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南部核桃螟虫研究初报

甘肃南部核桃螟虫研究初报

一、甘肃南部地区核桃蛀干害虫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梁林波,苏连波,李俊南,赵阡池,熊新武,陆斌[1](2021)在《云南核桃主产区天牛种类及种群动态》文中研究指明以云南主栽核桃品种漾濞泡核桃林为研究对象,使用4种引诱剂诱捕天牛,实地调查天牛发生种类及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漾濞泡核桃林发生的天牛种类有3亚科7属11种,它们分别是幽天牛亚科的梗天牛属,天牛亚科的闪光天牛属和绿虎天牛属,沟胫天牛亚科的墨天牛属、梯天牛属、星天牛属和瘤象天牛属,其中以墨天牛属的松墨天牛、梗天牛属的赤梗天牛、梯天牛属的橄榄梯天牛、瘤象天牛属的麻点瘤象天牛数量居多,分别占诱捕总量的65.77%、15.32%、7.21%和2.70%。首次发现闪光天牛属的中华闪光天牛对核桃有较严重为害。对核桃有为害的天牛共有7种,分别是:绿虎天牛属的绿毛绿虎天牛、梯天牛属的粗角梯天牛、星天牛属的星天牛和蓝斑星天牛、瘤象天牛属的灰背瘤象天牛和麻点瘤象天牛、闪光天牛属的中华闪光天牛。试验区天牛成虫的活动期集中发生在5月-7月。该研究为云南漾濞泡核桃林天牛的科学监测和及时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崔笑雄[2](2021)在《新疆香梨园三种食心虫飞行能力及田间种群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和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是新疆果园主要的三种食心虫,严重危害梨、苹果、桃、杏、李、枣等果木,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其突出的钻蛀危害和抗逆性给有效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对林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室内室外试验相结合,比较了三种果树食心虫的飞行能力,探讨了三种果树食心虫田间种群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一年发生5代,苹果蠹蛾和香梨优斑螟分别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集中发生在4月中旬,第1代成虫集中发生在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集中发生在7月中旬,第3代成虫集中发生在8月中旬,第4代成虫集中发生在9月上旬。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集中发生在4月下旬,第1代成虫集中发生在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集中发生在7月中旬,第3代成虫集中发生在8月中旬。香梨优斑螟越冬代成虫集中发生在4月下旬,第1代成虫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第2代成虫集中发生在7月下旬,第3代成虫集中发生在8月中下旬。2.三种主要果树食心虫的飞行能力均随日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苹果蠹蛾3日龄,香梨优斑螟4日龄,梨小食心虫5日龄,飞行能力最强。苹果蠹蛾雌雄成虫间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异,梨小食心虫雌虫飞行能力大于雄虫,香梨优斑螟雄虫飞行能力大于雌虫。苹果蠹蛾和香梨优斑螟未交配成虫飞行能力大于已交配成虫,梨小食心虫未交配雄虫飞行能力小于已交配个体,未交配雌虫飞行能力与已交配雌虫无明显差异。三种果树食心虫不同日龄、性别、交配状态的成虫飞行能力存在差异,其飞行能力大小依次为香梨优斑螟、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3.香梨优斑螟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每日活动时间为18:00-4:00,主要集中在20:00-0:00;第1、2代成虫每日活动时间为20:00-8:00,主要集中在22:00-0:00;第3代成虫每日活动时间为20:00-6:00,主要集中在22:00-0:00。不同气象因子对香梨优斑螟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综合影响各世代成虫种群发生规律。温度和日照时长是影响香梨优斑螟越冬代和第3代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温度、湿度和日照时长是影响第1、2代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4.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都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船型平板粘胶诱捕器诱集效果最好,其次为水盆诱捕器,但差异不显着;绿色和蓝色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当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时,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但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2.0 m时,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差异不显着,但显着优于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0 m;西、北方位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显着优于东、南方位,其中北方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西方诱集苹果蠹蛾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诱芯个数越多,诱集效果越好,但诱捕器安放诱芯剂量为1个、2个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效果差异不显着。在香梨园,正确合理使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可有效防治两种蛀果性害虫。5.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迷向剂胶条600、900、1200个/hm2处理的迷向率均在94%以上,复合迷向干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蛀果率调查结果显示,7月10日和8月10日性迷向剂胶条600、900、1200个/hm2处理的蛀果率分别为0.50%、0.25%、0.13%和0.38%、0.25%、0.13%,均显着低于对照,随时间延续防效更为明显。采用性迷向剂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进行复合干扰迷向防治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综合考虑成本,建议田间使用性迷向剂胶条900个/hm2为宜。研究结果可为香梨园三种果树食心虫的预测预报与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达先鹏[3](2020)在《苹果园间作绿肥对害虫和天敌发生动态及时间生态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常年单一的果树栽培模式不仅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化、有机肥料不足等问题,还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随着新疆果树种植面积连年增加,诸如此类问题愈来愈显着,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果园生草复合栽培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果园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大量发生等问题,能显着提高果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研究了新疆南部地区果园间作绿肥对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分析了害虫和天敌种群丰富度和生态位,明确了害虫和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果园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系统调查法对果园害虫和天敌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害虫种类有32种(包括螨类),分属9个目20个科,常见种类有苹果蠹蛾、金纹细蛾、香梨优斑螟、绣线菊蚜、梨小食心虫、二斑叶螨等;天敌昆虫有14种,分属9个目12个科,常见种类有中华通草蛉、叶色草蛉、十一星瓢虫、多异瓢虫等;果园间作苜蓿后天敌种群较间作一年生绿肥作物增加15%,较清耕园增加55%。2.间作绿肥作物苹果园害虫及天敌时间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在间作苜蓿、一年生绿肥作物和清耕3种类型苹果园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绣线菊蚜,分别为0.529、0.554、0.572,其次是金纹细蛾;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的是金纹细蛾,分别为0.823、0.814、0.754,其次是中华草蛉;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的是金纹细蛾对绣线菊蚜,为0.882、0.812、0.684,其次是瓢虫类对绣线菊蚜,为0.642、0.543、0.435;在果园种植苜蓿和一年生牧草后,对果园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发生动态和数量产生较大影响;与清耕相比,苜蓿和一年生牧草果园天敌丰富度、生态位宽度都有所增加,天敌对害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提高。3.利用性诱剂技术对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香梨优斑螟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在3种不同处理的苹果园中,苹果蠹蛾和香梨优斑螟一年4个发生高峰,梨小食心虫一年5个高峰;苹果蠹蛾年诱捕量清耕区>间作苜蓿区>间作一年生草区,香梨优斑螟为清耕区>间作一年生草区>间作苜蓿区,梨小食心虫为间作一年生草区>间作苜蓿区>清耕区。4.绣线菊蚜及天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清耕园绣线菊蚜的发生数量远高于间作绿肥作物的苹果园,7月中旬高峰期数量866头/30cm枝条,是间作一年生绿肥区的1.15倍、间作苜蓿区的1.45倍。清耕园天敌种群的发生数量低于间作绿肥果园,高峰期间作苜蓿果园草蛉类的发生量为间作一年生牧草果园的1.1倍、清耕果园的1.4倍;瓢虫种群的发生量是间作一年生牧草的1.2倍、清耕果园的1.5倍;食蚜蝇发生量是间作一年生牧草果园的1.1倍、清耕果园的1.3倍。5.选择南疆三个地区苹果园,利用性诱剂诱捕法和田间调查法,研究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和不同地面管理模式危害程度,分析了其在南疆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研究表明,金纹细蛾在新疆南部1年发生5代,发生量最多的时期为8月份,高峰期平均诱捕量达到1384头/板/周,在不同类型的果园中为害程度和发生量存在差异,在不同树龄果园中,金纹细蛾发生量和危害程度为5年树龄>20年树龄;在不同种植模式中,清耕果园>间作1年生牧草果园>间作苜蓿果园;在不同品种果园中,红肉苹果果园>红富士果园。

