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RCP和EST术中配合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江小霞,邓淑红[1](2021)在《ERCP及EST术中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对术中舒适性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术中体位干预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ERCP+EST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体位干预。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 h的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前体位安置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前体位安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及EST术中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舒适性,降低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赵敬熊[2](2021)在《ERCP术后不同时间间隔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胆石症(GD,Gallstone disease)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可能引起多种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也可称为胆石病。作为肝胆外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GD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可高达10%,中年女性的发病率更可达到15%[1]。其中,同时患有胆囊结石(GS,gallbladder stones)以及胆总管结石(CBDS,Common bile duct stones)的概略约为12%20%[2,3]。针对GS合并CBDS的外科治疗,在微创理念的提出以及微创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前,多采取开腹手术方法,即开腹胆囊切除术(OC,Open Cholecystectomy)+胆总管探查(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T管引流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微创技术出现并不断更新进步后,此类疾病的治疗手段也逐步转变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目前,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duodenal papillary sphincterotomy)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ERCP/EST术后联合LC最佳时间间隔,国际医学界仍有较大争议。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ERCP/EST术后不同时机联合LC治疗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旨在为GS合并CBDS患者ERCP/EST术后行LC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所有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肝胆胰外科行ERCP/EST联合LC治疗GS合并CBDS的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纳入排除标准,选出其中符合标准的病例资料共1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RCP/EST术后联合LC的不同间隔时间,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ERCP/EST当天联合LC;B组:ERCP/EST术后1-2天联合LC;C组:ERCP/EST术后3-7天联合LC。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谷草转氨酶(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总胆红素(TBil,Total bilirubin)、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术后并发症(胆瘘、急性胰腺炎(AP,Acute pancreatitis)、出血、感染、高淀粉酶血症(Hyperamylaseemia))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等指标,对上述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比对,以期为选择ERCP/EST术后联合LC的最佳时机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以供参考。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A、B两组组在住院时间(10.75±1.81天,10.61±1.82天)、住院费用(3.11±0.21万元,3.15±0.25万元)、LC手术时间(62.60±20.41min、62.04±20.08min)、LC术中出血量(9.33±3.52ml、9.56±3.69ml)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但同C组比较(13.97±2.41天,3.48±0.34万元,90.34±7.41min,13.51±3.10ml),具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术前相比,A、B、C三组术后肝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同C组相比,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B、C三组在术后总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病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ERCP/EST术后应尽早联合LC,此举可以显着缩短LC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的总住院天数以及住院总费用,在显着改善病人术后肝功能的同时仍可保证清除结石,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ERCP/EST术后联合LC,LC的操作难度可能会因先前ERCP/EST操作导致的胆囊三角区水肿而加大,且水肿程度随ERCP术后时间增加而愈发严重,从而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及手术风险的提升。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此来确定最合适的手术时机。
陈彦杰[3](2019)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单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效果,旨在探讨单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消化科内镜中心治疗的胆总管大结石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分别接受单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独EPLBD组有59例患者,EST组51例,统计各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是否有急性胆管炎的一般资料;术中记录各组患者胆总管结石数目、大小和胆总管扩张直径情况;比较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ERCP取石次数、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单独EPLBD组(59例)及EST组(51例)的结石直径、数量等一般情况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总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8.3%和96.1%,一次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1.4%和76.5%,可见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效果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单独EPL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较EST要高;EST组的机械碎石使用率为27.5%,而单独EPLBD组为11.9%,组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单独EPLBD组未发生急性胰腺炎(0/59),EST发生1例轻度急性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EPLBD和EST组的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和5.9%,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发生率比较亦无显着差异(3.4%vs 3.9%,P>0.05),两组均无穿孔、死亡病例。结论1.单独EPLBD术的总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EST术比较,没有明显差异;2.单独EPLBD一次取石成功率较EST高,术中机械碎石使用率低;3.单独EPLBD因其对乳头括约肌损伤轻、不易受乳头大小和变异等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胆总管大结石取石方法。
