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实施双向转诊的意义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家祺[1](2021)在《夷陵区双向转诊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敏[2](2021)在《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医疗资源不足及配置不合理的背景下,分级诊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双向转诊作为分级诊疗主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了解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环境与政策,了解医务人员对基层医疗机构定位的认知,对比分析罗湖区和龙华区医生、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下转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深圳市医联体建设和促进双向转诊顺畅实施提供有针对性、可行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现行有关双向转诊制度的政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立意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罗湖人民医院和龙华中心医院及其举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并对比两个区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情况、态度和下转意愿等;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看法及转诊运行存在问题;c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患双方下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现状深圳市双向转诊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政府和医疗集团均出台相关政策,如实行医疗收费分级管理和医保差别支付制度促进社区首诊,医联体内强制住院患者出院即下转促进转诊。深圳市近三年下转人次逐年上升,2018-2020年增加6.30%,但上转人次仍远超下转人次,2020年上下转比6.44:1。2.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认知研究结果(1)罗湖区40.60%、龙华区40.14%医务人员认为区级医院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双向转诊制知晓率较高,罗湖区87.97%,龙华区89.12%。(2)医务人员下转意愿较高,罗湖区79.70%,龙华区83.67%,影响下转意愿的因素罗湖区为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医院双向转诊宣传力度、转诊是否影响医院收入;龙华区为对双向转诊制了解情况、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接收上转患者频率。3.高血压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研究结果(1)罗湖区和龙华区患者对双向转诊制知晓率较低,分别有48.99%和40.18%没听说过。社区首诊方面,罗湖区43.86%龙华区56.14%的患者首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患者下转意愿较高,罗湖区74.64%,龙华区82.70%,影响下转意愿的因素两区均为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社康中心检查设备是否满足治疗需求和医院医生是否建议下转。4.定性访谈结果通过访谈深圳市的部分医务人员得知,深圳市双向转诊工作实施较好,医务人员普遍比较认可目前为促进转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但医务人员在实施转诊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如现有转诊指南不够清晰明确导致不同医生对转诊标准的把握有所差异、信息系统虽实现统一但信息未完全共享、医疗机构间沟通不足等。患者对社康中心医疗水平信任度有待提升,有下转意愿,但未形成行为。结论:深圳市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不同区医疗资源和转诊实施有一定差距,通过积极制定政策和推进相关措施,深圳市已取得一定成绩,上转人数明显下降,社区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区居民就诊趋向逐渐符合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医患双方双向转诊制的认知深度较低;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促进措施有待完善;信息系统不完善;现有转诊指南不够清晰明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建议:加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宣教;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完善“互联网+”医联体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制定清晰且标准化双向转诊指南并培训;完善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张敏[3](2021)在《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文中认为目的:在医疗资源不足及配置不合理的背景下,分级诊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双向转诊作为分级诊疗主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了解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环境与政策,了解医务人员对基层医疗机构定位的认知,对比分析罗湖区和龙华区医生、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下转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深圳市医联体建设和促进双向转诊顺畅实施提供有针对性、可行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现行有关双向转诊制度的政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立意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罗湖人民医院和龙华中心医院及其举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并对比两个区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情况、态度和下转意愿等;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看法及转诊运行存在问题;c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患双方下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现状深圳市双向转诊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政府和医疗集团均出台相关政策,如实行医疗收费分级管理和医保差别支付制度促进社区首诊,医联体内强制住院患者出院即下转促进转诊。深圳市近三年下转人次逐年上升,2018-2020年增加6.30%,但上转人次仍远超下转人次,2020年上下转比6.44:1。2.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认知研究结果(1)罗湖区40.60%、龙华区40.14%医务人员认为区级医院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双向转诊制知晓率较高,罗湖区87.97%,龙华区89.12%。(2)医务人员下转意愿较高,罗湖区79.70%,龙华区83.67%,影响下转意愿的因素罗湖区为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医院双向转诊宣传力度、转诊是否影响医院收入;龙华区为对双向转诊制了解情况、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接收上转患者频率。3.高血压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研究结果(1)罗湖区和龙华区患者对双向转诊制知晓率较低,分别有48.99%和40.18%没听说过。