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模式——首都社区信息化建设扫描

北京模式——首都社区信息化建设扫描

一、北京模式——首都社区信息化建设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程悦轩[1](2021)在《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的风险防控研究》文中认为

樊贝贝[2](2021)在《新时代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享受更高效、更高质量的生活来实现。而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基层试验田,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社区的智能化发展,建设城市智慧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论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我国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而探讨新时代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优化路径。当前,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表现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区规划日渐规范化和系统化、社区管理日趋精细化和智能化,以及社区评估机制日益科学化和民主化等,但同时也存在着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中制度支撑性不足、信息安全法律保障不到位、智能化建设尚待提高以及专业化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建设不够到位、法治建设水平不足、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智能化水平以及存在专业化人才相对匮乏的难题等。因而,为促进新时代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就应该强化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制度支撑、提升智慧社区的依法建设水平、利用资金技术提升城市社区建设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从而推进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制度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进而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董煜[3](2021)在《邗江区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社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城乡结构和利益格局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和深刻调整,社会治理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社会在飞速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变的频繁,城市的GDP在不断攀升。在取得一些列成绩的同时,新的棘手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增加,违法犯罪的手段变的智能化,流串作案、团伙作案使得违法犯罪案件的总量增加、破案难度变大,一些老旧小区的治安技防问题凸显,社区警务的管理难度陡增。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在转型,更加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观念在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等重大会议相继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在此环境下,人民群众对公安警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社区警务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需要,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这一具有创新性的基层警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无缝隙政府、协同治理理论、“破窗”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就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这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综述、相关的基本概念做出阐述;本文是笔者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以邗江区殷巷社区为实际案例,就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在该社区实践的背景、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存在着网格划分不清晰、网格管理队伍不专业、职责不清协作不强、保障力度不够、社区公众参与率不高等问题,并就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行分析,主要体现在网格划分不科学、人员管理不到位、协作共享不畅、保障机制不健全、宣传引导不到位等方面。通过吸取国内外相关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成熟经验,从殷巷社区的实际出发,就进一步优化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在殷巷社区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主要包括夯实社区警务网格基础、培养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专业队伍、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加大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保障力度、积极引导社区民众参与管理,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赵心钰[4](2021)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治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社区治理问题愈发引起全社会关注。中央一号文件中曾多次提出要“加快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这也为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带来了前瞻性的指引。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各地积极借鉴成功地区经验,逐步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在乡村治理改革发展的重要时刻,及时总结并发现问题,对今后促进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将治理理论运用于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的相关研究中。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方式、治理工具五个方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内容进行界定与分析。本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从沈北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沈北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统筹规划区域功能等方面的成就,并归纳总结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治理主体单一;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匮乏;法律对农村社区的规范效果不明显;农村社区信息互通不畅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农村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社区现代化信息手段缺乏等。通过对以上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治理理念,提出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健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资金支持;增强农村社区依法办事能力;善用信息化治理工具等对策。