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心肺复苏术学院开始

通用心肺复苏术学院开始

一、普及心肺复苏高校开始(论文文献综述)

李雁平,罗亮,雒雅鑫,吴霄迪,姜素文,李琦,韩涛,高洁,李彤,高辉[1](2021)在《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的意义及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霍富坤[2](2021)在《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健康战略的角度提出“体医融合”,加强非医疗手段对于健康的干预,重视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价值。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已是全民共识,但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却要科学的指导,体医融合有利于借助体育与医疗的优势解决好运动的安全性、运动的有效性、运动的可持续性三个核心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职体育如何在体医融合理念及实践探索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改革成为重要课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中职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构建,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部分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基本情况以及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1、体医融合背景下合格的中职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包含四个领域共323个知识点:体育卫生领域分为健康促进,运动与环境,运动与营养,不同人群体育卫生四部分内容;医务监督领域分为体育教学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两部分内容;运动创伤与防治领域分为运动性病症,运动性伤害急救,运动损伤三部分内容;运动康复领域分为按摩,常见慢性病运动疗法及运动处方,传统体育养生法三部分内容。2、中职体育教师对于体医融合关注度不高,所掌握的体育保健知识不均衡,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病预防知识不足。3、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刘敏[3](2021)在《基于苏州市初中生水域安全教育微课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青少年及儿童溺水事件频频频发生,据统计的数据更是让我们胆战心惊。溺水事故不仅仅让人付出生命安全的代价,同时让特别多的家庭淹没在哀痛的心情之中。生命安全,没有什么概率,只有0和100%,防范青少年及儿童的溺水事故的发生已然火烧眉毛。因此,要解决高发的青少年及儿童的溺水问题事不宜迟,同时也意味着要把青少年及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微课的悄然兴起,为教学增添了新的手段,它拥有着比较短的教学时间,精炼的教学内容,情景化的教学资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外界事件产生的意义性和选择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够自发地根据教学目标去学习理解相关的事物,他们的认知朝着发展而又不完备的方向。将微课与学生的水域安全教育相融合,去构建水域安全教育微课,则有益于学生熟练的掌握、增强急救和救生的技能,从而对水域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升,此外,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对苏州市初中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进行分析,并对各种资料的查询阅读加以归纳整理出水域安全教育及微课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出适应初中生水域安全教育课程构建理念、原则及课程体系的水域安全教育微课。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如下:(1)苏州市城区和郊区初中学生水域安全受教育情况的差异性。城区和郊区四所学校初中学生在水域安全知识、意识及行为三个方面差异性较小,学生的水域安全观念比较薄弱;在水域安全技能方面,鉴于硬件设施的完备、教师资源等方面,城区比郊区学生的掌握人数多。(2)学校及老师等对水域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开展的水域安全教育相关活动,仅处于理论层面;城区的学校将游泳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且配备专业教练,郊区硬件设施匮乏,未开设此课程。(3)苏州市城区和郊区学生水域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尽管苏州市大多数的初中生的水域安全意识较高,但是对于水域安全知识、水域安全技能有所欠缺;此外,应提高水域安全行为的判断力。(4)水域安全教育微课构建的重要性。微课的教学方式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状态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微课与水域安全教育进行相融合,去解决学生对水域安全知识的匮乏、教师的施教内容和形式的单一,避免诸多因素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学生防范溺水危险的意识。(5)通过文献、问卷、书籍等资料,初拟出水域安全教育微课各项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构建的理念、原则及体系指标并进行专家咨询,最终构建出水域安全教育微课,进行推广和普及水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水域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及面临溺水险境时能够自救。

