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对藏区汉语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对藏区汉语教学的思考

一、新课标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关于藏区汉语教学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娟[1](2021)在《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浪潮。在这个海外汉语教育的大潮中,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华文母语环境优势和健全的华文教育体制在整个东南亚的华文教育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以外为数不多的能具备从小学到大学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而其中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集中体现在小学阶段。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与中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在小学华文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这对身处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中国而言,具有很好地借鉴价值。因此,本文选取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估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两国课程标准展开比较分析,首先是对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其次梳理出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各自制定的背景;之后比较分析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在框架与理念、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的异同;最后再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反思,以期能为我国当前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细分年级标准以区分难度;落实具体的学习标准要求;借鉴华小“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陈丹妮[2](2021)在《对《现代汉语高级教程》等三套汉语教材的课文选编与改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对外汉语教材汇中的课文选编及改编为研究对象,特意选取《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上、下)、《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Ⅰ、Ⅱ)和《新实用汉语课本》(5、6)三套高级阶段的汉语教材为具体研究案例,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三套教材的课文进行统计分析,展开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第一部分是对三套教材中课文的选编情况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中,我们统计了编写体例、作者及文章来源、体裁及题材、课文篇幅长度和课文插图五种要素,分析了三套教材课文的选编情况和选编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课文的改编情况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讨论了课文改编的特点,并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篇章和标点符号的改编进行细致地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对研究对象的总结和思考,旨在对前文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几条在选编课文时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思考,希望能够对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的选编和改编做出有益探索。本文的基本观点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一切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通过研究教材,我们能够把握教材编写者的基本思路,从而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教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课文作为第二语言教材中的主体部分,更值得我们的注意和研究。因此我们对三套优秀教材的改编和选编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在改编和选编上的相同点以及各套教材的独特个性,汇总成文字性的语言。这样既能为像笔者一样的对外汉语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也能帮助后来的教材编写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了:第一,课文的选编和改编都应该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性;第二,教材的选编要有适当数量的名家名篇,更好地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但是要慎重选取年代性和文化敏感性强的文章;第三,控制课文的篇幅,使课文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负担;第四,课文的题材应广泛多样,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其他体裁兼而有之;第五,课文的改编要注重交际,尊重原着,使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有机结合;第六,课文改编要遵循克拉申的“i+1”的理论,适当保留高难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第一,研究内容上,对《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上、下)、《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Ⅰ、Ⅱ)和《新实用汉语课本》(5、6)高级阶段的三套汉语教材的课文部分的整理研究,提出自己对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材中的课文板块的看法和思考。第二,研究方法上,运用定量研究法对三套教材的课文部分进行了闭环分析,得到了关于课文改编和选编的结论并提出自己的探索。第三,研究目的上,本文既致力于探索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希望通过教材分析,为今后的实际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焦倩倩[3](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民族地区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某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14年教育部提出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及社会各界认识到了核心素养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之处。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语文核心素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总体目标,对于从语文层面提升人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论文以核心素养为视域,选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模块——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研究甘南藏区普通类小学的古诗词教学现状与问题,以期探寻语文核心素养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间的联系,使语文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能够真正在古诗词教学中得到提升。笔者抽样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两所普通类小学的320名学生、30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3名小学语文老师进行访谈,收集大量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甘南藏区的古诗词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古诗词学习环境差,学习方式单一,多以识记为主,学习获得不够丰厚,且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语文素养低等;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固化,缺乏研究型的教学活动。