王超超[4](2019)在《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文中提出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我国特有的名优干果,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经营,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山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种类鉴定等工作,整理了30种山核桃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为害特点、防治措施等信息数据,并拍摄相应害虫及为害状的高清照片1320张。采用LUCID多途径诊断系统,构建Fact Sheet Fusion基础信息数据库,并针对多途径检索方式提取害虫“为害方式”、“为害部位”、“为害高峰期”、“形态特征”等4个1级特征组,以及10个2级特征和19个3级特征,共组成56个特征状态,设计出Web版山核桃主要害虫的多途径诊断系统,并设计出基于微信APP的《浙江省珍稀干果病虫害防治》的公众号,为林农和森防一线工作者对山核桃害虫快速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便捷服务,从而促进山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纪云鹏[5](2018)在《汉源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及重要病害研究》文中指出核桃(Juglans regia L.)有着有“果中之珍品”之称,是当今中国产业化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尤其在四川地区,更是作为精准扶贫的支撑产业。但是随着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平均管理水平以及种植环境的集中化复杂化,使得核桃产业中出现的有害生物越发严重。本研究以汉源县为对象,基于最近两年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大背景,开展核桃有害生物调查,对核桃产业中发现的有害生物进行鉴定分析,对发现的新的核桃病害进行研究,确定其特性或危害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汉源县核桃有害生物共计30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虫害为云斑天牛、木橑尺蠖、黄刺蛾、桃蛀螟、核桃举肢蛾等,病害普遍发生的是核桃炭疽病、核桃黑斑病、核桃缩叶病,具有潜在危害性的较大的是核桃木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溃疡病、星天牛、茶丽天牛等对核桃枝干危害的有害生物。(2)核桃有害生物种类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汉源县4月气温1030℃虫害在开始危害植株,病害也开始侵染植株,并随温度升高,种类增多,危害加重。11月气温1020℃时有害生物危害降低,开始越冬。(3)核桃有害生物种类以及危害程度与其种植环境有关。核桃和四旁树、核桃和玉米混合种植有害生物危害较核桃纯林严重,核桃柑橘混合种植时有害生物种类较核桃纯林种类多。(4)核桃缩叶病汉源县5月开始危害核桃叶片,多发于“盐源早”4龄核桃植株,使核桃叶片叶脉之间畸形生长,在汉源县核桃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片马乡发病最为严重。(5)核桃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侧枝,多发于树干基部,雨水较多是该病多发的季节。通过对核桃溃疡病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学方法鉴定,其致病菌为假毛丛赤壳(Pseudotrichia),无性型为砖红瘤座孢(Tubercularia lateritia)。对其进行室内生物学测定: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最适光照是全光照;最适p H为p H68,并随酸碱度的偏向严重程度菌丝生长速度降低;随着湿度的增大,该菌的生长变快,相对湿度在85%左右时,其生长速度最快。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张彦龙[6](2018)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健康生长,影响林业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我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功能?作者提出的"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和策略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之路,可以在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国家林业局采纳和实施了这项方针和策略,这对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来,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森林的外来入侵病虫害和我国本土病虫害,研究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无公害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包括下述10种重大森林病虫害: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栗山天牛,松褐天牛(松材线虫),云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白蜡窄吉丁,苹小吉丁和杨十斑吉丁。

