播效果 |
2.5.5 作品特色 |
2.6《阿里巴巴IPO风云录》 |
2.6.1 新闻背景 |
2.6.2 数据来源 |
2.6.3 产品设计 |
2.6.4 作品特点 |
第三章 财新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经验 |
3.1 资源开放成就财新数据新闻 |
3.2 数据呈现:故事为王 |
3.3 寻找数据贴近性 |
3.4 吸纳复合型人才 组建专业团队 |
3.5 谦虚谨慎且勇于创新 |
第四章 数据新闻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4.1 可视化是不是最适合的新闻叙述方式 |
4.2 数据新闻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 |
4.3 数据新闻不等于图表 |
4.4 保持对数据必要的质疑 |
4.5 可视化数据新闻不是商业化的工具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面向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物流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工作思路和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
2.1 JAVA WEB系统开发技术 |
2.1.1 SSH框架 |
2.1.2 WEB前端开发技术 |
2.2 可视化的交互设计框架 |
2.3 GIS在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2.3.1 GIS概述 |
2.3.2 WEBGIS的基本原理 |
2.3.3 GIS在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中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2.4 其他关键技术在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分析 |
3.1 面向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内涵 |
3.2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要求及内容 |
3.3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模型分析 |
3.4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用户及业务分析 |
3.4.1 系统用户分析 |
3.4.2 系统业务逻辑分析 |
3.4.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3.4.4 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显示 |
3.5 使用AXURE RP创建系统可视化原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设计 |
4.1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1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
4.1.2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 |
4.2 GIS地图基础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 |
5.1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
5.2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后台逻辑结构 |
5.3 可视化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前端代码结构 |
5.4 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的可视化展示 |
5.5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电子地图 未来市场新宠(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企混改的协同效应分析 ——以四维图新为例[D]. 杨秀欣. 中山大学, 2020(04)
- [2]四维图新科技公司绩效管理优化研究[D]. 侯园园. 河北大学, 2020(08)
- [3]国企混改中引入战略投资者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四维图新为例[D]. 王彤.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安防设备集成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丁野.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国形象铸造与新型传播生态[J]. 刘经南,高辛凡.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8(03)
- [6]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7(06)
- [7]A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众包模式优化研究[D]. 郭大为.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8]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D]. 兰海军. 厦门大学, 2016(01)
- [9]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研究[D]. 李焦. 兰州大学, 2016(11)
- [10]面向成品粮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研究与设计[D]. 蔡小青.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