而上述问题不利于学生古诗词语言知识的积累、建构、运用,不利于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与继承,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起消极的阻碍作用。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关照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提出对应策略。在设计古诗词教学时,要立足民族特性,以推动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能力发展为纲,开发出有利于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课堂。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问答,教师语言引领和艺术化的点拨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通过培养预习习惯,进行探究学习和个性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吟诵指导,多媒体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改进教法,开发传统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要进行多维度,开放式,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笔者希望,以后该地区的古诗词教学能够真正将语文核心素养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拉毛草[4](2020)在《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其实践研究 ——以甘肃省甘南藏区为例》文中指出在Bishop的文化法数学课程理论原则及跨文化数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本论文从基于藏文化研究藏区小学数学教育的需要、藏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藏区小学数学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完善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实践操作的需要四个方面出发,主要以学生的喜欢和好奇为目标,从藏族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和提炼与数学学业相关的文化背景或生活题材,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加工处理,设计出可供教学使用的具体教学内容,并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实验,探索藏族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进入课堂、融入知识学习的可能性。经过实际教学,对这样的素材能否融入藏区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适切程度做出科学判断。研究、探讨和提炼提升藏族数学教学基本策略流畅运行的操作方法。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分析、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设计藏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指导性理论。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界定了文化、民族数学等相关概念。通过这些概念和原则指导本文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案例设计。2.收集基于藏文化的数学素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背景的替换或附加改编。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与自身的藏文化基础,经过与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研讨对案例进行增删。最终确定了 10个可适用的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案例。同时由于案例所在教材位置、所授学期与时间安排等原因将案例分为研讨类、数学活动类和教学实践类进行分析探讨。3.选择基于藏文化的统计与概率模块的条形统计图(1)与(2)进行实际教学实践探索其操作性和可行性。本研究选用孙亚玲教授制定的关于课堂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而课堂观察框架选取了崔允漷教授团队的LICC课堂观察框架。通过课堂实录,对课堂进行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和课程文化维度四个维度的观察。4.基于两节课的研究观察结果总结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实践的成效、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成效主要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的提升;双语教师优势的体现;课堂实践经验的获得;藏文化在课堂的渗透五个方面展现。5.对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的出现的不足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本论文结论如下:首先10节教学案例是关于藏区小学数学课程的适度改编,在文化层面及数学知识层面进行了适度的融合,其操作性和可行性较高。其次案例在实践中能够活跃教学课堂,使得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凸显藏文化底蕴,彰显双语教师优势;案例背景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家校合作;提供教学经验,反思文化课程;尊重多元文化,了解民族数学。本研究建议如下:要选取有针对性有价值有深度的藏文化进行教学案例背景的改编;基于藏文化小学教学案例设计需要理论指导;在进行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时,可先进行访谈找寻学生难以理解的背景再进行改编,可能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可进行改编的文化背景来源非常丰富,如藏族天文历算学等。

李向勤[5](2019)在《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直接把英语听说能力考查纳入高考,强化对英语口语的考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语言实践和活动的空间,很难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突破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瓶颈的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下通过英语演讲学习来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并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点问题:(1)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什么?(2)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可操作性教学途径有哪些?(3)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有哪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项目学习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第三轮属于提升和完善阶段,重点聚焦于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通过量化测试、师生访谈、学习反思、英语综合水平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多角论证,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等语言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等人文素养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英语演讲项目学习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2)发挥学习小组的支架作用和最大功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3)通过多种方式的输入活动开展专题培训是英语演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途径;(4)开发“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英语演讲学习活动是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渠道;(5)循序渐进地开展足量的英语演讲实践活动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关键途径;(6)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本研究创新点有:⑴针对我国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和具体操作建议,为愿意从事相关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同行提供可模仿和解读的范本。