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

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

一、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论文文献综述)

海瑞[1](2021)在《东蒙古短篇史诗的程式研究》文中认为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现象严重已成为学术界共识,而且这种现象不止存在于东蒙古短篇史诗内,从整个蒙古史诗的视角来看,程式化现象也是浮在蒙古史诗之上的一朵疑云。关于程式句法的问题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关于蒙古史诗在结构或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程式化问题并未有合理的解释。本论文以东蒙短篇史诗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或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程式化展开研究,首先从东蒙短篇古史诗所讲述的故事与其程式化的母题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流传于巴尔虎地区和鄂尔多斯地区的史诗《阿拉腾嘎鲁海可汗》故事情节的比较研究,推理出一个二者都在讲述的故事,从中发现东蒙古短篇史诗文本将共同讲述的故事都巧妙地安排在了史诗当中。为了明白史诗所讲述的故事与史诗之间的关系,又取了既有韵文版民间故事版以及史诗版的娶龙女故事进行了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史诗所塑造人物形象要比民间故事版与韵文版更为勇敢,而且史诗版多出了大量的赞美性的诗行。然后,针对东蒙古短篇史诗内大量赞美性诗行存在的问题继续研究,对东蒙古短篇史诗内叙事诗行所占比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史诗中有效的叙事诗行所占比例并不高,倘若将有效叙事诗行定义为讲述原有故事,所占比例将会更低。面对这一结果,笔者对其余的诗行进行了分析与归纳,进而发现东蒙古短篇史诗基本呈现出“赞—叙事—赞”的结构。随之针对这一程式化的结构,笔者通过将其与一些赞词比较,进而发现东蒙古短篇史诗的这种结构与赞词非常相似,所以东蒙古短篇史诗创作时应当拥有与赞词创作相似的思维方式,到了这里,针对东蒙古短篇史诗的程式化结构已经结束。在后面笔者针对东蒙古短篇史诗表现出的一些特殊的程式化的现象作出了分析,如程式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审美观念等,在这一章也对东蒙古短篇史诗一些程式化特征所表现出的民俗学现象作出了解释。最后笔者对东蒙古短篇史诗对后世一些作品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柳虹宇[2](2020)在《新源县阿依特斯当代传承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阿依特斯”,哈萨克语音译,含义为“诗人的对唱”,是哈萨克族的曲艺种类之一,主要盛行于伊犁、塔城、阿勒泰、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哈萨克族聚居较多的地区。阿依特斯是一种“诗人的即兴对唱”,通过冬不拉伴奏,阿肯们即兴作词,以竞技类的对唱形式展开。阿肯,被誉为哈萨克族的“诗人”,也就是演唱阿依特斯的人。他们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有敏捷的思辨能力和即兴创作表现力,是备受欢迎、受爱戴的民间艺术家。改革开放之前,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他们是“游牧”文化的代表与象征,他们以村落为单位,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迁徙,转场,追水草而居,视草原为家,阿肯们通过阿依特斯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传递信息、传播文化、交流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牧生活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改革开放后,自1989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牧业会议中提出:“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变游牧为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方式”,于是,哈萨克族的生活方式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定居与半定居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流趋势,他们开始固定在一个乡镇或牧场长久的生活下去。随着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阿肯们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近些年来旅游业也在逐步迅速的发展着。无论是旅游文化还是定居生活都对阿依特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阿依特斯的传承方式,阿依特斯的传承路径也逐渐丰富。新源县作为哈萨克族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阿依特斯文化也占据了重要位置。近年来,新源县倾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春天的杏花沟,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夏天,广袤无垠的那拉提空中草原,万马奔腾、一碧千里。这些旅游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哈萨克族的生活生产、经济来源、传承方式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种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之下,当代阿肯们的行为方式,受教育程度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阿依特斯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山水草原,更多的是展现当代生活对他们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笔者从当下阿肯的生活变化入手,以自己的家乡新源县为田野调查对象,从旋律变化、对唱内容、对唱形式、传承现状等方向分析当代生活环境对阿依特斯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研实践,站在当代社会变迁的视野下,对阿依特斯的变化发展与传承现状做出理论性思考,展望其发展未来,为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赢得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

