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比定向逻辑解码的简易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居易成[1](2021)在《基于参数化的音箱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数字技术尖端化和消费需求个性化的背景下,定制设计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本课题来源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从拟态到数态-参数化建构策略研究”,目的是,在传统定制渠道的基础上,以新一代消费群体需求为目标,设计师如何借助参数化为代表的数字生成技术,将数字制造和个性定制结合以探索新的造物手段,同时结合线上平台,构建全新的定制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围绕定制服务平台的研究背景,音箱产品定制的设计内容范畴以及参数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桌面研究。通过对参数化设计技术的的定义、概念阐述以及应用分析,论证参数化技术在定制服务与平台中的应用方式与可行性,应用价值与发展问题。同时探索音箱产品的定制范畴,主要分为基于部件与功能结构的定制以及融合参数化技术的基于产品语义学的音箱造型定制。并建立适用于课题的参数化定制平台。在调研分析阶段,通过问卷、用户访谈、实地观察将用户进行参数化定制音箱的行为功能模块选择定制阶段、外观参数化调控定制阶段以及生产与配送阶段后服务阶段,保证参数化平台建立的基础具有全链路的视角。通过汇总问卷、焦点小组、用户深度访谈,并进行洞察归类。得到本文聚焦解决的问题类别,分为平台信息、平台交互、平台服务与产品四个层级方向。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定制平台差异化信息流程搭建;定制流程多通道交互方式融合;定制服务的全链路循环系统构建;基于参数化技术和产品语义的产品定制方式。设计实践阶段首先细分场景进行参数化定制平台功能内容的导出,并基于主要功能内容,对参数化音箱定制平台进行利益相关者以及信息和物资等流动的产品定义;其次借助参数化软件实现设计结果可控性与多样性,通过参数化造型语义与造型元素的对应关系生成音箱外观;对音箱产品功能与部件的定制内容进行导出,分为声音特性、其他功能特性与物理属性;在以轻量化为主的界面设计准则指导下完成参数化定制平台交互原型设计。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在传统定制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参数化生成技术,构建全新的线上平台定制体系,为实现消费者需求,且拓展定制服务新的发展方向。
李浩然[2](2020)在《一种新型音频接口SoundWire在基带芯片上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5G通信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协议经历了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通信质量越来越高,通信速度越来越快。基带芯片是移动通信设备的通信协议处理核心,主要负责通信协议转换与数据传输。其中,针对于音频数据的处理与传输是决定5G通信质量与速度的关键因素。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研发人员提出了多种音频协议,针对这些音频协议而设计的接口电路已经被集成到基带芯片中。因此,如何根据新型音频协议开发对应的音频接口电路并融入音频系统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与基带芯片开发的重点。本文围绕英特尔公司的5G基带芯片中的音频子系统展开,对一种新型的音频接口协议Sound Wire在基带芯片中的首次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音频子系统是基带芯片对通话过程中的音频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传输的核心系统,其核心模块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负责对音频数据进行处理,而外部系统与DSP之间的数字音频接口电路不仅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而且标准化的数据传输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普适性。相较于其他音频协议,由于Sound Wire具有更复杂的协议结构、更强的扩展性、更全面的功能等特点,因此集成化实现更为复杂。本文深入研究了SoundWire的协议要求规范,以及音频子系统的结构功能需求,在具有Sound Wire IP的情况下进行集成化设计,包括多模块的寄存器传输级(Register Transfer Level,RTL)数字电路规划与设计,将模块级设计与片上系统级(System on Chip,So C)设计结合,保证数据处理功能的同时完善系统级交互。由于高速接口电路数据传输跨时钟域的特点,通过优化电路设计解决了跨时钟域传输、异步时钟偏差等复杂接口电路设计问题。同时为满足低功耗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插入多种低功耗方法降低系统功耗。本文通过RTL集成化设计实现了新型协议要求的数据传输功能,并保障了接口电路与音频子系统的良好通信,完成了从协议到电路实现的关键步骤。新型音频接口电路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基带芯片的音频数据多样化传输能力。在完成集成化设计后,本文搭建基于通用验证方法学(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UVM)的可复用验证平台,开发针对Sound Wire的新型验证知识产权核(Verific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VIP),对整个接口电路进行多场景多功能系统级验证,确保了接口电路的正常工作。同时在验证过程中,通过多种测试用例的撰写与优化,使覆盖率达到100%,保证验证的完备性与可继承性。在验证之后对整个接口电路的功耗参数进行测量,根据参数对设计进行再优化,使电路功耗降低了50%以上,集成化设计更符合需求,质量更高。综上所述,本文完成了SoundWire音频接口电路的设计与验证,成功将其应用于基带芯片中并流片。由于该音频协议十分新颖,应用前景广泛,因此,针对该音频协议的接口研究具有更实际与紧迫的工程需要与前瞻性。
