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若彤[1](2021)在《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文化》文中认为众所周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亮丽的瑰宝,而"无为而治"思想又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本文通过研读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相关文献,通过梳理和分类,探讨"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无为而治"思想对人类生活的启示以及"无为而治"思想对治国理政的意义,从而进一步阐述"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在新时代下新的时代意义,为以后的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马逍遥[2](2020)在《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在如何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国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领导用人这一核心问题,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出丰富而宝贵的用人思想智慧,特别是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在其着作《韩非子》中提出一系列丰富而有特色的领导理念,对当今领导行为仍然具有积极价值和启迪意义。以古为鉴,批判地继承其中蕴含的用人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今领导干部在领导用人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开辟一条新思路。本选题从领导科学的视角对韩非子用人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归纳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形成的渊源和理论基础,分析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提出其用人思想以“趋利避害”的人性观、“重利轻义”的义利观和“对立相容”的矛盾观为逻辑起点,从而得出“因情而治”的用人根本准则。通过全面总结梳理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的各个环节,包括用人、考核和赏罚过程,以及在领导用人过程中作为领导者的君主所应具备的素质品质,将其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以期对当今领导干部在用人环节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
肖刚[3](2020)在《老子“治道”研究》文中指出“治道”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特有的概念,老子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治道”概念,但是《老子》一书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治道”思想。本文从中国传统“治道”概念的内涵入手,在参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按“以老解老”的原则,通过对《老子》通行本、帛书本、楚简本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原着中的“治”、“道”进行精微剖析,从而梳理出老子的“治道”思想体系,揭示老子“治道”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全文主要有三大部分的内容,具体如下:第一章,详细梳理老子“治道”的内涵。本章从老子所处的先秦时期“治”、“道”概念入手,对中国传统“治道”思想溯源,并结合《老子》文本内容相互引证,从而诠释出老子“治道”之内涵。首先,在梳理先秦时期“治”、“道”两概念的内涵过程中发现,“治”有着“治乱”、“理乱”、“治理”等丰富的义涵,“道”有着“途径”、“方法”、“规律”等广泛的义涵。“治”与“道”所合成的“治道”概念,开始义指治理世间万事万物的“治之道”,后来衍生出了针对具体事物所经世致用的措施方法,即“治之具”。“治之道”与“治之具”不断的交融,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治道”这一特有的范畴。其次,在对《老子》文本中“治”、“道”两概念进行剖析中发现,老子之“治”具有“修身”、“处事”、“安民”、“理国”、“治天下”等内涵,老子之“道”则有宇宙万物“本原”、“规律”、“理则”等内涵。最后,通过对老子“治道”思想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得到了“治之道”、“以道治之”、“治之得道”、“治之同道”四个方面的老子之“治道”义涵。第二章,尝试建构老子“治道”体系。本章主要从“治道”的依据、范围、方法、效果四个方面来进行体系建构。其一,老子“治道”之理论依据是“自然”原则、“无为”原则及“正反”辩证法;其二,老子“治道”之主要范围在于“人之道”及“天之道”,而“人之道”需要符合“天之道”,同时最符合于“天之道”标准的是“圣人之道”;其三,老子“治道”所推荐的方法较多,主要体现在自然无为之“为无为”、处下不争之“守柔”、大智若愚之“弃智”、清静寡欲之“守朴”等;其四,老子“治道”之目标愿景是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和平无战”的国家关系以及“自化、自正、自富”的朴质民心,以便构建一个理想的、和平的、纯朴的现实社会。第三章,简略阐述了老子“治道”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本章主要从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老子“治道”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从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来看,老子“治道”思想得到了早期道家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黄老学派将“治身之道”与“治国之道”交相融合而形成了“内圣外王之道”,并经后世道家及各家学派的继承及发展,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哲学及传统“治道”思想的长远发展。在政治实践方面,从多位帝王御注《老子》可以看出,老子“治道”得到帝王及统治阶层的重视。并且从汉初“文景之治”及唐初“贞观之治”可以看出,老子“治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运用和实践,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外,老子“治道”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治身”及“治国”思想对当今世界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探索其中的智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拓[4](2019)在《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先秦法家思想为研究对象,以先秦法家思想中蕴含的法治、改革、富强精神为前提,以先秦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核为逻辑起点,以历史性遵循与创造性转化为目的;运用管理学的方法,站在哲学的高度,全面审视先秦法家思想的内涵实质与核心要义,通过对先秦法家文献的梳理与综合,探究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主旨概念、生成过程、内在结构、作用机制、及当代转化,以求深入挖掘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及人类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与价值。