从而有助于加快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进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许琼丹[5](2021)在《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Y州Z镇X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村教师是补齐教育短板、均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不高不仅会制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更会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要创新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机制,但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仍旧没有大的改观,如何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聚焦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缺乏针对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以X小学为个案,以信息素质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破解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不高的策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存在以下问题:信息意识比较弱,信息知识水平较低,在信息能力上呈现出个体差异性,信息伦理道德概念不清。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其一从教师个人因素来看,包括终身学习意识、教师内驱力、年龄因素;其二从学校环境因素来看,包括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和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因素;其三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包括少数民族教师的语言转换因素,家庭隔代教养与社区老龄化因素;最后从制度因素来看,包括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和信息技术培训方式因素。基于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解决策略。首先,于教师个体而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其次,于学校而言,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最后,于政府和社会而言,政府和社会合力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苏介彬[6](2021)在《“散乱污”企业信息化治理研究 ——以汕头市为例》文中认为“散乱污”工业企业已经成为了制约区域,尤其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对“散乱污”工业企业进行有效治理是推进环境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从2018年开始,汕头市正积极治理“散乱污”工业企业,推进城乡的经济与环境建设。本研究结合汕头市实际,探讨“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化治理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有助于丰富“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化治理内涵、现状与措施等相关领域研究。同时,信息化治理与治理的研究成果。同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研究成果能够应用到“散乱污”工业企业治理实践之中,提升治理的成效。目前,传统治理方式在“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中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治理线索采集难度大、治理成本控制难、治理过程监管难度高。围绕传统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化治理理论,本研究提出“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化治理的体现。“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化治理的体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采集;第二,打造“散乱污”工业企业数据监管平台;第三,构建工作信息回馈系统;第四,强化信息化社会监督;第五,实现信息化监管与线下工作深度融合。本研究将“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化治理的体现应用到“散乱污”工业企业治理之中,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对信息化治理成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信息化治理措施提升了“散乱污”工业企业的治理成效。这些成效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优化“散乱污”工业企业排查工作、提升“散乱污”工业企业治理水平、推进一线工作实施和巩固治理工作成效。

张宁轩[7](2021)在《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研究 ——以Y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过去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转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追求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时期。聚焦到社区警务工作的领域中则体现为社会管理形势严峻、社区警务工作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新困境。社区警务工作是一种建立在基层自治组织中与社区互动的警务模式,其特点在于警力下沉到社区,把警务工作实体安置在社区,通过民警的工作活动影响群众,调动群众主动性,警民共同预防犯罪、管理人口、维护设施,创造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和居住环境。伴随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物质和精神的双发展,为加强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提供条件。为了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造平安居住环境及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社区警务工作亟待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在通过学习大量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的一线Y社区,以Y社区的社区警务工作为研究的典型代表。通过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调查,发现该社区警务工作建设中仍然存在社区民警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较弱、警务工作宣传不充分社会化程度不高、智慧社区建设落后的问题。同时进行分析并研究影响了Y社区警务工作效能的原因:社区民警勤务不专,工作压力大,晋升机制的狭窄导致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工作服务意识懈怠;社区警务工作科技含量低且融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经济基础较薄弱,智慧社区建设迟滞。最后结合国内外先进社区警务工作经验,和泰山区居民实际生活生产需求及一线民警在基层警务工作实战中面临的挑战,为提高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建设在社区警务工作一切从群众角度出发、打造一支高素质社区警员队伍、学会向外借力,提升社区警务工作实效、发展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党建带警建充分发挥党的先进作用等方面建言献策。

