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MI电源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肖苗苗,任翔,李静,马帅帅,高鹏鹏[1](2021)在《端口匹配方式对电源滤波器差模插入损耗测试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国内厂家的两款电源滤波器GCXDD5-6、A1KL,分别采用端接50Ω纯电阻负载和端接射频变压器的方式对差模插入损耗参数进行测试,分析两种端口匹配方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找到一种更优的测试方法。
余莉,高岩[2](2021)在《航天专用测试设备电源干扰抑制技术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航天专用测试设备通常是为某航天产品测试需求而专门定制的测试设备,其功能主要用于检测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合格;如果设备对外干扰太强或是抗干扰能力太差,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测试精度,严重时也可能给被测产品带来损害,那么设备承制方必将承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电磁兼容性设计在航天专用测试设备中举足轻重;通过对航天专用测试设备的电源特点分析和EMI分析,从滤波、屏蔽、接地3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电源干扰抑制技术在航天专用测试设备中应用的具体措施;这些电磁兼容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在某测试设备嵌入式供电电源和机箱结构中,通过了CE102、RE102等九项电磁兼容试验。
秦川,宋政湘[3](2020)在《新型电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关电源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使电源系统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电源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也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文中针对电源端口的传导干扰问题,分析了电源滤波器的设计流程和主要设计指标参数,开发出小型化、高插损的电源滤波器,有效解决开关电源的电磁传导干扰问题,从而保障电源系统的稳定工作。
雷鹏[4](2020)在《高频NiCoZn铁氧体性能研究及EMI开关电源滤波器设计》文中指出
刘时易[5](2020)在《三电平变频器电磁干扰抑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IGBT作为功率开关器件的三电平变频器,因为其工作时开关损耗较小、效率高、输出谐波含量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但随着设备功率越做越大,开关频率越来越高,由其引发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问题愈加突出,这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安全稳定运行还会影响其周围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抑制。本文依托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以三电平变频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电磁干扰抑制技术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IGBT及其栅极驱动电路寄生参数加以分析,基于Simplorer建立了IGBT动态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针对驱动电路对器件开关特性的作用机理,详细分析了IGBT的开关过程,并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栅极电阻和栅-射极外接电容对IGBT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为驱动电路参数的电磁兼容性优化设计提供支持。对由于驱动电压过冲引起的栅极驱动电路EMI进行分析并提出抑制方案,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抑制方法的有效性。其次,论文从物理模型角度对系统传导干扰源进行分析并给出干扰传播路径,介绍了变频器传导干扰的限值标准及测试结果。针对结果中干扰超标现象,从传播路径着手在产品设计阶段提出一种基于增大功率器件对地共模阻抗与阻断(改变)干扰流通路径兼备的系统传导共模EMI抑制方法。先后通过MATLAB和CST软件对采用该抑制方法前/后的系统干扰特性变化和散热器表面场强变化进行仿真,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系统传导共模EMI发射。然后,论文认为EMI滤波器是在产品整改阶段从干扰传播路径着手的最有效的抑制办法,阐述了EMI滤波器的相关理论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其插入损耗值的因素。针对系统传导EMI部分超标的现象,设计并逐步优化了单级滤波器、两级滤波器和带有匹配网络的两级滤波器,通过Multisim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设计EMI滤波器的有效性,使得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值满足国标要求。最后,论文对三电平变频器辐射干扰的干扰源进行分析并给出干扰传播方式,介绍了变频器电磁辐射干扰的限值标准及测试结果。针对系统辐射EMI超标的现象,基于电缆屏蔽技术对其进行抑制。通过CST电磁场仿真对有无屏蔽层时电缆周围电磁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场路协同仿真从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具体结构、端接方式和地环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其干扰抑制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将所得结论应用于系统整改,使得系统的电磁辐射干扰值满足国标要求。该论文有图105幅,表10个,参考文献74篇。