尹路[4](2021)在《心肺复苏新生理监测指标探索及AED教学方法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基于REDCap平台的中国急诊医师心肺复苏质量监测现状调查目的:调查中国急诊医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质量监测现状,明确监测过程中影响CPR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方法:在REDCap数据库平台上制作、分发网络电子问卷,对全国急诊医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共收到1652份有效答卷。其中男性受访者934名(56.5%),女性718名(43.5%)。来自三级医院1231名(74.5%),二级医院382名(23.1%),一级医院39名(2.4%)。受访者均为急诊科医师。初级职称医师408名(24.7%),中级职称医师522名(31.6%),高级职称医师722名(43.7%)。受访者中仅有730名(44.2%)医师的自我评价CPR质量完全达到指南推荐标准。775名(46.9%)医师认为影响CPR质量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是CPR期间缺乏监测与实时反馈。1514名(93.1%)受访者通过观察CPR的实际表现来进行质量监测。仅265名(16.0%)受访者在CPR期间常规使用胸部按压视听反馈装置,而不使用视听反馈装置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设备。仅22名(1.3%)受访者在CPR期间常规使用有创动脉压监测复苏质量,而不常规使用有创动脉压监测的最主要原因是动脉通路建立困难。仅228名(13.8%)受访者在CPR期间常规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复苏质量,而不常规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设备。结论:中国急诊医师CPR质量仍有改善空间,而CPR期间监测不足和缺乏反馈是制约质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目前观察CPR的实际表现仍是急诊医师监测CPR质量的最常用方法。由于缺乏设备和技术受限,视听反馈装置和生理性监测指标用于急诊CPR质量监测尚无法普及。因此临床亟需探索发展一种合适的新指标帮助急诊医师进行CPR质量监测。第二部分基于猪心肺复苏模型脉率实时反馈胸部按压频率的研究目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实时反馈指标的应用能提高胸部按压质量。然而,目前实时反馈指标很少在心肺复苏临床实践中普遍应用。脉搏血氧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且此前有报道其与心肺复苏中自主循环恢复有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脉搏血氧监测是否能够监测胸部按压质量。因此我们提出假说通过脉搏血氧波形分析获得的脉率可以作为心脏骤停猪模型心肺复苏时胸部按压频率的反馈指标。方法:选用7头30~35kg的雄性家猪。对每只动物进行18次持续时间为2分钟的间歇胸部按压。同时记录胸部按压和脉搏血氧容积描记波形。根据两种波形计算胸部按压频率和脉率。测量按压中断时间和同步的脉搏中断时间。分析脉率与同步胸部按压频率、按压中断时间与同步脉搏中断时间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对7只动物共进行了 126次2分钟周期的胸部按压。组间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分析显示脉率和同步胸部按压频率之间存在可靠的一致性。同样,得到的按压中断时间和同步脉搏中断时间也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在猪心脏骤停模型中,通过脉搏血氧波形分析获得的脉率可作为心肺复苏时胸部按压频率的实时准确反馈指标。在该模型中,脉搏中断时间也可以用来反映按压中断时间。第三部分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分钟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分钟。在按压后2分钟予以肾上腺素20 u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主动脉压、右房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从按压30秒至4分钟,每隔30秒钟计算时间点之前6秒的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7只猪均被成功诱发室颤。4分钟胸外按压过程中,每分钟的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秒测算的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 ml/min,在按压 1 分钟时下降至48.5±23.5 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类似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性(r=0.66,P<0.01)。右颈动脉血流量与灌注指数呈正相关性(r=0.57,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呈正相关性,实时监测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第四部分心肺复苏期间超声测量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期间颈动脉超声测量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顺序收集某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接受心肺复苏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肺复苏期间以每3-5秒为一时长间断记录右颈动脉超声血流频谱图像视频,选取符合标准的图像进行分析。在每个视频片段内,选取并测量连续三次脉冲血流的平均频率和血流峰流速并计算每分钟净前向血流量。同时持续监测脉搏血氧波形,并据波形每2秒为一周期计算衍生参数脉率、灌注指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和波形曲线下面积。将同时间的脉冲血流频率和脉率作一致性分析,将同时间的净前向血流量与灌注指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和波形曲线下面积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共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0(58.8%)人,女性7(41.2%)人,平均年龄62.8±15.7岁。共纳入53段右颈动脉超声血流频谱图像视频进行分析。超声血流频谱显示:血流在胸部按压时呈双向性改变,在胸廓按压期产生正向血流,在胸廓回弹期产生反向血流。脉冲血流的平均频率为110.3±8.1 bpm。正向血流的峰流速为96.9±37.6 cm/s,反向血流的峰流速为71.2±29.0 cm/s。正向血流量的平均值为318.7±236.7 ml/min,反向血流量的平均值为226.6±1±181.6 ml/min,最终净前向血流量为92.1 ± 147.3 ml/min。与超声血流频谱同步的平均脉率是110.8±7.6 bpm,PI 是 1.1±1.9,CQI 是 64.2± 27.0,AUC 是 3189.2± 1234.5。脉冲性血流的频率与脉率具有高一致性(ICC=0.98,P<0.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低偏差和一致性界限(平均偏差-0.44 bpm;95%置信区间[CI]:-3.84至2.95 bpm)。右颈动脉净前向血流量与PI(r=0.66,P<0.0001)、CQI(r=0.50,P<0.0001)和AUC(r=0.62,P<0.0001)呈正相关性。结论:临床心肺复苏时,脉率可作为实时反馈指标用来反映胸部按压产生的搏动血流频率。灌注指数和波形曲线下面积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和右颈动脉净前向血流量具有一定正相关性。第五部分情景模拟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AED教学中的效果研究目的:研究情景模拟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教学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9月选取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48人进行AED教学,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非情景模拟组76人与情景模拟组72人。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学后摄像记录学生一次模拟除颤全过程。分析并比较两组除颤成功率和各步骤正确率、开机时间及除颤时间。结果: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对AED 了解、培训经历和使用理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别。教学后学生对AED 了解、遇见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想到尽快获取AED及敢于使用AED的比例比教学前均明显增加(100%比68%;99%比45%;93%比30%,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情景模拟组模拟除颤成功率、AED开机、粘贴电极片以及保持合适距离的正确率要高于非情景模拟组(100%比82%;97%比45%;86%比63%;100%比90%,均P<0.05),连接电极线和按下除颤按钮正确率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100%比99%;94%比93%,均P>0.05)。情景模拟组中开机时间及除颤时间均少于非情景模拟组[S:10(7.25,11.75)比56(14,82.5);81.5(75.25,89.75)比 104(90.5,119.25),均P<0.05))。结论:AED 教学能增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AED的了解,显着提升他们在遇见CA想到尽快获取AED的意识和操作自信,其中应用情景模拟法教学的学生模拟除颤表现更为优异。

