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动物免疫的几个因素

影响动物免疫的几个因素

一、影响动物免疫接种的几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常天昊[1](2019)在《副猪嗜血杆菌TbpB、GPD、HbpA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免疫保护力鉴定》文中提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属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态学形状多呈棒状和短杆状,并且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呈现依赖性。副猪嗜血杆菌可在猪身上引起Glasser’s病,其特点是严重感染上呼吸道、脑膜炎以及关节炎。世界范围内的Glasser’s病爆发率正在上升,与之相关的经济损失是养猪者最关心的问题。如今世界上控制H.Parasuis的侵袭的方法措施多采用疫苗与抗生素等措施。由于能够抵抗副猪嗜血杆菌的抗生素被世界各地长期大量使用乃至滥用,并且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使用了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抗生素,因此全世界范围内副猪嗜血杆菌对抗生素出现了较强并广谱的耐药性。副猪嗜血杆菌存在很多能够分型或者无法分型的血清型,目前能够通过PCR鉴定确定分型的有15个血清型,它们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力,致使灭活疫苗效果很不理想。这些事实说明了具有交叉保护力的疫苗的研发已经迫在眉睫。本实验室前期完成了对H.Parasuis标准血清型4型/5型/12型蛋白组学分析,从中选取了与副猪嗜血杆菌代谢途径有关并且稳定表达的2种蛋白,glucose-6-phosphate 1-dehydrogenase(GPD),Heme bind protein A(HbpA),以及根据文献人工全基因合成的重组蛋白recombinant transferring-binding proteinB(TbpB)展开研究,通过豚鼠免疫和攻毒试验确定这三种蛋白对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是否存在免疫保护力。1.副猪嗜血杆菌TbpB、GPD、HbpA蛋白的原核表达以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已发表的基因序列为参考,对TbpB蛋白进行基因水平上的点突变(Y167A),人工全基因合成TbpB片段并成功克隆入pColdl表达载体。将 pCold-TbpB、pET-28a-GPD 和 pET-32a(m)-HbpA 三个重组质粒转化进入 BL21 感受态细胞后IPTG诱导,表达的3种蛋白TbpB、GPD以及HbpA利用HisTrap HP层析柱进行纯化并通过分子筛离心滤去盐分。蛋白样品通过Triton X-114云点法脱去内毒素,使用鲎试剂检测试剂盒检测蛋白内毒素含量。3种蛋白样品等量混合,使用Carbopol水佐剂乳化(抗原:佐剂=2:1);根据血清4型、5型、12型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曲线以及OD600nm与cfu之间的关系,计算新鲜培养的Hps-4/5/12细菌活菌数,0.3%甲醛灭活处理后3种血清型细菌等量混合,ISA 15A佐剂乳化(抗原:佐剂=9:1)。疫苗配置完成后观察物理性状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3个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都适合可溶性表达;应用His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与预期相符,这3个可溶性蛋白均能与His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后的3种稳定蛋白浓度高,目标条带清晰且杂蛋白含量低;Triton X-114法脱内毒素后3种蛋白包括稀释用水内毒素含量全部合格;乳化后的灭活细菌与蛋白样品性状稳定,能够作为疫苗进行下一步的动物试验。副猪嗜血杆菌亚单位疫苗的成功制备为下一步通过动物试验筛选具有交叉保护力的疫苗候选因子奠定基础。2.副猪嗜血杆菌亚单位疫苗免疫保护力的鉴定本研究选用了三种在副猪嗜血杆菌4、5、12血清型中稳定表达的蛋白作为亚单位疫苗候选因子,表达纯化后脱去内毒素,通过使用Carbopol佐剂乳化蛋白。蛋白样品制备成合格的疫苗后通过豚鼠免疫和攻毒试验确定这三种蛋白对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是否存在免疫保护力。动物实验总共设置四组豚鼠共30只豚鼠,随机分为亚单位疫苗组9只,灭活疫苗组9只,攻毒对照组9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使用15A佐剂乳化灭活苗和PBS,Carbopol佐剂乳化重组蛋白。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豚鼠,每两周免疫一次,共免疫两次。豚鼠攻毒后在豚鼠刚刚死亡后立刻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通过ELISA试验测定豚鼠血清抗体效价。二免后第二周,使用HPS-4、HPS-5、HPS-12三株副猪嗜血杆菌标准血清型给免疫的豚鼠攻毒,比较亚单位疫苗组和对照组之间对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的保护力差异。结果显示,灭活疫苗组和亚单位疫苗组豚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与此同时,通过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包括IL-2/5/8、MCP-1、TNF-α、IFN-γ等六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灭活疫苗组攻毒豚鼠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亚单位疫苗组中,其中使用HPS-5攻毒组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显着升高,HPS-4攻毒组IL-8、IFN-γ表达水平显着升高,HPS-12攻毒组IL-5、IL-8、IFN-γ表达水平显着升高。灭活疫苗组免疫组攻毒组,三种标准型副猪嗜血杆菌分别攻毒的组别存活率都为66.7%,表明灭活疫苗对三种血清型细菌存在一定的保护力。亚单位疫苗组由三种标准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攻毒后豚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攻毒对照组,3天后逐渐死亡。肺脏病理切片显示,亚单位疫苗组存在肺间质增宽,肺泡壁变厚以及少量肺泡腔出血现象,相较攻毒对照组病变程度为轻;灭活疫苗组病变程度较轻。脾脏病理切片显示,亚单位疫苗组出现一定量的中性粒细胞渗出,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存在白髓区出血现象,相较攻毒对照组病变程度为轻;灭活疫苗组脾脏几无病变。各项数据表明三种稳定表达的蛋白免疫对于HPS-4/5/12型的感染有一定的保护效力,但亚单位疫苗在攻毒试验中表现出较低的保护率。后期应该对蛋白免疫剂量、佐剂选择以及攻毒剂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对亚单位疫苗的交叉保护力进行深度的探索。

