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胆总管囊肿18例分析

成人胆总管囊肿18例分析

一、成人型胆总管囊肿1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顺,吴子龙,王方明,吕品,王俊,蒋波,吴金术[1](2020)在《腹腔镜治疗成人Ⅳ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Ⅳ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完整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的63例成人Ⅳ型CB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23例,开腹组40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23例成人Ⅳ型CBD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29.9±14.0)岁;开腹组40例,男性7例,女性33例,年龄(30.9±15.7)岁。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07.1±21.7)min和(158.8±23.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9.6±150.5)ml和(266.0±119.5)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72.8±16.0)h和(87.0±17.0)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3.2)d和(11.9±3.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狭窄、胆漏、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成人Ⅳ型CBD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吴国珍,高胜强,毛根军,罗建生[2](2020)在《完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例成人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均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21例)和开腹组(n=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死亡病例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245.51±53.23)min vs (165.38±35.52)min,P<0.001],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120.21±45.42)mL vs (165.75±56.13)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2±0.81)d vs (3.38±0.67)d]、术后饮食恢复时间[(6.53±1.71)d vs (8.24±1.95)d]、术后住院时间[(10.24±3.82)d vs (13.95±3.62)d]方面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21 vs 5/20,P=0.65)。结论腹腔镜下施行胆总管囊肿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颜丙智[3](2020)在《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术式对于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患者的疗效,为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不典型的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并进行手术的患者44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4例分为A、B两个组:其中A组为胆管囊肿切除+胆囊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术组,共26例,其中腹腔镜组即A1组15人,开腹组即A2组11人;B组为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共18例,均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略作阐述,并对A1组与A2组之间关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A组与B组、A1组与A2组关于近期并发症:胆漏、术后出血、肠漏以及远期并发症: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复发、胰腺炎、癌变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的远期并发症:胆管结石伴胆管炎及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与A2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低于A2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典型的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患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和继发性胆管扩张难以鉴别,很易误诊误治。其在影像学表现、胆道镜所见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其手术方式仍应遵循胆管囊肿的治疗原则,采用胆管囊肿切除+Roux-en-Y胆肠吻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张伟彬[4](2020)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手术(LC)后再手术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囊肿LC术后再手术患者92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均有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再手术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处理,随访2年以上,总结效果。结果胆总管囊肿LC再手术的原因主要在于LC手术并发症,包括囊肿未切除或切除不彻底所致并发症、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反复发作胆管感染、囊肿癌变、胆管结石、吻合口狭窄及逆行性胆道感染;92例患者随访时间(2.4±0.4)年,再手术后均康复出院,随访期间发生4例肝道感染、1例结石复发、1例吻合口狭窄,因囊肿癌变再手术12例患者中4例死亡。结论囊肿未切除或切除不彻底所致并发症、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导致胆总管囊肿LC手术患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再手术,初诊时应结合影像学结合,根据不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再次手术时尽量将癌变囊肿完整切除,才能减少死亡。