吴娟,杨天鹏[5](2021)在《医学类及非医学类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安庆市所在高校医学类及非医学类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及需求现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本地区高校开展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安庆市2所高校学生共2883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形式进行调查,其中医学类1440人,非医学类1443人。结果: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的了解率、培训情况、学习兴趣、学习必要性、必修课非常支持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类学生高于非医学类,总体上看,在学习兴趣、认为学习必要性和对心肺复苏成为必修课的非常支持度方面,大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知识的学习意愿度还是较高的;同时调查发现医学类及非医学类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显示非医学类大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程度不高,但是医学类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也不甚理想。建议高校积极开展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现场急救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王琼琼,邵芝群,王学珍,万云炳[6](2020)在《乡镇居民心肺复苏技能认知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乡镇居民对公众心肺复苏(CPR)技能的认知情况,探讨进行技能培训的意义及实施方法。方法 2019年6-11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实施技能培训。结果居民对心肺复苏的认知率较低,80.56%的学生、70.14%的农民和79.44%的退休人员均未参加过培训。经过专业医务人员的培训后,81.52%的农民掌握了实行心肺复苏的指征,73.93%的农民掌握了胸外按压的频率,培训后抽取了其中10%的人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成绩均达到了75分以上。结论应通过多种渠道、多方位宣教、建立标准化的简单易学课程,对乡镇居民普及CPR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心肺复苏技能水平,以减少患者院前猝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甄飞扬,刘长江,陈政旭,陈俊彤,赵勇[7](2020)在《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CPR)知识掌握情况,为提高该校大学生的心肺复苏技能水平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2019年9—10月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该高校的2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51名参与者对于"心肺复苏的内容"掌握最佳,正确率为87.6%;但参与者对于"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与"心肺复苏的体位"掌握较差,正确率分别是59.4%和38.2%;正确率最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仅为20.7%。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学生对心肺复苏具体流程的了解情况和对知晓CPR代表心肺复苏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心肺复苏知识加入通识课程系列,配置相应学分"是最受参与者欢迎的学习途径,有142名参与者选择;127名参与者偏向于"不受限制,自主自由地学习"。选择"将心肺复苏知识加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主题序列"这一途径的参与者最少,有119名。结论武汉某高校大学生施救意愿较强,但心肺复苏知识掌握较差。应立足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规范培训内容,促进培训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加强心肺复苏知识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其施救能力。