同时,为新高考的“口语考试”提前探寻教学路径,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构。⑵严格规范地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本表灵活的内部动态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达成目标,成效显着。⑶英语演讲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陈旧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⑷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大学生或成人视角探讨,而本研究主要从高中生视角开展,学生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参与者,拓展了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视角。

李桂青[6](2019)在《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以卓尼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实施的“蓝图”,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式,也是适应当前语文教材编排体例变化要求的主流教学设计方式。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教材主题单元编排的整体功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究。论文的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分析论文选题的缘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对“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进行相关的概念界定,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在藏区进行主题单元教学的可行性;第三部分阐述了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探究了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策略,其中包括:凝练单元目标的策略、整合教学内容的策略、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强化学习评价的策略;第五部分是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主要展示了针对藏区使用的两版汉语文教材、三类学生(普通类、以汉为主类、以藏为主类)的不同学情而进行的两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第六部分则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反思。通过研究发现,在藏区卓尼县的藏族高中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法是较为合适的,此方法能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遵循相应的原则去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流程,调整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马国莉[7](2019)在《藏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个案研究 ——以青海省G县M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关注藏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的现状,是试图借鉴文化回应性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双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以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少数民族学生适应主流社会和民族社会的能力,最终实现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断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通过深入双语教学的课堂,观察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的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相关认识和感受,从文化回应性教学视域下剖析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发现,藏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的现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教师缺乏双语教学的相关培训及一定的研究意识,使得自身对双语的认识不统一,且因为时间、精力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促使教师难以在教学中实现双语、双文环境的创设;二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丧失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学生双语水平差距大,文化汲取方式单一;三是教材存在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和文化传承需求等问题。在文化回应性教学视域下探讨双语教学,将带给我们很多的反思和启示。针对以上问题和成因,研究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教师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并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意识,提升自己的双语、双文和“双能”,并在教学中关注双语、双文环境的创设;学生需要拓宽视野、增加和主流文化接触的机会,突破学校封闭式管理的束缚,获取更丰富的汲取文化知识的途径。并在配合度更高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从而缩小双语差距达到共同提升;教材编译机构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和民族文化,并和一线教师进行密切沟通,为教学中实施文化回应助力。总之,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面共付努力,在双语教学中实施适度且适宜的文化回应才能成为现实,也才能改善双语教学的现状,增强民族学校的办学效能,培养出“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并将主流文化更为广泛、深入人心地弘扬,将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传续。

吴兰兰[8](2019)在《赴泰新手汉语教师志愿者教案编写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泰国作为中国重要的邻邦国家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汉语教学,但赴泰新手汉语教师志愿者教案编写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高新手汉语教师志愿者对教案编写的重视度,本文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对47位赴泰新手汉语教师教案编写情况进行调查,结合搜集到的47篇志愿者教案,分析了志愿者的任教背景和对教案编写的态度、教案编写形式、教案内容设计效果等,发现赴泰新手汉语教师教案编写存在编写态度敷衍、知识储备不足、反思意识薄弱等几方面问题,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汉办、相关教育部门及志愿者本身提出建议,旨在通过提高赴泰新手汉语教师教案编写的能力提高志愿者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泰国乃至全球的长足发展。