王欢[8](2021)在《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高速发展、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变局之中,城镇化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导致基层社区的各类矛盾显现,给我国的基层治理带来更为严苛的挑战。因此,转变过去粗放式的一元主体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社区走向多元协同治理的精细化途径已成为现实选择。首先,精细化治理能够触及城市社区治理的“神经元末梢”,在基层治理中真正实现“精准、精细、高效”的治理理念。其次,精细化治理要求政府、社区自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能够协同治理,共同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这同样是对过去政府包办所有事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再次,精细化治理将信息技术作为科技支撑,依靠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城市社区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最后,转变基层治理理念,强化精细化治理思想,促进治理主体之间的政治认同,创新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模式,有利于推动城市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将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核心要素,用以探究目前我国在推动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发现僵化管理思维普遍存在,治理主体协同化程度低,信息治理工具运用不足,社区治理流程存在缝隙的问题。探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行政价值观转变不彻底,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粗略,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薄弱,社区治理机制不够健全四个方面。再通过归纳发达国家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从加强精细治理理念,强化“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共同体,引导数据技术嵌入社区精细化治理,构建无缝隙治理流程和绩效考核体系等几个方面探究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创新路径,进而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城市社区提供可能性的思考。

刘保敬[9](2021)在《智慧城市语境下上海市社区治理研究 ——以长宁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当前,上海市以“智慧城市+社区”应用场景建设与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一城市治理的实践模式需要借助于智慧城市理念。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产物。在这种蕴含广泛智慧应用场景的新城市形态语境下,社区治理需要一种新的路径、方法。通过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及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出数字化公共服务系统与社区智慧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社区治理网络,推进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城市赋能上海市基层社区治理的主要表现,据此对目前上海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成效进行研究。其次,本文选取长宁区为智慧城市语境下社区治理的典型个案,对其社区治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治理主体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行政机构主导社区治理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社区公共服务供需难以有效对接,社区应急治理能力不足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为:各层级、各区域的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缺乏协同性,公私部门未能实现有效整合;社区治理主体能力建设不足;社区治理需求同质化程度减弱;街镇权力与责任不统一,应急治理能力不能有效发挥等等。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分析研究长宁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提升社区数据信息共通共享能力、完善街镇“智能一张网”社区治理机制、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智能化水平,实现社区应急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上海城市社区治理中,其他城市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为此,论文着重分析了英国伦敦市注重社区参与的、以人为核心的“智慧伦敦”社区治理模式,美国纽约市以基础设施改造推进社区治理的进路,北京市针对不同社区、不同场景构建多样化社区治理的途径,深圳市以激发社区活力为目标的社区智能化改造实践。在总结上海市长宁区及国内外城市在社区治理创新的经验基础上,论文从社区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了在智慧城市建设大趋势下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靳艳峰[10](2020)在《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模式研究 ——以河北省灵寿县为例》文中指出中国农村信息服务供需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于互联网普及速度放缓,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针对性信息服务供给薄弱,带来供需矛盾扩大的风险。一方面区域信息环境的差异,使得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程度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农民素质不同,信息需求不同,对信息的采纳意愿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准确判断农民信息需求,实现农村信息服务有效供给,解决农村信息服务供需不平衡矛盾,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依据信息经济学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视角对农村信息服务的问题进行研判,发现农村信息服务供需不均衡问题及诱因,同时以河北省灵寿县为例,分别对农村信息服务的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行动主体视角下农村信息服务供给决策模型,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的供需均衡模型分析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农村信息服务均衡模式。本文旨在探索农村信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不均衡问题,解决农村信息服务的供需矛盾。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视角出发,梳理并分析农村信息服务供给和需求的一般性和特性,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农村信息服务的供需不均衡问题,分析并找出问题的诱因:即农村信息服务有效供给不足。(2)从客观视角对农村信息服务需求进行深入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有序Probit农村信息服务需求模型,利用偏相关系数法去除含有高重合度信息因素,借助ROC曲线对模型中因素进行检验,通过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影响农村信息客观需求的24个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均与农村信息服务供给密切相关,为农村信息服务供给提供理论依据。(3)从主观视角对农村信息服务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技术接受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信任机制理论以及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构建农村信息主观需求模型,通过引入调节变量,运用探索因子分析法对研究设计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利用结构方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有关农村信息服务主观需求交互影响因素。