哈司依提·艾迪艾木[3](2020)在《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文中认为民间叙事诗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主要门类之一,其中的爱情叙事诗在各民族民间叙事诗中,是数量繁多、形式优美、篇幅较长、传播率极广、艺术感染力较高的叙事诗类型。民间爱情叙事诗与人民的生活、节日、民俗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承载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爱情婚姻、价值取向、道德追求等,结构形式完整,艺术手法比较成熟。许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今天仍然流传,而且被改编成其他种类的艺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对各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素材。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运用文学、人类学等研究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进行叙事研究,分析其叙事结构,叙事手法、叙事程式、叙事时空与叙事原型。本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绪论部分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定义、分类、题材来源以及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同时,从多元文化交流的视角,对我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价值进行阐述。最后简要评析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研究现状,指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正文有五章,具体如下:第二章为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结构。本文运用法国学者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行动元模式、叙事程序和符号矩阵等叙事理论,通过分析各民族代表性爱情叙事诗文本共有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找出它们的普遍叙事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发掘其叙事不变的深层结构,探讨其背后意义的形成。第三章着重探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手法。首先分析爱情叙事诗的两种叙事文体类型及其说唱特征,指出韵散相间爱情叙事诗中韵文的特征和作用,并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其在转换叙事视角、调节叙事节奏、丰富叙事方式、完善故事情节及塑造人物形象等重要的叙事功能。其次对爱情叙事诗的问答式叙事手段进行分类,分析爱情叙事诗中常见的叙事传统。第三,通过探讨爱情叙事诗中的序歌和尾歌等非情节类诗歌的特点及作用,指出它们是在叙事诗开篇和结尾的有效叙事技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活动本是一种传统,是一种歌手和听众的交流互动模式。第四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程式。叙事程式是爱情叙事诗得以长期传承的载体。它增强了民间叙事诗传承的系统性和稳固性。本文采用口头程式理论,通过探讨其中的词语程式、句法程式、主题程式以及引导性程式等程式,初步认定爱情叙事诗是一种具有程式化特点的口头叙事,并指出这些叙事程式是在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演唱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的叙事规律和方式,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传统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空。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中,时空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本章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入手,对民间爱情叙事诗的时序、时距、叙事频率、叙事空间类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明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的渊源关系。第六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原型。论文在前四章的基础上,运用原型理论及人类学相关的理论,在“通过仪式”的“分离、阈限、融合”三个阶段中,对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进行并行对比,阐述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的原型关系,展现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历史脉络,籍此揭示出仪式和口头文学之间的渊源关系。最后为结语部分,总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认为民间爱情叙事诗具有程式化叙事诗特点,其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叙事程式来自于口头叙事传统,二是取决于其叙事原型。

张云[4](2020)在《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游牧民族生活内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阿依特斯是我国学者研究哈萨克族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族斯坦一带。本文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着作,主要立足国内,从阿依特斯的概况、历史、种类、音乐特点、文学特点、不同视野下的阿依特斯研究、关于阿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情况等研究状况进行归类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叶尔扎提·阿地里[5](2019)在《新疆少数民族典型英雄史诗身世母题研究》文中提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活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二十多个民族的同胞,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以及乌孜别克族等是主要的几个世居民族。在他们的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中,英雄史诗和各类叙事诗更是蕴藏庞大,对于这些民族的文化发展的影响深远,并且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无限魅力。而这些民族又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成为我国境内的跨境少数民族。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这些民族的英雄史诗,本文将研究环境和群体定为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玛纳斯》《乌古斯汗传》《阿勒帕米西》《先祖阔尔库特书》等都分别是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或属于单一民族,或在几个民族中同时流传的典型英雄史诗。当下中国史诗研究突飞猛进前景广阔,具有极大的开拓空间和众多的研究路向。由于中国比较诗学在全球比较诗学语境中的长足发展,为中国史诗研究也打开了新的视界。将上述少数民族的典型英雄史诗置于比较视野下进行研究并且置于更大范围的语境中,既是对文本囿限的跨越,也是在口头史诗文本与书面文本的互动关联中探讨英雄史诗。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丝绸之路核心地带,对于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各类史诗研究必然会呈现日渐升温之势,所以在英雄史诗方面的比较研究所包含的话题性和重要性也日趋凸显。通过对这四部典型英雄史诗母题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对这些英雄史诗的共通性和相异性及其生成发展成因,而且可以在比较中对这四部典型英雄史诗有更为清晰的认知,有利于掌握这些英雄史诗的整体特征和规律。这对于拓展中国本土史诗研究领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史诗学,都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母题学研究方法将上述四部英雄史诗置于比较诗学的研究视域下,通过母题与形式和内容的关联,进行比较研究。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交待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对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史诗”、“英雄史诗”、“母题”、“类型”、“功能”等概念加以界定,并同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说明。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分别讨论在新疆及中亚其他地区少数民族流传的英雄史诗《先祖阔尔库特书》《玛纳斯》《乌古斯汗传》《阿勒帕米西》的宏观认识以及研究概况;第二章主要按照英雄神奇诞生母题系列、英雄成长系列母题、英雄的婚姻母题系列、英雄结义母题系列、英雄征战母题系列、英雄回归母题系列等六大系列母题群,分别归纳和总结出作为研究对象的四部英雄史诗中包含的子母题和整体叙事脉络。第三章主要通过《乌古斯汗传》《先祖阔尔库特书》《玛纳斯》及《阿勒帕米西》这些典型英雄史诗所总结出的子母题用母题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它们各自的结构模式和相互之间的影响。并对英雄史诗《玛纳斯》与《阿勒帕米西》以及《先祖阔尔库特书》的结构与母题进行了简略的综合研究和分析;最后结语简要梳理本文通过母题比较研究所得出的这些英雄史诗中与英雄主人公身世相关联的神奇诞生、婚姻、结义、征战、回归等母题的特点和思想以及各自之间的差异性。