王斌[3](2016)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改造与认同变迁 ——基于武汉市江夏区的调查》文中认为当前,“乡土中国”加速向“乡镇中国”、“城镇中国”转型,“离土中国”日益跃迁为城镇化时代的新型社会结构。在以往的乡土情景中,“我是谁”常常与“我在哪里”相关联,而快速的城镇化在改造我国传统社会的空间结构之时,也使大部分居民脱离以往的居所,这也必然会令居民的身份认同发生剧烈的震荡和变迁。而且,我国空间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身份城镇化(人的城镇化),这不仅使得市民化的进程远远滞后于城镇化,而且更让居民的身份认同与城镇空间改造的现状不相匹配,并日益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症结所在。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和推进,代表了党和政府在城市建设上的重点,已从“空间”维度向着“认同”维度发生了转移。换言之,随着新型城镇化思路的实施,健康的城镇化标准已不是单一的“空间城镇化”或“人口城镇化”,而是更加关注“人的城镇化”,即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意义及身份认同的平稳转型。研究空间与认同这两者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互动及其功能,也正是本文展开的基础问题和核心线索。从理论上讲,空间是社会的表征,对空间的改造相应地也就成为了对社会结构的再造和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同样地,认同也具有社会性,它是对社会意义与社会秩序的追求和建构。在现代性和城市化持续加强的当今中国社会,认同逐步脱离了受乡土约束的“地方”,而与广阔的城乡社会空间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尝试提出“空间—认同”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社会空间与社会认同视为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其中,生活方式是联接这两者的关键纽带。本文运用“空间—认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了武汉市江夏区新型城镇化实施过程中的三个个案,并试图从中窥见不同城镇化亚类型中的空间改造与认同变迁的差异化形态。从“空间—认同”的框架上看,这三个个案分别是“农村社区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郊区化”的典型,它们蕴涵了空间的规划以及规划中的空间对社会认同改造的“饱和信息”。首先,从“农村社区化”的典型来看,我们于个案中发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设想里,乡村空间的革新是为了推动农民生计和认同的变革,但由于新型生产空间的缺失,这令私人居住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成为了诱导居民认同变化的主要因素。新农村社区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充满城市性的居住空间,室内装修由此成为了新居民构建认同的重要基础,一些新的仪式和权力分化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涌现出来。另外,各种新型的公共空间也于新社区中逐步成型,不过在新居民们尚未习得如何界定和利用这些新空间之前,“公共空间的私人化”却成为了新农村社区中的一个乱象。于是,怎样协调生产、生活空间的协调变化及其与农民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这或将成为近期新农村社区建设中最为主要的议题。其次,从“农业产业化”的维度来讲,农家乐是乡村旅游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农家乐本身就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诞生于我国“去乡土化”过程中城市居民对于乡土性的再消费。同时,农家乐也创造出了一个崛起中的新乡土空间,农家乐经营者不断对原生乡村进行空间上的营造,进而使农家乐的“乡土性”能够更好地契合在市场之中。这种满足城市人消费和休闲的美学的新空间,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身份认同的改变。农民开始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多的城市化想象,他们从“消遣者”变成了“消费者”,并从“成为农民”向“扮演农民”转型。“农民”逐渐演化为一个仅供营利的符号,充满城市性的乡土空间规训着农家乐经营者和工作人员的身份认同。最后,从城市郊区化的角度来说,武汉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它的郊区化进程开始得较为晚近,并主要通过房地产进行拉动。政府与市场主体结成了牢固的“增长联盟”,大规模的拆迁令郊区空间呈现出“碎化”和“极化”的特征。在新建的高档社区中,开发商为潜在的购买者提供了极具区隔性的居住空间和身份标示。而在还建房社区中,封闭式的社区空间也为新搬迁入住的居民提供了业主的“权利中心认同”。与此相较,在周转房的社区空间中,居民们则形成了与政府和开发商长期对峙的“拒斥性认同”。各群体在居住空间上的分化,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居住隔离,这些或隐或现的隔离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上的呈现,更稳固成了一种建立认同和安全感的内在秩序。