从主观感知需求方面为农村信息服务供给提供了依据。(4)从行动主体视角,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的斯坦伯格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企业、第三方及农民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各方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影响因素。(5)基于农村信息服务供需的均衡分析模型,依据农村信息服务供需不平衡现状,结合农村信息服务需求主客观影响因素,提出农村信息服务均衡模式。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如下:(1)在农村信息服务问题的研判中,考虑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视角,分别分析农村信息服务的需求特性和供给特性,揭示农村信息服务供需不均衡的现实问题和诱因;从客观视角考虑农村信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基于计量经济学离散选择模型构建前置偏相关分析和后置ROC曲线检验的农村信息需求Probit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增加前置分析和后置检验环节,不但排除重复信息的干扰,而且提升显着影响因素的可信度,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2)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观需求是一个复杂行为,需要考虑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本文基于技术接受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信任机制理论和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构建农村信息主观需求理论分析框架,旨在分析行为、心理、信任、创新以及农民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相关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下,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观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验证农民的年龄和经验特征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其他变量间接影响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观需求。本部分的理论贡献在于从多种理论中演化出相关变量,引入农村信息服务主观需求模型,通过假设验证来自不同理论的变量组之间存在复合交互作用,是对现有农村信息技术主观采纳模型的一种完善和创新。(3)在行动主体视角下研究农村信息服务的供给中各主体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问题。由于当前政府主导模式下市场作用受限,供给效率低下,供需矛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三方主体协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前提下,基于斯坦伯格博弈理论,提出一种政府主导、第三方追随的农村信息服务的行动主体供给模型。通过引入固定成本契约的协调供应链决策,验证了供给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比例、农民接收便捷敏感度、农民反馈便捷敏感度等因素对供给决策的影响,得出理想状态下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的最优协同方式,以期解决农村信息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问题。(4)考虑到农村信息服务供需不均衡的现实,结合对农村信息服务的主客观需求和供给分析,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供需均衡分析模型,探讨农村信息服务供需失衡的成因及对策。在借鉴现有国内外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基础上,尝试进行农村信息服务供需均衡模式创新,基于农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引入数据挖掘算法的思想,从组织模式、信息内容、传播模式、利益分配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关联规则且带有反馈机制的农村信息服务均衡模式。从分析结果看,提出的基于FP-tree改进的Apriori算法不但降低了计算的时间复杂度,而且验证了农民信息需求关联规则的精准性,进一步证明提出模式的有效性。

二、北京模式——首都社区信息化建设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模式——首都社区信息化建设扫描(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二、智慧社区建设:新时代城市社区建设的新趋向
    (一)基本概念阐释
        1.智慧社区
        2.智慧社区建设
        3.城市智慧社区建设
    (二)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新公共服务理论
        2.协同治理理论
    (三)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基础
        1.多元参与思想为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理念基础
        2.社会结构重塑为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组织基础
        3.科技进步为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4.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平台基础
        5.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智力基础
    (四)新时代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向
        1.社区管理和服务流程信息化
        2.社区信息集成和业务处理智能化
        3.社区信息系统日益开放和动态化
        4.社区服务不断满足居民人性化的需求
三、新时代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智慧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日渐规范化和系统化
        3.智慧社区管理日趋精细化和智能化
        4.智慧社区评估机制日益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当前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支撑性不足
        2.信息安全法律保障不到位
        3.智能化建设尚待提高
        4.专业化建设亟待加强
四、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制度建设不够到位
        1.制度建设落后于信息化进程
        2.社区现有管理体制制约城市智慧社区建设
    (二)法治建设水平不足
        1.信息安全法律保障不到位
        2.建设主体法治意识淡薄
    (三)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智能化水平
        1.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保障
        2.数据孤岛成为影响社区智能化建设的主要瓶颈
    (四)存在专业化人才相对匮乏的难题
        1.专业化人才相对短缺
        2.社区工作人员培养和培训不足
        3.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和协同化程度有限
五、新时代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制度支撑
        1.促进信息化制度建设
        2.完善社区建设管理制度
    (二)提升智慧社区的依法建设水平
        1.加强信息安全法律保障
        2.增强建设主体的法治意识
    (三)利用资金技术提升城市社区建设的智能化水平
        1.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2.打破信息孤岛壁垒,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四)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吸引创新性人才
