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实施四大工程打造旅游名牌

东营:实施四大工程打造旅游名牌

一、东营: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旅游名牌(论文文献综述)

陈明慧[1](2020)在《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旅游业由以观光型为主向以度假型为主转型,度假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滨海地区是度假型旅游的首选地之一,对滨海地区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就成为基础性研究。系统地分析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影响因素,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地研究滨海地区度假旅游发展潜力,对滨海地区度假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是我国滨海省份,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条件优越,因此选取山东省滨海34个市区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滨海发展度假旅游的适宜性,得出哪些市区县更适合发展滨海度假旅游,可为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的发展提供依据。本文在查阅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相关文献并分析滨海度假旅游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滨海度假旅游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模型。计算各滨海市区县准则层即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旅游吸引物得分值以及得分值变化率,借助ArcGIS软件,利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析准则层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进行时空分析与评价。最后分析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将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影响因素归纳为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旅游吸引物四个方面,构成滨海度假旅游评价模型的准则层。将准则层分解为分类层16个指标,指标层45个指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模型。(2)对山东省滨海34个市区县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旅游吸引物进行时空分析与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空间上自东向西逐渐减弱;变化趋势上东营区等13个市区县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显着上升,环翠区等7个市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略显上升。经济环境分析得出,经济环境质量高的市区县主要集中于青岛、烟台、威海等地,经济环境质量低的市区县主要集中于滨州;变化趋势上,即墨市等8个市区县经济环境上升显着,荣成市等14个市区县经济环境上升较为显着,广饶县等12个市区县经济环境略显上升。社会环境分析得出,社会环境质量高的市区县主要集中于青岛、烟台、威海等地,社会环境质量低的市区县主要集中于滨州;变化趋势上,龙口市等18个市区县社会环境显着上升,环翠区等10个市区县社会环境上升较为显着,东港区等6个市区县社会环境略显上升。旅游吸引物分析得出,旅游吸引物分布呈现两翼不平衡型,黄海沿岸市区县的旅游旅游吸引物质量整体高于渤海沿岸市区县;变化趋势上,黄海沿岸市区县的旅游旅游吸引物提升速度明显快于渤海沿岸市区县。(3)对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进行时空分析,依据适宜性得分值将34个市区县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分为4个层级,其中市南区等8个市区县为第一层级,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非常高;市北区等11个市区县为第二层级,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高;李沧区等6个市区县为第三层级,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较高;广饶县等9个市区县为第四层级,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低。依据适宜性得分值变化率,对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时间变化分析发现,黄岛区等8个滨海市区县度假旅游适宜性显着上升,寿光市等8市区县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较显着上升,沾化区等18个市区县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略显上升。(4)结合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度假旅游适宜性的角度,对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对于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本文只是进行初步探索,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使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时间演变过程的长度和研究的深度进一步深化。

刘镇[2](2019)在《东营市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文中指出资源型城市最早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利用城市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比如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形成的经济、人力、交通、政治资源迅速集聚所产生的。放眼全球,在此类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迅速占主导作用,自然资源的持续开发生产对于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源型城市通常也是国家或地区迅速工业化的能源聚集地和资源供应核心,其发展水平的高低、规模的大小影响着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发展水平。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石油危机”大面积爆发,由于缺乏城市发展初期的统筹规划和发展模式单一短板的影响,部分资源型城市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和冲击,暴露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短板。随着全球一体化大趋势的形成,区域发展对于自然资源、自然能源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传统的单纯依靠资源开采的城市发展模式逐渐落伍,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营市作为我国发展成熟的典型资源型城市,随着原油资源的不断挖掘以及其不可再生性,东营“靠油吃饭”的固有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要求。本文在通过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将东营市的产业转型情况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东营市相关产业数据的第一手材料,运用份额偏离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东营市产业转型的现状、优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为东营市进一步提振本地经济,加速提档产业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总体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意义,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资源型城市研究现状,并依此形成综述,以及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源型城市以及产业转型的相关概念,并通过引入生命周期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等,对本文进行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概括介绍了东营市的基本概况、转型成效、发展方向、城市优势和转型中存在的短板等,并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于东营市的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竞争力水平做了直观分析。第四部分重点借鉴了国内外资源城城市的转型成功经验,选取了部分国外、国内城市的相关典型经验。第五部分通过以上分析和总结,从四个方面提出对于东营市产业转型的合理化建议。

