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一、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蔡梦涵[1](2021)在《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TBF)的常用方法,但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复位不充分;会形成“空洞样椎体”,缺乏植骨支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它可以经椎弓根微创通道对伤椎进行撑开复位,退出伤椎后可进行植骨。另外,采用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观察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一种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的研制:(1)测量32例患者爆裂性骨折T11~L2节段椎体的相关数据,包括椎弓根内径最狭窄部位的横径和矢状径,爆裂性骨折椎体的中高、螺钉固定术后的伤椎中高,计算伤椎复位前后的中高差。主要参数为椎弓根内径最狭窄部位的横径和矢状径和伤椎复位前后的中高差。(2)参照上述主要参数以及采用CAD软件,设计一种满足在闭合状态时可通过椎弓根内径最狭窄部位的横径和矢状径,撑开高度大于骨折椎体复位所需高度的可调节性复位器并详细阐述这种新型经椎弓根椎体骨折复位器的组成结构及使用原理。结合上述资料委托百易得医疗器械公司加工制成产品。2.对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TBFs的临床疗效的研究:从2018年7月到2020年11月,研究包括了70例TBFs。采用新型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35例TBFs(观察组),单独椎弓根短节段螺钉固定治疗35例TBFs(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复位后、术后3天、3个月和12个月对两组进行测量,并比较两组伤椎的前高、中高、伤椎的前高比和中高比(AVBHr和MVBHr)和Cobb角。术后12个月,采用VAS评分和生活质量GQOL-74评分评价疼痛和生活质量,并复查CT评价骨愈合情况。结果:1.(1)T11~L2节段椎弓根内径最狭窄部位横径为6.58-7.48mm,平均为7.10mm,矢状径为11.39-16.04 mm,平均为14.16mm。爆裂性骨折椎体复位前后中高差为5.66±1.75 mm-6.04±1.97mm。(2)新型经椎弓根椎体骨折复位器成品在闭态下边长为5.0mm,撑开最大时高度达13.0mm,撑开范围8.0mm。2.观察组伤椎术前、复位后、术后3天、3个月和12个月的前高分别为:20.56±3.74mm、29.53±2.53mm、29.88±2.52mm、28.36±1.93mm和27.96±0.72mm;中高分别为:20.36±4.20mm、27.54±1.00mm、27.70±2.01mm、27.05±2.45mm和26.83±2.45mm;前高比分别为:63.09±8.91%、97.22±7.38%、97.54±5.08%、96.46±3.87%和94.89±4.21%;中高比分别为:68.97±8.43%、97.34±4.85%、97.40±6.11%、96.05±5.21%和93.11±3.22%;Cobb角分别为:11.80±1.44°、2.46±1.00°、2.72±0.70°、3.03±0.65°和4.34±0.56°。由此可知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参数与术前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伤椎术前、复位后、术后3天、3个月和12个月的前高分别20.70±4.57mm、28.32±3.18mm、28.5±5.09mm、27.03±1.43mm和23.7±0.66mm;中高分别为:19.36±3.06mm、26.43±2.03mm、26.56±4.56mm、24.12±3.23mm和22.45±2.57mm;前高比分别为:63.76±4.68%、93.31±2.75%、93.06±3.57%、85.64±3.23%和82.77±4.97%;中高比分别为:64.91±4.84%、89.15±3.57%、89.13±4.5%、77.95±5.67%和74.8±3.68%;Cobb角分别为:11.84±1.78°、3.59±1.03°、3.65±0.69°、4.68±0.23°和7.89±1.24°。由此可知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参数值都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参数值(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但两组GQOL-74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CT可见骨愈合良好,未见明显骨缺损。结论:1.该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可经椎弓根通道安全植入并对伤椎进行复位,提供均匀的力学支撑并且复位高度自行调控,复位器退出伤椎后可对“空洞样椎体”进行植骨,满足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在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基本要求。2.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及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李锐,匡静[2](2020)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单侧椎弓根植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单侧椎弓根植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植骨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更好地促进植骨融合,还能减少椎体前缘丢失和减小Cobb角,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朱福良,郑道明,时宇博,王云国,倪东馗,李立军,姜竹岩,海米提·阿布都艾尼,雪原[3](2020)在《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胸腰段爆裂骨折发病率较高,后路单纯撑开技术在维持椎体高度、降低并发症方面的疗效不甚满意,因此试图探索更佳治疗方案。目的:探讨采用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7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均采用后路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4-14 d,平均7.8 d。随机分为2组,单纯撑开组38例行单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反弓折顶植骨组40例行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固定。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获得10-22个月随访;(2)单纯撑开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反弓折顶植骨组(P<0.01);(3)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反弓折顶植骨组优于单纯撑开组;(4)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反弓折顶植骨组优于单纯撑开组;(5)术后2组均未发生深部感染,反弓折顶植骨组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椎体高度过度丢失等并发症;单纯撑开组发生内固定失败螺钉拔出3例,钛棒断裂2例,椎体高度明显丢失10例;(6)提示与单纯撑开复位固定相比,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植骨并伤椎置钉固定可形成伤椎压缩中心骨性支撑,重建前、中柱高度方面疗效确切,具有力学强度高、椎体高度维持好、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选择。