深入研究以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理论,提炼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全球化进程中彰显中国管理哲学的魅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是本研究的宗旨与基本目标。法家作为先秦子学中的晚出学派,其生成过程包含了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吸纳和继承,在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功用,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了它的理论价值与管理效用。先秦法家管理哲学的核心是通过“法”的管理手段完成“治”的管理目标,主张“一断于法”,重视建章立制,强调破陈出新,提倡富国强兵,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之道、管理之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思想渊源来看,先秦法家管理哲学经历了由实用法学向法哲学演进的发展过程,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实践经由韩非的总结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而先秦诸子的学说也为法家管理哲学的形成提供了外在驱动: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儒家贵贱有等的治理模式为其提供了实践参照,墨家的尚同思想为其提供了方法论保障。就理论内涵来看,先秦法家遵循“一断于法”的管理准则,凭借“严罚厚赏”的管理手段,结合“循名责实”的管理权术,形成了“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从管理思想史角度来看,可将其视为当代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就实践效用来看,通过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爬梳,系统审视其中涉及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原则、规律等内容,归纳总结出其独特的管理人性观、管理控制观、管理行为观以及管理认识论、管理方法论和管理价值论,能为我国新时代的管理实践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先秦法家思想中包含的法治精神、改革精神、富强精神和权力制约观念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如下逻辑线索:第一章是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概念的简述;第二章在梳理了时代背景、内在基础、外在驱动之后总结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第三章着重探讨先秦法家在管理人性观、管理控制观、管理行为观等维度的理论观点;第四章主要探讨先秦法家的管理认识论、管理方法论、管理价值论,用以指导实践;第五章基于上述对于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探讨,深入挖掘这一思想遗产的合理内核,并从价值层面对其进行反思、纠偏、补救,从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对于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构建而言,如果说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能提供某种启示,那么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是其中绕不过去的智识资源。以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为语境,在对以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同时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合理要素,对中国特色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理论参考与路径借鉴意义。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管理哲学应有其相应的话语、理念和贡献。如果缺失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融合,那么世界管理思想将因局限于西方管理传统而欠缺丰富性与普世性。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支撑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文化自信,并为当代中国的管理实践提供传统智识资源,这亦是中国管理哲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路径方法与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陈奕[5](2019)在《韩非子管理控制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典管理学形成于先秦时期。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管理思想借鉴了商鞅的“法”治思想、申不害的“术”治思想、慎到的“势”治思想而进行综合创新,提出了以“法”“术”“势”为基本范畴和以“法”为核心范畴的管理哲学。本文在略述先秦儒、道、法三家主要代表人物管理思想和概述韩非子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韩非子的管理控制思想。首先分析了作为其管理控制思想之哲学基础的韩非子人性论,他据此认为人性的弱点是可以控制并加以利用的,因而建议君主运用“赏罚二柄”来控制民众;进而围绕韩非子管理哲学中“法”“术”“势”三个范畴,分别论述了韩非子关于控制标准(“法”)、控制手段(“术”)和控制系统(“势”)的管理思想;最后阐述了韩非子管理控制思想的现实价值与启示意义。
王涛[6](2018)在《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它对国家灵魂的美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老子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其管理思想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老子的管理思想收录于《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虽然这本书哲学性很强,但在老子哲学思想里隐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为古代君王统治国家指明了方向,其优点不可言说,但《老子》一书的管理思想也有其复古保守,认识相对绝对化的局限性。当今世界发展速度之快,作为组织管理者只有管理思想顺其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促进管理思想发展。但事实上,发展之快导致组织管理者思想与社会发展速度脱节,一系列管理的弊端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渊源流长的老子管理哲学思想,为当今组织管理者所披露出来的管理问题指明方向。“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哲学思想中的最高境界,对于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探讨,本文主要从“无为而治”进行论述。针对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研究,从四个不同方面对老子“无为而治”进行系统地论述。首先是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渊源。通过对书籍文献的整理发现,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形成的背景及渊源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老子的处世身份,一方面是老子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在这两方面影响下老子对“无为”进行深刻探讨。