高海珍[6](2020)在《二次设备端口滤波器的性能分析及近场耦合优化》文中认为随着电网电压的不断升高和容量的持续增加,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串补站和变电站内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问题越发错综复杂。随着电力现场骚扰源的复杂化和强度的提高,二次电子设备面对的电磁兼容问题随之越发严重。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干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三大要素,而对于设备端口高频骚扰信号的传入和传出,采用端口滤波器是一种有效的双向抑制手段。干扰频谱成分一般不同于有用信号的频率,滤波器对这些与有用信号不同的成分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首先以某串补站平台上的防雷击器件——氧化锌避雷器(Metal Oxide Varistors,简称MOV)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非线性函数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了串补平台上50柱MOV在20k A雷击电流下的残压峰值。接下来研究了另外一种小型MOV在浪涌的骚扰下,通过实验测试的方法,得到了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仿真模型,最终将测试波形与仿真波形进行了电压波形对比分析,确保得到的仿真电路准确有效。并且在试验过程中,完成了对某厂家浪涌发生器的电路建模工作,较好的复现了设备输出波形。同时本文还研究了某隔离开关试验现场电容分压式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简称CVT)低压侧电压/电流采集装置端口骚扰信号的侵入问题。在考虑共模扼流圈频变特性情况下对信号端口共模扼流滤波器进行了宽频电路建模等效。首先对小型扼流线圈端子间的宽频阻抗特性进行测试,提取了RLC并联谐振等效电路的元器件参数;根据小型扼流线圈的磁芯磁导率的频率特性和阻抗测试结果,采用不同的幂函数对电感的频变特性和电阻的频变特性进行描述;建立了小型扼流线圈共模、差模阻抗的全电路仿真等效模型并且将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建立50?负载下的单台2k V电快速瞬变(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简称EFT)发生器的仿真电路模型,并用建立出来的小型扼流线圈的全电路等效模型去仿真评估了其对EFT骚扰的抑制作用。最后为了优化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滤波器的滤波性能,通过三维电磁场建模计算的方法得到了单线圈电感及共模扼流线圈的电容和频变电感,采用共模扼流线圈三维模型搭建了电源滤波器的差模、共模的三维模型,并同时考虑电源滤波器工作下的电磁环境、寄生参数等非理想特性所带来的影响,并对近场耦合问题进行了优化。
周毅,鹿文军,李滢舟,徐嵘,曾绍英,谢晋雄[7](2019)在《电源滤波器布局对端子骚扰电压测试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首先从差模骚扰和共模骚扰两个方面分析了电磁干扰(EMI)电源滤波器的滤波原理,然后介绍了EMI电源滤波器的关键元器件的设计要求和布局原则。接下来,从滤波器与被测设备的搭接情况,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电缆间距,以及滤波器输入电缆长度三个方面,就滤波器布局对端子骚扰电压测试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最后依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EMI电源滤波器的布局对端子骚扰电压的测试结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利用EMI电源滤波器进行骚扰抑制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则对滤波器进行安装布局。
