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网调度微机开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雷科[1](2021)在《电力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企业五防技术措施是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而特别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电气元件的总和。五防技术措施以倒闸操作制度为核心,通过连锁设备、操作规则和监护操作,对电力生产、电网运行进行误操作隔离。本文研究的电力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期下,企业实现五防技术措施落实,保证电网安全所依赖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当前电力行业生产运行一线管理制度和实际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企业管理需求、生产运营安全需求,从变电站运作状态、设备情况、倒闸目的到操作票开具的各个环节,利用先进的平台编程技术、模块化的功能组成、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结合后台切合实际的逻辑规则,设计开发电力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软件。本文针对用户变电站局域网小、访问量低的特点,采用了Java+My SQL+Tomcat的开发和部署方案,这种方案被广泛的应用,技术非常成熟,不但开发结构清晰而且运行稳定,其开源的优点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开发和使用成本。根据功能需求完成系统业务构架的设计,并分别设计工作平台模块、图形开票模块、防误模块等关键功能模块。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数据信息及用途特点,创建并设计本系统数据库,最终形成一套具有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操作管理等实用功能的应用软件。本系统软件能够降低当前电力行业中面临的操作违规、恶意操作等问题的发生,规范操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同时规定设备的状态改变条件,最终达到安全运行、安全操作的工作结果。本系统还完全改变了操作票填写的模式,从纸质、手签、现场审核改变成电子出票、一站式审签的模式,在保证安全开展工作的情况下,简化开拟操作票的过程,提高了电气操作的工作效率。
谢国健[2](2020)在《变电站刀闸遥控的方案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变电站操作更加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给传统的变电站操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发展的未来趋势和重要体现,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电网发展要深化推进调控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调控运行精益管理水平。调控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将实现更具有效性和便捷性的运维方式,另一方面,调控一体化的模式也为远方遥控操作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由于开关的常态化远方操作已相对完善,对刀闸的遥控操作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充分响应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探索提高变电站刀闸遥控可靠性的策略方案,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的变电站遥控操作。以刀闸遥控环节风险分析为基本思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分析方法,并给出了针对刀闸遥控风险的方案设计与应用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从刀闸操作原理出发,对比传统刀闸操作的方法与特点,分析刀闸遥控操作的本质与内涵,以及刀闸遥控新模式带来的新特点。(2)分析刀闸遥控全过程风险点,研究刀闸遥控失效机理及应对策略,然后基于故障树理论与设备缺陷库建立刀闸遥控风险模型,实现薄弱环节分析,得出刀闸遥控风险点主要在于后台信号不足、防误闭锁系统不完善、远动机没有告警直传功能、网络安全可靠性不足。(3)针对关键风险点提出解决风险问题的设计方案,包括关联现场电气闭锁回路图,编制防误闭锁数据库;采用智能远动机,增加告警直传功能以及增加刀闸电机电源和控制电源监视信号;采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装置,并配置相应的安全策略,提高网络安全可靠性。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从设计、施工、应用全流程把控刀闸遥控风险,实际解决刀闸遥控的可靠性问题。(4)基于改进后的刀闸遥控操作方案,建立新的刀闸遥控实践方案开展应用研究,并结合开关的控制策略,提出一整套与之匹配的规范准则和运维方法,大大提高刀闸遥控操作的整体可靠性,深入推进调控一体化实施的目标要求。
侯涛[3](2020)在《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冶金企业供配电系统传统运行方式受到了较大冲击,日常作业过程不仅需要满足电网主网框架的规模变化需求,也需要考虑降低企业运行人力成本,这就要求冶金企业不断创新技术,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集控站成为了未来冶金企业供配电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变电站的迅猛增长,集控自动化系统已不能按照传统电网模式来运转,而是要进入到新型超高压电网运维模式,并且通过实施各种功能集中一体的自动化系统来满足安全稳定生产设备良好运营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的确立,也迫使集控系统的建设要向更高的台阶迈进,无论是设计、建设还是运行、维护都为此目标而不断改进。