古米拉·巴合提别克[6](2019)在《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的美学研究》文中提出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哈萨克族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本论文以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的汉译版本为文本基础,对追踪哈萨克族历史变迁的审美文化和哈萨克人游牧文化发展的轨迹进行全面地梳理,以审美符号、审美形态、审美意识、审美价值和审美文化传承为切入点,采用美学的方法论,初探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中蕴含的民族审美活动。就此意义上深入纵深,对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的美学研究做一次尝试。从审美符号来看,哈萨克人日常生产生活所展示出的原始形态多是由文学文本所载录其审美活动,且哈萨克本是游牧民族从而不断在进行着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符号活动,形成了哈萨克人特殊的文化,奠定了哈萨克民族审美文化,进而对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中所派生出来的不同符号之间,碰擦出的感觉和情感,做出提炼并分析文学文本中审美符号的意义所在。从深层意义上追述,延伸这种情感意识的萌生,我们可以看出,符号的根源动力是力与勇的体现,拓展生与劲之美下凸显的哈萨克族原始游牧生活中的“狩猎”与“野蛮”。从审美形态来看,追溯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的社会变迁和历史文化二者契合相生,贯通于叙事诗中的艺术与美学的积淀。不论是从哈萨克人审美情节还是审美活动,艺术形式以动物塑造的象征意义和人神同构的形象塑造两方面蕴含了形象美。从审美表现对象上比附,“优美”作为哈萨克族的美学范式,蕴含了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中柔性的善之美;“崇高”的对象则是刚性的自由之美,产生这些对象的背后离不开敌对性和畏怖性,本章内容具体到了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这部“活化石”中。从审美意识来看,哈萨克族审美意识总体体现在“部落意识中的礼制美”和“传统道德观中的伦理美”两个角度,具体包括“婚礼”、“葬礼”、“互爱”、“和谐”等方面。哈萨克族婚礼及葬礼仪式表现庄重的部落意识、朴野的巫灵意识,互爱及和谐道德观表现在家庭伦理美、社会和谐意识中。故而,文中带有浓厚原始宗教色彩的特点,分别体现在哈萨克族审美意识中的礼制美和伦理美中。从审美价值来看,以哈萨克族达斯坦口传文化唯一的艺人哈孜木展开,试探索情感净化的审美价值和口传文化的审美价值。具体包括浸润个体心灵、抒发听者衷情等价值诉求。其中,表演者是体现审美价值的基本标志,也是表演者口传审美价值、听众交流情趣审美价值的前提基础;表演者文化的审美价值基于对哈萨克传统文化审美意境的纠正和弥补,结合汉族审美文化价值,充分展示哈汉民族大融合的价值归宿。从审美文化传承来看,无论是哈萨克族日常生活还是民族精神生活,都是哈萨克族向心力的一种表现,即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是活在草原上重要的文化艺术载体。因此,对哈萨克族达斯坦的审美文化传承,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体现:第一,以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为例,保护非遗达斯坦的现状,注重传承人哈孜木的保护;第二,实施人文整体保护,加强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激励机制。本论文对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的美学研究主要表现于文学、美学、宗教、艺术、民族融合等五个层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凝视与解析,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中蕴含着哈萨克族多元文化的美学意蕴,进而达成对哈萨克族审美符号、审美形态、审美意识、审美价值、审美文化传承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其背后独特的理论缘由,其路径本身或许还待进一步探讨,但对于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背后的美学缘由进行更为深入的文本阐释,这较之于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研究中史料汇编多,理论挖掘少的研究现状来说也是一种回应。对于哈萨克族美学研究而言也是一种有意而为之的探索,期望能够引起对哈萨克族美学及少数民族美学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关注。