樊婷婷[7](2018)在《7种中国林业检疫性害虫的适生区预测》文中认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都是我国重要林业检疫性害虫,通过预测其适生区,为高效率地做好检疫、监管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收集整理7种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的生物学和地理分布数据,结合环境变量,采用生态位最大熵MaxEnt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10.0软件预测了其当前在世界的适生区和适生程度,以及其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在我国的适生区和适生面积变化情况。美国白蛾在世界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地区,其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对预测美国白蛾适生区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有最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最湿季度的平均温度(bio8)和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bio6)。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美国白蛾未来适生区将会向南部蔓延。美国白蛾在我国当前适生区面积为662.93×104km2,其未来适生区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为减少。苹果蠹蛾在世界的适生区范围非常广泛以及适生度高,其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对预测苹果蠹蛾适生区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有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bio4)、最暖月份的最高温度(bio5)、年均温度变化范围(bio7)。在气候变化条件下,苹果蠹蛾的未来适生区将会向南部蔓延。苹果蠹蛾在我国当前适生区面积为759.47×104km2,其未来适生区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为减少。红脂大小蠹在世界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温带地区,其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及西南地区。对预测红脂大小蠹适生区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有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bio6)、最湿季度的降水量(bio16)、年均温度的变化范围(bio7)。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红脂大小蠹未来适生区将会向北部蔓延。红脂大小蠹在我国当前适生区面积682.75×104km2,红脂大小蠹未来适生区面积变化的趋势在2050及2070年RCP4.5气候条件下均表现为减少,而其在2050及2070年RCP8.5气候条件下表现为扩大。双钩异翅长蠹在世界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热带地区,其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对预测双钩异翅长蠹适生区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有年平均温度(bio1)、年均温度变化范围(bio7)、最干月降水量(bio14)。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双钩异翅长蠹未来适生区将会向北部扩散。双钩异翅长蠹在我国当前适生区面积为208.33×104km2,未来适生区面积趋势为扩大。青杨脊虎天牛在世界及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均非常广泛且适生性较高。对预测青杨脊虎天牛适生区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有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bio4)、最湿月降水量(bio13)、最冷月最低温(bio6)。在气候变化条件下,青杨脊虎天牛未来适生区将会向南部和西南部扩散。青杨脊虎天牛在我国当前适生区面积为869.83×104km2,未来适生区面积总体趋势为扩大。扶桑绵粉蚧在世界及我国的适生区分布范围均十分广泛并适生性高。对预测扶桑绵粉蚧适生区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有年平均温度(bio1)、最冷月最低温(bio6)、最干月降水量(bio14)。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扶桑绵粉蚧未来适生区将会向北部蔓延。扶桑绵粉蚧在我国当前适生区面积为877.22×104km2,其未来适生区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减少。枣实蝇在世界的适生区分布十分广泛及适生性较高,其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北部和西南东部地区。对预测枣实蝇适生区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有最暖月最高温(bio5)、最湿月降水量(bio13)、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枣实蝇未来适生区将会向东南部蔓延。枣实蝇在我国当前适生区面积为685.76×104km2,其未来适生区面积变化的趋势在2050年RCP4.5及RCP8.5气候条件下均表现为减少,而其在2070年RCP4.5及RCP8.5气候条件下表现为扩大。除扶桑绵粉蚧之外,其余6种害虫的AUC值均在0.9左右;同时7种害虫的TSS值均大于随机概率0,表明模型预测效果极好。本研究结果表明这7种害虫在我国的适生性强且有较强的潜在危害性,其对于科学预警我国森林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付甫永,王健,路纪芳,展茂魁,司徒春南,王安良[8](2016)在《遵义地区核桃蛀干害虫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发展核桃产业规模化栽培过程中,云斑天牛等蛀干性害虫已严重地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调查了遵义地区核桃产区蛀干性害虫的发生情况,发现了云斑天牛、核桃木蠹蛾、核桃小蠹3种蛀干害虫,查清了云斑天牛及核桃木蠹蛾的生活史,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白玲[9](2016)在《宁夏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地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对河北大学博物馆和宁夏农林科学院昆虫标本室等单位收藏的宁夏甲虫定名标本的翔实考察,结合作者及导师长期对宁夏甲虫考察和物种鉴定,并在充分总结专家工作基础上得以完成。物种编目采用Borchard et al.(2011)的鞘翅目分类体系;与世界动物地理的关系采用Holt et al.(2013)意见,与中国动物地理区的关系参考张荣组(2011)意见;研究区域自然状况参考张红(2013)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册》数据。论文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宁夏自然概况、甲虫研究简史、研究材料与方法、甲虫物种多样性与区系、3大自然景观甲虫多样性比较、甲虫资源保护与利用6个方面;各论包括物种系统分类名录、文献引证信息、同异名目录、检视标本信息、寄主或捕食对象和地理分布,其中部分内容未呈现在论文中。研究取得如下初步成果:一、物种多样性1.种类构成研究总结宁夏甲虫2亚目13总科48科460属1019种(亚种),科学新发现2种,即圆点双刺甲Bioramix(Cardiobioramix)globipunctata Bai&Ren,2016和六盘山双刺甲Bioramix(Cardiobioramix)liupanshana Bai&Ren,2016,详细记载了各种的检视标本信息,文献引证、同异名,进一步总结了各种的分布地,并提供各种成虫形态图780张。2.属级以上分类阶元的组成格局在宁夏已知的甲虫种类中,多食亚目Polyphaga占13总科46科(95.83%)415属(90.22%)885种(86.85%);肉食亚目Adephaga占2科(4.17%)45属(9.78%)134种(13.15%)。10个重要科的种数之和超过甲虫总种数的81%,依次为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44属(9.57%)157种(15.41%)、叶甲科Chrysomelidae 65属(14.13%)133种(13.05%)、步甲科Carabidae 38属(8.26%)122种(11.97%)、金龟科Scarabaeidae 42属(9.13%)107种(10.50%)、天牛科Cerambycidae 55属(11.96%)86种(8.44%)、象甲科Curculionidae 41属(8.91%)70种(6.87%)、瓢虫科Coccinelidae 28属(6.09%)57种(5.59%)、隐翅虫科Staphyinidae 20属(4.34%)50种(4.91%)、葬甲科Silphidae7属(1.52%)25种(2.45%)、芫菁科Meloidae 5属(1.09%)23种(2.26%)。460个属中,单种属256个(55.65%);寡种属144个(31.30%);多种属60个(13.05%)。1.宁夏甲虫的属级(含共有分布属)构成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460属(100.00%)、古北界+中日界共有成分175属(38.04%)、古北界+东洋界+中日界共有成分122属(26.52%)、古北界+东洋界+中日界+撒阿界共有成分39属(8.48%),世界广布2属(0.43%),其他各界共有成分仅占26.47%。2.宁夏甲虫属的分布数量(含共有分布属)与中国各动物地理区的联系由近到远依次是:蒙新区411属(89.35%)、华北区361属(78.48%)、东北区290属(63.04%)、华中区286属(62.04%)、青藏区195属(42.39%)、西南区171属(37.17%)、华南区162属(35.22%)。表明宁夏甲虫区系与蒙新区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华北区、东北区和华中区有一定联系。三、宁夏甲虫的区域分布特点以属为单位分析了宁夏甲虫属级(含共有分布属)区域分布特点:荒漠半荒漠区280属(60.87%);六盘山区270属(58.70%);黄土高原区121属(26.30%);地方特有属26个(5.65%)。表明宁夏甲虫凸显蒙新区性质,也与华北区联系紧密,地方特有物种稀少。四、宁夏3大自然景观甲虫的物种多样性比较对宁夏贺兰山、六盘山和罗山3个重要自然景观已知甲虫的种类的数量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六盘山和罗山分别有甲虫30科211属355种(亚种)、35科243属482种(亚种)、30科182属287种(亚种);3区均无特有属存在,特有种所占比例非常小,分别占总种数的0.28%、1.87%、0.70%。贺兰山、六盘山和罗山甲虫的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依次为:F指数29.4920、32.9064和28.9752,G指数5.0281、5.1998和4.9669,G-F指数0.8296、0.8420和0.8286。贺兰山和罗山甲虫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六盘山分别与罗山、贺兰山甲虫为极不相似水平。五、宁夏甲虫资源保护利用将宁夏甲虫资源大致划分为清洁类(约10%)、授粉类(约20%)、食(饲)类(约15%)、药用类(约10%)、天敌类(约30%)、观赏类(约100%)、仓储类(约5%)和农林类(约20%),并提出了保护与利用建议。二、宁夏甲虫区系特点及与世界和中国各动物地理区的关系