        2.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3.增强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和协同化程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3)邗江区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社区警务
        2.1.2 网格化管理
        2.1.3 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破窗”理论
        2.2.4 精细化管理理论
第3章 邗江区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实践情况
    3.1 邗江区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实践背景
    3.2 邗江区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主要做法
        3.2.1 推动“警网”融合建立双网融合机制
        3.2.2 依托科技支撑构建管理平台
        3.2.3 构建“盛平安·警网”联盟
        3.2.4 建立明月湖商圈警务工作站
    3.3 邗江区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3.3.1 信息互通平台搭建完成
        3.3.2 联动处置机制日臻完善
        3.3.3 网格化管理系统基本成型
        3.3.4 发案概率呈下降趋势
        3.3.5 群众满意度提升
第4章 邗江区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网格划分不清晰
        4.1.2 网格管理队伍不专业
        4.1.3 职责不清协作不强
        4.1.4 保障力度不够
        4.1.5 社区公众参与支持率不高
    4.2 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网格划分不科学
        4.2.2 人员管理不到位
        4.2.3 协作共享不畅
        4.2.4 保障机制不健全
        4.2.5 宣传引导不到位
第5章 国内外社区警务网格化格化管理经验借鉴
    5.1 国外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经验
        5.1.1 英国“睦邻警察服务”警务管理实践
        5.1.2 美国社区警务管理实践
        5.1.3 新加坡“邻里警岗制”警务管理实践
    5.2 国内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经验
        5.2.1 苏州园区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实践
        5.2.2 泰州市姜堰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探索
        5.2.3 新沂市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实践
    5.3 国内外经验启示
第6章 优化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建议
    6.1 夯实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基础
        6.1.1 科学划分网格
        6.1.2 明确管理人员职责
    6.2 培养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专业队伍
        6.2.1 充实队伍加强培训
        6.2.2 多渠道激励管理人员
        6.2.3 强化对管理人员的监督考核
    6.3 加强部门联动协作
        6.3.1 构建多元共治
        6.3.2 加强网格联动
    6.4 加大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保障力度
        6.4.1 加大资金投入
        6.4.2 加强技术配套设施支撑
    6.5 积极引导社区民众参与管理
        6.5.1 丰富警务活动载体
        6.5.2 广泛宣传引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殷巷社区蒈务网格化管理工作调査
致谢

(4)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框架
    四、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系统分析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社区
        (二)新型农村社区
        (三)新型农村社区治理
    二、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
        (一)全面化的治理目标
        (二)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三)人性化的治理内容
        (四)法治化的治理方式
        (五)信息化的治理工具
    三、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一)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需求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外在要求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
    四、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
    一、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
    二、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治理取得成效
        (一)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
        (二)日渐丰富的文化活动
        (三)科学规划的区域功能
第四章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治理主体单一
        (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匮乏
        (三)法律对农村社区的规范效果不明显
        (四)农村社区信息互通不畅
    二、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三)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四)农村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淡薄
        (五)农村现代化信息手段缺乏
第五章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多元治理格局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
        (二)科学定位政府角色
        (三)积极培育农村社会组织
        (四)激发居民主体意识
    二、健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一)加快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三、强化资金支持
        (一)提高专项资金投入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四、增强农村社区依法办事能力
        (一)提高村民法治意识
        (二)优化改造村规民约
    五、善用信息化治理工具
        (一)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
        (二)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人才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Y州Z镇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三)后疫情时代要求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四)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五、文献综述:相关研究进展
        (一)国内信息素养相关内容研究
        (二)国外信息素养相关内容研究
        (三)研究述评
    六、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素养
        (二)教师信息素养
    七、理论基础阐释
        (一)信息素质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流程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四)观察法
    四、样本选择