胡乐[4](2019)在《经安全三角区通道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经安全三角区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研究,探讨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后路内固定结合经安全三角区通道椎体内植骨的疗效及优势,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制定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小于65岁,具有明确外伤史,术前需明确无骨质疏松(术前行骨密度检测进行排除),2、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Dennis分型均选择B型),3、自受伤至手术时间不超过14天,4、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或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纳入C级、D级、E级),5、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短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6、所有患者均予以自体骨或异体骨或自体异体骨混合植骨。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肺等严重并发症患者,2、明确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患者,3、骨肿瘤等导致的骨折,4、完全截瘫患者(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排除A级、B级)。纳入2016年6月-2017年9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安全三角区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均采用十字交叉法定位(通过小关节的外缘做垂线与横突中分线交叉点作为椎弓根的进钉点),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30-65岁,平均为50岁。整理所有患者临床及术前资料(年龄、性别、骨折椎体分布、椎体高度、Cobb’s角、分型及术前VAS评分)、术后及各阶段随访的影像学参数(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术后VAS评分,并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传统植骨手术方式比较,说明经安全三角区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与传统植骨方式相比较的优势。结果34例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骨折椎体在随访1年内均骨性愈合。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术后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无继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5.7±1.6 mm恢复到术后25.0±2.2 mm(P<0.05),Cobb’s角从术前15.3°±7.6°恢复到术后-5.9°±3.9°(P<0.05)。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8.9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椎体前部损伤高度和cobb’s角无明显变化。腰痛患者术后3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6.7±0.8分降至术后2.3±0.6分(P<0.05),术后6个月平均VAS评分为1.2±0.5分。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结合经安全三角区通道椎体内植骨方法安全可靠,与传统植骨方式相比较,其能够行骨折椎体内更加充分及多范围植骨,促进骨折椎体骨愈合疗效肯定,对预防术后患者椎体高度塌陷及Cobb’s角改变的疗效肯定。

庄苏阳[5](2019)在《纠正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椎体三维植骨器的研制及力学测试背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经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后会在伤椎内形成骨缺损区。现有的椎体内植骨工具无法将植骨材料精确填充至椎体骨缺损区,同时也无法复位终板中央及后部塌陷区。而椎体内植骨量及植骨的充分程度决定伤椎愈合的程度及强度,所以寻找更为可靠的解决方法。本研究设计制作了经椎弓根通道三维植骨器,内部含有产生较大推力的机械装置,以期达到复位塌陷终板、消除椎体内骨缺损的目的。目的对三维植骨器进行力学实验分析,论证它的抗挤压与破坏性能和抗拉伸破坏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件三维植骨器在压力测试仪上进行挤压试验,观察其压力随行程变化数据和曲线。增加载荷,检测植骨器遭到破坏所能承受最大载荷值。利用静态拉压力测试仪对10个植骨器的重要部件,螺纹杆和螺纹套,进行拉伸破坏试验,分析其抗拉特性,找到危险截面,获得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结果在挤压与破坏试验测试中,分别取1ON和25N为预紧力。10件植骨器的压力位移曲线趋势相同。一定预紧力下,在刚开始填充阶段(旋转1-2圈),压力变化上升迅速,到3圈后直至最大行程,压力变化缓慢上升并趋于平稳。最终所达到的最大挤压力为121.5±6N(113~128N)。植骨器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为150±3N(142~165N)。在拉伸破坏试验测试10个部件的力位移曲线趋势相同,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82±0.09KN(1.73~1.98KN)。10个部件的断口位置分别在螺纹段偏下和螺纹段偏上位置,而螺纹套位置的螺纹无破坏,说明部件的危险截面不在螺纹套和螺纹的集合面位置。结论三维植骨器在工作时可以产生足够大的推顶挤压力,可以对抗相当大的阻力,人工拧动最大扭力不足以破坏工具,且工艺稳定。