其次是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老子“无为”哲学思想的整合与分析,得出从中蕴含的管理思想,并结合老子“归朴”美学思想对这种管理思想进行提炼与整合,从“归朴”的“无为”管理美学、“涤除玄鉴”的修身“无为”、“为而不争”的竞争“无为”、“不言之教”的领导“无为”等四方面分析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同样也是老子对人生美学的追求,“无为而治”与“归朴”的美学有一定联系,因此,对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主要内容的论述结合老子“归朴”美学思想进行论述。再者,从治国的建议到企业的管理这一视域的转换说明治理国家方式与企业管理之间有其相似性,这种相似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在国家中是领导者对百姓的领导,希望能通过自身的领导使得国家安康富有;企业的管理是管理者对下属的管理,希望通自身的管理促进企业长久发展。企业作为国家一种组织形式,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对统治者治国提出建议的同时同样对当今企业管理拥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借助当今企业管理过程所面临问题,通过对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研究,考察“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当今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来凸显“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最后考察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实践的局限性。虽然老子“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以及完善当今企业管理思路都有很深的影响,但这种哲学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实践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的应用中存在瓶颈,其思想内涵之深导致“无为而治”管理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不易形成。老子在对“有为”统治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对“归朴”生活的构建与当今企业管理所面临环境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积极方面要汲取,对于局限性地方要适当取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改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管理的主流。
刘会胜[7](2018)在《儒墨道元典与管理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管理智慧,引领华夏民族的千载传承,涵蕴礼仪之邦的实用精神。这些管理韬略包含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学问之中,散见在先哲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哲学思考之中,具有深邃的内涵和广泛的意义。经由儒、墨、道三家文化元典的阐释,三家在管理核心、管理途径、管理关键上均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管理艺术。通过对儒墨道文化元典的追根溯源和解读,可以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艺术的内在枢机,揭示群己关系的驾驭与平衡,以追寻现代管理与领导艺术的规律特点。
吴丽娟[8](2018)在《“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及局限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于现代管理而言,"无为而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着授权、分权的思想,强调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建立在人性至善的假设前提下,适合制度和文化建设比较完善的企业,并对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无为而治"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王庆民[9](2018)在《“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及局限分析》文中提出"无为而治"作为道家的哲学思想,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现代组织和单位中,也有管理者实行这种管理理念,作为传统文化必然有其积极的价值。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也必然有其局限性。通过汲取其积极的方面来促进管理工作,同时采取措施避免其负面影响,更好地为现代管理服务。
简欢跃[10](2016)在《《老子》管理哲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理解管理哲学必须从管理、管理学和哲学等方面入手,在厘清了管理、管理学和哲学等的关系后,我们可以从形而上、方法论和实践等层次理解管理哲学。从形而上层面理解管理哲学,管理哲学更多的是从人的存在、价值、生命等方面考虑管理的问题,体现了管理与哲学的内在联系。从方法论层面理解管理哲学,即将一般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等实现有效管理的内容上升到方法论层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形成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管理哲学。从实践层面理解管理哲学,则突出了管理哲学的实践功能,在实践层面为管理与哲学找到了理解的一致性。本文对《老子》的管理哲学形上基础和方法论等方面展开了重点论述,以凸显《老子》管理哲学的哲学意味和智慧。第一章对《老子》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管理哲学和《老子》的管理哲学问题做了简要的梳理和论述。《老子》大致成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老子最终当是老子及其相关的学派人物共同编写而成;管理哲学不是管理和哲学的简单相加,而是管理与哲学有机结合;《老子》的管理思想建立在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老子》的管理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管理的哲学智慧,也就是管理哲学思想。第二章重点论述了《老子》管理哲学的形上基础。“道”是万物的本原,它的本质属性是“自然”,“道法自然”所表现的“道”的自然性是《老子》管理哲学形上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给我们日常生活中个人、事物、组织的管理提供一个了一个自然法则。“人性自然”则是《老子》管理哲学形上基础另一个重要方面,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管理活动提供了人性论的基础,同“道法自然”一起构成了《老子》管理哲学的形上基础。第三章根据“道法自然”的根本原则,以“无为无不为”为方法论总则展开论述,以“无为而治”为主要的社会和组织管理的方法论,以“顺人之性”为人的管理的主要方法论原则。第四章则分别论述了“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和价值。
二、“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 |
二、“无为而治”与人类生活 |
(一)仁慈有爱 |
(二)勤俭 |
(三)不为天下先 |
三、“无为而治”对治国理政的启迪 |
四、结语 |