盖萌萌[3](2019)在《山东省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精神需求趋于多样化,文化旅游应时而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独具文化内涵的旅游方式,将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如何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提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广饶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孙子文化是该地区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孙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是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在其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主体相对单一、专业人才极度匮乏、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文化体验深度不够、旅游路线竞争力弱、文化品牌认知度低、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整体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以至于独特的文化特色未能得到彰显、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因此,在全面打造全域旅游的格局和战略背景下,加强对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对于加快孙子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彰显文化特色,对于推动地方标志性文化建设,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增强县域文化竞争力,实现孙子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对公共治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的阐述,以及对孙子文化、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资源等有关概念的界定,为孙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实地调研法和交叉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孙子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与最终目标,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将广饶县的孙子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分类;基于SWOT-PEST分析法对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背景与微观环境进行深入剖析,针对现有的开发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从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品牌塑造和融资推广四个维度,提出了较之目前更为优秀的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使广饶县在各地日益激烈的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赵豪志[4](2018)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7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

陈晓棠[5](2017)在《东营市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实现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和幸福指数。东营市河口区乡村旅游处于初级的粗放发展向精细高端迈进的阶段,发展过程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东营市河口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展开综合研究,对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本文首先解读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背景,梳理了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条件。河口区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大。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河口区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乡村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升级,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存在乡村旅游产业布局不均衡、产品类型单一、产业融合不够、营销方式落后、安全管理缺位、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发展问题。针对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论文提出了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优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立体创意营销、旅游安全管理保障、旅游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策略。研究成果和观点将能完善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河口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为当地政府、企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张保国[6](2015)在《东营市城市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市间流动频繁,而城市间对这些资源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随着城市营销理念的影响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并践行适合自身的城市营销策略来吸引投资者、旅游者、居住者,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建市30余年来,东营市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体系,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在城市营销策略方面也有一些探索,但东营的城市营销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本文结合东营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营销研究成果,对东营市的营销策略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东营城市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PEST分析方法和SWOT分析方法,对东营市城市营销内外环境进行分析,为东营市营销策略制定奠定基础。本文利用城市定位理论东营市的营销市场进行细分,并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城市定位,进而利用城市营销4P策略等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四个方面提出东营市城市营销策略实施的具体途径,此外,本文还从组织网络、制度建设、绩效评估、危机管理等方面对东营城市营销策略实施提出保障措施。

张晓娟[7](2013)在《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国家于2009年11月批复了《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4月国务院又通过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其中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增长极明确提出,这些都是黄河三角洲加快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保护研究。本论文科学问题的提出缘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退化湿地现状不容乐观,经过近些年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修复成果可见,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生态赤字依旧甚大,特别是在蓝黄经济的背景下,必须认识到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新结构危机”并不是传统产业失衡,而是生态环境资源必将会成为制约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严重供给“瓶颈”,因此需在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的基础上考虑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之路,论文基于此对多年黄河三角洲修复研究进度的再分析,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研究社会经济因子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给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和成果:1.在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前提,以此为基础对各产业战略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未来各产业和谐发展的思考。2.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的研究显示,社会经济价值(主要是供给和文化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价值(主要是调节和支持功能)所占比例相当,因此要在湿地发展和生态保护中取得平衡,不能简单追求其物质的直接价值。3.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本文制定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归一化后各指标排序的结果表明:在表征压力的指标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污水处理率、人类活动强度、湿地自然灾害等人为因子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表征状态的指标中,湿地的水质、土壤污染和湿地退化率指标占有了较高的权重;在响应指标中,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和环保在生产投资比例权重较高,也表示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中,应该加大环保投入和对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4.在对东营市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和研究中,通过对2005-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生态赤字(盈余)的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5年到2010年,生态赤字与生态压力指数达到最高水平,逐年增加的生态赤字与生态压力指数表明,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东营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5.通过对2000-2010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表明:万元GDP生态足迹自2005年开始呈略微下降趋势,在此研究时间段,资源利用效率略有提高,对生态资源的依赖程度也是稳中略降,但生产活动中还应进一步提高资源转化效率;经济系统发展指数的上升主要来自于生态足迹的提高,未来只有通过提高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增加土地类型利用的多样化,提升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6.在对生态足迹模型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中,选取了GDP、人口比例等9个因子为解释变量,生态足迹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主成分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得出2000-2010年东营市的生态足迹大小与其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并根据模型提出相应举措。7.在湿地法制建设方面,通过多方案例和实地调查,在引入非政府监督机制、实行“一区一法”、解决滩涂权属、推进立法的生态化等方面做了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探讨研究。