符合椎体骨折手术中植骨及复位骨折块的要求,为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术工具。第二部分应用三维植骨器植骨重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的影像学和临床分析背景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常用方法。塌陷终板的复位情况、椎体内植骨量及植骨的充分程度决定伤椎愈合的程度及强度。经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后在伤椎内形成骨缺损区,通过现有的植骨方法容易出现植骨不良,形成空腔,成为“蛋壳样”椎体。终板的复位不良易于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引起慢性腰背痛。因此有必要改进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方法,提高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的疗效。目的 评价应用三维植骨器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复位终板、重建伤椎高度的影像学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三维植骨器组和植骨漏斗组。三维植骨器组应用自行研制的椎体三维植骨器经椎弓根进行终板复位、植骨;植骨漏斗组应用传统的漏斗形植骨器经椎弓根植骨。分别测得手术前后、术后,术后一年半及取出内固定术后的3月伤椎的X线摄片及CT二维扫描,测量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正常椎前缘高度、伤椎终板高度、正常终板高度等,计算前高矫正率、终板矫正率和椎体缺损区的体积。结果:(1)伤椎Cobb角变化:三维植骨器组术前伤椎Cobb角为(23.3±2.5)°,术后5天、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Cobb角为分别为(4.4±1.4)°、(5.2±1.2)°、(5.8±1.6)°。植骨漏斗组术前伤椎Cobb角为(23.1±2.7)°,术后5天、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Cobb角分别为(5.3±1.9)°、(6.2±1.9)°、(7.4±1.8)°。两组伤椎Cobb角在术前、术后5天、术后一年半无显着性差异(P>0.05)。取出内固定3月后两组间伤椎Cobb角有显着性差异(P<0.05)(2)前缘高度的变化:三维植骨器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1.59±0.20cm,术后5天为2.81±0.19cm,椎体正常高度为2.96±0.32cm,伤椎前高率为(95.3±3.6)%。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68±0.18cm和2.56±0.18cm。植骨漏斗组术前伤椎高度为1.61±0.18cm,术后为2.77±0.17cm,椎体正常高度为2.91±0.36cm,伤椎前高率为(91.8±4.2)%。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25±0.18cm和1.93±0.12cm。两组术后五天前矫正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术后一年半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3)终板中心高度的变化:三维植骨器组术后五天伤椎终板中心高度为2.34±0.22cm,终板中心正常高度为2.42±0.18cm,伤椎前高率为(93.6±5.8)%。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终板中心高度分别2.24±0.18cm和2.19±0.18.cm。植骨漏斗组术后术后五天伤椎终板中心高度为1.85±0.26cm,终板中心正常高度为2.48±0.23cm,伤椎前高率为(72.5±6.4)%。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终板中心高度1.64±0.20cm和1.41±0.19cm。两组术后五天终板高度矫正率及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后的伤椎终板中心高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缺损区的体积:三维植骨器组术后椎体缺损区体积为0.75±0.16cm3,而植骨漏斗组为2.51±0.33cm3。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一年半时随访发现,三维植骨器组与植骨漏斗组的缺损区分别为0.52±0.06cm3和1.49±0.13cm3。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5)VAS:三维植骨器组与植骨漏斗组的术前VAS分别评分为(8.61±1.13)分和(8.58±1.24)分(p>0.05);术后5天分别为(3.35±0.94)分和(3.54±0.95)分(p>0.05);术后一年半的VAS分别为(0.35±0.63)分和(1.77±1.39)分(p<0.05);取出内固定后VAS分别为(0.46±0.58)分和(2.04±1.15)分(p<0.05)。结论:三维植骨器可以有效地复位塌陷的终板、实现伤椎有效植骨、减少椎体内骨缺损区,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提供新型的植骨工具。第三部分保留一侧球囊撑开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背景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为恢复伤椎的高度及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通过可扩张球囊辅助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应运而生。但将扩张后的球囊撤除过程中常常会观察到复位的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影响手术疗效。目的研究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临时保留一侧球囊支撑力、注入骨水泥对维持初始撑开高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与之沟通,由患者自愿选择椎体后凸成形(PKP)或椎体成形术(PVP),共69例选择PKP的患者入组。改良穿刺技术,使插入的导针接近椎体前1/3时,正位像上导针前端接近椎弓根内侧壁。用球囊先后自两侧扩张伤椎,并临时保留后扩张一侧球囊。记录扩张前椎体高度(H0)、充分扩张后椎体前高(H1)、临时释放球囊内压力后椎体前高(H2)。经先扩张侧注入骨水泥,待凝固后撤出球囊,再经后扩张侧注入骨水泥。测量术毕椎体前高(H3)。记录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VAS及0DI评分变化。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后一年伤椎高度、Cobb角、VAS及ODI变化。结果每个椎体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8.5±12.4)min,出血量为(23.1±8.5)ml,球囊压力为180-250psi,球囊膨胀大小为(3.6±1.1)ml。骨水泥的注入量为(8.2±2.4)ml。2例术中推注骨水泥时出现球囊破裂。