刘静[2](2018)在《畜禽免疫接种时应注意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免疫接种。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常常会导致免疫接种效果较差,甚至出现免疫失败,给动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畜禽免疫接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王琴,朱明星,王艳辉[3](2017)在《瓜州县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效价低下原因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树立防重于治的科学养殖观念是养殖成败的重要原因,预防接种是关键,但是实际操作中,免疫失败的现象经常发生,给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为防止免疫失败的发生,现将生产实践中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建议。

王翠玲[4](2017)在《PEDV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文中指出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zootic Diarrhea,PED)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zoot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新生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引起仔猪的急性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导致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80%-100%。一般不能引起成年猪死亡。该病在上世纪70年代首次在欧洲被发现,后来,在亚洲国家也多有发生,2013年首次在美国爆发。是近年来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影响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由于该病毒又出现新的变异株,致使经典的疫苗株制备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已不能很好地保护新生仔猪的感染和死亡。所以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的PEDV疫苗来应对PEDV的爆发。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由病毒的一种或几种结构蛋白组装形成的空心的病毒外壳。其不含病毒核酸,安全性高;其保持真实病毒的天然构象,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我们在该研究中利用流行毒株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来构建和生产PEDV VLPs,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我们选择了PEDV流行毒株的纤突蛋白(Spike Protein,S)、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和包膜蛋白(Envelop Protein,E)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2S、pFastBac-Dual-2M、pFastBac-Dual-2E,并进一步拯救了重组杆状病毒rpFastBac-Dual-2S、rpFastBac-Dual-2M、rp FastBac-Dual-2E,以共感染的方式感染Sf9细胞制备出PEDV VLPs。对制备的PEDV VLPs我们分别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其外部形态和组成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我们获得了外部形态与原始病毒外部形态相似的PEDV VLPs;而且我们获得的PEDV VLPs是由PEDV的主要结构蛋白S、M和E蛋白共同组装形成。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对PEDV VLPs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分析。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ELISpot分析和胞内因子染色分析结果表明,PEDV VLPs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PEDV中和抗体,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极显着的差异。说明PEDV VLPs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而且在免疫PEDV VLPs的小鼠中,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了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经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双染色分析表明,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表明PEDV VLPs能够诱导小鼠机体分别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以PEDV VLPs为基础开发PEDV疫苗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PEDV主要引起新生仔猪的胃肠道病变,所以我们考虑到免疫接种的疫苗应以能够诱导怀孕母猪的粘膜免疫为主,使新生仔猪能够获得足够的粘膜免疫的抗体sIgA。基于此,我们在PEDV VLPs的基础上,又构建了表达CTB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FastBac-Dual-2CTB,并进一步拯救重组杆状病毒rpFastBac-Dual-2CTB,使rpFastBac-Dual-2CTB与rpFastBac-Dual-2S、rpFastBac-Dual-2M、rp FastBac-Dual-2E共感染Sf9细胞,制备出嵌合CTB的嵌合型PEDV VLPs。对于制备的嵌合CTB的嵌合型PEDV VLPs,我们分别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其外部形态和组成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我们获得了外部形态与原始病毒相似的嵌合CTB的嵌合型PEDV VLPs。