郭开发[10](2016)在《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种类鉴定及其主要种Valsa mali遗传分化和初侵染源快速检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了明确新疆防护林和经济林上腐烂病菌的种类,并了解主要种Valsa mali的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情况,以确定该菌能否在不同林木寄主上相互侵染和传播,同时采用分子检测技术确定腐烂病菌在新疆苹果园和香梨园的初次侵染来源。最终为新疆林木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从17种新疆常见的农田防护林和果树上采集林木腐烂病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样品进行分离,通过接种离体枝条试验测定各分离株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与ITS、β-Tubulin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种类进行鉴定;采用离体枝条接种法和ISSR方法对新疆林木腐烂病主要种Valsa mali的致病性分化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针对4种已报道的林木腐烂病菌的β-Tubulin基因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对苹果园与香梨园中林木腐烂病菌的存在状况进行快速检测。结果:1、从新疆17种林木寄主植物分离得到281个腐烂病菌株,分离菌株全为无性型。通过形态学特征、ITS序列、β-Tubulin基因序列将这些分离株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Valsa mali(无性型:Cytospora mali)、Valsa sordida(无性型:Cytospora chrysosperma)、Valsa macolica(无性型:Cytospora schulzeri)、Leucostoma niveum(无性型:Cytospora nivea)和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无性型:Cytosporina pullmanensis)。其中Valsa mali、Valsa sordida两种腐烂病菌分别是危害新疆经济林和防护林的主要种。2、对新疆经济林木腐烂病主要种V.mali致病性分化进行研究,V.mali主要菌落颜色有三种:白色、乳白色和淡黄色,白色菌株的生长速率快于乳白色和淡黄色,淡黄色菌株的生长速率最慢,腐烂病菌V.mali的最适pH值为56,最适温度在2030℃。乳白色和淡黄色菌株的致病力强于白色菌株。在致病力分化测定中,新疆腐烂病菌V.mali主要以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为主,没有发现强致病力菌株。新疆苹果树腐烂病菌V.mali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3、通过对新疆不同地理区域苹果树腐烂病V.mali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表明,不同地理区域种群的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达到了H>0.2,I>0.4,表明新疆苹果树腐烂病菌V.mali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地理区域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表明,各自然种群内的不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变异是腐烂病菌最主要的变异来源。通过UPGMA方法构建了新疆苹果树腐烂病菌V.mali不同自然种群遗传关系的聚类分析,聚类分成南疆和北疆2个大的类群,聚类分析发现同一地理区域种群的不同自然种群可分布于不同的聚类群中,说明V.mali遗传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建立了一种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设计的4对种特异性引物分别可对4种腐烂病菌V.mali,V.sordida,L.niveum,V.malicola检测到144 bp、180 bp、240 bp和324 bp的条带,检测灵敏度可达到为10 pg/mL。5、对39份腐烂病发生严重的库尔勒香梨园样品进行检测,其的7份样品中检测到了V.mali,占所检测样品的17.95%;对33份腐烂病发生严重的阿克苏苹果园样品进行检测,在其中的19份样品中检测到了V.mali,占所检测样品的57.58%。而V.sordida,L.niveum,V.malicola在香梨园和苹果园均未检测到。检测结果表面修剪枝条、果树树体、果园土壤、园外寄主林木等均可能是新疆苹果和香梨腐烂病菌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结论:引起新疆林木腐烂病的病原菌有5个种,其中V.mali是引起经济林腐烂病的主要种,V.sordida是危害新疆防护林的主要种。经济林主要种V.mali以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为主,无强致病力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且主要以种群内变异为主。建立了4种林木腐烂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修剪枝条、果树树体、果园土壤、园外寄主林木等均可能是新疆苹果和香梨腐烂病菌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