(1)椎体高度变化:体位复位后椎体前高(H0)、球囊撑开后椎体前高(H1)、球囊释放压力后椎体前高(H2)、术毕椎体前高(H3)与上下邻椎前高均值百分比(椎体前高压缩比)分别为(58.23±12.57)%,(85.14±9.36)%,(70.25±8.12)%,(82.46±10.59)%,球囊撑开后前高比与体位复位后椎体前高压缩比及球囊释放压力后椎体前高压缩比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术毕椎体前高压缩比与体位复位后椎体前高压缩比之间差异也有显着性(p<0.05),而与球囊撑开后椎体前高比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O.05)。术后1年随访时椎体前高与上下邻椎前高均值百分比为(78.59±9.37)%,与术毕椎体前高压缩比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2)Cobb角变化:体位复位后的Cobb角为(18.65±4.25)。,球囊撑开后的Cobb角为(6.84±2.57)°,球囊释放压力后的Cobb角为(10.22±3.41)°,术毕的Cobb角为(6.93±2.69)°。术后1年随访时Cobb角为(7.06±2.86)°。球囊撑开后的Cobb角与体位复位后的Cobb角及球囊释放压力后的Cobb角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术后1年随访时Cobb角与术毕的Cobb角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3)疼痛和功能评分结果:术前VAS评分为(8.26±1.17)分,术后2天为(2.11±0.36)分,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为(1.83±0.31)分。术后2天的VAS评分与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前ODI评分为(88.35±8.26)%,术后2天的ODI为(23.56±3.12)%,术后1年随访时ODI评分为(19.68±2.81)%。术前ODI评分与术后2天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ODI评分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术后2天的ODI评分与术后1年随访时0DI评分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临时保留一侧球囊支撑力、注入骨水泥技术能有效地维持撑开后的伤椎高度,避免后凸角矫正后再次丢失,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远期疗效,是对现有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改良和优化。

曹众,王敏,孟庆奇[6](2018)在《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对于非植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优势。方法 80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A组:32例,接受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48例,接受非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围手术期ASIA分级及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评级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A组高于B组(P=0.004),A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P=0.007),A组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发生率要低于B组(P=0.038)。结论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能够减少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及促进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并不增加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疼痛。

戴斌[7](2018)在《不同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不同的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植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伤椎置入不同长度的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弓根骨植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和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具新鲜小牛脊柱胸腰段(T11-L3)标本,制作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模型,根据不同伤椎置钉方式随机分3组,每组6具。各组标本采用预钻孔后恒定加压,制作L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经伤椎两侧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骨颗粒至椎体塌陷的上终板下方,共约15cm3;采用脊柱通用内固定系统固定,A组采用跨伤椎4钉固定;B组采用经伤椎6钉固定,伤椎植入35mm短钉;C组采用经伤椎6钉固定,伤椎植入50mm长钉。测试各组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以及不同状态下轴向变形能力和刚度。结果:在正常状态和骨折状态下,三组标本之间的活动度及轴向变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组标本具有均衡性,固定后各组标本均能提高稳定性和刚度。在不同固定方式的轴向变形比较中,A组大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中,B组大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活动范围比较中,A组在前屈、左右旋转的活动范围大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中,B组大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后伸、左右侧屈活动范围比较中,A组大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测试中,伤椎植骨置钉能显着提高固定节段的轴向刚度和稳定性,在经椎弓根植骨的基础上,伤椎置入长钉固定能够进一步提高脊柱的轴向刚度、前屈和旋转的稳定性。第二部分不同的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目的:采取有限元方法比较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不同长度的伤椎置钉结合伤椎植骨后的内固定应力分布、上终板位移、固定节段活动范围和伤椎应力变化。