马宁[7](2017)在《哈萨克族叙事诗《阿尔卡勒克》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哈萨克族民间文学非常丰富,民间叙事诗作为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显得格外重要。哈萨克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中勤劳勇敢善良的哈萨克族人民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口头文学,这些在民间口头创造的文学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最终成为广大的哈萨克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成为书面文学和作家文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这些民间的口传叙事诗在哈萨克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经记录的各类哈萨克族叙事诗总数达250余部,这些叙事是的内容涵盖了渗透到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哈萨克族对历史及文学研究的重要素材。但是由于哈萨克族叙事诗的发展还没有广泛引起关注,所以对其的研究专着相对的就十分有限,对于哈萨克族叙事诗的研究仅仅囿于在基本的文本解读或主题研究或者人物形象分析的最基本的层面。运用文化人类学和民间文学相关的论述较少。就《阿尔卡勒克》这部英雄叙事诗而言,在继承了古老史诗叙事的传统的基础上,反映了现实生活,甚至符合历史情节,古老的史诗反映的大多是部落氏族社会关系,但《阿尔卡勒克》却更多反映了近代社会封建贵族和贫民百姓的阶级关系。同时关于对《阿尔卡勒克》传承人的研究除了已经过世的阿斯卡尔·塔塔乃,也没有关于其他民间现存的传承人及其他传承信息的记录和研究。所以本文意在研究传承人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诗学理论及生态文化学理论,对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做系统的理论分析。

翟晓娜[8](2016)在《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使用“母题”理论,对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的英雄叙事诗进行研究。论文立足于大量的文本,从英雄成长母题和灵异母题两种类型入手剖析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的母题及其文化蕴含。论文分三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主要界定母题的概念、生成以及母题的基本特征,并概述哈萨克英雄叙事诗的主要成就及研究现状。正文部分主要是对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的主要类型、文化内涵、民族特色以及发展与流变等的研究。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母题的共性和个性。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既有与其他民族民间叙事文学相似的母题,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族群性特征。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的英雄成长母题。论文参照前人母题研究的成果,依据统一的标准对英雄成长母题进行了细分,分别研究了英雄特异诞生母题、英雄婚姻母题、英雄征战母题几种母题类型及其流变。第二章对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的灵异母题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其中的神驹母题、神异女性母题、凶禽猛兽母题、梦兆母题。第三章重点对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形成的文化语境进行研究,认为母题的形成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结果,母题的形成会受民族、社会、文化传承等因素的影响。结语部分重申作者观点,认为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并指出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

刘晓晨[9](2016)在《中国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曲调类型研究 ——以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阿肯阿依特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一定的文学形式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完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逐渐形成的游牧文化包括其宗教信仰、典章制度、社会习俗、岁时节日以及属于文化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民族心里、审美情趣等,构成了一个相当稳定和完整的有别于农耕文化的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这种别具一格的环境必然造就和孕育出一批扎根于草原民族中的民间演唱艺人。”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哈萨克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即兴讲唱艺人类型,他们的社会职能、演唱形式、学艺和传承方式都随着环境的改变发生了变化。不同历史时期,哈萨克族出现了如下八类民间即兴讲唱艺人:巴克斯((?))、吉绕((?))、萨勒—赛里((?))、阿肯((?))、安奇—阿肯((?))、吉尔奇((?))、黑萨奇((?))和铁尔麦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民间即兴讲唱艺人类型随着自身社会功能的渐弱、观众的流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阿肯则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转型从而成为了当代哈萨克族民间即兴讲唱艺人中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类型。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流传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民间即兴讲唱艺术形式,根据其表演形式可以解释为“由双方(两人或两组)进行的具有竞争性的即兴对唱活动”;根据参与者的身份及场合可分为“阿肯阿依特斯”(由民间即兴讲唱艺人“阿肯”参与、在阿肯阿依特斯大会中演唱)与“习俗阿依特斯”(又称“传统阿依特斯”,参与人员身份不限、在传统习俗及仪式中进行)。阿依特斯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己译读为汉语、发现于鄂尔浑—叶尼塞河流域的《毗伽可汗碑》、《阙特勤碑》、《暾欲谷》等碑文内容可知,阿依特斯的产生可以上溯至突厥时代;此外,中亚着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玛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②(其中“夏天与冬天”的阿依特斯)等中亚古代作品中都有早期阿依特斯的记录。2006年,阿依特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③,使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此外,由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即兴表演阿依特斯”在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①,使得世人对阿依特斯艺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本文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为主要调查区域,关注当下国内阿依特斯中流传最广的一类——阿肯阿依特斯的分类观念、曲调类别、词曲结合的规律等内容,通过重点分析、归纳阿肯阿依特斯的旋律特征、曲调类型及词曲结合的规律,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探究阿肯阿依特斯的特征,为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的整体研究添砖加瓦。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10](2015)在《突厥语民族英雄史诗的学术史观照及思考》文中指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民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语言使用族群之一。它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塔塔尔、裕固、撒拉等民族。这些民族源远流长的口头传统以及数以百计的英雄史诗作品是其民族文化中最显着的标志,《玛纳斯》、《乌古斯汗》、《阿勒帕米斯》、《艾尔托什图克》等经典作品早已跨越国界成为国际性研究学科,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本文力求从国际视野、国内研究以及学术史反思三个方面回顾和勾勒其学术史脉络,给当今学人以比较清晰的学术史宏观视角,反思我国口头史诗传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期给当代年轻学人以启示。