利用嵌合CTB的嵌合型PEDV VLPs口服免疫小鼠和猪,经血清中和抗体检测分析表明,在小鼠和猪的血清中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PEDV中和抗体;在小鼠的小肠液和猪的初乳中也分别检测到了较高水平的sIgA抗体。证明嵌合CTB的嵌合型PEDV VLPs不仅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系统性免疫应答,还能刺激机体产生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经ELISpot分析和细胞内因子双染色分析表明,嵌合CTB的嵌合型PEDV VLPs经口服免疫均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表明嵌合CTB的PEDV VLPs能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综上所述,我们以昆虫-杆状病毒为表达系统生产的PEDV VLPs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表明以PEDV VLPs为基础,开发抗PEDV疫苗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在本试验中,我们选择了能够刺激粘膜免疫的CTB作为粘膜免疫疫苗的分子佐剂,构建嵌合CTB的嵌合型PEDV VLPs进行口服免疫,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为抗PEDV粘膜免疫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霍建强[5](2017)在《变形假单胞菌全菌疫苗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我国主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之一,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病害困扰着大黄鱼养殖业,阻碍了大黄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对于集约化养殖的危害极其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以患病大黄鱼上分离鉴定得到的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为研究对象,对变形假单胞菌全菌疫苗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实验室条件下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实验动物病理模型的建立选取了几种实验常用鱼,通过浸泡、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三种方式对实验鱼进行攻毒。筛选出对变形假单胞菌敏感并且有典型白点症状的鱼类,以作为实验室病理模型生物。结果表明:斜带石斑(Epinephelus coioides)更为敏感,白点病的症状更明显,患病率和白点率接近100%。所以选取斜带石斑作为实验室条件下变形假单胞菌实验的病理模型动物。2.变形假单胞菌灭活条件的筛选菌液的灭活有物理灭活法和化学灭活法。化学灭活法在细菌和病毒应用中更为广泛,为了得出变形假单胞菌的最佳灭活方案。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化学灭活剂分别是甲醛、苯酚和氯仿,在不同灭活剂的浓度和温度下对变形假单胞菌进行灭活处理。选取三种灭活剂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制备的灭活液对斜带石斑进行免疫实验,进而得出灭活条件温和且抗原免疫原性保护较好的一种灭活方案。本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药物较温和的灭活方案,分别为:福尔马林0.2%(v/v)的浓度在28℃灭活12 h,苯酚0.5%(v/v)的浓度在28℃处理24 h,氯仿3.5%(v/v)的浓度在28℃下处理12 h。三种灭活方案制备的变形假单胞菌疫苗对斜带石斑进行免疫实验后,得出三种灭活方案中甲醛制备的灭活疫苗对斜带石斑免疫后免疫效果最好。3.变形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注射佐剂筛选为了筛选出适合变形假单胞菌的免疫佐剂,添加不同的佐剂来提高变形假单胞菌的免疫效果。本实验选用了弗氏佐剂、铝胶佐剂、白油佐剂、佐剂206和蜂胶佐剂等5佐剂和变形假单胞菌疫苗制备成佐剂疫苗对斜带石斑进行注射免疫。实验结果显示:白油佐剂组、氢氧化铝佐剂、佐剂206、弗氏佐剂、蜂胶佐剂组对斜带石斑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1.67%、83.33%、80.56%、72.22%和66.67%,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说明佐剂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并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4.口服微球疫苗的制备工艺采用海藻酸做为壁材对变形假单胞菌灭活液进行包埋,经过单因素实验对几种因素进行处理,得出干燥喷雾制备的条件为:海藻酸钠的浓度为2.5%,进风口温度为140℃,进样速度为600 mL/h,雾化压力为0.2 Mpa。制备的微球疫苗粒径比较小,有一定的耐酸性并在肠溶液中的有良好的释放性能。5.变形假单胞菌口服微囊疫苗对斜带石斑的免疫效果评价为了评价海藻酸钠包埋的变形假单胞菌口服微粒疫苗的免疫效果。按已确定的制备工艺制备变形假单胞菌微球疫苗,并对斜带石斑进行口服免疫。测定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和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等免疫指标,并对斜带石斑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来评价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微球疫苗对斜带石斑免疫后,石斑鱼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和溶菌酶的活性均得到了显着提高。变形假单胞菌微球疫苗组的血清抗体效价峰值为1:16,相对免疫保护力为28.94%,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这说明海藻酸钠包埋的变形假单胞菌微球疫苗对变形假单胞菌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海藻酸钠制备的微球对抗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变形假单胞菌减毒活候选疫苗对斜带石斑保护力的影响通过基因沉默技术构建了变形假单胞菌两株基因稳定沉默株。结果显示,注射沉默菌株的斜带石斑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沉默菌株还有一定的毒性,还达不到减毒疫苗的要求。