社区首诊方面,罗湖区43.86%龙华区56.14%的患者首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患者下转意愿较高,罗湖区74.64%,龙华区82.70%,影响下转意愿的因素两区均为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社康中心检查设备是否满足治疗需求和医院医生是否建议下转。4.定性访谈结果通过访谈深圳市的部分医务人员得知,深圳市双向转诊工作实施较好,医务人员普遍比较认可目前为促进转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但医务人员在实施转诊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如现有转诊指南不够清晰明确导致不同医生对转诊标准的把握有所差异、信息系统虽实现统一但信息未完全共享、医疗机构间沟通不足等。患者对社康中心医疗水平信任度有待提升,有下转意愿,但未形成行为。结论:深圳市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不同区医疗资源和转诊实施有一定差距,通过积极制定政策和推进相关措施,深圳市已取得一定成绩,上转人数明显下降,社区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区居民就诊趋向逐渐符合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医患双方双向转诊制的认知深度较低;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促进措施有待完善;信息系统不完善;现有转诊指南不够清晰明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建议:加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宣教;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完善“互联网+”医联体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制定清晰且标准化双向转诊指南并培训;完善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王宝[4](2021)在《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居民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量不足、“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效能低下。如何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的问题。实施分级诊疗能够缓解现行状态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紧张状态,促使全社会医疗卫生行业得到良性发展。本文对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的运行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基层首诊程度低、双向转诊不畅通以及政府财政投入不够等问题。其次,构建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的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效果实施的影响因素。再次,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的分级诊疗实施经验进行总结,为国内外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启示。最后,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对策如下:(1)政府需要增加各级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改善各级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实力;(2)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并制定人才优待福利政策。(3)加强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宣传力度。(4)破除多层级医疗机构间壁垒,加强信息沟通和合作。上述建议将为完善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陈丽娟[5](2021)在《乌市医务人员和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及满意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了解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各社区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及满意度现况,探索影响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分级诊疗认知及满意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剖析分级诊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更好的落实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乌鲁木齐市10家医疗机构共计673名调查对象,其中包括1所三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和8个社会卫生服务中心,在2020年5月-2020年10月间向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发放自行设计问卷共计1400份,其中医务人员和居民各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6份,医务人员673份,居民633份,回收率分别为96.14%和90.43%。通过描述统计、频数分析、差异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访谈法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结果:1.现状分析: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知晓率分别为36.87%和79.79%,支持率分别为59.49%和88.11%,影响率分别为43.67%和56.32%,信任率/胜任率分别为50.32%和73.55%,满意率分别为56.01%和80.68%。由此可知,社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满意度现状均远低于医务人员,其中各维度中居民对分级诊疗的知晓率最低。2.影响因素分析:(1)社区居民:居民分级诊疗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健康状况、2周内患病情况、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经历情况;居民对分级诊疗支持情况的影响因素是健康状况,步行至最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时间,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经历情况;居民对分级诊疗影响情况的影响因素是性别,2周内患病情况;居民对分级诊疗信任情况的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型,健康状况;居民对分级诊疗满意情况的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健康状况。(2)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是所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胜任情况的影响因素是职称;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满意情况的影响因素是学历。3.无量纲比较:(1)差异比较:医务人员(79.79%)对分级诊疗的知晓率显着高于居民(36.87%);医务人员(88.11%)对分级诊疗的支持率要显着高于居民(59.49%);医务人员(56.32%)受分级诊疗的影响率要显着高于居民(43.67%);医务人员(73.55%)对分级诊疗的胜任率要显着高于居民(50.32%)对分级诊疗的信任率;医务人员(80.68%)对分级诊疗的满意率要显着高于居民(56.01%)。(2)权重分析:分级诊疗知识对于居民来说最重要,权重值是0.244;分级诊疗的影响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最重要,权重值是0.359。结论:应当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缩小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差距。建立转诊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分级诊疗的宣传等措施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贯彻落实。