因此,社会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类空间的实践,人们通过行动来改造空间,而空间反过来也型塑了一定场域中主体的身份认同。将“空间—认同”理论视角用以观察我国的城镇化,我们便不难发现中国城镇化长期以来的“压缩性”特征:城市地理空间的改造速度过于迅疾,它远远快于居民的互动网络和价值体系的变迁,而当前我国的城市问题和城市危机的根源也大都源于城市空间对社会意义和身份认同的忽视与破坏。当前,我国城镇化迫切地需要实现从“以方法论为本”向“以本体论为重”转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社会空间。实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认同”和谐,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为人们建设一个“好城市”,而好城市的“终极之间”还是在于有效地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城市发展是为了谁”以及“城市应该由谁来建设”。如果说在以前的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忽略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在“以人为本”和“空间正义”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当下,重新对此进行审思无疑是极为必要的。总之,“空间—认同”理论对新型城镇化的启示在于:现阶段城乡空间的改造不能违背居民的需求,而是要进一步服务居民的市民化,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合理、有序地表达自我的诉求,以此实现城乡社会治理的良性生态格局。
陆继恒[4](2014)在《高品质的影音娱乐体验从家居视听空间开始》文中研究说明如今拥有个人独立视听室的家庭越来越多,这类人群主要由社会精英人士和影音爱好者所组成。独立的视听空间不仅能够带来高品质的影音娱乐体验,还能还原出最为贴近真实电影院的光影效果,一直以来都是许多朋友热切追求的梦想。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有限的生活空间和经济投入,是否就会远离有较高品质的影音生活呢?事实上,我们最常见的视听享受
吕卓亨[5](2011)在《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电视台节目制作传统上使用线性编辑系统,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电视技术领域的数字化革命,非线性编辑系统逐步进入电视台,在视频后期制作中逐渐成为主要手段,并正向平台化、网络化和宽带化发展。这标志着在电视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非线性编辑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一方面它以视频压缩硬件技术(视频卡)为依托,另一方面以编辑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为综合平台,涵盖了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视频技术、音频技术、数字存储技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使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在编辑工作得到体现。非线性编辑解决了线性编辑存在的缺点,简化了编辑流程,极大地丰富了编辑人员的创作手段。电脑硬件运算能力的提高,使得非线性编辑的功能非常强大。从字幕到电影、从图片到活动视频、从2D到3D等等,非线性编辑都能胜任。从而把制作人员从繁杂的搜寻镜头和修改工作中解脱出来,并给制作者以无限的艺术创造空间。非线性编辑给电视后期制作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它集采集、制作、播出与发布功能于一体,使电视制作直接与互联网相联从而极大第延伸了电视制作室的功能,赋予视频内容新的应用价值。在电视节目制作、管理和播放等方面,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优越的性能、完善的功能以及方便的操作受到各级电视台编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认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电视台里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各台的技术方向如何取舍、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规模如何定位,这正是当下很多中小电视台烦恼的事情。目前国内中小电视台的节目生产量不大,因此使用大型网络的话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资源而造成浪费,但这类电视台又需要对传统的线性编辑设备向非编化、网络化进行转型升级,以达到集中管理、集中维护、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的目的。本文从非线性编辑的数字原理、工程需求、工程设计、技术规划和技术参数等方面比较完整勾画了构建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项目的过程,并介绍依托此项目应用人员所摸索出的一些使用心得和管理经验,为各中小电视台和单位部门提供典型的范例。系统采用了目前国内外基于千兆以太网构架的诸多技术,形成紧密耦合的节目制作业务流程,提供了结构精减、成本适中、操作简便的部门级制作/播出工作集群,适合各级中小电视台和相关行业的部门参考。