李中习[6](2016)在《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文中认为随着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疫苗接种在降低鸡发病率方面已经取得显着效果,但仍存在免疫效果不好或免疫失败的时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一、免疫程序1.免疫程序是为了预防某些疫病而制定的免疫接种程序,其主要根据养殖附近区域近几年鸡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而制定。没有经过调查、分析的免疫程序是不可靠的,照搬别人提供的免疫程序时因其在本鸡场不合理而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不理想。

王建军[7](2015)在《家畜免疫副反应发生原因及救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对牛、羊、猪实行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强制免疫过程中,由于受到疫苗、接种时间、免疫接种方法及家畜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家畜在免疫接种后出现症状轻重不等的家畜免疫副反应。轻微的可自行恢复,严重的造成死亡。近年来乡镇兽医站春秋防过程中出现多例家畜免疫副反应,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张萌萌,夏冰,刘明勤,胡国良,曹华斌[8](2015)在《抗体检测在免疫程序修订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动物机体内的抗体监测工作也随之大力开展,现如今已逐渐成为规模化养殖场常态化工作。由于现代养殖场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动物疾病的防治也随之改变。传统的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防治要求。在现代化养殖场中,对动物进行疫苗免疫已成为预防畜禽疾病的主要措施,但免疫接种不能完全防止疾病的发生。就现阶段而言,畜禽疾病已不再由一种病原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在未确

冯永平[9](2014)在《牲畜出现免疫副反应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畜禽疫病预防的综合措施中免疫接种是最重要的一种措施,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免疫接种这个中心开展的。疫苗免疫能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但是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往往出现程度不等的疫苗副反应,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有时出现严重反应,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出现死亡,这不仅给养殖户造成恐慌心理,出现拒防现象,而且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骆永泉,邓晓霞[10](2014)在《猪免疫抑制的因素与防控》文中提出猪免疫抑制,主要是指猪由于受到某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损,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地接种相应的疫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抵御能力下降,易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现就几种因素引发猪"免疫抑制"对猪的危害及防控技术作扼要概述,供参考。