李洋[6](2020)在《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医疗服务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一环,甚至是最后一道防线,在普及健康知识、治疗疾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人们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保障健康,就等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由于综合原因,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倒三角形”的无序就医模式仍未得到明显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对人们保障生命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困恼。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缓解医保基金压力,降低医疗费用,2015年起,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按照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治疗难度的不同,选择相对应的医疗机构就诊,实现急慢分治、有序就医。国务院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全面定型。为解决当今医疗服务的难点、堵点等问题,开封市也开展了对分级诊疗的改革探索。2016年,开封市陆续制定了多项政策,例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汴政办[2016]123号)、《关于印发<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汴卫[2017]19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获得了不错的进展效果,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还没有明确、精准的解决措施。为了探究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中遇到的问题,本人以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例,通过对开封市医疗资源现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群众、医务人员、政府人员等利益相关群体访谈,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找出开封市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反映的不足,采取文献研究、访谈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研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希望能对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借鉴。通过研究得出,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需要优化完善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设计体系、均衡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构筑医疗信息化共享平台、加强宣传,才能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合理的就医格局,为群众有序就医,合理就医,享有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刘源[7](2020)在《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为全国实施分级诊疗政策拉开了序幕。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接诊与)治疗,逐步实现(医疗机构)从全科到专业化医疗的过程。“十三五”期间,分级诊疗在全国各级政府和医院都轰轰烈烈地实施着,但该政策实施五年来进展如何、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如何实施,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资料整理、现场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淮安市分级诊疗推动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分级诊疗成效不显着的原因,并在仔细剖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不同医疗卫生体系的经验和做法,得出有效解决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淮安市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医保政策调控的作用不明显,患者就诊的信息不共享,医疗机构实施分级诊疗的积极性不高,双向转诊渠道不通畅等原因造成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效果不显着。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能力障碍、配套政策的障碍、体制机制的障碍、信息共享的障碍,监管考核的障碍等。通过国内外分级诊疗的先进经验的分析,得出可借鉴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完善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的对策。分别从完善配套制度、健全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宣传引导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完善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对策。
李倩[8](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武可[9](2020)在《基于分级诊疗的患者流建模与转诊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为促进患者合理就医,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转诊作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环节,其高效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的合理流动、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服务效率。但现实情况中转诊机制的不明确和转诊过程的无规范性导致转诊制度具体应该如何实施以达到预期效果尚不明确。目前关于患者转诊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结论难以落地;少数定量研究对患者转诊的场景和过程描述过于简单,模型仍有改进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患者转诊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患者在医疗机构间的就诊流动过程构建了转诊场景下的患者流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转诊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患者电子转诊过程的示例验证。首先,对转诊制度运行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对转诊基本要素、患者的特征、患者转诊的具体过程、转诊策略的分类、以及不同条件下的转诊目标进行了总结,为转诊患者流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依据。其次,对患者就诊全流程中转诊场景下的患者流模型进行了构建。在明确患者转诊场景和转诊过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门诊和住院转诊场景下的患者流模型。基于固定比例转诊策略,采用仿真方法对患者在门诊场景下的转诊进行了建模;基于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转诊策略,根据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对患者在住院场景下的转诊进行了建模。再次,基于实际案例对前述转诊患者流模型进行分析。对患者门诊转诊场景下的仿真模型进行分析,以两级医疗机构资源利用率达到平衡为目标,研究基于社区首诊率、患者上转率和患者下转率的患者转诊策略。结果表明实现门诊转诊策略优化的关键在于提升基层首诊率;对患者住院转诊场景下的马尔可夫决策模型进行分析,以两级医疗机构总收益最大为目标,研究基于离散状态和有限决策时期的患者转诊策略。结果表明医疗机构的资源水平、决策时长以及患者接受转诊的意愿都会对医院的推荐转诊策略产生影响。为实现最优的转诊制度运行效果,两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合作策略应由参与转诊合作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予以确定。最后,根据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患者电子转诊过程的实现及示例验证。设计了一个能够实现用户登录、患者信息查询、转诊决策支持和患者转诊操作功能的应用原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文研究中的患者转诊流程和转诊策略对患者转诊过程进行了示例操作,验证了该原型的可用性。