秦展闻[6](2011)在《《民族音乐学导论》译文及书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音乐学导论》是一本由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海伦·迈耶尔斯编辑的文集,属于麦克米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新格罗夫音乐指南》系列。本书收录了了由多位学者撰写的22篇文章(包括参考资料),全面介绍了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既对学科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也对新的学科方向进行了展望。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导论”对民族音乐学的定义、性质、发展脉络等问题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理论和方法”详细论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研究领域,前者为如何进行田野研究提供了参考标准,后者汇集了各大领域多年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第三部分“伦理焦点及新趋向”简要论述了伦理学、性别与音乐、音乐工业、世界音乐的保存等热点话题,并介绍了民族音乐学学科未来的新趋向。第四部分“实用参考资料”研究资料书目、乐器馆及乐器分类表、研究机构名录、音高测量简要、以及各国电器数据表(暂缺)。书评部分主要从该书的写作背景出发,通过与多部同时期着作的横向共时互文比较以及类似着作的纵向历时互文比较,探讨本书的框架结构以及历史语境。最后,笔者总结了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徐君明[7](2004)在《单机家庭影院中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机家庭影院(Home Theater in a Box)是把MPEG编解码、多通道音频编解码、声音处理DSP、功放、喇叭、单芯片AM/FM以及音频DAC等功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以一个DVD播放器为基础的新型家庭消费电子产品。HTiB的目标开发板是一套典型的嵌入式开发系统,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所有特征,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片上调试、目标代码下载等。系统开发过程中所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借助于HTiB目标开发板的软硬件及其专有串行总线,在交叉编译环境下实现并定制人机交互子系统(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ubsystem),主要包括红外遥控、真空荧光显示屏、图形用户界面引擎及设置菜单等。采用分层机制实现人机交互子系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手段之一。整个人机交互子系统,其输入包括前面板机械按键输入和红外遥控输入;而其输出则主要包括VFD、OSD和设置菜单等。实现并定制红外遥控模块在整个项目开发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针对不同的盘片和不同的红外按键,从分层的角度对红外按键进行定制并实现其功能是红外遥控模块的突出特点。真空荧光显示屏VFD是HTiB产品中必不可少的显示器件。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针对前面板控制芯片所控制的具体VFD器件在系统Firmware的支持下采用分层机制实现并定制VFD底层例程和高层API,以便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系统信息显示界面,如盘片播放时间、曲目清单等。HTiB图形用户界面引擎以及设置菜单的重要性在于它极大地影响了最终用户的使用。在系统Firmware的私有图形引擎基础上,针对菜单基础设施和菜单管理实现并定制设置子菜单是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针对环绕立体声控制子菜单。这一人机交互子系统顺利地通过了生产厂商的综合测试,整个HTiB产品也成功地推向了市场。
蓓蕾[8](2003)在《四款“才貌”双全De DVD播放机》文中提出 目前市面上各种品牌的DVD播放机越来越多,不但它们拥有众多的功能,而且售价也越来越低廉。按理说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人们可以用低廉的付出换来更多的选择余地。但仔细观察一番之后可以发现,如今见到的大多数播放机本身的功能比较单一,局限性很大,而且各品牌之间的性能大同小异,毫无鲜明的个性特色可言;外观设计也几乎是千篇一律传统的老面孔,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些制造商家纷纷在充分展示播放机内在个性才干和独特的外观设
杨维中[9](2002)在《一套适宜工薪家庭的国产优秀家庭影院系统》文中指出 “世纪一号”是广东台山凤鸣祥音响科技有限公司新推出的一套家庭影院系统,由于厂家在制造过程中,应用了德国Admengineering公司先进的DAAS3L音频测试系统监控,因此性能优异、品质稳定、性价比高,十分适合工薪一族家庭。该影院系统共由8件组成,依次是主音箱两只、中置音箱一只、环绕音箱两只、有源式超低音箱一只、AV放大器一
本刊编辑部,叶新海,陈奕[10](2000)在《国产(杜比数字)放大器》文中研究说明 在这个不算太冷的冬天,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DVD热潮的升温。国产DVD机的品牌型号已达数十种,而价格也在近两个月里,由原来的悄无声息地缓缓下降,转变为声势渐强的价格战。新科与爱多联手的“新阳光行动”,将这两种知名度极高的国产品牌DVD机降价至1680元,而在成都,让人感受更深的是,飞利浦的DVD621K以1790元的低价在各大报纸上公开叫卖。 为什么要说DVD呢?因为DVD机的最佳搭挡,就是下面我们将要评介的Dolby Digital(杜比数字,也称AC—3)放大器。DVD机的热销,必然带动杜比