文章以唐钢220k V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为背景,首先对变电站集控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变电站集控系统建立所需的条件,并对集中控制系统的特点、应用、运行维护原理加以详细解释;其次以唐钢220k V变电站集控系统功能设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总结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对集中控制系统的需求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介绍了改造过程总体设计过程的设计原则、系统体系构架、集控系统功能、系统配置、拓扑五防、二次系统防护等思路;再次对变电站集控系统拓扑五防功能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对总体设计原则、各个子结构的建设方法、集控系统五防原则及功能选择、拓扑五防程序编写策几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通过对操作顺序进行校核,对可维护性的算法进行改进,实现了拓扑五防功能的初步测试,证明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再次研究了集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控制权管理,针对集控系统的四个安全区进行隔离控制,并分别设计了其硬件环境,提出了三个控制权五防部署方案,分析了每个方案的实施情况;最后通过在唐钢220k V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整体应用测试,验证了各项内容符合性能标准,能达到预期目的。图25幅;表5个;参60篇。
黄琴[4](2018)在《调控一体化遥控操作防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电网“大运行”体系的建设及“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发展,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控中心)与变电运行的管理模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调控中心职能除了调度指令下令外,还需负责运行到冷备、冷备到运行的方式转换操作。为了防止误操作需要将五防校核技术应用于调控部门,研究调控中心的业务流程和防误管理需求,用先进有效的管理工具来加强电网的安全运行。在调控一体化业务模式中,大电网跨站操作为防误校核带来诸多技术难题,如何将调控防误系统纳入调度D5000平台,实现数据和接口标准化,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减轻调控值班人员的工作量和误操作,做到指令票智能开票,提高遥控操作安全性,就必须提高数据、操作和校核的实时性,才能实现远程遥控,发挥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带来的管理和技术优势。随着变电站减员增效无人值守改造,电网运行管理向着大运行、大检修模式发展,调控部门遥控操作工作量越来越大,需要一套安全的、先进的、适合调控模式下的遥控操作防误系统,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就是针对大运行模式下调控一体化体系的防误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案展开分析和探讨的。本文对调控一体化遥控操作防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调度部门的遥控职能及现场就地操作环节,综合考虑调度任务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基于电网拓扑分析技术实现了调度指令票智能开票,通过分析电网接线方式和间隔拓扑运算,保证调度快速正确开票;其次对调控层、集控站层、变电站层设计了设备唯一操作权管理机制,确保在多级部门多班组情况下,对设备的操作不冲突,任务内容不重叠,避免管理隐患;此外针对变电站倒闸操作票的开票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基于间隔拓扑运算的调度令智能分解技术,通过分解调度令自动生成对应的倒闸票,同时将倒闸票与调令关联,确保操作内容正确;最后研究了调控一体化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交互接口,设计了基于CIM模型和SVG图形格式的图模共享机制,实现了调控防误系统从综自后台获取图模数据,免维护且快速生成电网拓扑模型技术。文中所论述的智能开票技术等,在电力分析和防误领域都有较成熟的应用,本系统将这些技术有机结合用于调控防误领域,能够解决电网运行模式改革下调度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系统在试运行阶段防误效果明显。
吴昊琛[5](2014)在《基于OPEN3000系统的南平电网调度智能开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值班工作人员与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人员平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为编写操作票,这个也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与实现办法。伴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其运行方式也更为复杂多样,每个设备的倒闸操作也更为频繁,这对于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更需要运维与调度人员能迅速的编写出安全的、正确的操作票。所以,其可用性、通用性与智能性可以降低运维与调度人员的压力,增强其自动化水平,确保系统的安全,这有着巨大的意义。与OPEN3000支撑平台实现一体化设计的智能操作票系统能尽可能的运用其给予的各类服务与功能,共享实时的SCADA模型和图形,模拟态与实时态信息实现稳定隔离,确保了过程的可靠、实时与安全;使用平台的图票一体化技术,能完成票中执行、图中开票,增强了操作票在使用周期里的直观性和可视性。这篇论文主要是OPEN3000系统在电网调度智能开票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在总结当前智能开票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基于系统拓扑的五防校核、潮流越限校核、操作顺序校核等功能的智能操作票系统。根据操作票系统内的防误规则来追踪用户的操作,在执行、模拟、校验、拟票等过程里实施全面的闭锁操作,避免错误操作,增强电网的安全运行。本系统现在已开始在南平地调投入使用,运行情况表明系统具备很好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调度员的开票效率。