陶士素[10](2020)在《利益视角下医联体分级诊疗多元主体的认知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无序就医已经成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为此,国家将分级诊疗作为当前医改的重中之重,并将医共体作为实现县域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而利益均衡是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益认知趋同则是实现益均衡的基础。为此,了解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认知差异,探寻认知趋同策略成为促进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分级诊疗相关群体间认知的差异集中在制度认知差异上,对利益研究集中在利益冲突与损益分析上,缺少对各方在利益诉求等方面认知差异的比较。为此,研究拟在定性分析关键利益群体及其利益诉求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明确医联体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认知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据此研制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促使各方认知趋同,促进医联体分级诊疗可持续发展。研究思路与方法首先,通过共词分析法确定医联体分级诊疗关键利益相关者。其次,结合WHO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模型和ERG理论,定性分析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并通过利益相关者定性访谈等方式修正、完善。再次,利用实证调查数据,分析关键利益相关者对各方利益诉求的认识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认知趋同策略。结果1.关键利益相关者分析。共词分析发现,当前分级诊疗利益相关者研究中,提及频率前三位的分别是居民或患者、核心医疗机构(牵头机构、综合医院)及医务人员、成员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分别为100%、83.3%、75.0%。据此,确定医联体分级诊疗关键利益群体是医方和患方,其中,医方包括综合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基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患方指居民或患者。2.医患双方诉求的内容。通过理论分析和咨询论证,发现:医方的主要利益诉求点为薪酬待遇、安全责任、医患关系、职业发展和技术提升等方面;患方的主要利益诉求为安全、及时有效、经济、便捷等方面;双方利益诉求冲突集中在治疗决定权在谁手中、诊疗安全性还是医疗费用排第一等方面。3.医患双方对医生利益诉求的认知及差异状况。医方自评诉求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收入、业务量、个人职业发展,分别占30.5%、24.2%、16.8%;而患方认为医方诉求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收入、业务量、安全风险,分别占59.8%、19.6%、8.0%。分析发现:从性别上看,在业务量和职业发展诉求上,女性医务人员较男性医务人员关注度要低(P<0.05);在收入和安全方面的诉求较男性医务人员关注度要高(P<0.05)。从单位等级来看,级别越低的医疗机构对收入、业务量的关注度越高(P<0.05)。工作时间在五年以下的医务人员较工作时间5年以上的医务人员更关注收入及业务量;工作10年以上的医务人员对关系、安全、职业发展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工作10年以下的医务人员。从职称分析,初级职称以下的医务人员对收入的关注度更高。从工作性质来看,医生和药师对于个人职业发展高于护士。从学历分析,不同学历医务人员对以上诉求的关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医患双方对患方利益诉求的认知及差异状况。患方自评诉求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医疗费用、高效就医、医疗服务安全性,分别占50.9%、18.8%、17.9%;而医方认为患方诉求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医疗服务安全性、高效就医、医疗费用,分别占38.9%、25.3%、21.1%。影响因素有转诊经历、年龄、学历、收入等。同时患方认为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带来最大的变化是诊疗活动手续简单,而医方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分析可知,从性别来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对医疗的安全、有效,可及性关注度较高,连续性、尊严和保密性关注度较低(P<0.05)。中青年患者较年龄较大的患者对安全性和保密性、自主性和选择性等方面的诉求有显着差异(P<0.05)。从职业来看,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各方面诉求的关注度高。从婚姻状况分析,不同婚姻状况对以上诉求的关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学历分析,学历较高人群对尊严和保密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关注度较学历较低人群关注度高,学历较低的人群对可及性的关注度更高。从个人月收入来看,低收入人群对有效性、可及性的关注度较高,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较低(P<0.05)。结论与建议医患双方共同的诉求为经济需求、安全需求、关系需求。平衡医患的这几个需求,将助力于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居民/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较低,需进一步加强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活动。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患者共同努力,提出协调对策,尽可能地促使认知趋向一致。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实施双向转诊的意义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实施双向转诊的意义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4 国内外双向转诊实践情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设计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研究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环境 |
3.2 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 |
3.3 高血压患者的调查结果 |
3.4 定性访谈结果 |
第四章 讨论及建议 |
4.1 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实施不足之处 |
4.2 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双向转诊研究现状及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双向转诊现状调查问卷(医务人员版) |
附录四 双向转诊情况调查问卷(患者版)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4 国内外双向转诊实践情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设计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研究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环境 |
3.2 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 |