二、杜比定向逻辑解码的简易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杜比定向逻辑解码的简易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参数化的音箱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1.1.1 定制设计体系推动产品设计 |
1.1.2 音箱产品的定制化设计成为新趋势 |
1.1.3 参数化技术是实现个性化消费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课题研究阶段 |
2.用户及情景研究阶段 |
3.需求定义阶段 |
4.设计实践阶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产品定制服务平台的研究现状 |
1.4.2 参数化定制的研究现状 |
1.4.3 音箱设计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参数化相关概念及定制平台发展现状 |
2.1 参数化定制服务平台的相关概念 |
2.1.1 参数化设计及其应用 |
2.1.2 定制产品与定制服务的相关概念 |
2.1.3 定制服务平台与用户参与设计 |
2.1.4 参数化定制平台的概念、发展及问题 |
2.2 音箱产品定制相关内容 |
2.2.1 基于部件与功能结构的音箱定制范畴 |
2.2.2 基于产品语义学的音箱定制设计研究 |
2.3 参数化驱动的音箱定制服务平台设计 |
2.3.1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基本内容 |
2.3.2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参数提取 |
2.3.3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参数模型构建 |
2.4 参数提取后的参数化模型初步实验与效果展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参数化驱动下音箱设计与定制平台的的调研与分析 |
3.1 参数化驱动下音箱设计与定制平台的的调研策略 |
3.1.1 调研目的 |
3.1.2 调研内容 |
3.1.3 调研方法 |
3.2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通用参数调研与具体案例分析 |
3.2.1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案例分析 |
3.3 参数化定制音箱产品设计需求调研 |
3.3.1 调研脚本设计 |
3.3.2 访谈记录及需求导出 |
3.3.3 基于用户偏好收集的音响产品语义域提取 |
3.4 定制音箱设计服务平台功能需求调研 |
3.4.1 调研问卷脚本设计 |
3.4.2 访谈记录及需求导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参数化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设计策略 |
4.1 参数化定制平台用户需求导入与分析 |
4.1.1 关于平台的用户阶段需求分类 |
4.1.2 关于平台的设计方向导出 |
4.2 参数化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设计策略 |
4.2.1 信息层设计策略 |
4.2.2 交互层设计策略 |
4.2.3 服务层设计策略 |
4.2.4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音箱产品设计策略 |
4.3 用户模型与场景构建 |
4.3.1 用户模型的构建 |
4.3.2 关键场景构建与故事描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参数化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设计实践 |
5.1 平台功能内容导出与产品定义 |
5.1.1 基于细分场景的平台功能内容导出 |
5.1.2 产品定义 |
5.2 音箱产品层设计 |
5.2.1 音箱产品参数化设计流程思路 |
5.2.2 音箱产品参数化设计结果 |
5.2.3 音箱产品功能与部件的定制内容导出 |
5.3 交互体验设计 |
5.3.1 平台结构层信息架构 |
5.3.2 平台界面设计原则与实践 |
5.3.3 原型设计 |
5.4 原型测试与评估 |
5.5 展览效果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论文中图片和表格来源索引 |
附录二: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履历 |
(2)一种新型音频接口SoundWire在基带芯片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音频接口电路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1.3 芯片验证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安排 |
第二章 SoundWire音频接口协议 |
2.1 应用场景与性能分析 |
2.1.1 应用场景 |
2.1.2 功能与优势 |
2.2 SoundWire协议信号与架构分析 |
2.2.1 主要信号 |
2.2.2 SoundWire协议帧结构分析 |
2.3 配置过程与数据传输 |
2.3.1 协议配置过程 |
2.3.2 数据传输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音频子系统的架构分析 |
3.1 基带芯片基本介绍 |
3.2 音频子系统架构分析 |
3.2.1 音频子系统整体结构分析 |
3.2.2 音频子系统内模块功能简介 |
3.3 音频子系统中的SoundWire接口 |
3.3.1 SoundWire主从IP在音频子系统中应用场景 |
3.3.2 SoundWire的主从IP的结构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oundWire IP的接口电路设计 |