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1例较典型的L1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对胸腰椎进行薄层连续扫描,扫描图像的层厚0.625mm,层间距0.625mm,512×512像素,共获得Dicom格式断层图像序列569张,导入系列工程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后路伤椎植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在固定前对骨折节段塌陷的上终板进行模拟复位,在骨折椎体的上终板下方两侧分别模拟植骨15cm 3。根据采用不同的伤椎置钉方式,分A、B、C三种固定模式。A采用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B采用经伤椎6钉固定,伤椎使用35mm短钉;C采用经伤椎6钉固定,伤椎椎弓根螺钉使用50mm长钉,螺钉平行于上终板,并拧入植骨区域内。固定L3椎体的下端,在T11椎体上表面持续施加400N载荷,模拟人体站立工况。同时,在T11椎体上表面施加7.5Nm力矩,模拟人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6种工况,通过有限元分析分别获得钉棒系统、上终板、和节段椎体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测量在前屈负荷下L1上终板上10个结点的位移情况;测量内固定螺钉、连接棒在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分布,伤椎的应力变化和固定节段活动范围。结果:1、在前屈负荷下,三种内固定方式中,L1上终板10个结点变形情况:分别A为0.74±0.14mm;B为0.51±0.14mm;C为0.37±0.11mm。A大于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大于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伤椎植骨后的三种内固定方式,在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均集中在螺钉根部,上位螺钉应力最大。在轴位、前屈、旋转负荷下,上位螺钉应力比较,A大于B、C,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大于C,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后伸、侧屈负荷中,上位螺钉应力比较,A大于B、C,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C两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螺钉应力比较,在直立、前屈、旋转负荷下,在C大于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后伸、侧屈负荷下,B、C两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固定节段活动度方面,骨折模型的活动范围最大,以后依次是A大于B,B大于C。4、伤椎应力变化:在各种活动状态载荷下,三组伤椎应力均在旋转时最大,其次是前屈和直立状态,后伸时伤椎应力最小。在三种固定方式中,A伤椎应力与B相接近,但C则显示伤椎应力明显较大。结论:有限元方法可以模拟脊柱生物力学特点,反映脊柱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力分布、终板变形情况、节段的活动范围和伤椎的应力变化。伤椎植骨置钉可以增加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分散上位椎弓根螺钉应力。伤椎植骨置入长钉可以对塌陷的上终板进行有效支撑,进一步减少上终板变形,承担并分散内固定螺钉应力,增加伤椎的应力支撑,利于减少上终板塌陷、复位丢失和后期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第三部分不同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不同长度的伤椎置钉联合伤椎植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跨伤椎4钉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A组)、伤椎置钉短钉加伤椎植骨(B组)、伤椎置长钉加椎植骨(C组)等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共94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男性45例,女例49例;年龄30-65岁,平均48.82±9.07岁;其中A组30例,B组31例,C组33例。围手术期统计三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并发症例数。在手术前、手术后7d、30d、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评估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在末次随访时统计内固定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3.51±1.63个月。2、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节段、术前VAS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的主要观察指标VAS评分、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手术时间A组89.67±12.79min,B组99.87±12.20min,C组101.51±13.98 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失血量A组419.66±113.64ml,B组399.03±125.20 ml,C组377.87±86.45 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A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和1例切口血肿,B组出现1例切口血肿,均经治疗三周内痊愈,C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VAS评分在术后7d、6个月、12个月比较,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0d、3个月比较中,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大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B组大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组间比较在术后30d、3个月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两两比较中,A组大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Cobb角在术后7d、30d、3个月比较中,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个月、12个月组间比较中,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大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B组大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在术后7d、30d、3个月比较中,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个月、12个月组间比较中,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是组内比较,A组大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比较,B组大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个月随访,A组出现2例断钉,2例螺钉松动拔出;B、C组各出现1例螺钉松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可有效填充骨折椎体复位后所形成的骨缺损,增加椎体的骨强度,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使伤椎达到骨性愈合,重建脊柱的序列及稳定性,手术安全有效。