郭锋[6](2012)在《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经常需要进行倒闸操作,进行设备检修工作和运行方式的调整。操作票是调度倒闸操作管理的主要载体,是防止误操作的基础性保障。因此保证操作票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浙江省调结合浙江电网实际,开发了一套“管理功能齐全、规范,操作使用安全、高效”的省地统一智能操作票系统,实现基于与EMS图模一体化的厂站接线和电网接线的智能拟票和防误功能,并在全省各地陆续推开这一系统的应用实施。本文系统介绍了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的功能规范、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实现开发和实际应用概况,并总结出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五化”特点。为适应“两个转变”,国家电网公司正广泛深入开展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和技术装备配置应用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对于电网调度系统而言,随着调控一体化(电力调度与电网监控一体化运行)的实施和调度通信软交换技术应用的推广,调度操作票管理又将面临新的改进需求,本文最后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江贤康[7](2012)在《全网一体化防误操作票系统开发》文中提出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三集五大”的发展战略,“大运行”体系下实现调控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电力系统的操作票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票制度是电力生产管理部门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组织措施。操作票系统如何实现全网调度与厂站的一体化控制、业务的流程化操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现有的很多操作票软件只是针对操作票的开票方式和防误校验规则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操作票软件的实用性,但是这些软件在智能性、通用性、易维护性等方面需要提高,如电网资源维护工程量大,厂站票如何自动生成二次项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基于电力系统基础业务平台从直接控制操作和管理监督两个方面对全网一体化防误操作票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分析目前操作票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确立了软件的开发应用一体化思想、工作流引擎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及可视化编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来解决现有系统所存在的弊端。2.基于系统平台化、功能模块化的思想,结合调度和厂站操作票的开票方式和特点,对操作票系统的总体功能与需求,以及系统结构所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如图形环境模块、操作票业务处理模块、电网功能位置模块等。3.电网资源维护存在工程量大,方式不灵活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在原有的电网资源模板维护的功能模块基础之上,通过对数据库字段的设置和软件的程序设计,实现了电网资源的多模板维护。4.厂站端二次系统设备的知识表示和自动推理一直是厂站操作票自动生成与维护的难点,本文基于面向对象表示方法,通过多层维护结构的设计实现二次系统设备的灵活配置,并利用推理机将二次推理规则与二次项匹配,最终实现了厂站操作票二次项的自动生成。应用上述技术开发的一体化防误操作票系统已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调中心运行,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具有通用性、智能性、易维护性等优点。
黄斌[8](2011)在《呼伦贝尔电网一体化智能操作防误系统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网框架的发展、通信技术发展、调度自动化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电网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呈现出:各级调度、集控站、厂站模式,而电网操作防误技术的模式,而防误模式仍然使用各级单位自行管理方式且技术比较落后,主要依靠人员提高责任心、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相应管理措施来保障,使得人员工作劳动强度大,误操作事故仍然频繁发生,因此广大调度人员迫切需要一套全网一体化操作防误系统。本文在呼伦贝尔电网实际自动化技术应用和通信技术应用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可用于各级调度、集控站、变电站及管理的操作票自动生成与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最新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面向对象技术,充分考虑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实现操作票自动生成系统及防误闭锁系统与监控后台的有机结合,将电网操作及防误闭锁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信息、功能用系统的方法整合在一起,实现操作在线全过程的管理;用所提供技术手段和实施帮助现场人员避免人为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同时提供在线操作培训功能,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缩短培训时间,加快现场操作人员的培养。