杜飞[8](2019)在《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措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子电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措施进行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提高模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进行研究,来提高模拟电路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模拟电路的屏蔽、接地、隔离及滤波措施的研究与模拟电路的硬件滤波电路的设计、软件滤波去噪算法的提出,完成了模拟电路实际抗干扰措施的分析、模拟电路电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以及对软件滤波去除模拟电路信号中干扰噪声的方法的改进。本文按照模拟电路抗干扰的分析流程,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对模拟电路抗干扰措施的研究。针对模拟电路受到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问题,对接地、屏蔽、隔离与滤波几个方面的抗干扰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模拟电路为研究对象,对其抗干扰措施的一些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模拟电路的硬件滤波抗干扰设计及分析。为了更好地防止从电源串入的高频噪声对模拟电路的有用信号造成影响,通过对滤波元件的基于Matlab分析的选取,完成了电源滤波器的仿真设计。并从插入损耗的角度出发,对滤波器在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下的等效电路分别考虑,在PSPICE中在对滤波器理想与高频参数、不同的高频分布参数、不同的源负载情况下的插入损耗分别进行了分析验证,验证了本文设计的电源滤波器能较好地滤除从模拟电路电源引入的高频干扰噪声,符合设计参数要求,同时通过对滤波器不同参数的插入损耗的分析,得出了该滤波器模型下不同的高频参数、不同的源负载对插入损耗的影响;从滤波器信号增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在PSPICE仿真软件中对考虑分布参数的电源滤波器不同的电感参数、电容参数下进行了不同频率的信号扫描分析,得出了在该滤波器模型下不同电感、不同电容参数对滤波器输出响应曲线的影响,为交流测电源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模拟电路的软件滤波抗干扰研究。模拟电路经过硬件抗干扰措施后,抗干扰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但为了获得高质量有用信号,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有必要对夹杂干扰噪声的的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去噪,从而获得更纯净的有用信号,更有利于后续对模拟信号地处理。针对模拟电路信号小波阈值去噪传统算法中存在恒定偏差、阈值函数不连续和现有的一些改进方法不足,导致去噪效果差和信号特征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降噪算法,通过算法的实现,并在典型含噪信号及模拟电路含干扰噪声信号中进行去噪验证,证明了该降噪声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余肖莹[9](2017)在《电源滤波器性能与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及抗饱和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源滤波器广泛应用于医疗、通信、军事等领域,需要面临跨度较大的极端温度环境、承受较大的工作电流。极端的环境温度会使电源滤波器性能发生偏移,而过大的工作电流会造成滤波器的饱和。本文通过实验探究了温度和偏置电流对电源滤波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抗饱和的措施。介绍了电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并自行制作了一款供本课题使用的电源滤波器。理论分析了电源滤波器中各参数的对应关系,包括磁芯磁导率μ与共模扼流圈电感LCM的关系、电容器电容值Cr和电感LCM与滤波器s参数的对应关系。结合温度和直流偏置对电容器和扼流圈电感的影响规律,推算了环境温度和直流偏置变化下电源滤波器反射系数S11和插入损耗值s21的变化规律。针对不同材料的电容器与铁氧体磁芯,搭建了阻抗测试和滤波器S参数测试平台。采用了网络分析法完成了阻抗测试平台的搭建,使用同轴线来连接被测物(Device under test,DUT)与测试器件从而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器和共模扼流圈电感受到温度的影响,共同作用使得电源滤波器的S11和S21发生变化。S1、S2,的大小变化主要由电感LCM、电容Cr在温度影响下的变化决定,S2,谐振频点值的变化主要由电容(Cr在温度影响下的变化决定,而S11的谐振频点值的变化由电感LCM、电容Cr共同决定。直流偏置测试中,调整了共模扼流圈的匝数使其在测试电流范围内能够进入饱和区。引入了缓冲网络和隔离电容器,保证了电压源的工作精度和测试仪器的使用安全。针对测试结果,分析了共模扼流圈磁芯在直流偏置下的磁化过程,引入了反射系数差值ΔS,,表征电源滤波器的饱和程度,ΔS,,越小,电源滤波器越接近饱和状态。结果表明,共模电感会随着偏置电流的增大而减小,且下降速度同步变缓。电源滤波器在趋于饱和时,S参数值并不会突然出现陡降为零的现象,而是随偏置电流增加以缓慢的速度下降。基于电源滤波器的饱和机理,给出了一种共模扼流圈的绕制方式,即采用等间距并行绕制方式,利用减小差模磁通的思路,推迟了电源滤波器饱和点的到来。测试了该种绕制方式下电源滤波器S参数在偏置电流改变下的变化,验证了该绕制方式用于抗饱和技术的可行性。