二、甘肃南部地区核桃蛀干害虫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肃南部地区核桃蛀干害虫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核桃主产区天牛种类及种群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地选择
        1.3.2 引诱剂设置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桃林区天牛种类
    2.2 诱捕到的天牛成虫主要形态特征
    2.3 核桃主产区天牛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 结论与讨论

(2)新疆香梨园三种食心虫飞行能力及田间种群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苹果蠹蛾研究现状
        1.2.2 梨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
        1.2.3 香梨优斑螟的研究现状
        1.2.4 果树食心虫的人工饲养研究进展
        1.2.5 昆虫的飞行能力研究进展
        1.2.6 果树食心虫成虫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进展
        1.2.7 果树食心虫的综合防治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示意图
第2章 新疆香梨园三种食心虫的发生动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情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发生动态
        2.2.2 苹果蠹蛾田间种群发生动态
        2.2.3 香梨优斑螟田间种群发生动态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新疆三种果树食心虫飞行能力的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虫源及饲养
        3.1.2 飞行能力的测定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日龄三种果树食心虫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
        3.2.2 不同性别三种果树食心虫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
        3.2.3 不同交配状态三种果树食心虫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香梨优斑螟成虫昼夜活动节律及影响种群发生规律的气象因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情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香梨优斑螟成虫昼夜活动节律
        4.2.2 影响香梨优斑螟种群发生动态规律的气象因子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香梨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情况
        5.1.2 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诱捕器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2.2 不同颜色水盆诱捕器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2.3 诱捕器设置不同高度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2.4 诱捕器设置不同方位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2.5 不同诱芯数量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迷向剂复合干扰在香梨园的应用效果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地情况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处理与方法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剂量迷向剂处理监测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数量比较
        6.2.2 不同剂量迷向剂处理蛀果率及防治效果比较
        6.2.3 不同剂量迷向剂处理成本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苹果园间作绿肥对害虫和天敌发生动态及时间生态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苹果栽培现状
    1.2 果园生草及其对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1.2.1 我国果园生草概况
        1.2.2 果园生草对害虫的影响
        1.2.3 果园生草对天敌的影响
        1.2.4 果园生草存在的问题
    1.3 新疆南部地区果园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
        1.3.1 新疆南部果园害虫发生与危害
        1.3.2 新疆南部果园天敌发生种类
    1.4 性诱剂在果树害虫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
        1.4.1 性诱剂在果树害虫监测中的应用
        1.4.2 性诱剂在果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5 果园三种食心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特征
        1.5.1 苹果蠹蛾形态及危害特征
        1.5.2 香梨优斑螟形态及危害特征
        1.5.3 梨小食心虫形态及危害特征
    1.6 生态位理论在果园天敌害虫中的应用
    1.7 研究目的和背景
第二章 间作绿肥苹果园害虫和天敌多样性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苹果园主要害虫种类
        2.2.2 苹果园害虫为害分类及不同生草区分布统计
        2.2.3 苹果园主要天敌种类及不同生草区分布统计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间作绿肥对苹果园害虫及其天敌的组成与时间生态位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调查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间作绿肥苹果园害虫和天敌种类及丰富度
        3.2.2 间作绿肥苹果园害虫和天敌时间生态位宽度
        3.2.3 间作绿肥苹果园害虫和天敌时间生态位重叠
        3.2.4 害虫和天敌时间生态位重叠的模糊聚类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间作绿肥作物对苹果园食心虫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调查方法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间作绿肥区和清耕区苹果蠹蛾发生动态
        4.2.2 间作绿肥区和清耕区香梨优斑螟发生动态
        4.2.3 间作绿肥区和清耕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
        4.2.4 间作绿肥区和清耕区食心虫类害虫年诱捕量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间作绿肥作物对苹果园绣线菊蚜及主要天敌的发生规律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调查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间作绿肥区和清耕区苹果绣线菊蚜的发生动态
        5.2.2 间作绿肥区和清耕区草蛉类天敌发生动态
        5.2.3 间作绿肥区和清耕区瓢虫类天敌发生动态
        5.2.4 间作绿肥区和清耕区食蚜蝇类天敌发生动态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间作绿肥作物对苹果园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地概况
        6.1.2 新疆南部金纹细蛾发生动态调查
        6.1.3 新疆南部果园金纹细蛾危害程度调查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新疆南部金纹细蛾发生动态
        6.2.2 不同间作绿肥苹果园金纹细蛾为害程度
        6.2.3 不同间作绿肥苹果园金纹细蛾年诱捕量
        6.2.4 不同树龄苹果园金纹细蛾为害程度
    6.3 结论与讨论
        6.3.1 间作绿肥果园对金纹细蛾发生动态及危害特征的影响
        6.3.2 金纹细蛾在南疆大面积发生的原因分析
        6.3.3 金纹细蛾防治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山核桃的研究现状
        1.1.1 山核桃属的种类与分布
        1.1.2 山核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1.1.3 山核桃的应用价值
    1.2 山核桃主要虫害调查概况
        1.2.1 食叶害虫
        1.2.2 枝干害虫
        1.2.3 花蕾害虫
        1.2.4 根部害虫
    1.3 研究背景
2 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2.1 山核桃害虫图文信息的收集
        2.1.1 山核桃害虫标本采集
        2.1.2 山核桃害虫图文信息的收集
        2.1.3 山核桃害虫种类的鉴定与核实
    2.2 构建山核桃主要害虫FSF数据库
        2.2.1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主题
        2.2.2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对象
    2.3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构建的方法
    2.4 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的展示
    2.5 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
3 研究结果
    3.1 山核桃主要害虫检索策略的确立
    3.2 山核桃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使用简介
    3.3 山核桃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网络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展示
        3.3.1 网络平台展示
        3.3.2 微信公众号展示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山核桃主要害虫文字信息
    二、山核桃已记录害虫图片
    三、以山核桃为寄主新发现的害虫图片
    四、山核桃上新发现的栖息昆虫图片
个人简介
致谢