3.3 高血压患者的调查结果 |
3.4 定性访谈结果 |
第四章 讨论及建议 |
4.1 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实施不足之处 |
4.2 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双向转诊研究现状及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双向转诊现状调查问卷(医务人员版) |
附录四 双向转诊情况调查问卷(患者版)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分级诊疗研究状况 |
1.2.2 国内分级诊疗研究状况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定性分析法 |
1.3.3 定量分析法 |
1.3.4 对比分析法 |
1.3.5 调查法 |
1.3.6 层次分析法 |
1.3.7 模糊综合评价法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公立医院 |
2.1.2 分级诊疗 |
2.1.3 医疗联合体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理论 |
2.2.2 社会分工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的现状分析 |
3.1 黑龙江省分级诊疗制度发展沿革 |
3.1.1 起步阶段(1994-2014) |
3.1.2 逐步完善阶段(2015-至今) |
3.2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现状 |
3.2.1 黑龙江省分级诊疗制度的构成 |
3.2.2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发展现状 |
3.3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分析 |
3.3.1 配套政策现状分析 |
3.3.2 配套设施现状分析 |
3.3.3 医疗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4.2.1公立医院分级诊疗配套政策完善程度指标 |
4.2.2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医疗人才队伍稳定性指标 |
4.2.3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配套医疗设备完善程度指标 |
4.2.4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的满意度指标 |
4.3 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4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
5.1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
5.2 实证分析 |
5.2.1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 |
5.2.2 对实施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
5.2.3 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水平分类 |
5.2.4 省内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得分 |
5.3 结果分析 |
5.3.1 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整体不佳 |
5.3.2 各地区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差异较大 |
5.4 分级诊疗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
5.4.1 人事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 |
5.4.2 救治能力和工作效率较低 |
5.4.3 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
5.4.4 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健全 |
5.4.5 分级诊疗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 |
5.4.6 医联体的协作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
5.5 本章小结 |
6 国内外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践及其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6.1 国外分级诊疗实践 |
6.1.1 英国分级诊疗的实践概况 |
6.1.2 美国分级诊疗的实践 |
6.1.3 日本分级诊疗的实践 |
6.2 国内典型省份分级诊疗实践概况 |
6.2.1 陕西省分级诊疗的实践 |
6.2.2 广东省分级诊疗的实践 |
6.2.3 浙江省分级诊疗的实践 |
6.3 国内外实践对黑龙江省分级诊疗建设的启示 |
6.3.1 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需要充足的全科医生人力资源 |
6.3.2 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需要充足且合理分配医药资源 |
6.3.3 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需要完善的转诊机制 |
6.3.4 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需要患者对制度的了解和普及 |
6.4 本章小结 |
7 改善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
7.1 完善人事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 |
7.1.1 完善人事薪酬制度 |
7.1.2 完善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配套政策 |
7.2 提高救治能力与工作效率 |
7.2.1 提高三级公立医院难病、重病的救治能力 |
7.2.2 提高医疗工作含金量和医院运行效率 |
7.3 增加财政投入 |
7.3.1 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 |
7.3.2 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 |
7.4 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
7.4.1 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
7.4.2 引导大综医院全科医生适度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移 |
7.5 加强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宣传力度 |
7.6 加强医联体的协作作用 |
7.7 本章小结 |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指标评审专家打分表 |
致谢 |
附件 |
(5)乌市医务人员和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及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问卷调查对象 |
1.2 访谈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2.1 文献研究法 |
2.2 问卷调查法 |
2.3 半结构式知情访谈 |
3 质量控制 |
3.1 研究设计阶段 |
3.2 现场调查阶段 |
3.3 审核录入阶段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基本情况 |
1.1 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
1.2 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
2 分级诊疗的现状分析 |
2.1 居民对分级诊疗的现状分析 |
2.2 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各维度的现状分析 |
3 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的分级诊疗各维度差异分析 |
3.1 不同特征人群社区居民的分级诊疗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
3.2 医务人员的分级诊疗各维度差异分析 |
4 分级诊疗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居民分级诊疗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医务人员分级诊疗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5 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认知及满意度的无量纲比较 |