王景源[10](2017)在《高功率CO2激光器电学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CO2激光器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功率也得到不断提高,已经在激光推进、激光清洗和激光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高功率CO2激光器的核心工作过程是储能放电腔内高压电容器组的反复充放电,激光器的电学系统主要包括激光器储能放电电路、高压电容充电电源、火花开关脉冲触发系统和激光器电控系统。本文依托某工程项目高功率TEA CO2激光器系统,重点针对激光器电源传导干扰抑制技术、高频高压变压器设计技术、激光器电控系统工作模式和结构布局设计技术三项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在激光器电源的功率开关逆变电路中,高压功率开关器件(如IGBT等)工作时会产生其开关频率及其高次谐波频率的高频干扰电流,经过供电线路的传输,对激光器系统中其他组件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高功率CO2激光器开关电源中,共模传导噪声和差模传导噪声的形成原因;使用Saber电路仿真软件,建立了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开关变换电路、线路阻抗稳定网络的电路模型,对电源的传导干扰电压进行仿真预测;使用FCC公司F-16电流探头测量电源供电线路的传导发射干扰,分析传导发射电流的频域特性;完成电源EMI滤波器元件参数设计和优化。高频高压脉冲变压器是激光器电源中的重要器件之一。本文通过能量关系,求解变压器漏感和绕组电容,并分析了高频变压器的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建立脉冲变压器的高频等效模型;完成高频高压变压器磁芯和绕组的设计,并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变压器初级绕组匝数、初级绕组形式、绝缘材料、绕组尺寸等参数进行优化;制作心式脉冲变压器样机,用于高压开关电源试验,满足电源应用要求。激光器电控系统主要完成配电控制、模拟信号采集、气压调节、镜片调节、串口通信等功能。激光器放电过程中,电控系统易受强辐射干扰的影响而不能稳定工作。本文将激光器电控系统分为强电和弱电两部分完成设计,加入接地金属板保证有效隔离,并依据激光器工作流程,确定电控系统控制逻辑;从场线耦合、线间串扰和孔缝耦合三个方面,分析了电控系统中电磁干扰的耦合情况,并分别提出抑制方法;采用电场、磁场探头测量激光器近场辐射干扰,并分别对电控系统的线缆和屏蔽方舱进行电磁兼容优化设计研究。
二、EMI电源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MI电源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端口匹配方式对电源滤波器差模插入损耗测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电源滤波器差模插入损耗性能评估方法 |
1.1电源滤波器工作原理及评估方法 |
1.2 电源滤波器差模插入损耗测试实验 |
1.2.1端接50 Ω纯电阻负载 |
1.2.2 端接射频变压器 |
1.3 端接50 Ω纯电阻与端接射频变压器的测试结果对比 |
1.3.1直流电源滤波器GCXDD5-6测试结果比对 |
1.3.2单相交流电源滤波器A1KL测试结果比对 |
1.3.3小结 |
2结束语 |
(2)航天专用测试设备电源干扰抑制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航天专用测试设备特点及EMI分析 |
1.1 设备电源特点 |
1.2 DC/DC模块电源EMI分析 |
2 电源干扰抑制技术应用 |
2.1 滤波 |
2.1.1 EMI电源滤波器的选择 |
2.1.2 EMI电源滤波器的安装 |
2.1.3 输入输出滤波电路的设计 |
2.2 屏蔽 |
2.2.1 屏蔽线的使用 |
2.2.2 实用的机箱屏蔽措施 |
2.3 接地 |
3 实际应用效果和结论 |
4 结束语 |
(3)新型电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磁干扰和设计指标的分析 |
1.1 电源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分析 |
1.2 电源滤波器的设计指标 |
2 电源滤波器的设计 |
2.1 滤波电路结构的确定 |
2.2 滤波元件的选定 |
3 电源滤波器的性能测试 |
4 结语 |
(5)三电平变频器电磁干扰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基于栅极驱动电路的三电平变频器EMI分析与抑制 |
2.1 引言 |
2.2 IGBT栅极驱动电路结构 |
2.3 IGBT模块及其驱动电路寄生参数分析 |
2.4 基于Simplorer的 IGBT动态特性影响参数分析 |
2.5 IGBT栅极驱动电路EMI分析与抑制 |
2.6 本章小结 |
3 三电平变频器传导共模EMI的分析与抑制 |
3.1 引言 |
3.2 传导共模干扰分析 |
3.3 变频器传导干扰的标准及测试 |
3.4 三电平变频器传导共模EMI抑制方法分析 |
3.5 仿真分析与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EMI滤波器的三电平变频器传导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插入损耗 |
4.3 传统EMI滤波器分析 |
4.4 三电平变频器无源EMI滤波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三电平变频器输出电缆辐射EMI的分析与抑制 |
5.1 引言 |
5.2 电缆辐射干扰机理分析 |
5.3 变频器电磁辐射干扰的标准及测试 |
5.4 基于电缆屏蔽技术的辐射干扰抑制方法分析 |
5.5 基于电缆屏蔽技术的辐射干扰抑制方法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二次设备端口滤波器的性能分析及近场耦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源端口浪涌防护器件的特性测试及建模 |
2.1 超/特高压串联补偿装置的主要设备以及MOV的防雷击分析 |
2.1.1 串补平台上大功率MOV的非线性特性函数拟合 |
2.1.2 大功率MOV的浪涌残压分析 |
2.2 浪涌发生器波形测试及电路模型 |
2.2.1 浪涌发生器测试与仿真 |
2.2.2 浪涌发生器电路模型及分析 |
2.3 小型功率MOV对浪涌的防护特性研究 |
2.3.1 小型MOV对浪涌防护的测试结果 |