陶萌[5](2019)在《肝外胆管扩张症分型及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胆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BD),又称先天性胆管囊肿,是临床上少见的胆道发育异常疾病。包括了肝内与肝外不同位置多发或孤立的胆管囊状扩张病变,其中肝外胆管扩张症(extrahepatic biliary dilatation,EHBD)是临床上最常见类型,占90%以上。因病变胆管反复受到炎性刺激,有较高的癌变风险,成人癌变率最高达28%,因此胆管扩张症的早期诊治非常重要。BD的外科治疗的原则是彻底切除病变胆管,实现胆胰分流,消除胆汁淤滞、胆道感染和预防癌变。1995年Farello首先报道了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开创了微创手术治疗EHBD的先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以及器械设备的更新,EHBD的微创治疗得到广泛开展。研究表明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容、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近期疗效优势,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而且该疾病在儿童或青年女性群体中发生率更高,这类患者往往对微创治疗有着更高的需求。BD分布于肝内外胆管的不同部位,呈多种病变类型,其疾病分型对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Todani分型的依据是病变胆管的形态及分布,为BD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国内董氏分型基于病变胆管累及胆管树位置和临床病理特点建立,对BD手术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但作为占BD中90%以上的EHBD只是这两种常见分型中的一种亚型。文献报道及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影像学及形态学特征的EHBD虽然分型相同,但手术难度及风险,尤其是微创手术的难度、风险及中转开腹率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既往分型方法对EHBD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难度的预判缺乏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在既往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EHBD分型方法以指导其外科手术决策。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大样本EHBD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术中探查病变胆管形态学特点,在既往分型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EHBD分型方法,分析总结不同类型EHBD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新分型方法对EHBD外科治疗的指导价值。第二部分比较不同类型EHBD的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探讨新分型对EHBD微创治疗的指导意义,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分析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7例EHB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将病变胆管影像学特征与术中观察病变胆管形态学特点相结合,建立新的分型方法。比较不同类型EHBD临床症状、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36例行微创手术治疗和71例行开腹手术治疗的EHBD患者资料。分析微创手术治疗不同类型EHBD的一般资料,围术期和随访结果;比较同一类型EHBD采用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使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连续校正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分析207例EHBD病例术前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观察病变胆管形态学特征,定义新的分型:A型(上段型):左右肝管汇合处受累,远端胆管接近正常。B型(中间型):病变胆管位于胆总管中间位置,左右肝管汇合部及胆管末端基本正常。C型(下段型):病变胆管主要位于胆管末端,左右肝管汇合处及上段胆管基本正常。D型(全程型):病变胆管累及全程胆管,左右肝管汇合处及末端胆管均受累。207例中A型:68例,占32.9%,B型:35例,占16.9%,C型:33例,占15.9%,D型:71例,占34.3%。四种类型EHBD组间比较,术前合并胆总管结石(A vs B vs C vs D=5.9%vs 5.7%vs 24.2%vs 15.5%,P=0.027)、急慢性胆管炎(A vs B vs C vs D=10.3%vs 2.8%vs 24.2%vs 19.7%,P=0.039)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型合并胆总管结石、急慢性胆管炎发生率高于A、B型;四种类型的手术时间分别是:A型(229.7±92.1min)、B型(211.4±43.8min)、C型(306.5±76.3min)、D型(293.9±91.3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D型手术时间较A、B型延长;术中失血量分别是:A型(201.3±97.7ml)、B型(189.3±51.0ml)、C型(247.1±85.4ml)、D型(297.2±145.1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C、D型较A、B型术中失血量增多;C、D型术后胰漏发生率显着高于A、B型(A vs B vs C vs D=5.8%vs 5.7%vs 27.3%vs 35.4%,P=0.024);临床症状:腹痛,黄疸,腹部包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胆漏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吻合口梗阻,胆管炎,结石)发生率、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入组的207例EHBD患者,微创手术组(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group,MISG)136例,其中A型46例,B型20例,C型22例,D型48例。开腹手术组(open surgery group,OSG)71例,其中其中A型22例,B型15例,C型11例,D型23例。MISG中四种类型EHBD的手术时间分别是:A型(244.7±68.1min)、B型(227.1±71.4min)、C型(322.5±63.8min)、D型(335.4±101.9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型较A、B型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失血量分别是:A型(151.8±113.7ml)、B型(129.0±72.0ml)、C型(170.0±115.1ml)、D型(231.3±160.9ml),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6),C、D型高于A、B型;C、D型术后胰漏发生率与中转开腹率显着高于A、B型(胰漏发生率,A vs B vs C vs D=4.3%vs 5.0%vs 22.7%vs22.9%,P=0.024),(中转率,A vs B vs C vs D=2.2%vs 5.0%vs 13.6%vs 18.7%,P=0.049);四种类型之间术后胆漏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手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SG与OSG中各型EHBD的围手术期结果:MISG四种类型的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O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型MISG vs OSG,术中失血量151.8±113.7ml vs 238.6±111.2ml,P=0.005,术后进食时间2.8±0.8d vs4.8±1.2d,P=0.000,术后住院时间8.2±3.0d vs 10.4±2.9d,P=0.042;B型MISG vs OSG,术中失血量129.0±72.0ml vs 223.3±153.4ml,P=0.040,术后进食时间2.8±0.7d vs5.2±0.8d,P=0.000,术后住院时间8.8±2.7d vs 12.1±5.8d,P=0.030;C型MISG vs OSG,术中失血量170.0±115.1ml vs 327.3±173.7ml,P=0.016,术后进食时间3.0±1.0d vs6.5±1.4d,P=0.000,术后住院时间8.1±3.0d vs 12.1±2.2d,P=0.001;D型MISG vs OSG,术中失血量231.3±160.9ml vs 343.5±210.1ml,P=0.030,术后进食时间2.9±1.0d vs5.2±1.2d,P=0.000,术后住院时间9.7±3.5d vs 11.1±2.9d,P=0.024。MISG中A、B型与OSG中A、B型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ISG中C、D型手术时间较OSG中C、D型手术时间显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型MISG vs OSG,手术时间322.5±63.8min vs 267.9±70.5min,P=0.045;D型MISG vs OSG,手术时间335.4±101.9min vs 263.2±112.8min,P=0.013。MISG和OSG各种类型的术后胰漏、胆漏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复发性胆管、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基于大宗病例EHBD病变胆管的影像学及形态学特征分析,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EHBD分型方法,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EHBD的临床特征,初步阐明了新分型方法对EHBD外科治疗的指导价值。2.新的分型对EHBD的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A、B型EHBD微创治疗具有明确优势,应首选微创手术治疗。C、D型EHBD微创手术同样具备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存在手术时间长、中转开腹率高等问题,尤其是部分合并胆总管结石、复发性胆管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的病例,手术难度大,需结合团队经验,谨慎处理。3.本课题系单中心研究,后续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EHBD分型的指导价值。

