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作军,龚道贵,陈雪梅[1](2016)在《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文中指出赤斑黑沫蝉是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的重要害虫,属同翅目沫蝉科。它以若虫、成虫吸食稻株茎叶汁液,使受害水稻减产16%42%,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对于赤斑黑沫蝉的综合防治一直是农业工作者不断在做的一件事。想要真正将其防治措施做好,就必须要对赤斑黑沫蝉的习性以及发生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就赤斑黑沫蝉的形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作简要介绍。
柴俊霞,王兵,席梦玲[2](2014)在《洛阳市玉米田赤斑黑沫蝉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赤斑黑沫蝉别名赤斑沫蝉、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吹泡虫,属同翅目沫蝉科,20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首次发现,经过连年治理,二三十年来一直零星发生为害。近年来由于暖冬气候和农户防治方法不当,该虫在洛阳市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且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该虫害,洛阳市连续几年组织全市植保技术人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的发生情况,并摸
姬朝霞[3](2014)在《伊川县赤斑黑沫蝉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说明赤斑黑沫蝉1986年在伊川县白沙乡玉米制种田首次发现,2000年在伊川县白沙、彭婆两个乡镇零星发生,2001年至今赤斑黑沫蝉危害玉米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伊川县玉米的一种主要害虫。通过近10年的观察研究,基本澄清了该虫在伊川县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王常平,彭德超,吴宁静,刘海明,黄晓艺[4](2014)在《湘西自治州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多年来稻赤斑黑沫蝉在湘西自治州局部发生程度重的情况,研究了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稻赤斑黑沫蝉在湘西自治州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表下越冬,若虫盛发期为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下旬,卵盛期为9月中下旬。海拔250500 m处发生程度最重;地头地边发生程度重于中间;周边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生程度重。最后着重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科学、高效的综合治理对策。
吴育平[5](2013)在《稻赤斑黑沫蝉的为害与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水稻是通城县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近年来稻赤斑黑沫蝉在水稻上的为害越来越严重,已上升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稻赤斑黑沫蝉吸食稻株茎、叶汁液,造成水稻减产15%~4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稻赤斑黑沫蝉也为害玉米、甘蔗、油菜等。据观察,个别玉米田也受害较重。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3.5mm,黑色狭长,有光泽,前翅合拢时两
檀甫学[6](2012)在《池州市贵池区山区水稻赤斑黑沫蝉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文中指出水稻赤斑黑沫蝉近年来在池州市贵池区棠溪、梅村等山区几个乡镇局部稻田危害严重。阐述了贵池区水稻赤斑黑沫蝉的寄主与危害特征,总结了其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马学文,陈思宏,倪运东,于涌鑫,杜国防[7](2012)在《2012年洪泽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由于小麦生长中后期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小麦赤霉病在洪泽县的大发生、大流行。阐述了2012年洪泽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并对其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罗秦岳,许淑敏[8](2011)在《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赤斑黑沫蝉[Callitetix versicolor(Fabricius)]又称稻沫蝉,为同翅目沫蝉科害虫,是河南省近十年来新发生的玉米害虫。1986年在伊川县白沙乡下么村的玉米制种田发现该虫,当时只见到几头成虫,属零星发生。2000年彭婆镇的彭婆村有1.3h㎡玉米田受该虫危害,造成玉米叶片大部分干枯。2001年在各在乡的各在村南岭有10 h㎡玉米田因赤斑黑沫蝉危害造成玉米叶片干枯,减产严重。我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
廖国会,张信扬,李德友,邓国云[9](2011)在《水稻赤斑禾沫蝉大面积防治示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桥镇水稻种植区进行了赤斑禾沫蝉大面积防治技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示范面积30.1 hm2,指导带动辐射周边乡村农户防治413.3 hm2。选用4种药剂防治,药后7 d防效为80.56%~85.81%;药后14 d为82.45%~91.41%;示范区比对照挽回产量损失1 184.4 kg/hm2,挽回损失率12.48%;实施药剂防治1次,比农户自防田的3次减少2次,节省防虫成本和降低农药污染,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示范试验效果明显。
廖国会,李德友,何崇军[10](2010)在《水稻赤斑禾沫蝉的分布与危害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水稻赤斑禾沫蝉在贵州稻区的分布与危害特点,2008-2009年对省内稻区赤斑禾沫蝉的不同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方位稻区均有分布与危害;垂直海拔主要分布于300~1 250 m大部分稻区,>1 400 m地区尚未发现;发生田块中,坝边稻田主要分布于靠荒山或杂草方位,连片梯田四周均有分布,坝中稻田分布少;稻株上主要分布于上部,中部次之,下部极少。根据分布与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二、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赤斑黑沫蝉的形态特征 |