(5)汉源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及重要病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桃栽培现状
    2.2 核桃主要有害生物研究进展
        2.2.1 核桃虫害
        2.2.2 核桃病害
    2.3 有害生物鉴定
        2.3.1 植物病害主要鉴定方法
        2.3.2 虫害主要鉴定方法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4 材料与方法
    4.1 实验材料
        4.1.1 核桃有害生物信息的采集
        4.1.2 实验培养病原菌所用培养基
        4.1.3 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汉源县核桃主要病虫害定点调查
        4.2.2 重要虫害的鉴定
        4.2.3 重要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5 结果与分析
    5.1 汉源县核桃主要有害生物
        5.1.1 核桃虫害的种类、分布与危害
        5.1.2 核桃病害的种类、分布与危害
    5.2 温度与核桃有害生物种类的关系
    5.3 核桃林分结构对核桃有害生物影响
    5.4 新发现与重要有害生物
        5.4.1 核桃缩叶病
        5.4.2 核桃溃疡病
        5.4.3 核桃黑斑病
        5.4.4 核桃炭疽病
6 讨论与结论
    6.1 核桃主要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
    6.2 温度与核桃有害生物的发生
    6.3 林分结构与核桃有害生物
    6.4 核桃缩叶病为新发现病害
    6.5 溃疡病是汉源县核桃主要枝干病害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6)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森林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的重要性
2 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
    2.1 重大食叶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
    2.2 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
    2.3 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
    2.4 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
    2.5 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
    2.6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
    2.7 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
        2.7.1 花绒寄甲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
        2.7.2 研究成功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人工大量繁殖技术
        2.7.3 进行了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释放技术和长期持续控制效果研究
        2.7.4 筛选出防治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期的天敌
    2.8 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
    2.9 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2.1 0 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7)7种中国林业检疫性害虫的适生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现状概述
    1.2 7种林业检疫性害虫的研究现状
        1.2.1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
        1.2.2 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
        1.2.3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
        1.2.4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aequalis
        1.2.5 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rusticus
        1.2.6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solenopsis
        1.2.7 枣实蝇Carpomyavesuviana
    1.3 有害生物适生性分析模型—最大熵模型MaxEnt
    1.4 气候变化对昆虫的影响概述
    1.5 7种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的适生区预测研究现状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技术路线
        1.6.3 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7种林业检疫性害虫地理分布数据来源
        2.1.2 地图数据
        2.1.3 气候环境数据
        2.1.4 MaxEnt模型及ArcGIS软件
    2.2 方法
        2.2.1 收集7种林业检疫性害虫分布数据
        2.2.2 环境数据格式转换
        2.2.3 适生区面积计算
        2.2.4 MaxEnt模型预测方法
        2.2.4.1 阈值选择
        2.2.4.2 预测结果输出
        2.2.4.3 影响害虫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
        2.2.4.4 模型预测准确性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美国白蛾在世界适生区及在我国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
        3.1.1 美国白蛾在世界适生区分布
        3.1.2 美国白蛾在我国适生区分布及重要环境变量
        3.1.2.1 模型环境变量选择
        3.1.2.2 美国白蛾在我国适生区预测
        3.1.2.3 美国白蛾的分布与气候环境变量的关系
        3.1.2.4 MaxEnt模型预测能力验证
        3.1.3 美国白蛾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预测结果
        3.1.4 美国白蛾在我国适生区面积
    3.2 苹果蠹蛾在世界适生区及在我国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
        3.2.1 苹果蠹蛾在世界适生区分布
        3.2.2 苹果蠹蛾在我国适生区分布及重要环境变量
        3.2.2.1 模型环境变量选择
        3.2.2.2 苹果蠹蛾在我国适生区预测
        3.2.2.3 苹果蠹蛾的分布与气候环境变量的关系
        3.2.2.4 MaxEnt模型预测能力验证
        3.2.3 苹果蠹蛾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预测结果
        3.2.4 苹果蠹蛾在我国适生区面积
    3.3 红脂大小蠹在世界适生区及在我国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
        3.3.1 红脂大小蠹在世界适生区分布
        3.3.2 红脂大小蠹在我国适生区分布及重要环境变量
        3.3.2.1 模型环境变量选择
        3.3.2.2 红脂大小蠹在我国适生区预测
        3.3.2.3 红脂大小蠹的分布与气候环境变量的关系
        3.3.2.4 MaxEnt模型预测能力验证
        3.3.3 红脂大小蠹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预测结果
        3.3.4 红脂大小蠹在我国适生区面积
    3.4 双钩异翅长蠹在世界适生区及在我国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
        3.4.1 双钩异翅长蠹在世界适生区分布
        3.4.2 双钩异翅长蠹在我国适生区分布及重要环境变量
        3.4.2.1 模型环境变量选择
        3.4.2.2 双钩异翅长蠹在我国适生区预测
        3.4.2.3 双钩异翅长蠹的分布与气候环境变量的关系
        3.4.2.4 MaxEnt模型预测能力验证
        3.4.3 双钩异翅长蠹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预测结果
        3.4.4 双钩异翅长蠹在我国适生区面积
    3.5 青杨脊虎天牛在世界适生区及在我国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
        3.5.1 青杨脊虎天牛在世界适生区分布
        3.5.2 青杨脊虎天牛在我国适生区分布及重要环境变量
        3.5.2.1 模型环境变量选择
        3.5.2.2 青杨脊虎天牛在我国适生区预测
        3.5.2.3 青杨脊虎天牛的分布与气候环境变量的关系
        3.5.2.4 MaxEnt模型预测能力验证
        3.5.3 青杨脊虎天牛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预测结果
        3.5.4 青杨脊虎天牛在我国适生区面积
    3.6 扶桑绵粉蚧在世界适生区及在我国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
        3.6.1 扶桑绵粉蚧在世界适生区分布
        3.6.2 扶桑绵粉蚧在我国适生区分布及重要环境变量
        3.6.2.1 模型环境变量选择
        3.6.2.2 扶桑绵粉蚧在我国适生区预测
        3.6.2.3 扶桑绵粉蚧的分布与气候环境变量的关系
        3.6.2.4 MaxEnt模型预测能力验证
        3.6.3 扶桑绵粉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预测结果
        3.6.4 扶桑绵粉蚧在我国适生区面积
    3.7 枣实蝇在世界适生区及在我国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
        3.7.1 枣实蝇在世界适生区分布
        3.7.2 枣实蝇在我国适生区分布及重要环境变量
        3.7.2.1 模型环境变量选择
        3.7.2.2 枣实蝇在我国适生区预测
        3.7.2.3 枣实蝇的分布与气候环境变量的关系
        3.7.2.4 MaxEnt模型预测能力验证
        3.7.3 枣实蝇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预测结果
        3.7.4 枣实蝇在我国适生区面积
4 讨论
    4.1 7种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的适生性
    4.2 MaxEnt生态位模型适生区预测
    4.3 气候变化对7种林业检疫性害虫影响的预测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遵义地区核桃蛀干害虫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范围及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防治试验
2 调查结果
    2.1 核桃蛀干害虫的种类及分布
    2.2 核桃蛀干害虫的危害
    2.3 核桃蛀干害虫的生活史
    2.4 核桃蛀干害虫的防治
3 讨论