二、影响动物免疫接种的几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动物免疫接种的几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副猪嗜血杆菌TbpB、GPD、HbpA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免疫保护力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副猪嗜血杆菌概述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
        1.2 副猪嗜血杆菌病理学
        1.3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
    2 对抗副猪嗜血杆菌的免疫机制
        2.1 先天性免疫
        2.2 针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后天防御机制
    3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
        3.1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苗
        3.2 副猪嗜血杆菌菌影疫苗
        3.3 基因工程弱毒副猪疫苗
        3.4 副猪嗜血杆菌亚单位疫苗
        3.5 DNA疫苗
        3.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副猪嗜血杆菌TBPB、GPD、HBPA的原核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和质粒
        1.2 试剂
        1.3 重组质粒的构建
        1.4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1.5 重组质粒的原核表达、可溶性鉴定及Western blot检测
        1.6 HbpA、TbpB、GPD的大量纯化
        1.7 目的蛋白内毒素的去除
    2 结果
        2.1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重组质粒的构建
        2.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可溶性分析及Western-blot鉴定
        2.3 蛋白的纯化
        2.4 重组蛋白的内毒素检测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副猪嗜血杆菌亚单位疫苗免疫保护力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材料
        1.3 细菌培养
        1.4 灭活苗与亚单位疫苗的配置
        1.5 疫苗物理性状、稳定性和无菌性检测
        1.6 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曲线与OD600之间关系的测定
        1.7 豚鼠的LD50测定
        1.8 豚鼠免疫保护方案
        1.9 免疫豚鼠血清中抗体水平检测
        1.10 免疫豚鼠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1.11 病理学观察
    2 结果
        2.1 不同佐剂配置的疫苗物理性状、稳定性和无菌性检测
        2.2 三株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3 豚鼠LD50的测定
        2.4 豚鼠攻毒后各组保护率
        2.5 免疫豚鼠血清中抗体水平
        2.6 免疫豚鼠细胞因子水平
        2.7 组织切片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2)畜禽免疫接种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接种前检查疫苗
2 正确稀释疫苗
3 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
4 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
5 免疫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3)瓜州县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效价低下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过程中细节不到位
    1.1 疫苗污染的问题
    1.2 免疫过程中组织形式不力
    1.3 免疫剂量不足
    1.4 盲目添加抗菌药物
    1.5 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免疫效果
    1.6 外界不良应激
    1.7 疫苗相互干扰
2 采取的主要对策
    2.1 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3 加强饲养管理
    2.4 提高动物自身免疫能力
    2.5 创新免疫注射方式
    2.6 提高村级防疫员劳动报酬