4.1 设计规划与设计思路 |
4.1.1 整体设计规划 |
4.1.2 低功耗设计优化 |
4.2 多模块RTL设计方法与功能介绍 |
4.2.1 CRU时钟复位控制模块 |
4.2.2 Shim控制寄存器 |
4.2.3 DMA握手模块 |
4.2.4 CCU时钟比较模块 |
4.2.5 I/O逻辑整合模块与存储模块 |
4.2.6 多模块包装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oundWire接口电路的验证及仿真 |
5.1 基于UVM的系统级验证平台介绍 |
5.1.1 系统级UVM验证平台架构 |
5.1.2 SoundWire VIP开发 |
5.2 多场景测试用例规划与波形分析 |
5.2.1 测试用例规划 |
5.2.2 基础配置测试与波形分析 |
5.2.3 基础数据传输测试与波形分析 |
5.2.4 CCU数据传输测试 |
5.3 验证结果分析与功耗测试 |
5.3.1 测试用例运行结果 |
5.3.2 覆盖率收集与分析 |
5.3.3 功耗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改造与认同变迁 ——基于武汉市江夏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空间—认同”问题的缘起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空间体验:初进小镇的感性认识 |
二、理论反思: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与认同关系 |
第二节 空间与认同的概念厘析 |
一、空间:社会的表征 |
二、认同:身份、意义及其建构 |
第三节 “空间—认同”研究的文献回顾 |
一、城乡结构变迁中的“空间—认同”:以时间为线索 |
二、总结述评与研究定向 |
第二章 理论资源与方法探讨 |
第一节 理论资源:空间与认同的学术框架 |
一、古典时代的理论遗产 |
二、现代社会学中的空间与认同 |
三、空间与认同的相互作用: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空间拓展 |
一、方法论:定性的空间社会学分析 |
二、具体方法与反思:作为陌生人的“行走” |
第三节 个案介绍:类型及其空间表达 |
第三章 新农村社区中的空间变革与认同转型 |
第一节 新农村社区空间的崛起:怡山湾的个案 |
一、新农村社区的形成及其空间呈现 |
二、新农村社区的空间改造:怡山湾的个案 |
第二节 住房空间的革新与居民认同的变迁 |
一、户外空间与居民认同的变化 |
二、室内空间与居民认同的变迁 |
第三节 公共空间的崛起与认同的变迁 |
一、新乡村公共空间的结构变化 |
二、公共空间的私人化 |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
第四章 新乡土空间、新生计与新认同 |
第一节 农家乐:一个新乡土空间的诞生 |
一、农家乐:崛起中的新乡土空间 |
二、江夏区农家乐发展的具体情况 |
三、作为新型空间的农家乐何以可能 |
第二节 新生计空间:农家乐中的空间改造 |
一、离土空间中长出的新生计 |
二、新生计与新乡土:农家乐空间的改造 |
第三节 新乡土空间中的新认同 |
一、想象的社区与分化的认同 |
二、从“消遣者”到“消费者”:认同的跃迁 |
三、“卫生”空间的再发明与认同的规训 |
四、从“成为农民”到“扮演农民” |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
第五章 郊区住房市场开发下的空间与认同 |
第一节 我国郊区化提速与居住空间分异 |
一、郊区化的起源、发展与当前特点 |
二、江夏区郊区化的具体特点 |
第二节 房地开发带动的空间更新与认同“兜售” |
一、何为“伊托邦”:郊区空间的新样态 |
二、空间改造与身份认同的“兜售” |
三、封闭式社区与业主认同 |
第三节 衰败的社区空间与拒斥性认同的形成 |
一、衰败的过渡房社区:一个空间中的隐藏文本 |
二、衰败空间中的拒斥性认同 |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结论 |
一、三种城镇化社会空间下的认同 |
二、城镇化背景下“空间—认同”理论的解释力 |
第二节 讨论:“空间—认同”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一、“空间—认同”理论对“人地关系”的超越 |
二、从“空间—认同”框架看城镇化规划 |
三、“空间—认同”理论对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非线性编辑的历史 |
1.2 非线性编辑在我国的现状 |
1.3 非线性编辑的发展趋势 |
1.4 本论文工作的意义 |
1.5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和视音频数字基础 |
2.1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
2.1.1 非线性编辑的诞生背景 |
2.1.2 传统的线性编辑 |
2.1.3 非线性编辑 |
2.1.4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 |
2.1.5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 |
2.2 非线性编辑中的视频和音频数字技术 |
2.2.1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编码格式 |
2.2.2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接口 |
2.2.3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文件格式 |
2.2.4 非线性编辑的音频编码技术 |
2.2.5 非线性编辑中的音频接口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构建 |
3.1 前期规划 |
3.1.1 工程系统规划 |
3.1.2 工程基础和功能 |
3.1.3 工程技术规划 |
3.2 一体化网络的结构和流程 |
3.2.1 播出子网络 |
3.2.2 制作子网络 |
3.2.3 文稿子网络 |
3.2.4 网络的设备和参数 |