方华[4](2019)在《舒适护理模式对ERCP和EST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行ERCP术、EST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业人员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127.72±5.68)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评分(110.82±4.85),满意度占比(88.58%)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占比(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ERCP和EST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张丽娟[5](2018)在《护理临床路径在50例ERCP加EST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护理临床路径是由护理人员按照疾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针对疾病制定的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合理化标准护理流程.临床上应用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可整合护理资源,使日常护理工作合理化、效率化.ERCP加EST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是目前内科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内镜进行小创口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术后康复[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内镜室自2016年12月
马大喜,李可为,王坚,程明荣,戴德坚,韩江,张曦文[6](2016)在《LC+LCBDE和ERCP/EST+LC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两种联合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分析术式优越性。方法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11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CBDE组以及ERCP/EST+LC组。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和患者手术耐受性,以及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 92.9%,P>0.05);并发症方面,LC+LCBDE组残石率,胰腺炎、胆管炎、腹胀发生率均低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C+LCBDE组在住院费用、耗材费用、术后GIQLI生存质量和患者手术耐受性方面均优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住院时间、胆漏发生率方面,ERCP/EST+LC组优于LC+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LCBDE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与ERCP/EST+LC术式手术成功率相近,但LC+LCBDE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费用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
周春霞[7](2016)在《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发性出血(Po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bleeding,PESB)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5年6月间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术并进行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患者,筛选出EST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患者,分析迟发性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同时按1:4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的ERCP并行EST,且未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分析EST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此期间共有8477例患者进行了进行ERCP并EST术,其中有137患者发生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PESB的发生率为1.62%。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EST切开大小、EST方向偏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切开、术中出血与EST术后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而其他因素则未见明显相关性。将以上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切开方向偏离(OR=2.184,95%CI=1.266,3.767),术中出血(OR=3.326,95%CI=1.785,6.196)和预切开(OR=2.310,95%CI=1.277.4.179)是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危险因素。137例PESB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出血分别是101例、29例、7例,单纯药物止血60例(均为轻度出血患者),药物联合内镜止血77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结论:1、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术中出血、预切开及EST切开方向偏离是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危险因素。2、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多为轻至中度出血,多数需要内镜下止血。止血成功率100%。3、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术中控制切开方向,减少预切开,可能使EST术后并发乳头切口出血的风险降低。内镜下止血疗效确切,及时内镜下止血,可能减少大出血的发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谢萍,王静[8](2015)在《食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总结20例食管狭窄患者行ERCP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食管狭窄行ERCP术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加强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结果 20例食管狭窄患者中,2例因食管狭窄程度较重,无法扩张到相应进镜要求而放弃行ERCP术,18例均成功实施ERCP术并痊愈出院。ERCP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有7例行取石术,6例行金属支架置入术,4例行塑料支架置入术;发生乳头切开处渗血1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炎1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胆管炎1例,未发生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狭窄患者行ERCP术是安全有效的,充分做好术前病情评估和准备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姜丽萍,史建惜,吴迪,郑蓉[9](2014)在《EST及ERCP并发出血的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发出血的护理。[方法]观察86例胆管结石病人在EST及ERCP围术期实施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6病人中,8例病人术中出血不止,经内镜下止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24h内出血2例,其中1例再次内镜下成功止血,1例渗血不止,外科手术止血。[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熟练的技术操作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减少EST及ERCP并发出血的关键。