闫毅龙[9](2018)在《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困难及解决策略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2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探究学校环境下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并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探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汉语针对藏族学生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汉语的教学应该充分体现第二语言的特点,以工具性为主,兼顾人文性,提高学生汉语的言语交际运用能力。其次,利用文献法和问卷法进行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困难的综述与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设置问卷,从学生可能产生汉语学习困难的知识储备、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环境、教材理解、藏汉双语差异等方面设计调查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汉语学习态度与兴趣消极被动,对汉语学习只是紧跟课表安排;汉语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少,且存在障碍;汉语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仅限于汉语课堂;学生汉语知识储备薄弱与学习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易造成语序颠倒等问题,易与藏语在语法、语序等方面产生混淆;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汉语教材在选文方面远离学生文化生活背景,给学生在学习理解上造成障碍;汉语学习习惯与方法存在偏差和不合理,尤其表现在自主学习方面。再次,对存在困难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造成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藏民族传统文化心理;藏汉双语教师缺乏;汉语语言环境缺失;藏语本身语言习惯;教材选文与内容不适应。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正视汉语学习,提高汉语认同感;融合藏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两条途径并进,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关注第二语言学情,注重课堂生成;依据汉语特点,创设真实汉语学习情境;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言语实践能力;贴近生活的阅读教学,贴近地域文化的写作教学;合理重构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DANG QUYNH DUNG[10](2018)在《越南高校汉语专业教师教研结合信念探究》文中认为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近年来大幅增长,新一轮“汉语热”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越南的汉语教育历史悠久,从1986年改革至今,高等院校的汉语教学在越南汉语推广事业中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针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研究较少,围绕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尤其薄弱。基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现实问题的考量,以高校汉语专业教师信念为研究视角,本研究主要探究越南高校汉语专业教师教研结合信念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表现,通过分析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信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索越南汉语教师对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信念以及深入了解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与学术环境和越南社会文化环境对教师信念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方式选定来自越南重点国立大学的三位越南汉语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位教师进行多次访谈、课堂观察和学术活动日记收集数据,以观察、描述与分析有关汉语教师的教学科研结合信念,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观点以及教师信念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生态文化理论框架为主要视角,解读教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不同层面以及组成要素,呈现越南汉语教师教学研究的内涵,探究信念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越南高校汉语教师教研结合信念内涵围绕教师对汉语教学和研究之间的多元化和互动关系,使教研结合信念内涵较为丰富和复杂。本研究认为,教师教研结合信念是具有动态性的信念群体。在实践中,教师教研结合信念主要表现为教师投入科研活动、研究推动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实践启发科研活动三大方面。研究中的三位教师教研结合信念与实践之间存在不一致性,表明教师信念具有较强的个体化特征。此外,通过教师自主学习与对实践反思的过程,教师的教研结合信念不断变化及重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可归纳为教师个体因素、越南高校教学与学术环境因素以及越南文化社会因素。以上研究结论揭示了越南高校汉语专业教师教研结合信念的主要内涵和表现,确认了教研结合信念的构成纬度,深入探讨并构建了越南本土环境下高校汉语专业教师的教研结合信念与实践的理论模型,为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教师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实证资料,也为教师信念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野。

二、新课标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关于藏区汉语教学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课标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关于藏区汉语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华文教育
        (二) 华文小学
        (三)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三、文献综述
        (一)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二)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研究
        (三) 马来西亚课程标准的研究
        (四) 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五) 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马两国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一、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背景
        (一)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
        (二) 十年课改下的新课标颁布
    二、马来西亚《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价标准》制定背景
        (一) 国家教育政策改革下华文教育的发展
        (二) 马来西亚华小华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
第二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标准理念与框架比较
    一、基本理念比较
        (一) 中国小学语文课标基本理念
        (二) 马来西亚华小华文课标基本理念
        (三) 分析与比较
    二、框架结构比较
第三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目标比较分析
    一、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总目标解读与分析
    二、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阶段目标解读与分析
    三、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目标的认知水平层次比较与分析
        (一) 中国部编本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分析
        (二) 华小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分析
        (三) 部编版与华小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比较
第四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内容比较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板块的比较