许金魁[8](2013)在《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1]。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产业链条长、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等特点,符合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规划,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正逐步发展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己全面启动,作为中国广播电视产业最基础、数量最庞大的力量,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产业发展是整个行业产业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明确、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的确立和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形势,产业发展成为东营市广播电视台面临的现实选择,东营市广播电视台应当制定和实施怎样的产业战略,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首先对广播电视产业战略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阐述了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制定和实施产业战略的原则和流程;其次,分析了东营市广播电视台的概况和现有的产业构成,探讨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再次,在对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利用SWOT模型分析,总结出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最后,在前面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及实施的保障措施切实可行,进一步丰富了关于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孙可奇[9](2012)在《基于动态均衡理论的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包括均衡发展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区域经济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知识经济时代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思想。其次,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阐述了改革开放30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最后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第三,从苏、沪、浙、粤、京、津几个较发达的省市入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等数量方法,选取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指标,对山东及以上省市的产业发展状况及竞争力作了详尽的对比研究,为后面山东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有关战略的提出作了铺垫。第四,从省内17个地市的对比出发,运用基尼系数、相对变异系数和泰尔系数等数量方法,选取山东17个地市30年的人均GDP统计数据作为指标,对山东3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后面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关战略的提出作了铺垫。第五,对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进行对比,从影响城市群发展的内部功能出发,对各大城市群的特点做了归纳,为以城市群作为空间载体的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构建做了铺垫。第六,依据前面详细的分析论证,构建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即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发展战略,以及适合各大区域发展特点的子战略,形成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战略体系。最后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论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第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当前山东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加速期、信息化融合期、市场化完善期、国际化拓展期的崭新阶段,理应对以往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转型。所以对山东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其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本文基本上是根据山东3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目前比较综合的计量经济模型,从时间跨度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是改革开放30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总结,可以为政府、企业家或者学者提供参考,其研究价值和分析过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三,构建了四大战略和十几个子战略的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战略体系,提出了不同于以往其他学者的一些新思路和新建议,既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又符合山东省情,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申长友[10](2012)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市第六届人民政府就职四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