周彩金[9](2010)在《惠东县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框架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规范电力公司的运作,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供电可靠性制定了明文规定:一般城市地区为99.96%,使每户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35小时/年;重要城市中心区供电可靠率应达99.99%,每户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53分钟/年。要实现这一目标,能否建设合理、完整、高效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关键。随着惠东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结构日益复杂,调度自动化已成为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它使调度人员能及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监视各变电所的实时负荷,指挥电网的经济运行,同时能及时掌握故障情况做出处理,而不使故障扩展,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电力市场运转,确保惠东供电局电力调度满足本县的需要,建设一个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结合农网改造对县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换代,以提高农网科技水平。本论文以惠东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为例,论述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介绍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的框架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流程图),工程实施及应用情况等等。升级后的iES500U EMS系统数据库设计面向电网描述,使用面向调度员和电网运行管理人员,将SCADA数据库和PAS数据库融合为一个整体。为保证电网安全、优质运行,提高县级电网本身安全经济分析能力和负荷预测的准确度,为未来的智能化电网打基础。
沈伟华[10](2007)在《基于B/S构架的集控五防开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利用微机开列操作票一直是变电站运行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然而随着集控中心及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推广,传统的单站微机操作票开票系统已不能满足集控站的运行模式。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微机开票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当今流行的J2EE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B/S构架的集控五防开票系统,客户端浏览器可直接通过访问服务器的方式进行开票操作。本文在对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模块;然后进行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软件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了主接线图绘制模块的设计,并利用关系数据库存储电力系统的各种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票流程的设计,为了提高数据库访问的效率,系统采用了数据库连接池和存储过程技术,接着重点设计了设备间隔对象和网络拓扑分析模块;最后给出了运用系统进行开列操作票的一个实例,测试及运行的结果证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电网调度微机开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网调度微机开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总体需求 |
2.2 系统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
2.2.1 工作平台模块需求分析 |
2.2.2 系统设置模块需求分析 |
2.2.3 图形开票模块需求分析 |
2.2.4 防误模块需求分析 |
2.2.5 查询统计模块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设计 |
3.1 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1.1 整体设计原则 |
3.1.2 系统业务构架 |
3.1.3 分级式的体系结构 |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2.1 工作平台模块设计 |
3.2.2 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
3.2.3 图形开票模块设计 |
3.2.4 防误模块设计 |
3.2.5 查询统计模块的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3.3.2 数据字典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开发环境简述 |
4.2 工作平台模块的实现 |
4.2.1 系统登录的实现 |
4.2.2 主界面的实现 |
4.2.3 一次接线图的调用 |
4.2.4 设备管理功能的实现 |
4.3 系统设置模块的实现 |
4.4 图形开票模块的实现 |
4.4.1 图形生成操作票 |
4.4.2 操作票编辑功能的实现 |
4.5 防误模块的实现 |
4.5.1 逻辑公式的编辑功能 |
4.5.2 规则库的实现 |
4.5.3 操作步骤条件闭锁功能的实现 |
4.6 查询统计模块的实现 |
4.7 系统运作流程与分界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的测试 |
5.1 代码单元测试 |
5.1.1 测试方式 |
5.1.2 分模块测试 |
5.1.3 覆盖率 |
5.2 黑盒测试 |
5.2.1 测试环境部署 |