        (一) “识字与写字”板块内容的相同之处
        (二) “识字与写字”板块内容的差异之处
    二、“阅读”板块的比较
        (一) “阅读”板块内容的相同点
        (二) “阅读”板块内容的不同点
    三、“写作”板块的比较
        (一) “写作”板块内容的相似处
        (二) “写作”板块内容的差异
    四、“听说”板块内容的比较
        (一) “听说”板块内容的相同点
        (二) “听说”板块内容的不同点
第五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实施建议的比较分析
    一、教学建议的分析与比较
        (一) 均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 华小课标重视个性化教学
        (三) 华小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评价建议的分析与比较
        (一) 均注重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二) 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
        (三) 华小课标更能体现量化的评价准则
        (四) 华小课标强调评价的真实性
第六章 华小华文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细分年级标准以区分难度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标准要求
    三、借鉴华小“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培养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五、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对《现代汉语高级教程》等三套汉语教材的课文选编与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对《现代汉语高级教程》等教材中课文选编状况的分析
    第一节 教材的编写体例分析
    第二节 选文的作者及文章来源分析
    第三节 选文的体裁及题材分析
    第四节 选文的篇幅分析
    第五节 选文的插图分析
第三章 对《现代汉语高级教程》等教材中课文改编状况的分析
    第一节 课文改编的具体情况分析
    第二节 课文改编方式的分析
第四章 对《现代汉语高级教程》等教材中课文选编和改编的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对课文选编的总结与思考
    第二节 对课文改编的总结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三套教材的字数、题材统计
致谢

(3)核心素养视域下民族地区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某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目标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内容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及评价
    (四)2011版课标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三、语文核心素养理论与甘南藏区小学古诗词教学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二)古诗词教学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
    (三)甘南藏区小学生古诗词学习
四、甘南藏区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甘南藏区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二)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视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言学习简单化
        2.思维活动浅白化
        3.审美培养贫乏化
        4.文化传承形式化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缺失的原因
        1.语言素养缺失的原因
        2.思维素养缺失的原因
        3.审美素养缺失的原因
        4.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
五、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甘南藏区小学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
    (一)推动语言能力发展
        1.设计加强学生语言实践的古诗词教学
        2.构建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互动型课堂
        3.进行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多维度评价
    (二)促进思维能力提升
        1.设计推动学生思维提升的古诗词教学
        2.打造助力学生思维发展的创新型课堂
        3.发展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开放式评价
    (三)加强审美能力培养
        1.设计发展学生审美创造的古诗词教学
        2.开发提升学生审美意趣的诗意课堂
        3.开拓培育学生审美素养的多元化评价
    (四)引导优秀文化传承
        1.设计重视文化投入的古诗词教学
        2.创设引导学生文化传承的学养型课堂
        3.运用增进学生文化理解的多样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其实践研究 ——以甘肃省甘南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基于藏文化研究藏区小学数学教育的需要
        二、藏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小学数学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四、完善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实践操作
第二章 有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文化
    第二节 藏文化
    第三节 民族数学
    第四节 文化法的数学课程
        一、文化法的数学课程需遵循的五个原则
        二、文化法的数学课程需具备的三个要素
    第五节 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一、小学教学内容可选择的依据
        二、藏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选择的依据
        三、藏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来源
    第六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章 研究问题的表述
第四章 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概况
        一、文化对数学教与学的作用
        二、基于文化的数学课程
    第二节 国内研究概况
        一、少数民族数学教育
        二、藏区数学课程
第五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课堂实录法
        四、访谈法
第六章 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素材选择
    第二节 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
        一、位置
        二、小小设计师
        三、万以内数的认识
        四、时、分、秒
        五、亿以内数的认识
        六、计算工具的认识
        七、条形统计图(1)
        八、条形统计图(2)
        九、历算中的四则运算
        十、历算中的数字异名
第七章 学生调查问卷及教师访谈分析
    第一节 学生调查问卷反馈及分析
    第二节 教师访谈分析
第八章 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实践及其分析
    第一节 条形统计图(1)的实践
        一、课堂实录基本信息
        二、课堂有效性评价
        三、作业的布置及反馈分析
    第二节 条形统计图(2)的实践
        一、课堂实录基本信息
        二、课堂有效性评价
        三、学生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分析
    第三节 综合课堂观察分析
        一、学生学习维度观察结果分析
        二、教师教学维度观察结果分析
        三、课程性质维度观察结果分析
        四、课堂文化维度观察结果分析
    第四节 关于实际教学后对学生访谈的分析
第九章 分析与结论
    第一节 理论教学案例总结与分析