3.2.5 非线性编辑工作流程 |
3.2.6 非线性编辑日常应用的一个实例 |
3.3 网络的远程扩展 |
3.3.1 镇站远程网 |
3.3.2 镇站的子采编系统 |
3.3.3 网络总体结构示意图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使用和管理 |
4.1 如何突出项目的特色 |
4.1.1 播出形式的选择 |
4.1.2 拓展网络功能 |
4.2 使用技巧总结 |
4.2.1 视频格式的转换方法 |
4.2.2 设备配搭 |
4.2.3 服务器的管理 |
4.2.4 素材的管理 |
4.3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管理和安全性维护 |
4.3.1 人员管理 |
4.3.2 技术管理 |
4.4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优缺点 |
4.4.1 优点 |
4.4.2 需要改进的方面 |
4.4.3 今后设备选型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缩写与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 2 非线性编辑系统术语解释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6)《民族音乐学导论》译文及书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章 民族音乐学 |
第二部分 理论及方法 |
第2章 田野工作 |
第3章 田野技术 |
第4章 音乐民族志 |
第5章 记谱 |
第6章 记谱法 |
第7章 音乐风格分析 |
第8章 历史民族音乐学 |
第9章 图像志 |
第10章 乐器学 |
第11章 音乐创造生物学 |
第12章 舞蹈 |
第三部分 伦理焦点及新趋向 |
第13章 伦理学 |
第14章 社会性别与音乐 |
第15章 音乐工业 |
第16章 世界音乐的保存 |
索引 |
撰稿者简介 |
试评《民族音乐学导论》:共时与历时的互文比较 |
结语:翻译体会 |
参考文献 |
(7)单机家庭影院中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1 绪 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家庭型消费电子产品的趋势 |
1.3 单机家庭影院的概况 |
1.4 单机家庭影院的关键技术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2 HTiB的目标开发板 |
2.1 基于Vibratto-S的开发套件特征 |
2.2 基于Vibratto-S的HTiB硬件平台 |
2.3 HTiB中的总线技术 |
2.4 HTiB中的音频流、视频流处理 |
2.5 本章小结 |
3 HTiB的Firmware及其开发工具 |
3.1 Firmware基本架构 |
3.2 Firmware功能模块 |
3.3 Firmware开发工具及其环境 |
3.4 HTiB交叉编译环境及搭建 |
3.5 本章小结 |
4 红外遥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红外遥控的基本结构及HTiB中红外控制电路 |
4.2 HTiB中红外遥控器按键处理流程及关键代码 |
4.3 HTiB中红外遥控器的按键定制及其功能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VFD模块的控制机制与实现 |
5.1 VFD的基本结构及HTiB中VFD控制电路 |
5.2 HTiB中VFD的显示机制及其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6 GUI引擎及设置菜单定制 |
6.1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 |
6.2 GUI Engine和设置菜单的关键数据结构 |
6.3 实现HTiB的设置菜单定制 |
6.4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 |
7.1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
7.2 人机交互子系统有待完善的部分 |
7.3 心得体会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杜比定向逻辑解码的简易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参数化的音箱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设计研究[D]. 居易成. 江南大学, 2021(01)
- [2]一种新型音频接口SoundWire在基带芯片上的应用研究[D]. 李浩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改造与认同变迁 ——基于武汉市江夏区的调查[D]. 王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4]高品质的影音娱乐体验从家居视听空间开始[J]. 陆继恒. 家庭影院技术, 2014(04)
- [5]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D]. 吕卓亨.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6]《民族音乐学导论》译文及书评[D]. 秦展闻. 上海音乐学院, 2011(01)
- [7]单机家庭影院中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徐君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8]四款“才貌”双全De DVD播放机[J]. 蓓蕾. 实用影音技术, 2003(05)
- [9]一套适宜工薪家庭的国产优秀家庭影院系统[J]. 杨维中. 家庭影院技术, 2002(04)
- [10]国产(杜比数字)放大器[J]. 本刊编辑部,叶新海,陈奕. 视听技术,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