于万迎[6](2019)在《Roux-en-Y胆肠吻合与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在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lBiliary Dilatation,CBD),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的先天性畸形,常以腹痛、黄疽、呕吐、发热、腹部包块等为主要首发症状就诊。根据文献报道,胆总管囊肿癌变率为2.5%~26%,并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所以一经确诊,均宜争取行囊肿完整彻底切除。而囊肿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最经典最常用的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这种手术使胆管的下面有较长的一段空肠专门用来输送胆汁,食糜逆流到胆管内需经过较长的距离,故引起胆道感染的机会较小,这是本手术的最大优点。然而,此种术式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费时。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也在不断探索一种改良的胆肠吻合方式。1965年澳大利亚外科医生Warren报道了一例行胆管空肠袢式吻合术的病例,该术式无需切断空肠,操作相对简单,但该术式无法避免食糜通过胆肠吻合口,易发生返流性胆管炎。后来人们又对该术式进行改良,在此基础上将胆肠吻合口与空肠吻合口之间的输入袢肠管用丝线进行结扎(Uncut),这样既保持了空肠的连续性,又能防止食物通过胆肠吻合口,这也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相比传统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管空肠Uncut Roux-en-Y吻合不切断空肠,保留了空肠的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电生理的完整性,简化了手术过程,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加之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及微创理念的迅速发展,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术式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收集采用Uncut Roux-en-Y和Roux-en-Y胆肠吻合两种吻合方式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等情况,并归纳分析,探讨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术是否安全、可靠、可行,是否值得推广及探讨其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研究探讨胆管扩张症治疗中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术相较于传统的Roux-en-Y胆肠吻合术的优点,是否安全、可靠、可行、值得推广;Uncut Roux-en-Y胸肠吻合术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腹腔镜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术在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应用的局限性因素,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经验,提高对于本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及快速康复。[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诊断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其手术方式分为3组,分别为:RY组: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组;URY组: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Uncut Roux-en-Y组;LURY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Uncut Roux-en-Y组。其中,RY组病人30例,URY组病人24例,LURY组病人20例。通过收集整理各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和病史(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首发症状、病变临床分型、胆总管囊肿大小、术前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是否行胆管穿刺引流治疗等)和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减压时间、持续腹腔引流时间、总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等)及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情况(包括吻合口瘘、胰漏、胆漏、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返流性胆管炎等),对各组患者手术及临床过程进行两两比较分析。从而验证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这一改良的胆肠吻合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在腹腔镜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因素。[结果]通过对本中心病例资料的归纳分析,得出如下结果:总体来说,全部样本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其中,RY组病人30例,URY组病人24例,LURY组病人20例。其中男性23例(31.08%),女性51例(68.92%)。年龄12岁~80岁,平均45.78 ±18.74岁。首发症状:表现腹痛39例(52.70%),恶心、呕吐6例(8.11%),黄疽13例(17.57%),腹部包块0例(0%),其他16例(21.62%)。病变临床分型:按Todani分型:1型63例(85.14%);IVa型1]例(14.86%)。在患者一般资料和病史方面:三个研究样木之间在患者性别、病变临床分型(Todani分型)、首发症状、胆总管囊肿大小、术前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是否行胆管穿刺引流、是否伴有胆管炎或胰腺炎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因此排除以上因素对于本研究的影响。在平均发病年龄方面,RY组平均年龄为45.23±17.34(岁),URY组平均年龄为50.67土17.78(岁),LURY组平均年龄为37.6±16.76(岁),LURY组比URY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而URY组与RY组之间在年龄这指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病程时间方面,RY组平均病程时间为916.17±1718.36(天),URY组平均病程时间为 954.75±1409.16(天),LURY 组平均病程时间为 36.5±66.35(天),LURY组比URY组患者的平均病程时间短,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而URY组与RY组之间在病程时间这指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三个研究样本在术中出血量、持续腹腔引流时间、总腹腔引流量、胆汁流出道长度方面、Uncut结扎线距离方面、在结肠前/后吻合、术中胆道镜检查及术中胆道造影及查囊液淀粉酶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其中,URY组在手术时间(1 83.29土29.93min<216±41.84min)、术后胃肠减压/引流时间(2±0.93天<3.23±1.43天)、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3.13±0.74天<4.07士1.17天)、禁饮食时间(3.13土0.54天<4.03士1.07天)短于RY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URY组手术时间(183.29±29.93min)小于LURY 组(330.25±102.59min),且具有统计学差异。LURY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2.35±0.75天<3.13±0.74天)、术后住院天数(8.70±1.38天<11.21±5.64天)方面少于URY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RY组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URY组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LURY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三组病人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在并发症发生种类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可行的手术方式,与Roux-en-Y胆肠吻合术相比能取得同样满意的手术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2.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术能简化手术过程,手术操作过程相对简单、省时,其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管扩张症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腹腔镜手术操作困难,对术者经验及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主要适用于近期无反复发作性胆管炎或胰腺炎的患者。4.通过对一些危急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采用合理的一期微创胆汁外引流方式,可以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