二、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论文提纲范文)

(1)东蒙古短篇史诗的程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四)相关概念的阐释
一、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中的故事
    (一)史诗的故事
        1.四版故事中英雄战斗情况分析
        2.四版故事中英雄与英雄帮助者受磨难情节分析
        3.四版故事中神秘的英雄帮助者身份分析
    (二)从故事到史诗
        1.相同史诗故事的变异
        2.由民间故事向史诗的转变
二、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的结构
    (一)史诗文本对叙事的轻视
        1.两部史诗的必要叙事诗行所占比例
        2.东蒙古短篇史诗叙事诗行中的大量的重复诗行
        3.必要叙事诗行情节与原有故事之间的差异
    (二)史诗程式化的内容
        1.与母题相合的程式的变化
        2.程式化的母题意义初探
        3.多元化的战争情节与原有故事之间的差异
    (三)东蒙古短篇史诗的程式化的结构小结
三、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的结构与赞词的比较研究
    (一)史诗与赞词内容的比较
        1.东蒙古短篇史诗关于住址的程式与赞词的比较
        2.东蒙古短篇史诗时间赞与赞词的比较
    (二)东蒙古史诗程式化的开始赞结构的思维方式与赞词的比较
        1.开始赞与赞词创编时思维方式推演
        2.开始赞结构程式化创编的思维方式与赞词的思维结构比较
    (三)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结构与赞词结构比较
        1.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结构与《玄鸟》《长发》结构比较
        2.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结构与《成吉思汗祭词》结构比较
        3.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结构与《梨俱吠陀》中部分章节结构比较
        4.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结构与《阿维斯塔》中部分章节结构比较
四、东蒙古短篇史诗一些特殊的程式化现象
    (一)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化的情节设置与其民俗学意义
    (二)东蒙古短篇史诗文本流传变异中的抽象化和象征手法的民俗学意义
    (三)东蒙古短篇史诗针对程式的修饰所体现出的审美观念
    (四)东蒙古短篇史诗中豪迈的审美情怀
    (五)程式化的东蒙古短篇史诗人物形象分析
五、东蒙古短篇史诗程式对蒙古族文学的影响
    (一)对蒙古长篇史诗的影响
    (二)对蒙古史类作品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新源县阿依特斯当代传承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成果与研究意义
    1.4 相关成果研究论述
        1.4.1 关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与哈萨克定居问题的研究
        1.4.2 关于哈萨克族文化的专着类研究
        1.4.3 关于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的研究
2 新源县阿依特斯概述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阿依特斯
        2.1.1 阿依特斯的“曲艺魅力”
        2.1.2 阿依特斯的“文学魅力”
    2.2 阿依特斯的源流与发展
        2.2.1 阿依特斯之乡
        2.2.2 新源县阿肯概括及人数分布
    2.3 新源阿依特斯的变迁
        2.3.1 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
        2.3.2 哈萨克族的定居生活
        2.3.3 变迁中的阿依特斯
3 阿依特斯的文学特征和音乐形态
    3.1 阿依特斯的概念与分类
    3.2 阿依特斯的文学特征
    3.3 阿依特斯的音乐形态
        3.3.1 节奏节拍
        3.3.2 旋律
        3.3.3 调式
4 新源县阿依特斯的传承
    4.1 新源县阿依特斯传承现状
    4.2 阿依特斯的传承方式
        4.2.1 政府行为中的传承
        4.2.2 婚礼中的传承
        4.2.3 家族式传承
        4.2.4 师徒传承
5 阿依特斯的个案调查与研究
    5.1 伊犁州阿依特斯传承人培训班个案调查
    5.2 伊犁州第34届阿依特斯大会个案调查
        5.2.1 伊犁州第34届阿依特斯大赛全过程记录
        5.2.2 伊犁州第34届阿依特斯大赛实录表
        5.2.3 伊犁州第34届阿依特斯大赛经典片段
    5.3 新源县阿依特斯代表性传承人加尔肯别克·别尔德别克先生个案调查
        5.3.1 加尔肯别克·别尔德别克先生与阿依特斯的千丝万缕
        5.3.2 加尔肯别克·别尔德别克先生的阿依特斯
6 当代视野下阿依特斯的传承性思考
    6.1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多变的社会生存环境
    6.2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优势,把阿依特斯推向更广阔的的空间
    6.3 在民间传承的基础上,让阿依特斯走进课堂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3)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民间爱情叙事的分类与题材来源
        1.1.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几种分类
        1.1.2 民间爱情叙事诗题材的来源