    第二节 实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十章 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存在的不足
    第二节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位置”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案例的教学设计
附录二 “小小设计师”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附录三 “万以内数的认识”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附录四 “时、分、秒”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附录五 “亿以内数的认识”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附录六 “计算工具的使用”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附录七 “条形统计图(1)”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附录八 “条形统计图(2)”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附录九 “藏族历算中的四则运算”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附录十 “藏族历算中的数字异名”基于藏文化的数学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附录十一 条形统计图(1)课堂有效性评价量表
附录十二 条形统计图(2)课堂有效性评价量表
附录十三 藏族文化中的数学知识素材汇总
附录十四 学生问卷
附录十五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十六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十七 教师研讨部分主要讨论

(5)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1.1.2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听力口语考试走进英语高考
        1.1.3 笔者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在适合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1.1.4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作用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初始的研究问题
        1.2.2 问题的提炼与聚焦
    1.3 研究意义
        1.3.1 实践价值
        1.3.2 理论价值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2.1.1 关于演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2.1.2 英语演讲
        2.1.3 关于演讲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2.1.4 关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研究
    2.2 英语演讲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2 国外新近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2.3 行动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应用
        2.3.1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2.3.2 行动研究的概念界定
        2.3.3 行动研究的特点
        2.3.4 行动研究的过程
        2.3.5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2.3.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2.3.7 本课题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
    2.4 相关理论基础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2.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2.4.4 项目学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3.1 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
    3.2 研究对照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与过程
        3.4.1 总体思路
        3.4.2 .实施步骤
        3.4.3 研究过程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分析
    3.6 研究的伦理考量
    3.7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3.7.1 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3.7.2 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英语学习现状
        3.7.3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维度与量化指标的初步确认
        3.7.4 修改、完善量化指标,确定具体测量题项
        3.7.5 评价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3.7.6 确定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4.1 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4.1.1 问题的确立
        4.1.2 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4.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4.2.1 制定行动计划
        4.2.2 实施行动研究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4.3.1 研究过程总结
        4.3.2 行动研究结果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
    5.1 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5.1.1 问题的确立
        5.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5.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5.2.1 制定行动计划
        5.2.2 实施行动研究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5.3.1 研究过程总结
        5.3.2 行动研究结果
        5.3.3 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完善—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
    6.1 第三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6.1.1 问题的确立
        6.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6.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6.2.1 制定行动计划
        6.2.2 实施行动研究
    6.3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6.3.1 研究过程总结
        6.3.2 行动研究结果
        6.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结论
    7.1 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7.1.1 测试数据
        7.1.2 问卷调查
        7.1.3 学生的学习反思
        7.1.4 笔者的教学反思
        7.1.5 访谈
    7.2 研究反思
        7.2.1 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7.2.2 研究对笔者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7.2.3 研究对学校整体教学生态的影响
        7.2.4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的构建
        7.2.5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7.3 研究结论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7.5 研究局限和有待改进的空间