(4)PEDV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PEDV的发展与应对策略展望
    1.1 概述
        1.1.1 PEDV的病原学
        1.1.2 PEDV的流行病学
        1.1.3 PEDV的传播方式
        1.1.4 免疫预防
        1.1.5 现有疫苗的免疫效果
    1.2 病毒样颗粒的研究进展
    1.3 VLPs疫苗的未来发展方向
    1.4 粘膜免疫疫苗的设计策略
        1.4.1 弱毒和灭活粘膜疫苗的设计
        1.4.2 亚单位粘膜疫苗的设计
        1.4.3 基于载体系统聚合物的粘膜疫苗的设计
        1.4.4 病毒样颗粒粘膜疫苗的设计
    1.5 小结
第二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制备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菌株与载体
        2.1.3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2.2.2 重组杆粒的获得与鉴定
        2.2.3 重组杆状病毒的拯救
        2.2.4 重组杆状病毒的鉴定
        2.2.5 重组杆状病毒滴度的测定
        2.2.6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颗粒的装配与纯化
        2.2.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2.3 结果
        2.3.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2.3.2 重组杆粒的获得与鉴定
        2.3.3 重组杆状病毒的拯救与鉴定
        2.3.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细胞与病毒
        3.1.2 免疫原
        3.1.3 试验动物
        3.1.4 试验仪器与设备
        3.1.5 试验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小鼠的免疫
        3.2.1.1 微量中和(VN)试验
        3.2.1.2 脾淋巴细胞的分离
        3.2.1.3 ELISpot(enzyme-linked immunospot)assay分析
        3.2.1.4 胞内因子染色分析
    3.3 结果
        3.3.1 微量中和试验
        3.3.3 ELISpot分析
        3.3.4 细胞内因子染色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嵌合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制备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仪器
        4.1.2 菌株与载体
        4.1.3 试验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融合蛋白基因的设计
        4.2.2 重组质粒的构建
        4.2.3 重组杆粒的获得
        4.2.4 重组杆状病毒的拯救与鉴定
        4.2.5 重组杆状病毒滴度的测定
        4.2.6 嵌合病毒样颗粒的装配与纯化
        4.2.7 嵌合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4.3 结果
        4.3.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4.3.2 重组杆粒的获得与鉴定
        4.3.3 重组杆状病毒的拯救与鉴定
        4.3.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嵌合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细胞与病毒
        5.1.2 免疫原
        5.1.3 实验动物
        5.1.4 试验仪器与设备
        5.1.5 试验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小鼠的免疫
        5.2.1.1 微量中和试验
        5.2.1.2 间接ELISA试验
        5.2.1.3 脾淋巴细胞的分离
        5.2.1.4 ELISpot分析
        5.2.1.5 胞内因子染色分析
        5.2.2 猪的免疫效果分析
        5.2.2.1 微量中和试验
        5.2.2.2 间接ELISA的检测
    5.3 结果
        5.3.1 小鼠的免疫
        5.3.1.1 微量中和试验
        5.3.1.2 间接ELISA试验
        5.3.1.3 ELISpot分析
        5.3.1.4 胞内因子染色分析
        5.3.2 猪的免疫效果分析
        5.3.2.1 微量中和试验
        5.3.2.2 间接ELISA的检测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项目来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变形假单胞菌全菌疫苗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鱼类疫苗的研究概况
        1.1.1 疫苗的种类
        1.1.2 鱼类佐剂的研究进展
        1.1.3 疫苗的免疫方式
    1.2 口服微粒疫苗的制备
        1.2.1 口服疫苗微囊制备的主要材料
        1.2.2 口服疫苗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第2章 变形假单胞菌实验动物病理模型的建立
    2.1 材料
        2.1.1 实验用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用鱼
    2.2 方法
        2.2.1 菌种的培养
        2.2.2 菌体浓度检测
        2.2.3鱼类敏感性实验
    2.3 结果
        2.3.1 实验鱼胸腔注射方法进行攻毒结果
        2.3.2 实验鱼肌肉注射方式进行攻毒结果
        2.3.3 实验鱼浸泡方式进行攻毒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变形假单胞菌灭活条件的筛选
    3.1 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实验用鱼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菌种的培养
        3.2.2 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3.2.3 菌液重悬
        3.2.4 灭活条件的优化
        3.2.5 灭活疫苗的制备
        3.2.6 疫苗的质量及安全性检测
        3.2.7不同化学灭活剂变形假单胞菌疫苗注射免疫实验
        3.2.8 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
    3.3 结果
        3.3.1 半数致死量测定结果
        3.3.2 疫苗灭活条件的筛选
        3.3.3 灭活疫苗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结果
        3.3.4 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3.4 讨论
        3.4.1 灭活条件的筛选
        3.4.2 不同灭活剂制备变形假单胞菌疫苗的免疫效果
    3.5 小结
第4章 变形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注射佐剂筛选
    4.1 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实验鱼与暂养
        4.1.3 主要试剂
        4.1.4 主要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菌种的培养