    1.2 中国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
        1.2.1 主体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对少数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影响
        1.2.2 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
    1.3 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价值
        1.3.1 思想价值
        1.3.2 审美价值
        1.3.3 娱乐价值
        1.3.4 教育价值
        1.3.5 认同价值
        1.3.6 遗产与开发价值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与方法
        1.4.1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现状
        1.4.3 研究资料来源、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2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结构
    2.1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表现层—角色模式
        2.1.1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模式
        2.1.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与角色
    2.2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中阶层(一)——叙事程序
        2.2.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合取性叙事程序
        2.2.2 民间爱情叙事诗“三合一体”的叙事序列
    2.3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中阶层(二)——叙事模式
        2.3.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离合型叙事组合
        2.3.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圆形叙事模式
    2.4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深层—符号矩阵
        2.4.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符号矩阵
        2.4.2 民间爱情叙事诗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
第3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手法
    3.1 韵及韵散结合的叙事手法
        3.1.1 韵文体
        3.1.2 韵散相间体
    3.2 问答式的叙事技巧
        3.2.1 问答叙事类型
        3.2.2 问答主体类型
    3.3 开篇与结尾的叙事方法
        3.3.1 开篇的叙事传统
        3.3.2 结尾的叙事技巧
第4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程式
    4.1 词语程式
        4.1.1 数字程式
        4.1.2 时间程式
        4.1.3 人物名称程式
        4.1.4 比喻的修辞程式
    4.2 句法程式
        4.2.1 排比平行
        4.2.2 递进平行
    4.3 主题程式
        4.3.1 “诞生”的主题程式
        4.3.2 “成长”的主题程式
    4.4 引导性程式
        4.4.1 引言性开头程式
        4.4.2 引导切换的程式
        4.4.3 引导话语模式的程式
第5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空
    5.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间
        5.1.1 时序
        5.1.2 叙述节奏
        5.1.3 叙述频率
        5.1.4 爱情叙事诗的时间意识
    5.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空间
        5.2.1 民间爱情叙事诗空间类型
        5.2.2 民间爱情叙事诗空间类型的特征
        5.2.3 空间的叙事功能
        5.2.4 空间的象征意义
第6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原型
    6.1 分离阶段-分离的动机及手段
        6.1.1 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6.1.2 与陌生世界的分离
    6.2 阈限阶段-考验
        6.2.1 阈限时空
        6.2.2 阈限生活
    6.3 融合阶段-团圆
        6.3.1 象征性死亡与再生
        6.3.2 其他融合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我国部分民间爱情叙事诗名单
附录 B:我国部分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划分情况
附录 C:维吾尔民间叙事诗在十二木卡姆歌词中的分布情况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阿依特斯概况及发展现状研究
二、有关阿依特斯历史的研究
三、有关阿依特斯种类的研究
四、阿依特斯音乐、文学特点的研究
五、不同学科视野下的阿依特斯研究
六、有关阿依特斯艺人的研究
七、有关阿依特斯传承和保护的研究
八、研究现状评述和分析
    (一)关于概况的研究。
    (二)在阿依特斯的历史研究方面。
    (三)关于阿依特斯的本体研究。
    (四)不同学科视野下的阿依特斯研究。
    (五)关于阿依特斯艺人的研究。