二、东营: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旅游名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营: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旅游名牌(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滨海旅游
        2.1.2 滨海度假旅游
        2.1.3 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滨海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
        2.2.2 度假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区位理论
        2.3.2 资源禀赋理论
3 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3.1 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影响因素分析
        3.1.1 生态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旅游吸引物
    3.2 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模型设计思路
    3.3 模型构建方法
        3.3.1 德尔菲法
        3.3.2 层次分析法
    3.4 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4.2 指标选取
        3.4.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5 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3.5.1 确定指标权重
        3.5.2 综合评价模型
4 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评价
    4.1 研究区域与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研究区概况
    4.2 数据的来源以及标准化处理
        4.2.1 数据的来源
        4.2.2 数据标准化
    4.3 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准则层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3.1 生态环境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3.2 经济环境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3.3 社会环境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3.4 旅游吸引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4 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4.4.1 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
        4.4.2 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时间变化特征
5 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存在的问题
    5.2 解决对策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专家意见咨询表
    附录2 :专家打分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东营市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分析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资源型城市
        2.1.2 产业转型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产业结构理论
        2.2.4 市场失灵理论
3 东营市产业转型现状分析
    3.1 东营市基本概况
    3.2 东营市产业转型基本概况
        3.2.1 经济平稳发展
        3.2.2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3.2.3 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
        3.2.4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3.3 东营市产业发展优势
        3.3.1 自然资源丰富
        3.3.2 转型基础禀赋好
        3.3.3 产业推动力强
        3.3.4 政策机遇优势明显
        3.3.5 交通条件便利
    3.4 东营市产业结构分析
        3.4.1 偏离份额法概述
        3.4.2 东营市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3.4.3 东营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水平结果分析
    3.5 东营市产业转型发展目标与方向
        3.5.1 东营市产业结构总体规划目标
        3.5.2 东营市产业转型发展方向
    3.6 东营市产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6.1 政府发展观念亟需转变
        3.6.2 高素质人才资源匮乏,发展竞争力不足
        3.6.3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发展畸形
        3.6.4 企业发展环境亟需进一步改善
    3.7 东营市产业转型存在问题的原因
        3.7.1 政府固有传统发展理念影响
        3.7.2 人才培育、引进基础薄弱
        3.7.3 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
        3.7.4 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4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和启示
    4.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
        4.1.1 法国洛林
        4.1.2 加拿大卡尔加里
        4.1.3 美国休斯敦
    4.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
        4.2.1 辽宁省阜新市
        4.2.2 河南省焦作市
    4.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启示
        4.3.1 改进发展理念,突出政府引导
        4.3.2 强化人才引进,集聚人才效应
        4.3.3 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领发展新优势
5 建议东营市政府推动产业转型采取的对策
    5.1 转变发展理念,强化政策引领
        5.1.1 树立服务理念,推动和完善新型政府建设
        5.1.2 完善产业政策,扶持和引导产业转型
    5.2 突出人才要素发展,提高科技竞争水平
        5.2.1 强化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城市引人吸引力
        5.2.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流动平台
    5.3 坚持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5.3.1 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延长石油资源开发周期
        5.3.2 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新形势
        5.3.3 大力发掘接续资源,持续延伸产业上下链条
    5.4 突出政府引导,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5.4.1 加强项目引资,解绑企业发展负担
        5.4.2 完善金融体系,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6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山东省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孙子文化
        二、文化旅游
        三、文化旅游资源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四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二、国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三、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六节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第一节 广饶县概况
        一、自然条件
        二、人文环境
    第二节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一、遗迹遗址
        二、建筑与设施
        三、旅游商品
        四、人文活动
    第三节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文化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二、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极高
        三、兵学文化精神与特色鲜明
第二章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第一节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
        一、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二、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
    第二节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
        二、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第一节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现有的开发策略
        一、将经营权转让
        二、采用动态+静态模式
        三、打造主题公园
        四、举办节事活动
    第二节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效
        一、管理规范且运营有序
        二、文化旅游发展迅速
        三、旅游+研学兴盛
    第三节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
        一、开发主体相对单一
        二、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四、文化体验深度不够
        五、旅游路线竞争力弱
        六、文化品牌认知度低
        七、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八、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第四章 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经营管理策略
        一、采用多主体合作模式
        二、提高团队专业化水平
    第二节 产品开发策略
        一、坚持特色导向型开发
        二、设计体验式旅游活动
    第三节 品牌塑造策略
        一、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二、旅游与影视携手发展
    第四节 融资推广策略
        一、拓宽融资渠道
        二、加强宣传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经历
致谢

(4)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二、2018年工作总体要求
三、2018年重点工作