    7.6 研究展望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以卓尼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1.理论与政策依据
        2.学科特性与学情依据
    (二)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2.整合单元学习内容的原则
        3.尊重学生群体及个体差异的原则
四、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凝练单元目标的策略
        1.解析单篇课文目标,找出各篇课文目标的“公约数”
        2.深入分析课标要求,建立课标目标与课文目标的联系
        3.切实了解学生基础,适当调整学习内容范围和难度
        4.整合以上因素,树立形成主题单元教学目标
    (二)整合教学内容的策略
        1.以“课标”为依据,兼容并蓄
        2.以“文体”为基础,统筹兼顾
        3.以“学情”为方法,循序渐进
        4.以“社会”为议题,超越教材
    (三)优化教学环节的策略
        1.导入环节的优化策略
        2.整体感知的优化策略
        3.自主比较的优化策略
        4.鉴赏总结的优化策略
    (四)强化教学评价的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评价理念
        2.注重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展示
    (一)以普通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
    (二)以人教版藏区《汉语》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为例
六、研究反思
    (一)进一步落实课程理念
    (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三)节约课时,开发资源,打造高效课堂
    (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藏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个案研究 ——以青海省G县M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研究缘起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文化回应性教学研究
        2.文化传承与双语教学联系的研究
        3.藏族学生学习特点研究
        4.现有研究的反思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状态的理论建构
    (一)进行文化回应的影响因素
    (二)文化回应的应然状态
    (三)藏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现状分析框架研究
        1.藏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现状分析框架的建构
        2.藏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现状分析框架的解释
二、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的现实状态
    (一)教师教学
        1.双语维度——这里并没有多少双语老师
        2.“双能”维度——差强人意的“双能”
    (二)学生学习
        1.双语维度——学生的双语能力有其特点
        2.双文维度——不平衡的双文能力
    (三)教材内容
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的问题
        1.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2.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3.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
    (二)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问题的原因
        1.教师教学层面
        2.学生学习层面
        3.教材内容层面
四、改善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现状的对策
    (一)教师教学的改善对策
        1.设置双语教学相关的培训项目
        2.加强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
        3.具备创设双语双文环境的可能性
    (二)学生学习的改善对策
        1.加强双语双文的日常学习
        2.拓展学生视野,增加接触主流文化的机会
    (三)教材内容的改善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出版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赴泰新手汉语教师志愿者教案编写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调查对象、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 志愿者任教背景及教案编写态度调查分析
    第一节 志愿者任教背景调查分析
    第二节 志愿者教案编写态度调查分析
第二章 志愿者教案编写形式调查分析
    第一节 教案编写时量单位分析
    第二节 教案设计形式分析
    第三节 教案内容呈现形式分析
第三章 教案内容设计效果调查数据分析
    第一节 教案环节完整性分析
    第二节 志愿者教案重难点把握准确性分析
    第三节 教案与教材关联性分析
    第四节 教案对课堂效果推动性分析
第四章 志愿者教案编写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志愿者教案编写态度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二节 志愿者知识储备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节 志愿者教学反思意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章 对提高赴泰新手汉语教师教案编写水平的建议
    第一节 汉办应加强岗前培训
    第二节 志愿者应提高自身教案设计能力
    第三节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9)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困难及解决策略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2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2.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目标、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目标
    (二)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内容
    (三)藏族高中生汉语教学要求
三、调查工具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工具设计
        1.问卷调查设计
        2.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三)样本选择
    (四)调查过程
        1.调查方法
        2.调查结果分析
四、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困难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及归因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调查结果
    (二)存在困难归因
        1.藏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2.藏汉双语教师缺乏
        3.汉语语言环境缺失
        4.藏语本身语言习惯
        5.教材选文与内容不适应
五、针对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
    (一)正视汉语学习,提高汉语认同感
    (二)融合藏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三)两条途径并进,加大双语教师培养
        1.举办非藏族汉语教师藏语培训班
        2.加大本民族汉语教师培养力度
    (四)关注第二语言学情,注重课堂生成
    (五)依据汉语特点,创设真实汉语学习情境
        1.利用语境词性分析的语音教学
        2.注重语境文化分析的词汇教学
        3.操作运用基础上的语法教学
        4.寻求最基本的淡化句式教学
        5.实际语境操作的表达技巧教学
        6.创设直观可视的多媒体情境
    (六)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言语实践能力
        1.创造课堂言说机会,丰富课堂言语表达
        2.创设课外言说机会,提高言语实践能力
        3.引入口语测试,提供言语导向
    (七)贴近生活的阅读教学,贴近地域文化的写作教学
        1.贴近生活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自我解读
        2.贴近地域的写作教学,注重学生自我习作