胡博,成广海,詹建兴,申海军,李海民[7](2018)在《腹腔镜下三种不同胆道重建术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A组)、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和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C组)等三种胆道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46例临床资料,A组15例、B组17例和C组14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术中术后围手术期指标等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近期并发症等分类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术式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与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比较,手术疗效均较理想,同时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陈琳,马晨阳,张广贤,周固超,胡明华,王小明[8](2017)在《完全腹腔镜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技术要点,分析此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顺利出院,手术时间(245.56±45.31)min,术中失血量(84.44±21.86)m L,术后住院时间(5.44±1.13)d,排气时间(2.44±0.53)d,首次进食流质时间(3.11±0.55)d;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腹腔内出血,经DSA栓塞治疗后成功出院。结论: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刘东斌,徐大华[9](2017)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并发症及处理策略》文中指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s,CCC)又称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CCC是指肝内、外胆管单独或联合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亚洲人发病率较高,约为1:5 000,且近几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女性多见,常合并胆管结石、胆管炎,其癌变率为正常人的1020倍[1]。随着胆道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现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

刘阳[10](2016)在《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同时与完全腹腔镜下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对比,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治疗上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6月29例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患者,其中15例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14例采用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Roux-en-Y吻合组与改良胆肠袢式吻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51.0±34.8)min和(204.3±32.5)min,p=0.001<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3.0±30.4)ml和(56.8±33.6)ml,p=0.000<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通气时间分别为(5.1±1.2)d和(3.1±1.1)d,p=0.000<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9±2.0)d和(7.8±1.6)d,p=0.004<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ux-en-Y吻合组术后发生胆瘘1例、胰瘘1例、应激性溃疡1例;改良袢式吻合组术后发生胆瘘1例、腹腔积液1例。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4.29%,p=0.435>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与传统的Roux-en-Y吻合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二、成人型胆总管囊肿1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型胆总管囊肿1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完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组:
        1.2.2 开腹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资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4)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记录胆总管囊肿LC术后再手术原因
    2.2 记录再手术与随访效果
3 讨论

(5)肝外胆管扩张症分型及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肝外胆管扩张症分型方法的建立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肝外胆管扩张症分型方法与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胆管扩张症的研究现状与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Roux-en-Y胆肠吻合与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在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
局限性
附图及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腹腔镜下三种不同胆道重建术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8)完全腹腔镜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trocar位置
        1.2.2游离胆总管
        1.2.3 胆肠及肠肠吻合
        1.2.4 检查关腹
2 结果
3讨论

(10)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四、成人型胆总管囊肿1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治疗成人Ⅳ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和疗效[J]. 陈顺,吴子龙,王方明,吕品,王俊,蒋波,吴金术.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12)
  • [2]完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比较[J]. 吴国珍,高胜强,毛根军,罗建生.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12)
  • [3]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D]. 颜丙智.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4]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J]. 张伟彬. 临床研究, 2020(02)
  • [5]肝外胆管扩张症分型及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D]. 陶萌.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6]Roux-en-Y胆肠吻合与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在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的应用研究[D]. 于万迎. 山东大学, 2019(09)
  • [7]腹腔镜下三种不同胆道重建术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J]. 胡博,成广海,詹建兴,申海军,李海民.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8(04)
  • [8]完全腹腔镜治疗成人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例分析[J]. 陈琳,马晨阳,张广贤,周固超,胡明华,王小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04)
  • [9]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并发症及处理策略[J]. 刘东斌,徐大华.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01)
  • [10]完全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治疗成人Ⅰ型胆总管囊肿疗效评价[D]. 刘阳. 郑州大学, 2016(03)

标签:;  ;  ;  ;  

成人胆总管囊肿18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