5.1 居民对于分级诊疗情况的权重分析 |
5.2 医务人员对于分级诊疗情况的权重分析 |
6 关键知情人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6.1 优质医疗资源还需下沉 |
6.2 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转诊动力 |
6.3 信息壁垒依旧存在,人才培养不健全 |
讨论 |
1 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满意度现状分析 |
2 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的无量纲比较 |
问题与建议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我国分级诊疗情况的现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6)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理论与概念 |
一、理论依据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政府职能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一)分级诊疗制度 |
(二)双向转诊 |
(三)医疗联合体 |
第二章 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现状 |
一、开封市医疗服务供给情况 |
(一)开封市医疗机构现状 |
(二)开封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体分布 |
(三)开封市医疗机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分布情况 |
(四)开封市医疗机构床位分布情况 |
二、开封市医疗资源分级配置情况 |
(一)诊疗服务需求分布情况 |
(二)入院诊疗人次分布情况 |
(三)床位使用分布情况 |
(四)双向转诊分布情况 |
三、开封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 |
(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政策保障 |
(二)明确和考核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 |
(三)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
(四)构建急慢分治与上下联动机制 |
(五)发挥医保基金杠杆调节作用 |
四、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二)访谈内容分析 |
第三章 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 |
(二)医疗机构配置失衡 |
(三)医联体未发挥应有作用 |
(四)分级诊疗制度信息化进展缓慢 |
(五)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率和认可度低 |
二、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策设计缺乏指向性 |
(二)医疗机构配置调控机制不敏感 |
(三)医联体运行松散 |
(四)分级诊疗制度信息化难度大 |
(五)患者医疗需求失实 |
第四章 优化推动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对策 |
一、优化完善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设计体系 |
(一)科学设计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制定配套措施 |
(二)制定明确的转诊标准,简化转诊流程 |
(三)强化医保政策调控作用,科学引导基层首诊 |
(四)放宽基层药品限制,上下用药合理衔接 |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兜底经济薄弱环节 |
二、均衡配置医疗资源 |
(一)完善医疗卫生区域规划,合理调整医疗资源 |
(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
(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四)逐步实现医疗资源整合共享 |
三、加强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 |
(一)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
(二)全面开展城区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建设 |
(三)有序建设专科联盟 |
(四)稳步推进城乡跨区医联体建设 |
四、构筑医疗信息化共享平台 |
(一)构建分级诊疗信息系统 |
(二)构建智慧化医疗 |
五、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凝聚发展合力 |
(一)加强健康宣教,普及健康知识 |
(二)强化分级诊疗制度的引导作用 |
(三)提高政府人员、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水平 |
参考文献 |
附录A: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群众(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B: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上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C: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D: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7)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现状研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分级诊疗 |
(二)医联体 |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二、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社会公平理论 |
第二章 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 |
一、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
(一)从政策文件上看,分级诊疗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
(二)从实施意义上看,分级诊疗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
(三)从实施内容上看,分级诊疗是“强基层”的重要推动力 |
(四)从实施目标上看,分级诊疗能改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五)从实施效果上看,分级诊疗能提高诊疗效率、改善医患关系 |
二、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 |
(一)淮安市医疗资源分级配置情况 |
(二)淮安市就诊服务分级利用情况 |
(三)淮安市基层首诊实施情况 |
(四)淮安市双向转诊实施情况 |
第三章 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
(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
(二)医保政策调控作用不明显 |
(三)患者就诊信息不共享 |
(四)医疗机构实施积极性不高 |
(五)双向转诊渠道不畅通 |
二、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服务能力障碍:基层医疗机构能力薄弱,居民认可度低 |
(二)配套政策障碍:医保政策尚需优化,缺乏约束力 |
(三)体制机制障碍: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制度连续性差 |
(四)信息共享障碍:医联体体系不完善,信息共享难 |
(五)监管考核障碍: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医院间配合度低 |
第四章 国内外分级诊疗的借鉴经验 |
一、国外分级诊疗先进经验 |
(一)美国:按病种付费(DGRs) |
(二)英国:社区医生(家庭医生)制 |
(三)日本:合理的三级医疗圈 |
二、国内分级诊疗先进经验 |
(一)北京:构建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 |
(二)上海:家庭医生模式带动分级诊疗 |
(三)厦门:“三师共管”提供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
第五章 完善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的对策 |
