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庄曲志的接受与《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

司马迁对庄曲志的接受与《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

一、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谢璇[1](2020)在《《史记》中的引文与录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阅读《史记》,会发现司马迁在传记中引、录了很多文章作品,不仅有诗歌、辞赋、谣谚,还有书信、铭文、诏书等,其种类丰富,方式多样,为《史记》增色不少。虽然它还未受到更多、更系统的关注,但它无疑是《史记》“文化宝藏”的一部分。论文立足《史记》文本精读的基础之上,首先将这些文章作品定义为引文与录文来进行分析,并将其统计归类,便于具体分析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这些文章作品的方式,即司马迁在一篇篇传记中的什么位置进行引用和录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文章作品的。进而探讨并了解司马迁在史书中引、录用大量文章作品的原因。最后总结这些引文与录文对《史记》本身及后世产生的意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录诗歌辞赋、诏令、书信等,与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知识储备、思想观念、自身经历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些引文与录文在增加《史记》的文学性、保存文献资料、开拓后世史学家注重文学的传统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晴[2](2017)在《道家思想与《史记》的文学表现》文中研究说明《史记》与道家思想的渊源笃深,司马迁对道家思想的尊奉,流露在《史记》的写人叙事中,而《史记》里也能折射出道家学说在汉代发展、演变的规律。从文学角度研究道家思想与《史记》文学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史记》的文学成就及其成因。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司马迁与道家思想考论汉初,为修复秦二世之暴政遗绪,统治者在政治上选择了黄老道家思想,武帝后期,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严峻的社会形势之下,道家的“无为”而治对社会政治再一次起到了调节作用;从家学影响看,司马迁自幼在父亲的濡染下学习成长,对道家思想的接受潜移默化;从个人选择看,李陵事件中遭受腐刑,司马迁于道家“无为”中获得精神解脱,以刑余之躯撰着《史记》。第二章《史记》对《老子》《庄子》的引用与化用《史记》中有大量的语句、对话、典故、甚至篇章都出自《老子》和《庄子》,有原文引用、历史题材的采用、寓言故事的化用等等。这种文字上的联系,是《史记》对道家思想接受的直接表现,也是研究司马迁道家观的重要基础。第三章道家思想与《史记》的人物塑造司马迁经常以是否秉持道家思想,作为衡量历史人物成败的重要标准。《史记》入传人物的选择标杆,不以社会地位、血统尊卑和爵秩高低为准绳,而是注重社会作用,选择性地将代表人物入传。对贤才,奇才、奇智、奇勇之人的偏爱,是司马迁“爱奇”的表现,其中寄寓了司马迁的思想取向和审美选择。第四章道家思想与“太史公曰”中的史学评论司马迁吸收了道家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将道家之“变”运用于评价历史人物之中。在社会政治观方面,司马迁喜欢称引道家学说来批判现世之腐朽社会。在人生观方面,一定程度地接受了道家的生死观,强调要正面生死,赞扬那些慕义而死,忍辱负重的勇士。第五章道家思想与《史记》的表现手法《史记》表现手法对道家思想的继承,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抒情性,《史记》与《庄子》在不同程度上诠释了悲情美;二是《史记》巧妙运用“庄”式讽喻手法,表达司马迁内心的悲愤之志;三是语言风格上,继承了庄子的“疏荡奇异”以及老子简约自然风格;最后,《史记》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庄子》中“史”的因素。

王芳,葛刚岩[3](2001)在《2000年司马迁与《史记》国际研讨会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尚永亮[4](2000)在《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司马迁在早期庄子、屈原之接受史上占有无可置疑的重要地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司马迁对庄、屈的态度,对此后两千年的庄、屈接受史具有显在的规范作用,而《史记》庄、屈二传在后世的庄、屈研究中,更具有不容忽视的文献价值。作一简略追溯可知:在司马迁之前的庄、屈接受史上,汉初的贾谊、淮南王刘安实有开先河的作用。贾谊被贬后所作《吊屈原赋》最早提及屈原之名,并对屈原的行事遭际寄予无

尚永亮[5](2000)在《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文中认为 司马迁在早期庄子、屈原之接受史上占有无可置疑的重要地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司马迁对庄、屈的态度,对此后两千年的庄、屈接受史具有显在的规范作用,而《史记》庄、屈二传在后世的庄、屈研究中,更具有不容忽视的文献价值。作一简略追溯可知:在司马迁之前的庄、屈接受史上,汉初的贾谊、淮南王刘安实有开先河的作用。贾谊被贬后所作《吊屈原赋》最早提及屈原之名,并对屈原的行事遭际寄予无

尚永亮[6](2000)在《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司马迁在早期庄子、屈原之接受史上占有无可置疑的重要地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司马迁对庄、屈的态度,对此后两千年的庄、屈接受史具有显在的规范作用,而《史记》庄、屈二传在后世的庄、屈研究中,更具有不容忽视的文献价值。

二、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史记》中的引文与录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文与录文的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2章 《史记》引文与录文的分类
    2.1 史传典籍
    2.2 诏策奏议
    2.3 旧语谣谚
    2.4 诗歌辞赋
    2.5 其他
第3章 《史记》引文与录文的运用方式
    3.1 征引于“太史公曰”
        3.1.1 单引
        3.1.2 并引
    3.2 编录于传文之中
        3.2.1 全录
        3.2.2 摘录
第4章 《史记》注重引录的原因
    4.1 客观因素
        4.1.1 受先秦典籍中引录传统的启发
        4.1.2 西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4.2 主观因素
        4.2.1 司马迁的自身经历提供了引录素材
        4.2.2 司马迁的文学观影响了引录主张
        4.2.3 司马迁的选择意识传递了引录偏好
        4.2.4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需要决定了引录目的
第5章 《史记》引文与录文的意义
    5.1 增加了《史记》的文学色彩
    5.2 对后世史书的编修具有借鉴意义
    5.3 保存了文献资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史记》中引文与录文统计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道家思想与《史记》的文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司马迁与道家思想考论
    第一节 时代文化
    第二节 家学渊源
    第三节 个人性情
第二章 《史记》对《老子》《庄子》的引用与化用
    第一节 对《老子》语句的引用及化用
    第二节 对《庄子》语句的引用及点化
第三章 道家思想与《史记》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 道家观照下的人物评价标准
    第二节 平等思想的秉持
    第三节“奇”人的塑造
第四章 道家思想与“太史公曰”中的史学评论
    第一节 以“变”论事
    第二节 以“术”论政
    第三节 以“同”论生死
第五章 道家思想与《史记》的表现手法
    第一节 道家思想与《史记》的抒情特征
    第二节 寄言寓意:“指事类情”的讽喻艺术
    第三节 《史记》语言的“雄”与“洁”
    第四节 《庄子》的史传笔法对《史记》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史记》中的引文与录文研究[D]. 谢璇.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2]道家思想与《史记》的文学表现[D]. 王晴.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3]2000年司马迁与《史记》国际研讨会综述[J]. 王芳,葛刚岩.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1(04)
  • [4]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J]. 尚永亮. 文学前沿, 2000(02)
  • [5]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J]. 尚永亮. 文学前沿, 2000(02)
  • [6]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A]. 尚永亮. 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0

标签:;  ;  ;  ;  ;  

司马迁对庄曲志的接受与《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