        (一)随机抽样样本选择
        (二)目的抽样样本选择
    五、调研工具设计
        (一)调查问卷
        (二)访谈提纲
        (三)样本敏感信息处理
    六、可能的创新
        (一)从双语环境视角来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聚焦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探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第二章 教师所在场域与教师群体素描
    一、教师所在场域
        (一)Y州整体环境速写
        (二)X小学特写
    二、教师素描
        (一)Y州农村小学教师素描
        (二)X小学教师素描
第三章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意识: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的信息意识呈积极样态
        (二)信息及信息技能的需求不够强烈
        (三)运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存在教龄和年龄差异
        (四)信息技术的兴趣来源非教师自身
    二、信息知识: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知识的专业术语掌握不深且理解程度不高
        (二)信息工具学习缺乏系统化
        (三)信息工具的使用灵活度存在教师个体差异
    三、信息能力: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信息能力提高但复杂性操作存在教龄差异
        (二)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狭窄
        (三)信息能力单一且缺乏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加工
    四、信息伦理道德: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伦理道德涵盖于公民基本道德之中
        (二)具备基本的信息伦理道德判断力和辨识力
        (三)信息伦理道德能够惠及学生群体
        (四)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时较少涉及信息伦理道德内容
    小结
第四章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个人因素
        (一)终身学习意识
        (二)内驱力
        (三)年龄
    二、学校环境因素
        (一)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
        (二)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数量
        (三)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三、社会环境因素
        (一)少数民族教师的语言转换
        (二)家庭隔代抚养与社区老龄化
    四、制度因素
        (一)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二)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第五章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教师个体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后疫情时代需要教师双线混融教学的信息素养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采用“模拟—整合—创新”的分步式学习模式
    二、学校信息化环境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的维修和管理
        (二)多途径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
        (三)扩大信息资源库建设与资源开放度
    三、政府和社会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要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提升农村社会整体信息素养
        (二)加大对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本土化培训
        (三)建立农村信息化联盟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课时教案
致谢

(6)“散乱污”企业信息化治理研究 ——以汕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污染企业治理研究动态
        1.2.2 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动态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散乱污”工业企业
        2.1.2 治理
        2.1.3 信息化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信息化理论
3 “散乱污”工业企业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治理线索采集难度大
    3.2 治理成本控制难
    3.3 治理过程监管难度高
4 “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化治理对策
    4.1 信息化治理路径思路
    4.2 “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采集
    4.3 打造“散乱污”数据监管平台
        4.3.1 数据监管平台功能架构
        4.3.2 工单查询功能
        4.3.3 导入排查清单功能
        4.3.4 导出排查清单功能
        4.3.5 报送信息功能
        4.3.6 微信小程序
    4.4 构建工作信息回馈系统
        4.4.1 建立统一的数据指标
        4.4.2 反馈治理工作情况
    4.5 强化信息化社会监督
        4.5.1 公开“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
        4.5.2 支持公众举报
    4.6 实现信息化监管与线下工作深度融合
        4.6.1 做好监管的宣传工作
        4.6.2 保持监管功能动态调整
5 “散乱污”工业企业信息化治理成效
    5.1 企业信息化治理成效调查
        5.1.1 企业信息化治理成效问卷调查
        5.1.2 企业信息化治理成效访谈调查
    5.2 信息化治理成效调查结果
        5.2.1 企业排查调查结果
        5.2.2 企业治理调查结果
        5.2.3 推进一线工作调查结果
        5.2.4 治理成效调查结果
    5.3 信息化治理具体成效分析
        5.3.1 优化“散乱污”工业企业排查工作
        5.3.2 提升“散乱污”工业企业治理水平
        5.3.3 推进一线工作实施
        5.3.4 巩固治理成效
    5.4 信息化治理整体成效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散乱污”数据监管平台成效问卷
附录2 “散乱污”数据监管平台成效访谈提纲
致谢

(7)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研究 ——以Y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社区的概念
        二、社区警务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三、社区警务工作与传统警务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契约理论
        二、社会治理理论
第二章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基本情况
    第一节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发展
        一、现状介绍
        二、初期阶段
        三、规范化阶段
        四、发展阶段
    第二节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举措
        一、社区人口管控
        二、收集社情信息
        三、社区治安管理
        四、服务社区群众
    第三节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成效
        一、逐步完善社区单元警务模式
        二、积极进行警务运行机制改革
        三、建立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模式
第三章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调查