2、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基础上加伤椎螺钉固定可以提高内固定稳定性,分散上下位螺钉的固定应力,早期改善症状,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降低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3、伤椎置入长钉,在终板下形成有效支撑,进一步强化伤椎植骨,提高脊柱固定的即刻稳定性,分散内固定应力,减少后期复位丢失、上终板塌陷以和后凸畸形发生。并可促进早期康复,改善症状,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李益明,夏计划,姜效韦,马超,戴维享,王兆红,拾坤[8](2017)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5-06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采用VAS评分、ODI指数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时所有植骨均融合。术后2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在重建前中柱高度、改善椎管容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进展性后凸畸形及预防内固定失效方面疗效确切。

余理,高宏,潘华[9](2017)在《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方便收集2012年4月—2016年12月该院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100例患者,Frankel分级C、D、E级。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和对照组(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Frankel分级。以及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B级、C级、D级、E级)例数分别为(0例、0例、2例、48例)、(0例、0例、9例、4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VAS评分分别为[(10.36±2.74)%、(4.36±1.87)°、(2.64±0.23)分]、[(14.37±2.85)%、(6.15±2.14)°、(3.61±0.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肯定,术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丢失率少,VAS评分及Frankel分级优。

兰美兵,敖俊,张美超[10](2016)在《两种植骨方式治疗L1椎体爆裂骨折的有限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L1椎体爆裂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的应力分布。方法通过CT扫描、Mimics三维重建、ANSYS前处理等方法建立胸腰段T12L2有限元模型,据此建立L1椎体爆裂骨折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经椎管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棒后路固定模型。并对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下加载350N/8Nm,观察分析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正常胸腰段、L1椎体爆裂骨折、经椎弓根植骨和经椎管植骨模型的等效应力峰值如下,前屈:6.89、54.10、8.03、5.92MPa;后伸:56.70、109.00、12.50、8.61 MPa;侧弯:6.83、47.50、11.30、3.60 MPa;旋转:23.80、112.00、13.10、7.65 MPa。未植骨时应力主要集中于螺钉的尾部和连接棒,植骨后应力明显降低,并向螺钉中部分散分布。结论两种植骨方式的模型均重建了伤椎的强度,增加即时稳定性,但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更充分、更有效减小内固定应力,增加其力学安全性,从生物力学角度是一种植得推广的术式。

二、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的研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对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及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单侧椎弓根植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和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植骨融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椎体前缘高度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Cobb角对比
    2.4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对比
3 讨论

(3)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对象
    1.5 方法
        1.5.1 手术方法
        1.5.2 术后处理
    1.6 主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试验流程图
    2.3 基线资料比较
    2.4 术中情况比较
    2.5 术后情况比较
    2.6 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目测类比评分、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
    2.7不良事件
    2.8 植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2.9 典型病例
3 讨论Discussion
    3.1 胸腰段骨折治疗难点及失败因素