(2)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学术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2 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形成的渊源及理论基础 |
2.1 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形成的渊源 |
2.2 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
3 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的逻辑前提 |
3.1 “趋利避害”——韩非子的人性观 |
3.2 “重利轻义”——韩非子的义利观 |
3.3 “对立相容”——韩非子的矛盾观 |
3.4 “因情而治”——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的根本准则 |
4 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的主要内容 |
4.1 “抓纲固本”——领导用人术 |
4.2 “循名责实”——据实考核术 |
4.3 “赏罚二柄”——赏罚激励术 |
4.4 “理想型明君”在用人过程中的素质品质 |
5 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的当代启示 |
5.1 领导干部用人水平提升的启示 |
5.2 领导干部素质品质提升的启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老子“治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老子“治道”内涵 |
一、“治道”溯源 |
(一)先秦之“治” |
(二)先秦之“道” |
(三)中国传统之“治道” |
二、老子之“治道” |
(一)老子之“治” |
(二)老子之“道” |
(三)老子之“治道” |
第二章 老子“治道”体系 |
一、老子“治道”之依据 |
(一)“道法自然” |
(二)“道常无为” |
(三)“反者道之动” |
二、老子“治道”之范围 |
(一)“三才之道” |
(二)“天道”与“人道” |
(三)“圣人之道” |
三、老子“治道”之方法 |
(一)自然无为——“为无为” |
(二)柔弱处下——“守柔” |
(三)大智若愚——“弃智” |
(四)致虚守静——“守朴” |
四、老子“治道”之愿景 |
(一)“治人”——“自化自朴” |
(二)“治世”——“和平无战” |
(三)“治国”——“小国寡民” |
第三章 老子“治道”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
一、老子“治道”的历史影响 |
(一)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 |
(二)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
二、老子“治道”的现实意义 |
(一)“治身之道”的现实意义 |
(二)“治国之道”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创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概述 |
第一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界定 |
一、管理哲学的内涵与中国管理哲学 |
二、中国管理哲学的主要内容 |
三、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内涵界定 |
第二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分类与体系 |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分类 |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体系 |
第三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特征 |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 |
第一节 时代背景: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 |
一、宗法制的特征 |
二、历史文化特征 |
三、氏族统治特征 |
第二节 内在基础:先秦时期的重大社会变迁 |
一、井田制瓦解促成了新的管理实践活动 |
二、奴隶制崩溃催生了新的管理形态 |
三、礼法分离、以法去礼形成了新的管理理念 |
四、成文法运动总结了管理哲学的规律 |
第三节 思想资源: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影响 |
一、道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
二、儒家及墨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
三、名家及兵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维度 |
第一节 “自利自为”的管理人性观 |
一、“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逻辑起点 |
二、“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主要内容 |
三、“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总体评价 |
第二节 “一断于法”的管理控制观 |
一、“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逻辑起点 |
二、“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主要内容 |
三、“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总体评价 |
第三节 “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 |
一、“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逻辑起点 |
二、“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主要内容 |
三、“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总体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指向 |
第一节 “事异备变”的管理认识论 |
一、“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逻辑起点 |
二、“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
三、“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总体评价 |
第二节 “不法常可”的管理方法论 |
一、“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逻辑起点 |
二、“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
三、“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总体评价 |
第三节 “贵法不贵义”的管理价值论 |
一、“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逻辑起点 |
二、“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
三、“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总体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一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现实维度与创造性转化 |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现实维度 |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
第二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与深化改革及依法治国 |
一、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