(5)东营市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乡村旅游概念界定
    2.2 乡村旅游基本特征
    2.3 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东营市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3.1 乡村基础发展条件
    3.2 乡村旅游资源条件
    3.3 乡村旅游市场环境
    3.4 乡村旅游区域竞合
第4章 东营市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4.1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4.2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4.3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特点
    4.4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东营市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5.1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总体框架
    5.2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5.3 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
    5.4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5.5 乡村旅游立体创意营销策略
    5.6 乡村旅游安全管理保障策略
    5.7 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东营市城市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城市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2.1 城市营销基础知识
        2.1.1 城市营销概念
        2.1.2 城市营销构成要素
    2.2 城市营销相关理论
        2.2.1 城市营销定位理论
        2.2.2 城市营销的 4P组合策略理论
第3章 东营城市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东营城市营销策略现状
        3.1.1 产品策略现状
        3.1.2 价格策略现状
        3.1.3 渠道策略现状
        3.1.4 促销策略现状
    3.2 目前东营城市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东营城市营销环境分析
    4.1 东营城市营销的PEST分析
        4.1.1 东营政治环境分析
        4.1.2 东营经济环境分析
        4.1.3 东营社会人文环境分析
        4.1.4 东营科技环境分析
        4.1.5 PEST分析列表
    4.2 东营城市营销的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遇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2.5 SWOT分析列表
第5章 东营市目标市场战略选择
    5.1 东营城市营销市场细分
        5.1.1 投资者市场与目标选择
        5.1.2 旅游者市场与目标选择
        5.1.3 居住者市场与目标选择
    5.2 东营城市定位
        5.2.1 东营城市功能定位
        5.2.2 东营城市产业定位
        5.2.3 东营城市形象定位
第6章 东营城市营销组合策略
    6.1 东营城市营销产品策略
        6.1.1 发挥国家战略优势,打造投资“洼地”
        6.1.2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建成环渤海地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6.1.3 坚持生态立市,建设生态秀美宜居城市
    6.2 东营城市营销价格策略
        6.2.1 投资者的定价策略
        6.2.2 旅游者的定价策略
        6.2.3 居民的定价策略
    6.3 东营城市营销渠道策略
        6.3.1 充分挖掘民间渠道,动员全民参与营销
        6.3.2 乘势而上,利用好会展、节庆、体育赛事等节事营销
        6.3.3 强化传统媒体渠道,构筑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渠道网络
    6.4 东营城市营销促销策略
        6.4.1 广告促销
        6.4.2 公共关系促销
        6.4.3 人员促销
第7章 东营城市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建立城市营销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
    7.2 城市营销制度建设和资金保障
    7.3 城市营销绩效评估
    7.4 建立城市营销的危机管理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综述
    1.3 选题意义、目的及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黄河三角洲资源经济分析
    2.1 黄河三角洲地域概况
    2.2 资源分析
    2.3 经济发展状况
    2.4 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2.5 解读国家高效生态区发展战略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蓝色经济背景的产业发展研究
    3.1 蓝色经济战略背景分析
    3.2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3.3 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
    3.4 现代服务业发展
    3.5 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
    3.6 湿地生态保护与蓝色经济和谐发展的一点思考
    3.7 本章小结
4 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的再分析
    4.1 湿地生态环境及其退化机理分析
    4.2 黄河三角洲湿地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研究
    4.3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4.4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4.5 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后的研究展望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5.1 生态足迹模型计算
    5.2 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5.3 生态足迹模型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修复策略研究
    6.1 生态策略
    6.2 经济策略
    6.3 法制策略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展望和创新内容
    7.1 结论
    7.2 展望
    7.3 论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研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广播电视产业的相关背景
        1.1.2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实施产业战略的背景
        1.1.3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实施产业战略的可行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1.1 战略管理的定义
        2.1.2 战略管理的过程
        2.1.3 媒体产业战略
    2.2 广播电视产业的相关理论
        2.2.1 广播电视产业的概念
        2.2.2 广播电视产业的定位
        2.2.3 广播电视事业和广播电视产业
        2.2.4 广播电视产业历程
        2.2.5 广播电视产业的客观依据
        2.2.6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的产业趋势
    2.3 理论工具介绍
        2.3.1 PEST 分析法
        2.3.2 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2.3.3 SWOT 分析方法
第三章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环境分析
    3.1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 PEST 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科技人才环境分析
    3.2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行业环境分析
        3.2.1 潜在的进入者分析
        3.2.2 内容产品供应商
        3.2.3 受众和广告客户
        3.2.4 替代产品的威胁
        3.2.5 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3.2.6 广播电视行业壁垒
    3.3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内部环境分析
        3.3.1 基本情况
        3.3.2 组织结构
        3.3.3 服务提供能力
        3.3.4 人力资源
        3.3.5 产业现状及产业构成图
        3.3.6 产业的主要问题
    3.4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资源分析
        3.4.1 行业垄断性战略资源
        3.4.2 非垄断性战略资源
第四章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的选择
    4.1 实施产业战略是东营市广播电视台的必然选择
        4.1.1 全球化浪潮加剧了中国广电媒介市场竞争
        4.1.2 新技术、新媒体的挑战
        4.1.3 广播电视产业的内在动因
    4.2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 SWOT 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2.5 SWOT 综合分析
    4.3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目标
        4.3.1 产业战略总体目标
        4.3.2 产业战略具体目标
    4.4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的选择
        4.4.1 总体产业战略
        4.4.2 具体产业战略
第五章 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大力培育竞争的企业文化
        5.1.1 构建东营广电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5.1.2 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5.1.3 注重把企业文化融入经营管理工作
    5.2 努力实现广播电视在本地的“崛起”
        5.2.1 实现节目内容本土化
        5.2.2 提升广播电视传播力
        5.2.3 打造广电品牌竞争力