        一、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调查设计
        二、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调查分析
    第二节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现存问题
        一、公仆意识、服务意识需继续提高
        二、社区警务工作宣传不充分,社会化程度不高
        三、智慧社区建设落后
    第三节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勤务不专,待遇难落实,导致工作服务意识懈怠
        二、社区警务工作宣传借力欠缺,现代科技媒体技术应用不足
        三、经济基础较薄弱,智慧社区建设迟滞
第四章 国内外先进社区警务工作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内先进地区社区警务工作经验
        一、甘肃“四微五小”社区警务工作经验
        二、泰安肥城市桃花源“枫桥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经验
    第二节 国外先进地区社区警务工作经验
        一、最早提出并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英国经验
        二、社区警务工作高度现代化的美国经验
        三、充分发掘社区警务工作警力资源的日本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外先进地区社区警务工作经验启示
        一、社区警务工作模式要始终坚持警力下沉
        二、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警民共建,群防群治
        三、社区警务工作的根本宗旨是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四、社区警务工作始终要坚持党建带队建
第五章 加强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的建议
    第一节 社区警务工作一切从群众角度出发
        一、警务区设置要坚持服务群众、深入基层
        二、增强社区民警履职能力、满足群众要求
        三、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社区民警回社区
    第二节 党建带警建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
        一、以党建带警建重视发挥公安队伍党建作用
        二、依托基层党组织着力加强源头信息采集工作
        三、党员民警主动融入社区
        四、健全警党联动机制
    第三节 打造高素质社区警务工作队伍
        一、科学配置警力前提下稳步加大社区警力投入
        二、社区民警心理健康和业务能力两手抓
        三、强化社区民警的公关意识
        四、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工作积极性
    第四节 向外借力提升社区警务工作实效
        一、借助社会监督提升社区警务工作质量
        二、借力社区和群众资源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效率
    第五节 发展智慧安防社区建设
        一、巡逻防控立体化
        二、警务手段科技化
        三、科技赋能现代化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研究——以Y社区为例社区警务工作调查问卷

(8)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框架
    四、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系统分析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二章 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核心概念界定
        (一)社区与城市社区
        (二)精细化治理
        (三)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
    二、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基本要素
        (一)治理理念的精细化
        (二)治理主体的精细化
        (三)治理工具的精细化
        (四)治理系统的精细化
    三、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僵化管理思维普遍存在
        (二)治理主体协同化程度低
        (三)信息治理工具运用不足
        (四)社区治理流程存在缝隙
    二、我国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价值观转变不彻底
        (二)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粗略
        (三)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薄弱
        (四)社区治理机制不够健全
第四章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经验
        (一)美国:社区自治模式
        (二)日本:混合管理模式
        (三)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
    二、发达国家城市社区治理的启示
        (一)坚持人性化的治理思想
        (二)发挥社会组织带动作用
        (三)界定治理主体权责边界
        (四)培养好社区共同体意识
第五章 完善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措施
    一、加强精细治理理念
        (一)强化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二)塑造精细化的服务意识
    二、强化“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一)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二)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三)吸引社会力量介入
        (四)调动居民参与热情
    三、引导数据技术嵌入社区精细化治理
        (一)推动精细化治理的数据共享
        (二)建设精细化治理的数据网络
        (三)培养精细化治理的数据人才
        (四)保障精细化治理的数据安全
    四、构建无缝隙治理流程和绩效考核体系
        (一)建立规范的治理标准体系
        (二)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智慧城市语境下上海市社区治理研究 ——以长宁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慧城市
        2.1.2 社区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3 智慧城市语境下上海市社区治理现状分析
    3.1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赋能基层社区治理创新
    3.2 上海市社区治理及智慧城市有关政策文本分析
    3.3 智慧城市语境下上海市社区治理创新成效分析
        3.3.1 城市社区治理能力与水平显着提升
        3.3.2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更加智能
        3.3.3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与机制更为完善
4 智慧城市语境下上海市长宁区社区治理个案分析
    4.1 选取上海市长宁区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
    4.2 上海市长宁区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4.2.1 社区治理主体同质化程度有待提高
        4.2.2 行政机构主导社区治理工作
        4.2.3 社区公共服务供需难以有效对接
        4.2.4 社区应急治理能力与水平不足
    4.3 上海市长宁区社区治理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治理能力:社区治理主体能力建设不足
        4.3.2 治理领域:公私部门未能实现有效整合
        4.3.3 治理需求:社区治理需求同质化程度减弱
        4.3.4 治理层级:街镇权责不一致影响应急治理效能
    4.4 智慧城市语境下长宁区社区治理成效分析
        4.4.1 推进数据共通共享大力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4.4.2 以街镇智能“一张网”建设促进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完善