赵恒[8](2020)在《2022冬奥会背景下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北京2022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各方面的专业储备人才都是稀缺的,同时雪上救护人员的培养也是与时俱进的,在这之前,这一块的培养研究是空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雪上运动的爱好者也不断地增加,伴随着滑雪爱好者的的增加,雪上的急性运动损伤也会出现,所以,进行雪上救护员的培养就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万龙滑雪场、帽儿山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北大壶滑雪度假区、太舞滑雪小镇和富龙滑雪场进行访问,并且对15名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调查。报告了高山滑雪救护员培养现状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成熟,拥有雪上救护员的雪场还是极少数的,并且雪上救护员的培养标准没有统一;国内对滑雪救护人员的认知不足,没有放到相应的位置没有成熟的培训体系与经验,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高山滑雪救护人员需具备高水平的高山滑雪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医疗紧急救护能力;三级的课程内容处于一个升级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1)国家应当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制定雪场的安全标准(2)雪场要加强安全管理,定期举行雪场内部的安全救援培训(3)以及建立雪场救援机制,完善雪场救援体系(4)国家应尽快设立“高山滑雪救护员”这一职业,并举办专门的“高山滑雪救护员”社会指导员培训班,进行系统培训(5)与国外的职业滑雪救援队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救援理念。

李海兰[9](2020)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引入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内容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教育厅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政策为研究背景,对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内容引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首先以课程理论、生命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心肺复苏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论探讨;其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初步的目标、内容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立了心肺复苏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其中课程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能目标、情感目标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课程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操课两部分,理论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实操课内容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12个;最后将已设计完成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验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本次教学实验表明,合理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初中学生快速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与技能,学生的生命安全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急救意识显着增强,心肺复苏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适合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吴昊,娄爽,张华忠,康健,孙昊[10](2019)在《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构建与探索》文中认为自教育部高教司提出打造"金课"以来,如何打造"金课"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针对面向创新型高素质急救医学人才的需求,文章对如何构建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金课"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探析,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基于"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课程本着扩大教学受众、个性化学习、引导性施教、师生高效互动、提高有效性考核等教学改革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构建了微课、情景教学法、形成性评价等多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思路和做法,并总结了"金课"构建的相关经验。

二、普及心肺复苏高校开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及心肺复苏高校开始(论文提纲范文)

(2)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体医融合综述
        2.1.1 体医融合概念界定
        2.1.2 国外体医融合发展现状
        2.1.3 国内体医融合发展研究
        2.1.4 体医融合与学校体育的结合研究
    2.2 教师知识结构综述
        2.2.1 教师知识研究
        2.2.2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2.2.3 体育保健知识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构建
        4.1.1 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文本结果
        4.1.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补充结果
        4.1.3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一轮调查结果分析
        4.1.4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二轮调查结果分析
        4.1.5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三轮调查结果分析
    4.2 山东省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4.2.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自评结果
        4.2.3 存在问题与不足
5.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
    5.1 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
    5.3 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4 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
    5.5 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苏州市初中生水域安全教育微课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国内外有关水域安全现状的研究
        1.2.3 国内外有关水域安全教育的研究
        1.2.4 国内外有关微课的研究
        1.2.5 水域安全教育微课的理论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德尔菲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教师水域安全教育微课构建必要性
        3.1.1 学生水域安全受教育情况
        3.1.2 教师水域安全施教情况
    3.2 水域安全教育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3.2.1 微课应用条件的支持
        3.2.2 水域安全教育的特性
        3.2.3 应用微课的优势
    3.3 水域安全教育微课的构建
        3.3.1 水域安全教育微课的构建理念
        3.3.2 水域安全教育微课的构建原则
        3.3.3 水域安全教育微课体系构建
        3.3.4 存在不足与改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4)心肺复苏新生理监测指标探索及AED教学方法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REDCap平台的中国急诊医师心肺复苏质量监测现状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猪心肺复苏模型脉率实时反馈胸部按压频率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心肺复苏期间超声测量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前四部分总结
第五部分: 情景模拟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AED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肺复苏生理性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5)医学类及非医学类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内容
    (四)质量控制
    (五)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二)心肺复苏认知度和学习意愿度的差异
    (三)大学生CPR培训经历
    (四)大学生希望获得CPR急救知识的方式
    (五)心肺复苏专业知识掌握的差异
    (六)大学生CPR施救意愿和阻碍因素
三、讨论
    (一)大学生CPR知识的掌握现状分析
    (二)大学生学习CPR的意愿分析
    (三)推广CPR建议