2.3.2 小型MOV的浪涌防护电路仿真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采集端口小型扼流线圈的全电路建模仿真 |
3.1 信号采集端口描述 |
3.2 小型扼流线圈的全电路等效仿真建模 |
3.3 EFT骚扰对信号采集端口的仿真实验 |
3.3.1 EFT发生器的仿真电路 |
3.3.2 扼流线圈对EFT骚扰抑制性能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源滤波器的三维电磁场仿真 |
4.1 测量与仿真磁芯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
4.2 提取单线圈电容 |
4.3 提取与测量单线圈电感 |
4.4 共模线圈的三维仿真以及电源滤波器的近场耦合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7)电源滤波器布局对端子骚扰电压测试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EMI电源滤波器原理 |
2 EMI电源滤波器的关键器件选择与安装要求 |
2.1 EMI电源滤波器的关键器件 |
2.2 EMI电源滤波器的安装布局原则 |
3 EMI电源滤波器的布局对端子骚扰电压测试的影响 |
3.1 滤波器与设备金属外壳搭接不良的情况 |
3.2 滤波器输入与输出电缆距离太近的情况 |
3.3 滤波器输入电缆过长的情况 |
4 结语 |
(8)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模拟电路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
1.2.2 模拟电路抗干扰措施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模拟电路的抗干扰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
2.1 模拟电路的可靠性模型 |
2.1.1 基于经验的可靠性模型 |
2.1.2 基于失效物理的可靠性模型 |
2.1.3 FIDES模型 |
2.2 可靠性设计 |
2.2.1 按技术分类的通用可靠性设计准则 |
2.2.2 电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 |
2.3 模拟电路运行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措施的相关性 |
2.4 模拟电路的干扰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模拟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
3.1 屏蔽抗干扰技术 |
3.1.1 屏蔽原理 |
3.1.2 屏蔽抗干扰措施 |
3.2 接地抗干扰技术 |
3.2.1 地线干扰机理 |
3.2.2 接地抗干扰措施 |
3.3 隔离抗干扰技术 |
3.4 滤波抗干扰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拟电路的硬件滤波抗干扰措施 |
4.1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信号类型及特点 |
4.2 滤波电路的设计原则 |
4.3 滤波电路的设计及参数确定 |
4.3.1 电路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4.3.2 共模和差模等效电路 |
4.4 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分析 |
4.4.1 理想电路与高频电路模型的比较 |
4.4.2 高频分布参数的比较 |
4.4.3 不同的源、负载阻抗的比较 |
4.5 滤波器的输出幅频响应分析 |
4.5.1 不同的共模元件参数值对幅频响应的影响 |
4.5.2 不同的差模元件参数值对幅频响应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拟电路的软件滤波抗干扰措施 |
5.1 小波分析用于信号处理的优势及发展 |
5.2 小波分析理论与降噪原理 |
5.3 小波变换降噪参数的确定原则 |
5.4 新改进小波阈值降噪法的提出 |
5.4.1 传统阈值降噪函数的不足 |
5.4.2 新改进小波阈值降噪法的提出 |
5.5 降噪方法的典型信号验证 |
5.5.1 BLOCKS信号的测试验证 |
5.5.2 DOPPLER信号的测试验证 |
5.6 新改进降噪法在模拟电路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
5.6.1 原始信号的获得 |
5.6.2 新改进降噪法在含噪信号中的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电源滤波器性能与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及抗饱和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传导干扰的产生和危害 |
1.2 电源滤波器简介 |
1.3 影响电源滤波器性能的外部因素及研究现状 |
1.3.1 外部因素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
1.3.2 外部因素对滤波器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电源滤波器原理介绍 |
2.1 电源滤波器设计原理 |
2.1.1 二端口网络基础 |
2.1.2 电路结构 |
2.2 电源滤波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
2.2.1 电源滤波器的插入损耗 |
2.2.2 电源滤波器的反射损耗 |
2.2.3 反射系数与插入损耗的表示 |
2.3 电源滤波器的设计 |
2.3.1 电源滤波器的结构选择 |
2.3.2 电源滤波器的元件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温度与直流偏置对电源滤波器性能的影响机理 |