1.1 卵阶段 |
1.2 若虫阶段 |
1.3 成虫阶段 |
2 赤斑黑沫蝉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
2.1 赤斑黑沫蝉生活史 |
2.2 赤斑黑沫蝉生活习性 |
3 赤斑黑沫蝉虫害的分布及危害特点 |
4 有关赤斑黑沫蝉的综合防治方法 |
4.1 农业防治 |
4.2 化学防治 |
4.3 生物防治 |
5 小结 |
(2)洛阳市玉米田赤斑黑沫蝉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概况 |
2 为害症状及特点 |
3 发生原因 |
3.1 适宜的生态环境 |
3.2 缺乏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 |
3.3 疏于田间管理 |
3.4 农民联防意识差, 防治效果低 |
4 综合防治措施 |
4.1 清除杂草 |
4.2 调节品种播期 |
4.3 准确掌握最佳防治适期 |
4.4 保护利用天敌 |
4.5 适时开展药剂防治 |
4.5.1 防治若虫。 |
4.5.2 统防统治控制成虫。 |
(3)伊川县赤斑黑沫蝉危害及其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布与寄主 |
二、生物学特性 |
(一) 生活史 |
(二) 生活习性 |
三、为害与发生条件 |
(一) 为害 |
(二) 发生条件 |
1、温度。 |
2、大风、降雨与湿度。 |
3、杂草。 |
4、地形地貌。 |
5、品种。 |
6、天敌。 |
四、综合防治 |
(一) 农业防治 |
(二) 生物防治 |
(三) 人工诱杀 |
(四) 化学防治 |
(4)湘西自治州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危害情况 |
2 发生特点 |
2.1 海拔250~500 m处发生程度重 |
2.2 地头地边发生程度重,中间发生轻 |
2.3 周边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生程度重 |
2.4 晚熟品种和迟播田发生程度重于早熟品种和早播田 |
3 发生规律 |
3.1 生活史 |
3.2 生活习性 |
4 防治对策 |
4.1 田间管理 |
4.2 加强监测 |
4.3 保护天敌 |
4.4 药剂防治 |
4.4.1 若虫防治 |
4.4.2 防治成虫 |
(5)稻赤斑黑沫蝉的为害与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特征 |
2 生活习性 |
3 发生为害特点 |
4 防治技术 |
4.1 农业防治 |
4.1.1 消灭越冬虫卵 |
4.1.2 消灭若虫和成虫 |
4.2 保护天敌 |
4.3 人工诱杀 |
4.4 选用对口农药 |
(6)池州市贵池区山区水稻赤斑黑沫蝉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贵池区水稻赤斑黑沫蝉寄主与危害特征 |
1.1 寄主 |
1.2 危害特征 |
2 发生规律 |
2.1 成虫 |
2.2 卵 |
2.3 若虫 |
3 防治对策 |
3.1 生物防治 |
3.2 农业防治 |
3.3 化学防治 |
(7)2012年洪泽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2012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 |
1.1 发生普遍, 面积大, 程度重 |
1.2 发病显症快, 来势猛, 病情发展前急后缓 |
1.3 不同品种间赤霉病发病差异明显 |
1.4 防治时期不同, 赤霉病发生程度差异大 |
1.5 肥料用量不同, 发病程度有差异 |
2 2012年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原因分析 |
2.1 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多, 温度高, 温度大 |
2.2 防治不当, 用水量不足 |
2.3 小麦品种多, 抗性差, 生育期不一致 |
2.4 施肥量偏大, 氮肥用量大 |
(8)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与寄主 |
2 生物学特性 |
2.1 生活史 |
2.2 生活习性 |
3 为害与发生条件 |
3.1 为害 |
3.2 发生条件 |
3.2.1 温度高温会影响若虫分泌泡沫。 |
3.2.3 杂草田边杂草多发生重, 杂草少发生轻。 |
3.2.4 地形地貌通过对不同类型区的玉米田调查, 结果是地边有杂草的岭川地发生最重; |
3.2.5 品种早熟品种受害轻, 晚熟品种受害重。 |
3.2.6 天敌蜻蜓捕食若虫, 蚂蚁破坏卵粒, 还 |
4 综合防治 |
4.1 农业防治 |
4.2 生物防治 |
4.3 人工诱杀 |
4.4 化学防治 |
(10)水稻赤斑禾沫蝉的分布与危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
1.2 调查方法 |
1.2.1 方位分布 |
1.2.2 垂直海拔分布 |
1.2.3 田间分布 |
1.2.4 稻株上分布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方位分布 |
2.2 垂直海拔分布 |
2.3 田间分布 |
2.4 稻株上的分布 |
3 小结与讨论 |
四、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J]. 王作军,龚道贵,陈雪梅. 南方农业, 2016(15)
- [2]洛阳市玉米田赤斑黑沫蝉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J]. 柴俊霞,王兵,席梦玲. 中国农技推广, 2014(11)
- [3]伊川县赤斑黑沫蝉危害及其综合防治[J]. 姬朝霞. 河南农业, 2014(18)
- [4]湘西自治州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 王常平,彭德超,吴宁静,刘海明,黄晓艺. 湖南农业科学, 2014(09)
- [5]稻赤斑黑沫蝉的为害与防治技术[J]. 吴育平. 植物医生, 2013(01)
- [6]池州市贵池区山区水稻赤斑黑沫蝉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 檀甫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7)
- [7]2012年洪泽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J]. 马学文,陈思宏,倪运东,于涌鑫,杜国防.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7)
- [8]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J]. 罗秦岳,许淑敏. 湖北植保, 2011(02)
- [9]水稻赤斑禾沫蝉大面积防治示范研究[J]. 廖国会,张信扬,李德友,邓国云. 农技服务, 2011(01)
- [10]水稻赤斑禾沫蝉的分布与危害调查[J]. 廖国会,李德友,何崇军. 贵州农业科学,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