(5)新疆少数民族典型英雄史诗身世母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新疆少数民族典型英雄史诗的界定
    第三节 对“母题”及其功能的界定和认识
        一、国内外学者对“母题”及其功能的界定
        二、母题与类型的区分
        三、母题与主题、意象、原型的区分
        四、本论文对“母题”的认识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范围、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第五节 新疆少数民族典型英雄史诗研究综述
        一、国外搜集、翻译、研究状况
        二、国内搜集、翻译、研究成果
第一章 新疆少数民族典型英雄史诗的产生与流传
    第一节 《乌古斯汗传》史诗的产生与流传
    第二节 《先祖阔尔库特书》史诗的产生与流传
    第三节 《玛纳斯》史诗的产生与流传
    第四节 《阿勒帕米西》史诗的产生与流传
第二章 英雄主人公身世母题系列的总结和解析
    第一节 英雄神奇诞生母题系列
        一、祈子母题
        二、神奇受孕母题
        三、害口母题
        四、特异降生母题
        五、命名母题
        六、英雄与其骏马同时诞生的母题
    第二节 英雄成长母题系列
        一、神速成长母题
        二、童年受难母题
        三、少年首次表现非凡能力的母题
    第三节 英雄婚姻母题系列
        一、比武招亲母题
        二、三项比赛母题
        三、难题考验母题
        四、指腹为婚母题
        五、抢婚母题
    第四节 其他身世母题系列
        一、英雄结义母题系列
        二、英雄征战母题系列
        三、英雄回归母题系列
第三章 英雄身世系列母题比较研究
    第一节 英雄史诗母题序列的差异
    第二节 《乌古斯汗传》与《先祖阔尔库特书》母题比较
    第三节 《先祖阔尔库特书》与《阿勒帕米西》母题比较
    第四节 《玛纳斯》与《阿勒帕米西》母题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翻译、专着目录