兰丽,曹艳,李平,陈东风,兰春慧[10](2014)在《内镜下ERCP与EST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确诊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十二指肠乳头约肌切开术(EST)是在ERCP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安全有效的诊疗技术。本文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行ERCP和EST的6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前、术后和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二、ERCP和EST术中配合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RCP和EST术中配合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ERCP及EST术中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对术中舒适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干预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GCQ评分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2)ERCP术后不同时间间隔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背景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胆石症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舒适护理模式对ERCP和EST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术前护理 |
1.2.2 术中护理 |
1.2.3 术后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
3 讨论 |
(5)护理临床路径在50例ERCP加EST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讨论 |
(6)LC+LCBDE和ERCP/EST+LC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手术方法: |
1.2.2 血液标本抽取及检测方法: |
1.2.3 观察指标: |
1.2.4生活质量调查: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两组术前临床指标 |
2.3 两组手术成功率、患者手术耐受性及并发症比较 |
2.4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及耗材费用比较 |
2.5 两组术前及术后生存质量比较 |
3 讨论 |
3.1 有效性 |
3.2 安全性 |
3.2.1 胆漏: |
3.2.2 结石残留: |
3.2.3 胆管狭窄: |
3.2.4胆管炎: |
3.2.5 胰腺炎: |
3.2.6 出血: |
3.2.7消化道穿孔: |
3.3 经济性 |
3.4 术后生活质量 |
(7)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操作方法 |
2.2.1 器械及附件 |
2.2.2 术前准备 |
2.2.3 术中处理 |
2.2.4 术后处理 |
2.2.5 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诊断标准 |
2.3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3.2 乳头切口迟发性出血临床特点 |
3.3 迟发性乳头出血程度分级、处理措施及临床转归 |
3.4 单因素分析 |
3.4.1 患者相关因素 |
3.4.2 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因素 |
3.4.3 结石大小因素 |
3.4.4 其他患者相关因素 |
3.4.5 操作相关因素 |
3.5 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PESB的危险因素 |
4.1.1 性别与年龄 |
4.1.2 恶性疾病与PESB的关系 |
4.1.3 壶腹周围憩室与PESB的关系 |
4.1.4 术前胆道感染与PESB的关系 |
4.1.5 凝血功能与PESB的关系 |
4.1.6 高血压、糖尿病与PESB的关系 |
4.1.7 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与PESB的关系 |
4.1.8 预切开与PESB的关系 |
4.1.9 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与PESB关系 |
4.1.10 EST方向与PESB的关系 |
4.1.11 网篮取石与PESB的关系 |
4.1.12 术中出血与PESB的关系 |
4.1.13 EST切开大小与PESB的关系 |
4.1.14 非甾体类药物、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 PESB 的关系 |
4.1.15 操作医师经验、操作方法与 PESB 的关系 |
4.2 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的防治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食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一般资料 |
1. 2 方法 |
2 结 果 |
3 护 理 |
3. 1 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术前各项准备, 加强术中配合 |
3.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 术后并发症 |
4 小 结 |
(9)EST及ERCP并发出血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 |
2.1 术前护理 |
2.1.1 术前评估 |
2.1.2 心理护理 |
2.2 术中护理 |
2.2.1 术中配合 |
2.2.2 术中出血的处理 |
2.3 术后护理 |
2.3.1 一般护理 |
2.3.2 术后出血的护理 |
2.3.3 饮食护理 |
2.3.4 心理护理 |
3 讨论 |
(10)内镜下ERCP与EST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操作方法 |
1.4 结果 |
2 护理体会 |
2.1 术前护理 |
2.2 术后护理 |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2.4 健康教育 |
四、ERCP和EST术中配合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ERCP及EST术中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对术中舒适性影响[J]. 江小霞,邓淑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0)
- [2]ERCP术后不同时间间隔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D]. 赵敬熊.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分析[D]. 陈彦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4]舒适护理模式对ERCP和EST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方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04)
- [5]护理临床路径在50例ERCP加EST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张丽娟.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8(03)
- [6]LC+LCBDE和ERCP/EST+LC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 马大喜,李可为,王坚,程明荣,戴德坚,韩江,张曦文.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06)
- [7]EST术后迟发性乳头切口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D]. 周春霞. 南昌大学, 2016(03)
- [8]食管狭窄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J]. 谢萍,王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04)
- [9]EST及ERCP并发出血的护理[J]. 姜丽萍,史建惜,吴迪,郑蓉. 全科护理, 2014(33)
- [10]内镜下ERCP与EST的护理体会[J]. 兰丽,曹艳,李平,陈东风,兰春慧.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