        4.2.2 变形假单胞菌佐剂灭活疫苗的制备
        4.2.3 疫苗的质量及安全性检测
        4.2.4不同佐剂变形假单胞菌灭活疫苗注射免疫实验
        4.2.5 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
    4.3 结果
        4.3.1 不同佐剂灭活疫苗的无菌检验及安全性检验
        4.3.2 疫苗的质量检验
        4.3.3 佐剂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微囊化变形假单胞菌口服灭活疫苗的制备
    5.1 材料
        5.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2 实验试剂
        5.1.3 试剂的配制
        5.1.4 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喷雾干燥法制备变形假单胞菌微胶囊工艺参数的优化
        5.2.2 干燥喷雾法制备变形假单胞菌微胶囊产品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
        5.3.1 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实验结果
        5.3.2 包埋率
        5.3.3 载菌量
        5.3.4 粒径
        5.3.5体外模拟实验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口服微囊疫苗对斜带石斑的免疫效果
    6.1 材料
        6.1.1 实验用菌株
        6.1.2 实验动物与暂养
        6.1.3 主要试剂
        6.1.4 主要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口服微球疫苗的制备
        6.2.2 口服疫苗饲料的制备
        6.2.3 实验动物分组
    6.3 结果
        6.3.1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结果
        6.3.2 溶菌酶的检测结果
        6.3.3 血清抗体凝集效价
        6.3.4 免疫保护效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变形假单胞菌减毒疫苗初步研究
    7.1 实验材料
    7.2 实验方法与步骤
    7.3 结果与分析
        7.3.1 pCM130/tac质粒提取
        7.3.2 pCM130/tac质粒双酶切
        7.3.3 大肠杆菌和变形假单胞菌中阳性克隆测序
        7.3.4 最佳沉默效果菌株的筛选
        7.3.5 沉默菌株对斜带石斑的毒力
    7.4 讨论
    7.5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免疫程序
    1. 免疫程序是为了预防某些疫病而制定的免疫接种程序,其主要根据养殖附近区域近几年鸡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而制定。
    2. 不同病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或在7天以内使用时,会因疫苗间的干扰作用而不能使机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从而不能产生相应数量的抗体而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3. 接种活菌苗当天及以后3天内使用抗菌药、接种活疫苗当天及以后3天内使用抗病毒药,或接种活菌苗、疫苗当天或近3天内使用消毒药,会因药物降低了疫苗效价或使其灭活而不能使机体产生相应数量的抗体,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二、疫苗因素
    1. 因疫苗生产厂家不正规或规模小、技术条件差等原因所生产的疫苗毒力太强、太弱或混有其他病毒(菌)株,接种后不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或免疫失败,甚至使鸡只感染其他病原体而发病、死亡。
    2. 疫苗过期或运输、保存过程中不按照说明书规定的要求而使其效价降低或变质,失去应有的性能,免疫接种后出现免疫不理想或失败的现象。
    3. 所使用的疫苗血清型或亚型与当地流行的疫病的血清型或亚型不相符,免疫接种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因不能中和侵入鸡体的病原体而出现免疫失败。
三、技术因素
    1. 冻干疫苗从冰箱取出后需放置一段时间,待疫苗温度和稀释液温度基本相近时才能稀释,否则,疫苗溶解速度太快容易降低疫苗效价。
    2. 疫苗接种时应根据相应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接种途径、免疫日龄、免疫剂量,当接种途径、免疫日龄、免疫剂量不准确时会影响免疫效果。
    3. 注射免疫时应等消毒酒精挥发完后再注射,如果注射时注射部位有酒精,酒精容易通过注射针头进入鸡体或直接和疫(菌)苗接触降低其效价,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4. 饮水免疫时操作不规范使不同鸡体获得的疫苗剂量不同,有的鸡因疫(菌)苗用量不足而产生的免疫抗体较少或没有抗体,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5. 饮水免疫时严格掌握兑水量,夏季一般在2小时内饮完;时间若超过2小时或更长,疫苗效价就会下降,导致免疫失败。
    6. 接种疫苗时因天气不好、温度不适,内分泌腺体不能正常分泌,免疫器官机能未能充分发挥,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从而对抗体数量的产生造成影响。
四、稀释液因素
    1. 为了杀菌、灭毒,在自来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漂白粉,若用这样的水稀释疫苗,会使疫苗的效价降低,从而不能使机体产生应有的免疫抗体。
    2. 稀释液中若含有大量的镁、钙离子,这些离子就会吸附抗原,因颗粒较大不能使疫苗抗原完全进入循环系统刺激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应答,也就不能产生理想的抗体水平。
    3. 稀释液中含有某种病毒或病菌,随着疫苗进入鸡体内,引起鸡只感染、发病,使鸡的免疫力降低而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五、鸡体因素
    1. 幼龄鸡由于免疫器官发育不全,功能不完善,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
    2. 鸡营养不良或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使其自身免疫力降低,不能较好的产生免疫应答,表现出产生的抗体较少,不能抵抗外界菌、毒的侵袭。
    3. 鸡处在疾病或应激状态下接种疫苗时,因营养缺乏或内分泌紊乱使免疫器官不能正常产生免疫应答,表现出其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4. 免疫接种疫苗时因与不同鸡只体内的抗体发生结合,使原来相应抗体多的鸡产生的抗体较少,原来抗体少的鸡只反而产生的抗体较多。
    5. 动物发情期因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哺乳期因营养不足或不平衡,免疫器官功能不能较好地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7)家畜免疫副反应发生原因及救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1.1 局部反应
    1.2 轻度反应
    1.3 应激反应
    1.4 急性反应
    1.5 重症反应
2 家畜免疫副反应原因分析
    2.1 疫苗因素
    2.2 接种因素
    2.3 家畜因素
    2.4 饲养管理因素
3 家畜免疫副反应的救治措施
    3.1 应对局部反应
    3.2 应对轻度反应
    3.3 应对应激反应
    3.4 应对急性反应
    3.5 应对重症反应
4 家畜免疫副反应的预防措施
    4.1 合理选择注射时机
    4.2 加强家畜饲养管理
    4.3 做好免疫前调查
    4.4 备足免疫接种应急药物
    4.5 注意疫苗“回温”
    4.6 严格执行消毒及无菌操作
    4.7 严格免疫操作规程
    4.8 开展小范围免疫试验