5.2.2 测试用例 |
5.2.3 测试结果分析 |
5.3 测试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变电站刀闸遥控的方案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标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刀闸传统与遥控的操作模式对比分析 |
2.1 刀闸操作回路原理 |
2.2 传统刀闸操作模式 |
2.2.1 传统刀闸操作流程 |
2.2.2 传统刀闸操作特点及问题 |
2.3 遥控刀闸操作模式 |
2.3.1 遥控刀闸操作流程 |
2.3.2 遥控刀闸操作特点及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评估 |
3.1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评估概述 |
3.1.1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管控等级 |
3.1.2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评估流程 |
3.2 刀闸遥控模式的风险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刀闸遥控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
4.1 微机防误装置系统的改进 |
4.1.1 微机防误的必要性分析 |
4.1.2 刀闸操作的电气闭锁原理 |
4.1.3 防误闭锁的应用效果 |
4.1.4 防误闭锁系统的完整性检查 |
4.2 智能远动机的告警直传 |
4.2.1 智能远动机的必要性分析 |
4.2.2 智能远动机的技术方案 |
4.2.3 告警直传功能的实现 |
4.2.4 智能远动机改造施工的风险管控 |
4.3 刀闸遥控的网络安全 |
4.3.1 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分析 |
4.3.2 网络安全的方案设计 |
4.3.3 网络安全的安全策略 |
4.3.4 网络安全的实施及风险管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刀闸遥控的运行实例与效果 |
5.1 刀闸遥控的实例研究成果 |
5.2 刀闸遥控的管理规范 |
5.2.1 禁止操作情况 |
5.2.2 操作前准备 |
5.2.3 操作过程规范 |
5.2.4 操作后检查 |
5.2.5 特殊情况处理 |
5.2.6 调度端遥控操作日常维护 |
5.2.7 遥控设备验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变电站集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章 唐钢220kV变电站运行现状及集控系统总体设计 |
2.1 唐钢220kV变电站系统运行现状及问题 |
2.1.1 系统运行现状 |
2.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可行性分析 |
2.2.2 集中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2.3 变电站集控系统总体设计 |
2.3.1 设计原则 |
2.3.2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2.3.3 集控系统的功能 |
2.3.4 集控系统配置 |
2.3.5 拓扑五防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功能设计 |
3.1 数据通信 |
3.2 数据实时采集及处理 |
3.3 控制操作 |
3.4 事件与告警 |
3.5 PDR与 SOE |
3.5.1 事故追忆与反演(PDR) |
3.5.2 事件顺序记录(SOE) |
3.6 WEB浏览服务 |
3.7 二次系统防护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拓扑五防功能设计 |
4.1 集控系统五防原则 |
4.1.1 五防规则需求 |
4.1.2 五防规则制定 |
4.2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五防功能选择 |
4.3 拓扑五防程序编写策略 |
4.4 操作顺序校核 |
4.5 提高集控系统可维护性的算法改进 |
4.6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拓扑五防功能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系统硬件设计及控制权研究 |
5.1 唐钢220kV变电站集控网络安全 |
5.2 硬件设备 |
5.3 硬件设备控制权及误操作 |
5.3.1 设备控制权方案设计 |
5.3.2 综合防误系统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集控系统在唐钢220kV变电站的应用 |
6.1 唐钢220kV集控中心概述及功能指标 |
6.2 唐钢220kV集控中心系统部署 |
6.2.1 系统硬件网络配置 |
6.2.2 系统软件设计 |
6.2.3 通道接入 |
6.2.4 远动规约分析测试系统 |
6.2.5 唐钢220kV集控中心告警系统设计 |
6.3 集控系统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调控一体化遥控操作防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简介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调控中心遥控操作防误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国外调控研究发展现状 |
1.3.2 国内调控防误系统研究发展现状 |
1.3.3 必要性分析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图形建模 |
1.4.2 调度智能开票 |
1.4.3 调令智能解析成操作票 |
1.4.4 主子站信息交互 |
第二章 系统主要技术 |
2.1 图模一体化 |
2.1.1 CIM模型 |
2.1.2 SVG图形格式 |
2.2 调度智能开票 |
2.2.1 运行方式及间隔对象 |
2.2.2 调度智能开票流程要点 |
2.2.3 调度智能开票软件设计 |
2.2.4 拓扑分析技术 |
2.2.5 间隔分析与拓扑防误 |
2.3 与子站通信规约 |
2.3.1 数据帧格式 |
2.3.2 命令码及功能码 |
2.3.3 校验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与目标 |
3.1.1 系统的需求 |
3.1.2 系统主要目标 |