(6)乡镇居民心肺复苏技能认知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操作考核方法
        1.2.3 培训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不同性别居民对CPR 的认知状况
    2.3 不同年龄居民对CPR 的认知状况
    2.4 不同职业居民对CPR 的认知状况
    2.5 培训后不同职业居民对CPR 相关技能的知晓情况
    2.6 培训后是否愿意进行胸外按压
3 讨论
    3.1 乡镇居民对CPR的认知率较低
    3.2 普及CPR的需求较大
    3.3 对学习急救知识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
    3.4 经过培训后掌握CPR的能力有了提升

(7)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有效调查对象施救意愿情况
    2.3 有效调查对象心肺复苏了解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2.4 有效调查对象的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
    2.5 有效调查对象的心肺复苏知识学习途径偏好调查
3 讨论
4 对策
    4.1 加强宣传力度
    4.2 建立培训体系
    4.3 打造合作模式

(8)2022冬奥会背景下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相关研究
        2.1.2 体育医疗救护相关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相关研究
        2.2.2 高山滑雪救护相关研究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滑雪救护员
        2.3.2 滑雪巡逻
        2.3.3 紧急救治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高山滑雪救护人员需求与发展现状
        4.1.1 高山滑雪救护人员需求现状
        4.1.2 高山滑雪场安全机构与救援设备现状
        4.1.3 高山滑雪场救援医疗队现状
    4.2 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课程
        4.2.1 National Ski Patrol(NSP——国家滑雪巡逻联盟)课程
        4.2.2 国内救护课程
    4.3 我国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对策
        4.3.1 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目标
        4.3.2 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评价
        4.3.3 救护的课程的培养原则
        4.3.4 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内容
    4.4 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专家调查结果
        4.4.1 第一轮专家调查结果
        4.4.2 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
        4.4.3 第三轮专家调查结果
        4.4.4 专家调查结果总结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个人简介

(9)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引入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内容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关于学校心肺复苏课程开设情况研究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构想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
        (六)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课程理论
        (一)泰勒目标模式理论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
    二、生命教育理论
        (一)生命安全教育理论
        (二)生命伦理教育理论
第二章 心肺复苏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设计过程
        一、专家函询可靠性分析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
        三、课程内容的设计
    第四节 小结
        一、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目标
        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内容
第三章 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教学实验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二、教学时间与时数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五、实验条件
        六、实验监控
        七、实验指标选取
        八、实验实施步骤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二、学生技能操作掌握情况
        三、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五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不足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10)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构建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传统心肺复苏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优势
    (一)线上教学扩大教学的受众,促进全民普及
    (二)提高学生碎片时间利用,实现因材施教
    (三)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实现引导式教学
    (四)提高学生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
    (五)提高考核评价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心肺复苏“金课”的建设思路
    (一)心肺复苏“金课”的教学目标设置
    (二)心肺复苏“金课”的课程设置
    (三)心肺复苏“金课”的评价方式

四、普及心肺复苏高校开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的意义及研究现状[J]. 李雁平,罗亮,雒雅鑫,吴霄迪,姜素文,李琦,韩涛,高洁,李彤,高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19)
  • [2]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D]. 霍富坤.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苏州市初中生水域安全教育微课构建研究[D]. 刘敏.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4]心肺复苏新生理监测指标探索及AED教学方法创新[D]. 尹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5]医学类及非医学类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 吴娟,杨天鹏. 现代职业教育, 2021(10)
  • [6]乡镇居民心肺复苏技能认知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J]. 王琼琼,邵芝群,王学珍,万云炳.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0(07)
  • [7]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J]. 甄飞扬,刘长江,陈政旭,陈俊彤,赵勇. 职业与健康, 2020(12)
  • [8]2022冬奥会背景下高山滑雪救护人员培养研究[D]. 赵恒.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9]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引入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内容的实证研究[D]. 李海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10]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构建与探索[J]. 吴昊,娄爽,张华忠,康健,孙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标签:;  ;  ;  ;  ;  

通用心肺复苏术学院开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