        4.4.3 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4.4.4 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完善社区应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
5 国内外智慧城市语境下社区治理经验借鉴
    5.1 英国伦敦市:以人为核心的智慧伦敦社区参与
    5.2 美国纽约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5.3 日本东京市: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生态型社区
    5.4 首都北京市:多样化的社区治理智慧场景应用
    5.5 广东深圳市:重新激发社区活力的智能改造
6 智慧城市语境下推进上海社区治理创新的建议
    6.1 强化智慧城市科技赋能社区治理工作
        6.1.1 建造社区数据信息共通共享的信息系统
        6.1.2 推进社区内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工作
    6.2 完善社区风险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
        6.2.1 完善社区风险治理多元共治体系
        6.2.2 深化社区风险治理能力建设
        6.2.3 推进社区风险治理的机制体系建设
    6.3 把握社区治理需求持续优化社区服务供给
        6.3.1 深化社区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推进工作
        6.3.2 推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化社区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6.4 建立并逐步完善社区治理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6.4.1 深化社区治理专业化工作队伍建设
        6.4.2 推动建立社区治理智慧创新的产教融合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模式研究 ——以河北省灵寿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1.2 信息经济学理论
    2.2 农村信息环境评价相关研究
    2.3 农村信息需求相关研究
        2.3.1 农村信息获取相关研究
        2.3.2 农村信息服务采纳相关研究
    2.4 农村信息服务相关研究
        2.4.1 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相关研究
        2.4.2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相关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信息服务问题研判: 需求侧与供给侧
    3.1 农村信息服务的需求侧分析
        3.1.1 主体对农村信息服务一般性需求
        3.1.2 主体对农村信息服务的需求特性
    3.2 农村信息服务的供给侧分析
        3.2.1 农村信息服务一般性供给
        3.2.2 农村信息服务的供给特性
    3.3 农村信息服务问题研判
        3.3.1 农村信息服务供需不均衡矛盾
        3.3.2 农村信息服务供需不均衡诱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信息服务需求侧分析: 客观视角
    4.1 农村信息服务的客观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2 农村信息服务的客观需求分析模型
        4.2.1 变量设计
        4.2.2 数据处理
        4.2.3 模型构建
    4.3 农村信息服务的客观需求实证分析
        4.3.1 数据收集
        4.3.2 假设检验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信息服务需求侧分析: 主观视角
    5.1 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观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2 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观需求分析模型
        5.2.1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5.2.2 变量测量与量表设计
        5.2.3 预调查信度效度检验
        5.2.4 模型信度与效度分析
    5.3 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观需求实证分析
        5.3.1 基于技术接受理论的影响分析
        5.3.2 需求主体特征的间接影响分析
        5.3.3 基于几种相关理论的影响分析
        5.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信息服务供给侧分析: 行动主体视角
    6.1 农村信息服务的供给行动主体分析
        6.1.1 行动主体主导模式分析
        6.1.2 行动主体服务部门调查
    6.2 农村信息服务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6.2.1 服务供给流程
        6.2.2 影响因素分析
    6.3 农村信息服务的行动主体供给模型构建
        6.3.1 供给问题描述
        6.3.2 分散决策模型
        6.3.3 集中决策模型
        6.3.4 供应链协调模型
    6.4 农村信息服务的行动主体供给模型验证及分析
        6.4.1 供给模型检验
        6.4.2 实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村信息服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供需均衡视角
    7.1 农村信息服务供需均衡分析
        7.1.1 供需均衡模型
        7.1.2 供需失衡成因
        7.1.3 解决对策分析
    7.2 现有服务模式借鉴与思考
        7.2.1 现有模式借鉴
        7.2.2 现有模式思考
    7.3 供需均衡的服务模式创新
        7.3.1 均衡模式内涵
        7.3.2 均衡模式构建
        7.3.3 模式实现路径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农民信息需求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关于农民信息服务采纳意愿的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北京模式——首都社区信息化建设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的风险防控研究[D]. 程悦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2]新时代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研究[D]. 樊贝贝. 渤海大学, 2021
  • [3]邗江区殷巷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研究[D]. 董煜. 扬州大学, 2021(09)
  • [4]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D]. 赵心钰.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5]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Y州Z镇X小学为例[D]. 许琼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散乱污”企业信息化治理研究 ——以汕头市为例[D]. 苏介彬.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7]泰安市泰山区社区警务工作研究 ——以Y社区为例[D]. 张宁轩.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8]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欢.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9]智慧城市语境下上海市社区治理研究 ——以长宁区为例[D]. 刘保敬. 东华大学, 2021(10)
  • [10]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模式研究 ——以河北省灵寿县为例[D]. 靳艳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北京模式——首都社区信息化建设扫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