(6)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的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分类与现状
        1.2.1 哈萨克达斯坦的分类研究
        1.2.2 哈萨克达斯坦的现状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达斯坦的审美符号
    2.1 文本的审美意象分析
        2.1.1 “苍狼”和“骏马”
        2.1.2 “光”和“天”
    2.2 力与勇的审美符号分析
        2.2.1 生之美中的“狩猎”
        2.2.2 劲之美中的“野蛮”
第三章 达斯坦的审美形态
    3.1 传奇故事中的形象美
        3.1.1 动物塑造的象征意义
        3.1.2 人神同构的形象塑造
    3.2 “优美”与“崇高”的审美形态
        3.2.1 柔性的善之美
        3.2.2 刚性的自由之美
第四章 达斯坦的审美意识
    4.1 部落意识中的礼制美
        4.1.1 “婚礼”:庄重的部落意识
        4.1.2 “葬礼”:朴野的巫灵意识
    4.2 传统道德观中的伦理美
        4.2.1 互爱:家庭伦理
        4.2.2 和谐:社会道德
第五章 达斯坦的审美价值
    5.1 情感净化的审美价值
        5.1.1 浸润个体心灵
        5.1.2 抒发听者衷情
    5.2 口传文化的审美价值
        5.2.1 原始审美中的“活化石”
        5.2.2 民族审美中的哈汉融合
第六章 达斯坦的审美文化传承
    6.1 达斯坦的生活意义
        6.1.1 丰富日常生活情趣
        6.1.2 传承民族生活精神
    6.2 达斯坦的现状与发展
        6.2.1 达斯坦的保护现状
        6.2.2 达斯坦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7)哈萨克族叙事诗《阿尔卡勒克》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发展及研究状
    第二节 有关《阿尔卡勒克》版本搜集与传承人研究情况
第一章 英雄叙事诗《阿尔卡勒克》传承历程
    (一)《阿尔卡勒克》产生背景
    (二)《阿尔卡勒克》情节梗概
    (三)《阿尔卡勒克》创作特点
    (四)《阿尔卡勒克》艺术特色
第二章 英雄叙事诗《阿尔卡勒克》不同时期传承人对比研究
    (一) 七八十年代传承人自发性创作状态研究
    (二) 20 世纪传承人自觉创作状态研究
第三章 英雄叙事诗《阿尔卡勒克》口头程式分析
    (一)“特性修饰语”:与人物相关的程式
    (二)马匹的程式
    (三)器物和特定场所的程式
    (四)行为的程式
第四章 哈萨克族叙事诗当下文化的发展
    (一)哈萨克族叙事诗发展现状和存在困境
    (二)哈萨克族叙事诗传承人现存的问题
    (三)对哈萨克族叙事诗传承的保护建议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发展概况
    2.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对象
    3.选题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中的英雄成长母题
    1.1 英雄特异诞生母题
    1.2 英雄婚姻母题
    1.3 英雄征战母题
第二章 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中的灵异母题
    2.1 神驹母题
    2.2 神异女性母题
    2.3 凶禽猛兽母题
    2.4 梦兆母题
第三章 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的文化来源与文化阐释
    3.1 草原文化
    3.2 萨满文化
    3.3 伊斯兰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国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曲调类型研究 ——以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阿肯阿依特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依据
    三、背景介绍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搜集
        (二) 田野调查
        (三) 撰写方法
第一章 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哈萨克族历史沿革
        一、民族概况及族称
        二、统一民族时期
        (一) 氏族部落时期
        (二) 汗国时期
        三、跨界民族时期
        (一) 语言
        (二) 生活习惯
        (三) 文化艺术
    第二节 阿依特斯历史信息
        一、鄂尔浑—叶尼塞碑文中的阿依特斯信息
        二、玛赫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中的阿依特斯信息
        三、哈萨克族叙事长诗中的阿依特斯信息
        四、当代中国阿肯阿依特斯的现状
        (一) 中国阿肯阿依特斯的现状
        (二) 对中国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现状的思考
第二章 阿依特斯的概念与分类
    第一节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的概念
        一、关于文学社科类书籍对于阿依特斯概念的描述
        二、关于音乐类书籍对阿依特斯概念的描述
    第二节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的类别
    第三节 民间歌曲与阿依特斯的关系
        一、哈萨克族民间歌曲的定义及类别
        二、民间歌曲与阿依特斯的关系
    小结
第三章 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阿肯阿依特斯田野考察分析
    第一节 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概况
    第二节 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阿肯阿依特斯曲调分类
        一、歌词格律和曲调节奏型
        (一) 7音节诗行
        (二) 8音节诗行
        (三) 11音节诗行
        二、曲调类型划分
        (一) 从曲调风格角度划分曲调类型
        1、念诵性曲调类型
        2、歌唱性曲调类型
        3、歌唱性及念诵性相间的曲调类型
        (二) 从调式调性角度划分曲调类型
        1、do调式类
        2、la调式类
        三、曲调风格类型与诗歌格律的关系
        (一) 歌唱性曲调类型与7音节诗行
        (二) 歌唱性及念诵性相间的曲调类型与8音节诗行
        (三) 念诵性曲调类型与11音节诗行
        (四) 曲调类型分类总结
        1、格律使用情况
        2、格律与节奏
        3、演唱风格
        4、格律与曲调风格
    第三节 影响柏杨河乡阿肯阿依特斯旋律类别的因素
        一、语言(民间诗律)因素
        二、部落(地域)因素
        三、即兴因素
第四章 阿肯——哈萨克草原上的吟唱诗人
    第一节 孜亚提·阔别根阿肯
    第二节 吟唱诗人——哈萨克族的“文化英雄”之解读
        (一) 早期的阿肯
        (二) 当代的阿肯
        (三) “阿肯”——“文化英雄”的解读
    小结
结语
    一、阿肯阿依特斯的核心:竞争
    二、阿肯阿依特斯的传承关键:阿肯
    三、阿肯阿依特斯功能的转变
    四、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五、阿肯阿依特斯的曲调分类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四、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论文参考文献)

  • [1]东蒙古短篇史诗的程式研究[D]. 海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源县阿依特斯当代传承的调查与研究[D]. 柳虹宇.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3]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D]. 哈司依提·艾迪艾木. 新疆大学, 2020(06)
  • [4]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研究综述[J]. 张云. 新疆艺术(汉文), 2020(01)
  • [5]新疆少数民族典型英雄史诗身世母题研究[D]. 叶尔扎提·阿地里.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0)
  • [6]哈萨克族长篇叙事诗(达斯坦)的美学研究[D]. 古米拉·巴合提别克.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哈萨克族叙事诗《阿尔卡勒克》传承研究[D]. 马宁.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
  • [8]哈萨克族英雄叙事诗母题研究[D]. 翟晓娜. 伊犁师范学院, 2016(02)
  • [9]中国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曲调类型研究 ——以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阿肯阿依特斯为例[D]. 刘晓晨. 中国音乐学院, 2016(01)
  • [10]突厥语民族英雄史诗的学术史观照及思考[J].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文化遗产研究, 2015(01)

标签:;  ;  ;  ;  

论哈萨克民间英雄史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