3.2 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 |
3.2.1 完整性 |
3.2.2 可扩展性 |
3.2.3 可靠性 |
3.2.4 标准化 |
3.2.5 可维护性 |
第四章 系统架构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1.1 常规站网络架构 |
4.1.2 数字化站网络架构 |
4.1.3 系统功能架构 |
4.1.4 系统数据接口 |
4.2 系统工作原理 |
4.3 架构设计原则 |
4.3.1 防误数据集中管理 |
4.3.2 一套系统多层部署 |
4.3.3 调度指令票智能开票 |
4.3.4 指令票解析倒闸票 |
4.3.5 遥控过程防误闭锁 |
4.3.6 程序化操作防误功能 |
4.3.7 多重安全校核手段 |
4.3.8 设备唯一操作权 |
4.3.9 指令票与操作票关联 |
4.4 系统主要功能 |
4.4.1 调度指令票流程管理 |
4.4.2 指令票总体执行流程 |
4.4.3 调度与子站执行交互流程 |
4.4.4 主子站规约 |
4.4.5 操作票与指令票关联 |
4.4.6 任务执行状态实时监控 |
4.4.7 唯一操作权管理 |
4.4.8 防误校核功能 |
4.4.9 遥控操作流程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 |
5.1 系统的硬件结构 |
5.1.1 调控中心 |
5.1.2 受控站 |
5.1.3 通信数据主要包括 |
5.2 系统的软件结构 |
5.3 系统智能开票 |
5.4 任务执行 |
5.5 智能解析调度令生成任务 |
5.6 防误校核部分代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概述 |
6.1.1 提前测试 |
6.1.2 整体考虑测试过程 |
6.1.3 安排合理的测试时间 |
6.1.4 及时纠正错误 |
6.1.5 全面检查 |
6.1.6 需要第三方测试 |
6.2 系统的性能测试 |
6.2.1 负荷测试 |
6.2.2 压力测试 |
6.2.3 连接速度测试 |
6.3 系统的功能测试 |
6.4 系统测试的方法 |
6.4.1 白盒测试 |
6.4.2 黑盒测试 |
6.5 系统测试用例及结果 |
6.5.1 登陆模块测试 |
6.5.2 图模一体化编辑功能测试 |
6.5.3 拟调度令模块测试 |
6.5.4 防误功能模块测试 |
6.6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OPEN3000系统的南平电网调度智能开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OPEN3000一体化平台系统的特点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操作票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术语 |
2.1 操作票类型和方式说明 |
2.2 智能操作票编辑说明 |
2.3 操作票的模拟预演说明 |
2.4 操作票的流程环节说明 |
2.5 规则库详述 |
2.6 操作票的权限详述 |
2.6.1 若干概念 |
2.6.2 权限定义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结构设计 |
3.2 开票系统的模拟环境 |
3.3 系统技术方案 |
3.3.1 基于Petri网的专家规则 |
3.3.2 与调控管理系统OMS的信息交互功能 |
3.3.3 与省调指令票系统信息交互功能 |
3.4 系统相关进程 |
3.5 系统相关配置文件 |
3.6 系统运行环境 |
第四章 系统防误校核的设计 |
4.1 安全防误系统的主要应用 |
4.2 系统五防的特点 |
4.3 系统拓扑防误校核 |
4.3.1 基本概念 |
4.3.2 网络拓扑流程 |
4.3.3 系统拓扑五防的基本规则 |
4.3.4 接地标示牌的处理 |
4.3.5 本站拓扑五防 |
4.4 潮流校核 |
4.4.1 潮流校核实现方法 |
4.4.2 潮流计算模块功能 |
4.4.3 校核前方式准备 |
4.4.4 校核参数维护 |
4.5 操作顺序校核 |
4.5.1 顺序校核的思路 |
第五章 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 |
5.1 表单定制模块 |
5.1.1 表单模板的绘制 |
5.1.2 数据库和表单模板的关联 |
5.2 流程权限定制模块 |
5.2.1 流程定制 |
5.3 规则定制模块 |
5.3.1 各类规则的定制说明 |
5.4 操作票管理模块 |
5.4.1 开票流程 |
5.4.2 操作票编号制定 |
5.4.3 操作票的统计 |
5.5 图形开票模块 |
5.6 应用实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工硕就读期间发表论文 |
(6)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操作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功能规范 |
2.1 拟票功能 |
2.2 流程化管理 |
2.3 图形功能 |
2.4 防误功能 |
2.5 操作计划管理和进程管理 |
2.6 操作票统计查询功能 |
2.7 系统管理和维护模块 |
2.8 调控一体互联功能 |
2.9 对接地调各种EMS系统数据 |
2.10 10kV配网相关功能 |
第3章 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结构 |
3.1 系统硬件结构 |
3.2 系统软件结构 |
3.3 系统应用平台网络结构 |
第4章 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开发 |
4.1 系统介绍 |
4.1.1 启动系统 |
4.1.2 启动界面按钮介绍 |
4.2 操作仿真防误模块 |
4.2.1 模块登录 |
4.2.2 操作防误仿真模块主界面 |
4.2.3 模拟操作 |
4.2.4 仿真操作栏介绍 |
4.3 智能操作票模块 |
4.3.1 智能操作票模块登录 |
4.3.2 操作票模块界面 |
4.3.3 操作票开票流程 |
4.3.4 预审 |
4.3.5 预令 |
4.3.6 其他值审核 |
4.3.7 复审 |
4.3.8 令监护执行 |
4.3.9 执行后检查 |
4.3.10 归档票 |
4.3.11 操作指令票查询 |
4.3.12 统计 |
4.3.13 注意事项 |
4.4 操作指令票WEB浏览模块 |
第5章 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实施应用 |
5.1 系统实施概况 |
5.2 110kV线路停役票全过程介绍 |
5.2.1 操作票系统的启动 |
5.2.2 图形拟票 |
5.2.3 操作票复审 |
5.2.4 操作票预令 |
5.2.5 操作票执行 |
5.2.6 操作票执行后管理 |