    5.3 积极开展有线数字电视新业务运营
        5.3.1 加快实现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
        5.3.2 扎实推进东营有线网络大容量、双向化改造
        5.3.3 努力创新广播电视服务业态
    5.4 合理配置广播电视资源,形成产业整体合力
        5.4.1 寻求广电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5.4.2 占据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5.4.3 加强多元产业合作经营
    5.5 积极推进人力资本的开发应用
        5.5.1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5.5.2 坚持“人力资本”理念
        5.5.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动态均衡理论的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1.3.1 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
        1.3.2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践回顾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4.1 主要内容
        1.4.2 结构安排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数据与资料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综述
    2.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内容界定
        2.1.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2.1.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2.1.3 知识经济时代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思想
    2.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流派
    2.3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2.3.1 均衡发展理论(Isostatic Development Theory)
        2.3.2 非均衡发展理论
        2.3.3 动态均衡发展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 30 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与 SWOT 分析
    3.1 改革开放 30 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
        3.1.1 开发开放战略(1978 年—1984 年)
        3.1.2 “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战略(1985 年—1991 年)
        3.1.3 “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度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战略(1992 年 —2002 年)
        3.1.4 “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战略(2003 年—2007 年)
        3.1.5 重点区域带动战略(2008 年—)
    3.2 改革开放 30 年山东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态势
        3.2.1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2.2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3.2.3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2.4 市场化改革成效显着
        3.2.5 可持续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3.2.6 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
        3.2.7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3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 SWOT 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遇分析
        3.3.4 挑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比较
    4.1 各区域经济总量比较分析
        4.1.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4.1.2 各区域比较的结果分析
    4.2 各区域产业经济比较分析
        4.2.1 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4.2.2 产业结构效应的一般分析
        4.2.3 主要产业比较分析
    4.3 各区域空间经济比较分析
        4.3.1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4.3.2 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
        4.3.3 广东省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
        4.3.4 启示
    4.4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内比较
        4.4.1 苏南模式
        4.4.2 温州模式
        4.4.3 珠江模式
        4.4.4 山东“旗舰经济”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 30 年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
    5.1 区域差异的研究现状
    5.2 研究思路和资料来源
    5.3 山东区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变动分析
    5.4 山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分解
        5.4.1 泰尔系数计算公式
        5.4.2 衡量指标的选取
    5.5 近期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总量差距的现状
        5.5.1 近期山东区域经济总量差距的现状
        5.5.2 近期山东区域经济质量差距的现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群发展分析
    6.1 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带概念辨析
    6.2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比较
        6.2.1 空间范围
        6.2.2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特征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构建
    7.1 依托城市、创新半岛——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
        7.1.1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战略意义
        7.1.2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
        7.1.3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
    7.2 区域协调、科学跨越——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战略
        7.2.1 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的战略意义
        7.2.2 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7.2.3 鲁南经济带科学跨越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7.3 循环经济、生态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战略
        7.3.1 黄河三角洲发展回顾
        7.3.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的战略意义
        7.3.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7.3.4 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内容
    7.4 重视海洋、突出蓝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发展战略
        7.4.1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回顾
        7.4.2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意义
        7.4.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7.4.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东营: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旅游名牌(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滨海度假旅游适宜性研究[D]. 陈明慧.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2]东营市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 刘镇. 新疆大学, 2019(12)
  • [3]山东省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 盖萌萌.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政府工作报告[N]. 赵豪志. 东营日报, 2018
  • [5]东营市河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陈晓棠.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6]东营市城市营销策略研究[D]. 张保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4)
  • [7]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D]. 张晓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1)
  • [8]东营市广播电视台产业战略研究[D]. 许金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9]基于动态均衡理论的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孙可奇. 天津大学, 2012(05)
  • [10]政府工作报告[N]. 申长友. 东营日报, 2012

标签:;  ;  ;  ;  ;  

东营:实施四大工程打造旅游名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