    (八)合理重构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1.活用教材选文,合理重构
        2.增删教材选文,适应教学
        3.编写学案读本,拓宽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10)越南高校汉语专业教师教研结合信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个人研究动机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概念界定
1.6 研究意义
1.7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导言
2.2 信念
    2.2.1 信念的内涵
    2.2.2 信念、价值与态度
2.3 教师信念
    2.3.1 教师信念的内涵
    2.3.2 教师信念的来源
2.4 外语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2.4.1 教学实践
    2.4.2 教师信念与教师实践
2.5 教师的教研结合信念
    2.5.1 教学
    2.5.2 科研
    2.5.3 教研结合信念基本内涵
2.6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
    2.6.1 越南高校汉语专业建设
    2.6.2 越南高校汉语专业培养方案
    2.6.3 师资队伍现状
2.7 相关研究综述回顾
    2.7.1 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信念研究动态
    2.7.2 国内外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相关研究动态
2.8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导言
3.2 研究方法及选择依据
    3.2.1 研究范式的确定
    3.2.2 质化研究
    3.2.3 个案研究的选择
3.3 研究对象
    3.3.1 研究对象选择过程
    3.3.2 研究对象介绍
3.4 数据收集
    3.4.1 访谈
    3.4.2 课堂观察
    3.4.3 教师学术活动日记收集
    3.4.4 相关文献分析
3.5 数据管理与保护
3.6 数据分析
    3.6.1 编码
    3.6.2 发展主题
3.7 信度与效度
3.8 研究者的角色以及研究伦理
    3.8.1 研究者的角色
    3.8.2 研究伦理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老师的教研结合信念与实践
4.1 导言
4.2 武老师的高校汉语专业教学经历描述
    4.2.1 武老师的高校汉语专业教学经历描述
    4.2.2 武老师的工作环境
4.3 武老师的汉语教学总体信念
    4.3.1 汉语教学信念
    4.3.2 科学研究的信念
    4.3.3 汉语教师职业信念
4.4 武老师教研结合信念之“平衡”
    4.4.1 教学和研究都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
    4.4.2 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互促关系
    4.4.3 “教”和“研”促进教师素质发展
    4.4.4 在越南汉语教学环境中寻找汉语教学和研究平衡发展途径
4.5 在《汉语文字概况》课堂教学中挑战研究者的能力
    4.5.1 研究知识是汉语文字教学的材料
    4.5.2 《汉语文字概况》课堂教学中做出选择
    4.5.3 课后的反思与自主学习
4.6 汉语文字教研结合里的“转换”模式
    4.6.1 从汉语文字研究到汉语文字教学的知识转换模式
    4.6.2 汉语文字研究与教学技能的转换
4.7 随着教研结合信念的变化反思自我
    4.7.1 教师经历成长与教研结合的变化
    4.7.2 从教研结合信念之变反思研究者-教师-管理者的身份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黎老师的教研结合信念与实践
5.1 导言
5.2 黎老师的高校汉语专业教学经历描述
    5.2.1 黎老师的高校汉语专业教学经历描述
    5.2.2 黎老师的工作环境
5.3 黎老师的汉语教学总体信念
    5.3.1 汉语教学信念
    5.3.2 科学研究的信念
    5.3.3 高校汉语教师职业信念
5.4 黎老师教研结合中研究型教师的追求
    5.4.1 研究既是兴趣又是任务
    5.4.2 研究活动离不开学校的学术发展
    5.4.3 课堂教学需要课堂研究,汉语研究离不开汉语教学
5.5 从汉语研究理论到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践
    5.5.1 充分利用二语习得知识备课
    5.5.2 课堂活动
    5.5.3 课后反思
5.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汉语教学:“发现”和“创新”机制
    5.6.1 教学实践中的发现启发学术的创新
    5.6.2 研究结果改善教学实践
5.7 从传统教研到现代教研中的教师身份反思
    5.7.1 教研结合的变化
    5.7.2 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角色独立与混合体体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阮老师的教研结合信念与实践
6.1 导言
6.2 阮老师的高校汉语专业教学经历描述
    6.2.1 阮老师的高校汉语教学经历
    6.2.2 阮老师的工作环境
6.3 阮老师的汉语教学总体信念
    6.3.1 汉语教学信念
    6.3.2 科学研究的信念
    6.3.3 汉语教师职业信念
6.4 阮老师的教研结合信念:以教为主,以研为辅
    6.4.1 完成科研任务和投入科研是两码事
    6.4.2 “下不了蛋的母鸡”现象
    6.4.3 教学为主、科研为辅
6.5 翻译课教学背后的研究辅助
    6.5.1 备课
    6.5.2 课堂活动
    6.5.3 课后反思
6.6 教研结合中的教研“疏离”与“回归教学本业”
    6.6.1 汉语研究成果疏离教学实践
    6.6.2 回归教师本业
6.7 教研结合信念的实践适应:教师身份的主导角色
    6.7.1 阮老师教研结合之变化是实践的适应
    6.7.2 教师主导角色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导言
7.2 越南高校教师教研结合的内涵
    7.2.1 越南高等教育环境是教研结合信念的前提
    7.2.2 教师对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的认知
    7.2.3 互促的信念群体
7.3 教研结合信念与实践
    7.3.1 教研结合表现
    7.3.2 教研结合信念与实践
7.4 多维影响因素
7.5 越南高校汉语专业教师教研结合信念模型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发现
8.2 研究贡献
8.3 研究启示
8.4 研究局限及未来的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邀请函 附录2 访谈大纲 附录3 武老师访谈撰写稿(节选) 附录4 课堂观察片段(节选) 附录5 学术活动日记样板 附录6 教学材料示例

四、新课标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关于藏区汉语教学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王晓娟. 扬州大学, 2021(09)
  • [2]对《现代汉语高级教程》等三套汉语教材的课文选编与改编研究[D]. 陈丹妮. 兰州大学, 2021(02)
  • [3]核心素养视域下民族地区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某小学为例[D]. 焦倩倩.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基于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其实践研究 ——以甘肃省甘南藏区为例[D]. 拉毛草.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5]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向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6]藏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以卓尼县为例[D]. 李桂青.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7]藏汉双语教学中文化回应个案研究 ——以青海省G县M中学为例[D]. 马国莉.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8]赴泰新手汉语教师志愿者教案编写调查与研究[D]. 吴兰兰.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9]藏族高中生汉语学习困难及解决策略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2所中学为例[D]. 闫毅龙.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10]越南高校汉语专业教师教研结合信念探究[D]. DANG QUYNH DUNG.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0)

标签:;  ;  ;  ;  ;  

新课标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探索——对藏区汉语教学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