5.3 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亮点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全网一体化防误操作票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操作票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1.3 操作票系统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设计思想与技术手段 |
2.1 一体化设计思想 |
2.1.1 一体化思想的内容 |
2.1.2 一体化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
2.2 流程控制手段——工作流技术 |
2.2.1 工作流技术简介 |
2.2.2 工作流与操作票系统的集成 |
2.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可视化编程技术在操作票系统中的实现 |
2.3.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2.3.2 可视化编程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一体化操作票的总体功能与结构设计 |
3.1 调度与厂站操作票系统的介绍 |
3.2 一体化操作票系统的总体功能与要求的分析 |
3.3 结构的设计 |
3.3.1 图形环境模块 |
3.3.2 操作票业务处理模块 |
3.3.3 实时数据模块 |
3.3.4 电网功能位置模块 |
3.3.5 劳动人事模块 |
3.3.6 系统模块 |
3.4 一体化操作票系统的主要特点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网资源的可维护性研究 |
4.1 电网资源的维护 |
4.2 电网资源模板的配置 |
4.3 电网资源多模板配置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
4.3.2 数据表的具体结构 |
4.3.3 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4.4 总结 |
第5章 厂站操作票的二次系统开票机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二次设备知识的表示 |
5.2.1 二次设备型号的知识表示 |
5.2.2 保护类型可操作设备的知识表示 |
5.3 二次设备资源的配置 |
5.3.1 模块的总体设计 |
5.3.2 保护类型可操作设备模板 |
5.3.3 保护型号配置可操作设备模板 |
5.3.4 厂站屏柜资源及配置 |
5.3.5 电网资源配制二次及可操作设备 |
5.4 厂站操作操作票推理机制 |
5.4.1 二次项的操作规则 |
5.4.2 宽度优先算法 |
5.4.3 二次项的自动推理 |
5.5 总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8)呼伦贝尔电网一体化智能操作防误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系统结构及功能 |
2.1 需求分析 |
2.2 总体设计 |
2.3 方案配置适应性描述 |
第3章 调度操作防误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
3.1 图形系统 |
3.1.1 图形系统的设计需求 |
3.1.2 图形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3.2 可视化电网图形创建 |
3.2.1 电网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
3.2.2 网络拓扑分析 |
3.3 通用化自动操作票技术实现的研究 |
第4章 厂站操作防误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
4.1 用户管理及责任区配置 |
4.1.1 人事组织管理 |
4.1.2 角色资源配置 |
4.1.3 责任区资源配置 |
4.1.4 角色模块配置 |
4.1.5 岗位资源配置 |
4.1.6 用户岗位 |
4.2 操作票的流程 |
4.3 开票方式 |
4.3.1 图形开票 |
4.3.2 短语开票 |
4.3.3 典型票开票 |
4.3.4 历史票开票 |
第5章 呼伦贝尔全网一体化操作防误系统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添票 |
5.3 模拟审核 |
5.4 模拟预演 |
5.5 预令 |
5.6 正令操作 |
5.7 信息浏览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详细摘要 |
(9)惠东县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框架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其他 |
1.1.1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沿革 |
1.2 县调自动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县调自动化的历史现状 |
1.2.2 县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惠东县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概述 |
2.2 惠东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分析 |
2.3 惠东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
2.3.1 惠东调度系统操作票功能需求分析 |
2.3.2 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功能需求分析 |
2.3.3 电网调度员仿真培训(DTS)功能需求分析 |
2.3.4 友好直观的人机界面需求分析 |
2.3.5 高速实时的数据库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惠东县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框架设计 |
3.1 系统设计的要求 |
3.1.1 系统设计目标 |
3.1.2 系统设计基础 |
3.1.3 主要技术特点 |
3.2 总体框架设计 |
3.2.1 硬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及配置模式 |
3.2.2 调度系统功能设计 |