(9)宁夏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地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总论
1. 宁夏自然概况
    1.1 宁夏自然条件
    1.2 宁夏生物资源状况
2. 宁夏甲虫研究简史及课题的提出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研究课题的提出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1.1 标本来源
    
3.1.2 文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2.1 分类记述
    
3.2.2 物种地理分布分析
    
3.2.3 3 大自然景观甲虫组成分析
    
3.2.4 图像采集
4. 宁夏甲虫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组成格局
    4.1 物种多样性
    
4.1.1 属级以上阶元组成特点
    
4.1.2 属级组成特点
    4.2 区系组成特点
    
4.2.1 宁夏甲虫与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关系
    
4.2.2 宁夏甲虫与中国动物地理区的关系
    
4.2.3 宁夏甲虫的区域分布特点
5. 宁夏主要自然景观甲虫物种多样性比较
    5.1 3 大自然景观甲虫主要类群及数量
    5.2 3 大自然景观的甲虫G-F指数
    5.3 3 大自然景观的甲虫相似性系数
6. 宁夏甲虫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6.1 宁夏甲虫资源
    
6.1.1 清洁类
    
6.1.2 授粉类
    
6.1.3 食(饲)类
    
6.1.4 药用类
    
6.1.5 天敌类
    
6.1.6 观赏类
    
6.1.7 仓储类
    
6.1.8 农林类
    6.2 宁夏甲虫资源保护与利用
    
6.2.1 保护与利用现状
    
6.2.2 保护与利用建议 各论
鞘翅目Coleoptera
肉食亚目Adephaga
    (1) 步甲科Carabidae Latreille, 1802
    (2) 龙虱科Dytiscidae Leach, 1815
多食亚目Polyphaga
牙甲总科Hydrophiloidea Latreille, 1802
    (3) 牙甲科Hydrophilidae Latreille, 1802
    (4) 长阎甲科Synteliidae Lewis, 1882
    (5) 阎甲科Histeridae Gyllenhal, 1808
隐翅虫总科Staphylinoidea Latreille, 1802
    (6) 球蕈甲科Leiodidae Fleming, 1821
    (7) 觅葬甲科Agyrtidae Thomson, 1859
    (8) 葬甲科Silphidae Latreille, 1806
    (9)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 Latreille, 1802
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Latreille, 1802
    (10) 粪金龟科Geotrupidae Latreille, 1802
    (11) 皮金龟科Trogidae Mac Leay, 1819
    (12) 锹甲科Lucanidae Latreille, 1804
    (13) 红金龟科Ochodaeidae Mulsant & Rey, 1871
    (14) 金龟科Scarabaeidae Latreille, 1802
花甲总科Dascilloidea Guérin-Méneville, 1843 (1834)
    (15) 花甲科Dascillidae Guérin-Méneville, 1843 (1834)
吉丁总科Buprestoidea Leach, 1815
    (16) 吉丁科Buprestidae Leach, 1815
丸甲总科Byrrhoidea Latreille, 1804
    (17) 泥甲科Dryopidae Billberg, 1820 (1817)
叩甲总科Elateroidea Leach, 1815
    (18) 叩甲科Elateridae Leach, 1815
    (19) 红萤科Lycidae Laporte, 1836
    (20) 花萤科Cantharidae Imhoff, 1856 (1815)
长蠹总科Bostrichoidea Latreille, 1802
    (21) 皮蠹科Dermestidae Latreille, 1804
    (22) 长蠹科Bostrichidae Latreille, 1802
    (23) 蛛甲科Ptinidae Latreille, 1802
郭公甲总科Cleroidea Latreille, 1802
    (24) 谷盗科Trogossitidae Latreille, 1802
    (25) 郭公虫科Cleridae Latreille, 1802
    (26) 拟花萤科Melyridae Leach, 1815
扁甲总科Cucujoidea Latreille, 1802
    (27) 球棒甲科Monotomidae Laporte, 1840
    (28) 隐食甲科Cryptophaginae Kirby, 1826
    (29) 锯谷盗科Silvanidae Kirby, 1837
    (30) 扁甲科Cucujidae Latreille, 1802
    (31) 露尾甲科Nitidulidae Latreille, 1802
    (32) 瓢虫科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33) 薪甲科Latridiidae Erichson, 1842
拟步甲总科Tenebrionoidea Latreille, 1802
    (34) 小蕈甲科Mycetophagidae Leach, 1815
    (35) 花蚤科Mordellidae Latreille, 1802
    (36) 幽甲科Zopheridae Solier, 1834
    (37)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Latreille, 1802
    (38) 拟天牛科Oedemeridae Latreille, 1810
    (39) 芫菁科Meloidae Gyllenhal, 1810
    (40) 蚁形甲科Anthicidae Latreille, 1819
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 Latreille, 1802
    (41) 暗天牛科Vesperidae
    (42) 天牛科Cerambycidae Latreille, 1802
    (43) 距甲科Megalopodidae Latreille, 1802
    (44) 叶甲科Chrysomelidae Latreille, 1802
象甲总科Curculionoidea Latreille, 1802
    (45) 卷叶象科Attelabidae Billberg, 1820
    (46) 椰象甲科Dryophthoridae Sch?nherr, 1825
    (47) 三锥象科Brentidae Billberg, 1820
    (48) 象甲科Curculionidae Latreille, 180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活动