    3.2 反弓折顶技术要点及意义
    3.3 椎弓根植骨螺钉支撑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4)经安全三角区通道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临床资料
    2 影像学资料
    3 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
    4 术后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纠正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论文专用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椎体三维植骨器的研制及力学测试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三维植骨器植骨重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的影像学和临床分析
    1.一般资料
    2 主要设备、手术器械及药物
    3 治疗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保留一侧球囊撑开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 主要设备、手术器械及药物
    3 治疗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获奖情况
基金资助
致谢

(6)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术中出血量
        1.3.2 手术时间
        1.3.3 围手术期 (术前及术后1个月) 神经功能ASIA分级
        1.3.4 X光片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
        1.3.5 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ASIA分级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1年椎体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腰部VAS疼痛评分
    2.5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7)不同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不同的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观察指标及数据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的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背景
    1 资料与方法
    2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不同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背景
    1 资料与方法
    2 观察指标、时点和统计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附: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总结
不足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手术方法
    1.3 评价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1.4.2 研究组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
    2.2 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VAS评分
3 讨论
    3.1 胸腰段爆裂骨折特点
    3.2 手术入路选择
    3.3 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分析

(10)两种植骨方式治疗L1椎体爆裂骨折的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对象
        1.1.2设备和仪器
    1.2 方法
        1.2.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2.2条件约束与加载
2 结果
3 讨论
    3.1 有限元分析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的理论依据和应用
    3.2 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式的选择与优化
    3.3 胸腰段的应用解剖学和胸腰椎骨折的影像学研究
    3.4 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对临床手术优化的意义

四、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D]. 蔡梦涵.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单侧椎弓根植入中的应用[J]. 李锐,匡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04)
  • [3]后路钉棒反弓折顶技术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J]. 朱福良,郑道明,时宇博,王云国,倪东馗,李立军,姜竹岩,海米提·阿布都艾尼,雪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12)
  • [4]经安全三角区通道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研究[D]. 胡乐. 扬州大学, 2019(02)
  • [5]纠正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的研究[D]. 庄苏阳. 东南大学, 2019(01)
  • [6]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J]. 曹众,王敏,孟庆奇. 实用医学杂志, 2018(16)
  • [7]不同伤椎置钉长度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评价[D]. 戴斌. 苏州大学, 2018(01)
  • [8]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J]. 李益明,夏计划,姜效韦,马超,戴维享,王兆红,拾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07)
  • [9]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J]. 余理,高宏,潘华. 中外医疗, 2017(18)
  • [10]两种植骨方式治疗L1椎体爆裂骨折的有限元研究[J]. 兰美兵,敖俊,张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6(01)

标签:;  ;  ;  ;  ;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