二、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借鉴 |
第三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化国家治理 |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与现代化宏观管理 |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与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韩非子管理控制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第一章 韩非子管理控制思想的哲学基础:人性论 |
第二章 “法”——韩非子的管理控制标准论 |
一、“明其法禁” |
二、“法不阿贵” |
三、“君民共守” |
第三章 “术”——韩非子的管理控制手段论 |
一、“君道无为” |
二、“圣人执要” |
三、“因任授官” |
四、“赏罚二柄” |
(一) “名”“实”参同 |
(二) “赏誉同轨,非诛俱行” |
(二) “厚赏重罚” |
(四) “信赏必罚” |
(五) “潜御群臣” |
第四章 “势”——韩非子的管理控制系统论 |
一、重势 |
二、因势 |
三、立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选题层次及新与旧问题的思考 |
(二) 现实意义:推动当今企业发展的价值思考 |
四、本文创新处 |
(一) 与此前研究老子“无为”思想的不同之处 |
(二) 将老子“归朴”美学与管理思想相融合 |
第一章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
1.1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1.2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提出的理论渊源 |
1.3 老子对“无为”的探讨 |
1.3.1 “无为”之意 |
1.3.2 “无”和“有”的对立统一性 |
1.3.3“无为”的辩证性 |
第二章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主要内容 |
2.1 “归朴”的“无为”管理美学 |
2.1.1 “朴”与“无为”的关系 |
2.1.2 “其政闷闷”的和谐美 |
2.1.3 “小国寡民”的“归朴”生活 |
2.2 “涤除玄鉴”的修身“无为” |
2.2.1 “致虚”“守静”以达“吾以观复” |
2.2.2 “涤除玄鉴”的认知美 |
2.3 “为而不争”的竞争“无为” |
2.3.1 “为而不争”的竞争艺术 |
2.3.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天之道”原则 |
2.4 “不言之教”的领导“无为” |
2.4.1 “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
2.4.2 “不言之教”,顺道而行 |
2.4.3 “希言自然”,少发施令 |
2.4.4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管理 |
第三章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
3.1 “涤除玄鉴,以身作则”指引企业文化正确定位 |
3.2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树立正确企业社会责任 |
3.3 放手管理,打造企业环境和谐之美 |
3.4 “为而不争”成就企业双赢共进 |
3.5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引导企业稳中求胜 |
第四章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实践的局限性 |
4.1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指导中的局限性 |
4.2 当今企业管理实施“无为而治”管理模式的瓶颈 |
4.2.1 “道”之奥妙不易体悟 |
4.2.2 “玄鉴”的内在审美不易做到 |
4.2.3 “归朴”管理美学不易形成 |
4.3 “小国寡民”构建在当今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难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儒墨道元典与管理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儒家元典与管理艺术 |
(一) 核心:以仁为本 |
(二) 途径:道之以德 |
(三) 关键:修己安人 |
二、墨家元典与管理艺术 |
(一) 核心:兼爱 |
(二) 途径:尚同 |
(三) 关键:尚贤 |
三、道家元典与管理艺术 |
(一) 核心:无为而治 |
(二) 途径:以柔克刚 |
(三) 关键:清静寡欲 |
(8)“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及局限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为而治”的管理内涵 |
二、“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 |
(一) “无为而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二) “无为而治”展现了分权、授权的管理思想 |
(三) “无为而治”强调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
(四) “无为而治”凸显了组织文化的重要价值 |
三、“无为而治”的管理局限性 |
(一) “无为而治”以人性至善为假设前提 |
(二) “无为而治”不适合初创组织 |
(三) “无为而治”对管理者素质要求较高 |
(9)“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及局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无为而治”管理价值的具体体现 |
2“无为而治”的现实局限性分析 |
3“无为而治”对组织管理的启示 |
(10)《老子》管理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创新之处与重、难点 |
第一章 《老子》与《老子》的管理哲学 |
第一节 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 |
一、老子其人 |
二、《老子》其书 |
第二节 管理哲学及《老子》的管理哲学 |
一、管理哲学释义 |
二、《老子》的管理哲学 |
第二章 《老子》管理哲学的形上基础 |
第一节 道法自然 |
第二节 人性自然 |
第三章 《老子》管理哲学的方法论 |
第一节 无为而治 |
第二节 顺人之性 |
第四章 《老子》管理哲学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及价值 |
第一节“道法自然”的启示及价值 |
第二节“无为而无不为”的启示及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文化[J]. 王若彤. 汉字文化, 2021(08)
- [2]韩非子领导用人思想研究[D]. 马逍遥.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1)
- [3]老子“治道”研究[D]. 肖刚. 西南大学, 2020(01)
- [4]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 王拓.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5]韩非子管理控制思想研究[D]. 陈奕. 苏州大学, 2019(06)
- [6]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研究[D]. 王涛. 广西大学, 2018(01)
- [7]儒墨道元典与管理艺术[J]. 刘会胜.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8]“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及局限性分析[J]. 吴丽娟. 领导科学, 2018(07)
- [9]“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及局限分析[J]. 王庆民. 农家参谋, 2018(02)
- [10]《老子》管理哲学研究[D]. 简欢跃.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