(10)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种类鉴定及其主要种Valsa mali遗传分化和初侵染源快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林木主要病虫害及其影响
        1.1.1 新疆林业发展现状
        1.1.2 林木病虫害种类及其影响
        1.1.3 林木腐烂病的发生和危害
        1.1.4 林果腐烂病发生规律
        1.1.5 林木腐烂病的防治
    1.2 林木腐烂病菌分类
        1.2.1 形态学分类
        1.2.2 分子生物学分类
    1.3 腐烂病菌致病力差异研究
    1.4 腐烂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1.4.1 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1.4.2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和技术
    1.5 腐烂病菌初侵染源检测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疆主要林木腐烂病菌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新疆不同林木寄主种类及分离病菌数量统计
        2.2.2 防护林腐烂病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
        2.2.3 经济林腐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2.2.4 致病性测定结果
        2.2.5 腐烂病菌不同种形态学特征
        2.2.6 代表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讨论与结论
        2.3.1 讨论
        2.3.2 结论
第三章 新疆林木腐烂病菌主要种V.mali致病力分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来源V.mali培养性状观察
        3.2.2 最适pH测定
        3.2.3 最适温度测定
        3.2.4 不同寄主来源V.mali在苹果、香梨致病性测定
        3.2.5 同一寄主来源腐烂病菌V.mali在不同林木寄主上致病性测定
    3.3 讨论与结论
        3.3.1 讨论
        3.3.2 结论
第四章 新疆林木腐烂病主要种V.maliISSR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试验菌株菌丝体获得
        4.1.2.2 DNA提取
        4.1.2.3 试验引物
        4.1.2.4 ISSR-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4.1.2.5 数据统计和分析
    4.2 结果与结论
        4.2.1 不同来源苹果树腐烂病V.maliISSRPCR结果
        4.2.2 V.mali的不同地理区域种群的群体遗传分析
        4.2.3 V.mali不同地理区域种群的群体遗传结构与分化
        4.2.4 苹果腐烂病V.mali的聚类分析
    4.3 讨论与结论
        4.3.1 讨论
        4.3.2 结论
第五章 林木腐烂病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菌株
        5.1.2 DNA提取及PCR扩增
        5.1.3 特异性引物设计
        5.1.4 特异性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5.1.5 特异性引物灵敏度检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5.2.2 特异性引物的检测
        5.2.3 特异性引物灵敏度检测
    5.3 讨论与结论
        5.3.1 讨论
        5.3.2 结论
第六章 新疆苹果园及香梨园腐烂病菌初侵染源检测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林果植物材料和土壤样品DNA提取
        6.2.2 库尔勒香梨园腐烂病初侵染源检测
        6.2.3 阿克苏苹果园腐烂病初侵染源检测
    6.3 讨论与结论
        6.3.1 讨论
        6.3.2 结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1.1 新疆主要林木腐烂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7.1.2 新疆林果腐烂病菌主要种V.mali致病性分化研究
        7.1.3 新疆林木腐烂病菌主要种V.maliISSR遗传分化
        7.1.4 林木腐烂病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建立
        7.1.5 新疆林木腐烂病初侵染源检测
    7.2 特色和创新
        7.2.1 研究特色
        7.2.2 研究创新
    7.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图1 新疆林果腐烂病的危害症状
附图2 腐烂病菌V.mali致病性分化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甘肃南部地区核桃蛀干害虫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核桃主产区天牛种类及种群动态[J]. 梁林波,苏连波,李俊南,赵阡池,熊新武,陆斌. 植物保护, 2021(06)
  • [2]新疆香梨园三种食心虫飞行能力及田间种群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D]. 崔笑雄. 塔里木大学, 2021
  • [3]苹果园间作绿肥对害虫和天敌发生动态及时间生态位的影响[D]. 达先鹏.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4]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D]. 王超超.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5]汉源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及重要病害研究[D]. 纪云鹏.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6]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J].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张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02)
  • [7]7种中国林业检疫性害虫的适生区预测[D]. 樊婷婷.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8]遵义地区核桃蛀干害虫调查研究[J]. 付甫永,王健,路纪芳,展茂魁,司徒春南,王安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6)
  • [9]宁夏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地理[D]. 白玲. 河北大学, 2016(02)
  • [10]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种类鉴定及其主要种Valsa mali遗传分化和初侵染源快速检测研究[D]. 郭开发. 石河子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甘肃南部核桃螟虫研究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