(8)抗体检测在免疫程序修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抗体检测的原理
2抗体检测的方法
3在免疫程序修订中的应用
    3.1检测结果显示抗体水平很高但整齐度低
    3.2检测结果显示抗体水平低但整齐度很高
    3.3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动物体内没有抗体
    3.4没有接种疫苗却检测出抗体
4讨论与小结

(9)牲畜出现免疫副反应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动物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2.免疫副反应急救方法

(10)猪免疫抑制的因素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传染病因素
    1. 病毒性传染。
    2. 细菌性及其他疾病传染。
(二) 霉菌毒素因素
(三) 药物因素
(四) 营养因素
(五) 应激因素

四、影响动物免疫接种的几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副猪嗜血杆菌TbpB、GPD、HbpA蛋白的原核表达和免疫保护力鉴定[D]. 常天昊.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2]畜禽免疫接种时应注意的问题[J]. 刘静. 当代畜牧, 2018(29)
  • [3]瓜州县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效价低下原因及对策[J]. 王琴,朱明星,王艳辉. 畜牧兽医杂志, 2017(04)
  • [4]PEDV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D]. 王翠玲. 石河子大学, 2017(11)
  • [5]变形假单胞菌全菌疫苗的初步研究[D]. 霍建强. 集美大学, 2017(05)
  • [6]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J]. 李中习. 中国畜牧业, 2016(17)
  • [7]家畜免疫副反应发生原因及救治措施[J]. 王建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12)
  • [8]抗体检测在免疫程序修订中的应用[J]. 张萌萌,夏冰,刘明勤,胡国良,曹华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05)
  • [9]牲畜出现免疫副反应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J]. 冯永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4(19)
  • [10]猪免疫抑制的因素与防控[J]. 骆永泉,邓晓霞. 兽医导刊, 2014(09)

标签:;  ;  ;  ;  ;  

影响动物免疫的几个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