3.2.3 数据库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惠东县调度自动化系统新功能工程实施及应用 |
4.1 新系统ies500 结构和硬件配置 |
4.2 系统过渡建设和运维 |
4.2.1 新老系统过渡原则 |
4.2.2 新老系统过渡实施方案 |
4.2.3 新功能的应用效果分析 |
4.3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人员建设和运行管理 |
4.3.1 做好基础工作 |
4.3.2 加强系统日常管理 |
4.3.3 提高调度运行人员素质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10)基于B/S构架的集控五防开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五防开票系统概述 |
1.2 课题来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2 B/S构架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介绍 |
2.1 C/S构架与B/S构架功能分析与比较 |
2.1.1 C/S构架体系结构 |
2.1.2 B/S构架体系结构 |
2.2 JAVA语言与J2EE技术 |
2.3 J2EE框架及其应用组件 |
2.3.1 J2EE总体框架 |
2.3.2 Applet组件 |
2.3.3 Servlet与JSP |
2.3.4 EJB(企业JavaBean) |
2.4 数据库连接技术——JDBC |
2.4.1 JDBC应用模型 |
2.4.2 JDBC访问数据库 |
2.4.3 存储过程 |
2.4.4 事务处理 |
2.5 数据库连接池 |
2.6 安全机制 |
2.7 小结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要求 |
3.2 系统分析 |
3.2.1 系统结构 |
3.2.2 项目功能需求分析 |
3.2.3 操作票基本规范 |
3.2.4 系统整体构架 |
3.2.5 系统开发流程 |
3.3 系统功能模块 |
3.3.1 图形编辑显示模块 |
3.3.1.1 主接线图绘制模块 |
3.3.1.2 间隔对象定制模块 |
3.3.2 开票模块 |
3.3.2.1 一次设备开票模块 |
3.3.2.2 五防规则校验模块 |
3.3.2.3 二次设备开票模块 |
3.3.2.4 操作票存储与打印模块 |
3.3.3 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管理模块 |
3.3.4 网络拓扑分析模块 |
3.3.5 数据库维护模块 |
3.3.5.1 操作术语维护模块 |
3.3.5.2 设备信息维护模块 |
3.3.5.3 五防规则库维护模块 |
3.3.6 系统操作权限管理模块 |
3.4 系统整体开票流程 |
3.5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
3.6 小结 |
4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主接线图绘制模块设计 |
4.1.1 绘制流程 |
4.1.2 设备类的划分 |
4.1.3 图元对象属性和方法的定义 |
4.1.4 图形文件的下载 |
4.1.5 主接线图的刷新 |
4.2 五防开票系统的实现 |
4.2.1 系统知识的表示 |
4.2.1.1 设备的知识表示 |
4.2.1.2 操作任务的知识表示 |
4.2.1.3 操作术语的知识表示 |
4.2.2 开票流程设计 |
4.2.2.1 点图开票流程 |
4.2.2.2 五防规则校验流程 |
4.2.3 Web服务器与数据库交互的设计 |
4.2.4 Applet与Servlet通信设计 |
4.3 设备间隔对象定制 |
4.3.1 间隔对象描述 |
4.3.2 间隔对象五防规则的生成 |
4.3.2.1 规则知识的表示 |
4.3.2.2 间隔规则的生成 |
4.4 网络拓扑分析 |
4.4.1 邻接矩阵表示网络拓扑结构 |
4.4.2 网络拓扑图的遍历 |
4.4.2.1 深度优先搜索 |
4.4.2.2 广度优先搜索 |
4.4.3 拓扑分析的计算原理 |
4.5 小结 |
5 服务器配置及开票实例 |
5.1 服务器ⅡS及RESIN的配置 |
5.2 开票实例 |
6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电网调度微机开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五防操作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雷科.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变电站刀闸遥控的方案设计与应用[D]. 谢国健.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变电站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侯涛.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调控一体化遥控操作防误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琴.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6)
- [5]基于OPEN3000系统的南平电网调度智能开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吴昊琛. 福州大学, 2014(09)
- [6]浙江电网操作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D]. 郭锋. 浙江大学, 2012(07)
- [7]全网一体化防误操作票系统开发[D]. 江贤康.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7)
- [8]呼伦贝尔电网一体化智能操作防误系统应用研究[D]. 黄斌.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
- [9]惠东县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框架设计与应用[D]. 周彩金.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6)
- [10]基于B/S构架的集控五防开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沈伟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标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 微机保护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