3.1 电源滤波器中各参数的对应关系 |
3.1.1 磁芯磁导率与共模扼流圈电感值的对应关系 |
3.1.2 元件阻抗值与滤波器S参数的对应关系 |
3.2 温度对电源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
3.2.1 温度对电容器电容值的影响 |
3.2.2 温度对共模扼流圈电感值的影响 |
3.2.3 温度对电源滤波器S参数的影响 |
3.3 直流偏置对电源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
3.3.1 直流偏置对电容器电容值的影响 |
3.3.2 直流偏置对共模扼流圈电感值的影响 |
3.3.3 直流偏置对电源滤波器S参数的影响 |
3.3.4 直流偏置对滤波器饱和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温度对滤波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
4.1 温度影响下元件的阻抗测试设计 |
4.1.1 阻抗测试方法的选择 |
4.1.2 阻抗测试平台的搭建 |
4.1.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 温度影响下电源滤波器S参数测试设计 |
4.2.1 反射系数测试平台的搭建 |
4.2.2 插入损耗测试平台的搭建 |
4.2.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直流偏置对滤波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
5.1 直流偏置影响下共模扼流圈的阻抗测试设计 |
5.1.1 加载测试的技术要点 |
5.1.2 阻抗测试平台的搭建 |
5.1.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 直流偏置影响下滤波器性能测试设计 |
5.2.1 加载测试方案的设计 |
5.2.2 反射系数测试平台的搭建 |
5.2.3 插入损耗测试平台的搭建 |
5.2.4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源滤波器抗饱和技术研究 |
6.1 改变线圈绕制的抗饱和措施 |
6.1.1 绕制方法的介绍 |
6.1.2 线圈绕制的技术要点 |
6.1.3 抗饱和绕制方法的提出 |
6.2 抗饱和措施的试验验证 |
6.2.1 测试方法 |
6.2.2 结果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高功率CO2激光器电学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激光器高压电源研究现状 |
1.3 高频高压变压器研究现状 |
1.4 激光器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现状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高功率CO_2激光器电学系统 |
2.1 高功率CO_2激光器特点 |
2.2 高功率CO_2激光器电学系统组成 |
2.3 高功率CO_2激光器电学关键技术 |
第3章 电源传导干扰及其抑制技术研究 |
3.1 电源传导干扰的产生原因 |
3.2 电源传导干扰的预测 |
3.3 电源传导干扰的测量 |
3.4 EMI电源滤波器设计研究 |
3.5 其他传导干扰抑制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频高压变压器设计技术研究 |
4.1 高频高压变压器的特点 |
4.2 高频高压变压器的设计方法 |
4.3 高频高压变压器的参数优化 |
4.4 实验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激光器电控系统工作模式和结构布局设计研究 |
5.1 激光器电控系统介绍 |
5.2 电控系统电磁干扰耦合及抑制 |
5.3 电控系统结构布局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创新性工作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EMI电源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端口匹配方式对电源滤波器差模插入损耗测试的影响[J]. 肖苗苗,任翔,李静,马帅帅,高鹏鹏. 环境技术, 2021(02)
- [2]航天专用测试设备电源干扰抑制技术应用[J]. 余莉,高岩.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1(03)
- [3]新型电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开发[J]. 秦川,宋政湘. 高压电器, 2020(08)
- [4]高频NiCoZn铁氧体性能研究及EMI开关电源滤波器设计[D]. 雷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20
- [5]三电平变频器电磁干扰抑制研究[D]. 刘时易.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二次设备端口滤波器的性能分析及近场耦合优化[D]. 高海珍. 华北电力大学, 2020(02)
- [7]电源滤波器布局对端子骚扰电压测试的影响分析[J]. 周毅,鹿文军,李滢舟,徐嵘,曾绍英,谢晋雄. 电子测试, 2019(13)
- [8]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措施研究[D]. 杜飞.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9]电源滤波器性能与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及抗饱和技术的研究[D]. 余肖莹. 东南大学, 2017(04)
- [10]高功率CO2激光器电学关键技术研究[D]. 王景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