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C_4联合颈浅丛阻滞48例锁骨内固定的体会

臂丛、C_4联合颈浅丛阻滞48例锁骨内固定的体会

一、臂丛、C_4、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内固定术48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庄慧芳[1](2021)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76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前(T1)、剥离骨膜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术后10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麻醉效果(痛觉消失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术前、骨折复位时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2、T3、T4时,观察组HR、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觉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时,观察组血清ACTH和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与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等优势,可减小术中血压、HR波动,且安全性良好。

林晓东,郭雨[2](2021)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疼痛与生命体征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疼痛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省前卫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3例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以及手术结束时(T2)MAP、HR、SpO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麻醉后2~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T0时比,T1~T2时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可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武媛媛[3](2020)在《锁骨骨折患者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的麻醉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患者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的麻醉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骨折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可全面覆盖支配锁骨的神经,提高麻醉效果,避免患者术中疼痛,从而提高手术效果,且可保障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无剧烈波动。

贾丽,郭剑龙[4](2020)在《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年分别采用改良式颈丛阻滞,臂丛肌间沟法阻滞和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72例,其中,采用改良式颈丛阻滞A组23例,臂丛肌间沟法阻滞B组22例,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C组27例。比较麻醉效果。结果三组中无须任何辅助药能够无痛手术者为优,需辅助用芬太尼或哌替啶者为差,其中,A组23例中,优17例,差6例,优良率是73.91%。B组22例中,优13例,差9例,优良率是59.09%。C组27例中,优26例,差1例,优良率是96.30%。C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A组也好于B组。结论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效果优于单一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范志勇,黄爱儿,曾舒[5](2020)在《双重引导下三点法颈部神经根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三点法颈部神经根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选用臂丛与颈浅丛联合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分别在C4、C5、C6横突处三点给予小剂量局麻药行颈部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情况、感觉阻滞效果、麻醉效果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5.32±1.67)min及阻滞起效时间(4.35±0.81)min短于对照组的(14.68±1.46)、(12.18±1.40)min,感觉恢复时间(630.58±13.62)min长于对照组的(579.16±10.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完全率89.74%高于对照组的51.28%,阻滞不全率10.26%低于对照组的4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率82.05%高于对照组的61.54%,基本满意率17.95%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行C4~6神经根阻滞,小剂量的局麻药即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且麻醉操作时间与阻滞起效时间较短,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刘勇,关大鹏,石卫军,张月琴,李沛东[6](2019)在《超声引导下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浅筋膜颈浅丛或者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60例锁骨手术患者,年龄18~5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浅筋膜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切皮时浅部及切皮后深部麻醉效果,及膈神经阻滞、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浅部阻滞完善25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7例,阻滞完善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7%,追加局部麻醉观察组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1例喉返神经阻滞、1例膈神经阻滞,对照组发生1例膈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穿刺操作简单,阻滞完善,并发症发生少,能满足锁骨手术的需要,是安全有效的神经阻滞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玲丽,郁万友,何靖[7](2019)在《外周区域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锁骨骨折的患者日益增多,其麻醉方法的选择也多种多样,目前主要以区域阻滞和全身静脉麻醉为主。区域阻滞在药物剂量和进针方式的选择上各不相同,最终达到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也不尽相同。分析总结当前关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实施的各种方法及其作用机制,重点关注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锁骨骨折区域阻滞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为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提供新的麻醉思路和方法。

王兴高,张四荣,罗永温,陈匡东,文日新,卓锐[8](2019)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阻滞范围、辅助麻醉时药物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麻醉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切皮时对照组患者的SBP和SDP显着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的SBP和SDP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阻滞范围合格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辅助麻醉使用药量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绍廷[9](2019)在《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探讨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且行内固定手术的100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实施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皮前、切皮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切皮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切皮前增高(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可促使麻醉药物快速起效,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

陈冰勇[10](2018)在《对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对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广西骨伤医院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248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24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前,对甲组患者进行颈从神经阻滞麻醉,对乙组患者进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麻醉后,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HR(心率)和MAP(平均动脉压)的水平更低,其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对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显着,可有效地提高其麻醉的效果。

二、臂丛、C_4、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内固定术48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臂丛、C_4、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内固定术48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点HR、SBP和DBP水平比较
    2.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3 两组术前和骨折复位时血清ACTH和Cor水平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疼痛与生命体征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VAS评分
    2.2 MAP、HR、Sp O2水平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3)锁骨骨折患者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的麻醉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2 两组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双重引导下三点法颈部神经根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阻滞情况比较
    2.2 两组感觉阻滞效果比较
    2.3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超声引导下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管理
    1.3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外周区域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2 锁骨骨折发生的主要机制
3 锁骨骨折的并发症
4 锁骨骨折的分型
    4.1 ALLman分型[10]:
    4.2 NEER分型[11]:
    4.3 ROBINSON分型:
5 锁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6 锁骨骨折的治疗
    6.1 保守治疗
    6.2 手术治疗
        6.2.1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6.2.2 髓内固定术:
        6.2.3 骨折外固定术:
7 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

(8)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比较
    2.3 两组阻滞范围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辅助麻醉使用药量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9)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观察指标:
    4. 评价方法:
    5.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 两组麻醉效果的比较:
    2. 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的比较:
    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10)对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对比
3 讨论

四、臂丛、C_4、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内固定术48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庄慧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21(07)
  • [2]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疼痛与生命体征稳定性的影响[J]. 林晓东,郭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07)
  • [3]锁骨骨折患者应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的麻醉价值研究[J]. 武媛媛. 当代医学, 2020(27)
  • [4]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贾丽,郭剑龙. 心理月刊, 2020(12)
  • [5]双重引导下三点法颈部神经根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 范志勇,黄爱儿,曾舒.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5)
  • [6]超声引导下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研究[J]. 刘勇,关大鹏,石卫军,张月琴,李沛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1)
  • [7]外周区域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研究进展[J]. 刘玲丽,郁万友,何靖. 河北医药, 2019(10)
  • [8]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 王兴高,张四荣,罗永温,陈匡东,文日新,卓锐. 中国当代医药, 2019(11)
  • [9]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观察[J]. 王绍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02)
  • [10]对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J]. 陈冰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18(12)

标签:;  ;  ;  ;  ;  

臂丛、C_4联合颈浅丛阻滞48例锁骨内固定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