一、完善配套制度,保障分级诊疗有效实施 |
(一)健全医保报销政策,促使患者留在基层医院就诊 |
二、健全体系建设,激发分级诊疗运行活力 |
(一)打造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优秀卫生人员 |
(二)建设医疗联合体,实现城乡信息共享 |
三、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院综合实力 |
(一)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每一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
(二)畅通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渠道,让每一位患者都有转诊绿色通道 |
四、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就诊患者科学就医 |
(一)宣传引导,改变居民传统就医理念 |
(二)科学规范,促使新成新型就医习惯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8)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1.2.2 分级诊疗 |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1.2.4 医疗机构 |
1.2.5 医联体 |
1.2.6 卫生资源配置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资料来源 |
1.6 创新性与不足 |
1.6.1 创新性 |
1.6.2 不足 |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1 美国 |
2.1.2 英国 |
2.1.3 日本 |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2.1 古巴 |
2.2.2 泰国 |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
2.3.1 特点 |
2.3.2 经验启示 |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
4.2 建议 |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分级诊疗的患者流建模与转诊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转诊制度研究现状 |
1.2.2 转诊策略研究现状 |
1.2.3 电子转诊应用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2 转诊制度运行关键要素分析 |
2.1 转诊基本要素 |
2.1.1 转诊场景 |
2.1.2 参与转诊的医疗机构组成及互动关系 |
2.2 患者特征 |
2.2.1 患者就诊选择 |
2.2.2 患者特性及分类方式 |
2.3 转诊过程与策略 |
2.3.1 转诊过程 |
2.3.2 转诊策略 |
2.4 转诊目标 |
2.5 本章小结 |
3 转诊场景下患者流模型构建 |
3.1 患者转诊场景与转诊过程 |
3.1.1 患者转诊场景 |
3.1.2 患者转诊过程 |
3.2 患者流建模方法 |
3.2.1 患者流概念与一般建模方法 |
3.2.2 转诊患者流模型构建方法 |
3.3 转诊患者流模型建立 |
3.3.1 模型基本假设 |
3.3.2 门诊转诊场景下的仿真模型 |
3.3.3 住院转诊场景下的马尔可夫决策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案例分析的转诊策略优化研究 |
4.1 门诊转诊场景案例分析 |
4.1.1 仿真参数设置 |
4.1.2 模型验证 |
4.1.3 运行结果分析 |
4.2 住院转诊场景案例分析 |
4.2.1 系统收益最大化时的转诊策略 |
4.2.2 与文献案例的比较 |
4.3 转诊策略的优化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5 患者电子转诊过程实现及示例验证 |
5.1 需求分析 |
5.1.1 应用需求 |
5.1.2 功能需求 |
5.1.3 接口需求 |
5.2 应用设计 |
5.2.1 架构设计 |
5.2.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5.2.3 功能模块设计 |
5.3 应用实现 |
5.3.1 开发环境 |
5.3.2 功能实现 |
5.4 患者转诊示例验证 |
5.4.1 接口测试 |
5.4.2 患者转诊过程示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利益视角下医联体分级诊疗多元主体的认知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研究 |
1.3.2 医联体制度建设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资料来源 |
1.5.3 研究方法 |
1.5.4 技术路线 |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关键利益相关者识别研究 |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利益相关者及职能 |
2.2.1 政府职能 |
2.2.2 医疗产品供应商职能 |
2.2.3 医疗机构职能 |
2.3 利益相关者梳理与筛选 |
2.3.1 利益相关者梳理 |
2.3.2 利益相关者识别 |
第3章 关键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定性分析 |
3.1 医患诉求的理论分析 |
3.1.1 WHO卫生系统绩效评价模型 |
3.1.2 ERG理论 |
3.2 医患诉求的咨询论证 |
3.2.1 论证过程 |
3.2.2 论证结果 |
3.3 政府诉求 |
第4章 医患双方对医方的认知及其差异分析 |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4.2 医方对制度的认知及内部差异 |
4.2.1 认知情况 |
4.2.2 .认知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4.3 医方对诉求的认知及内部差异 |
4.3.1 诉求情况 |
4.3.2 诉求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4.4 患方对医方的认知 |
第5章 医患双方对患方的认知及其差异分析 |
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5.2 .患方对制度的认知及内部差异 |
5.2.1 认知情况 |
5.2.2 .认知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5.3 患方对诉求的认知及内部差异 |
5.3.1 诉求情况 |
5.3.2 诉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5.4 医方对患方的认知 |
第6章 医患双方利益认知趋同干预策略分析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策略 |
6.2.1 政府干预措施 |
6.2.2 居民/患者干预措施 |
6.2.3 医疗机构干预措施 |
6.3 研究的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问卷调查表1 |
问卷调查表2 |
个人简介 |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实施双向转诊的意义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夷陵区双向转诊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 张家祺. 三峡大学, 2021
- [2]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D]. 张敏. 汕头大学, 2021(02)
- [3]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D]. 张敏. 汕头大学, 2021
- [4]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研究[D]. 王宝.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5]乌市医务人员和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及满意度研究[D]. 陈丽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6]开封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研究[D]. 李洋. 河南大学, 2020(06)
- [7]淮安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源.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基于分级诊疗的患者流建模与转诊策略优化研究[D]. 武可.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10]利益视角下医联体分级诊疗多元主体的认知差异研究[D]. 陶士素.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